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425.96万台电梯维保合同,维保难题怎么破

韩国演员朴有天近期身陷桃色风波,第一位李女曾向他要求韩币10亿元(人民币...
从今天起,杭城大多数公办小学发出新生录取通知书,生源爆棚学校可能会在7...
7月8日,福州供电公司启动抗击台风“尼伯特”Ⅱ级预警,应急指挥中心、现场...
热门频道推荐
新闻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手机: 邮箱:联系电话: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电梯事故时有发生 全国425.96万台电梯维保难题怎么破
制图:蔡华伟  近期电梯事故时有发生,全国425.96万台电梯的保养维护再次引发关注  您身边的电梯安全吗?(产经观察)  本报记者 李心萍  近期,电梯事故时有发生,令人揪心:5月21日,北京复兴门百盛购物中心一名儿童不慎跌入扶梯机坑受伤;5月24日,深圳市新安街道新一佳商场一名乘客踩到缺失部位踏空,陷入自动人行道中而受伤;5月29日,重庆市北碚区永辉超市一名作业人员卷入扶梯中受伤……  我们的电梯到底怎么了?如何才能放心使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电梯事故率偏高吗?  尽管扶梯事故发生率仅为0.000018%,但近一半事故需要出动救护车  “作为特种设备,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保、监督检验等环节都有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进行规范,曾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极少出现安全事故。”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阮为民说。  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与一些使用者对电梯的恐惧显然是矛盾的,哪种观念更为准确呢?  首先来看看数据怎么说
属于非盈利网站,所有稿件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人民日报:全国425.96万台电梯,维保难题怎么破?
近期,电梯事故时有发生,令人揪心:5月21日,北京复兴门百盛购物中心一名儿童不慎跌入扶梯机坑受伤;5月24日,深圳市新安街道新一佳商场一名乘客踩到缺失部位踏空,陷入自动人行道中而受伤;5月29日,重庆市北碚区永辉超市一名作业人员卷入扶梯中受伤……
 我们的电梯到底怎么了?如何才能放心使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电梯事故率偏高吗?
  尽管扶梯事故发生率仅为0.000018%,但近一半事故需要出动救护车
  “作为特种设备,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保、监督检验等环节都有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进行规范,曾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极少出现安全事故。”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阮为民说。
  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与一些使用者对电梯的恐惧显然是矛盾的,哪种观念更为准确呢?
  首先来看看数据怎么说——
  根据质检总局官网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电梯300.93万台,2013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70起,死亡57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电梯359.85万台,2014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95起,死亡48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电梯425.96万台,2015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58起,死亡46人。相比于我国巨大的电梯保有量,电梯事故并不高发。
  再来看看调查怎么说——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0年台湾曾针对扶梯事故启动了一个调查项目,对象为台北捷运(地铁和轻轨的总称)的扶梯,该项目对每起事故都执行正式报告程序,并进行收集和分析。调查发现,在238亿次乘梯中共发生了194起事故,扶梯事故发生率仅为0.000018%(即100万次乘梯发生0.18次事故),但其中47%的事故需要出动救护车进行救治。
  “电梯类似于飞机,可以说是安全系数非常高的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也与飞机一样,不出事故则已,一出往往对使用者伤害较大。”该负责人说。
  “从技术角度而言,电梯本身也有完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来保护乘客安全。”上海三菱电梯开发一部部长陈军说,以电梯安全钳系统为例,假设电梯缆绳断裂,电梯开始下坠,当下坠速度大于电梯额定速度的1.15倍时,电梯限速器将发出指令,使曳引机制动,此时如电梯仍无法制动,安装在轿厢底部的安全钳会将电梯轿厢死死夹在轨道上。因此,“即使是在电梯缆绳断裂这种最极端情况下,安全钳系统也能保证电梯不会自由落体下坠。”
  消费者在生活中频繁接触的扶梯和直梯,哪种电梯更安全呢?
