蓝采和汪东兴死于那年年

  但是也有人认为是谐音,弓谐音宫,指元春死于宫廷阴谋,香橼又谐音香缘,指元春与皇帝的缘分,但是皇帝却保护不了她的性命。  两种说法都可以做为一说。所以同录于此,以供参考。
  现在,我们再根据元妃的判词来具体设想一下,元妃究竟是怎么死的,导致她死亡的两种政治势力又具体应该是什么?  二十年来辩是非,应该是指元春死去时的年龄为二十多岁,因为如果说是她在宫廷里二十多年,那时间线就太混乱了。等到她死的那年她才辨明了是非,知道了从前的浮华不过是过眼的云烟。  榴花开处照宫闱,石榴一般是喻指多子多福,榴花开处,表明此时石榴还没有结子,而仅仅是花开了,还没到花落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暗喻元春很可能怀上了皇子,但仅仅是刚刚怀孕,并没有生下来,“照宫闱”这三个字则是暗喻元春怀孕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后宫,并且对她会产生一些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三春争及初春景,一般认为是指贾府的三春:迎春、探春、惜春都不如元春的地位荣光,没有哪个姊妹能达到她那样的地位和荣耀。  最后一句就是虎兕相逢大梦归了,尽管我们拿杨贵妃的故事来对照元春做了一个类比,试图由此推导出元春的死因,现在我们需要推测的是,具体为两种猛兽所代表的政治势力会是哪两方面呢?
  首先,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对贾府一直看不顺眼,并且有可能因为贾雨村密告,又觊觎贾府宝物的忠顺王府了,忠顺王府期望整垮贾府,而贾府的垮掉也会直接影响到元春的地位,这算是一个外因,可以说是代表着虎,  那么什么势力是兕呢?我们要从一个很小的细节来探讨,在第七十七回,王熙凤说:“昨儿晚上,忽然作了一个梦,说来也可笑,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又不知名姓,找我。问他作什么,他说娘娘打发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那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就上来夺。正夺着,就醒了。”
  这个梦似大有深意,而且也讲到宫里的娘娘,似乎牵扯到元春,但是又说的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来夺锦,那就指的不是元春了?那又是哪一个娘娘呢?我们前面说了榴花开处照宫闱,指的是元春怀孕的消息已经照见宫闱,可见已经为宫中其他娘娘所知,而在秦可卿去世之前给王熙凤的托梦中,将元春的进位为皇妃和省亲之事比喻为“鲜花着锦”,因此“锦”可以比喻为元春带给贾府的荣耀,而此时,另外一位娘娘却派人在梦中来夺锦了,而我们从榴花之事可以暗察元春怀孕,因此,可以做一个猜想,因为元春怀上皇子,很可能对宫廷内部的其他娘娘的地位造成了威胁与冲击,从《乞巧》里可以看出元春又深受皇帝宠爱,一但生下皇子,地位自然非同一般,而宫中那位夺锦的娘娘,自然是不希望元春生下皇子,所以很可能暗中设计陷害元春,令她在生下皇子之前丧身陨命,夺走贾府的荣耀,这大概就是兕了。只是一件,王熙凤说梦见一人,看着面善,不知暗喻何人?会不会是之前宫里的太监,起初问贾府索要财物,后来又投靠了其他娘娘,反而来贾府“夺锦”呢?所以王熙凤才觉得看着面善呢?这些只能是个人的一些猜想了。
  在虎兕的相互作用之下,元春无可逃脱,只有“大梦归”了,最后我们来看看元春的曲词《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在恨无常的最后两句歌词里,写着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个天伦明显指的是自己的亲人,这里是在暗示,是元春自己的亲人,不够退步抽身早,干下了令朝野瞠目,难以容忍的坏事,才导致贾府大厦倾覆和元春的大梦归的。  曲词中另外两句:“望家乡,路远山高“这句似乎在暗示元春并不是死在宫里,甚至也不是死在都城,而是死在离家很远的地方,那么会是在哪里呢?
  这里我做一个大胆的猜测,红楼梦里有名的山就是铁网山了,元春是否会是死在潢海铁网山呢?所以才会有路远山高的说法,而铁网山暗喻尘网难逃,会不会暗示元春固然已为皇妃,地位尊荣无比,但是最后却依然逃不过大梦归的悲惨结局,好似难逃尘网呢?而铁网山与冯紫英的不幸之幸又有关联,因为相关信息太少,难以得出定论,会不会冯紫英不幸中之大幸的说法,和最后皇帝被迫在铁网山处死元妃有关联呢?不得而知了。但是冯紫英的一段情节,却告诉我们铁网山是可以打猎的,一般来说皇家都有打猎的传统,会不会是皇帝在铁网山打猎的时候发生政变导致皇帝不得已处死元妃,那就只能是猜测了。之前冯紫英说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了,似乎不是一党的人,会不会仇都尉的女儿就是宫里那位夺锦的娘娘呢?这些都是一些揣测了。  第二出戏 元妃之死更新完毕,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观赏
  @u_6-06-23 10:57:33  话说,其实我觉得林妹妹和宝姐姐在八十回的钗黛之争中,妹妹是占据有利地位的。  最初在元春端午儿节礼赏赐时把宝玉宝钗提成一个档次,这的确可能是元春暗示更中意宝钗,然而之后就几乎没有下文了。...  -----------------------
  remark,楼主说得好精彩。
  @weiqiqi0608
11:26:00  @油煎燕子1:40:20  因为作者前面明白的让袭人亲口说出:“一个个不知道怎么死的呢!”就等于是告诉读者,晴雯其实是袭人参与阴谋陷害而死的了。  但是作者另一方面,又暗示晴雯算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了,晴雯的性格,属于没有心机和情商的那种,在善于伪装和玩弄阴谋权术的人眼里,晴雯的单纯不是像宝玉眼中的可爱,而是蠢傻,是很容易被干掉的那种,作者这种暗示是这样来的,一开始老爷  —————————————————  同意,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也不喜欢晴雯,说她娇憨可爱,我觉得刁钻古怪更多,智商情商双低。。  
  雨村这个玩意可能就是作者用来耍耍的。作者借这个货论气论赋,引出甄宝玉和贾宝玉两个书中着意人物,再借这个货道出另两个主角:玉求善价,钗待时飞。这时的玉和钗都是小小地,正等他这个二球货呢!所以当了老师,又一下马断了蟠的案子.应该就伏线了了。至于非要伏个千里百里,逼着宝钗嫁给这个锤子么,个人觉的好无聊。  香菱的事只有雨村和门子这俩瓜皮知道,门子欲言无门无路了,雨村打发了他只要不失势断容不的他胡言。奸雄心思也不可能对娇杏明言,娇杏从雨村这里得到真相的机会少些个。便是知道了香菱的事情,问之雨村,奸雄也自有一番理论,想想也是,家主出家老婆都不顾惜,如今香菱落在虽不贵但富有余的人家,也算造化了,倘为了这个就离了雨村出个家寻个死,好像不通人情咧!何必这么大气量腻。
  元妃死在前,只因看到除父母外贾府如贾赦贾珍辈骄奢淫逸胡作非为无法无天日渐引起世人和当今之严重不满,而自己在尚可回护一二,如今身死矣!无情刀已高高举起斩向贾府,天伦啊!无辜何必因情迷在其中,及早退步抽身吧!儿去也!
  @weiqiqi-17 11:55:39   坠儿事件里,晴雯掩盖在“爆碳”形象下仍不忘借机栽赃与此事完全无关的袭人。   另外还有一处,就是赵姨娘跟芳官在宝玉房中打架时(先声明,赵姨娘恶劣,贾环上不得台面,但此事中我认为起因和绝大部分责任在芳官身上,贾环是好声请求,她可以不给,但她是以次充好欺骗在先),袭人极力劝架,试图平息风波,晴雯则不仅不劝架,而且在袭人劝架时悄悄派人去对外散布,叫来当时主政的探春李纨等人,不遗余力得要对外曝光袭人......   -----------------------------  @油煎燕子
12:09:57   红楼梦里有很多谶语,而这些谶语由谁口中说出来,也是很讲究的,所有我说既然是袭人亲口说出的“一个个不知怎样死的呢”,就是对于晴雯的谶语和未来结局的暗示,而这话偏偏是从袭人口中说的,不能不引起人的遐想,后面在晴雯被撵以后作者明确写出,宝玉对袭人起了疑心,这个是原文可查的,而袭人只是用可能自己要死了,来堵住宝玉的想法,阻止他继续往下想,这是出于对宝玉的了解,因为宝玉不会希望自己信任的熟悉的女孩子再死一个,袭人并没有办法解释宝玉对她的疑心的。   至于晴雯,当然是自己作死太多,而且晴雯对于袭人的不满,一是自己个性太直,所以看不惯那种暗搓搓为自己捞好处的人,二是,妒忌,三是,威胁到自己存在的地位,虽然她不可能替代袭人在宝玉和主子眼中的地位,但是袭人独家拿大,自己又看不惯袭人的做派,将来她自己的未来就难说了,而晴雯并没有对抗袭人的智慧,只是本能的排斥袭人,才有了多次对袭人的嘲讽,但是上面说晴雯栽赃袭人也说不过,因为有可能袭人才是有管理权的人,晴雯只是搬出袭人来威吓别人的。并不是存心栽赃袭人,并且明显的,晴雯有傲慢无礼的一面,却没有机心和鬼祟的一面,她又哪有那种能力来栽赃陷害呢?她根本就不是那种人,没那种本事。  -----------------------------  楼主分析的中肯  
  楼主还在写后面的,忽然有点饿,发一点点红楼美食给吃货们:)(图片来自网络)  秦可卿吃的枣泥馅的山药糕    给晴雯留的豆腐皮的包子,后来被李嬷嬷吃了    姨妈家糟的鹅掌鸭信最好  
  撵走茜雪的枫露茶    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    袭人遣老宋妈妈给史湘云送两个小掐丝盒子去,一个里面装的是  红菱与鸡头两样鲜果,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红菱    鸡头(前面提到过)    桂花糖蒸栗粉糕  
  贾琏向桌上拣两盘肴馔与他放在杌子上自吃。凤姐又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硌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又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  火腿炖肘子    惠泉酒  
  “平儿便请起来梳洗.及收拾完备,更衣洗手, 吃了两口奶子糖粳米粥,漱口已毕,已是卯正二刻了。”(第十四回)  奶子糖粳米粥    碧粳粥  
  @咱仅被义务教育过
21:57:22  雨村这个玩意可能就是作者用来耍耍的。作者借这个货论气论赋,引出甄宝玉和贾宝玉两个书中着意人物,再借这个货道出另两个主角:玉求善价,钗待时飞。这时的玉和钗都是小小地,正等他这个二球货呢!所以当了老师,又一下马断了蟠的案子.应该就伏线了了。至于非要伏个千里百里,逼着宝钗嫁给这个锤子么,个人觉的好无聊。  香菱的事只有雨村和门子这俩瓜皮知道,门子欲言无门无路了,雨村打发了他只要不失势断容不的他胡言......  -----------------------------  香菱知道自己是被拐子拐来的,也知道薛蟠打死了冯渊,更知道因为贾雨村枉法才导致她被薛蟠弄到手,不单香菱知道,薛家和贾府的人也都知道,香菱唯一不知道的是她的出身之处,固然门子被打发走了,贾雨村也不可能告诉娇杏,但是我说过,香菱有痣,娇杏能认出她是谁,而且娇杏也知道英莲小时候被拐了。  香菱在八十回前已经被折磨的不行了,不知道后来到了宝钗那里好点了没?如果这时候给娇杏看到,应该会知道香菱受过折磨,就快要死了,不会认为香菱身在富贵之家,过的还不错。  虽然我也不会说我的推测就是对的,这都是猜测,但是我可以解释一下我觉得还能说得过去的地方
  小荷叶儿莲蓬汤    引起本楼极大争议的冰糖燕窝粥:)  
  玉求善价,钗待时飞  是指林黛玉和薛宝钗?
