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动物学学主要学的是什么?

动物学的分类?_百度知道热销排行榜
1.2.3.4.5.6.7.8.9.10.
最近浏览的其他商品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 】??????????
趣味动物学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
读者对象:
立刻节省:¥4.20
所属分类:
格林童话-名家名译世..
获奖记录:本书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其中《牧鹅散记》入选多种中学语文教材。  名家推荐:撰写这本科普读物,除了旨在培养、激发中小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之外,也有意让他们关注动物当前的处境和今后的存亡问题,能够更进一步认清自然环境的保护、特别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著名作家、本书作者 陈天昌  为了提高科普读物的趣味性,《趣味动物学》的作者为刻意求新,刻意求趣、刻意求奇,以及纠正似是而非的习惯认识,出人意料,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讲十分普通的知识。             ――著名科普作家 李元
蛇身上长脚是怎么回事?猫头鹰为什么能无声飞行?海虾怎样引爆水雷?本书将带您进入一个令人神往的动物世界,揭开一个个您想知道的动物奥秘。
在科学文艺的百花园里,科学童话、科幻故事等犹如变幻无穷、美妙神奇、熠熠生辉的宝葫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广大少年儿童走进广阔无垠、奇异瑰丽的科学世界,让他们从中获得摆脱愚昧的希望,觅求将来攀登高峰的志向。“知识就是力量”,愿本系列丛书能成为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心想事成的“宝葫芦”!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一套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幻故事精品丛书。作品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巧妙的艺术构思,栩栩如生的拟人形象,向广大少年儿童普及了基础科学知识和新科学技术知识。
上篇  牧鹅散记 
我盼故乡松江有一句土话――“鹅呆头”,意思就是笨鹅,大人们常用来责备他人,说人家笨得像鹅。但是根据我的观察,鹅似乎不笨。  认路回家
深秋季节,田里的庄稼收完了,我们就每天把鹅群赶到田野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找食吃。我们住的那个农场,方圆10里地,水塘很多。白鹅常常三三两两在水塘中结伴闲游,有的喜欢站在塘边洗刷自己洁白的羽毛,碧水映白鹅,红掌泛清波,如能入画,就是一幅恬静的乡村小景。
每到傍晚5点前后,站在我们的鹅岛上向东边遥望,总有一幅美丽的田园图景呈现在眼前。在老远老远的地方,先是见到一条白色的带子在移动,渐渐地,能分辨出是一队白鹅走在回家的路上。它们队伍排得非常整齐,沿着一条直通鹅岛的小路,一个跟着一个,一摇一摆,越靠近家走得越快;一回到岛上,个个展翅迅跑。这时候,我总要想起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一个优美的群舞场面。
鹅群每天自动回家,十分准时。我看到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可能会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
&陈天昌笔名白帆。1932年出生,上海松江人。编
审。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出版社编
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少年儿童知识读物编辑工作研究
会会长;中国编辑学会首届少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科普记协首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二
届、三届少儿专业委员会委员。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第三次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被授予&建国以
来成绩突出的科普编辑家&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
荣誉称号。著有《科普编辑概论》(大学编辑专业选修