  “扶梯由于乘客可接触到的裸露在外运动部件较多,因此发生事故的概率更高,直梯相对而言较低,但就事故的严重性而言,直梯万一发生事故,一般较为严重。”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说。
  电梯质量靠谱吗?
  电梯质量“三分产品七分安装”,安装人员的数量、能力与新增电梯数量不相匹配
  电梯本身是安全的,那么时有发生的事故是源于电梯质量问题吗?
  对于电梯的产品质量,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李守林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电梯出口增幅大于国内市场增幅,总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65%左右,这体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电梯产品质量的认可。
  从行业内部看,“中国电梯行业已进入洗牌期,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李守林说。2013年,排名前30的规模企业在消化了全国市场新增的10.4万台电梯的同时,又吃下了近10万台已有的市场份额;前30家规模企业的总量增幅超过25%,高的企业甚至超过30%,而小型企业增幅低于平均值,部分企业出现负增长,有10多家小型企业退出整机制造行业,新申请进入整梯制造业的企业也寥若晨星。“‘小作坊’正在逐步减少,留下来的都是‘正规军’,产品质量也更有保障。”李守林说。
  从技术角度看,“我们已经从等效采用欧洲标准到与欧洲共同制定标准,在欧洲EN81系列标准修订过程中,中国代表共提出了102条建议和意见,其中85条被采纳列为欧洲标准。”李守林说。
  然而,“电梯质量不仅仅与产品相关,与选型、现场安装同样密切相关。”阮为民说,“我们行业内有一句话叫电梯质量‘三分产品七分安装’。”
  合理选型是基础。“根据建筑的实际用途合理选型,是直梯、扶梯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陈军说,以“经适房”“保障房”的产品选型为例,由于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定位为低端住宅市场,对成本尤其敏感,开发商在电梯选型时往往会以价格为首要考量因素而选择低端的电梯产品。然而与高端住宅小区相比,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性住房中电梯的使用更为频繁,荷载更大,选择可靠性更高的产品才能保证电梯长期稳定运行。
  精确安装是保障。“根据安装调整资料的要求进行规范的安装和调整是电梯、扶梯安全运行的保证。”陈军说。例如若电梯轿厢门保护装置未安装调整到位,将导致保护功能未有效动作,会造成乘客进出轿厢时面临挤压风险;又如若扶梯乘客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准确,或增益调整过小,可能造成乘客漏检,在乘客已踏上梯级时突然启动,容易导致乘客摔倒。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每年新增电梯达50万台以上,但安装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与每年新增电梯的数量不相匹配。同时,有些项目为了进度大幅压缩设备安装、调试周期。不规范的安装作业,不合理的安装、调试周期都是影响电梯安全的因素。
  维保难题怎么破?
  制造企业向维保服务衍生产业链、物联网技术等成突破口
  在电梯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被广为关注的生产、安装只属于短暂环节,维修和使用管理却是长期过程。“要保证电梯、扶梯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离不开良好的维护和保养。”陈军说。
  然而从2015年发生的58起电梯事故的事故原因分析中可以发现,单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就引起13起事故。这与维保人员不足有很大关系。
  电梯的维护保养应当由“称职的维护人员”进行,即经过专业培训,拥有足够的知识和实际经验,并能得到其所在机构必要指导和支持的维护人员。据介绍,截至2013年底,全行业共有安装维保企业7000多家。但目前市场上投入运行的电梯数量已超过400万台,每年还以50万台以上的数量增长,而维保人员与需要保养的电梯台数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服务能力不足问题仍然未得到缓解。