  @油煎燕子 楼主确实是高手啊  
  楼主接着更文了:  第三出戏《仙缘》,脂批中说,此剧“伏甄宝玉送玉”,并且也是全剧大过节、大关键之一,其他三出戏分别说贾家之败、元妃之死、黛玉之死,一看就知道是极为关键的情节,但是甄宝玉送玉究竟讲的什么,以至于脂批认为是大过节大关键则不得而知了。我们只能从仙缘这出戏里面寻找答案,前面说过,《仙缘》这出戏,是《邯郸梦》中的一折,《邯郸梦》源于唐代人的《枕中记》改编的,故事是讲天门缺少扫花的人,吕洞宾到人间在寻觅扫花者。吕洞宾在邯郸道上遇到卢生,二人投缘谈笑后,少年哀叹自己不得志,潦倒在世。吕洞宾问他如何能得意,少年认为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家族兴旺才是最好的人生。恰好卢生想睡觉,吕洞宾送给卢生一个仙枕,果然在梦中卢生叱诧风云,最后权倾朝野,八十岁才死去,醒来发现吕洞宾在身旁,黄梁饭还没有熟,由此醒悟人生如梦,随吕洞宾而去。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黄粱一梦的故事,而我之前的文章里也论述过,红楼梦的故事结构就是仿造《邯郸梦》《南柯梦》的故事来的。那么,故事结尾,故事的主角必然要有从梦中惊醒,从而悟道成仙的过程,那么《仙缘》这一折讲的什么呢?仙缘恰好讲的就是卢生从随吕洞宾来到仙界证盟,从梦中惊醒的那一段故事,假如这段情节暗伏全剧的大关键大过节,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仙缘》所伏的甄宝玉送玉,就是指的是贾宝玉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原来不过是梦中人,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繁华不过是浮光掠影,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全部都是空幻的。如果是这样,那么说仙缘伏下全剧大关键大过节那当然是准确的说法,而甄宝玉送玉就只能推测为,这一行为导致了贾宝玉的彻底醒悟,也就是脂批里曾经提到过的悬崖撒手了。甄宝玉则是渡化贾宝玉的关键人物。
  为了更好的理解贾宝玉的大梦初醒和悬崖撒手,我们很有必要看看仙缘这出戏的戏词,下面是我百度来的原文:  《仙缘》,是《邯郸梦》的末尾一出,原来的这折子戏上称作《合仙》。这出戏讲的是吕洞宾借给卢生仙枕,卢生在枕上黄粱一梦后醒来后,拜吕洞宾为师来到仙界证盟,开始为众仙所数落:  〔汉钟离〕甚么大姻亲?太岁花神,粉骷髅门户一时新。那崔氏的人儿何处也?你个痴人!  〔曹国舅〕甚么大关津?使着钱神,插宫花御酒笑生春。夺取的状元何处也?你个痴人!  〔铁拐李〕甚么大功臣?掘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勒石的功名何处也?你个痴人!  〔蓝采和〕甚么大冤亲?窜贬在烟尘,云阳市斩首泼鲜新。受过的凄惶何处也?你个痴人!  〔韩湘子〕甚么大阶勋?宾客填门,猛金钗十二醉楼春。受用过的家园何处也?你个痴人!  〔何仙姑〕甚么大恩亲?缠到八旬,还乞恩忍死护儿孙。闹喳喳孝堂何处也?你个痴人!  卢生均用"我是个痴人"回答了点度,并答道:"弟子老实醒也"。  最后资格最老的张果老做了总结后,卢生开始自省,"再不想烟花故人,再不想金玉拖身",实现了人向仙的蜕变,"除了籍看茱黍邯郸县人,着了役扫桃花阆苑童身"。
  从仙缘的原文看,贾宝玉在将要大梦终醒的时候也必然面临着跟卢生相似的处境,历经了各位仙人(很可能是太虚幻境的各位仙子)的当头呵斥,才猛然醒悟了,卢生是因为吕洞宾送仙枕而入梦最终悟道的,而贾宝玉很可能是甄宝玉送通灵宝玉才猛然间大梦初醒的,我认为,甄宝玉送给贾宝玉让他醒悟的玉,并不是贾宝玉戴在脖子上那块,因为那块玉只是梦中幻影,而甄宝玉送给贾宝玉的玉是甄宝玉自己一直戴的那块真正的通灵宝玉,贾宝玉在接触了真正的通灵宝玉后,发现那也不过是块青埂峰下的顽石而已,一切都是幻象中的幻象,所以贾宝玉才真正悟道,悬崖撒手了。不单贾宝玉证盟之后醒悟了,连随同下凡的通灵宝玉也醒悟过来,自己不过是一块顽石,不是什么宝玉,所以也清醒过来之后返回青埂峰下,悟道后的贾宝玉做为一个梦中幻象消散于无形,就像他自己曾经说的,:“连皮带骨都化成一股灰——灰还有行迹,不如再化成一股烟——烟还可凝聚,人还看得见,须得一阵大风吹得四面八方都散了,才好!”这就是前八十回暗示的贾宝玉做为一个幻影最终必然的结局,正是因为贾宝玉只是甄宝玉的一个梦中身,一个幻影,所以他最终化灰化烟,又被一阵风吹去消散于无形了。留下的只是出家之人甄宝玉,一个真正大彻大悟,醒过来的人。
  那么有人会问,贾宝玉自己的那块玉呢?我觉得那块玉之前已经消失了的,并且之前贾宝玉的出家只是第一次出家,到了甄宝玉送玉,贾宝玉悟道彻底醒悟的时候,算做是宝玉的第二次出家,真正的了悟。  这话怎么讲呢?还是要从前面说起,我认为贾宝玉出过两次家,第一次出家是在黛玉死去跟宝钗成亲之后,此时贾府还未彻底败落,虽然已经是越来越艰难衰微,但是豪门公府的大架子还在,还没有彻底大厦倾覆。此时,贾宝玉的出家仅仅是个人人生理想的幻灭,是对于一生挚爱逝去后的绝望和诸芳流散后的痛苦和惋惜,这时候还只是个人的痛苦,尚且没有对于自身及所处环境的怀疑,这次出家并未彻悟。第一次出家,宝玉可能没有能够彻底摆脱家族的控制,所以他很可能是在家庙里出家的,也就是在铁槛寺修行,宝玉曾经自认槛内人,此时他还没有最终了悟,所以先是在铁槛寺出家,暗示他仍在槛内,他还并未打通通往彻悟的关节,因为没有离开家族很远,所以才在贾府败落以后跟着一起被抓进狱神庙里了。
  第二次出家,是在宝玉随着贾府败落以后被抓入狱,可能是经过了小红和贾芸等人的营救出狱后又被迫还俗了,但仍旧尝尽了人间悲欢,受尽穷苦凄惨折磨,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只有家族的彻底衰败,才能够真正的改变贾宝玉原有的世界观,才真的意识到自己以往所经历的富贵繁华都不过是梦幻一场,有了渐渐彻悟的意识,这才可能跟着跛足道人(这里说明一下,似乎癞头和尚是专管渡女子的,跛足道人专管渡男子)来到了智通寺出家,在智通寺里见到了先他一步在此出家的甄宝玉。(至于为什么是“智通寺”,我后面再讲。)从而见到了甄宝玉手上的真通灵宝玉,最后随着一起重返太虚幻境,在仙界证盟之下,彻底了悟,最后化烟而逝。留下甄宝玉还在智通寺修行。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甄宝玉是贾宝玉的渡化人,所以是甄宝玉找到贾宝玉,送玉给他,使他彻悟。  贾宝玉两次出家在前八十回里也是有暗示的,那就是一开始宝玉对黛玉说,你死了我当和尚去,说了两次,结果林黛玉对宝玉说:“做了两遭儿和尚了,我以后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这也是一句谶语,告诉我们,宝玉是经过层层了悟,两次出家,渐渐醒过来的,宝玉的醒悟其实并非是从出家才开始,而是一直在层层递进,慢慢加深悟道的层次,最后才大彻大悟的,周汝昌说宝玉经过三悟,道悟,禅悟,情悟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个渐渐的悟就是宝玉从一个迷梦中人一直在缓慢清醒的过程,道悟对应着宝玉在与黛玉、湘云拌嘴中受了夹板气之后写的仿庄子文;禅悟是指宝玉悟了宝钗所说的《寄生草》之后,又被宝钗说了佛经的偈子警醒了一下子,但是很快他又自觉的陷入梦境,因为此时还没到最终了悟的时候;情悟是指宝玉看到龄官画蔷领悟到了情的深意。这样一层层悟道推进贾宝玉对于人生哲学的至深的体会,而这种领悟到了最后是在甄宝玉送来的玉面前,真正从大梦中醒过来,在证盟以后明白自己经历过的不过是一番梦境,就连自身也是幻,自身的经历也是空,所以才悬崖撒手,化烟而逝了。
  但是贾宝玉自己的那块玉因为本就是通灵宝玉的幻影,所以当一场大梦逐渐开始慢慢消解,整个贾府繁华富贵的梦境就要开始梦醒的时候,最开始,就是从通灵宝玉开始消解梦境,所以贾宝玉那块玉是在贾府最后败落,大厦将倾的前夜就先于贾宝玉化烟而逝了,这个化烟而逝也可以称为玉上錾的字“知福祸”的一种应验,因为预知了大祸将临,所以提前消失了。当贾宝玉见到甄宝玉手上的那块玉时,他必然首先以为是自己从前的那一块,可是当甄宝玉告诉他不是,这块才是真正的通灵宝玉,而他原先的那一块只是幻影,并且早已化烟而逝的时候,贾宝玉才猛然被当头一棒,瞬间被敲醒,了悟到自己也不过是个梦中痴人,以往所在乎的都是幻梦一场,从而大彻大悟,彻底悬崖撒手了。这就是我认为的“甄宝玉送玉”所代表的内涵。
