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诞辰日活动方案多少周年的计算方法

谈孔子诞辰的推算
谈孔子诞辰的推算
1999年,江晓原先生根据《谷梁传》的记载,提出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科技日报》日以《揭开孔子诞辰之谜》为题作了报道,江先生此说也见于《世界科学》2000年5期的《天文历史年代学初论》一文。值得质疑的是,江先生的推算采用的是儒略历,而不是格里历。
另一方面,传统的祭孔日期定在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据说出自孔氏家谱。孔氏家谱这一日期应该是来自是《史记》,而《史记》不及《谷梁传》可靠。不过,国民政府曾据此定夏历八月二十七日作为教师节,后来又邀请历法及考据专家把孔子诞辰换算为公历9月28日,并以这天为孔子诞辰纪念日。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政府所邀请的历法专家得出9月28日,是采用格里历推算的。
我认为在没有发现更多史料的情况下,孔子诞辰应以《谷梁传》为依据,而运用格里历推算,那么孔子诞辰合理的日期应该是公元前552年10月3日。
孔子的诞辰争论的史料
关于孔子诞辰的早期记载,见于《公羊传》、《谷梁传》和《史记》。
《公羊传》:“(鲁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夏,公至自晋。&
秋,晋栾盈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谷梁传》:“(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夏,公至自晋。&
秋,晋栾盈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庚子,孔子生。”
《史记?孔子世家》:“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关于《公羊传》的“十有一月,庚子”,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曰:“按作‘十月’者是也。考杜氏《长历》,十月庚辰小,十一月己酉大,十一月无庚子,庚子乃十月二十一日也。齐召南说。”说明前人已经认定《公羊传》有误了。
关于《史记》的“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史记索隐》曰:“《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为二十二年,盖以周正十一月属明年,故误也。”司马贞试图从三正的角度为调和二说。梁玉绳以之为大谬:“从来三正推法,只以后月属前月,并无以前月属后月。周正十一月第能为夏正九月,未闻倒而为夏正之正月者。”
历史上,认同“襄公二十一年”的主要有贾逵、何休、刘恕、马端临、宋濂、崔述、钱大昕等,认同“襄公二十二年”的则有杜预、袁枢、郑樵、朱熹、黄宗羲、阎若璩、梁玉绳、崔适等,可谓旗鼓相当。
宋濂专门写了一篇《孔子生卒岁月辨》,曰:“《公羊》《谷梁》二氏传经之家也,传经之家当有讲师以次相授,且去孔子时又为甚近,其言必有据依。司马迁固良史,则后于《谷梁》《公羊》者也,吾则无征乎尔。”
梁玉绳《史记志疑》则曰:“从《公》、《谷》者,《索隐》、《外纪》、《黄氏外纪》及宋濂《孔子生卒岁月辨》之类也。从《史》者杜注《左传》、《拾遗记》、《续博物志》、《古史》、《大纪》、《路史》、朱子《论语序说》、《通鉴前编》、余姚黄氏宗羲《南雷文约》之类也。”梁氏又曰:“二十一处是已酉,二十二年是庚,当从《史记》为的。其徵有三:襄二十一年日食,必非生圣人之岁,一也。《公》、《谷》皆口授,《公羊》著于汉景之刊,《谷梁》显于汉宣之代,历世既久,宁得无讹,二也。杜注哀十六年传云‘仲尼至今七十三’。《五代史冯道传》,道卒年七十三,时人皆谓与孔子同寿,则非七十四可知,三也。《困学纪闻》两存其说,以为不可考。《索隐》深悼孔子生年莫定,致寿数不明,不然矣。若生月必当从谷梁在十月,以杜《长历》推之,是年十一月无庚子,况三《传》经文于十月既书庚辰朔,则庚子在十月,倘作十一月,则一月只二十日,大不可通。且陆氏《公羊释文》曰:‘上有十月庚辰,此亦十月。一本作“十一月”,又本无此句。’是知《公羊》传写讹异,非灼然可据者。至生日必庚子无疑,不但《公羊》书之,《南齐书》臧荣绪以宣尼生庚子日,陈《五经》拜之,固确证也。综而论之,年宜依《史记》,月宜用《谷梁》,日则庚子。《路史余论》定为八月廿七日孔子生,又引《五行书》谓生庚戌年二月二十三日甲申时,斯不足辨耳。”以此为线索,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争论材料。
现在看来,梁玉绳孔子二十二年生的理由没有一条是坚实的,当然也不只是他一人,其实东汉以降诸人,无论持哪一说,均没有更多的理由。在没有更多证据的时候,以《谷梁传》为依据要合理一些。
《公羊》《谷梁》二传均有鲁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十月频食的记载,《谷梁传》杨士勋疏曰:“据今历无有频食之理,但古或有之。”现代天文学证明,频食虽有,但鲁襄公21年即公元前552年没有,儒略历该年8月20日在曲阜可以看到一次食分达到0.7的日偏食,这一天的纪日干支恰为庚戌,这就与《公羊传》和《谷梁传》中的“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的记载吻合,至于《公羊》《谷梁》二传所载该年十月庚辰朔日食无疑有误了。
孔子诞辰应定为10月3日
据报道,江晓原先生为了确定这次庚戌日食的公历日期,采用了“儒略日”。公元前552年发生日食的那个庚戌日的儒略日为1520037。而《谷梁传》中说庚子日孔子生,从庚戌到庚子是50天,儒略日1520037加上50天,即1520087,江先生换算后认为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此处的公元前552年8月20日和10月9日均是儒略历日期,而不是格里历日期,而儒略历是有相当误差的。
