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涪陵三峡医院普高,三峡移民有无补贴?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
涪陵区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2月26日在重庆市涪陵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区长& 沈晓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涪陵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涪陵发展史上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区人民在中共涪陵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奋进,攻坚克难,抢抓新机遇,推进新创业,顺利完成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并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显著标志是:
――发展实现新跨越。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7.3亿元,较2006年(下同)增长2倍;人均GDP达到8228美元,增长2.5倍;工业总产值901.6亿元,增长3.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亿元,增长1.8倍;固定资产投资331.4亿元,增长4.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4亿元,增长3.4倍;城镇常住人口62.4万人,新增11.4万人,城镇化率57.6%。涪陵经济站上新台阶,为未来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取得新突破。围绕主题年活动,创建“3151”工作新机制,形成合力促发展,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五年投入近700亿元实施重大项目(专项)320个。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体制调整,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平稳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完善李渡新区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额和节约投资居全市前列。坚持“国进民也进”,单设区国资委,着力监管13大国有企业集团,区属国有资产达58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增强,占GDP总量比重由51.1%提高至63%。完善重点企业动态管理办法。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累计转户13万人。先行先试城市资源下乡“五种方式”,探索农村“三权”流转和抵押融资机制,设立西部首家林权交易所,农村沉睡资源的价值逐步体现。
――全民共享新成果。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70%。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低保应保尽保,集中解决11万历年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9643元、6858元,增长88.4%、1.4倍,收入差距由3.65U1缩小至2.86U1。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8612元,增长1.3倍。教育、卫生及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考上线率89.3%,高出全市13个百分点,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8年,国民体质监测抽样合格率由88.2%提高至94.5%,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73.3岁提高至76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86.6%,公众安全感指数97.3%。全区人民在发展中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涪陵再启新征程。抓住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新机遇,成功争取市委、市政府量身出台《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确立“418”战略部署,涪陵发展上升为全市战略;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细化“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响亮提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未来发展理清了思路、绘就了蓝图。迅速开展贯彻落实37号文件精神“半年攻坚”行动,与106个市级部门和单位签订95项战略合作协议,落实诸多扶持政策,完成城市总规和土地利用规划修改,新增城市建设规划用地35平方公里,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全市规划,涪陵发展跨入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的崭新境界。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特色实施产业布局。工业逐步形成“园区+基地+集群”的“326”发展格局,涪陵工业园区(含李渡、龙桥工业园)、白涛化工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导产业渐成体系,实现工业产值占全区总量比重达53.4%;清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园获批并启动建设;涪陵成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龙桥和白涛热电联产等能源项目开工建设,船舶制造、能源保障两大基地已具雏形;基本形成医药食品、装备制造、材料、化工化纤、电子信息、能源等六大产业。农业逐步形成“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四大特色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百年榨菜走出发展新路,涪陵榨菜集团成为重庆首家农业类上市公司,“涪陵榨菜”品牌价值达119.8亿元,青菜头年鲜销近40万吨;新发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面达80%以上,37%的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组织。商贸业逐步形成“商圈+专业市场+社区便民店”的网络体系,江南城区百亿级商圈初具形象,农副产品交易、家居建材等专业市场建成投用,完成城区33个菜市场标准化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旅游业逐步形成“一带+两区”的空间布局,白鹤梁列入全市六大精品景区,816核军工洞体等景点对外开放,武陵山旅游开发、北山旅游综合项目正式启动,以白鹤梁为核心的人文遗产旅游带、以武陵山为核心的高山休闲度假区加快打造,以大顺―龙潭―青羊为轴心的坪上农耕文化旅游区纳入发展规划。