  最后再来说说智通寺和甄宝玉的结局,以及贾宝玉第二次出家为什么是在智通寺呢?智通寺出现在红楼梦最开始的部分,贾雨村在郊外游历,偶然踏进了智通寺,且看原文:  “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甲戌眉批:大都世人意料此,终不能此;不及彼者,而反及彼。故特书意在村野风光,却忽遇见子兴一篇荣国繁华气象。】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甲戌侧批: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甲夹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  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甲戌侧批:一部书之总批。】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甲戌侧批:随笔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甲戌侧批:是雨村火气。】雨村见了,便不在意。【甲戌侧批:火气。】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甲戌侧批:是翻过来的。】齿落舌钝,【甲戌侧批:是翻过来的。】所答非所问。  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甲戌眉批: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
  固然智通寺的对联是为了警示贾雨村不要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有着很深刻的哲理意味,事实上最后贾雨村根本就没有缩过手,所以最后锁枷扛了,那时候再想回头也不能够了,所以脂批才说,这是一部书之总批,照应的是后来书里那些为浮华迷眼,名利所驱最后又堕入深渊的人们。  但是我认为,自贾雨村踏入智通寺,便一脚踏进了幻境,智通寺里只有一个既聋且昏的老和尚,并且对于贾雨村的询问是所问非所答,可偏偏脂批连连说老僧“是翻过来的”,这个翻过来的,我可以理解为“醒悟过来的,证盟之后的”所以后面脂批 又说,毕竟雨村还是俗眼,此时只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这里既证之后说的是什么意思?我可以把他理解为宝玉的证盟之后,也就是醒过来之后,等同于脂批说的翻过来之后。脂批说贾雨村是俗眼,认不得翻过来之后的人,而雨村的俗眼能认得的人对应的是未觉之先的宝玉等人。而他认不得的人,那个聋昏的老僧却恰是从前未觉之先的人既证之后的形象,
  那么也就是说,又聋又哑,昏聩不已的老僧就是既证之后的宝玉了?贾雨村一脚踏入了幻境,看到的不是当下的情景,而是提前给他了一幅对联,让他能够提前警醒而收手,而是提前让他看到了证盟之后的宝玉,令他醒悟,当然雨村是俗眼,自然是看不透的了。否则也没有后面的事了。
  这里说,老僧就是既证之后的宝玉,我们都知道宝玉后来的确是出家了,成为了一名僧人,可是贾宝玉已经在证盟之后明白自己是个幻影化烟而逝了,剩下的这个僧人,自然便是梦醒之人甄宝玉老年时的情景了,这不过幻境里提前让贾雨村看到了故事的结局,试图警醒他而已。甄宝玉我前文说过本是神瑛侍者下凡,神瑛侍者在证盟以后,其灵魂也返回了天界,通灵宝玉也被一僧一道带回了大荒山青埂峰下恢复了石头本身的形象,剩下甄宝玉的肉身凡胎其灵气智慧早已随着神瑛侍者返回仙界,自然不再具有神仙般的气质,因为没有了灵气,所以既聋且昏,齿落舌钝,却是个醒过来的(翻过来的,既证之后的)人依旧在智通寺为僧一直到老。贾雨村在幻梦中踏入了智通寺幻境,在智通寺看到了既聋又昏的老僧就是甄宝玉老年时的形象。  我们由这个“翻过来的老僧”反向推断,可以知道甄宝玉先期就是在智通寺悟道出家的,后来贾宝玉也被带到了这里,由这里看到甄宝玉的玉后醒悟,从而返回太虚幻境证盟,最后悬崖撒手的。  第三出戏,甄宝玉送玉分析完毕,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不离不弃的关注!
  我觉得我和楼主的理解出现了大分歧。  关于“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如果仅凭“钗于奁内待时飞”,就推断出“村钗配”的话,那也太太太轻易了。  首先,曹雪芹不屑写这种东西,文学巨匠曹雪芹是不会用这种滥俗的传奇笔法的,对推动剧情、塑造人物并无好处,或者说非常低级浅显。又不是写《故事会》或者《今古传奇》。何以见得,咱们翻翻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道:"叫做《凤求鸾》。"贾母道:"这一个名字倒好,不知因什么起的,先大概说说原故,若好再说。"女先儿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谁知这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作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贾母忙道:"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接下来就是贾母狠狠地来了一出掰谎记。  雪芹借贾母之口吐露自己的心声。一是表达了自己的创作观。他痛恨那些三俗的剧情,必须要创作一部“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惊世之作,“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鸾凤和鸣、相如文君,因名而思、错认误会的鸳鸯蝴蝶流明显不能套在他头上。二是告白读者,不要把风流才子、倾国佳人、花月偷期、幽会私奔的陈腐桥段套在他心爱的人物身上,他们不止活在书中,活在笔下,更是活在曹雪芹的生命中和记忆中。我虽然不敢说理解曹雪芹,但我认为他不能接受(读者可能会把他呕心沥血创造的珍爱人物和作品当成古今那些三俗之作)的情况。
  @油煎燕子
20:26:17  宝钗之所以对宝玉屋里人留意,应该是对宝玉早有所图,宝钗对小红的看法,那两句评语可不是什么好话,但是我们再看作者描述的小红本人的做派,虽然不符合封建礼教,也有点扒高望上,试图攀高枝一展身手的意思,但是,并没有邪恶的令人反感的言行,可是在宝钗眼里已经是: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的人物。   宝钗应该是早就不喜欢小红了,宝钗对宝玉有所图,自然对于宝玉身边的人各各都在暗中比较观察,心中掂量过其对于自己的利弊了,同时这也证明了宝钗自己的价值观与这种有奋斗精神,又不肯甘于人后的人是相冲突的,而这种冲突来源于,这种人如果做大,在后来很可能成为宝钗自己的对立面或者绊脚石,所以宝钗本能的不喜欢小红  -----------------------------  太狭隘了楼主。宝钗是个实际上心高气傲的性子,容不得自己在别人眼里落下任何一点瑕疵。你可以说她虚伪、做作,也可以往好听的方面说是对自己要求高、完美主义。未必就是因为小红是宝玉的丫头才甩锅给黛玉的,换了是其他任何人的丫头,宝钗照样甩锅没商量  
  愈思愈妙,忍不住再赞,楼主高才!
  好喜欢楼主的分析,比很多纠缠在宝钗黛感情纠葛里的文好看多了,至少逻辑分析都是清楚能说通的,真的是只恨红楼梦未完啊
  @jjtttt
11:14:17  愈思愈妙,忍不住再赞,楼主高才!  -----------------------------  谢谢,过奖了,感谢关注!
  @油煎燕子
21:41:37  6、 秦可卿的临终预言  秦可卿临终前,曾经托梦给她最要好的王熙凤,脂批这里是这样说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这里明确了删去了遗簪、更衣诸文,可以由此推想秦可卿的部分遗失的情节,电视剧大......  -----------------------------  你们有谁记得,87版红楼梦里,有一个场景,现在重播是没有的了。—— 王熙凤和一个小丫头从某种晚间筵席回去的路上,因为冷,让小丫头去取衣服,自己在原地等,结果秦可卿的魂魄来了,说婶子把托付都忘了。。。王熙凤不认得她,说“你是哪一房的媳妇?”后来小丫头来了,魂魄消失不见,王熙凤忽然惊觉,瘫倒在地。—— 有谁记得这一出吗?
