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后志愿者习总回答美国记者提问记者的提问,该说什么好?

洪水突袭后 志愿者帮创业女孩卖葡萄_新浪新闻
&&&&&&正文
洪水突袭后 志愿者帮创业女孩卖葡萄
  7月8日上午,内江市大洲广场、大千园,人头攒动。一场“爱心助卖”活动正在举行。
  因一场暴雨,东兴区田家镇红坝村韩娟的葡萄园被洪水突袭,150亩成熟葡萄面临失收。内江100名志愿者在团市委、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迅速集结,抢收葡萄,助卖葡萄……
  □郭飞 本报记者 周海波
  洪水突袭
  一小时集结100名志愿者
  “涨水了,我的葡萄园被淹了,帮帮我吧!”7月7日下午3点,内江市东兴区团委副书记王鹏飞接到一个十万火急的求助电话。
  求助者是29岁创业大学生韩娟。2010年,她自筹资金在红坝村建起葡萄创业园。眼下,150亩地里已挂满了葡萄。若不及时抢收,将造成严重损失。
  放下电话,王鹏飞当即向团市委汇报。10多分钟后,团市委和内江市志愿者协会启动应急预案,并通过电话、网络,在一个小时内集结起市应急志愿服务队、国网电力、国税、高校等多支志愿服务队,100余名志愿者紧急奔赴葡萄园救灾。“到达时,只见葡萄地里全是水。”内江师院志愿者刘超回忆,当时洪水涨得很快,半小时就涨到几十厘米深。所有人立即进入葡萄地,并有秩序地分成剪葡萄、运葡萄和装箱三个小组,全力抢收。
  从当天下午4点开始,志愿者们在坑洼不平的葡萄地里来回穿梭。附近闻讯赶来的村民们,也一道加入抢收葡萄的行列,到晚上8点30分,志愿者们共抢收了近8吨葡萄。
  爱心助卖
  一天卖了上万斤葡萄
  因事出突然,韩娟还没联系好买家。而被水泡过的葡萄也很快会烂掉。
  志愿者领队、团市委副书记刘庭秀经讨论决定,为韩娟发起“爱心助卖”活动。
  7月8日上午8点30分,200箱葡萄分成3行,在大洲广场上一字排开,20多名志愿者,向行人叫卖葡萄。“给我来10元钱的。”市中区居民黄婆婆说,她平时不太爱吃葡萄,但看到孩子们做好事,也想帮一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企业主,一大早就买了200斤;市地税局一位爱心人士买了130斤;威远商会送了200元以表爱心……截至下午4点,两个场地已销售上万斤葡萄,总金额超过两万元。
  7月8日,一场特殊的爱心助卖活动在内江市东兴区大千园举行,大学生志愿者摆摊设点,帮助在暴雨中受灾的回乡创业大学生韩娟销售葡萄,吸引了不少路人选购。 本报特约通讯员 兰自涛 摄
  (原标题:洪水突袭后 志愿者帮创业女孩卖葡萄)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随着第二批队员的归来,群组的两次援川工作已告一段落。队员从支援行动中,亲身体会和了解所到之处的实际情况。近期,通过与群组人员和两批队员多次交流和磋商,结合了当地的灾后重建工作,现公布长期支援的初步计划,并由群组主要组织者和人员组成的第三批队员试行该计划:
1、在受灾的村庄,以妇女、老人和儿童居多,家中缺少劳动力。
2、大多数老人不愿离开居住多年的家,希望原地重建;帐篷学校和师资有限,大多数孩子们只能聚集一块自娱自乐或留在家中。
3、必须经过上报有关部门,疫情得到控制的前提下
4、尽可能的不影响、不干扰灾民的生活和当地政府、支援军队的工作。
5、救灾是紧急和短暂的,灾区重建长期而艰苦;爱心接力棒的持续传递,才是我们真正的支援意义。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和有效资源,协助当地政府暂时无法照顾或帮助的部分灾民,实行定点支援计划。
初定支援对象是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
由第三批队员前往1至2个灾区,亲自搜集第一批支助对象的需求信息
4、& 发放第三批物资给需求对象
每队分成3-4个小组,每组2-3个人
组类:电影组、游戏组、吉他弹唱组、趣味英语组。每个组有同时需兼顾任务。
电影组兼信息收集(通过与居民的互动交流和援助活动),趣味英语组兼信息收集(通过与孩子的互   动和交流),游戏组兼信息收集(通过参与重建支援工作),吉他弹唱组兼后勤、摄影
每组的兼顾任务可同时进行,或在课余时间进行。具体按支援所在地情况而定
首先为当地孩子播放电影短片、组织团体互动游戏、唱歌等活动,达到深入交流和了解需求的目的。   并通过这些精心策划、意义深远的电影、游戏、歌曲,进一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早日走出心理阴影,从而起到心理干预作用
其次为部分成年灾民放映电影,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并与他们交流。
利用课余时间参与重建支援工作并与当地灾民多方面交流。通过援助活动和在当地的生活,接触和
   了解需求人员,并逐一进行探访,按实际情况记录需求信息
后期工作:
第三批队员回来后,将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需求信息公布于群组
通知已报名的长期认捐者进行募捐,并通过其它资源扩大募捐范围和计划
对捐款进行实行有效分配,落实支助对象、人数、金额、时期
拟制固定支援模式;每期的入川计划按模式进行,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办更多更实的事
每次进川前,通过了解到的当地情况,在原有模式上更新和改进计划,努力做到实时、实地、实效
通过群组的定期入川计划,了解新的需要,探访已支助对象,按实际情况更新支助计划
筹备工作:
第三批队员招募,招募信息(请参考博文:2008年6月第三批援川队员招募信息)
收集:电影/短片、游戏、歌曲、儿童英语趣味教材。
   收集条件:励志、有含义、轻松欢快、简单易懂;
   收集忌讳:惊惶、悲伤、恐怖等一切与灾难有关的内容。
募捐:援助资金;儿童课外书、音乐书、文具、练习本;收音机、不求人、
   简便的小型按摩器(手动,竹制或木制的)、蚊香、清凉油、外伤跌打油。
4、& 募集:免费出租的投影仪
收集:电影/短片、游戏、歌曲、儿童英语趣味教材。
   收集条件:励志、有含义、轻松欢快、简单易懂;
   收集忌讳:惊惶、悲伤、恐怖等一切与灾难有关的内容。
募捐:捐款、儿童课外书、音乐书、文具、练习本;收音机、不求人、
   简便的小型按摩器(手动,竹制或木制的)、蚊香、清凉油、外伤油。
募集:免费出租的投影仪
第三批队员个人装备
装备:防潮垫、帐篷、睡袋、背包、太阳眼镜、防晒油、防风衣、雨披、护踝鞋
自用药品:
创口贴(小面积和大面积的)、感冒药、消炎药、止泻药、酒精棉、医用纱布,棉花,胶带、红花油、清凉油、皮炎平(少量)
自用食品:方便食品、热量食品(少量)
着装:长衣长裤、&
随行物品:
防漏水瓶,多用工具刀,一次性手套、九层棉口罩、安利免洗清毒洗手液、防蚊液、防晒乳、劳动手套(多备几双)、棉内衣(多备几件)、棉袜(多备几双)、一次性内裤
队组物品(一队只需要3个,购买前请告之领队,以免浪费)
手电筒(发光二极管),哨子,塑料手套
2008年第三批援川队员招募信息
人数:8-10人
出发日期:6月20日-7月10日(视当地天气和情况而定)
