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抽签应该带好什么 我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论文的

当今农村中学生教育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想知道哪些问题是值得做一些调研的?师生方面,家庭方面……
按时间排序
看了部分答案,觉得所有人说出了自己看到的部分问题,存在片面性。我从大城市读师范学校毕业,读书期间在那里的中学待过,接触了很多城市中的中学生,现在的我在自己家乡的一个乡镇上做教师,并且担任班主任一职。我想,我可以较为全面的写一写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乡野村夫一个,观点未免狭隘,各位看官多多批评指正。我先来说说这些年来我们农村的变化,以便更好的解释我们农村教育的变化。(为避免某些人别有用心的恶语,下面说道“农村”的时候,统一用“我们农村”。因为我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如假包换的农村人。我骄傲!)一 、经济。当今,我们农村是一个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阵地,信息化的浪潮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席卷整个中国的我们农村。并且随着国家关于大力发展我们农村经济的政策和举措,我们农村人民的收入快速提高。于是,农民的生活提高了,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条件有了物质的保障。除了这些,我想说一个最具现实性的问题,我们农村经济收入提高了,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土地里的农作物等收入提高了,而是工厂的大量衍生,给我们农村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工资水平逐年上涨(这是各行各业都高兴的事情)。我们农村收入提高后,人们也会提高自己的居住条件,加上这些年各地区、县、镇建设增多,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就这样循环上涨。其中也不乏很多因此而短期暴富的人,比如说,包工头(不清楚大城市的人对我们农村人的客观印象是不是没有啥文化的一群人,如果有,我作为我们农村人,在此说一声,你们错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的好,现在的我们农村壮劳力基本都具有文化,并且紧随时代的潮流,因此胆子大些的人做好了工程,或者生意,赚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是小意思,不过这样的人毕竟不多)。二 、文化水平。虽然在上面已经说到关于我们农村人民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并不代表着我们农村人都能看到教育的意义。我国应该是全世界最大力度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因为如果出现稍微多一点的辍学,整个学校,甚至县、区教育局都会受到通报批评,ling导为了自己的政绩,不断给学校的工作者施压,保证上学率),大量我们农村人已脱离文盲,也有人因此受益,发家致富的,这在上面一条中都说到了。然而,占相当大比例的我们农村人仍然无视教育对于后代的重要性。这一点我一会会详细的用实例加以解释说明。三 、信息科技。手机、电脑、互联网已经是大规模进入我们农村,QQ、微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稀奇,大城市中有的,我们也不差。由此,前些年在大城市出现的迷恋游戏,逃课上网的学生案例在我们农村也大量出现。(连马云都说过,中国的下一个时代是农村。看来真不是盖的!)可能会联想不到,这些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农村教育的未来。那么接下来我简要说说我们农村教育。1 、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是件绝对的好事。我们大部分农村的学校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变,无论是教师资源还是硬件设施,这对于我们农村孩子的教育是件绝对的好事。比如,我们学校近两年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教室里的多媒体换成了高清一体机,学校里新建了实验楼和微机室等等。这是其一。孩子家长的收入增加后,一方面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教育条件,我们农村家庭条件好的,也会送到当地县城去上学。