  @妈蛋总是忘了密码
12:39:42  @weiqiqi0608
11:26:00  @油煎燕子1
:40:20  因为作者前面明白的让袭人亲口说出:“一个个不知道怎么死的呢!”就等于是告诉读者,晴雯其实是袭人参与阴谋陷害而死的了。  但是作者另一方面,又暗示晴雯算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了,晴雯的性格,属于没有心机和情商的那种,在善于伪装和玩弄阴谋权术的人眼里,晴雯的单纯不是像宝玉眼中的可爱,而是蠢傻,是很容易被干掉......  -----------------------------  看了整个帖子,其中有我早年发过的内容,最深的印象是,以最大的恶意推测别人,那么没人干净,人人一身黑料。之前袭人的任何行为都被人往黑里推测,简直就是极品心机女。  现在,以同样,不对,应该说是稍稍不同角度来审视一下晴雯的时候,读者终于也渐渐发现了晴雯一次次称得上栽赃的恶行,仗势欺压侮辱比她地位低的人,前倨后恭的恶心谄媚样。  很好。  恶意揣测,看看谁能禁得住考验,反正晴雯fail了
  关于贾雨村的那对对子,表面上是用钗玉自比,传统的文学意象而已。背后的寓意脂批也早解释过了: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甲侧: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脂批表示:这两句不过是暗透露宝钗会紧跟黛玉相继出场,并且为双女主角。而且都是与宝玉有关:二玉、二宝。  这句就跟冷子兴说贾府一样,用来串线。  当然还有更雷的解读,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有人说是林黛玉、薛宝钗全部都落入贾雨村之手了,因为贾雨村做了林黛玉的老师,又一路送她来贾府,是师生恋,而贾雨村在冯渊香菱一案中,帮助薛蟠,从而也与薛宝钗有了交集......  这贾雨村同志,放在儒林外史中就一范进、周进般的货色,倒与二美纠缠不清了吗。如果这样的话,那不叫红楼梦,竟是红雷梦了。
  又来看看 楼主可以出书了  
  这帖子里,对于晴雯引起了极大争议,如果按照索隐派的方法(我个人不太赞同),作者如此喜爱晴雯,将其放在又副钗之首,是因为晴雯指的是袁崇焕。例如这人太特立独行,不会处理自己与王夫人、袭人等(皇帝或象魏忠贤那样的高官)的关系;他空有出色的针线才华(军事才能),一腔对宝玉(爱国)的忠心,虽然勇补雀金裘(收复了明朝不少失地,炮轰努尔哈赤),然而她背着袭人等自作主张地把偷东西的坠儿用一些罪名赶出了怡红院(背着崇祯自作主张地处死毛文龙),为晴雯(袁崇焕)之死伏下了祸根。晴雯死时,用剪刀剪下了自己的指甲(袁崇焕凌迟时被割3543刀 死后近万人哄抢争食),晴雯临死前直着脖子叫了一夜(袁崇焕皮肉已尽,而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方止)。
  读到这里,楼主的很多见解都有独到之处。不过我忽然想到一点。当然其实不是我个人的见解,是之前看到很多解析《红楼梦》的帖子,各种观点综合起来后给我留下的一个印象,因此不敢妄称是个人所感,只是有些不解之处——  比如楼主讲到了贾府的彻底败落之后导致了宝玉的二次出家,或者贾府一切无非是甄府的幻影,贾府的彻底败落其实是甄府的彻底败落~  我突然想起来之前看到有人分析过的“李纨”这个人物。李纨也是名列十二钗之内的,所谓“镜里功名”是指她等到了儿子出人头地考上功名,但是却没能享上福,或者是沾了儿子的光得了凤冠霞帔却很快逝去,或者是贾兰虽然得了功名利禄,但是很快战死沙场,所以对于一个寡妇来说再多富贵却没了主心骨的儿子,一切都成了浮云。可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贾宝玉本人可能极度颓废最终出家,而贾兰作为贾家的一份子,他挣下来的功名不可能让贾家真的彻底衰败。不说第一种贾兰中举李纨早逝的情况,就说第二种贾兰战死的情况,他的死既然能给寡母换来富贵,对寡母本人来说可能是悲剧,但对贾家整体来说就是荣耀,怎么也很难想象是彻底颓败。  而且我看过的另一种说法是李纨母之所以落入“薄命司”是因为阴德有亏,具体来说就是当巧姐落难以后他们母子视而不见,或者干脆是贾兰坑了巧姐【巧姐的判词上“狠舅奸兄”,狠舅好说,“奸兄”到底指的是谁?这个说法不统一,但肯定不是贾环,贾环再不堪,他的辈分不是巧姐的兄长那辈】。在贾兰的立场上,就算取最轻的一种可能性,贾兰没有坑巧姐,他只是对巧姐落难视而不见了,可是如果他自己当时自身难保,根本无力救巧姐,怎么也算不上见死不救,必然是他当时有能力,但是为了自保而选择了见死不救。  还有李纨的判词旁画的是凤冠霞帔的美人,也可以看出来贾兰其实是发达了的吧,不管是哪种原因,总归他这一支在名义上是没有败落的
  @zenger000
16:02:44  又来看看 楼主可以出书了  -----------------------------  谢谢,真的过誉了,但是楼主不知道怎样才能出书啊?
  是的,我本来就不赞成索隐派,因为曹家早在后金时期就加入了满洲族籍,隶属满洲正白旗,在乾隆年间被收录到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满族上三旗成员,从昔日的包衣人身份,跃为满洲贵族。到了曹雪芹这一代已有100多年。曹雪芹的太爷曹玺,任工部尚书、江宁织造,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曹寅母亲是康熙的乳母,曹寅与康熙从小关系甚密,又是他的伴读,任通政使司通政使,三品大员、苏州织造、江宁织造;曹雪芹的父辈曹颙和曹頫也先后当过江宁织造,两个姑姑分别嫁给了满洲王爷。试想像这样世受皇恩的满洲贵族,会写明末清初的抗清历史吗?  当然,又有人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这些不在本帖子的讨论范围内。起码本帖子还是认为曹雪芹是作者。  记得在书话红楼看帖子,有人说读红楼,宁浅勿深,我深以为然,一旦走火入魔,入了旁道,招了邪祟,满口崇祯袁崇焕,雍正竺香玉,家亡血史,敏字读作密字是说废太子什么的,再救不回来的。
  @油煎燕子
10:19:47  从仙缘的原文看,贾宝玉在将要大梦终醒的时候也必然面临着跟卢生相似的处境,历经了各位仙人(很可能是太虚幻境的各位仙子)的当头呵斥,才猛然醒悟了,卢生是因为吕洞宾送仙枕而入梦最终悟道的,而贾宝玉很可能是甄宝玉送通灵宝玉才猛然间大梦初醒的,我认为,甄宝玉送给贾宝玉让他醒悟的玉,并不是贾宝玉戴在脖子上那块,因为那块玉只是梦中幻影,而甄宝玉送给贾宝玉的玉是甄宝玉自己一直戴的那块真正的通灵宝玉,贾宝玉在接触了真正的通灵宝玉后,发现那也不过是块青埂峰下的顽石而已,一切都是幻象中的幻象,所以贾宝玉才真正悟道,悬崖撒手了。不单贾宝玉证盟之后醒悟了,连随同下凡的通灵宝玉也醒悟过来,自己不过是一块顽石,不是什么宝玉,所以也清醒过来之后返回青埂峰下,悟道后的贾宝玉做为一个梦中幻象消散于无形,就像他自己曾经说的,:“连皮带骨都化成一股灰——灰还有行迹,不如再化成一股烟——烟还可凝聚,人还看得见,须得一阵大风吹得四面八方都散了,才好!”这就是前八十回暗示的贾宝玉做为一个幻影最终必然的结局,正是因为贾宝玉只是甄宝玉的一个梦中身,一个幻影,所以他最终化灰化烟,又被一阵风吹去消散于无形了。留下的只是出家之人甄宝玉,一个真正大彻大悟,醒过来的人。  -----------------------------  写的好!一切都是镜花水月,大梦醒来,才见茫茫大地,干干净净!  
  @蕉下客-27 12:16:21  红楼这本书里有非常恐怖的地方,回想起来让人毛骨悚然,比如晴雯死时宝玉梦到向他道到,晴雯最后是笑着向他道到别的,比如贾珍开夜宴正嗨时听到悠空里那一声长叹,都很惊悚  -----------------------------  是的!又一次夜里读到那个开夜宴发异音的我汗毛都炸了!越想月可怕。文笔简直了!  
  @ycldd
13:21:17  秦可卿送葬那段,宝玉在农家遇到纺布的女孩,后面有什么关联吗?  -----------------------------  还有那个妈妈怀孕做梦一匹卐字纹的绸缎的生下来就叫万儿和贾宝玉的小厮有过一段的,我一直觉得这两个女孩有点神秘  
  推文。
  @油煎燕子
10:21:38  第二次出家,是在宝玉随着贾府败落以后被抓入狱,可能是经过了小红和贾芸等人的营救出狱后又被迫还俗了,但仍旧尝尽了人间悲欢,受尽穷苦凄惨折磨,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只有家族的彻底衰败,才能够真正的改变贾宝玉原有的世界观,才真的意识到自己以往所经历的富贵繁华都不过是梦幻一场,有了渐渐彻悟的意识,这才可能跟着跛足道人(这里说明一下,似乎癞头和尚是专管渡
的,跛足道人专管渡男子)来到了智通......  -----------------------------  贾政贾母王夫人在世 贾宝玉不可能出家  林妹妹在贾宝玉心里排第四位 前面三个是家长  这句话是贾宝玉对林黛玉起誓时说的  而且贾宝玉爱吃肉 一次生病 几天不吃肉 后来肉来了抢着吃肉被烫嘴 袭人还念叨过他  前期贾府正旺时 贾宝玉养小白脸跟丫鬟厮混 在外面和歌妓吟诗作对  后期贾府衰败被抄 但也不至于一穷二白   甄家被抄还能在贾家藏银子 有贾母巨额遗产继承的贾宝玉肯定也会转移财产到北静王等安全之地  加上北静王 小地主蒋玉菡袭人等的帮助 贾宝玉很可能继续灯红酒绿的生活  个人认为贾宝玉长期出家的可能性不高 最多短期出家
  爬了一天终于把帖子看完了。楼主分析的真棒。尤其是真(甄)假(贾)的表里关系的分析,受益匪浅。看书的时候还在上学,那时候就一直很困惑甄家到底是怎么个存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原来如此啊  于是顿时觉得应该再去看一遍书,如今步入社会在回头去看这些文字大概会体会更深。红楼真乃奇书也。  
  @油煎燕子
21:41:37   6、 秦可卿的临终预言   秦可卿临终前,曾经托梦给她最要好的王熙凤,脂批这里是这样说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这里明确了删去了遗簪、更衣诸文,可以由此推想秦可卿的部分遗失的情节,电视剧大......   —————————————————  @雾里轻
13:10:00  你们有谁记得,87版红楼梦里,有一个场景,现在重播是没有的了。—— 王熙凤和一个小丫头从某种晚间筵席回去的路上,因为冷,让小丫头去取衣服,自己在原地等,结果秦可卿的魂魄来了,说婶子把托付都忘了。。。王熙凤不认得她,说“你是哪一房的媳妇?”后来小丫头来了,魂魄消失不见,王熙凤忽然惊觉,瘫倒在地。—— 有谁记得这一出吗?  —————————————————  想不通为啥87版为啥要删很多啊,为啥?  