教材,多人合著)、《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
就纵览》(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多人合著)、《龙宫
探奇》、《自然奇观知多少》、《眼见未必为实》(金盾出版
社2002年11月初版)、《少年趣味动物学》(商务印书
馆2003年4月出版)等作品20多种。其中,《天空奇
观》已用汉、蒙、藏、维、哈、朝6种文字同时出版发行;
《中国孩子的疑问)(3种)在内地和台湾地区同时出版
发行,1994年获中国图书奖,其中一个分册1996年获
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中国珍贵野生动物》
(大型彩色图册,合著),2001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
作品二等奖。科学散文《牧鹅散记》入选中学语文教科
总序写在前面的话上篇 牧鹅散记 牧鹅散记
 认路回家 
 偷蛋高招 
 忠于职守 
鹅的智慧下篇 趣味动物学 动物风采
 动物能学会跟人交谈吗 
动物之间也打仗吗
 动物看周围东西跟人看到的一样吗 
动物的视野
 家养的动物对主人真有感情吗 
能训练动物给人干活吗
 动物会自己治病吗 
为什么凭一段骨化石或几颗牙齿化石就能重塑古动物的全貌 兽类撷趣
 为什么黑猩猩当演员特别会表演 
金丝猴抢尸是怎么回事
 懒猴为什么懒得出奇 
峨眉山猴子怎样欺负人
 大熊猫为什么那么稀罕 
大熊猫怎么能靠吃竹子过日子
 豺为什么能战胜比它大得多的野兽  老马识途,真有这样的事吗
为什么说今天国内见到的四不像,实际是“华裔”四不像的后代 
长颈鹿低头喝水,头重脚轻,不会倒下来吗
 大象也记仇 
为什么人们关注寻找大象“公墓”
 海豚为什么会主动救助落水孩童 
海豚为什么喜欢尾随海船同行
 虎鲸的智慧 
海狮的绝招
 会使用简单工具的海獭 
 白鳍豚为什么只生活在长江水域 
海豹怎样在冰下朝天开“天窗”
 一人多高的大袋鼠为什么出生时只有大拇指那么一点儿 
负鼠的假死跟狐的假死区别在哪里
 眼见未必为实 
穿山甲觅食有什么绝招 鸟类奇观
 企鹅趣事 
为什么雷鸟羽色随季节变化
 鹦鹉学舌是怎么回事儿 
一对朱q东渡做使者
 善知鸟为什么衔鱼本领特别大 
猫头鹰为什么能无声飞行
 丹顶鹤为什么爱跳舞 
有关鸳鸯的传说和真相
 为什么海员和渔民特别关注信天翁的活动 
你知道小鸡的“叽叽”叫声是表示什么意思吗
 家养的鸭子为什么不会孵蟹 
为什么白冠长尾雉在飞行中能垂直向下急降
 蓑羽鹤为什么有时候要装出一副受伤的模样 
天鹅为什么成了世界名禽 爬行两栖世界
 乌龟为什么常缩头 
骑海龟游海
 鳄鱼为什么要吞食石块 
蛇身上长脚是怎么回事儿
 海蛇和陆生蛇有什么不同 
同一种毒蛇相咬,被咬的会中毒吗
 蛇为什么特别耐饿 
“听话”的青蛙 鱼类万象
 为什么五月的黑鱼最容易上钩
 四鳃鲈并不真有四鳃 
“正是河豚欲上时”
 比目鱼的“返祖现象” 
大马哈鱼为什么能准确回归故乡
 对飞鱼的误会 
刺鱼的婚装 
弹涂鱼为什么能水陆两栖
 红鲷鱼什么情况下雌鱼变雄鱼 
为什么捕到的琵琶鱼都是雌鱼
 为什么长江口海区鱼儿特别多 
为什么带鱼每年来去有一定季节
 海龙奇特的育儿方式 
海上丑八怪蝠鲼
 蹙鱼怎样诱捕小鱼 
活鱼雷――剑鱼
 叶形鱼的叶形是怎样形成的 
 海葵与双锯鱼 
海鱼光脸鲷是怎样发光的
 为什么能干运活的鳗鱼 
 鱼能辨别颜色吗 
不用鱼钩渔网也能捕鱼吗 昆虫博览
 为什么米虫不喝水也不会干死 
蝴蝶为什么会结群越洋长途迁飞
 水黾怎样用脚叩击水面传递信息 
屎壳郎为什么要滚粪球
 为什么龙虱在水里活动常要拖个气泡 
蜜蜂的触角
 为什么蚂蚁有时要活埋同伴 
蚁狮怎样筑陷阱捕食蚂蚁
 哪一只蝗虫先淹死 
蚂蚁靠什么认路
 萤火虫怎样发出忽明忽暗的萤光 
苍蝇的平衡棒和现代飞机上的振动陀螺仪
 雌蛾靠什么招引雄蛾 甲壳动物趣事
 寄居蟹怎样‘锬判”换房 
招潮蟹为什么舞动大螯
 河蟹秋后为什么总要千里迢迢迁移大海 
海蟹怎样通知同伴共进美餐
 海虾怎样引爆水雷 
 对虾的长途旅行 贝类探秘
 北戴河见到的活章鱼 
海滨钓乌贼
 蛏子没有长脚怎么逃得那么快 
船蛆怎样挖凿木船
 凿石穴居的凿穴蛤 
 宝贝的贝壳为什么特别光泽 其他无脊椎动物
 没头没脑的文昌鱼 
海底鸳鸯――鲎
 蜘蛛怎样捕食小鸟 
蚯蚓没有眼睛怎么也能辨别光的强弱
 水母和“冰母耳”后记
客服专线:010- 客服邮箱:
Copyright & 北发图书网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动物学精品课程欢迎您!
&* 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网络课件
:--理论教学--网络课件&&
&&&&&&第十七章 爬 行 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爬行纲的起源与演化。
&&&&爬行类适应陆生生活的特点。
&&&&羊膜卵的结构及胚膜的形成。
&&&&第一节