  专业人员本就少,维保质量也参差不齐。长期以来,维保行业内部低价揽活、恶性竞争成为行业顽疾。由于是住宅电梯,业主想少出钱,于是拖欠物业费;物业公司想多省钱,就未按需将电梯费用于电梯维修保养;物业公司给钱少,维保单位就少干事。“实际维保中,一些公司就减少维保次数、项目,或根本不保养,只应付急修,无形中增加了电梯使用风险。”李守林说。
维保难题怎么破?生产企业进军服务环节成为突破口。“维保不力造成电梯事故,消费者不会责怪维保单位,而是会认为我们的品牌质量不行。因此上海三菱正在积极拓展自营的维保服务。”阮为民说。
  “我们按照大型电梯企业的发展方向,将强调电梯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维保服务能力,促进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发展、维保企业连锁化发展。”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年1月,10家积极向维保服务领域扩展产业链的电梯企业还向社会公开维保标准,并就乘客最关心的困梯救援时间、故障停机率、大修周期等指标作出承诺。
  同时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电梯远程监测系统中崭露头角,有望给目前的维保行业带来变革。近几年,国内电梯制造商先后投入资金研发无线报警、远程报警、传感器扩大采集、目的层群控系统等物联网技术,目前上述研发成果已逐步投入实际应用,有望转变此前完全依靠人工排查、经验检查的状况。“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及北京、南京、杭州、福州等地的试点,我国在电梯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试点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目前,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制定形成《用于物联网的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数据信息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负责人说。
来源:人民日报
关于芝友 &| &网站首页 &| &第一梯队 &| &联系我们 &| &法律条款
服务热线:电&&&&&&&话:027-传&&&&&&&真:027-地&&&&&& 址:武汉市江岸区京汉大道1038号银泰·大智嘉园办公楼F栋一至三层邮&&&&&& 编:430014E-mail:鄂ICP备号-4&&
友情链接&&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看到本文这个标题你肯定很气愤,但是你看了下面这段文字你却感觉到很无奈和悲哀!
我现在的处境,你们知道吗,做为电梯人吃苦受累不算什么,可受委屈了谁能帮你,我就是前段时间说维保人去放人被打的,派出所人家有关系,老是推脱,不给我处理,打我的人现在在笑,我在哭,人家有关系,咱没关系只能吃哑巴亏,现在我心里难受死,我只是个打工的为了生计在打拼,可现在的我,我冤啊,兄弟们我不想说了!
这个事情我们原来也刊发过,
【愤怒】电梯人去救被困人员反被打,天理何在?
那时候这个维保人还在住院,可是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却显得那么的无助!
虽然这张照片违规,但是也很有意境!
电梯人中暑了,希望大家能照顾好自己!
依然忙碌着
衣服都湿透了!
辛苦了!这个可是体力活!
热的不要不要的,但是安全措施也要做好!
裤子都湿透了,此图违规,请大家不要学习!
安全措施要做好,这个姿势……
打洞这活实在不喜欢
小伙子好白净!哈哈,去年评最帅电梯人竟然把他漏掉了!
干活前和干活后的照片对比!
电梯人说:我这个工具包啊,我走哪里都说我要贿赂他们,说我送酒!
天气太热了,头顶保护2层!
30层的通力有机房,大家看主机能猜出多少速度吗?
2吨的吊钩,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日立LCA无机房电梯
电梯人的一字马牛B不?
这就是修进口UA,危险系数五星!
这样的厂家多么?副轨离顶层还有一米多,绳头固定在墙上!
强烈要求违规者:加强安全学习,真爱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青春,我们不留白!
今天没有上榜的电梯人不要着急,只要提供图片过来的(不违规的优先刊发),都会给大家安排个位置的。
图片和视频可以直接发到本平台,也可以加老白微信:dianti333(加过老白其他2个微信的就不要加这个了)
文章推荐:
电梯安装工:我们辛苦且快乐着!
三个电梯安装工分钱时遇到了问题,你能帮他们分下钱吗?
电梯钢丝绳伸长后的处理技巧,你知道多少?
3D电梯装饰逼真上线
千万人都已吓醉
长按这个二维码带你走进电梯另一个时空!
老白在另一个电梯时空等着你!