  @油煎燕子 866楼
12:46  但是这个推测的故事结局却也不好想象,难道贾府因此败落以后,宝玉也早已出家,守活寡的宝钗真的落入贾雨村之手了吗?那么她的结局会是什么呢?脂批在好了歌注中说宝钗最后跟湘云一样是鬓如霜了,并没有早亡,而且贾雨村起初是新荣爆发之家,这说明贾雨村很可能通过对贾府落井下石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荣华富贵,但是后面好了歌注脂批又说: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是指贾雨村等人,说明贾雨村的富贵没有几天,转眼就锁枷扛了,那时宝钗又该流落何处?并且宝钗如果真是贾雨村靠阴谋抢来的,恪守礼教的宝钗也不会安心待在雨村身边而很有可……  -----------------------------  我觉得类似于一捧雪的古玩有可能出自妙玉,邢岫烟说妙玉时有一句话甚是奇怪,“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一个已出了家的官家年轻小姐,怎么会不合时宜?怎么会权势不容?最重要的是,她真的有一堆连贾府都找不出的古玩  
  @babebare
00:28:17  这贴子看得心里凉哇哇  -----------------------------  为什么呢?是因为看到最后,发现一切都是一场梦,一场空幻,所以吓到你了吗?
  前面有人说贾宝玉就是甄宝玉,或者甄宝玉就是贾宝玉,楼主深以为然,的确作者写这两个人物,分明是两个,却像是同一人的两个分身,如同秦可卿的二重身一样,叫人云里雾里,摸不清楚。这种亦真亦幻的写法,就好像太虚幻境的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因此,前面才有好多人绕晕了,其实还是从邯郸梦来类比一下,梦中经历繁华一世的卢生,和醒来后到仙界证盟的卢生,不都是同一个卢生吗?所不同的是,在邯郸梦中,这个卢生是唯一的,一贯的,只不过做了一个梦然后接着醒来了。而在红楼梦里,作者故意把梦中人和醒来后的人写成了两个,其实还是同一的,二元合一的宝玉而已。为了让大家看的更分明,我故意将幻影(贾宝玉)和清醒后的人(甄宝玉)写的尽量区别开来,是为了让人更加容易理解我要讲的东西,但是,从秦可卿的人物构造方式来看,即使后数十回没有丢失,原文存在,估计作者还是一样写的烟云雾绕,不明不白,让读者大费疑猜,这大概就是作者一贯的笔法吧,也就是脂砚斋所说的:“画家烟云模糊技法”吧!
  由于贾雨村在谈到甄宝玉的时候,的确没有提到过甄宝玉是衔玉而生的,而脂砚斋也提到过,“玉只有一块,宝玉却有两个”,所以我把上面关于通灵宝玉的分析修正一下,假设大荒山巨石变成通灵宝玉的幻身后,被一僧一道,携入幻境,这个环境,不是甄家,不曾从甄宝玉落草时口中挖出,而是直接进入了贾府的幻影当中,可以说是幻身入幻境了,那么通灵宝玉始终就只有一块了?在历经幻世浮华之后,在贾府大厦将倾的前夜,通灵宝玉知福祸,还是化烟消失了,回到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手中,一僧一道将通灵宝玉带给之前已经悟道出家的甄宝玉,由甄宝玉去渡化尚在梦中的贾宝玉,此时,甄宝玉将通灵宝玉送还给贾宝玉,但是却让通灵宝玉显形于贾宝玉面前,令他得知,自己佩戴的玉也不是什么珍宝,不过是一块巨石,一个蠢物而已,然后贾宝玉才大梦惊醒,接着去太虚幻境证盟。除了这部分分析外,其他相关分析不变,仍是跟从前一样,这样或者能更贴近作者设定的原意吧!
  在邯郸梦中,卢生梦里经历的那些繁华胜景随着梦的醒来,立即消散了,而在红楼梦中,即使贾府的繁华与衰败随着贾宝玉的梦醒来而消散了,甄府曾经的繁华与衰败又似乎是真实存在的,那么究竟作者是要告诉读者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千万别当贾府一样虚假来看待呢?还是希望读者将这一切都当做是一场梦呢?这就是作者所设置的逻辑黑洞了。也是无数读者难以从红楼梦的缠绕中挣扎脱身的原因了。
  接着更文  最后一出戏《离魂》,故事出自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一折,牡丹亭讲述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原著中没有《离魂》,脂砚斋提到的《离魂》是《牡丹亭》的昆曲演出本,原著中应该是闹殇里的内容,这一出正好讲述的是杜丽娘之死,脂批说这出戏伏黛玉之死,很多人关于林黛玉之死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病逝的,有自沉于湖的,也有因为玉带林中挂,所以是上吊自缢的,可是看这出戏,杜丽娘还是病死的,只是死的非常的凄凉和悲哀,所以我觉得黛玉之死,应该也是泪尽而逝,是病逝。而且脂批说曹雪芹是书未成,泪尽而逝,很可能脂砚斋直接就借用了林黛玉死去时的说法,直接用到曹雪芹身上了。并且,从葬花吟和好了歌注以及芙蓉女儿诔里面的文辞都可以看到林黛玉去世的一些端倪:
  例如葬花吟里面说: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还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好了歌注里面说: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脂批说是黛玉晴雯一干人  芙蓉女儿诔里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林黛玉听后当场变色,并且脂批也说明祭晴雯,实诔黛玉,这些都表明了黛玉最后是土葬的,但是否说明了些什么呢?  林黛玉如果是病逝,那是因为什么而病逝的呢?既然黛玉之死被脂批说成是全书的大关键大过节,自然病逝的后面还是大大值得深究。我们前面分析过,林黛玉可能遭受了一些背后的诽谤和中伤,是否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性格敏感的黛玉渐渐病势沉重,加上金玉一党后来也渐渐加强了谋夺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贾母也渐渐失去了掌控力,导致林黛玉越来越陷于孤立,而唯一和他站在一起的宝玉也因为大观园的衰败一蹶不振,导致宝玉也难以保护她,甚至有可能,黛玉死前的一段时间,宝玉都因为某种原因,不在她身边,所以渐渐的越来越抑郁,最后病势越来越沉重,最后泪尽而逝呢?
  但是似乎也有一些蛛丝马迹指向了林黛玉用的药有问题,例如在林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众人见她有不足之症,问她吃什么药,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甲戌侧批:为后菖菱伏脉。】  脂批说从这里起,就开始为后菖菱伏脉,当指贾菖、贾菱与后来林黛玉配药有关,而林黛玉的药又直接与林黛玉的生死有关,所以很多人猜测说贾菖贾菱为憎恨林黛玉的人买通,在黛玉的药里面做了手脚,导致了黛玉的早逝,这个说法楼主也拿不出反驳的证据,毕竟什么相关的信息都没有,楼主也没有办法举证反驳。
  但是楼主还有另外的猜测可能,那就是从前八十回看,贾府的一些事务经常交给一些宗族的人管理,例如,贾蔷领了十二个小戏子的事情,贾芹领了和尚道士的事情,贾芸则好不容易谋得了一份种树种花的差事,所以也可以推测,贾菖、贾菱,后来谋得了一个为贾府中人采购药材的差事,而这些得了差事的人也从中落了很多金钱上的好处,这也是很好理解的。  不过,到了贾府后期,财政越来越紧张,而王熙凤很有可能因为身体越来越差,加上以前干的坏事事发了,失去了掌控力,所以落到贾菖、贾菱手里的银子就很少了,钱不够不说,还缺乏有效的监管,他们还可能从中克扣,导致了送到府里的药也是品质越来越差,这在前八十回也有类似的事情,例如下面两段情节:一个是指的小姐们使用的化妆品,胭脂水粉类的,另一段则干脆是指药物了。  探春李纨都笑道:“你也留心看出来了。脱空是没有的,也不敢,只是迟些日子;催急了,不知那里弄些来,不过是个名儿,其实使不得,依然得现买。就用这二两银子,另叫别人的奶妈子的或是弟兄哥哥的儿子买了来才使得。若使了官中的人,依然是那一样的。不知他们是什么法子,是铺子里坏了不要的,他们都弄了来,单预备给我们?”  周瑞家的方才要去时,宝钗因在坐,乃笑道:“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夥计过去和参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
  这说明,在买办向府里供货,或者采购药物的时候都是会掺有水分的,更不用说,买办自己还克扣的,因此林黛玉的药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贾菖和贾菱本无意伤害林黛玉,但是府里到了后面越来越艰难,拿着不多的银子还要为自己捞油水,贾菖贾菱供给府里的药材很可能就已经是不能使的了,那时候,贾母年事已高,凤姐渐渐失势,导致林黛玉像个无根之草一样飘零,没有人为她的生存着想,即使想要待她好一点,也可能是有心无力,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连林黛玉吃的药也没有治疗作用了,甚至对身体有害,因此可能导致她的病越来越重也是可能的。  一方面林黛玉的精神压力越来越重,一方面配给她的药物品质却越来越差,加上宝玉很可能不在身边,所以她逐渐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林黛玉的死也很可能像迎春一样,起初贾府里的人没有一个人安心要迎春的命,但是各人都不能负起保护迎春的责任,于是迎春就在各方不管的情况下,被无良的父亲就这么推入了火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责任分散效应,当然林黛玉的死不会仅仅是责任分散效应造成的,很有可能还有其他重要因素,例如和宝玉的爱情受到了不小的阻碍等等,但是,我认为,责任分散效应很可能至少是表面上导致林黛玉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林黛玉的死,除了那些诗词里的谶语,没有办法再做过多的探讨了,但是从中也难以得出确切的死因,所以我们对于林黛玉之死,只能是存疑和猜想了。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少量线索分析,林黛玉的死因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  1、 自小体弱多病,性格敏感抑郁  2、 身世飘零,遭受他人诽谤中伤加重病情(可能的敌对方,金玉党、赵姨娘母子等),黛玉孤立无援,无人真心保护。  3、 挚爱宝玉不在身边守护(宝玉可能陪送探春远嫁队伍出至番邦未回,或者宝玉并未离开贾府,但被逼搬出园子,限制与黛玉见面,宝玉欲护黛玉鞭长莫及)  4、 、贾母年事渐高,权利逐渐被架空,掌控力下降;王熙凤渐渐失势,身体也越来越差,难以给予黛玉应有的保护和支持。  5、 因为买办克扣和缺乏有效监管,黛玉用的药品质越来越差,没有效力,甚至反过来产生副作用。导致病情越来越重。  6、 跟宝玉的爱情阻力越来越大,越来越看不到希望。其实不排除外力影响宝玉的婚事,导致林黛玉大受打击而病危的可能性。  最后在此种种因素下,最后病重而亡,泪尽而逝。
  最后一出戏伏林黛玉之死也八完了,并且本楼要八的内容也基本结束了,之后我还想再写一点关于红楼梦作者思想感情的探讨就全部结束了,如果将来还有什么补充,楼主想起来了再跟帖,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关注!
