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合并村名单南街村方便厂在职人员名单

索&&引&&号
市政府办公室
名&&&&&&&&称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麻政办发〔2015〕13号
主&&题&&词
麻城市政府
——2006年4 月14日在麻城市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李开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我市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团结实干,全面实现了“十五”计划预期目标。完成生产总值47.5亿元,比上年增长9%;完成财政收入3.4亿元,增长11.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3亿元,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亿元(含大别山电厂),增长3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亿元,增长7.3%;外贸出口总额410万美元,增长31.8%,外商直接投资931万美元(含大别山电厂),增长8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3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2531元,增长5.6%。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引进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31个,实际到位资金5.7亿元,其中,在建和投产项目122个、实际到位资金4.8亿元,续建项目9个、实际到位资金9119万元。在新引进项目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12个,过500万元的项目24个。黄金桥工业园区第一、第二工业园总面积已达3000亩,新引进了卓尔纺织、众盈电子、阿迈斯鞋业、全友矿业、金麦面业等工业项目11个,总投资2亿元。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通过深化改革,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完成工业增加值5.25亿元,增长20%;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增长25%;完成利税8000万元,增长28%;实现利润3000万元,增长30%。汽配、建材、机械等支柱产业都保持了较高的增幅。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得到加强,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基本完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新增板栗12万亩,新发展大棚蔬菜1万亩。畜禽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成绩显著,畜牧业得到健康发展。林业工程稳步实施,林业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加大,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加快了以沼气推广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对30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快了脱贫步伐。实施病险水库脱险工程,提高了防汛抗旱能力。土地开发整理成效显著,高产基本农田建设进展顺利。
  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商贸步行街、金桥大道、将军路、陵园西路等重点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第二水厂建设步伐加快。加强了城市管理,“门前四包”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区查禁了“三车”,进行了公汽和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规范了城区客运市场和交通秩序,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湖北大别山电厂“四通一平”全面完成,各项主建筑工程相继开工;沪汉蓉快速铁路麻城段、大广高速公路麻城段建设进展顺利,合武高速公路麻城段筹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交通建设进展较快,硬化主干道82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30公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财税金融实力增强。推行征管目标责任制,加强专项税收清理,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强化预算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确保了工资发放和重点支出。先后挤出8940万元资金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支持骨干企业改革和发展、扶持农业“六大优势板块”建设。加强了信用环境建设,金融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
改革步伐扎实推进。茧丝绸公司、力美公司、安菱公司、新叶公司等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和粮食、供销、商贸等部分流通企业民营化改革全面完成,共转换职工身份8000多人。国有农场改革基本完成,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启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机关工作人员向公务员过渡工作顺利进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圆满完成省试点任务,考核评比名列全省试点县市第一。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乡镇财政体制调整基本到位。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增资扩股任务圆满完成。城市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经形成。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妥善安排群众生产生活,新增就业和实现再就业共8900人,发放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6545万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人数达到3780人,发放救灾款、农村特困救助金、城镇低保金1762万元。加快了科技兴市进程,麻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新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进一步加强。开展了涉农、涉企、涉校、涉医等收费价格监管,加大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力度。开展“平安麻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加强。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双拥”活动,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开展工作,加强与工青妇、工商联、科协的联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认真落实依法治市战略,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提高了政府管理水平。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公务员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完成了市政府2005年确定的十件实事。此外,审计统计、邮政电信、水产气象、保密档案、党史方志、民族宗教、人民防空、老龄残联、对台外事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军、消防、武警官兵以及中央、省驻麻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向所有来麻城投资的外地客商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深知,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招商引资进展缓慢,招商拉动发展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看病贵、上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工业化进程不快,大企业不多,整体竞争力不强;财源增长速度还不够快,财政支出压力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存在,制度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构建和谐社会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少数部门和干部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抓机遇、求发展的劲头不足。这些矛盾和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十一五”时期奋斗目标和2006年主要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麻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制订一个科学可行的五年规划,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对制订麻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行了讨论。