&&&&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Amniota)(图1:常见的爬行动物),是一支从古两栖类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分化出来产羊膜卵的类群,它们不但承袭了两栖动物初步登陆的特征,而且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适应陆地生活和繁殖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并超过两栖类的水平,成为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
图1:常见的爬行动物
&&&&第二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一、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一)羊膜卵结构(图2爬行类羊膜卵结构)
&&&&卵壳:坚韧,表面有小孔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卵黄: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胚胎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尿囊、卵黄囊等一系列胎膜,羊膜向羊毛腔内分泌中性含盐分的羊水,为受精卵发育提供水样环境,保证了羊膜动物在陆地上完成发育。
图2:爬行类羊膜卵结构
&&&&(二)羊膜卵胚外膜发育(图3:羊膜动物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
&&&&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后,外胚层皱起形成羊膜褶向背侧汇合,愈合形成二层膜,内层为羊膜,围成羊膜腔,外层为绒毛膜,二者间的空腔叫胚外体腔。羊膜腔内有羊膜细胞分泌的羊水,胚胎悬浮在其中;羊水对胚胎有保护作用。
&&&&羊膜褶向胚体下方包围卵黄形成卵黄囊。
&&&&消化管后部向外凸出形成的尿囊,紧贴绒毛膜;尿囊外壁和绒毛膜构成的尿囊绒毛膜上有血管形成,紧贴卵壳可通过卵壳小孔完成呼吸作用。在发育过程中,尿囊贮存尿酸等代谢废物,动物出壳时,尿囊及胚外部分被遗弃在壳内。
图3:羊膜动物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
&&&&(三)羊膜卵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使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胚胎浸在羊水环境中发育使动物的繁殖摆脱水的束缚,并能防止干燥,避免各种损伤,确保陆地繁殖的成功,并为爬行动物通过适应辐射向干旱地区分布、开拓新的生存环境创造了条件。因此,3亿年前,产羊膜卵的爬行动物出现后便得到极大地发展,演化成为在各种生态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动物,并为更高等的哺乳动物进化奠定了基础。
&&&&二、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腺体,角质化程度加深,被有角质鳞片或盾片―防止水分蒸发
&&&&2、五趾型四肢更加完善,趾(指)端具角质爪
&&&&3、骨骼坚硬,骨化程度较高,脊椎分化更加完善,头骨有单一的枕髁、两侧有颞窝;颈椎有寰椎、枢椎和普通颈 椎的分化。
&&&&4、皮肤失去呼吸机能,肺呼吸进一步完善,出现胸廓,调节呼吸。
&&&&5、心室中出现了不完全的分隔(鳄类除外),减少了血液的混合,但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双循环。
&&&&6、成体的泌尿器官是后肾,排泄尿酸。
&&&&7、体内受精,雄性一般具有交配器,雌性产大型羊膜卵,直接发育
&&&&8、大脑有新脑皮层出现,脑神经12对,感官更为发达,有外耳道
&&&&第三节 爬行动物的躯体结构
&&&&一、 体形
&&&&爬行类按体形可分为蜥蜴型、龟鳖型、蛇型;具有有地面爬行、树栖、穴居、水栖等生活习性。
&&&&蜥蜴型:基本体型,似有尾两栖类。如蜥蜴(图4:)、鳄(图5)等
蜥蜴(图4:)
&&&&龟鳖型:体短圆、背腹扁平、尾短,四肢呈奖状,体外有角质或骨质盾片保护。如:龟(图6)、鳖(图7)等。
&&&&蛇型:体延长、圆筒形,被鳞片、四肢退化,如:蛇(图8)、蛇蜥(图9)等
蛇蜥(图9)
&&&&二、皮肤系统:
&&&&皮肤干燥、缺少腺体。表皮角质化程度增大,角质层增厚,可有效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角质层束缚动物生长,需定期更换,称为蜕皮。(视频:蛇蜕皮、蜥蜴蜕皮)
&&&&角质鳞和爪为表皮角质化的产物,龟甲为角质盾片与真皮骨板愈合而成。鳄鱼角质鳞下有真皮发生的骨板。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色素细胞,可随环境颜色的不同而改变体色,如变色龙(避役)(图10变色龙)。
