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肛门长肉粒大约多少钱有几支铅笔那么长,

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2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2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统一长度单位
&&&&&&&&&&&&&&&&&&&&&&&&
统一长度单位
主要备课人
第  一  单元(章)
共 4 课时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
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难点: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尝试指导法
小组研讨法
课件,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小刀,1厘米的正方体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1.小精灵变线段。
(1)提问:同学们,小精灵今天要给大家表演小魔术,你们看,他来了。
(2)播放课件:小精灵变出两条线段。
(3)提问:小精灵在考我们呢,他问我们这两条线哪一条长一些?哪一条短一些?
(1)让学生自己观察
(2)哪条长哪条短?
(3)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通过小精灵变魔术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受到要有统一的标准量一量。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二、教学例1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选定标准。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量数学课本的宽有多长,也就是它的这条边有多长,那么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作为标准呢?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提问:我们用手中的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其他物体长度?
3.比较,思考
教师质疑:我们进行了两次测量,比较一下这两次测量的结果,你有什么思考?你有什么疑问?
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4.引导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1、四个人为一小组,量数学课本的宽。
(1)如:硬币、曲别针。等边三角形,纸片、正方形小方块等。学生自主选定物品标准。
2、学生测量操作分小组测量自己选定的物品给教师。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
4、聆听、感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通过选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和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先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用学具来测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测量的结果不同。
使学生明白统一长度单位后可以方便生活。
&&&&&&&&&&&&&&&&&&&&&&&&&&&&&&&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四、扩展训练
学生回家用一种标准测量多种物体,并记录结果。 
五、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自己动手操作。
同桌相互讨论,说一说,议一议。
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量一量自己的课桌高有几支铅笔长
&&&&&&&&&&&&&&&&&&
统一长度单位
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
&&&&&&&&&&&&&&&
教科书的长度——结果不同。(不方便)
不同物体长度——结果可能相同。
&&&&&&&&&&&&
同一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长度结果相同。(很方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所有备课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所有备课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相关内容: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作为数学的基础、思维的细胞,它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前提。认识厘米是属于计量领域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这一概念认识的不足,常常过分强调长度单位的记忆以及单位换算和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而忽视学生对基本概念构建的心理过程以及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本文以《认识厘米》为例,谈谈我对长度概念教学的一点理解。一、创设情境、统一单位1、故事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想做一件新衣服。他来到一家缝纫店,老师傅一边量,一边让小徒弟做记录:一拃、两拃、三拃,身长3拃。量完后,小徒弟就认认真真的做起了新衣服,一拃、两拃、三拃。两天后,阿福来试衣服。啊,太小了!师傅就批评上了:告诉你三拃,怎么成了两拃?徒弟非常委屈:我明明做的3拃啊!这是怎么回事呢?2、统一单位:怎样避免出现故事中的问题呢?(学生交流要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去测量)古代测量工具不发达,只能用"拃"等来测量。今天,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呢?(尺子)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卷尺、米尺、软尺、三角尺、直尺等)今天我们先研究最常见的直尺。【设计意图:古人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小学二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学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究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我先出示了一段录像:老裁缝教小裁缝做衣服,由于测量标准的不同,小裁缝做的衣服不符合标准,于是两个人产生了疑问,"明明是三拃,怎么会不一样呢?"学生看完之后议论纷纷,在这一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尺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了解、探究尺的兴趣,进而引出课题。】