年满22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完全服从领队指挥,有团队精神,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经济独立
师范、医护、心理辅导、文艺(自带乐器)、建筑专业/职业;或曾在灾区当地生活或工作过
所有路费及个人装备自理;
团体的特殊开支(市区住宿餐饮、临时为急需灾民捐物捐款等)经队员同意后,按实际开支,平摊费用。
志愿者需对自身安全和责任负责,出行前需签署“入川支援自愿书”。
如因个人原因,中途离队时,需签署“自愿离队声明”
第三批已捐款和物资明细(5月28日-6月10日)
伊利全脂奶粉8袋
务成子-普陀 (罗新)&
蜡笔一盒,背包2个,文具一包,发卡
李俏莹(杭州)
儿童读物20本 &
四季出版书城孙老师
毛绒玩具一箱
毛绒玩具一箱
毛绒玩具两箱
从30号开始我们便全心投入一线的抢收工作里,为的是帮灾民挽回更多经济损失,尽管这些初收的木耳价值有限,但想到他们在这场灾难里失去的一切一切,这些难存的有限价值,便如同黑暗中的曙光给予人们坚定和信心,所以我们下决心一定要帮他们收回"希望"。
我们每人每天都有不同的工作,有抢收木耳、搭建棚架、信息收集、队伍后勤的,但只要大家完成自己的任务后,第一时间都会跑到地里帮忙。这两天陆续有一些成都的驻地志愿者加入我们的队伍,为我们分担了不少,大家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干的不亦乐乎。
在队员的信息收集工作里,我们了解到从12号到现在,双流村的每户居民每天只能分到了4斤大米和5两清油,但每户人口都在3-5人左右,因此是严重缺少粮食的。我们其中一个队员这两天在不停的联系相关单位和负责人,帮忙解决这个难题。而让人兴奋的是,这个事情今天就已落实了!村长和灾民们得知后无不欢欣雀跃,而这时的我们也感受到无比的喜悦,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收获。
我们的队员在抢收木耳。
队员跟村长在交流。
。。。。更多更新的消息,请留意我们的博客。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08年5月29日&&&
今天我们6点便起床,吃过简单早餐后,按计划分成两队,一队4人在山下抢建木耳棚,二队5人上山派发物资。
地震后的灾民分成两部分,老人和儿童因为下山不方便,所以继续留驻在山上较为安全的地方;青壮年则集中在山下抢建木耳棚。
双流村是当地有名的木耳之乡,木耳棚在地震时都已严重损毁,不能使用。加之近日气候急升,棚架如果不及时搭建,木耳就会变质、腐烂;从今天开始,我们的一队人员会加入他们的抢建队伍。
考虑到山上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更需要营养品,而且队员前两天的体能相对好些,我们决定物资的派发从远而近,从海拔1000多尺的高山开始。截至15:02,派发物资的队员已走了8小时的山路,为山上的老人和孩子分发了物资。队员中的专业医护人员,更为有需要的村民作了简单诊断和讲解相关的护理常识。
明天会继续落实和完成原计划工作,等物资派发结束后,两队人员会一起支援当地的重建工作。
双流村日长夜短,所以工作的时间较长。
村民在搭建木耳棚
我们的营地
..........更多更新的消息,请留意我们的博客日志
如何能够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震区灾民,
&&&&&&&&&&&&&&&&&&&&&&&&&&
同时避免一些其他地区曾经发生的错误
部分意见如下:
瑞士社会创伤专家Anngwyn女士:
“现在最关键的是解决灾民的生存基本需求,如清洁食水、食物…帮助寻找失散家人等。人们仍然在震惊的状态中,很可能已经跟自己的身体感觉脱离。有可能的话,尽可能把他们投入到援救他人的事情上。使命感可以帮助人们回到清醒专注的状态。”
“这不是帮他们发掘情绪反应的时候!要等迟一些,当紧急事态完全受控的时候才可以做这部分工作。现在最重要是每个人都安排做一些事情。”
澳大利亚Chris
Walsh(心理学)博士
治疗师四大注意事项: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现在切勿鼓励当事人再叙述他们的遭遇和情绪反应,这会增加创伤后压力症的风险,只对当事人有害无益。(原文是一千次说“不”)。如果当事人真的自己想说,是可以的,除此以外,在这阶段千万不要鼓励。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但这不能把沉痛的哀悼混淆。人们是需要对死难的亲友哀悼的。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要被尊重,而不是强迫他们使用其他方式——例如,更加强烈的情绪表达。治疗师这个时候最大的力量是“见证”,有同理心的聆听者,能包容自己的情绪,同时创伤受害者的情绪。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一种证明有效的方式是“解决方法”导向,而不是“问题导向”。这称为“关键事件压力管理”。这种助人方式是指鼓励当事人讲述他们怎样应对,把他们的“能动性”发掘出来,就算是发现一个孩子丢失的玩具,也是很有帮助的。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注意治疗师不要自己替代了当事人的创伤——因为发挥同理心跟受了创伤的灾民连接太重,反而自己代入其中,自己受伤。注意要充分休息、运动和静心,才能帮助他人。
心理学专家意见:如何开展灾后心理救助与自救
为了咨询如何为灾区儿童进行心理救助,我们今日来到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正好拿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刚刚完成印刷的灾后救助手册,其中对灾后自救、救助他人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
据了解,不光重灾区的人们需要心理救助,前往救灾的官兵、医护人员、志愿者、甚至记者,有超过30%以上的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同样也需要心理救助,现在仅在成都就有众多受到惊吓的人需要心里救助。
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介绍,5月15日,第一批约150名心理咨询救助的专家及志愿者已向出发去灾区,第二批专家及志愿者于5月16日前往灾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已经组派了专家前往灾区组织开展心理救助工作。
我们虽然不是专业心理救助人士,但我们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宣传一下灾后心理救助的注意事项:
一、&灾后儿童及青少年家长心理自助注意事项
儿童面对灾难可能出现反应有:
对黑夜、分离或独处出现过度的害怕
特别粘附父母,对陌生人害怕
担心,焦虑
年纪小的儿童会出现退化行为(如尿床或咬手指)
饮食或生活作息习惯改变
攻击或害羞的行为增加
头痛或其他身体症状的抱怨