图10变色龙
&&&&某些雄性蜥蜴大腿内侧有股腺,腺孔排列成行,称为鼠蹊窝(图11鼠蹊窝),有助于交配时把持雌体。
鼠蹊窝(图11鼠蹊窝)
&&&&三、骨骼系统
&&&&骨化程度高,很少保留软骨,脊柱分化为颈、胸、腰、荐、尾椎
&&&&1、中轴骨骼 :
包括头骨、脊椎、胸骨和肋骨。
颅骨高而隆起,为高颅型,表明颅腔的扩展及脑容量的增大。
&&&&具单一枕髁,位于枕骨下方与寰椎相连。
&&&&口腔顶部由前颌骨、上颌骨的腭突、腭骨、翼骨愈合形成次生腭(图12次生腭)。使内鼻孔后移,气体通道(鼻腔)与食物通道(口腔)分开,促进了口腔咀嚼运动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食物口腔消化。鳄的次生腭最发达。
很多种类在两眼窝之间具有薄骨片形成的眶间隔
图12次生腭
&&&&椎体后凹或前凹,低等种类为双凹型。颈椎数目多,分化为寰椎、枢椎和普通颈椎;颈、胸、腰椎两侧皆具肋骨,与胸骨相连参与形成胸廓,加强呼吸和保护机能(蛇无胸骨)。
&&&&颞窝temporal fossa:眼眶后部的1-2个孔洞,为咬肌附着部位。根据颞窝的有无和着生位置可将爬行动物分为4类:(图13颞窝的类型)
图13颞窝的类型
&&&&无颞窝(anapsid):古代原始颅骨类型如杯龙类,现存的海龟类无颞窝,为次生性的变化。
&&&&双颞窝(diapsid):颅骨每侧2个颞窝。大多数恐龙、异龙、槽齿类等古代爬行类,现存喙头蜥、蜥蜴、蛇、鳄等爬行类都属此类。
&&&&合颞窝(synapsid下颞窝):颅骨每侧有单个颞孔被眶后骨、鳞骨、颧骨包围,眶后骨、鳞骨构成上颞弓,如盘龙类、古兽齿类、现存哺乳类由此类演化形成。
&&&&上颞窝:单个颞窝、位置靠上,如蛇颈龙目、鱼龙目等爬行类。
蜥蜴类尾椎的中部有一个能引起断尾行为的自残部位(图14爬行类的自残),该部位细胞有增生能力,可再生尾骨和皮肤、肌肉。再生部位的外部色泽与未断处有别。
图14爬行类的自残
2、附肢骨骼:
&&&&肩带:与两栖类相似,但更加强壮(图20爬行类的肩带和腰带)
图20爬行类的肩带和腰带
&&&&腰带:骨化,髂骨、坐骨、耻骨围成骨盆;坐、耻骨之间形成坐耻孔,减轻重量
&&&&肢骨:典型的五趾型附肢,趾(指)端有爪。蛇类四肢退化,但蟒蛇有后肢残迹。(图15后肢残迹)
图15后肢残迹
&&&&四肢:四肢与脊柱、附肢长骨间成90度角,肩臼浅小,爬行时腹部离开地面,停止时腹部贴地面。
四、肌肉系统
&&&&1、出现了陆生动物特有的皮肤肌,蛇的皮肌最发达,与其运动能力有关。
&&&&2、咬肌发达,颞窝使咬肌肌腹具有收缩的空间,加强了咬啮机能和捕食能力。
&&&&3、出现与呼吸有关的肋间肌,外层为肋间外肌,内层为肋间内肌,两种肌纤维走向互相垂直,协同腹壁肌肉完成呼吸作用。4、附肢肌发达
五)消化系统
&&&&较两栖类有了更多的分化,口腔与咽有明显界限
&&&&1、牙齿:着生于上下颌的边缘,常脱落更换。龟鳖无牙齿代之角质鞘,依着生方式分为3类:(图16牙齿的类型)
图16牙齿的类型
&&&&侧生齿:着生在颌骨内侧面,很不牢固。如蜥蜴、蛇
&&&&端生齿:着生在颌骨表面,不牢固。如飞蜥,沙蜥
&&&&槽生齿:着生在颌骨形成的齿槽内,牢固。如鳄
&&&&根据牙齿的形状相同或相异分为同型齿和异型齿,爬行类牙齿多为同型齿,只能捕咬不能咀嚼。
毒牙(图17毒牙的构造):由前颌、上颌上的牙齿特化而成。分为管牙和沟牙。基部与毒腺相连。咬噬时,腺体外肌肉挤压腺体排毒液,沿毒腺管流入毒牙注入被咬动物体内。
图17毒牙的构造
&&&&2、舌 :口腔底部有发达的肌肉质的舌,鳄鱼、蜥蜴类舌活动性强,伸出时表面粘液粘附空气中化学分子,回缩后舌尖放入口腔顶壁的犁鼻器中,其内壁粘膜能感知化学物质。图:蓝石龙子的舌(图18蓝石龙子的舌)、变色龙的舌(图19变色龙的舌)
图18蓝石龙子的舌
图19变色龙的舌
&&&&3、消化道:大肠与小肠交界处形成盲肠,功能:吸收多余水分,消化分解植物纤维,合成和吸收一些维生素,植食性龟类盲肠发达。大肠与泄殖腔有水分重吸收机能。大肠开口泄殖腔。
&&&&4、口腔腺 :有发达的唇腺、腭腺、舌腺、舌下腺。分泌物无消化作用,但有助于湿润食物和吞咽动作的完成。蛇的毒腺由唇腺特化,毒蜥的毒腺由舌下腺特化。
六、呼吸系统
1、 呼吸道
&&&&由外鼻孔、鼻腔、内鼻孔、喉、气管、支气管构成。内鼻孔开口在腭顶的中部或咽喉附近,有了明显的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图21呼吸器官)
图21呼吸器官
&&&&大多数爬行类无声带,不发声。壁虎科、避役科动物喉门有声带,能发声。大壁虎的“蛤―蚧”声
位于胸腹腔前部背面的一对囊状结构,较两栖类复杂,内具复杂间隔形成蜂窝状肺泡,扩大了肺与气体接触和交换的表面积。
2、 呼吸方式
&&&&口咽式呼吸:同两栖动物
&&&&胸腹式呼吸: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增大,产生负压把空气吸入肺内;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胸廓回缩,胸腔容积缩小,肺的弹性回缩力使肺内气体呼出体外,完成肺的通气。