(二)着眼长远拓展城市空间。以“五个重庆”建设为载体,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水平。编制各类城乡规划200余项。建成3座城市桥梁、2条城市隧道,西迁渝涪高速公路收费站,“一城两区五组团”联动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47.7平方公里,新增13.8平方公里。李渡新区“五纵五横”路网基本形成,“两校”迁建等项目相继建成,实施李渡新区“百日攻坚”,新一轮建设大幕拉开。江南城区累计完成130万平方米危旧房和26万平方米城中村(厂)拆迁,处置“四久”工程15个、113万平方米。建成锦绣洲广场等标志性项目。持续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累计实施122万平方米主干道建筑外立面改造和16万平方米居住小区综合改造,蒿枝坝片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滨江路、太极大道相继入选全市最美大道10强。扎实推进城市、农村等五大森林工程建设,营造林76.4万亩;建成占地3000亩的白鹤森林公园等3个城市公园。以城市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4个中心镇“561”项目基本配齐,7个特色乡镇场镇风貌明显改善;累计建成农民新村35个、巴渝新居4531户,改造农村危旧房7283户,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三)适应发展加快交通建设。陆上主通道初步打通,渝怀铁路涪陵站成为重庆主城外最繁忙的火车站;“三高三铁”加快建设,茶涪路建成通车,涪陵与毗邻区县公路完成油路改造,通行能力显著提升。取消“七路三桥”收费,区域间物流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实施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172公里,提前一年实现乡通畅、村通达100%目标。水上枢纽港正在形成,黄旗集装箱码头建成投用,龙头港列入交通部规划并启动建设,一批重点企业专用码头基本建成。成功实施公交“双改”,新增公交车140辆、公交线路16条,开通三大园区公交车,公交客运量从“双改”前每天16万人次增加至每天30万人次,市民满意率达78.1%。农村客运有序发展,乡镇和行政村客车通车率分别达100%、84%。
(四)围绕产业建设开放经济。加快打造开放平台,涪陵工业园区、白涛化工园区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已建成19平方公里,累计落户外来项目125个,形成1500亿元产能。营造良好开放环境,涪陵海关建成开关,工商分局获外资企业审批权,开通涪陵至上海“五定”班轮,区域性对外服务机构达17家;行政效能有效提升,52家单位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行政服务平均办结时限缩短至3.8个工作日。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涪陵海关完成进出口贸易21.2亿美元。大力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与市内外38个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出台六项吸引人才政策,累计引进各类人才5937人;累计引资504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1户、10亿元以上项目57个,华峰化工己二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东方希望PTA、攀华薄板汽车板、博赛铝深加工等百亿级项目顺利落户,推动了产业上档升级和集聚发展。
(五)结合实际改善社会民生。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理念,着力实施“10+3”民生工程,落实“12+3”共富措施。积极拓展就业渠道,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24万人,发展微型企业2380户。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开工176万平方米、32521套,建成38万平方米、6983套,是除主城区外建设量最大的区县。涪陵大剧院、广电中心、中心医院外科大楼、江东体育休闲城等项目建成投用,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等免费开放。新改扩建城区学校17所、寄宿制学校38所,新增校舍35万平方米,向贫困住校生发放生活补贴9000万元,建成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417个,实施中小学生“六个一”爱心工程。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22项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体育、文化、广播、通信等公共设施提前实现全覆盖。累计办理各类优惠和免费公交乘车卡12.8万张,年提供乘车优惠约1400万元。大幅改善村社区干部待遇。新改扩建敬老院、福利院24所,“六节”慰问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大幅提高。完成2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4.26万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宣教,强力推进“打黑除恶”,建立健全新型校园安保警务勤务机制,组建交巡警平台14个,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创新开展“新社教”活动,集中解决了基层大批实际问题;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提振了干部群众精气神;大力推进“三项活动”,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六)移民工作顺利收官转向。完成移民搬迁安置、规划调整和资金总结算、总决算任务,累计完成移民投资29.1亿元,安置移民3.3万人,复建房屋110万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四期移民验收,满足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需要。狠抓移民安稳致富,引进经济合作项目30个,到位资金46亿元;及时兑现移民后期扶持扶助政策,落实农转非移民养老保险。主动配合完成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编制,升级改造顺江、董家湾移民小区,提前启动江东堤防、江北护岸等后续规划重点项目,高标准建成三峡生态屏障区育苗基地,实现了移民搬迁安置和三峡后续工作的有效对接。
(七)着力化解发展突出问题。果断出台工业13条、建筑业16条、物流业15条、金融业20条等政策,帮助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顺利“度冬”。通过科技进步支撑产业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完成国企改革109户,安置职工3.1万人,建峰化工等2户企业成功上市,长江水运破产重组,理顺电力、燃气、水务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多方供气供电,年实际供气量5.7亿立方米,增加1.4亿立方米;年实际供电量43.8亿度,增长1.5倍,在全国全市供电紧张形势下,涪陵在保民生、保基础产业用电上基本未受影响。累计争取用地指标2837.8公顷,基本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大力改善金融环境,有效解决上市公司互保问题,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5.97%下降至2.04%,新引进13家银行、保险机构,贷款余额达332亿元,增长3.2倍;李渡、龙桥信托产品成功发行,国展产业基金募集到位2.5亿元、已进入募集程序9.5亿元,李渡8亿元企业债券获批,私募基金成功注入李渡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缓解了资金瓶颈制约。各级干部接访走访群众110万人次,筹资3.1亿元解决群众诉求2.1万个,信访总量下降59.3%。