二、观察实践、探索新知1、观察直尺 同学们你们都有尺子,你能拿出自己的尺子跟同一小组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的尺子都有哪些共同的地方?(1)估计学生可能发现:尺上都有数叫做刻度。追问:最左端是几?0表示什么意思?在尺上表示什么意思?(起点,从0开始量起)(2)尺上有一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段,叫做刻度线。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的刻度线表示不同的长度单位,其中最长的刻度线喜欢和数对齐。(3)尺上有CM或厘米的标记。揭题: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都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直尺是学生学习的好伙伴,学生几乎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和尺打起了交道。每一位学生可能都观察过尺 ,在一年级时开学初期,认识10以内的数时,老师就带领着同学们认识了尺上的数,并且初步知道了每两个数之间都有一大格,这些初期的经历都无形中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2、认识厘米(1)感知1厘米提问:同学们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你能比画一下吗?(学生可能说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老师拿出1厘米的小棒介绍,这根小棒的长度就是1厘米)学生捏住自己的1厘米小棒,仔细观察,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抽去小棒,然后再还原,看看1厘米比画的准不准。提问:你能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1厘米?(学生可能会找出: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田字格的一条边大约1厘米、胶带纸的宽度大约1厘米。)
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初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实际动手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第一部分: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节课的内容,新课程与老教材的明显差异,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教材中安排的意图还是十分明显:两个操作层次,1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2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且这两个操作层次最终指向的目的一致,但各自的思维角度不同,特别是第2层次对学生来说还是会感到抽象困难。尤其这次的上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所以,在磨课中,对这一部分如何处理,如何呈现,效果的达成度等,一直以来是我们在反复斟酌的。最后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本节课的落点也适当调低,让学生能体会到由于工具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同样的工具长度不一样,结果还是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不统一会给日常生活、交流带来不便,能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堂课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创设情景,课桌有多长?先让学生感受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接着通过学生操作用多种方法量出了课桌的长,最后通过议一议,我们采用打电话的形式,通过学生的交流、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在这里能够互相斗起来,在争斗中体会如果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单位不统一,结果不一致,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很不方便,进一步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引出尺。其实最出彩的应该就在这里,但由于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课堂应变能力还远远不够,使得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所以,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第二部分: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在认识尺子的基础上,先认识1厘米,再认识几厘米;接着重点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跟老师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用小手比划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撕1厘米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逐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后续学习其它的长度单位奠定基础。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一年级学生,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如:让学生用小手比划1厘米。我先提出一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然后拿出1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来验证自己比划的是长了还是短了。接着再把正方体轻轻抽出,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就是1厘米,同学之间看一看比一比。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操作活动,相信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记忆深刻,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信他们一定不会把这么长的东西看作是1厘米了。
