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拿手机影响学习吗

中小学生该不该拿手机?(图)
  记者关注
  随着中小学的开学,跟往年一样,一个老话题再次让老师和家长感到纠结:信息时代,不许学生使用手机似乎有些不近人情,而放开让学生使用手机,又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中小学生到底该不该把手机带进校园?
  记者 齐兴福
  手机日渐成为学生必需品
  8月23日,是兰州市中小学报名开学的日子。当天下午,兰州市民陈佳佳带着刚刚报名上初一的儿子来到了金昌路选购手机。
  “小升初考完试就吵着要手机,没有办法,现在必须要给他买了。”陈佳佳说,给孩子买手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在孩子离家远了,上学、放学都需要联系。
  近年来,手机渐渐成为许多中小学生的必备品。记者在金昌路看到,许多手机店为了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打出了“开学献礼,学生手机大优惠”的招牌。一些手机商城内,只要看到家长带着孩子,销售员会迅速拿着一款适合学生用的手机迎上来。
  在二手手机市场,也有不少带着孩子前来购买手机的家长。“孩子用的,只要能通话、发短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买好的。”一位家长这样说。
  记者联系了兰州市几位中小学老师,就中小学生持有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解。据介绍,小学三年级以下用手机的学生很少,五、六年级拿手机的学生能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初中生拿手机的占85%以上,而高中生基本是“人手一机”。
  老师和家长都很纠结
  陈佳佳耐不住儿子的死缠硬磨,花899元购买了一个智能手机。但她十分纠结:“不让孩子带手机,怕联系不方便;让他带手机,又担心会影响学习。”
  跟陈佳佳一样,绝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拿不拿手机都非常纠结。
  “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多,游戏多。孩子自控能力较弱,如果让孩子用这样的手机,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家住秦安路的锁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花1000多元给刚上初中的女儿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半学期后,他被班主任老师叫到了学校。原来,期中考试的时候,她女儿的成绩在班上垫了底。
  原本成绩优异的孩子,成绩怎么一下子就下滑了?锁先生再三追问,女儿才承认,她喜欢上了手机里的游戏、QQ聊天工具以及微信,“在学校一有时间就玩,晚上还在被窝里偷偷地玩……”
  “问题归问题,但不让孩子拿手机也不行。”无奈之下,锁先生给女儿换了一款只有通话、短信功能的简易手机。
  兰州某重点中学初三年级的班主任姜老师直言,学生使用手机有许多弊端,首先是智能手机功能太多,孩子容易沉溺其中,耽误学习。其次,手机在学生中间普及,容易形成攀比之风,有的孩子甚至拿着iPhone 6。再次,一些功能强大的手机,成了学生偷懒的助手,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不去动脑筋,而是直接上网找答案。另外,手机上网后,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网页、观念的腐蚀,不利于孩子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中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各个学校的管理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学校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有的学校则比较宽容,只要求学生上课期间不要使用就行。更多学校是“不提倡,也不明令禁止”。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要求学生在上课期间手机关机,其他时间就管不了了。”姜老师说,据她了解,很多孩子回家后,看似是关上门在学习,实际上手机一直在联网,一边写作业,一边还要跟同学聊天、玩游戏。
  “有时候,课余或是其他休息时间,中学校园里会出现‘低头族’,孩子们拿着手机,低着头,玩得忘乎所以,直到上课铃响了,才恋恋不舍地关上手机。”城关区某中学教导主任谢老师说。
  孩子拿手机都在干什么
  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孩子使用智能手机会影响到学习。那么,孩子们拿手机除了通话联系之外,还在干什么?采访中,记者随机走访了12位中学生,其中11位孩子用手机上过网,另1位孩子的手机被家长关闭了上网功能。11位上过网的孩子,全部用手机上过QQ,其中的5人还申请了微信账号。
  采访中,初三学生小Z告诉记者,他使用最多的就是QQ聊天工具,最方便的是可以跟同学问一问作业题。小Z的QQ好友有70多个,有小学同学,有现在的同学,还有认识的其他一些朋友。此外,他还加入了6个QQ聊天群。
  七里河区中学老师甘老师曾在班上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很多孩子喜欢通过QQ空间晒一些自己的照片,然后发动同学们给自己点赞、评价。许多班都建有独立的QQ群,但有老师参与的群,基本是“废群”,几乎没有人说话。而没有老师的QQ群里,大家都很活跃。除了攀比手机,一些孩子之间还比较谁的网友多。为了炫耀自己的网友多,有的孩子通过各种渠道添加陌生人,殊不知,这些做法,给他们的成长留下了隐患。
  手机进校园重在因势利导
  中小学生该不该拿手机?采访中,大部分的学生家长、老师认为,手机走进中小学校园,弊大于利。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莫兴邦说,研究表明,手机游戏或网络游戏,绝大部分都具有成瘾的后果,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严重的危害。其次,一些学生在校离不开手机、回家离不开手机、三更半夜还在玩手机上网,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另外,手机消费额外增加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莫兴邦称,手机对于中小学生的冲击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由于中小学生愈来愈沉迷手机,导致的问题层出不穷,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目前,韩国、日本、法国等都先后出台了禁止、限制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规定。比如,韩国首尔规定,公立中小学的学生在校期间一律不能使用手机。准许高中生携带手机,但到校后须将手机交给学校集中保管,放学后还给学生。