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如何监管自己的孩子,生活好了,就一味地宠爱。花钱、购买物品都不加节制,造成孩子在中学阶段迷失自我,不求上进,安逸享乐。这对孩子是有害的。例如,在我去年带的班里,有一个学生的家长在天津开超市,收入可观。孩子是在第一学期中途转进来的,后来听说是因为打架被天津的学校“开除”回来的。这个孩子的身上明显带有纨绔子弟的作风,“敢作敢为”,打架、吸烟、喝酒、网游样样拿手,并且始终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为这个孩子操碎了心,跟其父母联系吧,在天津呢,管不到啊;找他爷爷吧,年级大了管不了。于是任由其胡闹,最后在第二学期末的时候,因为在校外打群架,被派出所拘留,给自己的一生留下了污点。这是其二。综上两点,我个人以为,经济上的进步是好的影响,部分家长不知如何给孩子利用已有的经济资源毕竟不能影响孩子接触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机会。2 、我们农村新一代家长(20岁-40岁)的文化水平基本在初中阶段。当然,其中不乏有小学阶段家长,甚至仍然是文盲的家长(极少),也不乏有高中阶段的家长(也不多,凭个人经验猜测这个比重不到在初中阶段人数的一半)。由于绝大部分家长未经历高考的洗礼,因此也看不到大学的意义。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在文化知识如此重要的时代,我们农村仍然存在“大学无用论”的思想,而且还有很多人拥护这一荒谬的观点。这些人的依据往往是村里仅有的几个大学生里,有那么一个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却被他们无限放大(实际上是我们农村人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有很大风险,毕竟花了那么多钱,最后工作都没有的活生生的例子摆在他们面前,虽然这是小概率事件)。从这些方面来讲,出现了层次差距很大的家长。我们农村学校里的优秀生,不用调查,全部是因为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舍得给孩子进行教育投资,认为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而另外一个极端,别说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就是孩子的成长都不参与。上面讲到一个家长在天津,孩子在我们农村上学的例子了。可是,这并不是唯一,也不是少数。我大体统计过我的班级里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孩子,50人有8个;父母早出晚归和孩子见面时间很短的占到接近一半。这样的50个人,近一半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让老师感到教学的吃力。作业完不成、早读来到抄作业的现象经常见,向家长反映后,基本没有改变。开家长会,5,6个家长不来,并且都是平常的“问题学生”的家长。家长对班主任最多的话是“我管不了啊,老师给好好管管吧!”、“孩子跟我在一块时间太短,还是跟老师时间长,老师你帮忙好好管管吧!”,就好像每个孩子都有好几个个老师跟着一样(谁都知道,我们农村学校教师处于长期严重匮乏)。把自己的责任,推到老师身上来。这也是我对家长感到悲哀的地方。3 、信息化席卷我们农村,于是网络小说、电子游戏、网上聊天约架、逃课(亦或者请假)上网等等毒害着正处在身心极易受到影响的中小学生,由于网络刚刚来到我们农村人的身边,部分家长意识不到其中的危害,只认为是帮助孩子学习的,全然没有注意到孩子因此而发生的变化。成年人在网络面前都无法自拔,何况是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于是,在很多家庭中出现家长和孩子同时上网玩乐的场景。再一个方面是,我们经济水平上来以后,家长也跟着攀比,别人孩子有手机,不就是几百块钱,买!别人孩子在家玩电脑,不就是2000块钱,买!别人家用的网快,我也安装 . . . . . .在家长这种满足感的收获中,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也被自己毁了。当然,这一个原因不是绝对有害的。我班有一个学生,成绩非常优秀,综合素质很高,据我所知,她每天回家后会上网。我不得不感慨(其实是悲哀),班里就这么一个有自制力的孩子。说的很狭隘,观点不全面,望各位看官和题主原谅。综上所述,我认为,题主想要做调研,可以选择农村网络的发展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或者是农村家庭教育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亦或是农村学校的发展对农村教育的影响等等,自己发掘去吧!就到这里,看官们都累了!
