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进科学研究所做一名职业一名华裔科学家黄建宇需要什么条件?求介绍

作者:商西 朱修玉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 10:36:54
选择字号:小 中
上海大学校长:放弃科研工作 做一名职业校长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CFP资料图
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公家田&和&自留地&问题,学校的发展是公家田,自己的专业或团队是自留地,若两者发生冲突,到底该怎么选择?有的人就会首先考虑自留地,这样就和自己的职责相冲突。&&&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
去年7月,一纸调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1研究所所长金东寒,出任上海大学校长。
&改变一下后半生的经历&,上海团小组审议间隙,金东寒与同在一组的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谈起自己的跨界转型时说:&我现在没有自留地,只有公家田,我要做职业校长。&言语间透出科学家特有的笃定和一股子韧劲。
前半生,金东寒埋头实验室,只做了一件事&&&研究如何给新型舰船安装上强大的&中国心&。如今,他开始研究如何给中国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
为避免利益冲突
校长放弃科研工作
南都:去年你从科研单位到了高校,这个跨度对你来说是不是很大?
金东寒:是的。一个更像企业,为客户提供适用的产品或满意的服务;一个是主要培养人的,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所长和校长尽管做的都是管理,但差别很大。我承诺做一名职业校长,放弃了我过去的科研工作,在学校不准备建自己的团队,也不准备建发动机这个专业。
南都:为什么?你做了那么多年科研,现在完全放弃,不会觉得遗憾吗?
金东寒:主要是避免利益冲突,因为我的主要职责是把上海大学办好,而不是只让我的专业得到发展。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公家田&和&自留地&问题,学校的发展是公家田,自己的专业或团队是自留地,若两者发生冲突,到底该怎么选择?有的人就会首先考虑自留地,这样就和自己的职责相冲突。
当然会觉得可惜,但没办法兼得,想都得就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因为我是跨界来的,没有教育领域工作背景,如果半心半意做,一定做不了好校长。即使全力以赴,可能也做不好,但起码不会留有遗憾,因为我努力了。
要让客户说大学好
而不是用一些排名
南都:这些年来上海大学上升势头很快,有人预计未来10年上海大学会跻身国内综合性大学排名前20,目前上海大学为自己设定了什么样的目标?
金东寒:目标肯定是有的,具体怎样描述还在讨论之中,就是想努力把它办好,把学生培养好,把科研做好。你说的前20位,就权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吧。很多校长很在乎大学的排名,而我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把学生培养好,让客户说上海大学好,而不是用一些排名说好。
南都:你说的&客户&是指谁?
金东寒:一个是用人单位,一个是毕业生。如果20年后,上海大学的毕业生说&我因为读了上大,才让我与众不同,才让我走到现在&,我觉得这是最高的评价。我们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做到一定的水准,但绝对不是什么都做。我觉得上海大学现在专业太多,相互之间关联度也不太大,下一步应该做减法。
南都:哪些放弃,哪些加强,如何选择?
金东寒:首先考虑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办的大学,市政府给予很大投入是想让你支撑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方面上海大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看,上海大学对上海的支柱产业如汽车、化工、造船以及先进制造业等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其次是学科发展的现状,回顾一下前10年,如果某个学科很多学校都有,发展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起色,有没有都无所谓,那就应该放弃。有特色的学科而且发展得比较好的,比如材料、美术、电影等学科,我们就要大力发展。
南都:上海大学目前在上海的招生比例有多少?
金东寒:本地生大概占35%左右,目前只在上海本地有自主招生,名额也很有限。本科生男女比例大概各占一半。
我们培养的人
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南都:&十三五&规划草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在你看来,当前国内名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在哪里?
金东寒:我觉得我们培养的人创新创业能力不足,意识也不强,这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的差距很大。斯坦福大学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与实业相结合,培养社会实用人才,促进教育为实业服务,因此它的毕业生创业比例很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强。而我们有些专业课程设置跟不上形势,跟产业需求脱节,例如我们计算机专业主要教C语言,而业内用Java的公司占大多数,造成毕业生就业后还需要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南都:有的领域,像IT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教学如何跟上这么快的发展节奏?