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过去五年,各行各业奋勇争先,涪陵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科普示范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区、无偿献血先进区、残疾人工作先进区、老龄工作先进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文明城区、卫生城区、环保模范区、“双拥”模范城、森林城市,获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农民创业促进工程示范区。与此同时,统计、审计、食品药品监管、机关事务、法制、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年、国安、民兵、预备役、无线电、保密、档案、气象、民防、应急、地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五年的爬坡上坎,五年的艰苦跋涉,五年的励精图治,留下了涪陵人民拼搏的足迹、奋斗的辉煌,彰显了涪陵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甘人后的精神。实践充分证明,要办好涪陵的事情,必须和衷共济,团结奋进,形成心齐气顺的局面、干事创业的合力;必须从涪陵实际出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抢抓一切机遇,善用一切力量;必须以改革的气度,开放的胸怀,为天下之先,纳百川之大,抢占发展制高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必须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尽执政为民之责,办富民利民之事,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
五年来形成的生动发展局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鼎力支持,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智慧和汗水。所有的支持与关爱、艰辛与付出,都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广大建设者和投资者,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涪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涪陵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涪陵发展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困难,环境与要素制约矛盾突出,补齐商贸、旅游、物流、文化、农业等“短板”仍需时日。二是缩差共富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区域发展差距仍处高位,基尼系数仍在0.4的警戒线上。三是政府财力供需矛盾突出,因公共服务范围与标准逐年扩大和提高,政府财力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加大了财政平衡难度。四是江南城区人多地少、坡陡地窄,密度大、设施差,减容减载任重道艰,李渡新城建设有待提速,百亿商圈建设尚需加快,城市管理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五是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仍有欠账,人民群众期盼迫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六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找准症结,创造条件,制定措施,认真解决。
二、未来五年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涪陵全面发力建设大城市,昂首阔步奔小康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加剧全球金融和贸易波动,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大,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更加审慎。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因素仍然存在,长期向好的局面没有改变,加之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重庆大发展渐入佳境,三峡后续工作有序推进,37号文件政策效应全面释放,涪陵发展的基础更牢、动力更强、信心更足、氛围更浓。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主动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积极地推进大城市建设,更加有效地破解发展制约,更加努力地改善社会民生,不辜负全区人民的重托和期望,实现涪陵新的腾飞。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418”战略部署,围绕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工作主线”,突出科学发展和民生导向“两大主题”,立足大产业、大开放、大建设“三条路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着力加快缩差共富进程,努力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城市服务功能、城乡文明程度、社会和谐幸福“四项提高”,建成“双百”现代化大城市主体框架,推动涪陵更好更快发展。
按照区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136”目标要求,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实力更强,实现“六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5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5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均实现翻番。
――结构更优,实现“三个优化”。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目前的6.7U62.1U31.2调整为4U60U36左右,R&D占GDP比重达到3%。优化城乡结构,城镇化率达到7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10万人以上,每10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口5000人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突破13年。
――开放更广,实现“两个提升”。开放水平提升,实际利用内外资累计突破1000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累计突破30亿美元;涪陵海关进出口总额突破80亿美元。开放能力提升,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突破150公里,铁路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分别突破3000万吨/年、5000万吨/年;外来物资经由涪陵港中转的货物吞吐量、外来就读学生、外来就医人数占比分别达到50%、30%、25%左右。
――民生更富,实现“两个先行”。全面小康先行,到2014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突破95%,比全市提前一年实现全面小康;缩差共富先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3U1左右,区域发展差距缩小至2U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至0.35左右,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各位代表,以上奋斗目标,寄托了116万涪陵人民的期盼与梦想,我们一定要在历代建设者殚精竭虑铺就的大道上,紧握涪陵发展的“接力棒”,以“一天当作两天用,五年干成十年事”的精气神,继往开来,努力把涪陵建设成为更加富裕、更加秀美、更加开放、更加文明的现代化幸福家园。为此,要努力完成好七个方面主要任务。