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1~3页、例1。【教材设想】一、背景分析"统一长度单位"是小学阶段学习法定计量单位的开始。人教版教材在安排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这是新课程与老教材的明显差异。教材的主题情境是: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木块)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并提示:"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再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教材让学生自由量,并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东西量出的结果一样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物品(如方木块)进行测量,去解决上面两个矛盾冲突,由此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材安排的意图十分明显:两个操作层次,实际上都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虽然教材中两个操作层次最终指向的目的一致,但各自的思维角度不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数学呈现时,常常省略了知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这样的知识还是会感到抽象困难。尤其是本教材面向的上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在生活中交流物体长度的经历比较少,要他们分层、理性地还原本教材知识内容的建构过程,是有相当难度的。通过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呈现以及预期落点有必要作适当的调整。二、策略选择1.变素材,降落点。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现有思维发展水平,改变操作层次,简化思维难度。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建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本节课的落点也适当调低,让学生能体会到长度单位不统一会给日常生活、交流带来不便,能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重操作,重体验。针对知识内容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操作、体验感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本节课应注意安排设计多项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探究的活动,努力使知识的还原建构过程生动活泼,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样,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单位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了解该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长度表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初步体会统一单位长度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实际动手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准备】学具准备: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尺子等【教学过程】一、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导入新课,交流测量方法2.动手测量:桌子的宽。3.汇报结果:测量工具和结果。4.讨论交流:多样的结果。二、认识厘米1.认识尺子2.认识1厘米(1)教师介绍1厘米(2)学生找找1厘米(3)师生比比1厘米(4)学生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的物体。三、应用(1)撕一撕:动手撕一段1厘米长的纸条。(2)估一估:书本等物品大约有多长。四、课堂总结
相关内容:
同一长度单位一、我会填。(1)数学课本的长边大约有(&&& )块橡皮长,大约有(&&& )把小刀长。 (2)课桌的长边大约有(&&& )个文具盒长,大约有(&&& )个数学课本的短边长。二、我能看的准。&&& &&&&&&&&&&&&&&&&&&&&&&&&&&&&&&&&&&&&&& (&&& )个&&&&&&&&&&&&&&&&&&&&&&&&&&&&&&&&&&&&&& (&&& )个&&&&&&&&&&&&&&&&&&&&&&&&&&&&&&&&&&&&&& (&&& )个&&& 三、谁先吃到。&& 四、 想一想。小红和小明丈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小红丈量的结果是大约3把小刀长,小明的丈量结果是大约6块橡皮长。为什么他们的丈量结果不一样?你想说什么?&
相关内容:
乘法(一)1、&分一分下面星星,并用乘法表示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设计意图:通过分星星,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3+3+3+3+3+2+1=( )X(& )8+4+4+4+4=( )X(&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向思维。3、&一共多少元?5角&& 5角&& 5角&& 5角( )X(& )= (& )角=(&& )元设计意图: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温习人民币的单位换算。4、&找规律,填一填。(1)3,6,9,(& ),(& )(2)1,4,9,(& ),(& )设计意图:运用乘法寻找规律,练习巩固乘法口诀。5、&一共有几支铅笔?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向思维。6、每人一只苹果、2只梨,5个同学一共需要几只水果?设计意图:为以后学习乘法结合律做好展垫。即可以苹果和梨分别计算之后求他们的和,也可以先求每个人同学水果的总数,再求5个同学的总数。7、&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温习六的乘法口诀,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8、&根据得数写乘法算式。6=( )X(& ) =( )X(& ) =( )X(& ) =( )X(& )12=( )X(& ) =( )X(& ) =( )X(& ) =( )X(& )设计意图:温习1-6的乘法口诀,把握口诀不同得数相同的算式。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设计意图:区别圆与这张笑脸图的不同,考虑眼睛与嘴巴的对称,同时练习画对称轴。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1、7X5+7=7X(&& )=(&& )&& 7X2+7X(&& ) =7X(&& )=(&& )&& 7X5-7X3 =7X(&& )=(&& )设计意图:练习7的乘法口诀,结合算式的意义培养学生回纳的能力。2、&想一想,填一填。+&&&& +&&& +&&&& +&&& +&&& =30=(&&&&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练习乘法口诀的使用。3、&填一填。