  在我省,这样的争议也一直存在。由于教育部门没有硬性的规定,很多学校、老师对此的看法、做法也不尽相同。几年前,临夏市某中学校长怒砸学生手机的事件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如果引导得当,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也有很多好处。”甘肃德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成震海认为,除了联系、沟通功能,智能手机其实就是一部完整的电脑,其自身带有的许多功能很多都能应用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如时钟、日历和闹钟功能,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助手。一些手机可以安装大量与学习相关的软件和应用,如新华字典、汉语成语大辞典、英汉词典、同步辅导教材等,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辅助工具。
  成震海认为,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沟通工具,我们不应该完全剥夺孩子们的这项权利。对于学生使用手机,既不可一味严堵,更不可放任自流,需要学校和家长一起妥善引导、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手机的正当效用,让手机成为学习、生活、休闲的有力助手,而非“困于”手机。
  作者:齐兴福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及建议--《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02期
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及建议
【摘要】:随着拥有手机的中学生越来越多,手机的使用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中学生拥有和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进行了分析,对家长和教师如何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5.5【正文快照】:
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被人们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手机。手机虽然方便他们与家长和同学的沟通,但由于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社会上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褒贬不一。权衡利弊,到底应该怎样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阳;;[J];科技资讯;2007年30期
颐文;;[J];初中生辅导;2003年05期
秦苑菲;;[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3年02期
党会卿;赵砚田;;[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8年03期
陈陈;;[J];中学生天地;2003年05期
姚灏;许婧;许嘉祎;许开君;许凌;刘国芳;;[J];新语文学习(初中版);2006年Z2期
本刊编辑部;;[J];中学生百科;2008年10期
安立国;;[J];贵州教育;2006年13期
姜红伟;陈娟;;[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07年18期
薛向荣;;[J];文理导航(上旬);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一飞;;[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孟四清;;[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陈先献;钱跃升;武轶农;苏军英;刘海燕;;[A];第12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程英华;;[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栗晓霞;辛涛;王蕾;;[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严睿;;[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李海文;;[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黄开福;;[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张希坤;;[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裴岚;;[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成雄 王玉国;[N];天水日报;2009年
赵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朱剑慧;[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石雨川;[N];雅安日报;2008年
黄艾禾;[N];光明日报;2008年
邵涌河;[N];赤峰日报;2010年
高密市第五中学
吴宾;[N];学知报;2010年
记者  马玉涛;[N];宁夏日报;2006年
王金海?蒋升阳
张志峰;[N];人民日报;2007年
王浩?通讯员
阮青青;[N];杭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淮;[D];西南大学;2007年
