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苏湾镇锦绣华城中心小学六年级二零一五年下半年在合肥文化馆唱的巢湖名歌姑嫂对话

频道合作:合肥 [切换城市]
巢湖民歌在普及与传承中唱响|图
日~17日,巢湖市第十届民歌歌会唱响。来自各乡镇的500多位群众轮番登场,唱出了他们脚踏实地又充满情趣的生活,唱出了他们自然淳朴又火热奔放的情怀,更唱出了巢湖民歌的新气象和新希望。
一首首巢湖民歌汇聚成河,从千年前的时空漫溯至今。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使大量的劳作、生活场景、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等被记载其中,不仅成为观照当年的一面镜子、翻阅历史的珍贵档案,也成为庐剧等其他艺术门类汲取营养的沃土。2006年,巢湖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之无愧进入大合肥文化遗产的宝库中。
珍贵:艺术瑰宝 文化记忆
从容沉静的巢湖滋养了柔美悠扬的巢湖民歌。&巢湖民歌类型多样,有山歌、渔歌、秧歌、茶歌等形式。&巢湖民歌传承人李家莲告诉记者。问她究竟有多少首传唱至今?李家莲竟唱出了答案:&红公鸡尾巴拖,三岁孩儿会唱歌,若问歌儿有多少,芝麻三斗并三箩。&可见数不胜数。巢湖民歌研究会会长蔡善康的答案则更为精确,&仅文艺工作者搜集整理的就有1000多首原始民歌,其中500多首被编入各种歌曲集,20多首被上海唱片社录制成唱片在国内外发行,并馈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留存。&
有人说,巢湖民歌中承载大量历史文化记忆,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创作才华。从蔡善康信手拈来的两首巢湖民歌中,便知此言不虚。&《送晚茶》唱出了巢湖流域吃&晚茶&的习俗。当时的农民由于劳动强度大,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会增加一次用餐的习俗,这就是&晚茶&了。再比如,看场是巢湖流域的一种传统农事风俗,《看场》就是一首农家在水稻收割登场扬晒时,抒发丰收快乐情绪的山歌。&
对此,合肥市文联副主席、市非遗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刘晓明深有感触,他说:&巢湖民歌散发着泥土的芳香,饱含着触动人心的乡音与乡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记忆,也是合肥活态文化基因。&
巢湖民歌在普及与传承中唱响|图
成就:集体智慧 无私奉献
日前,李家莲请恩师魏树由吃饭,魏树由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想把巢湖民歌唱好、传好,做人的原则不能丢。社会上越浮躁,你越要沉下心,想想肩上传承人的责任,要将传承的事情做得踏踏实实。&
李家莲说,今年83岁的魏树由是她最敬重的老师之一,也是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文化馆的老馆长。&魏老师从年轻时便痴迷于巢湖民歌的搜集、整理、创作,巢湖民歌能传唱下来这么多首歌,魏老师功不可没。&
1952年,魏树由从黄麓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菊虻闹泄谝凰┟袷笛槲幕莨ぷ鳌4幽鞘逼穑煌吩占⒄沓埠窀璧墓ぷ髦小D旮匆荒辏慕庞〖负跆け榱顺埠饔虻拿恳桓龃遄印1955年春,民歌手胡吉英、刘宏英将《姑嫂对花》唱到了中南海怀仁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首著名的《姑嫂对花》就是魏树由挖掘、整理出来的。
李家莲告诉记者,魏老师是一个大群体的缩影,在巢湖民歌的发展史上,像魏树由一样,为民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如高歌、朱宝强、汪士淮、费勤力、胡吉英、崔道英、鲁昌光、秦德松,等等。他们有的投身于搜集、整理的工作中,有的埋首于谱曲、填词的工作中,有的则致力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甘做幕后。可以说,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巢湖民歌一度红遍大江南北,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厉兵秣马 水平提高