小长方形表示3那么大正方形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4、&想一想,括号了最大能填几?7X(&&& )< 40&& 3X(&&& )< 225X(&&& )< 37&& 8X(&&& )< 60设计意图:在填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项考虑的习惯,熟练运用乘法口诀。5、&填空。6+7+8+9+10+11+1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通过多移少补的方法运用乘法解决题目。6、&列式计算。3个8的和: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或(&&&&&& )。8的5倍:(&&&& )或(&&&&&& )。8和7的和:(&&&& )或(&&&&&&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区别乘法的意义与加法的意义。&7、(1)8和4相加和是多少?&&&&&&&&&&&&&&& (2)8个4相加和是多少?设计意图: 区别乘法的意义与加法的意义。8、(1)一因数是8, 另一因数是4 ,积是多少?& (2)一加数是8 ,另一加数是4 ,和是多少?设计意图: 区别比较乘法的意义与加法的意义。9、妈妈和3个小朋友逛公园,成人票每人9元,儿童票每人5元,买门票要花多少元?设计意图:乘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留意成人票与儿童票的影响。10、每两棵树相隔3米,小明从第1棵走到第9棵,一共走了多少米?设计意图:简单了解棵树、间隔数、间隔之间的关系,突出逐一对应。11、小丽读了一本书的一半,又读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2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设计意图:理解"一半"的意义。第七单元& 统计1、先估算下面的数是多少,再笔算。32+59=&&&&&&&&&&& 73-46=&&&&&&&&&&& 69-48+22=设计意图:温习估算与笔算加减法。留意笔算的格式。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1、一共有20人参加比赛,李志也参加了。他和每个参赛的同学都握一次手,他一共要握(&& )次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进行简单的推理。2、用5和9这两张卡片,能摆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他们分别是(&&&&&& 和&&&& ),用2、4、6这三张卡片,能摆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进行简单的推理。3、三个人见了面互相握手,他们一共握了(&&&& )次手。设计意图:体会"互相"的意思。4、小春有2张2角的、5张1角的、1张5角的人民币。他要买一枝5角钱的笔,有(&&& )种付钱的方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5、小红有3件上衣和2条裤子,她一共有(&&&&& )种不同的穿法。设计意图:通过画图、连线的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排列。第九单元& 总温习1、.笔算加减法都要把(&&&&&&&& )对齐,都从(&&&&& )算起,算加法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 )就要向(&&&& )位进1;算减法时假如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 )设计意图:温习笔算加减法的方法和留意点。。2、厘米和米都是(&&&&& )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量较长的物体用(&&&& )做单位,量较短的物体用(&&&&& )做单位。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熟悉。3、看图列式&设计意图:温习乘加、乘减的方法和意义。突出图与算式的同一。4、2+2+2+2=8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 ),用(&&&&&& )口诀计算。设计意图:温习乘法的意义、读作和表内乘法口诀。5、5的7倍就是(&& )个(&& )相加。设计意图:温习倍数与乘法的联系。
相关内容:
第二章 观察和测量第二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除了要求学生应用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外,还需要使用工具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在学生原有的动手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测量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及规范动手操作技能。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材在介绍长度、面积、体积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渗透特殊测量的科学方法,使本节教学成为启蒙科学思维的实践过程。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⒈采用学生动手测量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⒉教师多设置障碍,让学生在克服障碍的过中,采用探索、讨论的方法来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学生实验占1课时。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二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⒈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⒉教学难点: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看、读、记、四正确。三、教学准备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四、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⒈测量的重要性。让学生看一段有关测量的录像(也可教师举例),说明测量的重要性。探索性实验1:学生每人拿出一把米尺(暂盖刻度尺),去测量课桌的长度。讨论后总结:没刻度,不能测量。然后教师指出: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探索性实验2:揭去遮盖在米尺上的纸条,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学生动手实验后总结:测量的实质是一个比较的过程。继续讨论:谁跟谁比较?讨论后总结:桌子与刻度尺比较,即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拿出学生中几个记录错误的代表数据:如0.64或64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指出错在没有单位,从而引出长度单位。⒉长度的单位。指出长度单位就是事先确定的一个标准的长度。世界上各国有不同的长度单位,中国就有丈、尺、寸、分等。