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
保持镇定,告诉孩子们遭到了地震,受到了很大损失,强调全社会都在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并且保证家人和朋友会照顾他们,生活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了解孩子的感受,听孩子们诉说他们的感受或担忧,让他们知道这个反应是正常的,每个经过灾难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鼓励孩子们谈谈地震,给他们一个机会,在安全包容的环境下,讲出他们的经历,如果孩子不想说,可以让他们用画画或其他方式表达,说出自己的经历对孩子很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所发生的事情并发泄出隐藏的情绪
让孩子学着处理地震带来的种种问题,鼓励孩子们用现实、积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们和其他小朋友多交流,让他们从朋友身上得到支持,减少不安感,相互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渡过难关
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自己的情绪与身体会让孩子觉得有所依靠,有安全感
地震之后,跟孩子说些什么?
允许孩子提出问题
敢于承认有些事情你回答不了
根据孩子的接受水平来回答问题
和孩子讨论一些应急计划
和孩子讨论他们的恐惧,以及看似无关的话题
限制孩子看到或者听到有关灾情的报道
告诉孩子没有不好的情绪,在这样的事件面前,很多反应是很正常的
不要因为发生的事情怪罪自己
让孩子谈谈灾难中表现出的好事情,比如相互救助、家庭重聚等
除了谈话,我们还能做什么?&&&
无言的相伴: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大部分是为了降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和陪伴
无条件的倾听,让被干预者一吐为快
无限的关怀:有时候一杯温水胜过千言万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眼中看到你关怀的动作,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无条件的接纳:对于哭诉着,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不要哭泣,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他一张面纸,让会感觉被你接纳,终于可以大哭一场,心中的刺痛得以疏解。还应该告诉他,哭泣、悲伤、内疚都是人在痛苦是的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不是软弱,是正常的
在避难所,要注意什么?
让孩子有机会见到自己的朋友
在临时住所,允许孩子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保持生活规律性,让孩子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包括尽快让孩子们回到学校)
让孩子可以谈论自己的感受,仔细倾听孩子的恐惧和担忧
注意由于重新安置而导致的问题,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考虑孩子本身的发展情况和特殊经历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和孩子谈谈他对灾变后的感觉,分享你对他的感觉
告诉他发生了什么,用他能懂得的方式让他了解
让孩子放心你和他现在都很安全,也都会在一起,你最好常常重复的向孩子提出这项保证
经常抱抱孩子,拍拍孩子
在入睡前,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
接纳孩子对失去的玩具、用具、甚至房子的哀悼
若你感觉孩子在学校会有问题,与老师沟通,并一同处理可能的问题
二、&对于灾后的成年人,可以用以下方式来抒发心情&
·&&&&&&&&
不要隐藏感觉,把情绪表达出来,并让家人与孩子分担你们的悲痛
·&&&&&&&&
不要忌讳谈论这次经历,让别人有机会了解和关心你
·&&&&&&&&
不要勉强自己去忘掉它,伤痛的感觉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现象
·&&&&&&&&
别忘记家人和小孩和你有一样的经历和感受,跟他们谈谈
·&&&&&&&&
一定好好睡觉、休息,并且和你的家人或朋友在一起
·&&&&&&&&
有任何需要,向家人、朋友或相关单位说出来
·&&&&&&&&
在伤害和伤痛过去之后,想办法让生活尽量维持正常
·&&&&&&&&
让孩子向你或其他人聊聊他们的反应
·&&&&&&&&
如果可能,让你的小孩回学校,并让他们参与学校里的活动
·&&&&&&&&
工作和开车时一定要小心,压力过后,意外很容易发生
三、&对于参与灾后救助的勇士们,有以下注意事项
如于灾难幸存者,在努力理解和感受他们的基础上,你可以这样说
&&&&&&&&&&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确实是安全的)
这不是你的错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
看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会发疯的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且你也会好起来的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要表达出来,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
面对他们,千万不要说&&&
我知道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出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你的生活要继续下去
如何帮助自己度过心理危机
告诉自己所有的感觉均是正常的
给自己适时的放松休息与睡眠
必须有定时定量的饮食,即使不太想吃东西
尽量让自己休息时的环境保持安静、舒服、自在
多给自己及周边的亲友鼓励,避免批评自己或其他伙伴的救灾工作
肯定自己与工作伙伴任何微小的好的改变,并乐观期待未来愿景
有困难时,不要犹豫向伙伴们提出,并接受他人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结束救灾工作后,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将步调调整为正常状态
对失望、挫折、冲突、心情的摇摆不定等情绪反应作好准备
心理援助要避免伤害,国外专家有效建议,请广泛转告接触受难人群的人
灾后心理干预的二个阶段及治疗模型