我国古代用干支纪日,今人读古籍时总想知道是几月几日。儒略日也不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所以儒略日也存在一个转换为通用日历的问题。通用历日与儒略日的转换公式是:
a =&& (14- month)/12
y =&& year + 4800 -& a
m =& month + 12a -& 3
格里历的日期转换公式:
JD = day + (153m+2)/5 + 365y + y/4
Cy/100 + y/400 C32045
儒略历的日期转换公式:
JD = day + (153m+2)/5 + 365y + y/4 C
注:1.公元纪元以前的年份要改为负数,如:10 BC = -9.
&&& 2.所有除法均为整除法,余数舍去。
我们把前552年8月20日分别代入上面公式,如果是格里历则JD=1520043,如果是儒略历则 JD=1520037.
我们把前552年10月9日分别代入上面公式,如果是格里历则JD=1520093,如果是儒略历则 JD=1520087。
足以说明,江先生的前552年8月20日、前552年10月9日均是儒略历日期。如上所述,儒略历有较大误差。如果我们要纪念孔子诞辰若干周年,应该采用更精确的格里历来计算,那么孔子诞辰的儒略日1520087换算成格里历是公元前552年10月3日。
从回归年的长度来看,格里历日的儒略日是2451455,格里历日的儒略日是2451461
{1999D(D551)}*365.*365..61
可以看出,格里历即公历日与孔子诞辰的儒略日1520087(格里历公元前552年10月3日,即儒略历公元前552年10月9日),相差931368天,与2550个回归年的值天相近,而格里历日与那一天相差931374天,比2550个回归年多出6天。那么日,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是有误了。
从太阳在黄道的位置来看也是如此,取曲阜地区的平均经度117°02'、纬度35°49'计算:
儒略历公元前552年10月9日12时即格里历是公元前552年10月3日12时,儒略日,太阳在黄经189°52'47&。
格里历公元日12时,儒略日,太阳在黄经189°30'53&。
格里历公元日12时,儒略日,太阳在黄经195°25'47&。
显然10月3日太阳在黄道的位置更接近189°52'47&。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江先生认为的牧野之战日期公元前日,同样是儒略历的日期,如果用格里历来计算,应该是公元前日,日干甲子。
农历8月27的来源
晋明帝太宁三年诏四时祀孔子。据说以后历代加增,每年的祭孔活动大小有50多次。但以春秋两次大祭为主,尤以秋祭为重。将每年的大祭定在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日,据说是出自出自孔氏家谱,国民政府曾据此定夏历八月二十七日作为教师节,后来又邀请历法及考据专家把它换算为公历9月28日,值得注意的换算成是9月28日采用的是格里历。下面,我们来分析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是如何得来的及其可靠性:
如梁玉绳所述那样,把《史记》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和《谷梁传》的“十月庚子日”拉到一起,就是“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日”。再根据“三正说”把周正“十月”改为夏正“八月”,把日干“庚子”换算成数字纪日“二十七”,“鲁襄公二十二年夏正八月二十七”就出来了。
但是,《史记》仅记载“鲁襄公二十二年”,无孔子生日的干支,而《谷梁传》的“十月庚子日”是“鲁襄公二十一年”,这样把两者给合起来,显然不合理的。
从历法发展来看,战国以前是干支纪日,“二十七日”这种数字纪日不大可能是西汉前期的记载。
殷墟甲骨刻辞采用干支纪日。
徐锡台先生说:“周原甲骨文中出‘既吉’,‘既魄’,‘既死’,说明在周文王时就已用月相补充殷的干支纪日方法”。而《尚书》及出土铜器铭文中大量使用既生霸、既望、既死霸来描述月相辅助纪日。夏商周工程阶段性成果倾向于“月相四分”,并归纳出西周时期置闰规律:1.西周历法采用“朔”或“F”为月首。认识朔以前,当以“F”为月首。2.西周历法的建正多为建子、建丑。3.西周历法一般采用年终置闰。这说明当时的历法水平还没达到“四分历”的程度。
《后汉书?律历志》贾逵论历曰:“以《太初历》考汉元尽太初元年日食二十三事,其十七得朔,四得晦,二得二日。新历七得朔,十四得晦,二得二日。以《太初历》考太初元年尽更始二年二十四事,十得晦。以新历十六得朔,七得二日,一得晦。以《太初历》考建武元年尽永元元年二十三事,五得朔,十八得晦。以新历十七得朔,三得晦,三得二日。”《汉书?五行志》:“凡汉著纪十二世,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朔十四,晦三十六,先晦一日三。”《后汉书?律历志》:“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施行百有余年,历稍后天,朔先于历,朔或在晦,月或朔见。”
从西周和两汉历法水平来看,春秋时期当不能准确预推朔日,但春秋所记载的“日有食之”均在朔日,春秋中的朔日能与日食相吻合的原因何在?我们推测,春秋时期只能大体按一个月29天有余,30天不足定出朔日来进行“告朔”,并随时根据发生的日食来调整朔日,如《说文》所云“日蚀则朔,月蚀则望”。《春秋》中与日食相关的“朔日”,并不是事前推算出来的,而是发生日食之后,把“日食”记载于日之“干支”之后,并书上“朔”,所以才有那么准确,也算是“事以系日”的内容之一吧。