根据市委全会精神,市政府又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麻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了修改,已提请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对“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十一五”时期我们既面临着资源、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更面临着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湖北省实施武汉城市圈战略、麻城“一厂三路”建设等重大机遇。“十一五”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突破影响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为今后五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抢抓三大机遇,突出招商引资,推进一主三化,实现三增目标”的工作思路,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大别山地区中心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
抢抓三大机遇,就是抢抓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举“老区旗”、打“老区牌”,千方百计向上级争项目、争政策、争资金,努力将老区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抢抓湖北实施武汉城市圈战略的机遇,加快与武汉城市圈的设施、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依托大城市带动麻城发展,努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抢抓麻城“一厂三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机遇,加快资源开发,兴办优势项目,推进村镇建设,引导农民致富,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突出招商引资,就是要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招商引资的力度,决定着我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不断强化忧患意识、竞争意识,清除一切妨碍招商引资的阻力,消除一切影响招商引资的因素,拆除一切束缚招商引资的政策藩篱,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热潮。
推进一主三化,就是以民营化为主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一主三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县域经济突出问题的必由之路,是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以务实的态度,创造性地落实好省委、省政府“一主三化”重大决策,促进麻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实现三增目标,就是要把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长作为根本工作目标。要把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是否有利于企业增效、是否有利于财税增长作为增投入、上项目、办企业的着眼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三增”目标。这些都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纲要(草案)》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力争“十一五”时期,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8%;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4.4%;直接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城镇化水平达到4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52%和58%。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这样一个奋斗目标,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充分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切实把麻城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是充分体现麻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都比较重,深化各项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等等,都需要一个适宜的、较快的、高质量的增长速度。
要实现“十一五”时期奋斗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明确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就是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大支持力度,全方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武汉城市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支撑条件;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实施科技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起步之年。五年看头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尤为关键。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5%,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确保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确定的全市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低于“十一五”时期的平均增长幅度,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优势,为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对“十一五”时期确定了一个积极的目标;另一方面今年是“十一五”的起步年,目前制约麻城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重大建设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为了打基础、管长远,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围绕上述“十一五”时期工作思路和今年的工作目标,要着力抓好七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构建开放麻城
突出重点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麻城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招商引资这个重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今年要力争新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个以上,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4个以上,投资过2000万元的项目10个以上,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10个以上,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15个以上。市级领导和市直机关以及各乡镇办领导,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年初签订的招商引资责任状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各招商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和精力,单位要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主抓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围绕重点区域招商。坚持把主攻方向瞄准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区。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主动承接武汉市重工业项目的转移。大力引进境外资金,力求在港台、日韩等地区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围绕重点产业招商。要立足电力能源、汽车配件、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冶金等支柱产业,引进配套产业。围绕粮棉油、畜牧、板栗、蚕茧、蔬菜、菊花等农产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立足我市旅游资源,大力开展旅游招商,推进“两山(龟峰山、五脑山)一水(浮桥河水库)一线(红色旅游线)”旅游格局的形成,壮大旅游经济。