(一)提速“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加速城市拓展和人口集聚,全力打造人文江南、休闲江北、宜居江东、现代李渡、枢纽龙桥,基本建成80平方公里城区,集聚80万左右城市人口。
加快李渡新城大开发大建设。按照“一线两圈三片”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超常规推进,加速打造太白大道“一条线”;加快建设行政功能圈和商务中心圈,基本完成区行政中心搬迁;大力推进三大居住片区开发,形成以长江师院为核心的马鞍片区、以东宝寨遗址公园为核心的玉屏片区、以朱家沟湿地公园为核心的太乙片区。同步推进城市路网、公园、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配套商业、市政、通信等设施,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功能,发展商贸、金融、物流、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创新人口管理体制,拓宽人口迁入渠道,活跃新城商气、人气,提升城市扩张的承载量、人口集聚的容纳度和居家置业的吸引力。力求新城一年一个样、五年展示新形象,到2016年新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5万人以上。
实现江南城区更靓丽更宜居。按照两江四岸一体、恢复自然生态、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山水特色的理念,加速江南城区减容减载进程,引导人口有序向江南西部片区转移、向李渡新城转移,江南城区人口控制在40万人以内。加快以城市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打通“断头路”,新改扩建江南滨江路二期等城市主干道和一批城市支干路,逐步实施交通拥挤路段拓宽改造,完善公交站亭、停车场、人行过街、供排水等配套设施。消除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搬迁城中厂。加快主干道建筑外立面和居住小区改造,完成主次干道人行道提档升级,实施干道景观绿化升级,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实施“金汤工程”,加快江东、江北整体开发。
推动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进程,建成“平联工程”。加大道路交通综合管理力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规范城市管理执法,理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消除管理盲点。狠抓扬尘污染治理、道路清扫保洁、店招店牌整治、水域清漂管理,提高机械化作业、网格化管理水平。努力创建全国卫生城区、文明城区、环保模范城区。
促进集镇功能更配套更完善。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心镇和特色乡镇,配套完善集镇供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增强小城镇集聚带动功能,实现所有乡镇“561”工程全覆盖,形成大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联动发展格局。全面实施乡村规划,有序开展村庄布局调整,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建农民幸福家园。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坚持内涵与外延扩大再生产并举,以工业30强、农业10强、商贸服务业10强、建筑业10强企业为支撑,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与量的双跨越。
加快推进以工业为龙头的二产业发展。围绕建设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加快实施“326”发展战略和“十百千万”工程。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实现产业项目、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物流配送、综合服务“五统一”。坚持集群集聚发展,涪陵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医药食品、装备制造、石油化纤纺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跻身全市千亿级园区行列;白涛化工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现代煤化工、聚酰胺和聚氨酯等产业,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建成西部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清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园重点发展铝加工原料和深加工产业,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建成西部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区。同步推进船舶制造基地和能源保障基地建设。壮大提升六大支柱产业,其中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合理引导、规范发展乡镇工业。力争在新妙、石沱落地新的大产业。坚持龙头示范带动,培育80户以上10亿级企业、10户100亿级企业,带动发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5个(件)以上,争取创建国家级商标战略示范区。坚持集约节约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准入门槛,对新增工业项目执行投入产出强度标准和能耗标准,力争万元GDP能耗下降16%以上。做大做强建筑业,提高建筑业外向拓展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培育1户80亿级企业、2户30亿级企业、7户10亿级企业,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建设城郊都市型农业区、沿江农业主导产业密集区、坪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后山绿色生态农业区等四大功能区,实现“粮食生产区内总量自给,菜篮子为全市做贡献”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主攻榨菜、畜牧、桑果、蔬菜四大特色基地,做强水产品、中药材、烤烟等后续骨干产业,将“涪陵青菜头”打造为全国冬季蔬菜第一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户、专业合作社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新增龙头企业20户、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100个。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江东喀斯特地区水利建设攻坚任务,建成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完成山坪塘整治和渠系配套,全面整治销号病险水库。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500公顷,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建成江南城区百亿级商圈,加快建设李渡中央商务区,培育10大专业市场,打造9条特色商业街,发展5个特色夜市,加快乡镇连锁超市、规范化农贸市场、社区商业网点和村级便民店建设,培育新兴商业业态,形成圈点面结合、大中小互补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做大做强物流业,将龙头港打造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物流中转港,建成黄旗、李渡、白涛、清溪等物流园区,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围绕建设巴国故都游览胜地目标,将白鹤梁精品景区打造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上有震撼力的5A级景区;深度开发武陵山旅游资源,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蔺市古镇、陈万宝庄园等特色旅游开发,推进坪上农耕文化旅游项目。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引导开发重点向李渡新城转移。