朔日不定,也就无法用数字纪日。数字纪日当在《历术甲子篇》所记载的“四分历”历法出现之后。利用四分历的“月朔旦甲子日法”才能比较准确地定出朔日及月的大小,此后数字纪日才流行开来。从存世文献看,我国以数字纪日大概当从西汉后期才开始,至魏晋才日见通行起来。楚简中尚是干支纪日,疏勒河汉简中已有数字纪日,其年代一般认为是东汉,也有人认为“疏勒纪年简上下时限为公元前98年至公元137年”,但也不会早于《谷梁》、《公羊》二传。孔氏家谱的“八月二十七”不大可能是于西汉前期的记载,当是后人的追记。
下面列出与孔子诞辰相关的鲁襄公21-23年历表:
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庚子,夏正8月21,格里历10.3
庚子,夏正8月27,格里历9.28
说明:大小月系按张培瑜先生的《中国先秦史历表》转录。
2003年8月20日
版权声明:凡本站文章,均经作者与相关版权人授权发布。任何网站,媒体如欲转载,必须得到原作者及Confucius2000的许可。本站有权利和义务协助作者维护相关权益。庆祝孔子诞辰2565周年
庆祝孔子诞辰2565周年
  孔子诞辰日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为夏历八月廿七或阳历9月28日,全称孔子诞辰纪念日。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诞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八月廿七,依西历为西元前551年9月28日。或周灵王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依西历为西元前552年10月3日。   在孔子诞辰日,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大韩民国、日本等地都有纪念活动。在文庙举行&祭孔典礼&是常见的正式纪念活动。 目前,有不少儒家弟子把孔子诞辰日称为圣诞节,但并没有被法定化。在中国目前尚未被官方确立为法定节日(1985年开始将9月10日订为教师节)。台湾,孔子诞辰日的阳历日子(9月28日)为法定教师节。 在香港,孔子诞辰日不是法定假日或公众假期,只有部份学校会放假,但于2006年10月,香港孔教学院表示与香港的一些宗教团体就孔子诞辰日的夏历日子成为公众假期达成共识。   农历8月27的来源   晋明帝太宁三年诏四时祀孔子。据说以后历代加增,每年的祭孔活动大小有50多次。但以春秋两次大祭为主,尤以秋祭为重。将每年的大祭定在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日,据说是出自出自孔氏家谱,国民政府曾据此定夏历八月二十七日作为教师节,后来又邀请历法及考据专家把它换算为公历9月28日,值得注意的换算成是9月28日采用的是格里历。   分析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是如何得来的及其可靠性:如梁玉绳所述那样,把《史记》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和《谷梁传》的&十月庚子日&拉到一起,就是&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日&。再根据&三正说&把周正&十月&改为夏正&八月&,把日干&庚子&换算成数字纪日&二十七&,&鲁襄公二十二年夏正八月二十七&就出来了。 但是,《史记》仅记载&鲁襄公二十二年&,无孔子生日的干支,而《谷梁传》的&十月庚子日&是&鲁襄公二十一年&,这样把两者给合起来,显然不合理的。 从历法发展来看,战国以前是干支纪日,&二十七日&这种数字纪日不大可能是西汉前期的记载。 殷墟甲骨刻辞采用干支纪日。   孔子诞辰2565周年 两岸三地将举办纪念活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4日出席了一场纪念&万世师表&孔子诞辰的高规格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4天后,这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老者即将迎来他的第2565个生日。一系列纪念活动将在亿万华人生活的地方陆续举行。   在孔子降生之处,山东曲阜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接这个至为重要的日子。孔庙大成殿两侧的观礼台早早搭就,静静等候着9月28日祭孔大典的举行。届时,数以千计的祭祀者将同时诵读孔子经典,向这位先贤致以仰慕和追思之情。在大陆许多地方,也将按惯例举行各具特色的祭孔仪式。   据史料记载,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至东汉时实行春秋两祭制。   在海峡的那一端,台湾各地40多座孔庙早早准备,将于28日循古制举行祭孔典礼。当天清晨,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将担任台北孔庙祭孔典礼主祭官,举行目前台湾保存最完整的&三献古礼&,祭祀程序多达37道,附近大龙小学的孩子们还将表演传统的八佾舞。   兴建于1666年的台南孔庙是台湾第一座孔庙,被誉为&全台首学&。台南孔庙每年都因循古礼举办春、秋两次祭孔典礼,其中秋祭尤为隆重。据了解,台南孔庙今年将于27日启动&孔庙文化节&系列活动,包括展览、讲座、雅乐表演等。   本月21日,香港举行了首届&孔圣诞日&庆祝活动。从今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都将是孔圣诞日。而在28日当天,香港国际经典文化协会还将与内地相关机构合作在港举办全球华人孔诞纪念典礼,包括向孔子圣像行三鞠躬礼及诵读《论语》经典篇目等活动。