赵瑞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亓圣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杨小洋;[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杨彦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翟一飞;[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韩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谢爱武;[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井世洁;[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程龙海;[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魏彬;[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郭新平;[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张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惠进志;[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王鹏;[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王璇;[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吴红顺;[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张琼;[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岳仓锁;[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关于中学生带手机入校的利与弊文章 要求1500字
手鞠YR況ik6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某中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 ,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某业的手机生产商把中学生视为他们将来庞大的销售市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应该值得关注.  中学生使用手机无非就是在学校里,比如到了学校发现要交的作业忘带来,那就可以趁下课时打个电话回家,要爸妈送过来.当然有些同学把手机带入了课堂,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有的在宿舍熄灯后用手机发短消息.  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电脑或的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迅,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联系的很少.  由于手机进入课堂,也不免会带来一些弊端.  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自己没有认真地学习,也严重地影响到虽的同学的学习,把手机带入课堂会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的确不好,首先,的确没有什么“硬”措施去管理:批评他几句吧,转眼就忘;想要没收,手机又不是小人书之类的,属贵重的品,很快就得归还;想要禁用,只要学生调了振动档,小小的手机往课桌里一塞,还是防不胜防的.  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做弊,每攫的期中,期末考试都可以发现几起此类的作弊事件.更不要证券交易侥兴漏网的人了,一定还要多,连期中、期末这样的大型考试,都也到用短消息作弊,更不用说平时的那些“小考”了.利用手机作弊,更令人防不甚防,严重地破坏了考场的纪律.  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灯后,用短消息聊天,一聊就聊到深夜,造成睡眼不足,第二天也就会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也大大折扣,、不仅自己受到影响,也要扰了别人的休息.  为规范学生使用手机,某校近日颁布了《校园学生移动通讯宽具使用管理暂行条例》,《条例》规定教学期间,教学楼,实验楼,视听楼等所有教学而所不应使用手机;考试期间不应携带手机进入考场,一经发现,一律视作作弊;学生宿舍22点以后不得使用手机.避免影响他人休息.要求使用手机的学生要在家长签名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班主任有权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充学生携带手机上学.  温岭中学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起初是“不提倡”、“不限制”的态度,但随着手机校园愈来愈泛烂,温中于5月份开始采取强硬政策——禁止使用手机,包括小通灵.如果一经发现有学生在校使用手机,马上没收.  有些同学认为手机进入校园,确实带来了某些弊端,但是学校采取这样的强硬的措施,未免有些不尽人情,无论如何,手机也有有到手的一面.  手机可以方便联系,在温岭中学这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里与外界连联如果没有手机是非常不便的.假如,真的有事要找你,你的朋友或父母还得要大老远的市区赶过来?有些同学是第一次住校的.他们的父母未免有些担心,便用手机只是为了方便和家长联系或报个平安.虽然学校在教学楼各层安装了公用电话,但如果遇到或突发事件,手机还是最好的交流工具.  面对手机的种种弊利,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多数教师不提倡高中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看看高中的交友范围,他们一般的交际就在班级和学校里,他有必要带个手机来联系这些同学吗?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强的自制力,在课堂上发短消息或打游戏都可以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隐敝地做,定会影响学习,第三,担心手机会成为 新型的攀比物,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外型、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攀比中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学生的心态.  家长们认为中学生最发了不要常用手机,它只是种普迅工具,如果沉缅于款色的攀比,短信的发送,以及手机游戏,一定会影响学习的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深受家人影响.据了解,学生中家长拥有手机的人数占84.47%,而家拥有三部更多的手机的54.78%,其中四部或更多的尽占31.3%.至于家长每月的话费,有41.4%的学生家庭应为经济能力,不能买手机,应为买一部手机这么多钱,养一部手机又要这么钱,这都是常识.现在,同学们使用手机的话费都在一百元到两百元之间,手机的价格少至也是上千.