为了便于国际交往(通商、科学技术交流等),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m。再出示米尺,来加深米的概念。并介绍其他常用单位。学生练习:138000米= 千米;0.000075米= 微米。说明单位换算应为数值×单位间的进率。⒊正确选用刻度尺探索性实验3:每位学生拿出甲尺(最小刻度为厘米)和乙尺(最小刻度为毫米),分别测同一块木块长度。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测量同一块木块用甲、乙两尺得到的准确程度不一样。教师马上投影甲尺和乙尺。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①甲、乙两刻度尺上刻度每大格分别是多少?每一小格分别是多少?②用甲尺能准确读到哪一位?用乙尺能准确读到哪一位?在学生明确甲刻度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和乙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后。小结: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测量的结果就越准确,也就是说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就是准确程度。因此,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教师介绍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让学生继续讨论:①选择刻度尺是不是越准确越好呢?②为装玻璃和窗帘都要测量窗户的长度,应分别用准确程度是多少的刻度尺? ③测量人的身高该用准确程度为多少的刻度尺?而用来量体裁衣该用多少?小结:不同的测量对象选用准确程度不同的刻度尺。探索性实验4:让两位学生分别用米尺和卷尺测量教室的长与宽,比较快慢。显然,用米尺测量显得比较麻烦。应该用卷尺比较方便。教师介绍量程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甲、乙两尺和米尺确定量程各是多少。教师指出选用刻度尺特别要注意准确程度和量程外,还要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投影三种不同“0”刻度起点的刻度尺)。⒋正确使用刻度尺投影两种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让学生讨论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2—2(1)然后得出测量中要做到四正确:①放正确讨论并指出图1测量物体长度时的错误:刻度尺斜放;零刻度线 2—2(2)没有对准物体一端。提问有些刻度尺比较厚,读起来很不方便时,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指出按图2位置放,使刻度线紧靠被测的物体。②看正确分析图1看刻度时眼睛的视线是否正确。让学生纠正,要做到视线与尺面垂直。③读正确让学生用甲、乙两尺再一次正确测量同一木块。拿出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如用甲尺测量结果为13.4cm,乙尺测量结果13.42cm。分析甲尺最小刻度是厘米,13cm能准确读得,而0.4cm是靠眼睛估计出来得。乙尺最小刻度是毫米,13.4cm能准确读得,而0.02cm是靠眼睛估计出来得。即1 3 ┊ 4 cm
13.4 ┊ 2 cm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 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小结:长度测量的读数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也就是如果给你一长度数据,其中倒数第二位就是能准确读到的一位(可以判断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如果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9.342米,即19.34米是准确值,0.002是米估计值,准确值最后一位是厘米数,即准确到厘米这一位,那么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厘米。让学生检查刚测量的课本的长、宽加以修正。问:如果某一物体的长度刚好是18厘米,则应该怎样读数?应该是18.0厘米。强调这里的“0”不能少(有时间可展开说明)④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二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学习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同学们课外要多加以练习,真正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⒈长度的国际单位:米⒉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⒊正确选用刻度尺①量程②准确程度:A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B不同的对象选用准确程度不同的刻度尺。③零刻度⒋正确使用刻度尺:①放正确 ②看正确 ③读正确 ④记正确六、习题与解析⒈随堂练习 2—2(3)⑴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 木块的长度,读数分别是
。 2—2(4)⑵用刻度尺测得某物长度为7.864米,其中准确程度为
,估计值为
,准确值为
,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⑶下面是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自然科学》课本得宽度,符合读数要求的是( )。(A)14cm (B)14.0cm (C)14.00cm (D)0.140cm⑷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201.8毫米,等于
分米,等于
米。⑸填入单位a、某同学身高17.0
b、21英寸彩电对角线长度
c、5分硬币的厚度约为3
⒉课后作业⑹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 )(A)实验者的熟练程度决定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C)数据记录时所用的单位决定 (D)实验时测量次数多少决定⑺金属表面喷漆,每喷1平方米金属表面用去油漆150立方厘米,求漆层平均厚度?3.参考答案⑴(甲)2.4厘米 (乙)2.99厘米 ⑵厘米 0.004米
7.86米 厘米 ⑶(C) ⑷2.018 0.2018 ⑸分米 厘米 毫米⑹(B) ⑺1.5×10-4 米(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了解面积和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二)技能目标学会使用量筒,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的探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⒈教学重点:正确使用量筒。⒉教学难点: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三、教学准备刻度尺、棉线、量筒、水、烧杯、带线的小石块(每桌准备一套)。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什么?长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⒉某刻度尺测得某物体长度为6.784米,准确值为多少?估计值是多少?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什么?⒊单位换算:0.285米=