&&&&水栖龟鳖类:咽和泄殖腔壁上的2个副膀胱有辅助呼吸的功能,使之能在一定水层中呆很长时间。
七、循环系统
&&&&1、心脏:静脉窦退化,部分并入右心房;动脉圆锥消失。二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隔膜。鳄类具有完整的室间隔,仅在2体动脉间留一潘氏孔。(图22心脏的构造)
图22心脏的构造
&&&&2、动脉 :动脉圆锥分化成肺动脉弓、左体动脉弓、右体动脉弓3条血管,分别发自心室右部(腹侧,静脉腔)和心室的中央、左侧(背侧部,动脉腔)。(图23)
&&&&3、静脉:静脉窦退化,静脉直接开口于右心房。伴随着前后大静脉的产生和血液循环的加速,心脏泵血功能的加强、肾泌尿功能的提高,肾门静脉趋于退化。一对前腔静脉,一条后腔静脉,一条肝门静脉,一对肾门静脉。一对腹侧静脉汇集后肢和体壁来的血,输送到肝脏。
&&&&4、循环方式 :
为不完全双循环方式。
八、排泄系统(图24蜥蜴的泄殖系统)
图24蜥蜴的泄殖系统
&&&&1、 肾脏:一对后肾位于腹腔后部背侧,肾单位多、泌尿能力强。
&&&&2、 输尿管:前部与肾脏相连形成肾盂、集合管,后部与泄殖腔相通,输送尿液入泄殖腔。
&&&&3、 膀胱:胚胎发育时,尿囊基部扩大形成尿囊膀胱,开口泄殖腔腹壁。鳄、蛇无膀胱。
&&&&4、含氮废物的排除:含氮代谢废物为尿酸,尿酸盐难溶于水,在尿液中沉淀为白色半固态物,通过泄殖腔同粪便一同排出,可减少水分的丧失。
&&&&5、盐腺(图25盐腺):某些爬行动物具有特殊的盐腺;海龟盐腺位于眼后上方。蜥蜴盐腺位于嗅囊两侧。盐腺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保持水盐代谢平衡。
九、生殖系统(图24蜥蜴的泄殖系统)
图24蜥蜴的泄殖系统
&&&&1、雄性:精巢一对。除楔齿蜥皆有交配器。蜥蜴与蛇的交配器是泄殖腔后壁伸出的一对可膨大的囊状结构,叫半阴茎(图26半阴茎)。半阴茎的形态和棘的大小、数目因种而异,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半阴茎(图26半阴茎)
&&&&2、雌性:体腔背部卵巢一对,一对输卵管一端以喇叭口开口体腔,另一端开口泄殖腔。
&&&&3、生殖方式:体内受精,产羊膜卵。
&&&&卵生:借阳光、植物腐败产的生热量孵化。如:龟、鳖
&&&&卵胎生:孵化过程在母体内完成,营养来自卵黄,孵化后期形成卵黄囊胎盘与母体有气体、营养物质的交换。如胎生蜥蜴(图27胎生蜥蜴)、蝮蛇
图27胎生蜥蜴
&&&&亚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已初步发育,至产卵前已进入器官形成阶段。如蓝尾石龙子
十、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五部脑不是完全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图28鱼类和爬行类脑的构造)
大脑顶壁在原脑皮和古脑皮间有椎状细胞出现、聚集成神经细胞层,构成新脑皮。
图28鱼类和爬行类脑的构造
&&&&2、外周神经
脑神经12对,XI副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到咽、喉、肩部肌肉。 XII舌下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到颈部、舌部肌肉。蛇和蜥蜴只有11对,第XI对神经尚未从第X对神经中分离出来。
十一、感觉器官
&&&&1、眼:大多数具有活动的上下眼睑和瞬膜(图29眼睑),但蛇类没有能活动的眼睑(图30蛇的眼)
图30蛇的眼
眼球结构(图31爬行类的眼球剖面):巩膜中有一圈覆瓦状排列的巩膜骨支持、保护眼球,脉络膜突出眼后房形成的锥状突,对眼球有营养功能。
&&&&睫状体内有睫状肌,能移动晶体,可调节晶体的曲度及改变晶体与角膜距离,可远视、近视
图31爬行类的眼球剖面
&&&&2、顶眼(图32顶眼)
蜥蜴和楔齿蜥等在颅顶孔处有单个埋于皮下顶眼。结构与眼相似,有晶体、角膜、视网膜等,但只感光不成像。功能与周期性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关。
&&&&3、听觉器官(图33听觉器官):除内耳、中耳外,爬行动物鼓膜下陷形成外耳道,加强声波的收集和传导,使听觉更敏锐。
图33听觉器官
&&&&蛇类适应穴居生活,鼓膜、中耳腔,外耳道、耳咽管均退化,皮肤下颌骨接受从地面传来的声波经方骨、耳柱骨传入内耳;从而能感受到地面物体的靠近(图34蛇类的声波传导途径)
图34蛇类的声波传导途径
&&&&4、嗅觉器官:次生腭出现使鼻腔延长,内部首次形成鼻甲骨,增加了嗅上皮的附着表面积,嗅觉功能加强。
&&&&蜥蜴和蛇在口腔顶壁具有犁鼻器(图35犁鼻器)。为化学感受器,当分叉的舌频繁从上唇缝隙伸出,便可粘附空气中的化学气味物质,缩回口腔时,舌尖进入犁鼻器气味物质溶解于嗅粘膜上,产生嗅觉。
图35犁鼻器
&&&&5、红外线感受器(infrared receptor)(图36蝰科蛇类红外感受器)
图36蝰科蛇类红外感受器
蝰科腹亚科蛇类所有,颊窝膜内壁上密布三叉神经末梢,末端球状膨大内充满丰富的线粒体是一种极灵敏的热元件,能测出几英尺外0.001℃的温度变化。