身为一名农村寄宿制中学八年级班主任,可能有些偏题,但提煮的问题让我有了一吐为快之感!我也是农村出身,对故土怀有深厚的感情,14年大学毕业后回了家乡,也有编制,总认为自己终于可以让农村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语文课,并能初步影响三观。毕竟农村学生相比城里孩子来说,教育确实不太公平……农村中学问题首先便是教师杂主课兼并,尤其是年轻教师,非专业而教者数不胜数。如我语文教师资格证,一来当了七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外带八年级三个班美术和一个班历史,本以为这个算课多了,今年到了八年级依然班主任语文老师,外带七年级三个班地理,到今年五月份,因为另一位语文老师产假,又得代课,到那时一个星期白天光上课都有24节课。学校管得严,班主任跟班住,任课教师所有早读晨读必须到堂,自习课班主任必须在教室,加起来一个星期我有38节课必须在教室,否则就扣所谓的班主任津贴,于此同时,学生晚寝讲话扣钱,学生综合成绩全校倒数一扣钱,卫生不好也得挨批评,甚至学生因任课老师占课间操考试都要扣班主任分,你懂的,分等于津贴。就学生问题,唉,这真是一群稀奇古怪的初生牛犊。就比如昨天就有学生因为不想每天默写生物(因为生地会考临近)跟我提出申请不默,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申请书上还有他父亲签名。于是晚上让他父亲来学校确认此事,他父亲已经极为无奈,当着我的面求自己儿子读完这个初中就行,没办法,九年义务制教育。而此学生已经初具有流氓混混的潜质,他父亲曾在他床下发现六把20~30厘米的大砍刀。说心里话,我一直都不想放弃他,因为他只有14岁啊,但他好吃懒做,学业荒废,好说歹说都不听,整日跟社会上某些人员勾搭。我有点迷惘,为自身,为学生,为教育,为社会。当然如他一般的人物一个班总有那么几个,由于本地木有残疾学校,我们学校不少班都有几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而和他们作对比的是另一群努力拼搏学习认真的学生,有些孩子懂事到让我心疼。他们看着父母亲那么辛苦,告诉我,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所以我一定要考上大学,让他们骄傲。他们会因为那些调皮鬼惹我生气给我塞很多小纸条说“老师,我们喜欢你,需要你”,是啊,这些人这初中三年见得最多不是他们父母亲,不是年迈的爷爷奶奶,而是我,他们的平凡的班主任。我是真心希望他们可以拥有明媚未来,因而我每天煮豆浆给全班女生,偶尔朋友寄来的糖果全班一起分享,为了不让他们知识面太窄,自费书柜,将家里我认为的好书都带到学校,每个星期至少保证一节阅读课。我是个喜欢讲故事的人,而下面这一群孩子居然连我说的作家三毛都十分陌生,不得不说,农村中学的道路还有很远很远啊!一直以来,特别喜欢《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也就是身为管理者,最好的是下面的人知道有你这个人,但很少见到你,而人人守则,其次是喜欢你夸奖你,其次是怕你,最后是侮辱你。我希望能“太上”,然事实是我成了另外三个“其次”,好在学生口舌之失,我们大人也不能斤斤计较吧!关乎学校教研,形象工程,不重视……关乎学校硬件设施,还不错,刚上个月装好多媒体……关乎学校活动,木有,一年最多弄一次第八套广播体操比赛……关乎学校创新,更加木有,广播站木有(即使我有心领导不同意),我们班弄了班刊,校长大大还批评我为什么不多抓学生成绩……关乎校园环境,这倒不错,空气清新,校门口是农田,附近没网吧,有小商店一个,每天鸡鸣狗吠鸟叫声醒来,小女养了一些花花草草,外加两只鹦鹉,每当阳光甚好,浮生半日品茗弹筝真真修身养性……关乎学校作息,此时是春季作息,学生是六点二十起床,熄灯21点30,班主任得查寝,至少得22点30睡觉,如果你得备课,那就,不多说……关于学校教师,都很和气,教良心书。最后我得说说农村的父母亲吧,真是没办法,人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带着,有几人父母亲都是文盲,还有精神有问题的,我们很多老师面对这些双差生,一方面气愤,一方面又觉得他们好可怜。农村学生和城里孩子只能拼成绩了,让人欣慰的是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让人觉得温暖,因为他们我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不少女生都希望能够成为像我一样的人,我鼓励她们要比老师更优秀,她们嘻嘻笑,我知道他们是真的喜欢我。不知道那些年迈的爷爷奶奶偶尔给我送来的红薯算不算收取贿赂,反正每次我都是收下的,然后煮熟分享给全班或者同事。嘻嘻~这叫做赃物分摊一起有罪,开玩笑哒,只是觉得爷爷奶奶走路提来提去麻烦死了…上次我问校长,你的治学理念是什么,他告诉我,就两件事,提高学生成绩,提高教师福利。学生成绩不好,说什么素质教育各种校园活动那都是不行的,家长也都是关注学生成绩,我们的任务就是送他们去高中,去好的高中,这样我们学校才能坐稳学区农村中学第一,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好向上面提些关于教师奖金等要求。那一刻,我明白了农村教育为何如此死气沉沉的原因,我觉得很悲哀,我也不知道我会在这里呆多久,小地方得靠关系才能有所成就,而那个怀揣理想的女子如今白发初生,对书本里学的“素质教育”“大语文”“教育即爱”莫名觉得遥远。好在慢慢看淡了,我在这个位置,就把它做好。离去时,我也希望自己没有留恋。(凌乱的写法,写完居然淡淡惆怅)醒来忽感浮生好,推门满地是阳光。