围绕电厂、铁路、高速公路优势搞招商,快速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努力在大运量的项目招商上取得新突破。三是围绕知名品牌招商。要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产品、知名品牌,努力提升地方工业档次。四是围绕工业园区招商。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机制、体制优势,着力引进土地利用率高、规模较大、创税能力强的工业企业。今年工业园区必须引进工业项目15个以上,其中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1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4个,投资过2000万元的工业项目10个。五是突出工作专班招商。在坚持全员招商、全面招商、全程招商的基础上,切实做到单位建专班、领导带专班、项目定专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效率。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抓好项目库建设,积极向上汇报项目,突出重点争取项目。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跑项目、争资金的积极性。今年要抓好大型商品粮基地、明山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虎形地水库、何门咀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和城东污水处理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将市医院住院部改建工程和烈士陵园改造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积极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和国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资金。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牢固树立发展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经济发展环境作为衡量各级干部执政能力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充分发挥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作用,加大“三乱”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有诉必受、有案必查、违纪必究。认真查办敲诈勒索、恶意伤害企业经营者、外来投资者、项目建设者、个体创业者的违法犯罪案件,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和骨干企业建设,努力构建实力麻城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制定较为完善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园区硬件建设,做到规划建设一片、配套完善一片、开工投产一片,提高建设速度和投资效率。要做好工业园区一平(平整土地)、两化(绿化、亮化)、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排污)配套建设。今年要完成第一工业园剩余272亩和第二工业园600亩土地平整;完成第一、第二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完成货场路、车站路、西陵一路、西陵二路、西陵三路、京九大道、金桥大道的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和“保证按时开工、保证按时投产”的“三定两保”责任制,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神龙纺织工业园、阿迈斯工业园一期工程、卓尔纺织项目一期工程、众盈电子一期工程、正东科技项目、汽配耐磨材料项目力争今年建成投产。
加强骨干企业建设。通过项目投入、引进联合、改组改造,扶持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举全市之力重点支持三环气门公司与德国马勒集团公司合资合作,实现企业大规模扩张,建成全省汽车配件龙头企业;支持力美公司利用台商企业平台,着力引进国际资本,争取企业品牌打入国际市场;支持众盈电子、邦宇药业、兴业公司、全友公司、南街村食品公司、华瑞化工、北方化工等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围绕武汉汽车城的建设,抓好我市气门、离合器、传动轴、转向器、制动器等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的资源整合、科技投入和产品升级换代,把我市建设成为武汉汽车城的零部件加工区;围绕武汉钢铁城建设,壮大兴业公司、全友公司、新叶公司、福田公司、鑫鑫公司,打造区域性的钢铁物资连锁配送中心和冶金机械配件制造中心。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向上争取技改资金,全力推进企业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更新。积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着力培育三环气门、力美制动器、飞碟离合器、多力传动轴、威宇炸药、绿源化肥、众盈电子等企业品牌,创立3—5个全国知名品牌。增强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富裕麻城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立足麻城实际,大力建设美好富裕的新农村。
积极推进富民产业进农村。始终坚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放在首位,抓生产,促增收,夯实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突出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高产基本农田项目、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实施4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工程,全方位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新发展特色农业基地15万亩以上,不断壮大畜牧、蔬菜、板栗、蚕桑、老米酒、菊花等六大优势特色板块。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养殖小区和畜牧龙头企业建设,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加大防疫检疫力度,促进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施德援工程和日元工程,加强林业管理,制止乱砍滥伐,加大森林防火力度,促进林业持续发展。实施整村推进,加强老区建设,加大对34个重点贫困村和重点老区村的扶贫开发力度,认真解决好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低收入人口的基本脱贫问题。积极发展打工经济,通过减少农民来致富农民,力争2006年全市外出打工人数新增2万人,总数达到20万人,打工净收入超过10亿元。加快外出打工服务网络建设,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进农村。按照“拉开循环路,村村搞路基,逐步搞硬化”的思路,建设通村油(水泥)路350公里,解决3个不通公路村的“行路难”问题。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千方百计保证用水安全。完成病险水库整治,推进灌区改造,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大力推广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要。
积极推进先进文化进农村。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建设新农村的理想信念。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倡导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好风气。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树立正确的婚育观、消费观。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去吸引人、影响人、熏陶人。
积极推进良好环境进农村。良好的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反映了一个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建设新农村要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有序实施。按照既实用节约,又突出特色的要求,搞好农居设计,为群众提供种类丰富又符合不同需求的样本。以三清(清理粪堆、清理垃圾、清理柴草)、四改(改水、改路、改圈、改陈规陋习)、五化(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开展环境整治,创造整洁、舒适、秀美、文明的生活环境。