&&&&唇窝:蟒科动物位于上唇鳞或吻鳞表面的小凹,呈裂缝状,结构与颊窝相似,能感知0.026摄氏度的温度变化。
第四节 爬行动物的分类
&&&&现存爬行动物约6550余种,我国有380种。分为五个目
一、喙头目 Rhynchocephaliformes
古老类群,具有原始特征:椎体双凹型,保留脊索、端生齿、顶眼发达。雄性无交配器官。双颞窝。
&&&&现仅存楔齿蜥(喙头蜥)(图37楔齿蜥)Sphenodon punctatum一种, 生活在新西兰北方的一些小岛上。外形与蜥蜴相似,体长50-76cm,被颗粒状细小角质鳞,背正中央有一列锯齿状鳞。
图37楔齿蜥
二、 龟鳖目 Testudoformes
&&&&特化爬行动物类群。具包被躯干部背甲与腹甲,脊椎骨与背甲愈合,上胸骨、锁骨参与腹甲形成。肩带位于肋骨腹面。无牙齿代之以角质鞘。 现存250余种,13科。我国有37种,5科。
&&&&1、平胸龟科Platysternidae
壳扁平,背甲与腹甲以韧带相连,上喙鹰嘴状,头、尾、四肢不能缩入壳内。
&&&&我国1属1种――平胸龟(图38)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分布于长江以南诸省。
图38平胸龟
&&&&&&2、龟科Testdinidae :颈、尾、四肢可缩入甲内。淡水生活,半水栖或水栖,草食性或肉食性。
&&&&&&代表种类:乌龟(图39)Chinemys reeveii
又称金龟。背褐、腹略黄色,具暗褐色斑纹。头颈侧面有黄色线状纹。头前部平滑,后部被细鳞。背甲有3条纵隆起,背甲后缘锯齿状。趾间全蹼。在江河、湖泊向阳荫处挖洞产卵。杂食性。
&&&&四爪陆龟 (图40)Testudo horsfieldi
近半球状背甲黄绿色,有不规则黑斑,腹甲黄有黑色云状斑。头顶有对称大鳞。吻短,上颌缘有齿状突起。四肢圆柱状, 4爪,无蹼。尾短,末端具角质爪状结节。分布于新疆沙漠地带。
四爪陆龟 (图40)
&&&&3、海龟科 Chelonidae
&&&&背甲扁平,略呈心形。肋骨末端游离与缘板相连。四肢特化为桨状,具1-2爪。四肢、头、颈不能缩入壳内。
&&&&海龟(图41) Chelonia mydas
背部褐色或暗绿色,有黄斑。腹面黄色。头顶有一对前额鳞,上颌无钩曲,下颌边缘有锯齿缺刻。前肢长,有一爪。在西沙群岛繁殖,夜间挖坑产卵覆沙后脊返回海洋。
海龟(图41)
&&&&玳瑁(图42) Eremochelys imbricata
背甲13块,幼体覆瓦状排列,成体平铺,肋骨板4对,光滑有褐、淡黄色相间花纹。前额鳞二对。上颌钩曲。前肢较大有2爪。分布于东海、南海。
玳瑁(图42)
&&&&4、鳖科 Trionychidae
&&&&骨板无角质盾片,被革质皮肤。无缘板,背甲边缘为厚实的结缔组织叫裙边。腹甲骨板退化缩小不互相愈合。上下颌缘有肉质唇,软吻突可动。颈能缩入壳内呈“S”形,四肢不能缩入壳内。趾间蹼大,内侧3趾具爪。
&&&&鳖 (图43)Amyda sinensis
背部橄榄绿色,腹部乳白色。淡青灰色头部散有黑点。喉部色淡或有蠕虫状纹。咽尾辅助呼吸器官,能在水底潜伏较长时间。分布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区。
鳖 (图43)
&&&&5、棱皮龟科 Dermochelyidaae
甲由数百枚多边形小骨板镶嵌而成,外背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背面7条纵棱向体后汇合成尖形末端,腹甲有5条纵棱。四肢桨状无爪。
仅1属一种,即棱皮龟(图44) Dermochelys coriacea体背漆黑色,微带黄斑。 分布在东海、南海。
棱皮龟(图44)
&&&&三、蜥蜴目 Lacertiformes
&&&&体被角质鳞。下颌以骨缝相连。具活动眼睑。舌扁平能伸缩,无舌鞘。四肢发达(个别退化),五趾有爪。现存3750种,16科。我国7科约150种。
&&&&1、壁虎科 Gekkoridae
&&&&背具颗粒状角质鳞。头顶无大型对称鳞。无活动眼睑。椎体双凹型。尾易断有再生能力。趾末端具吸盘,吸盘具1列或2列横行排列的趾下瓣,附着细丝的顶端有分泌物,可增加攀附力。侧生齿。
&&&&大壁虎(图45)G.gecko
头及体背被粒鳞,杂有排列成行的大疣鳞;尾鳞排列成环。体灰色有赤色斑点,腹部灰白色,尾部暗灰色有7条环带状斑纹。趾端膨大。干制入药。鸣声似蛤DD蚧故名蛤蚧。分布南方诸省。
大壁虎(图45)
&&&&2、鬣蜥科 Againidae
&&&&体被覆瓦状排列方形鳞,头背无对称鳞片,背正中线上鳞无或仅有一行棱或棘。有活动眼睑。前凹型椎体。尾不易断。端生齿。约300种,我国有40余种
长鬣蜥(图46)
长鬣蜥(图46)
&&&3、石龙子科Scincidae
&&&&体被覆瓦状圆鳞,鳞下有骨板,头顶有对称大鳞片。侧生齿,骨膜深陷或被鳞。尾粗圆,能自残。卵生或卵胎生。
&&&&蓝尾石龙子(图47) Eumeces elegans
体形纤细,体鳞圆滑,背面深色,5条黄色纵带直达尾部。尾后半部蓝色。雄性肛侧有1大棱鳞。分布于长江以南。
&蓝尾石龙子(图47)
&&&&4、蜥蜴科Lacertidae
&&&&头被对称大鳞(盾片)。腹鳞大呈方形或矩形,排列成行。四肢发达,有股窝或鼠蹊窝。全世界140种,我国20种。