这对于某些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有一半同学认为学校不该干涉他们使用手机,但是他们都认为如果有人因手机违反了校方纪律,应该接受处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允许随时开机,但应将铃声转为振动.他们要求学校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权.只要自己用手机的时候稍微自觉一点,尽量在上课时关机,下课的时候也不要影响他人,那么学校老师就不应该干涉.  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认为,手机会影响他人的学习,会给考试提供良好的作弊工具.他们希望学校可以管得严点,制定 一些惩罚措施,管管那些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和利用手机作弊的同学,应该他们不愿意受那些人的影响.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既有利与有弊,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使用手机,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时候使用.我们也坚决反对同学得上用手机上课发短消息,考试进行作弊等不良的为,同时,我们也肯定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  作为中学生,无们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对手机的使用,做到自我约束.  的确,自从温岭中学宣布禁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到现在,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但是,在私底下,仍然很多同学把手机带到学校.  手机进入校园将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学校不应该一味地用强制政策进行阵压,即便是如此,成效也是微乎其微,手机是不能禁的.  要彻底杜绝手机在校园里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必须制定一份合乎情理,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把学生节制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  想要,手机健康地进行校园,学校、老师、学生都应该共同的努力. 新华网济南5月24日电(孙浩)几年前,人们还在为大学生佩带呼机的利弊争论不休,现如今,手机逐渐替代呼机已成为大学生们新的“时尚”.  对此现象,教育界人士分析说,手机走进大学校园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说明如今的大学生正在更多地融入社会,已经不再是只会待在“象牙塔”里读书的传统形象.  但也有人认为,如果控制不当也会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抓紧时间读书上课,以书本知识为主,只有拥有良好的知识底蕴才能在将来工作实践时融会贯通.当代大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是有益的,但在校期间过多醉心于社会活动其实是舍本逐末.  据了解,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97级某班共有学生46人,拥有手机者已有10人,而呼机几乎人手一部.这些学生认为,毕业在即,买部手机联系工作会更方便一些,就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也是就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手机也不像几年前那样动辄几千元,大学生们的手机大多千元左右,手机卡则多是话费较低的一种.  手机在非毕业生当中也屡见不鲜.某院校读大二的小尹也是“手机一族”,他说,在校系学生会里都担任职务,并且还在校外做兼职,常常是顾此失彼,有了手机后就可以及时与各方面联系,调整日程,做到校内校外两不误.  在一个科技领导世界的时代,手机已不是有权有势人的“私有财产”.记得90年代初,见到的是“大哥大”,跟大砖头一样,能用上它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谁又能想到,十多年后,手机已是“旧时富人手中机,飞入寻常学生中”.大街小巷,甚至在校园内,中学生打手机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乎随处可见.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手机的中学生人数也日渐增多,手机的档次也大有水涨船高之势.从最便宜的到价格不菲的能拍照的,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手机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它们的拥趸.  手机的普及,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如目前许多教育界的学者和专家就十分关注中学生流行自己带手机的问题.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自己带手机,也成为我们青少年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获得手机,主要有两种途径:亲人赠送,或自己用零用钱买.亲人赠送手机的目的主要有:有的同学家长经商,有时会长期不在家,孩子有手机方便联系,且可以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作为奖励,有的家长买手机作为孩子生日礼物,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有的家长则应孩子要求,成绩进步后买手机作奖励.而学生自己买手机的目的有:与同学联系,增进友谊,把烦恼和同学讲,减轻压力,学习上交流,共同进步;与家长联系,有时家长在外,学生遇到困难,可及时向家人反映,寻求帮助;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疑难问题也可及时找老师请教,在学校遇到困难也可跟老师反映;利用手机交异性朋友或其他.  自己稍微修改下,再添一点点自己的东西就ok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分析
下载积分:1070
内容提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分析,doc,资料,精品,模板,管理,企业,范文,总结,推荐,文档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9|
上传日期: 16:25:2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