个人以为,把灾后心理辅导分为二个阶段比较适合,同时也是符合心理遭遇创伤规律的。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目前(地震事件发生的二月内)的心理危机阶段;2.未来(二到三个月后)适合以PTSD的心理治疗。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目前阶段心理危机干预,应该以陪伴、倾听、支持、提供基本需求、促进能动性为主;
2.未来(二到三个月后)适合以对出现PTSD反应的当事人进行心理治疗,方式有:
以尊重来访者防御的、共情来访者感受的CBT(创伤模型)进行;
或可以是在当事人同意,并不勉强当事人的情况下,使用EMDR;
&&&&对于创伤严重且伴随有人格溃疡的当事人,需要长期干预的当事人,可以考虑共情性特点比较强的自体心理学、荣格心理学等治疗模型进行帮助;
对于表达性差的成年当事人或者言语发展比较弱的儿童青少年,可以考虑表达性治疗模型结合其他类型的治疗。
运用身体语言
在当事人(尤其是孩子)允许下,可以接近或接触他们的身体。例如,并肩坐、握着他们的手,甚至拥抱他们。不必说更多的话,聆听比说话更重要。
&&&&&&不用安慰
不要让当事人堕入回忆创伤经验中,重新创伤一次,
&#61548;&#61600;&#61600;不要为当事人创造不现实的期望,
&#61548;&#61600;& 不要说教。
四大助人要决
1.&&&还原更完整的事实
受害者描述的事实,通常是部分的事实,主要是痛苦的部分,不是事实的全部。在肯定他们描述的事实上,让他们看到更加完整的事实。
当事人:“我的亲人都死了。”
助人者:“真的全死了?”(不建议)
助人者:“他们的确死了,同时,你还活着。”(建议)
当事人:“我的左手断了。”
助人者:“没事,以后还可以装上义肢。”(不建议)
助人者:“我看见您的左手断了,同时,你还活着,还有右手。”(建议)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允许感受
当事人的感受是属于他/她自己的,对于他或她来说,都是真实的。通常负面的感受存在,确是当事人不想要的;而想要的正面感觉,却还不存在。这两部分都要被允许。逃出大难的人,一方面可能庆幸自己获救;却有可能因为旁人都死去了,自己很内疚。两方面的感觉,就算很矛盾,都要被允许。
当事人:“我很害怕。”
助人者:“现在已经过去了,你不应该害怕。”(不建议)
助人者:“您是可以害怕的,同时,您也不一定要害怕。”(建议)
当事人:“我的同学都死了,我却还活着。”(哭)
助人者:“你应该为自己活者而高兴。”(不建议)
助人者:“您可以为他们哀悼,也可以哭,同时,也可以为了自己更好地活下去而感恩。”(建议)
3.&&&承认(过去),发掘(未来的可能性)
有些人会不断诉说自己的遭遇,仿佛是现在发生。当辅导员承认他们的遭遇同时,巧妙地加上或改变一些字眼,使这些变成过去。
当事人:“每当我想起灾难的时候,我就想死。”
助人者:“您千万不能这样…”(不建议)
助人者:“你是说您到现在这一刻为止,想起灾难那一幕,会想到死。”(建议)
当事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助人者:“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啊,…”(不建议)
助人者:“您是说您正在思考可以做些什么。”(建议)
有时,在回应中,可以在承认过去的同时,暗示未来的可能性:
当事人:“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助人者:“你还有…”(不建议)
助人者:“您的确失去了很多很重要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您将来可以为自己创造多少更重要的。您可能也不需要现在就去想这些,不用这么快就让自己有个新的开始,让自己走出来,去走下一步。”(建议)
4.&&&连接和慈悲心
创伤之后,重要的是连接生命中的不同层次,包括身体、家人、其它人。
连接身体感觉:
创伤的记忆是在神经系统中,表现的其中之一是身体的紧张度,身体比较僵硬,难以放松。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其实都有自我修复能力。该练习的目的是让身体重新启动自我修复的能力,回到正常的状态。
&#6155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首先让当事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中,去觉察紧张的位置。
&#6155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如果位置在胃部或以上,可以让当事人轻柔地转动自己的手腕、手肘和肩膀;
&#6155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如果位置在腹部或以下,可以让当事人轻柔地转动自己的足踝、膝盖。
&#6155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同时注意保持自然呼吸。
当事人可以随时有需要时自己做。南亚水灾后的创伤治疗,其中一个就是这个练习(当然不是全部),后来证明学习过该练习(和其它)的人比没有学习过的人复康的速度和效果要快得多。在没有正式学习创伤治疗前,这是最直接,人人都能用的方法。
(由系统排列导师Sneb Victoria
Schnabel提供。参考材料:Healing Trauma by Peter A. Levine,
6.&&连接家人:
&#61548;&#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如果家人在生,那最好的方式是让家人陪伴或陪伴家人。
&#61548;&#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如果家人失踪,那主要还是要帮助他们寻找亲人。
&#61548;&#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如果家人已经去世,尤其是在此次灾难中去世,要允许他们哀悼悲伤,同时,要非常小心注意他们的状态,有可能还没能接受家人去世,尤其是那些说自己感觉不到悲伤的当事人,这些可能要专业人士处理,可能还不能马上处理。对于已经接受家人去世的事实的当事人,家庭系统排列中有些治疗的话语,由他们的口中说出来,是很有帮助的,例如:
&#6155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孩子对父母亲说:“爸爸妈妈,您们走了,我还活着,我已经继承了你们的生命,你们的细胞就在我的身体中,你们已经给了我最大的礼物,我会活得更好,把生命传下去,让你们放心。我爱你们,请你们祝福我。”
&#6155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父母亲对孩子:“孩子,你走了,我还活着。你曾经是我最重要的东西,我爱你。爸爸妈妈为了纪念你,会继续活下去,活得更好,为这个世界做些好事,你放心走吧。”
重点:一,接受事实;二、表达爱;三、活得更好去表现爱。
(参考资料:〈谁在我家〉,〈爱的序位〉,〈不能承受的幸福〉,〈真相
& 治疗心灵的妙方〉)