&&&&北草蜥(图48)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体细长,背绿色。头长吻尖,头侧、吻鳞及上下唇鳞草绿色,颏部黄绿色。腹部黄绿或灰黄色。鳞片方形,背中段鳞棱排列成6纵行,腹鳞棱排列成8行。四肢、趾细长,鼠蹊窝1对。分布东南各省。
北草蜥(图48)
&&& 5、蛇蜥科Anguidae
&&&&身体细长具胸骨,四肢消失保留带骨。背、腹鳞片皆长方形,鳞下有骨板。眼小,有活动眼睑。尾易断,可再生。舌前部薄,分叉,能伸缩。我国有3种。
&&&&台湾脆蛇蜥(图49) Ophisaurus formosensis
体侧有纵沟,背鳞近方形或棱形,纵沟间背鳞16-18行,有翼骨齿。背部浅灰有蓝色斑点,腹面浅紫色,泄殖孔后暗紫色。
台湾脆蛇蜥(图49)
&&&&6、鳄蜥科Shinisuridae
&&&&体型似鳄,四肢发达,趾端有利爪。头颈间浅沟明显。背鳞有显著棱嵴鳞2行。
鳄蜥 (图50)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体背橄榄棕色,具棱大鳞色深,有6-7条深色横斑。头侧及体侧棕红杂有黑纹。眼部辐射出8条深色纹,不规则状眼下纹延伸至下颏及咽部。腹面淡黄有黑色短纹。四肢有3-4条深色横纹。尾部黑、棕色横斑相间,每斑约2鳞宽,共约11-12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鳄蜥 (图50)
&&&&7、巨蜥科Varanidae
&&&&体型巨大。体被颗粒鳞,腹鳞方形,头顶无大型对称鳞片。颌长,舌细长可缩入舌鞘内。四肢粗壮,尾侧扁。
孟加拉巨蜥(图51)
孟加拉巨蜥(图51)
&&&&8、避役科Chamaeleontidae
&&&&体侧扁,被粒鳞。背部有脊棱。内3指(趾)外2指(趾)愈合,适于攀握树枝。眼大凸出,两眼能独立转动,尾长善于缠绕。真皮层有色素细胞能迅速变色。现存3属85种,避役(图52)Chamaleon sp. 是代表种;我国无。
避役(图52)
&&&9、毒蜥科Helodermatidae
&&&&体肥胖。齿弯曲基部膨大,下颌齿前后两面均有沟,下唇腺特化成毒腺。尾粗短,背部小瘤珠状。本科1属2种,墨西哥毒蜥(图53)我国无。
墨西哥毒蜥(图53)
&&&&四、蛇目Serpentiformes
&&&&特化类群。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颈部不明显,四肢消失,带骨退化;蟒科等有骨盆颌后肢残余。无活动眼睑。鼓膜、耳咽管消失。雄性具成对交配器;无膀胱。现存13科,3200种。我国有8科210种,其中毒蛇50种。
&&&&1、盲蛇科 Typhlopidae
&&&&外形似蚯蚓无毒蛇,体被光滑同形圆鳞。头小;眼退化隐于鳞下,故名。上颌有齿,下颌无牙,方骨不能活动。有腰带痕迹。我国最小的一种蛇类―钩盲蛇(图54) Ramphotyphlops albiceps 穴居。
钩盲蛇(图54)
&&&&2、蟒科Boidae
&&&&体型最大可达10米,背鳞小而光滑,腹鳞大而宽,一列。颌具齿。腰带退化有股骨残余,泄殖腔孔两侧有一对爪状物。有红外线感受器。有孵卵行为。我国2属2种。
蟒(图55)Python molurus
体长可达6m,体黑有云豹状斑。背面1条黄褐色斑的两侧各有1条黄色带状纹。头顶有大型带状纹,前颌骨有齿。分布于南方省区。
蟒(图55)
&&&&3、游蛇科Colubridae
&&&&头顶有对称大鳞,腹鳞宽大,颌有齿,少数种类上颌有沟牙。无腰带及后肢残余。我国有140余种
黄脊游蛇(图56)Coluber spinalis
背部褐绿色,额至尾端有一明显浅黄色纵带。黄河以北优势蛇种类。
&&&&虎斑游蛇(图56)Rhabdophis tigrina
体绿色,体前部两侧有黑色与桔红色相间斑块。腹面青灰色。栖于水边草丛。
虎斑游蛇(图56)
&&&&赤链蛇(图57)Dinodom irufozonatum
背面黑色,具70余条红色狭横纹,腹面黄色。头顶鳞片黑色,边缘绯红,头顶至项背有一人字型红纹。分布于东部省区。
赤链蛇(图57)
&&&&红点锦蛇(图58)Elaphe rufodorsata
背部红褐色,脊鳞及两侧半行鳞片成橙黄色纵线。体侧各有2列纵行黑条纹,头部有“/\”形黑斑。分布东部省区。
红点锦蛇(图58)
&&&&棕黑锦蛇(图58)E.schrenckii
体深棕黑色,有稀疏黄色横斑,完整斑纹在背脊交错呈“X”形。
&&&&黑眉锦蛇(图59)Elaphe taeniurus
眼后黑色斑纹伸向颈部。体背棕灰色有横行梯状纹,前段明显。体中段至尾末端有4条纵走黑带。腹部灰白色。分布东部省区。4、眼镜蛇科 Elapldae
黑眉锦蛇(图59)
上颌骨有一对大前沟牙,预备毒牙几枚。背鳞扩大呈六边形,15行。尾圆形。卵胎生。我国有9种。
眼镜蛇(图60) Naja naja atra
受惊时,体前部直立,颈背斑纹呈眼镜状,枕鳞不相接。分布长江以南。
眼镜蛇(图60)
&&&&眼镜王蛇(图61)Ophiophagus Hannah
枕鳞特大相接,体中段背鳞15行。
眼镜王蛇(图61)
&&&&金环蛇 (图62)Bungarus fasciatus
体具黑、黄相间环纹,黑带较黄纹宽。躯干部黄带23-28条,尾部3-5条。腹部黑黄相间白色。