巢湖民歌曾红极一时,对此,市文广新局社文处负责人苏伟记忆犹新,&我上学时,还学唱过不少巢湖民歌,那时巢湖民歌家喻户晓。&
谈及如今巢湖民歌缘何没那么红火,苏伟将其归结为&缺乏领军人物&。她说:&其实,合肥地区还有其他的民歌,但为什么只有巢湖民歌名噪一时,还唱进了中南海,这与巢湖民歌的背后有胡英吉、刘宏英等老艺术家的支撑有很大关系。那么,巢湖民歌想要做大做强,必须抓紧培养能挑大梁的新人。&
为此,去年巢湖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巢湖民歌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不仅认定了一批巢湖民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还明确了对那些无经济来源、生活有困难的传承人,相关部门和所在地乡镇、街道应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资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对长期从事巢湖民歌搜集、整理和研究,并取得公认成果的文艺工作者开展的项目传习活动给予同样的支持。
&第十届巢湖民歌歌会的举办就倾向于挖掘年轻一代巢湖民歌的传唱人。&巢湖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有洲介绍说。
王有洲还说,如今,政府部门对巢湖民歌的保护愈加重视,不仅每年有80万元的专项扶持经费,2013年3月,还在巢湖成立了巢湖民歌研究会,吸纳了一批传唱、研究巢湖民歌的老中青文艺工作者及专家。4月,面向全国征集巢湖民歌歌词;6月,将征集到的29首优秀作品交由作曲家谱曲。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本名叫《守望巢湖民歌》的理论研究专著正在编写中。&理论研究搞好了,对推动巢湖民歌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蔡善康告诉记者,研究会还将争取为巢湖民歌建立起一整套的档案和数据库,作为今后研究的&底稿&。
眼下,关于巢湖民歌最让人期待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去年国庆期间,曾将巢湖民歌《巢湖好》唱响海内外的著名歌唱家斯兰在姥山岛拍摄了巢湖民歌的MV,有望近期在央视播出;一件是合肥市文联与巢湖市政府正在为巢湖民歌积极申报&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王有洲告诉记者,这个奖项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一旦获奖,对提高巢湖民歌的知名度将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普及:耳濡目染 精神家园
对于这些利好消息,李家莲深感欣慰,但作为一位传承人,她更看重面向青少年普及巢湖民歌。
每周一至周五,巢湖市苏湾镇中心小学都会回荡起巢湖民歌的歌声。该校是巢湖民歌传承基地之一。校长王跃平告诉记者,只要是需要播放音乐的时间段,学生都能通过校园广播系统听到经典巢湖民歌。此外,学校还会邀请李家莲老师来为孩子们上课。
&我们镇本身的民歌基础就不错,学生们耳濡目染地学唱巢湖民歌,既有利于了解家乡文化,又有利于巢湖民歌的传承。&王跃平说。
除了这所学校,巢湖民歌目前还有两所传承基地&&局醒Ш统埠械谌醒А@罴伊担&教孩子唱民歌,我心里很畅快,很愉悦,看到他们学得那么认真,我觉得巢湖民歌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每次上课,李家莲并不简单地教唱,而是将巢湖民歌中独特的曲调、唱腔和民俗文化拎出来讲。&我比较关注民歌内涵与承载文化的传承和普及,这样当孩子们长大,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到国外后,不会遗忘故乡的文化与灵魂。&
本月热门楼盘
潘磕嫦吒凰
买房跟着地铁走
合肥39盘43名置业顾问评选
你真的有勇气做房奴吗?