连接其它人:
关键是发挥自己的慈悲心,也就是在这些情况下,还能为身边的人,能做些什么,不管是多么小的事,就算只是为他人写一些鼓励的话,也非常有用。
连接自己内心的资源:
很多人,包括孩子,都无法以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如何跟自己的潜意识沟通,发挥潜意识的能力和资源。
其中一个非常有用的方式,是让他们绘画,通过图画表达。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预备至少三张画纸和颜色笔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让他们用非惯用的手(平时用右手,现在用左手)画三张画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第一张:画出自己的感受(对该次事件)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第二张:画出自己的未来景象(例如,十年后想变成怎样)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第三张:画出自己如何能从自己的感受走到未来景象。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分享(或不分享)
(提供者: Anita
上有在南亚海啸中帮助当地孩子的例子
/watch?v=ZvWBJty3N2E)
(更加详细的练习,可以参考:《寻找心灵的镜子》,作者:伊娃麦德博士,芭芭拉英奈肯女士;译者:郑立峰)
团体现象、处理与讨论
详见:http://921.heart.net.tw/921symposia11.shtml
灾后创伤辅导注意事项
瑞士社会创伤专家Anngwyn女士:
“现在最关键的是解决灾民的生存基本需求,如清洁食水、食物…帮助寻找失散家人等。人们仍然在震惊的状态中,很可能已经跟自己的身体感觉脱离。有可能的话,仅可能把他们投入到援救他人的事情上。使命感可以帮助人们回到清醒专着的状态。”
“这不是帮他们发掘情绪反应的时候!要等迟一些,当紧急事态完全受控的时候才可以做这部分工作。现在最重要是每个人都安排做一些事情。”
澳大利亚ChrisWalsh心理学博士,系统排列导师
治疗师四大注意事项:
<font COLOR="#.现在切勿鼓励当事人在叙述他们的遭遇和情绪反应,这会增加创伤后压力症的风险,只对当事人有害无益。(原文是一千次说“不”
)。如果当事人真的自己想说,是可以的,除此以外,在这阶段千万不要鼓励。
<font COLOR="#.但这不能把沉痛的哀悼混淆。人们是需要对死难的亲友哀悼的。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要被尊重,而不是强迫他们使用其它方式
&例如,更加强烈的情绪表达。治疗师这个时候最大的力量是“见证”,有同理心的聆听者,能包容自己的情绪,同时包容创伤受害者的情绪。
<font COLOR="#.一种证明有效的方式是“解决方法”导向,而不是“问题导向”。这称为“关键事件压力管理”。这种助人方式是指鼓励当事人讲述他们怎样应对事件,把他们的“能动性”发掘出来,就算是发现一个孩子丢失的玩具,也是很有帮助的。
<font COLOR="#.注意治疗师不要自己替代了当事人的创伤
&因为发挥同理心跟受了创伤的灾民连接太重,反而自己代入其中,自己受伤。注意要充分休息、运动和静心,才能帮助他人。
(资料来源:National InstituteFor
Clinical Excellence,提供者:Martin
Keuper先生,荷兰)
<font COLOR="#.&&&&&灾难
<font COLOR="#.&&&&&
<font COLOR="#.&&&&&
性暴力,身体或情绪虐待
<font COLOR="#.&&&&&
目击暴力或死亡事件
<font COLOR="#.&&&&&
<font COLOR="#.&&&&&
出生时创伤
<font COLOR="#.&&&&&
其它令人感觉害怕、恐惧、无助或感觉到生命受到威胁
有可能是单一事件或持续性的一连串的事件,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
可能受影响成员:
<font COLOR="#.创伤直接受害者
<font COLOR="#.救援人员
<font COLOR="#.目击者
大概33%,年龄不限
<font COLOR="#.&&&&&重复出现创伤时间记忆
<font COLOR="#.&&&&&恶梦
<font COLOR="#.&&&&&身体颤抖或发冷汗
<font COLOR="#.&&&&&部分失忆
<font COLOR="#.&&&&&或不断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而没有终止。
<font COLOR="#.&&&&&内疚或羞耻感
<font COLOR="#.&&&&&焦虑和易怒,难已集中精神和睡眠
<font COLOR="#.&&&&&日常生活受到冲击,难以跟亲友相处
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几个星期内发生,有些人会很快过去,有些持续超越一个月以上,就很可能是PTSD。
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即时反应,创伤事件后数月或数年,才发现这些症状。
<font COLOR="#-90%的PTSD患者还可能有抑郁症、焦虑症等。有可能有人会以酗酒或依赖药物。
患者可能问的问题:
<font COLOR="#.是不是我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PTSD?
<font COLOR="#.我需要什么治疗?
<font COLOR="#.治疗的方式我有什么选择?
<font COLOR="#.我需要治疗多久?
<font COLOR="#.您可以提供什么资料给我的家人?
视乎情况,有两种常见的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针对创伤-Trauma-focused
CBT)(译者:
可以应用NLP疗法,两者原理差不多)
重点在处理记忆、思想和感觉。(而不是行为,跟一般的CBT有区别。)
(创伤事件发生3个月内)
<font COLOR="#.EMDR动眼减敏重整疗法
(译者:NLP中也有类似的方法)
重点在改变对于创伤记忆的感觉。(创伤发生3个月以上。)
创伤事件后,不应马上做创伤事件叙述总结,研究显示这样一来并没有帮助,还可能令人后来感觉更加差。
{译者:除了这两者外,还有一种创伤疗法:身体体验疗法(SomaticExperiencing),非常有效,但要受专业训练。同时,创伤通常会触发家庭问题,家庭系统排列是另外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
如果治疗后仍然没有改善,那么可以跟治疗者讨论:
<font COLOR="#.我曾经预期感受跟现在会不一样,我们能讨论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font COLOR="#.我们是否能考虑不同的治疗方法或延长治疗的时间?