  原来读红楼梦只觉得好看,当成一般小说来看,并不能理解曹雪芹先生的深意,看了楼主的帖子才真正理解其中暗含的深意,追了楼主的帖子真的很喜欢  
  淡烟疏雨杏花天:
  在这里为宝钗说句话,能拿出自己的衣服不错了,王夫人不是没有衣服可赏(比如给袭人秋纹的),为什么自己不给,岂不是什么事都没有?当然是因为活人穿过的给死者穿不吉利,要给也是新的没上过身的才行,即使这样,当事人也会觉得晦气不舒服的,所以作者写宝钗这样,我感觉是按正面形象写的。  ----------------------------------------------------------------------------  我就不信宝钗不忌讳把自己的新衣服给死去的金钏入殓穿,只不过为了宝二奶奶的位置,拚了!(为了当)奶奶就要对自己狠点!才能营造善缘,让全府上下交口称赞她贤德淑良。我记得赵姨娘的兄弟死了,陪赵姨娘去的小丫头来找雪雁借衣服,雪雁找了个接口拒绝了,可见在整个环境下,人人都忌讳的,偏偏迎合整个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宝钗说我从不在意这个,谁信啊!
  转个书话的精华帖,轻松一下  甲:最近比较忙,没常来看大家,想死你们了!  乙:一上来就学冯巩,一点儿新意都没有!说说看,最近忙什么呢?  甲:最近在看一部奇书!  乙:奇书?  甲:嗯,红楼梦!听说过吗?  乙:嗐,我当什么奇书呢!红楼梦谁不知道啊~  甲:你知道?你说说,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写的是什么故事?  乙:地球人都知道啊:作者是曹雪芹,写的是四大家族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  甲:你敢肯定作者是曹雪芹?我怎么听说是冒辟疆呢?  乙:董小宛的丈夫?你没听错吧!  甲:我起先也以为我听错了,就把书找来细读,想看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结果这么一读啊-----  乙:读出冒辟疆了?!  甲:那倒还没有。但真是读出了不少名堂!  乙:哦?你说说看?  甲:首先,这红楼梦里的人都特二!  乙:二?你说的是红楼梦?  甲:可不。我问你,红楼梦的男主角是谁?  乙:贾宝玉啊!  甲:那些丫鬟们都怎么叫他?  乙:宝二爷.  甲:看看,二了不是?  乙:啊?这么个二法啊?  甲:是啊。除了宝二爷,还有凤姐她丈夫----  乙:琏二爷  甲:尤三姐看中的-----  乙:柳二爷  甲:和红玉相好的-----  乙:芸二爷  甲:借银子给芸二爷的-----  乙:醉金刚倪二  甲:和琏二爷有奸情,后来畏罪上吊的  乙:鲍二家的!还别说,这二确实有些多。  甲:就是,还有什么二丫头,二木头,赖二.......  乙:行了行了,别数了,这也就说明那个时代允许生二胎!  甲:我就说这书是奇书吧,连现在允许生二胎都预言了!  乙:这都哪儿和哪儿啊?  甲:你还别不信,这书里预言的事情可多了。  乙:这我知道,书里许多诗词话语,都预言了人物日后的命运。这叫“草蛇灰线,伏线千里”。  甲:何止这些啊,书里还预言了好些当时皇上家的宫闱秘事!  乙:你又口说无凭了!  甲:别的不说,就说那甄嬛。你知道甄嬛嫁的是谁?  乙:甄嬛嫁的是皇帝玄凌。我说,这和红楼梦有毛关系?再说,这甄嬛也只是小说中的人物。  甲:非也!甄嬛进宫前,已经嫁给了贾雨村!  乙:此话怎讲?  甲:一看你就没读懂红楼!我问你,贾雨村娶了谁?  乙:娇杏啊。  甲:娇杏是谁家的丫鬟?  乙:甄士隐家的丫鬟啊。  甲:这不结了,甄府的丫鬟---甄鬟!  乙: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还有呢~你知道宝琴的结局吗?  乙:这个,还真不知道!  甲:那你总知道宝琴和谁订了亲吧?  乙:这我知道,梅翰林之子。  甲:我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乙:怎么讲?  甲:你知道这梅翰林之子是谁?  乙:谁?  甲:江左梅郎,梅长苏。  乙:啊?琅琊榜也掺和进来了?!不过不对啊,这梅翰林之子在京都,不在金陵啊。  甲:这你都不知道,这梅长苏为了辅佐靖王登基,不是从江左进京都了吗?所以薛蝌才带了妹妹宝琴也上京都了。你道那梅长苏到了京都住哪里?  乙:这个我知道,他住在宁国公府里。  甲:这回说对了。梅长苏最先就是住在宁府里。那薛蝌一想,我婶子现在住在荣国府里,何不去荣国府认亲先住下来,那儿与宁府只一墙之隔。这么着,他就带宝琴来找薛姨妈了。可谁知还是晚了一步,等他们来了,那梅长苏已经搬走了。  乙:那后来呢?  甲:后来,那琅琊榜里不都写了嘛,梅长苏爱上了霓凰郡主,又重病缠身,最后生死不明。可怜那宝琴,白白把韶华蹉跎。所以她留诗一首:“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乙:好嘛,这红楼梦敢情是年度大戏乱炖啊!  甲:你若仔细看,还会发现好些秘密呢!  乙:还有?  甲:别的不说,这怡红院里的丫鬟都是有后台的。  乙:怎么讲?  甲:这大观园怡红院里的工作,可是个肥差。有多少人削尖脑袋想进去呢,你看那柳嫂子,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去那里上班,私底下没少托人走关系。可惜她的关系都是怡红院里的小丫鬟,比如春燕芳官什么的,不够硬,最终五儿也没进去成。  乙:照你这么说,怡红院里的大丫头们,一定有更强硬的后台?  甲:可不是!你知道花袭人的姐姐是谁?  乙:谁?  甲:花千骨!  乙:神仙啊?!  甲:你知道麝月的哥哥是谁?  乙:谁?  甲:后羿!  乙:若说花袭人和花千骨都姓花,还沾那么一点儿边,这麝月和后羿可是八杆子都打不着了。  甲:后羿射日,他妹妹射月!  乙:你可真会胡扯!那你说说,晴雯的关系是谁?  甲:若说凭真本事进入怡红院的,只有晴雯一人。  乙:哦?能不走关系就找到工作的倒真不多!你快说说,晴雯有什么本事?  甲:晴雯的本事,全在那根绣花针上!  乙:这倒是书里有写,晴雯的针线活是一流的!  甲:何止针线活?她最大的本事,是捉蚊子。嗡嗡嗡的,她都不用看,随手扔一根绣花针,就把那蚊子钉死了。你想想,那个时代又没有电蚊香什么的,那怡红院又近水,晚上肯定蚊子多。袭人最多也就是坐床边用拂尘赶蚊子,这哪儿赶得完。幸亏有晴雯在,宝玉才得夜夜安睡。所以宝玉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擒蚊”!  乙:啊?晴雯的名字是这么来的啊!  甲:可不。红楼梦人名可不是瞎起的,你得看谐音!这下你知道,为什么针线活啥的都交给袭人干了吧,晴雯的工作是捉蚊子!除了蚊子,苍蝇也管。总之,怡红院里没有蚊蝇,那是出了名的。连宝姐姐都知道,要不那日见袭人身边放了柄蝇帚子,宝姐姐还诧异呢:“你也过于小心了,这个屋里那里还有苍蝇蚊子,还拿蝇帚子赶什么?”  乙:嗨,这句话给用这儿了!