如果你是在朋友圈看到这篇文章,并且,以前没关注我的话,可以长按一下这个二维码,不费电:
商务合作请致电本司营销总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电梯事故时有发生 全国425.96万台电梯维保难题怎么破
来源:人民日报网络版作者:李心萍
  制图:蔡华伟
  近期电梯事故时有发生,全国425.96万台电梯的保养维护再次引发关注
  您身边的电梯安全吗?(产经观察)
  近期,电梯事故时有发生,令人揪心:5月21日,北京复兴门百盛购物中心一名儿童不慎跌入扶梯机坑受伤;5月24日,深圳市新安街道新一佳商场一名乘客踩到缺失部位踏空,陷入自动人行道中而受伤;5月29日,重庆市北碚区永辉超市一名作业人员卷入扶梯中受伤……
  我们的电梯到底怎么了?如何才能放心使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电梯事故率偏高吗?
  尽管扶梯事故发生率仅为0.000018%,但近一半事故需要出动救护车
  “作为特种设备,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保、监督检验等环节都有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进行规范,曾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极少出现安全事故。”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阮为民说。
  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与一些使用者对电梯的恐惧显然是矛盾的,哪种观念更为准确呢?
  首先来看看数据怎么说——
  根据质检总局官网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电梯300.93万台,2013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70起,死亡57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电梯359.85万台,2014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95起,死亡48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电梯425.96万台,2015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58起,死亡46人。相比于我国巨大的电梯保有量,电梯事故并不高发。
  再来看看调查怎么说——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0年台湾曾针对扶梯事故启动了一个调查项目,对象为台北捷运(地铁和轻轨的总称)的扶梯,该项目对每起事故都执行正式报告程序,并进行收集和分析。调查发现,在238亿次乘梯中共发生了194起事故,扶梯事故发生率仅为0.000018%(即100万次乘梯发生0.18次事故),但其中47%的事故需要出动救护车进行救治。
  “电梯类似于飞机,可以说是安全系数非常高的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也与飞机一样,不出事故则已,一出往往对使用者伤害较大。”该负责人说。
  “从技术角度而言,电梯本身也有完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来保护乘客安全。”上海三菱电梯开发一部部长陈军说,以电梯安全钳系统为例,假设电梯缆绳断裂,电梯开始下坠,当下坠速度大于电梯额定速度的1.15倍时,电梯限速器将发出指令,使曳引机制动,此时如电梯仍无法制动,安装在轿厢底部的安全钳会将电梯轿厢死死夹在轨道上。因此,“即使是在电梯缆绳断裂这种最极端情况下,安全钳系统也能保证电梯不会自由落体下坠。”
  消费者在生活中频繁接触的扶梯和直梯,哪种电梯更安全呢?
  “扶梯由于乘客可接触到的裸露在外运动部件较多,因此发生事故的概率更高,直梯相对而言较低,但就事故的严重性而言,直梯万一发生事故,一般较为严重。”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说。
  电梯质量靠谱吗?
  电梯质量“三分产品七分安装”,安装人员的数量、能力与新增电梯数量不相匹配
  电梯本身是安全的,那么时有发生的事故是源于电梯质量问题吗?