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涪陵科技馆,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个,新创建市级以上技术创新机构20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七个一”科技示范工程。培育引进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科技成果100项,实施高新技术项目100个,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0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支持区农科所设施改善和能力提升。大力实施标准和专利战略,创建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0个,形成2个知识产权密集产业群,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5%。
(三)加快缩差共富进程。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努力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更多、更早、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扩大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比重和覆盖农村的范围,坚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和基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集团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民生等领域的主力军作用,上缴财政的国有资本收益全部用于民生。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各项惠民政策和资金支持,整合各项补助资金,打捆用于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型企业力度,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和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政策,扩大农村“三权”抵押融资规模,确保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00亿元,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农村“三权”抵押融资50亿元以上。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逐年提高收入水平。发挥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与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积极推行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力争农产品商品化率达到70%以上,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变革,探索农村土地入股、托管、返租、转让等多种流转模式,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民工劳务输出与熟练工人回引工作,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务工收入。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建成公租房、廉租房220万平方米,解决10万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建成113万平方米安置房,基本解决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实现“先安置、后拆迁”。强化保障性住房营运管理,完善配套设施,方便群众日常生活。采取综合手段抑制投机性炒房,确保房价涨幅低于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优化完善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车300辆,加大公交运行密度,提升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全。深入实施两大“关爱行动”,让4万留守儿童和7万农村“空巢”老人幸福快乐。全面提升社保覆盖面和水平,加大帮扶济困力度,完善城乡低保、五保户和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标准正常增长机制,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区域扶贫开发力度,建设木鱼山、黄草山、武陵山三大扶贫开发示范片区,实施扶贫开发动态管理。
(四)拓展改革开放深度广度。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通过改革破解新难题;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依靠开放增添新优势。
以改革求突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整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分类指导乡镇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加大对乡镇的支持力度。健全完善政府债务平衡与偿债机制,确保债务风险合理可控。加强国有及国有控股集团监管机制建设,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基础上,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培育2户左右企业上市,力争到2016年区属国有资产突破1000亿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体制环境。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提高存活率和成长率,新发展微型企业1万户、个体工商户5.2万户。完善农村“三权”流转机制,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量化确股,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健全户籍制度改革长效机制,保障农民转户进城合法权益,实现转户常态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文化事业单位进行市场化经营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充分调动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积极性,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