厘米二、新课教学⒈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生讨论:⑴根据地图怎样计算北京到杭州的铁路的实际长度。⑵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⑶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然后小结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①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棉线在地图上按铁路线的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铁路线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②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其中一块三角板作为寻找圆柱体直径的辅助工具,另一块读出圆柱体直径的数据。③以少积多法。数n张纸,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h, 然后就是每张纸的厚度。⒉面积的测量⑴规则形状物体的面积计算复习提问:a长方形面积公式?b圆面积计算公式?练习面积单位换算:3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⑵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方法:方格法也称割补法。教师出示一片树叶,问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①先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画好等大的小方格,量出长度,算出每个小方格的面积。②把树叶平整地放在小方格上。③数出树叶所占的方格总数。因为每一小格的面积相对树叶的面积来说是较小的,因此,采用“取半”数法对测量影响较小。④树叶的面积=树叶所占总的方格数×每小格的面积。学生在全班练习基础上,每个人自己训练数课本图2-7中的方格数,计算树叶面积,学生汇报结果。⒊体积的测量⑴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复习提问: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练习体积单位的换算。30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立方米⑵液体体积的测量(教师出示实物讲解)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a、刻度单位:毫升(ml) 1毫升=1立方厘米 计算:1升=1立方
b、量程和最小刻度值。c、刻度特点:量筒上的刻度均匀,量杯上的刻度上密下疏。d、使用方法:①放平稳,倒入液体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让学生讨论如果视线是仰视,读数会有什么影响?小结: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学生练习测量几次。⑶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利用量筒或量杯也可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练习。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b、用细线系住物体。轻轻沉入量筒内液体下,正确读出上升后水的总体积V2。c、算出被测量物体体积数为V=V1-V2.学生练习读出课本图2—10所示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教师继续提问:刚才讨论的不规则物体是会沉到水中的物体,如果是浮在水面上的应怎样处理?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出,可采用⑴用体积不记的细针把物体浸下去。⑵可以用铁块或重物把物体绑着沉下去。⑶可以用细沙代替水。三小结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⒈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①以曲化直法②卡尺法③以少积多法。⒉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计算—方格法。⒊量筒的正确使用: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六、习题与解析⒈随堂练习⑴一个油漆匠给某人家漆面积为12平方米的地板,用去油漆6升,其油漆的平均厚度是( )(A) 0.05毫米 (B) 0.5毫米 (C) 5毫米 (D)50毫米⑵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cm,这本书共有26页。每张纸的厚度为( )(A) 0.992毫米 (B) 0.0992毫米 (C) 0.0496毫米 (D) 0.496毫米⑶为测定某漆包线直径,把它紧密地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得总长度为5cm,圈数有50圈,该漆包线的直径为( )(A) 0.2毫米 (B) 1毫米 (C) 1厘米 (D) 2厘米⑷在盛有30cm3水的量筒中放入一块金属块,液面上升到45cm3,则该金属块的体积为( )(A) 15立方厘米 (B) 10立方厘米 (C) 20立方厘米 (D) 15立方分米⑸下列有关用“小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能算入该物体面积中(B)只要占有一个小方格中的一小部分,就应算入该体积的面积(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⒉课后作业⑹用一根橡皮筋在地图上沿着北京到杭州的铁路线确定长度后,然后再把橡皮筋拉紧,量出该它的长度,则测量结果比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值( )(A)偏大
(D)无法确定⑺单位换算:2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200立方厘米=
立方米12升=
立方厘米 1500毫升=
立方分米⒊参考答案⑴(B) ⑵(A) ⑶(B) ⑷(A) ⑸(D) ⑹(A) ⑺-4 1.2×104 1.5⒋简要分析v 6升 610-3米3⑴h=—=
=0.0005米=0.5毫米;s 12米2
1.30cm⑵总张数=
=13张,故纸的厚度=
=0.1cm 2 13其中测量有一定的误差,0.992毫米最接近1毫米。长度 5厘米⑶直径=
=0.1cm=1毫米; 圈数 50⑷金属块的体积=45cm3-30cm3=15立方厘米;⑸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误差越小。⑹橡皮筋沿着地图确定长度后再拉紧用刻度尺量出的长度比没有拉紧要大,测量结果偏大。⑺25平方分米=25×100平方厘米=2.5×103平方厘米;200立方厘米=200×10-6 立方米=2×10-4 立方米12升=12立方分米=12×1000立方厘米=1.2×104立方厘米1500毫升=1500立方厘米=1.5立方分米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的课桌长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