<font COLOR="#.我们能讨论其它不同的方式能帮助我更好地适应?
我能用药物吗?
药物有可能有帮助治疗成人,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疗效不及针对创伤的心理治疗。当然您可以用药,如果您
&#61548;&#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不想用心理治疗;或者
&#61548;&#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恐惧进一步创伤(例如,家庭暴力);或
&#61548;&#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61600;心理治疗并没有帮助到您。
&&&&&&&&&&&&&&&&&&&
用药的方式,请咨询专业的精神科医生。
回应群体性创伤和灾难
National Center on
Disaster Psychology and Terrorism
美国国立灾难心理学和恐怖主义心理学中心
紧接严重的群体性创伤后,我们能够和应该做些什么以减少或者改善心理健康上的伤害呢?
当自然和人为灾难愈来愈多地充斥着这个世界时,这个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美国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大多数用于治疗那些暴露于群体性灾难人们的处理方法,结果都令人失望。一些为治疗具有长期创伤反应的个体而发展起来的传统治疗的有效性,一些基于询问详情(debriefing)和哀伤的模式的治疗,以及干预中究竟是情感表达还是技巧培训相对更有价值等等这些都遭到严峻的质疑。
科学家们开始在最常用模式的应用中识别出一些严重的缺陷。
科学家们很惊奇地发现:1)大多数的人无需治疗就会好起来;
2)事件发生后的头几周里,几乎无法分辨出哪些人会需要持久性的帮助;
3)通用的大多数治疗的疗效跟什么都不做相似;
4)对即刻安全和保护的需求比起跟创伤本身相关的恐惧和焦虑更为重要。
心理急救(PFA)代表了至今为止最好的,有关在创伤性事件发生的头几天和几个星期里,第一反应人员能够为受害者提供些什么帮助的有关知识。心理急救是为治愈过程中提供有效的第一级照顾(first
level of care).
学习和应用心理急救是治愈的开始,并争取到了必要的时间来决定采取更长期的行动。
1、每一个见证到灾难的人均会被灾难影响
在任何一个灾难中,失落及创伤会直接影响许多人。此外,许多在其它非直接受灾区域的人,情绪上也会受到影响。Myers描述了灾难所引起对人及社会广大的影响:
 「灾难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事件。单单看到那种广大的破坏性及可怕的景象就会引起许多深刻的感觉。常常,那些灾难侵袭的小区居民会描述哀恸、悲伤、焦虑、愤怒等破坏性的感受,即使他们并非受难者….这种强烈的反应会困惑着他们,毕竟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损失。这些人在别人以各种方式告诉他这些是正常的反应以后,会感到轻松及安心;每一个见证到灾难的人,某一程度而言,都是受难者。」(Hartsough
& Myers,1985)
即使一个人是透过二手消息或经由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得到讯息,也会受到影响。这包括听到或看到父母,因灾难而有实质上的损失的小孩。实质上,心理卫生工作者多数在倡导灾难后如何调适压力及寻求资源(Myers,1991),因此,关于灾难的心理卫生倡导、心理卫生服务的介入和哪里可以寻获额外的帮助,必须大量提供给小区。
2、灾难创伤有两种类型
在1972年西维吉尼亚大洪水时,针对Buffalo
Creek的研究中,社会学家Kai
Erikson描述了两种在大部分的灾难中会接连出现的创伤类型(1976),灾难心理卫生单位在评估小区的各种需求时,必须考虑到这两种创伤。
个人的创伤被定义为“一种突然撕裂人类防卫的精神上的打击,在此残忍的力量之下,人们无法有效地面对它。”
集体创伤则是“一种破坏人们彼此的维系而造成社会生活基本构成的打击,进而破坏小区的共同体感觉。”
个人的创伤会表现在幸存者所感受到的压力反应及哀伤反应。Bolin
(1986)强调,集体创伤提供幸存者彼此间以及与灾难地的社会连结。这种连结可以对压力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灾难几乎破坏了所有的日常生活以及财产,人们需住在临时的住所,远离原来的家园及原来的支持系统,如教会、医院、托儿所及休闲场所。工作可能中断,或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缺乏交通设施、失去器具、或因为压力而无法专心工作。对小孩而言,可能因为搬离而失去朋友或在学校的关系。疲惫以及易怒容易增加家庭冲突而逐渐损伤家人间的关系与联系。
集体创伤通常较不容易被处理个人问题的灾难心理卫生人员所注意。我们会发现,如果周遭的环境仍支离破碎而没有良好的支持系统,将很难从个人的创伤中复原(Erikson,1976)。因此,心理卫生的处理,包括主动接触、支持团体、小区组织等寻求建立个人与团体联系的方式,变得十分重要。
即使一个人是透过二手消息或经由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得到讯息,也会受到影响。这包括听到或看到父母,因灾难而有实质上的损失的小孩。实质上,心理卫生工作者多数在倡导灾难后如何调适压力及寻求资源(Myers,1991),因此,关于灾难的心理卫生倡导、心理卫生服务的介入和哪里可以寻获额外的帮助,必须大量提供给小区。
3、大部分的人会在地震后聚集在一起救灾,但效果常打折扣
有许多压力源会影响幸存者。在早期的英雄期及蜜月期阶段,人们经常会有许多全力以赴、乐观及利他主义的表现。然而,经常有很多的行动是低效率的。当失落的影响及意义变得越来越真实,忧伤的反应即越来越强烈。当疲惫来临、挫折及幻灭累积,更多的压力症状可能开始出现(Farberow
&Frederick,1978)。认知功能的降低(短期记忆力丧失、混乱、无法决定优先级及下决定等)可能因为压力及疲惫而出现,这将使幸存者降低作重要决定的能力以及对复原采取必要措施的能力降低。