合肥热线新闻
合肥优惠生活& & & & 为培育乡贤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巢湖市委宣传部、巢湖市文广新局开展了首届“巢湖乡贤”人物评选,按照评选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前期各地各单位进行推报的基础上,组织文史专家进行了人物的筛选工作,并多次召开评审会议进行讨论。在征求各地各单位意见和建议后,最终产生了首届“巢湖乡贤”建议人选名单。此次首届“巢湖乡贤”的遴选原则和依据为: 1、对建议人选实行分类收录,共分为古代乡贤(另附巢湖历史上被封王、公、候人员名单和古代进士名录)、近现代乡贤、当代乡贤、英烈代表(另附巢湖市革命烈士英名录)四类; 2、本次建议人选的产生,是在各地各单位进行推报的基础上,再组织文史专家以《安徽历史名人词典》、《安徽人物大辞典》、《康熙巢县志》、《雍正巢县志》、《道光巢县志》、《巢湖文化全书》、《巢湖地区简志》(黄山书社)、《巢湖市居巢区()》、《居巢简志()》等书籍为依据进行人物的梳理和筛选; 3、当代“巢湖乡贤”人物的遴选主要侧重于: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和典型示范作用的道德模范、优秀基层干部及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界人士。据悉,古代乡贤建议人选共50位,有巢氏名列之首,涂山氏女偃攸名列第三;近现代乡贤建议人选21位;当代乡贤共有49位;巢湖英烈23位。其中,苏湾镇有4名同志(1名已过世)入围首届“巢湖乡贤”建议人选名单。他们分别是:当代乡贤:应纯良(1964- &),退伍军人,在部队服役期间,于1986年荣获三等功、1988年荣获对越防御作战一等功,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当代乡贤:胡吉英(1933- &),巢湖民歌农民歌手,1955年1月,由胡吉英与刘宏英对唱的巢湖民歌《姑嫂对花》在北京怀仁堂演出,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代乡贤:杨明(1973-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2010年设立了“杨明教育奖助基金”,多年来坚持捐助和奖励巢湖市黄山中学家庭贫困学生和优秀师生;捐赠村镇道路建设基金数十万元;举办2014年巢湖苏湾贫困家庭春节慰问活动,捐赠30余万元。曾荣获第五期“巢湖好人”称号。巢湖英烈:钟明胜(年),男,曾任团山乡苏湾大队书记,1969年在苏湾水库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此后巢县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向钟明胜学习,被授予烈士称号。请点个赞,为小编打打气,谢谢~美丽新苏湾(gh_df49b1822f6a)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向奋战在防汛抗洪一线的同志,向支持防汛抗洪的同志,致敬!请点个赞,为小编打打气,谢谢~请点个赞,为小编打打气,谢谢~导
语基层普法教育,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自“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前夏天不知不觉就来了蚊子也开始肆虐不过萌爸萌妈们不要担心小萌已经搜罗来各种驱蚊止痒小妙方让这个夏天的蚊子远离你媒体苏湾 一周速览
▼ 巢湖媒体苏湾 一周速览请点个赞,为小编打打气,谢谢~请点个赞,为小编打打气,谢谢~教你几招,蚊子一个夏天都不敢进你房间!多蚊季节来了,谁都不叮偏偏就来叮你?嗡嗡吵得睡不着?怕宝宝被感染?下面龙华寺原址在苏湾小黄山脚下有座龙华寺,据清嘉庆年间《庐州府志》记载:“龙华寺,明《隆庆志》:宋建,在东乡。”3月29日,包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命山,滨湖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黄广勇一行来苏湾镇考察,巢湖市委常委、政法为培育乡贤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巢湖市委宣传部、巢湖市文广新局开展了首届“巢湖请点个赞,为小编打打气,谢谢~青山环抱,溪水萦绕,在苏湾镇小黄山脚下,有个庙被绿树青山掩映着,这庙叫黄山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庙里有一块石碑美丽新苏湾:民歌之乡
生态福地苏湾镇东依滁河,南拥群山,层峦叠嶂,绵延数十里,古有小黄山之称。苏湾名字由苏gh_df49b1822f6a传播苏湾声音,展示苏湾形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df49b1822f6a传播苏湾声音,展示苏湾形象&>>&首页&>>& >