金东寒: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承担科学研究或社会服务任务,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教材也需要不断更新,还应该跟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尤其要跟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仅可以让教师有长期的研究课题,而且可以让学生有地方去实习。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知道企业关心什么,学生在学校就有机会参加科研和开发工作,毕业后就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南都:但也有人认为本科生要上好课,不能&不务正业&,如何平衡学习和实习?
金东寒: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都很重要。对工科学生而言,企业实习环节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对企业而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平台,也是宣传自己的机会,以便吸引优秀的学生前来工作。至于安排多长时间的实习合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实有一个优化的问题。现在的困难是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在校生前来实习,企业应该转变观念,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管理重心将下移
大学给学院放权
南都:在高校去行政化方面,上海大学有哪些举措?
金东寒:我们现在正在考虑将管理重心下移,让学院成为办学的主体,学院办好了,学校也就办好了,所以我们将给学院放权。校长只管定战略、争取资源、找职业化的院长、专业化的管理者以及一流的教授等关键人才。我很赞同教授治学,要把学术事务交给教授决定。但是要设计好机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让一流的人才进得来,让不能胜任的人出得去,避免&武大郎开店&。
南都:现在人才竞争很激烈,一所大学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金东寒:目前我对教授的工作了解还不深,我发现很多教授主要是靠个人单打独斗,特别是一些理科的教授。对于这种情况,就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吧。我们还要鼓励建立一些学术团队,选择好学术带头人非常重要,这个人不但要有高水平的学术能力,还要有远大志向,心胸广阔,有领导力,这样才能承担大项目,干大事。
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跟一流大学争夺人才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我们不能光用高薪来吸引人,一定的待遇是必要的,更重要的还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要打造一个好的环境,志同道合才能干成事业。我在考察人才的时候,是非常注重德才兼备的,教授德高才厚,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南都:你提出要拉长考核周期,鼓励教授承担高难度的大项目,但高难度也意味着高风险,如果没有成功怎么办?
金东寒:基础研究是为了发现新知识,比如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考核确实有难度。我觉得主要看教师是否有一定的学术能力?是否非常努力?是否具有职业精神?如果都做到了,即便结果不如意,也只能接受,必要的话再创造条件让他继续做。对于团队承担的大项目,控制风险确实非常重要,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尽量让风险受控。我个人的经验是团队建设决定项目的成败。
当违规成普遍现象
那一定是规定出了问题
南都:你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这是非常难的。有观点认为,当前中国科研人员整体上比较浮躁、急功近利,你怎么看?
金东寒:我前半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一个新型发动机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当初选择这条道路,并不被人看好,有些发动机界的权威认为不可能成功,但我没想很多,就是喜欢做这件事。其间,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这是我们团队共同奋斗的结果。
我个人的体会是,做任何事情不要想着名利,要认准方向,保持定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最终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南都:目前国家每年科技投入超过1万亿元,而挪用、浪费科研经费的事情时有曝光,这些年来你主持过的科研项目经费高达数亿元,如何把经费用在&刀刃上&并进行监管,有没有可供分享的经验?