即使一个人是透过二手消息或经由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得到讯息,也会受到影响。这包括听到或看到父母,因灾难而有实质上的损失的小孩。实质上,心理卫生工作者多数在倡导灾难后如何调适压力及寻求资源(Myers,1991),因此,关于灾难的心理卫生倡导、心理卫生服务的介入和哪里可以寻获额外的帮助,必须大量提供给小区。
4、灾难后的压力及哀伤反应是对不正常状况的正常反应
大部分的灾难幸存者原本都是正常人,可以在每天生活的压力及责任下执行适当的功能。然而,在加上灾难的压力之后,大部分的人都会有情绪或心理耗竭的表现(Farberow
&Frederick,1978)。这些反应包括创伤后压力反应及伤恸反应,这是一种对异常或非常态环境下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幸存者、小区的居民及救灾者,都可能会经历这些反应。这样的反应经常是短暂的,而非一种严重的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创伤后压力疾患或病态伤恸会在灾难后蔓延的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Wilson,及Lindy
(1985)强调,创伤后压力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幸存者尝试整合创伤的经验到自体的架构中,这种过程是自然及合宜的,不该被认为是一种病态(比如是一种病),除非它持续太久、停滞、超过忍受范围或者明显影响日常的功能。
同样的,Myers,Zunin&Zunin (1990)
指出哀伤反应是一种从灾难中复原的正常过程。人们不只失去所爱的人、家园及财产,希望、梦想和人生观也受到打击。Zunin与Zunin(1991)强调这种对失落的反应是很平常而非病态(需要接受治疗或谘商)的,除非这种哀伤太过强烈、持续太久或压抑了正常的哀伤。
压力的减轻、倾诉经验的能力以及时间的过往经常能让人重建平衡状态。传播媒体对于正常反应、如何面对这些反应、以及对于有问题的症状早期予以注意的倡导,可以加速复原及避免长期问题的产生。(Hartsough
& Myers,1985)
5、许多幸存者的情绪反应来自灾难所造成的生活问题
由于灾难破坏了日常生活许多层面,许多幸存者的问题是立即而实际的(Farberow
&Frederick,1978)。人们可能需要协助寻找失踪的亲人、寻觅暂时的住所、衣服及食物;找到交通工具;申请经济补助、失业保险、确认灾民身份、减税;医疗服务、补充眼镜及药物;房屋拆除、挖掘以及清理等事情。
6、灾难救助过程被称作第二度灾难
获得临时的住所、取回财产、得到重建的许可、申请政府的补助、寻求保险理赔、以及从公家或私人单位取得协助的过程,经常会被一些规定、繁琐的手续、争论、拖延、失望所烦恼。人们必须和官僚体系打交道以得到在别的地方得不到的协助。然而,在灾难后灾民仍情绪余波荡漾之际,这些提供帮助的官僚作风,通常不会顾及灾民个别的需求(Bolin,1982)。Munnichs
曾提出:「官僚作风意味着在社会关系中的非人性化、墨守成规、威权、僵化的规则及过程…..。」灾难以及其特殊的环境经常充斥着混乱的官僚系统,即使有专门成立的灾难处理机构也一样,这些都让整件事变得更复杂(Bolin,1982)。家庭常被迫去应付这些非人性、无效、荒谬的机构。
很多人无法适时地从这些机构得到符合资格而该领取的津贴。对那些灾难前很有竞争力以及很有效率的人而言,他们突然要经历一种自尊以及自信的严重侵蚀,会有无助感和愤怒是很平常的。在处理上,心理卫生人员可透过让他们了解此二度灾难是一种普遍现象,来帮助他们(Farberow
&Frederick,1978)。他们可使幸存者确信大部分的人面对此官僚系统都有困难。仅仅听到“第二度灾难”这个词常就可以带给幸存者减轻痛苦的感觉,经常有些人甚至会笑了出来。
此外,心理卫生人员可能必须协助这些人找到宣泄愤怒及挫折的积极管道,
其中包含不要把这些心情转移至错误的地方(比如家庭),也不要攻击那些想要帮忙他们的团体而破坏了自己的努力。心理卫生人员可藉由提供这些团体的工作内容来协助受难者(Project
1983)。幸存者的支持团体在这个部分通常很有帮助,成员可彼此提供具体应付官僚问题的提醒与建议。
此外,心理卫生人员可提供灾难救助单位咨询与训练。咨询的目的在于影响政策,让其更能符合灾难幸存者的需求,这些咨询包括以个案为中心,去寻求个别个案的利益;或以议题为中心,寻求一群受难者或整体居民的利益(Myers,
7、大部分的人不知道灾后他们需要心理卫生的服务,也不会去寻求此方面的协助
许多人把接受“心理卫生”服务和“疯子”划上等号。所以提供心理卫生协助对幸存者而言,似乎是在灾难上增添侮辱-我先是失去了所有的东西,现在你又说我心理不正常。此外,大部分的灾难幸存者常苦于要花很多时间去处理一些恢复正常生活所需的具体事物。谘商或支持团体在这种现实压力之下显得深奥难懂,而工作人员在协助他们处理具体事件时所提供的心理卫生协助,是非常有效。比如,一个工作人员可以运用有技巧、不突兀的会谈技术去帮助幸存者从一堆残局中整理出他们的需求及事情的优先级。
8、幸存者可能会拒绝各种方式的协助
人们可能忙于清理及应付一些现实的要求,而忘记寻找可提供协助的资源。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庆幸还活着,但经常低估了经济的影响及损失的真正意义,而高估可运用的经济支持。损失的真正影响常要好几个月,有时甚至要好几年后才变得明显。
在灾难后的早期,英雄主义、利他主义、以及乐观可能会让人觉得有其它人比我还惨。对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有一种强烈的需求,希望能自立自济、情况是在控制中的。有些人把政府的救灾政策当作是一种福利;而有些人,特别是那些从被压迫的地方逃出来的移民者而言,政府是不可信任的。自尊对某些人是很重要的部分,他们可能对于需要被帮助而感到羞耻,或者不希望被“外人”所帮助(Farberow
&Frederick,1978)。对这些问题的熟悉及敏感是相当重要。
9、灾难心理卫生协助经常在本质上偏实际层面而非心理层面
大部分的幸存者都是被极大压力所暂时干扰的人,在正常环境下自我的功能是能运作的,许多心理卫生工作刚开始都是在具体的事项给予一些协助(Farberow
&Frederick,1978)。心理卫生人员可以在问题解决以及作决定方面予以协助。他们可以帮助幸存者注意特别重要的事、安排事情的优先级、寻求各种可能的方法、寻求支持、拟定行动计划(American