以开放促跨越。打造渝东对外开放高地,继续充当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外开放排头兵。争取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完善涪陵口岸功能,设立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建设涪陵保税仓库,在涪陵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实施启运港退税。完善江海联运功能,开辟对外贸易新路径,探索发展内陆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业,建设深加工结转贸易基地、化工出口基地、食品医药出口基地,做大船舶出口基地。深化“重点企业、外来企业无小事”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五低”环境。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深度融入全市战略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围绕招大招强、补链补短,推动招商引资从以内资为主向内外资并重,从以制造业为主向城市建设、商贸旅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特色农业等领域并进,从以引进增量为主向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并举,力求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领域有新突破。
(五)夯实未来发展基础保障。超前谋划、及早行动,全力缓解交通运输、生产要素、环境容量瓶颈制约。
构筑外接内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全力打通陆上大通道,建成“三高三铁”,加快推进涪陵―南川等6条高速公路和沿江等3条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提升长江、乌江航道通行能力,支持水运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区内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坪上、后山地区交通条件,力争建成涪陵至龙潭快速干道,国道基本达二级、省道基本达三级,实现三级以上道路通达所有乡镇,行政村通畅率达100%,乡镇等级客运站全覆盖。建设江东、城西、李渡等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和龙桥、白涛等物流枢纽,实现铁公水等多种运输方式便利对接。基本实现“半小时重庆主城”、“半小时涪陵全域”和“两小时周边地市”目标。
构筑稳定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贵州煤电一体化项目,依托龙头港、白涛物流园区承接“疆煤、黔煤、宁煤入渝”储转,力争原煤综合储配能力达到4500万吨。加强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的供电调配,争取三峡直购电和大型清洁能源项目布局,建成龙桥热电联产等电力项目,新改扩建涪陵500千伏变电站等电网项目,积极推进“贵电入涪”二期通道建设,增强聚龙电力供电能力。进一步拓展气源,争取供气指标,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加强成品油储备。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户改退地和“地票”交易力度,清理盘活存量用地,年均完成农村建设用地复垦400公顷,获批建设用地500公顷。
构筑充足的资金人才保障体系。发挥财政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各类资金投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合理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信贷平稳增长,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力争全社会融通资金总量与GDP比例达到1U1。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基金公司、股权投资机构等各类金融组织,争取保险机构以债券、股权方式投资区内重点项目。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争取产业发展基金规模达到50亿元,企业债券和市政建设债券规模达到50亿元。健全完善人才培养、评价发现、选拨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重要领域,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等计划,培养引进各行业亟需的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涪陵大发展中脱颖而出。
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体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色”行动,为未来发展腾出环境容量。深入推进森林工程建设,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严格环境准入,强化工业“三废”治理,完善三大园区环保设施和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全面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垃圾收运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严格企业排放标准,严控污染增量,工业废水治理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控制。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江南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实施中化涪陵化工环保搬迁。
全面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抢抓后三峡新一轮发展机遇,统筹推进移民安稳致富、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争取三峡后续资金计划,启动实施70%以上的后续规划项目。加大移民就业培训力度,建成移民就业实训基地,实现移民培训就业一体化。常态推进移民后期扶持扶助,基本解决移民搬迁遗留问题,着力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三峡水库涪陵段综合管理,有序实施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开展消落区综合整治,完成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阶段性任务。
(六)提速提质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公共服务需求。