积极推进民主管理进农村。进一步巩固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践,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切实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执行政策的明白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文明新风的倡导人、村容村貌的管理人、社会稳定的维护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通过让农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引导激励农民自发地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进服务支持进农村。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整体联动,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支持。一是积极落实财政支农政策。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凡是涉及基层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资金,该到乡的到乡,该到村的到村,该到户的到户。二是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大对农村种养、产品加工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引导社会投入。采取财政贴息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向“三农”,逐步形成支农资金多元化格局。四是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海员培训工程,加强农民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2006年要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水平。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四)大力推进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优势麻城
围绕城市规划搞城建。着眼于大别山中心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定位,按照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的目标,尽快完成重要区域和路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以金桥大道、京沪大道(京九铁路麻城火车站至沪汉蓉快速铁路麻城火车站)为主轴的新区详细规划,完成以大别山电厂为中心、第二工业园为重点的20平方公里的分区详细规划,为今后城市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围绕设施配套搞城建。坚持以人为本,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加快城市道路、绿化、排水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道路框架,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完善城区道路设施。今年重点完成陵园路、南正街延伸、建设东路延伸等道路改造工程,完成京沪大道北段基础土建工程。改造现有排水管网,提高市区排水管网覆盖率。加快第二水厂、天然气工程、烈士陵园改造、光荣院和殡仪馆迁建等项目建设。
围绕经营理念搞城建。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规划区内的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和经营,严格实行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努力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加快老城区改造,做好老城区25家行政机关办公楼置换工作,最大限度提升老城区土地商业价值。用市场机制启动麻城鄂豫皖物流中心、麻城贸易广场、麻城购物商城建设,提高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档次。
围绕加强管理搞城建。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城市形象。针对影响城市形象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重点抓好社区、背街小巷的环境、秩序整治。加强专业市场管理,整顿建筑、交通和市场经营秩序,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加强城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城管人员素质。
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建设大别山电厂是麻城百万人民多年来的不懈追求,大广、合武高速公路和沪汉蓉快速铁路建设是麻城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全市上下必须以对麻城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发扬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竭尽全力搞好服务,大力支持“一厂三路”建设,重点加强大别山电厂和大广高速公路、沪汉蓉快速铁路麻城段的协调服务工作和建设环境整治工作,争取合武高速公路麻城段早日开工,确保严格按规定的工期顺利推进工程建设。
(五)大力推进财源建设,努力构建财富麻城
大力培植财源。积极开源挖潜,把经济增长点转化为财税增长点。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发展,抓好企业改制后的恢复性增长,抓好重点企业的扶优扶强,抓好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重点工程建设,抓好房地产有序开发,启动房地产二级市场,争取在培植财源方面有新的突破。
强化财税征管。加大征管力度,加强对重点纳税企业的监管,堵塞收入漏洞。对土地开发、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石材铁砂以及房地产行业,完善征管措施,防止税收流失。加强对税源大户、欠税大户的检查,认真清理漏征漏管户。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
调整支出结构。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集中力量保工资、保稳定、保重点、保各项改革支出。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逐步提高财政供给水平,让更多的单位享受财力增长的成果。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努力节约开支,实现收支平衡。
做好金融工作。积极搭建金融平台,多渠道融资,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市的投入。组建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运作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办好农村信用社,解决企业和农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改善金融信用环境,再创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加强银企合作,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投入,商业银行新增存贷款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积极做好不良金融资产的化解工作。
(六)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构建活力麻城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严格落实粮食、良种、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对涉农收费的监管工作,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探索多种途径化解乡村债务,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新增债务,减轻基层组织的经济压力。进一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健全“以钱养事”新机制,推进国土、林业、交通等延伸派驻机构改革。
加快企业民营化改革。力争完成飞碟公司、传动轴公司民营化改革,基本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民营化。加快乡镇企业改革。继续完善麻棉集团、茧丝绸公司、安菱公司、力美公司、威宇公司、福田公司等企业的改革,加快供销、商贸等流通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加强跟踪服务,实施重点保护,促进改制企业轻装上阵,迅速步入发展快车道。
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城投公司运行机制,整合土地收储中心力量,理顺关系,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从产权制度、准入制度、服务制度入手,逐步形成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的新机制,使城投公司为政府投融资的主渠道。
搞好其他各项改革。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促进管理主体转换机制。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等制度,理顺市乡财政收支关系。积极推进文化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
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引导民间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向各项公益事业,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回乡投资发展,鼓励本地个体私营企业扩大投资。通过引凤还巢回流一批、企业改制转化一批、招商引资吸纳一批、放宽政策催生一批的办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争取2006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500户,新发展私营企业150户,新增注册资金1.5亿元,真正让民营经济“挑大梁”、“唱主角”。