  @ycldd
13:21:17  秦可卿送葬那段,宝玉在农家遇到纺布的女孩,后面有什么关联吗?  -----------------------------  @飞花度晚
20:41:10  还有那个妈妈怀孕做梦一匹卐字纹的绸缎的生下来就叫万儿和贾宝玉的小厮有过一段的,我一直觉得这两个女孩有点神秘  -----------------------------  这两个都有过解读啊 与贾宝玉落难后这俩也算是帮过他
  看了个别的帖子,那个楼主没有本楼主分析透彻,但关于一捧雪的看法应该是比本楼有说服力——《豪宴》是《一捧雪》的一出。脂砚斋批:“伏贾家之败。”,周汝昌认为是贾家私藏某一稀世古玩而得罪上面,于是贾家如同莫怀古家而一败涂地,但《一捧雪》的结局是莫怀古的儿子莫昊把状告准了,案子翻了过来。所以我以为类似于一捧雪的古董就是石呆子这几把扇子,同时可能因发现其他古玩的出现而遭殃。而贾家遭遇应不是同于莫家,恰似严家。   
  建议此贴转到书画红楼  
  继续红楼美食,松瓤鹅油卷    茄鲞  
  @东南西北北-08 20:05:36.067  看了个别的帖子,那个楼主没有本楼主分析透彻,但关于一捧雪的看法应该是比本楼有说服力——《豪宴》是《一捧雪》的一出。脂砚斋批:“伏贾家之败。”,周汝昌认为是贾家私藏某一稀世古玩而得罪上面,于是贾家如同莫怀古家而一败涂地,但《一捧雪》的结局是莫怀古的儿子莫昊把状告准了,案子翻了过来。所以我以为类似于一捧雪的古董就是石呆子这几把扇子,同时可能因发现其他古玩的出现而遭殃。而贾家遭遇应不是同于莫家,......  —————————————  不是说扇子是多高级的宝贝,而是贾府的做法埋下祸根啊  
  现在央视11台在播放红楼梦
  马  
  听到楼主说基本八完了,表示很桑心。  看楼主八我等看的津津有味,突然就要戛然而止……  楼主你可以在楼里继续从别的方面入手继续八,我们舍不得你啊  我个人希望楼主八一八薛宝琴这个人物,以及她的怀古诗。  
  @油煎燕子
23:19:26  最后,宝钗居然用自己对林黛玉的关心取得了黛玉的信任,这样该说黛玉太天真好糊弄呢,还是说宝钗自己本身也不是个多坏的人呢?这是很难去判定的问题,如果不是林黛玉挡着宝钗的路,宝钗应该会真心喜欢黛玉,也应该会对黛玉挺好,但问题就出在林黛玉的的确确是她最大的绊脚石,所以薛家母女采用了步步为营,讨好黛玉的做法,来解除黛玉的忧虑,因为黛玉再怎样孤立无援,她可是贾母和宝玉心尖尖上的人,前期黛玉对宝钗明显的防......  -----------------------------  @空看流年
16:20:12  【文本】宝玉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黛玉便又叫住他问道:“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宝玉道:“自然等送了殡才来呢。”黛玉还有话说,又不曾出口,出了一回神,便说道:“你去罢。”宝玉也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日再说罢。”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  -----------------------------  @油煎燕子
16:29:49  黛玉说过自会吃饭时就吃药,天生弱症,生病体弱也算正常,关于宝钗给黛玉下毒这点,我觉得还是不要妄下定论的好,因为实在觉得不符合曹公本意,如果他要写的是用药理暗害情敌的杀人凶手,何必给她大幅的篇目,那么多美好的描写?因为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心机,是犯罪了。  此外,我说过宝玉是通医理的,他对一个晴雯的药方尚且要亲自过目,查看是否适合,何况他心心念念的黛玉,能不经心?如果配燕窝的配药不合理,有损健......  -----------------------------  说真的,大家都在纠结燕窝的事,燕窝是不是有毒,暂且不说。我觉得这属于脑洞开太大的犯愁。我们先说一说别的事:  还记得湘云摆螃蟹宴的事么?这事是谁建议的?是宝钗。  很多人包括湘云自己,当初都对宝钗的这个建议和安排赞不绝口。  而结果呢?  黛玉只吃了点蟹夹肉就心口痛了。  以宝钗的心思以及她在贾府待得这些年,她会不知黛玉吃不了螃蟹么?  然而,她的原话却是:府里上下一多半都喜欢吃螃蟹。  当真如此么?  再看螃蟹宴上,贾母怎样的反应?  贾母在看到烹茶及螃蟹宴现场陈设后,赞许了一下,然后湘云这个没心眼的就说这一切都是宝钗安排的。  于是,贾母表面说非常好!  但真正开吃后,贾母却说这螃蟹虽好吃,但吃多了不受用,叮嘱宝玉和众人说不要多吃。  螃蟹宴是薛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贾家摆宴席,虽然用的是湘云的名义。但薛家可是一点都没有掩饰,连周瑞家的这种早就搬出去住的老丫鬟,都看到一筐筐螃蟹轰轰烈烈的送进了贾府。贾府一天的饮食用度有多少?若想低调的送几筐螃蟹,至于被众人皆知么?  再回头想想当初宝钗是怎么跟湘云说的?  宝钗的意思是帮湘云设宴,并且是真心帮湘云争面子。  合着你帮人家争面子,是让全府上下都知道实际是你们薛家请客么?那湘云岂不是更没面子?  须知,本来这顿饭只是诗社的姐妹妯娌间吃一下而已,就跟探春和宝钗想吃枸杞芽一样,吩咐大观园里的小厨房准备一下就好了,只不过额外给点钱而已。就算湘云再穷,她好歹也是出手送了众人红纹石戒指的人,也是戴着金麒麟的史侯家的千金,至于真的请不起7、8个姐妹吃一顿饭么?  只可怜湘云实在是没心机,被宝钗一通游说,就踟蹰了,就由着宝钗去办螃蟹宴了,湘云自己心里还对宝钗满是感激。  须知,若是湘云的史侯叔婶知道她去贾家请吃饭,却用的是薛家的钱,估计更不会让她好过吧?  当初,宝钗还说湘云你此刻请吃饭,是用贾府的钱呢?还是急拉拉的去史家拿钱呢?都不合适吧?所以,不如我来偷偷你垫钱,给你撑个面子吧。  结果呢?完全是让湘云颜面扫地吧?  最后,成就的是宝钗自己的一番贤名,顺带贾府上下有脸面的人都吃了顿爽翻的螃蟹宴,感激的也都是宝钗的好而非湘云……  也难怪,湘云这么没心眼的人,后来最终和宝钗翻脸了。  而宝钗的这些心思,经历过无数斗争的贾母会看不透么?  所以,等到第二天,贾母看到用蟹肉作的糕点时,会毫不掩饰的表示嫌弃,说螃蟹油腻腻的,谁要吃?  后来贾母更用非常严厉的言辞指责宝钗的屋子太素净,不成体统,说要帮宝钗装饰屋子。然而贾母只是打了一通嘴炮,其实啥也没做,根本没有真的想帮宝钗装修房子(此处,必须给鸳鸯的机智点32个赞!难怪贾母这么喜欢鸳鸯)。  对比同一时间在黛玉的房间里,贾母所说的纱,是立刻差人去取来了。  试问:是连王熙凤都不曾见过的,存了几十年没人用的几批纱难找,还是贾母所说的自己的贴己,一直收着连宝玉舍不得给的精品陈设难找呢?  这一切行动言语,贾母都是毫不顾忌的当着外人(刘姥姥)面做的,真的算是一点脸都没给宝钗和薛家,打脸啪啪啪的。  退回螃蟹轶事。  从贾母在螃蟹宴席间和第二天不想吃螃蟹做的点心,都证明,贾母不喜吃螃蟹。自然啊,贾母一老太太,牙口不好,所以,喜欢吃的都是羊羔肉、野鸡崽子这种软烂的食物,吃个鹌鹑还要别人帮她撕碎了才吃。  而黛玉因为身体原因,更吃不了螃蟹。  宝钗却说“府里一多半都喜欢吃螃蟹”。在贾府里,贾母一个人就顶半边天了吧?她不喜欢的东西,谁敢说府里大家都喜欢。再加上贾母的心头肉之一黛玉也不能吃螃蟹,宝钗的一句府里一多半都爱螃蟹是怎么得来的呢?她可是从来就不把府里下人当回事的人啊。  唯一贾府里主人阶层真喜欢吃螃蟹大约就只有王熙凤了,所以,后来还特意讨要了几只回去吃。  那么,王熙凤为什么不在螃蟹宴上吃个爽呢?毕竟,王熙凤再怎么需要阿谀奉承,也不至于在一桌只有女眷(宝玉除外)的家宴上吃不饱饭吧?  王熙凤之所以不能放开来吃螃蟹还不是因为那时是当着贾母的面,不敢表达自己的喜好么?  而且,周瑞家的和平儿的对话都可以看出来,这一顿螃蟹宴根本不够吃,唯有有脸面的能摸上一只半只的,连身为王夫人陪嫁的周瑞家的也没吃着。  但王熙凤在席间是怎么说的?她让下人少拿点,拿多了冷了就不好吃了。  以贾府上下,以及螃蟹宴上那么多的人,拿多少还怕吃不掉呢?还会怕冷了吃下去不好么?这也太低估贾府的人口。  王熙凤这么说,让少拿螃蟹,八成也是考虑了贾母的喜好。贾母病时,说喜欢王熙凤送来的吃野鸡崽子汤,只是嫌汤不配粥,想吃炸过的。王熙凤可不就忙不迭的表示还有很多,立刻就命人去炸了?宝玉被打,想喝小荷叶汤,王熙凤立刻命人啥了十几只鸡去做汤,让人人有份喝汤。看她的举动,哪里会是为了节俭(尤其在是贾府重要人物的喜好方面)而害怕浪费食物的人呢?  唯螃蟹宴上,她开口了,让别人少拿,说明,她八成也知道贾母并不喜欢螃蟹。  分析了这么多,再回头看宝钗让湘云搞螃蟹宴,实在令人费解!  之前她自己的生日因贾母喜欢吃软一些的食物,还假称自己也喜欢软的食物呢。到湘云这里摆酒了,说一通道理,却摆了螃蟹宴,还不仅只请诗社众人,而是请了贾府上下有头脸的主仆,联想起来,宝钗此举用意非常啊:既暂时拉拢了湘云;又让黛玉吃了顿糟糕的餐饮;还顺带在贾府众人前卖了个好炫了富;唯一的失算是让贾母不怎么开心了。但贾母不开心的结果,其实也是让湘云退出了角逐宝玉媳妇的竞争,估摸着贾母至此也算是对湘云的没心眼有了彻底的认知。  如此看来,宝钗送黛玉燕窝,到底有几分真情,还是有所算计就实在是让人疑惑了。下毒倒未必,但这就跟湘云暂住贾府,却由着宝钗搞螃蟹宴一样;黛玉客居贾府,由着宝钗给她送燕窝,这事要是被全府上下知道了,黛玉以后还能打败宝钗嫁给宝玉么?  贾府上下的势利眼还不笑死黛玉,光一句话“我们家的宝二奶奶,当时真的落魄啊。自己病了都用不起燕窝,老太太也不给她用燕窝,还是宝姑娘看她可怜送她燕窝吃的。不然,宝二奶奶哪能熬到今天,成了二奶奶呢?说起来,还是宝姑娘人好,对人忠厚又乐善好施。可惜啊,不是她做宝二奶奶!”