金环蛇 (图62)
&&&&银环蛇(图63)Bungarus multicinctus
体具黑、白相间环纹,白色环纹窄,黑、白纹不等宽。躯干带纹35-45条,尾部9-16条。腹部白色。分布长江以南。
银环蛇(图63)
&&&&5、海蛇科Hydrophildae
&&&&前沟牙,体后部及尾侧扁。鼻孔位于吻背面,有活动自如的鼻瓣,腹鳞狭或消失,卵胎生。终生生活在海中。我国有16种。
&&&&青环海蛇(图64) Hydrophis cyanpcinctus
体黄色或橄榄色,具黑带纹环绕身体。分布东南沿海。
青环海蛇(图64)
&&&&6、蝰科Viperidae
&&&&全为毒蛇。具一对大型管状毒牙及若干副牙,张嘴时上颌骨和管牙都一起竖立起来
&&&&草原蝰(图65)Vipera ursine
头背光滑,背部灰褐色,脊纵纹黑褐色齿状,体侧有2-3行暗褐色斑点缀成的纵纹。卵胎生。新疆主要毒蛇。
&草原蝰(图65)
&&&&尖吻蝮(五步蛇)(图66)Deinagkistrodon acutus
背面灰褐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黑斑。头三角形,吻端尖上翘,颊窝明显。卵生。分布长江以南。
&尖吻蝮(五步蛇)
&&&&蝮蛇(图67)Agkistrodon halys
体背灰褐色至土红色,背鳞具棱,体侧交互排列黑褐色圆斑或波纹横斑;腹部灰黑色有黑色斑点。有颊窝,眼后黑条纵细纹上方镶黄色。卵胎生。几乎遍布全国。
蝮蛇(图67)
&&&&烙铁头(图68)Trimeresurus jerdonii
体背淡褐色,有黄、红、黑色斑点,背中线有1行大块红斑,腹部灰褐色。头三角形,覆细鳞;头顶有暗褐色“/\”形斑纹。卵生。分布黄河以南。
烙铁头(图68)
&&&&竹叶青(图69)Trimeresurus stejnegeri
通身绿色,腹面深绿色。体侧自颈部达尾部有1条纵走鲜明的黄线或白线。头三角形,颈细。分布黄河以南。
竹叶青(图69)
&&&&五、鳄目Crocodilia
&&&&高等爬行动物类群,2心室,次生腭完整,槽生齿。鼻孔、耳孔有瓣膜,口腔后部咽前方腭帆为肌质瓣膜。小脑发达,有蚓部和小脑卷分化。肺复杂,适于在水中停留较长时间不换气。尾侧扁,后足有蹼。现存一科:鳄科Crocodilidae 25种。
&&&&扬子鳄(图70)Alligator sinensis
背部棕褐有黄斑与黄条纹,上颌每侧有齿17-18个,下颌每侧18-19个。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泄殖腔孔纵裂。我国特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长江中下游、太湖一带。毒蛇咬伤的应急处理:
扬子鳄(图70)
&&&&1.患者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奔跑,以兔加速毒液吸收和扩散。在安静的状态下,将病人迅速护送医院。
&&&&2.绑扎伤肢:立即用止血带或橡胶带、随身所带绳、带等在肢体被咬伤的上方扎紧,结扎紧度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准,每15~3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急救处理结束后,可以解除。一般不要超过2 小时。
&&&&3.扩创排毒:缠扎止血带后,可用手指直接在咬伤处挤出毒液,在紧急情况时可用口吸吮(口应无破损或龋齿,以免吸吮者中毒),边吸边吐,再以清水、盐水或酒漱口。。
&&&&4.蛇药:为中草药制成的成药,可供口服和外敷,亦有针剂。其中蛇药、蛇伤解毒片及注射液、蛇药酒等,对多种毒蛇的咬伤有显著的解毒作用。这些药物在旅行前应选购备用。
&&&&打草惊蛇,把蛇赶走。
&&&&在山林地带宿营时,睡前和起床后,应检查有无蛇潜入。
&&&&不要随便在草丛和蛇可能栖息的场所坐卧,禁止用于伸入鼠洞和树洞内。
&&&&进人山区、树林、草丛地带应穿好鞋袜,扎紧裤腿。
&&&&遇见毒蛇,应远道绕过;若被蛇追逐时,应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1、名词解释
&&&&次生腭、犁鼻器、新脑皮、颊窝、颞窝
&&&&2、问答题
&&&&1) 试述爬行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2) 什么是羊膜卵和羊膜动物?羊膜卵的出现有何进化意义?羊膜动物和无羊膜动物在泄殖系统上何重要不同?
&&&&3)列举出至少6项在爬行动物中首次出现的结构,它们有何进化和适应上的意义?
&&&&4)试述现代爬行类的分类、分类特征及代表动物。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动物学精品课程 技术支持:
学院地址:扬州市文汇东路12号 电话:0 电子邮箱:WHWE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大学动物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