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拓展,孔子和他代表的中国文化一起走向了全球。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乌兹别克斯坦创办,10年来,已有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在123个国家安家落户,注册学员近百万人。   孔子诞辰2565周年 习近平: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交融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中国高规格纪念孔子诞辰 汲取传统文化治国理念   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理事,国际儒学相关学术文化团体,国际友人及中国各界代表700多人出席开幕会。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中新网9月25日电 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习近平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对此,香港媒体分析称,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正式出席该项大会,中国领导人已经在以很宽阔纵深的视野来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治国理念。   高规格纪念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香港《大公报》25日的评论文章指出,习近平对孔子诞辰纪念大会给予的高规格,最直接体现出他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看重。正如他在24日讲话中所提到的那样: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香港《文汇报》25日刊文称,中央此次高规格纪念孔子诞辰,特别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席纪念活动,凸显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并意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   文章还分析道,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新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而在外部,全球化的中国正深度融入世界,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蕴含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可为解决外部冲突、促进民族融合、道德提升、文化认同提供巨大的积极作用。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念   《大公报》的文章分析道,如果说前些年在很大意义上还是在单纯把孔子作为一张走向&国际名片&或者与海外进行情感交流沟通的纽带的话,那幺,现在的中国领导人则是已经在以很宽阔纵深的视野来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治国理念。   文章还称,习近平在十八大后不久就鲜明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成为其一系列重要思想论述的核心。他也在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又特别强调了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不能是完全依附于舶来品之上的无土之木、无源之水,必须根植于厚重深邃的民族传统文明。儒家思想无疑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儒家文化数千年来在规范社会伦理、弘扬道德教化、维护社会和谐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今年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汇报》还引述国家行政学院刘东超的话说,孔子诞辰纪念活动每五年举行一次,此次习近平以国家主席身份纪念孔子诞辰并发表讲话,要求努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治国理政提供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凸显习近平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并意图运用其精华、智慧进行国家治理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执政理念。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学校关于2014孔子诞辰2565周年开幕式策划方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校关于2014孔子诞辰2565周年开幕式策划方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孔子诞辰是怎么计算的?