日~17日,巢湖市第十届民歌歌会唱响。来自各乡镇的500多位群众轮番登场,唱出了他们脚踏实地又充满情趣的生活,唱出了他们自然淳朴又火热奔放的情怀,更唱出了巢湖民歌的新气象和新希望。一首首巢湖民歌汇聚成河,从千年前的时空漫溯至今。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使大量的劳作、生活场景、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等被记载其中,不仅成为观照当年的一面镜子、翻阅历史的珍贵档案,也成为庐剧等其他艺术门类汲取营养的沃土。2006年,巢湖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之无愧进入大合肥文化遗产的宝库中。珍贵:艺术瑰宝 文化记忆从容沉静的巢湖滋养了柔美悠扬的巢湖民歌。“巢湖民歌类型多样,有山歌、渔歌、秧歌、茶歌等形式。”巢湖民歌传承人李家莲告诉记者。问她究竟有多少首传唱至今?李家莲竟唱出了答案:“红公鸡尾巴拖,三岁孩儿会唱歌,若问歌儿有多少,芝麻三斗并三箩。”可见数不胜数。巢湖民歌研究会会长蔡善康的答案则更为精确,“仅文艺工作者搜集整理的就有1000多首原始民歌,其中500多首被编入各种歌曲集,20多首被上海唱片社录制成唱片在国内外发行,并馈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留存。”有人说,巢湖民歌中承载大量历史文化记忆,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创作才华。从蔡善康信手拈来的两首巢湖民歌中,便知此言不虚。“《送晚茶》唱出了巢湖流域吃‘晚茶’的习俗。当时的农民由于劳动强度大,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会增加一次用餐的习俗,这就是‘晚茶’了。再比如,看场是巢湖流域的一种传统农事风俗,《看场》就是一首农家在水稻收割登场扬晒时,抒发丰收快乐情绪的山歌。”对此,合肥市文联副主席、市非遗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刘晓明深有感触,他说:“巢湖民歌散发着泥土的芳香,饱含着触动人心的乡音与乡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记忆,也是合肥活态文化基因。”成就:集体智慧 无私奉献日前,李家莲请恩师魏树由吃饭,魏树由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想把巢湖民歌唱好、传好,做人的原则不能丢。社会上越浮躁,你越要沉下心,想想肩上传承人的责任,要将传承的事情做得踏踏实实。”李家莲说,今年83岁的魏树由是她最敬重的老师之一,也是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文化馆的老馆长。“魏老师从年轻时便痴迷于巢湖民歌的搜集、整理、创作,巢湖民歌能传唱下来这么多首歌,魏老师功不可没。”1952年,魏树由从黄麓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烔炀镇的中国第一所农民实验文化馆工作。从那时起,他一头扎进收集、整理巢湖民歌的工作中。年复一年,他的脚印几乎踏遍了巢湖流域的每一个村子。1955年春,民歌手胡吉英、刘宏英将《姑嫂对花》唱到了中南海怀仁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首著名的《姑嫂对花》就是魏树由挖掘、整理出来的。李家莲告诉记者,魏老师是一个大群体的缩影,在巢湖民歌的发展史上,像魏树由一样,为民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如高歌、朱宝强、汪士淮、费勤力、胡吉英、崔道英、鲁昌光、秦德松,等等。他们有的投身于搜集、整理的工作中,有的埋首于谱曲、填词的工作中,有的则致力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甘做幕后。可以说,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巢湖民歌一度红遍大江南北,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厉兵秣马 水平提高巢湖民歌曾红极一时,对此,市文广新局社文处负责人苏伟记忆犹新,“我上学时,还学唱过不少巢湖民歌,那时巢湖民歌家喻户晓。”谈及如今巢湖民歌缘何没那么红火,苏伟将其归结为“缺乏领军人物”。她说:“其实,合肥地区还有其他的民歌,但为什么只有巢湖民歌名噪一时,还唱进了中南海,这与巢湖民歌的背后有胡英吉、刘宏英等老艺术家的支撑有很大关系。那么,巢湖民歌想要做大做强,必须抓紧培养能挑大梁的新人。”为此,去年巢湖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巢湖民歌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不仅认定了一批巢湖民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还明确了对那些无经济来源、生活有困难的传承人,相关部门和所在地乡镇、街道应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资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对长期从事巢湖民歌搜集、整理和研究,并取得公认成果的文艺工作者开展的项目传习活动给予同样的支持。“第十届巢湖民歌歌会的举办就倾向于挖掘年轻一代巢湖民歌的传唱人。”巢湖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有洲介绍说。王有洲还说,如今,政府部门对巢湖民歌的保护愈加重视,不仅每年有80万元的专项扶持经费,2013年3月,还在巢湖成立了巢湖民歌研究会,吸纳了一批传唱、研究巢湖民歌的老中青文艺工作者及专家。