Cross,1982)。心理卫生人员可以提供各种可利用的资源的讯息,包括当地的机构,以及为了救灾而成立的资源;他们也可以直接处理一些问题,包括提供信息、填表格、清理,安排医疗及儿童照护、寻找运输工具等,亦可帮忙转介至特殊的资源,比如贷款的协助、居住、工作及许可证。
少部分的人可能会经验到较严重的心理反应,比如严重的忧郁、方向感混乱、无动机、或以前心理问题加重。这些状况需要转介作比较密集的心理谘商。灾后心理卫生人员一般不对被严重干扰的人提供直接的治疗,但是需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协助他们与适合的治疗资源连系(Farberow
&Frederick,1978)。
10、灾难心理卫生协助常需去配合他们所服务的小区的特性
当规划心理卫生复原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小区因灾难所影响的人口分布及特色(Myers,1991)。城市、郊区及乡村各有不同的需求、资源、传统以及施与受的价值观,因此计划必须考虑到小区的族群及文化特质,而提供的服务必须符合当地的文化及表达方式。灾难复原服务若能与当地原有的、被信任机构结合,将能得到最好的接纳及运用。此外,若当地的小区组织、各个族群和文化团体能整合入服务输送的系统,这将是最有效的计划。
11、心理卫生工作人员为了顺利地介入灾难事件的处理,需搁置传统的方法,采取积极主动接触的方式,以避免心理卫生的标签作用
传统以机构为基地的服务方式在灾后效果并不大,很少人会去标有“心理卫生”的地方寻求协助。目的常常必须改为提供包含情绪问题的“全人服务”(human
services),基本上不要用到隐含心理问题的字眼,比方说谘商、治疗、精神的、心理官能症或精神病等字眼(Farberow
&Frederick,1978)。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可视自己为全人服务工作者、危机咨询者或使用其它不会影射他们的重点是病态的用语。工作人员如果把他们的服务说成是“协助”、“支持”或“谈话”,将比说是“心理卫生谘商员”来得不那么令人感到威胁。
心理卫生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积极的主动接触的方式,他们必须直接去幸存者日常生活的地方。这些地方包括受影响的邻近区域、学校、收容所、救灾指挥中心(Disaster
Application
Centers,简称DACs)、供餐地点、医院、教堂、小区活动中心等等。
12、幸存者对他人主动的关心与在意有良好反应
幸存者接触到温暖及真诚的关心时会很渴望谈他们所遭遇的事。主动接近幸存者的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应注意不要因为害怕干扰或侵犯幸存者的隐私而不和他们谈这些经验。
13、各种介入必需适合灾难的各阶段
对灾难心理卫生工作人员而言,了解灾后的各种阶段,以及人们在各阶段的心理与情绪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当幸存者用惊愕麻木或否认的方式保护自己免于遭受太过强烈情绪时,去深究他的感觉将会导致反效果。一旦幸存者开始运用内、外在的适应资源时,他们较能去处理此环境下自己的感受。在英雄期及蜜月期时,那些没有亲人去世的人可能充满了幸福、利他、乐观而非悲伤的感觉。在清理阶段,人们会探究及讨论有关灾难的事实,试图将事实拼凑起来以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此时,他们会花多一点的时间来讨论自己的想法与感觉。在幻想破灭的阶段,人们较会表达挫折及愤怒的感受,这时便不适合问他们是否发生什么好的经验。
大部分的人希望,甚至是渴望去谈他们在灾难中的经验。然而,尊重有时候他们并不想谈发生什么事是很重要的。和一个身处危机中的人谈话并不意味一定要谈论危机(Zunin&Zunin,1991)。人们在处理痛苦及悲伤时常需慢慢“调整剂量”,而一段正常的、暂时不理会痛苦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谈论平常的事而且能幽默的笑出来对痊愈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有所怀疑,可以直接问他现在的心情是否适合谈。
14、支持系统对于复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支持系统是家庭。工作者应尽量让家人在一起(比如收容所或暂时居住的地方)。家庭成员必须尽可能参与每个人的复原工作。
灾难造成的迁移以及灾后密集的复原工作,会破坏他和原有的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花时间和家人或朋友相聚是很重要的。除了强调重建建筑物之外,重建关系也是个有帮助的类推。
对于那些支持系统有限的人,灾难支持团体可能会有帮助。Scanlon-Schlipp及Levesque(1981)指出,支持团体可以防止孤立。对于有相似经历的人而言,可以透过团体感受到彼此的信任。团体可以帮助扭转成员担心的特异或病态的感受。人们可以透过别人的反应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或奇怪而感到放心。这种团体不只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幸存者还可以彼此分享一些实际的信息及复原的方法。除了分享经验的情绪宣泄之外,他们也可以透过对正在复原的人的认同而觉得自己的情况仍然有希望。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可以参与组织或促进这类自助团体形成。
此外,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可以参与小区组织的活动。小区组织让成员团结在一起去处理切身的实际事务。这些议题包括灾难重建时的小区治安问题,或邻近区域的防灾准备。这个过程不只帮助幸存者能在灾难复原过程处理实际事务,也使他们重获控制感、能力感、自信心以及觉得自己是有用,可能,最重要的是在于重建被灾难所破坏的社会连结以及支持网络。
上述观念指出一些灾难与非灾难时心理卫生服务间的差异。心理卫生工作主事者及助人者可以发现,这些观念对于拟定及完成一个成功的灾难心理卫生复原计划是不可或缺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毅回答日本记者提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