(七)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构建和谐麻城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落实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严格执行教育“一费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办好政府主导的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法规范民办教育。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农民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切实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文化市场。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启动数字电视等信息化项目建设。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加强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综合治理,争创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市场监管和药品监管力度。加强价格收费监管,深入开展以“五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户、进学校、进商场)为主题的“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扎实做好优抚、“双拥”工作,确保在实行动态管理中麻城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认真做好审计、统计、老龄、档案、保密、残联、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加快完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建立稳定的免费就业服务和免费再就业培训体系,对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保资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努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的大病医疗救助和工伤保险问题。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理顺农村保险管理关系,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险事业。提高城镇低保水平,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发展慈善事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大力推进依法执法、依法维权,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积极开展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支持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加快麻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大力推进“平安麻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从快从重从严打黑除恶,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督办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度,切实抓好矿山、交通等行业的安全生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着力推进社区自治,理顺社区与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完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努力构建人民满意政府
  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人民的厚望,对政府及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市委的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下,在政协的支持下,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自觉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加强理论武装、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科技、历史、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不断解放思想,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增强发展意识、改革开放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提高抓发展的能力。
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缺位”的地方“补位”,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从“错位”的地方“归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自觉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纳税人服务、为老百姓服务,大力倡导“马上办”、“现场办”、“办就办好”的服务理念,让基层、群众、投资者感到方便和满意。要带着浓厚的感情抓工作,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真抓实干,建设效能型政府。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弘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大胆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进一步减少会议和文件,减少应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推进发展和解决民生等实际问题上。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强化落实机制,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严格督促检查,严明政务纪律,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确保政府高效运转。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党外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麻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发展规律,健全科学的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促进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立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克己奉公,建设廉洁型政府。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力度。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乱纪案件。进一步规范用权、理财、管人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建设节约型机关。强化民主评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做到以廉洁树形象、促发展。
  今年,市政府决定要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1、建设好17个新农村示范村、11个省级“百镇千村”示范村和34个重点贫困村、重点老区村。2、建成100个村级卫生室,为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奠定基础;加强“生育文明”建设,免费为30万育龄人口进行生殖健康普查。3、对农村3万特困人口实施定期定量救助;将农村分散供养的孤儿全部纳入救助范围。4、在城镇低保对象、农村特困户中实施大病医疗救助。5、基本解决城镇无生活来源的“零就业”家庭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6、在全市20户以上未通广播电视的自然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7、解决贫困地区 329户、1220人的扶贫搬迁问题。8、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以上。9、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整合职教资源,壮大市职教中心。10、启动垃圾处理场建设,整治护城河,清理截留沟,解决城区小街小巷环境差和城区排水不畅的问题。
  各位代表!麻城的发展形势喜人、态势逼人、任务催人,起步在今年,开局在今年,关键在今年。新的希望激动人心,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求是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主办:麻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麻城市广电局单位地址:麻城市金桥大道特1号  电子邮箱:  ICP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街村方便食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