4月,面向全国征集巢湖民歌歌词;6月,将征集到的29首优秀作品交由作曲家谱曲。记者了解到,目前,一本名叫《守望巢湖民歌》的理论研究专著正在编写中。“理论研究搞好了,对推动巢湖民歌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蔡善康告诉记者,研究会还将争取为巢湖民歌建立起一整套的档案和数据库,作为今后研究的“底稿”。眼下,关于巢湖民歌最让人期待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去年国庆期间,曾将巢湖民歌《巢湖好》唱响海内外的著名歌唱家斯兰在姥山岛拍摄了巢湖民歌的MV,有望近期在央视播出;一件是合肥市文联与巢湖市政府正在为巢湖民歌积极申报“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王有洲告诉记者,这个奖项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一旦获奖,对提高巢湖民歌的知名度将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普及:耳濡目染 精神家园对于这些利好消息,李家莲深感欣慰,但作为一位传承人,她更看重面向青少年普及巢湖民歌。每周一至周五,巢湖市苏湾镇中心小学都会回荡起巢湖民歌的歌声。该校是巢湖民歌传承基地之一。校长王跃平告诉记者,只要是需要播放音乐的时间段,学生都能通过校园广播系统听到经典巢湖民歌。此外,学校还会邀请李家莲老师来为孩子们上课。“我们镇本身的民歌基础就不错,学生们耳濡目染地学唱巢湖民歌,既有利于了解家乡文化,又有利于巢湖民歌的传承。”王跃平说。除了这所学校,巢湖民歌目前还有两所传承基地——烔炀中学和巢湖市第三中学。李家莲说:“教孩子唱民歌,我心里很畅快,很愉悦,看到他们学得那么认真,我觉得巢湖民歌的未来是有希望的。”每次上课,李家莲并不简单地教唱,而是将巢湖民歌中独特的曲调、唱腔和民俗文化拎出来讲。“我比较关注民歌内涵与承载文化的传承和普及,这样当孩子们长大,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到国外后,不会遗忘故乡的文化与灵魂。”(方偲)
&&&&下一篇:当前位置:安徽频道&&正文
巢湖民歌在普及与传承中唱响
日~17日,巢湖市第十届民歌歌会唱响。来自各乡镇的500多位群众轮番登场,唱出了他们脚踏实地又充满情趣的生活,唱出了他们自然淳朴又火热奔放的情怀,更唱出了巢湖民歌的新气象和新希望。
一首首巢湖民歌汇聚成河,从千年前的时空漫溯至今。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使大量的劳作、生活场景、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等被记载其中,不仅成为观照当年的一面镜子、翻阅历史的珍贵档案,也成为庐剧等其他艺术门类汲取营养的沃土。2006年,巢湖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之无愧进入大合肥文化遗产的宝库中。
珍贵:艺术瑰宝 文化记忆
从容沉静的巢湖滋养了柔美悠扬的巢湖民歌。“巢湖民歌类型多样,有山歌、渔歌、秧歌、茶歌等形式。”巢湖民歌传承人李家莲告诉记者。问她究竟有多少首传唱至今?李家莲竟唱出了答案:“红公鸡尾巴拖,三岁孩儿会唱歌,若问歌儿有多少,芝麻三斗并三箩。”可见数不胜数。巢湖民歌研究会会长蔡善康的答案则更为精确,“仅文艺工作者搜集整理的就有1000多首原始民歌,其中500多首被编入各种歌曲集,20多首被上海唱片社录制成唱片在国内外发行,并馈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留存。”
有人说,巢湖民歌中承载大量历史文化记忆,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创作才华。从蔡善康信手拈来的两首巢湖民歌中,便知此言不虚。“《送晚茶》唱出了巢湖流域吃‘晚茶’的习俗。当时的农民由于劳动强度大,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会增加一次用餐的习俗,这就是‘晚茶’了。再比如,看场是巢湖流域的一种传统农事风俗,《看场》就是一首农家在水稻收割登场扬晒时,抒发丰收快乐情绪的山歌。”
对此,合肥市文联副主席、市非遗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刘晓明深有感触,他说:“巢湖民歌散发着泥土的芳香,饱含着触动人心的乡音与乡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记忆,也是合肥活态文化基因。”
成就:集体智慧 无私奉献
日前,李家莲请恩师魏树由吃饭,魏树由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想把巢湖民歌唱好、传好,做人的原则不能丢。社会上越浮躁,你越要沉下心,想想肩上传承人的责任,要将传承的事情做得踏踏实实。”
李家莲说,今年83岁的魏树由是她最敬重的老师之一,也是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文化馆的老馆长。“魏老师从年轻时便痴迷于巢湖民歌的搜集、整理、创作,巢湖民歌能传唱下来这么多首歌,魏老师功不可没。”