金东寒:一方面,有些规定本身不尽合理,如果违规成为普遍现象,那一定是规定出了问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科研费不能列支人员成本。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科研经费预算中比例最高的一块就是人工费,可能要占40%甚至更高,政府的一些规定要定期进行评估,要多听听基层的意见,这样才能保证制度合理。另一方面,科技人员一定要按制度办,按规则办,要讲诚信,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审计,一旦查出就要重罚,并将其列入黑名单,如果守法成本很高,而违法成本很低,大家就会存在侥幸心理,制度就得不到严格执行。
采写:南都记者商西实习生朱修玉 发自北京(原标题:南都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放弃所有科研工作,做一名职业校长&)
相关专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pan style="color:#16/3/17 10:05:49
<span style="color:#16/3/17 9:12:42
<span style="color:#16/3/16 19:36:52
上海大学有希望了
<span style="color:#16/3/16 19:08:07
大学校长,应该从科研院所选拔。
<span style="color:#16/3/16 19:07:05
立即推广。
今后,不全职的,不予提拔。
目前已有12条评论中国科学院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卢柯院士:做一名职业科学家
日 05:50来源:
16岁上大学,28岁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聘为研究员,30岁成为博士生导师,36岁被任命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38岁当选为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41岁成为美国《科学》杂志创刊以来首位担任评审编辑的中国科学家。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卢柯的履历。卢柯的科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卢柯致力于研究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时,“刚开始特别不顺,从国内到国外都没有人认可。”该技术是通过钢球的高速振动,用最简单的过程在金属表面形成纳米层。尽管理论上说得通,初步实验也证明可行,可就是没人相信这个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因为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卢柯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国外的同行也笑话他,认为他的想法没有新意。从1997年到2003年,全世界只有卢柯的这个小组在做表面纳米化技术研究。“没办法,硬逼着几个学生一定要做出来,只有3个学生坚持到了最后。”现在,利用表面纳米化技术已经在金属材料中发现了几种新型纳米结构,表面纳米化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宝钢冷轧厂拉矫辊,并大幅度提高了拉矫辊使用周期。卢柯说,搞科研要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你不花足够长的时间去研究一个东西,你对它的理解是有限的。”在卢柯看来,做科研一定要有兴趣。用他的话说,纳米材料技术就是追求“鱼”和“熊掌”兼得的过程。在大幅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还要保持导电性、热稳定性、塑性不会显著降低。他说,材料科学研究是个“很好玩儿”的过程,加点东西、做点处理,材料的性能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他很享受这个过程。卢柯的学生刘小春说,“他就像孩童找到了一种新奇的玩具那般开心。”在卢柯担任金属所所长期间,取消了“数论文、比经费”的量化考核方法,改为年底由各研究部的学科带头人“讲一个故事”。故事以学科发展为主线,谈自己对某个学科、某个科研方向的推动、进展,可以是完成时、进行时,甚至可以是将来时。这种宽松的学术氛围使得金属所的论文质量不断提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1999年至2008年间我国发表的62篇“国际高影响论文”中,金属研究所有3篇入选。在学术界也不能避免功利、浮躁的今天,很多人都在忙着争项目、要经费,急于出成果。对此,卢柯却很冷静。今年10月刘小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揭示了一种新的纳米层片结构,其现象早在2011年11月就已经发现。刘小春很激动,当时就想写论文发表。卢柯问他:“世界上这么多人在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你能看到,而别人没有发现?你到底发现了什么独到的地方?不能光用‘运气’来解释。要用基本的科学原理,理解、解释你的发现。”师生二人讨论了两个小时。最终刘小春心悦诚服,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分析、补做实验,直到今年7月才最终完成论文。卢柯会给每一位毕业的学生送一本名叫《博士还不够》的书。似乎在告诉他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科学家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卢柯说:“要成为大家,你就要去帮助别人。我希望能有人快点超过我。一个领域要发展,下一代一定要超过我。”卢柯也要求自己在本领域成为领军人物。他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同事金海军说,“做一名职业的科学家,是他自己认为对他最恰当的评价。”
[责任编辑:robo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户名&&密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如何成为科学家我现在是一个初二学生,可我对科学十分感兴趣,始终梦想着成为一名科学家,或是一名军事家,但我对科学家这个概念不清楚,科学家是一个职业还是做几个发明就是科学家,那又如何慢慢成为一个科学家,说的仔细点,并说说一些科学家的成功事例.
啊姗笨蛋0246
保持对科学的乐趣,好好学习(但这只是一种途径,通过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而非做题的能力),进行探究与思考,从宽从广扩展你的知识面,从大量的知识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思考.不要怕难,不要怕混乱,当你有所发现时里真的会有陶醉的(如果你真的爱科学)
如果你选择了科学作为你的职业,你必须记得,你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科学家必须是执著的,而不是好表演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有人不理解你,但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别管了,你要能忍耐孤独.不要想着一定要发明发现什么,真正的科学是没有功利主义的,仅仅因为深爱科学,你的探索将会有发现.