孔子诞辰是怎么计算的?
关于孔子的诞辰,一说孔子诞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八月廿七,依公历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据说出自孔元措《》,民国23年(1934年)孔子诞辰日时,柳翼谋、张其昀等人主办的国立中央大学杂志曾出版《》。1939年,孔子诞辰日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确立为法定节日,由于民国政府官方废止传统的农历及春节,故先定于公历8月27日为孔诞纪念日。1952年,改为9月28日,以之为教师节。
然而江晓原、徐文新、毕宝魁等人均认为孔子诞辰日的日期是错误的,江晓原和毕宝魁推算孔子诞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即儒略历(不记年月,只记日的历法)前552年10月9日。徐文新也推算孔子诞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但是转化为格里历(即,公元的标准说法)前552年10月3日。
关于孔子诞辰的早期记载,见于《》、《》和《》。
《公羊传》:“(鲁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夏,公至自晋。 秋,晋栾盈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谷梁传》:“"(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夏,公至自晋。 秋,晋栾盈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庚子,孔子生。”
《史记·孔子世家》:“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孔子生年的争议
比较流行的孔子生年,是依据《》中“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得出,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但此说有两个问题:
一是与《史记·孔子世家》下文叙述孔子卒年时,说“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不合。因为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551-479=72岁。这只能用“虚岁”之类的说法勉强解释过去。
二是没有孔子出生的月、日记载。这就是说,仅仅依靠《史记·孔子世家》,无法为今天的孔子纪念活动提供任何具体日期。
另一种说法的文献依据是《》和《》。这里两者都明确记载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又都明确记载了孔子出生日的纪日干支——庚子。所不同者,一为十一月,一为十月。
关于《公羊传》的“十有一月,庚子”,阮元《》曰:“按作‘十月’者是也。考杜氏《》,十月庚辰小,十一月己酉大,十一月无庚子,庚子乃十月二十一日也。齐召南说。”说明前人已经认定《公羊传》有误了。
孔子教学图
孔子出生月日的推断
从文献本身的自洽程度,来判断《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两者的记载中谁更可信。从纪日干支的简单排算就可知:九月庚戌朔,接着十月庚辰朔,接下去二十天后是庚子,则此庚子只能出现在十月,整个十一月中根本没有“庚子”的干支。可见《春秋公羊传》的记载自相矛盾。即孔子应该出生于十月庚子这一天。
那么,"十月庚子"这一天是公历的几月几日?《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在孔子出生这一年中都记载了日食。日食是非常罕见的天象,同时又是可以精确回推计算的天象。
242年中,共记录日食37次,用现代天体力学方法回推验证,其中大部分皆真实无误。经推算,公元前552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这年中,在曲阜确实可以见到一次食分达到0.77的大食分日偏食,而且出现此次日食的这一天,纪日干支恰为庚戌,这就与"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的记载完全吻合。而在次年,即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没有任何日食。
采用不考虑月份的记时坐标(即“儒略日”)进行推算,公元前552年发生曲阜可见日食的那个庚戌日,对应的儒略日为1520037。而儒略日与公历的对应是早已明确解决了的,与1520037对应的是公元前552年8月20日(儒略历)。最后,根据干支顺序作简单排算:
因此,可以推断孔子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诞生。不过,这个10月9日是儒略历下的日期,换算成为现在使用的公历(即格里历)后的日期是公元前552年10月3日。
农历8月27日和公历9月28日的由来
晋明帝太宁三年诏四时祀孔子。据说以后历代加增,每年的祭孔活动大小有50多次。但以春秋两次大祭为主,尤以秋祭为重。将每年的大祭定在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日,据说是出自出自孔氏家谱。
孔氏家谱这一日期应该是来自是《史记》和《谷梁传》。即,把《史记》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和《谷梁传》的“十月庚子日”拉到一起,就是“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日”。再根据“三正说”把周正“十月”改为夏正“八月”,把日干“庚子”换算成数字纪日“二十七”,“鲁襄公二十二年夏正八月二十七”就出来了。
国民政府曾据此定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作为教师节,迁台后又邀请历法及考据专家把它换算为公历9月28日,值得注意的换算成是9月28日采用的是格里历。
发表评论:
馆藏&1961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诞辰日活动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