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设重庆教育强区,保持教育投入强度,解决历史欠账。多形式、多渠道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改扩建中心幼儿园25所,实现乡镇全覆盖。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合理布局乡村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六大功能室建设和教学器材配备100%达标,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85%以上,全面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改扩建中小学24所,其中李渡新区7所。建立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机制,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师交流互动,建立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特别工作基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2+2”项目,“五个校园”建成率达到90%,特色学校比例达到85%。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覆盖面,创建市级重点高中2所。推动职教“园校互动”办学模式,创建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2所。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支持长江师院创建区域性综合大学,提档升级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争取市医药卫生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市第二交通技校创建高级技工学校,力争引进1―2所高等院校在涪办学。
提升涪陵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丰富“涪陵精神”内涵。加强社会诚信和道德建设,鼓励倡导志愿者服务。努力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培养良好文明习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文化馆新馆、图书馆新馆等项目,实现乡镇文化广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全覆盖,支持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丰富活跃“唱读讲传”,持续开展文化“六送”活动,创作一批反映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文艺佳作。加强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争白鹤梁申遗成功,保护好点易园、军门府等历史遗迹,延续城市文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力争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增强区域性疾病预防控制等功能,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把中心医院建成国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医院,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建成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新改扩建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一批城乡健身工程建设,建成李渡体育中心等项目,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七)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贯彻落实民主法治15条,牢记宗旨,勤政为民,建设责任、服务、高效、法治、廉洁政府,用实干塑造形象,用公平凝聚人心。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和能力,完善绩效评估,强化行政问责,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入开展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最大限度减少行政许可和行政收费,行政服务平均办结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建成全国一流行政服务中心,构建区、乡、村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拓宽群众意见表达渠道。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公布重大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科学民主决策程序,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舆论监督,发挥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问题决策必经程序。加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构建便民法律服务体系,确保困难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强化“大调解”机制建设,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建成区域性应急救灾中心。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打击刑事犯罪,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巩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建成区国防动员综合训练基地,促进军政民团结融合发展。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坚持勤俭节约,严格执行公务购车用车、会议和公务接待、出国(境)等公用经费支出零增长。坚持惩防并重,强化廉政教育,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继续开展“三项行动”和“三项治理”,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坚决查处征地拆迁、工程建设、惠民资金等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绝不让任何腐败行为干扰涪陵发展大局。
三、2012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发展的新目标、竞争的新压力、人民的新期盼,要求我们必须振奋精神、昂扬斗志,开好头、起好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5%、1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7U1,区域发展差距缩小至2.3U1,基尼系数缩小至0.39以内,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9%。
我们将围绕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之“城市突破年”主题,坚持“3151”工作格局,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力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认真研究国家和市上调控政策走向,全力落实市区战略合作协议,力争更多项目、资金、政策落地涪陵。合理安排本级财政支出,打捆使用上级资金。扩大银行信贷规模,新增银行贷款60亿元。推动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加大中小企业集合债、股权基金发行和上市融资等工作力度,力争多渠道融资100亿元以上。积极防范债务风险,把握好偿债时间节点,保障好还款来源,适当压缩举债性公益类项目。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竣工扫尾华峰化工己二酸一期、攀华汽车板等项目,加快建设涪陵卷烟厂搬迁、龙桥热电联产、龙头港物流园区、武陵山旅游开发等项目,开工建设华峰化工己二酸二期等项目。进一步丰富商业业态,加强市场物价监测调控,保障市场物资供应,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力争南门山、高笋塘商业步行街开街。