这一切的探索完全可以从小开始,等大了往往江郎才尽.
我就很爱好科学,并且对科学有很敏锐的洞察力,你可以与我讨论,去贴吧看我的科学贴.
这全是一腔肺腑之言,纯手打,满意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会写作文的进我们放假留了一个作文: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角度的抛物线.要求:品味这句话,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少于800字.
鲁能是冠军0322
从所给名言我们可以概括为“做功不同,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迥异.”核心词语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时,只要搞清了二者的关系,就很容易得出恰当的立意.
1、“做功”可以理解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为“收获”“精神境界”等.顺着这种思路,就可以理解为“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可以拟制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生命》《播种?丰收》等题目.
2、相同的功,如果选择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会不一样.这就会派生出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对,付出越多,收获越小,付出和收获将不成正比,甚或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可以拟制出《耕耘一定就有收获吗?》《人生不止一个变量》《方向是个问题》等题目.
3、做多少的功,怎样做功,完全由自己决定,把“做功”理解为“选择正确人生价值”等,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获灿烂的人生.可以拟制出《为自己的人生掌舵》《给人生找一个合理的高度》《创造人生的美感》等题目.[误区指正]
1、对所给名言断章取义,要么谈付出,要么谈收获,要么谈高度,要么谈抛物线,不能揭示名言背后的含义.
2、写文章虽然兼顾了“做功”与“高度”,但未能明白二者实际上暗含了“前提”和“结果”的关系.
3、完全抛弃名言,另起炉灶.  1方向是个问题  河边.暮色苍茫.  “捡一块碎瓦,比打水漂.”父亲对儿子说.  儿子服从.但只划出一条很短暂的弧线.  “用力.”  “我再没有力气了.”儿子灰心丧气.现在有什么能激励他呢?他清楚知道自己已经决定放弃,但只是有颗不肯轻言放弃的心.  “或许爸,你能帮我.”  “那么,跟我来.”  到河边要过一片松树林,它的背后有块平地,那里绽放着蓝色的花儿,栖息着蓝鸟,还有一些恋花的彩蝶翩飞于光明与黑暗之间.这似乎不合他的心境.他再一次高考落榜了,景色应该是悲伤的、灰暗的,林子里应该闪烁着微暗的火,像似有却无的希望.他该做的或许是踏着落花归去.他像是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逃亡,继续还是放弃?这是一个问题.  他用力,只是一条短暂的弧线,就是近处也未能绽放美丽的水花.  “我用了最大的力量,还是不行.”他说,“就像我的高考.”  “是你的方向出了问题.像这样.”父亲轻轻掷出一条悠长的线,仿佛不是碎瓦,而是一条飞鱼.  “如果你像这样.”父亲向天上扔出碎瓦,用了很大的力气,可只是沉闷的一声,碎瓦坠入河底.“再像这样.”父亲向河里猛地一掷,更加沉闷的响.和上次一样,碎瓦坠入河底.  父亲对他笑.  “方向问题.”  “方向问题?难道你是想让我放弃?”  放弃?这是他决定了的.可正是不甘于放弃,才请父亲找一个办法来打消这样不好的念头,怎么就轻言放弃呢?  “可能是方法有问题.”  “是.”父亲点点头,“有过这样的一句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显然,做有用功不光需要用很大的力气,还需要正确的方向.要有一条尽量高的抛物线当然要向上,而不是向前向后或向左向右.”父亲咳一声:“当然,这需要有好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才能明白.”  父子都笑了.  “那么你是要我踏出考试外的一条路来.”  “是.”  “那么,方向?”  “这要靠你自己的思考.你思考你的方向,思考你的存在,而我现在做的只是和你回家.起点、终点.你在那里都该有你自己的方向.”  一条美丽的弧线.不是碎瓦,而像一条飞鱼,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简评:本文采用父子对话的形式揭示出材料的内涵,由日常生活中“打水漂“的游戏切入话题,然后渐次深入到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高考”.一实一虚,双线并进.语言朴素,见地深刻,指出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不仅在于力度的大小,关键还在方向的正确.