  @土耳其石
00:33:47  听到楼主说基本八完了,表示很桑心。  看楼主八我等看的津津有味,突然就要戛然而止……  楼主你可以在楼里继续从别的方面入手继续八,我们舍不得你啊  我个人希望楼主八一八薛宝琴这个人物,以及她的怀古诗。  -----------------------------  其实楼主也很舍不得大家,不过前阵是刚好有点空,又忽然很有兴致,之后楼主要忙一些别的事,不过楼主并不会放弃红楼,嗯,如果还有什么心得或者新开的脑洞,楼主一定会回这个帖子跟红米朋友们分享的。
  @油煎燕子
23:31:00  @咱仅被义务教育过
21:57:22   雨村这个玩意可能就是作者用来耍耍的。作者借这个货论气论赋,引出甄宝玉和贾宝玉两个书中着意人物,再借这个货道出另两个主角:玉求善价,钗待时飞。这时的玉和钗都是小小地,正等他这个二球货呢!所以当了老师,又一下马断了蟠的案子.应该就伏线了了。至于非要伏个千里百里,逼着宝钗嫁给这个锤子么,个人觉的好无聊。   香菱的事只有雨村和门子这俩瓜皮知  —————————————————  香菱早在贾雨村断案前就被带走了  
  @面如鬼
06:51:17  说真的,大家都在纠结燕窝的事,燕窝是不是有毒,暂且不说。我觉得这属于脑洞开太大的犯愁。我们先说一说别的事:  还记得湘云摆螃蟹宴的事么?这事是谁建议的?是宝钗。  很多人包括湘云自己,当初都对宝钗的这个建议和安排赞不绝口。  而结果呢?  黛玉只吃了点蟹夹肉就心口痛了。  以宝钗的心思以及她在贾府待得这些年,她会不知黛玉吃不了螃蟹么?  然而,她的原话却是:府里上下一多半都喜欢吃螃蟹......  -----------------------------  曹公果然有本事,一碗燕窝、一顿螃蟹宴都能引来那么多评论,我和楼主等人都说了燕窝是无毒的,这次再来说说螃蟹宴。  1、首先起因是,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  2、经济问题。晚上宝钗云:“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从这里和前后文都可以看出来,婶子严苛,于是湘云倒踌蹰起来。  注意:红楼梦里公子小姐月例2两,有头脸的大丫头是一两银子,按1两银子大于一吊钱算,一吊钱为十串钱,一串是100个铜钱,可见云丫头一个月的月例只相当于宝玉的小丫鬟!!!!!!!!  3、王夫人曾说要请老太太,因事延迟。“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  “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薛家早有意请贾府众人吃螃蟹,不过是有事耽搁了,如今湘云陷入没钱办诗社的地步,宝钗的意思很明确先借用原预备的螃蟹宴一用。如果宝钗自己办也是很圆满,连吃饭再起诗社  ,功劳独占,有何不可呢?  4、湘云的表现。湘云次日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说道:“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贾母众长辈领了她的情。  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贾母喜的忙问:“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湘云笑道:“这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虽说湘云这话是为宝钗杨名,但能说出这话也说明她参与了整个螃蟹宴会场的布置。  史湘云陪着吃了一个,就下座来让人,又出至外头,令人盛两盘子与赵姨娘周姨娘送去。又见凤姐走来道:“你不惯张罗,你吃你的去。我先替你张罗,等散了我再吃。”湘云不肯,又令人在那边廊上摆了两桌,让鸳鸯、琥珀、彩霞、彩云、平儿去坐。  湘云道:“虽如此说,还有别人。”因又命另摆一桌,拣了热螃蟹来,请袭人、紫鹃、司棋、侍书、入画、莺儿、翠墨等一处共坐。山坡桂树底下铺下两条花毡,命答应的婆子并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等使唤再来。  湘云办事十分周到妥帖,下座让客,让凤姐休息,两个姨娘都要送了去(包括红楼梦里人人嫌的赵姨娘!),又分派位置连翠墨也想到了,翠墨是三春里最出挑的探春的丫鬟,与侍书的地位可能同等(这桌其余都是宝玉和姑娘们最得力的大丫鬟,就一个,探春写到了2个)。虽然螃蟹是薛家的,湘云的才干、人情大伙都得感佩吧。  5、菊花社。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众人看了,都说:“新奇固新奇,只怕作不出来。”湘云又把不限韵的原故说了一番。这里的诗题是宝钗帮着出的。  6、评价。此次活动将湘云的诗社小舞台拓展到了贾府大舞台,对湘云来说,一是完成了原定的起诗社的任务,二是展示了作为侯府千金的主事才干,三是刷了上上下下包括丫鬟的人情。对宝钗来说,一是帮助湘云二是刷了好感。博弈取得双赢。  7、关于贾母、宝黛。螃蟹这东西性凉,但确实鲜美,说起来很多食物都有大忌呢。王夫人知道贾母年老,这里风大,才又吃了螃蟹,让老太太还是回屋里去歇歇是正理,做儿媳妇的就该这么伺候着。两个玉儿体弱,黛玉确实不敢多吃,后面还要热热地喝口烧酒(吃螃蟹配黄酒这事,我在阳澄湖吃大闸蟹,船家(在船上餐馆)也坚持要我喝黄酒,说能解螃蟹的。。。。。)总不能说是宝钗故意要害黛玉,为此花了20多两银子,就为了让她心口微微疼一下吧。  当然,也有人是这个思路:贾母表面说非常好,却狠狠地打了薛家和宝钗的脸,心机婊宝钗不堪受辱,愤而写了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表面自嘲,实际讽刺贾母。  题外话,觉得黛玉的螃蟹诗还不如宝玉的。
01:07:17   秦可卿这段是 原创 吗,可比刘心武意淫出来的靠谱多了   -----------------------------  @油煎燕子
20:21:47   是lz原创的  -----------------------------  我也觉得楼主分析比刘心武更站得住脚!  
  总算跟上脚步了  
  太好看了!好精彩的分析!  
  楼主能聊聊钗黛合一的问题么?  对这一点我一直有点困惑。按说从判词来看应该有点这个意思,但是这两个人怎么合一?一个人的两个表现方面?不解。  脂批说黛玉死后宝钗所为,也不得而知了。  87版电视剧里宝玉拿着宫灯怀念黛玉,宝钗写了首诗应该是黛玉死前写的那个吧。难道算是电视剧以此的一种推测?  
  @油煎燕子
16:11:00  小红为什么挨晴雯的骂?晴雯不知道小红是管家的女儿吗?看起来,怡红院里的大丫头都不怎么看得起小红,这是有原因的,我觉得张爱玲的看法很独特,她认为小红和晴雯原本是互换的身份,证据是小红没有哥哥,而晴雯有个哥哥,但是小红却站在怡红院里叫了一声“哥哥”,   而小丫头佳慧对小红说的这段话也很奇怪:   “佳蕙点头想了一会,道:“可也怨不得,这个地方难站.就象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伏侍的这些人  —————————————————  宝玉喜欢的就是晴雯那种性格,当初她在贾母房里,就是因为她长得美  
  楼主是读了多少遍红楼啊?所有的分析都是立足文字和人物得来,而不是先假定影射政治然后找蛛丝马迹硬往上套。??  
  看了几层就对楼主的推测深以为然。宝钗根本不像表面那么贤良淑德,也不像她教育黛玉看混书时那么恪守礼教,她早就对宝二奶奶的位子有所图。  
  @芭比猫咪还有我
12:02:36  楼主是读了多少遍红楼啊?所有的分析都是立足文字和人物得来,而不是先假定影射政治然后找蛛丝马迹硬往上套。??  -----------------------------  这是北大的陈熙中关于红楼梦的文章里的一段话,我觉得非常适合用来回复你:  讲了这么一件事情:当年陈寅恪先生问一位叫夏曾佑的老先生,问他在读什么书。夏先生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他的回答很有点出人意外,他说:“你懂外语,这很好呀。中国的书我都读完了,现在没书可读了。”书,当然是读不完的。《四库全书》,谁能读完了?他的意思是基本的书就是那么一些。什么叫基本的书?金先生解释说,那是些这样的书,别的书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写的,是依附于它们的;而这些基本的书是没有依附的,是经典。当然,它们也可能是受了前面什么人或什么书的影响而写的,但是我们现在的人不知道。例如,《易经》是根据什么写的?《尚书》是根据什么写的?我们不知道。这样的书,所以说是基本的。金克木先生也举了《红楼梦》作例子。他说,你光读人家的评红著作,不管你读了多少这样的研究著作,如果你不读《红楼梦》本身,那你对《红楼梦》还是没有了解,你知道的只是别人对《红楼梦》 的理解。所以说搞《红楼梦》研究,首先要读《红楼 梦》本身。当然,《红楼梦》是曹雪芹在继承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金先生的意思只是说,相对于《红楼梦》本身而言,一切红学著作都是依附于《红楼梦》的,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是基本的书,红学著作是非基本的。我觉得金先生的这个意见非常对。我们首先要读《红楼梦》,自己有了对这部小说的体会、想法和问题,然后去读人家的著作,并加以思考比较,这样才能逐步加深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
  有点意思。
  红楼梦是一部值得回味无穷的好书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周指挥家死于那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