全力保障要素供给,增强供电可靠性,力争地方电网新增供电10亿度,国家电网新增供电2亿度;增强油气供应能力,成品油储备力争满足半个月以上需求,确保居民生活用气和新投产重点项目生产用气;多渠道保障建设用地,力争全年获批建设用地500公顷,完成农村建设用地复垦400公顷,确保实现“地票”交易300公顷;努力缓解结构性用工矛盾,加大定点、定向、订单培训力度,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二)推动城市建设出亮点出形象。大力完善江南城区基础设施,开工通洗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完成顺江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和2个居住小区综合改造,实施兴华中路等城市道路人行道提档升级,完成白鹤森林公园二期绿化。大力开展城区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进一步规范城区停车秩序。深入推进蒿枝坝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垃圾焚烧项目建设。新改建10座公厕,整治10条背街小巷。全面竣工江北护岸工程,完工江东堤防工程堤防段。抢时间提速度,抓好李渡新城大开发。建成投用府院路一期续建工程等4条道路,加快建设环城东路一期等11条道路,新开工火车北站进站大道等10条道路,强力推进太乙保障性住房等10个项目。加快李渡体育中心、长江师院二期、中心医院李渡分院等项目建设,同步推进主次干道绿化亮化、污水处理、供水、公厕及垃圾站等项目建设,形成井架林立、楼群崛起的建设热潮。
(三)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决战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全区95%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如期实现万元增收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重点打造坪上地区20万亩优质稻基地,榨菜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加大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展会推介、商务网络促销,拓展青菜头鲜销渠道,力争鲜销45万吨。大力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力争在榨菜集约型加工、规模化生产、集中治污等方面有所突破。抓好第三轮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建成农民新村30个、巴渝新居2000户,消除D级危房,基本完成天宝寺水利工程渠系配套,开工建设红星、杨家湾等水库,新解决5.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绿化长江行动”任务,狠抓松材线虫病防治和森林防火。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实现34个贫困村整村脱贫,消除绝对贫困,摘掉市级贫困区帽子。
(四)迈出改革开放新步伐。完善国有企业集团体制机制,提高营运质量和水平,力争在用好用活上市公司壳资源方面有所突破。创新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在涪陵大剧院运行管理模式上走出新路。改革出租车经营体制,增加出租车辆。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蔺市―义和示范点建设,加快农村“三权”流转,丰富林权交易模式和交易品种,抓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农村“三权”抵押融资6亿元以上,新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个,转户2万人以上。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降低企业发展综合运行成本,夯实招商工作基础,提高招商签约率和落地率,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内外资200亿元以上,其中外资5亿美元;新签项目200个,其中新签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产出50亿元以上项目5个左右。
(五)实现社会更加和谐安稳。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全面完成“10+3”民生工程主体任务,加快实施“12+3”共富措施。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5所、公办普惠制幼儿园6所。加快十四中B区等项目建设,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下降5个百分点。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继续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校园安保工程和学生资助工程,巩固蛋奶工程、“爱心午餐”成果。实施6个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城乡居民新增3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新发展微型企业2000户、个体工商户8000户。建设中山路小商品等特色夜市和便民市场,规划设立“跳蚤市场”,让低收入群众免费入场经营。开工建设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45%。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35万平方米、6000套。夯实公共安全基础,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平联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打黑除恶”,铁腕整治安全隐患,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六)确保政府作风更加务实高效。大兴学习之风,鼓励广大干部积极思考和寻找更好更快发展的应对之策、深化改革的有效之举和破解难题的创新之道,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兴调研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听民意、察民情、体民忧、解民困。大兴高效之风,提高服务意识,提升行政效能,改进会风文风,精简会议文件,严控评比达标、表彰庆典等活动;深入开展科室、站所评议活动,坚持奖优、治庸、罚劣,着力解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舞台和空间。大兴廉洁之风,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有损涪陵形象、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
各位代表,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正当其时。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我们一定能够用智慧、信心和勇气跨越前进途中的障碍,用真诚、真情和真心改善全区人民的福祉,夺取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书写涪陵发展史上新的美好篇章!
Copyright & 2015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办公室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 渝公网备:-000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高和普高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