用小说来揭示文章主旨,是本文的最大亮点.  2为自己的人生掌舵  把一块石头扔出去,结果是什么?我想这是一个不用回答的问题.可是我问,你能再扔一块石头,让它们的轨迹完全重合吗?这依然是一个不用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那是因为石块在出手的一刹那,手的力度和方向就决定了它划过的抛物线.同样的,对人生做功不同,人的命运也将给出不同的轨迹.时光不会倒流,然而历史正在重演.历史的制造者们,他们的人生轨迹也会演绎成一个个形形色色的故事.  谁都无法忘记发动二战的那个魔鬼--希特勒.因为对权势的渴求和狭隘的民族观致使他将自己的整个民族拖入战争的轨道.一己私欲竟左右了世界,他“创造”了历史,却毁灭了国家.这样的抛物线--越过顶点心后急转直下,而那个所谓的“顶点”甚至也是假像--所谓的第三帝国并没有得到多少荣誉.因为希特勒,战后的日尔曼民族也不得不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忏悔反思.  我想不会有人要刻意去摹仿这种抛物线,相反,每个人都应该把起点朝着另一个相反的方向,这一点,前人已经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爱因斯坦说服美国总统罗斯福研制原子弹,而自己却终身致力于和平事业,马丁.路德.金为自由和公正而战.因为人生有正确的方向,并为此而付出艰辛的努力,自然会成为历史的天空中耀眼的明星.  这里不得不说的还有一个人,那便是被国人崇仰的鲁迅先生.身处乱世,个人的命运如同茫茫海上的孤舟,辨不清航向,他难以抗击瞬息万变的自然环境.医学给他带来了一丝曙光,然而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追求并不能拯救国民愚昧的灵魂,即使身体再强壮,若精神麻木了,那有什么用?所以鲁迅先生数次高速扭转人生大船的航向,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最终为自己的人生划出一道近乎完美的弧线.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人生舵手,它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需调整好力度与方向,否则将走上另一条在末尾埋藏着陷阱的不归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后人便要避免后车之覆,因此做好自己的舵手--从即刻,从现在起.  简评:作者巧妙把“做功”理解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肯定会收获人生和事业的黄金,相反,则会湮没在历史的红尘中.为了佐证观点,作者先用反面例子希特勒,然后用正面事例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鲁迅,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在此基础上,文尾提出为自己的人生掌舵,深化了主旨,提升了文意层面.3播种·丰收 收获的美丽来自付出的慷慨,收获的痛快来自付出的伟大.
———题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古谚语告诉我们:你付出了努力,收获了成功;你付出了真诚,收获了友谊;你付出了艰辛,收获了荣誉;你付出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般坦坦荡荡,收获了恰似“飞流直下三千尺”那般酣畅淋漓…… 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告诉我们,没有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哪会有新中国这轮初升的太阳?没有科学家夜以继日的苦心研究和不断开拓,哪会有一项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哪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陶渊明放弃了舒适的官场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收获的是心灵的澄澈与精神的豁达;钱学森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丰厚的聘金,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科研建设,他收获的是感情的慰藉与灵魂的释放;司马迁饱受宫刑之苦,付出了难以承受的身体痛苦,写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他收获的是有意义的人生,令后人敬仰不已. 收获与付出就是这样,如同亲密的伙伴形影不离,如果你付出的是充满荆棘的漫漫征途,那么收获的就是蜂飞蝶舞的锦簇花团;如果你付出的是春天播种的辛劳,那么收获的就是秋天丰收的喜悦;如果你付出的是储藏真诚的轮船,那么收获的就是满载而归的货物. 