1952年,魏树由从黄麓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烔炀镇的中国第一所农民实验文化馆工作。从那时起,他一头扎进收集、整理巢湖民歌的工作中。年复一年,他的脚印几乎踏遍了巢湖流域的每一个村子。1955年春,民歌手胡吉英、刘宏英将《姑嫂对花》唱到了中南海怀仁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首著名的《姑嫂对花》就是魏树由挖掘、整理出来的。
李家莲告诉记者,魏老师是一个大群体的缩影,在巢湖民歌的发展史上,像魏树由一样,为民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如高歌、朱宝强、汪士淮、费勤力、胡吉英、崔道英、鲁昌光、秦德松,等等。他们有的投身于搜集、整理的工作中,有的埋首于谱曲、填词的工作中,有的则致力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甘做幕后。可以说,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巢湖民歌一度红遍大江南北,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厉兵秣马 水平提高
巢湖民歌曾红极一时,对此,市文广新局社文处负责人苏伟记忆犹新,“我上学时,还学唱过不少巢湖民歌,那时巢湖民歌家喻户晓。”
谈及如今巢湖民歌缘何没那么红火,苏伟将其归结为“缺乏领军人物”。她说:“其实,合肥地区还有其他的民歌,但为什么只有巢湖民歌名噪一时,还唱进了中南海,这与巢湖民歌的背后有胡英吉、刘宏英等老艺术家的支撑有很大关系。那么,巢湖民歌想要做大做强,必须抓紧培养能挑大梁的新人。”
为此,去年巢湖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巢湖民歌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不仅认定了一批巢湖民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还明确了对那些无经济来源、生活有困难的传承人,相关部门和所在地乡镇、街道应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资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对长期从事巢湖民歌搜集、整理和研究,并取得公认成果的文艺工作者开展的项目传习活动给予同样的支持。
“第十届巢湖民歌歌会的举办就倾向于挖掘年轻一代巢湖民歌的传唱人。”巢湖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有洲介绍说。
王有洲还说,如今,政府部门对巢湖民歌的保护愈加重视,不仅每年有80万元的专项扶持经费,2013年3月,还在巢湖成立了巢湖民歌研究会,吸纳了一批传唱、研究巢湖民歌的老中青文艺工作者及专家。4月,面向全国征集巢湖民歌歌词;6月,将征集到的29首优秀作品交由作曲家谱曲。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本名叫《守望巢湖民歌》的理论研究专著正在编写中。“理论研究搞好了,对推动巢湖民歌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蔡善康告诉记者,研究会还将争取为巢湖民歌建立起一整套的档案和数据库,作为今后研究的“底稿”。
眼下,关于巢湖民歌最让人期待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去年国庆期间,曾将巢湖民歌《巢湖好》唱响海内外的著名歌唱家斯兰在姥山岛拍摄了巢湖民歌的MV,有望近期在央视播出;一件是合肥市文联与巢湖市政府正在为巢湖民歌积极申报“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王有洲告诉记者,这个奖项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一旦获奖,对提高巢湖民歌的知名度将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普及:耳濡目染 精神家园
对于这些利好消息,李家莲深感欣慰,但作为一位传承人,她更看重面向青少年普及巢湖民歌。
每周一至周五,巢湖市苏湾镇中心小学都会回荡起巢湖民歌的歌声。该校是巢湖民歌传承基地之一。校长王跃平告诉记者,只要是需要播放音乐的时间段,学生都能通过校园广播系统听到经典巢湖民歌。此外,学校还会邀请李家莲老师来为孩子们上课。
“我们镇本身的民歌基础就不错,学生们耳濡目染地学唱巢湖民歌,既有利于了解家乡文化,又有利于巢湖民歌的传承。”王跃平说。
除了这所学校,巢湖民歌目前还有两所传承基地——烔炀中学和巢湖市第三中学。李家莲说:“教孩子唱民歌,我心里很畅快,很愉悦,看到他们学得那么认真,我觉得巢湖民歌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每次上课,李家莲并不简单地教唱,而是将巢湖民歌中独特的曲调、唱腔和民俗文化拎出来讲。“我比较关注民歌内涵与承载文化的传承和普及,这样当孩子们长大,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到国外后,不会遗忘故乡的文化与灵魂。”(方偲)
责编: 钟红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巢湖苏湾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