  对于电梯的产品质量,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李守林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电梯出口增幅大于国内市场增幅,总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65%左右,这体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电梯产品质量的认可。
  从行业内部看,“中国电梯行业已进入洗牌期,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李守林说。2013年,排名前30的规模企业在消化了全国市场新增的10.4万台电梯的同时,又吃下了近10万台已有的市场份额;前30家规模企业的总量增幅超过25%,高的企业甚至超过30%,而小型企业增幅低于平均值,部分企业出现负增长,有10多家小型企业退出整机制造行业,新申请进入整梯制造业的企业也寥若晨星。“‘小作坊’正在逐步减少,留下来的都是‘正规军’,产品质量也更有保障。”李守林说。
  从技术角度看,“我们已经从等效采用欧洲标准到与欧洲共同制定标准,在欧洲EN81系列标准修订过程中,中国代表共提出了102条建议和意见,其中85条被采纳列为欧洲标准。”李守林说。
  然而,“电梯质量不仅仅与产品相关,与选型、现场安装同样密切相关。”阮为民说,“我们行业内有一句话叫电梯质量‘三分产品七分安装’。”
  合理选型是基础。“根据建筑的实际用途合理选型,是直梯、扶梯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陈军说,以“经适房”“保障房”的产品选型为例,由于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定位为低端住宅市场,对成本尤其敏感,开发商在电梯选型时往往会以价格为首要考量因素而选择低端的电梯产品。然而与高端住宅小区相比,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性住房中电梯的使用更为频繁,荷载更大,选择可靠性更高的产品才能保证电梯长期稳定运行。
  精确安装是保障。“根据安装调整资料的要求进行规范的安装和调整是电梯、扶梯安全运行的保证。”陈军说。例如若电梯轿厢门保护装置未安装调整到位,将导致保护功能未有效动作,会造成乘客进出轿厢时面临挤压风险;又如若扶梯乘客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准确,或增益调整过小,可能造成乘客漏检,在乘客已踏上梯级时突然启动,容易导致乘客摔倒。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每年新增电梯达50万台以上,但安装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与每年新增电梯的数量不相匹配。同时,有些项目为了进度大幅压缩设备安装、调试周期。不规范的安装作业,不合理的安装、调试周期都是影响电梯安全的因素。
  维保难题怎么破?
  制造企业向维保服务衍生产业链、物联网技术等成突破口
  在电梯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被广为关注的生产、安装只属于短暂环节,维修和使用管理却是长期过程。“要保证电梯、扶梯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离不开良好的维护和保养。”陈军说。
  然而从2015年发生的58起电梯事故的事故原因分析中可以发现,单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就引起13起事故。这与维保人员不足有很大关系。
  电梯的维护保养应当由“称职的维护人员”进行,即经过专业培训,拥有足够的知识和实际经验,并能得到其所在机构必要指导和支持的维护人员。据介绍,截至2013年底,全行业共有安装维保企业7000多家。但目前市场上投入运行的电梯数量已超过400万台,每年还以50万台以上的数量增长,而维保人员与需要保养的电梯台数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服务能力不足问题仍然未得到缓解。
  专业人员本就少,维保质量也参差不齐。长期以来,维保行业内部低价揽活、恶性竞争成为行业顽疾。由于是住宅电梯,业主想少出钱,于是拖欠物业费;物业公司想多省钱,就未按需将电梯费用于电梯维修保养;物业公司给钱少,维保单位就少干事。“实际维保中,一些公司就减少维保次数、项目,或根本不保养,只应付急修,无形中增加了电梯使用风险。”李守林说。
  维保难题怎么破?生产企业进军服务环节成为突破口。“维保不力造成电梯事故,消费者不会责怪维保单位,而是会认为我们的品牌质量不行。因此上海三菱正在积极拓展自营的维保服务。”阮为民说。
  “我们按照大型电梯企业的发展方向,将强调电梯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维保服务能力,促进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发展、维保企业连锁化发展。”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年1月,10家积极向维保服务领域扩展产业链的电梯企业还向社会公开维保标准,并就乘客最关心的困梯救援时间、故障停机率、大修周期等指标作出承诺。
  同时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电梯远程监测系统中崭露头角,有望给目前的维保行业带来变革。近几年,国内电梯制造商先后投入资金研发无线报警、远程报警、传感器扩大采集、目的层群控系统等物联网技术,目前上述研发成果已逐步投入实际应用,有望转变此前完全依靠人工排查、经验检查的状况。“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及北京、南京、杭州、福州等地的试点,我国在电梯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试点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目前,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制定形成《用于物联网的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数据信息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负责人说。
  来源:人民日报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张颖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梯维保公司 载货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