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说:“在失望的荒地上付出你宽大的胸怀,在希望的沃土上会得到你心灵的慰藉.”是啊,当你手捧玫瑰时,你付出了扎破手指的危险,而你收获的是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和那心灵被水流冲刷过后的舒畅愉快,当别人做错了事情时,莞尔一笑告诉他没有关系,下次一定要小心,你付出的是善解人意与宽容,而收获的是真挚的感情与积极进取的纯洁的心. 而现在,如果我们用功努力学习,那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突然想起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无论是满城的金菊还是溅满衣襟的鲜血,无论是成功,抑或是失败,只要我们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曾经怒吼过、厮杀过,曾经为我们的理想奋斗过,那么我们就不会后悔,因为我们付出了,而付出了就有收获,不管它是大是小,是为人道还是不足为人道……
简评:本文用简短的题记揭示出了所给材料的内涵,开门见山.接着用大量排比句来论证观点,述例精当.除了用事例外,作者巧妙地引用别林斯基的话来佐证观点,行文灵活.本文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本文在论证时缺乏梯度感,深度不够.4创造人生的美感 生活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而从落日之时起,我们命中的图幅就渐渐被展开了.有的人经历了地位由低到高、官位由小到大、钱财由少到多的过程.达到事业的巅峰,结局却是日渐丧失了往日的光辉,甚至有些失魂落魄起来,尽管他会用余生的时间来记住这些辉煌.“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如此自嘲;有的人认为自卑的境遇每况愈下,但熬过了最困苦、最绝望的那一段时间,希望之光普照曾经阴沉的天空,一切都转新,一切美好都在苏醒,他的人生轨迹正由一个波谷向上升,与前者刚好相反.很多时候,我们把人生的起伏仅归咎于努力的时间和程度,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往往觉得成功永是个美若天仙的形象,实际上,失败和挫折就是万恶不赦的魔鬼,用同一标准衡量成败起伏,失去了可贵的个性.所以,尽管人生的抛物线不会由我们自身绘制,我们也要学会将它演绎得更高,更优雅,更具有美感,尽管落拓,尽管危险以及孤独. 当15岁的黄舸踏上“感恩之旅”的漫长征程时,他的内心将承受怎样巨大的爱与痛?死对于他来说,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一张字迹清晰的“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预兆短期内死亡的诊断书.但是这个少年,在生命的最后,想到的竟是万里迢迢去感谢帮助过他的、爱他的好心人.他完全可以不做这样的努力,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度过余下的时间.所以,他的人生因此而不同了,下滑的轨迹不断上扬,如同初生婴儿生命的最初时段,一切都充盈了饱满的希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的燃烧起来.”他燃烧,在炽烈的火焰中,迅速飞腾. 看几米的绘本《秘密花开了》,其中一个叫木马头的小朋友,只知道戴着马头形状的面具,整日奔跑,生活单调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有时他觉得自己好像笼子里的笨松鼠,只会不停地绕圈圈,但有时他又深信他的忙碌奔波有着美丽的象征意义……原来路是有尽头的,而尽头一定不是在去不了的地方.”这不禁让人反思现代人看似劳碌至极的生活,其中是否有着明确的、执着的信念,来引导自身达到“生存的峰顶”?终日奔忙,原来仅让自己活在平面的世界,被他物不断左右,或是将生活停留在一个中心,自己便成为绕此中心转动的卫星,永远逃脱了尘世的功名利禄,看不见远方,也不知晓有远方.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因为我们活得不美,丧失了浪漫的理想,丧失了要拓展自己人生高度的渴望,九泉之下的陶渊明、王维诸辈恐怕都只能叹息知音难觅了. 安妮宝贝在《啬薇岛屿》中的一篇文章里写道:“危险的美感,注定了一种类似虚无的生活方式.这是已经和结局无关的激情.一边走,一边让美和时尚从灵魂里刷刷掠过.……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他仅仅只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生命中许许多多的不如人愿的事,若能通过积极的上升的人生轨迹去弥补,每一秒都是崭新,每一秒都能给自己愉悦的美感. 不论上升,抑或下坠,等待的,终将会是到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梦想当一名科学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