15年毕业考上一个乡镇的正式老师,任教两学期,初一的数学,谈谈这一年来的切实感受。先说说学生:优秀学生流失到县城或者是教学条件更好的地方,也不是说留下来的都不好,但是好的学生走了不少,农村地方不少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由爷爷奶奶带大,在需要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时候,被惯坏,父母外出务工,家里经济条件估计还不错,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在学习方面也是一样的再说说老师:对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来说,对待任何工作都是积极认真的,但是身边不乏不负责任的人,就我办公室就有,每天抱怨工作量大,事情多,很少见她对学生认真负责过经济条件:包括对乡镇教育的投入,和乡镇教师工资的补贴,我们学校现在都还是水泥地,每天要求学生课间跑操,灰尘真的太重,条件太差,真的需要改善,还有就是教师的收入真的太微薄了,一个人还好,如果两个老师成家,没有副业很难养家,又不准教师有偿补课,是否应该考虑增加点收入
讲两个人的故事。1.我初中所在私立学校收费在我们当地算是最贵的。当然也不是什么贵族学校,小县城嘛。当时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都是比较有钱的人家,有一个例外。那小孩从开学第一天就穿着很不合身的西装!而且几乎一直这一套衣服,以至于我一听到关于他的消息,脑袋里就有一个穿着松垮西装手里拿着小本本矮矮瘦瘦的少年。后来慢慢就知道,他家三个儿子,他第三。在农村这简直就是三座大山啊!父母都是务农,因为家里田多,也没出去打工。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条件都送孩子去乡中镇中读书,花费少。竟然送到这读书,想必是想让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吧!即使再难也要给孩子创造好的读书环境。(乡镇中学教学差,纪律乱)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认为吧,其实不是!送他来这读书,不是因为想让他有更好读书环境,而是因为在这读书不花钱!因为他学习好!入学考试全校第一名!免学费,免住宿费,每月有生活补贴。他在我整个初中时代一直占据着年级前三名。整整三年,一分钱没花。而且他瘦弱,干不了农活,家里也没让他出去打工。他从来都是第一个起床,有几次我早起背单词都能看到他在操场跑步,无论我起多早。中考考到我们市第一中学,我们市最好的高中,也是河北省比较牛的高中。可是家里送他去职教中心了。虽然职教中心很乱,教育很差,但是职教中心有国家补贴,几乎不用花钱。再后面的事就是我听说的了。在职教中心他就一直霸占着建筑班第一名,而且语数外全校无人能敌。想想也是,我们初中在我们县那个时候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学校,他又是尖子生,在那么个垃圾学校拿个第一不意外。可他读到高三就退学了,学校多次去他家试图说服他和他的父母,但都失败了。因为,实在太穷了。害怕儿子考上大学,害怕他读大学却没钱供他读。当然了,也有其他原因吧。据说他边打工边考了个自考那种。现在还在打工。2.这个小孩是我们村子的。比我小很多,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爱看书,爱学习,爱干活,爱玩。几乎处处都是最棒的。我小妹在我们村里读书时候,他们同班。我小妹从来没考过第一名,因为这小子从来不会错过第一名。我印象中,这小孩眼睛大大的,黑黑的瘦瘦的,一手牵着牛,另一只手拿着书。说不定是什么书,有时候是暑假作业之类的,有时候是其他数学语文这些书。他爸属于典型愚昧无知的农民,以前跟我爸干活时候就有让他辍学回家的想法,被我妈妈劝住了。不过他基本处在半辍学状态,天天在家喂牛放牛,一个礼拜不去一天学校。但是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读初中也保持这个状态,放牛放牛放牛,不放牛时候去学校。老师来他家几次,被他爹赶走了。他从家带了几个南瓜去跟老师道歉。初中三年一直全校第一名。当然,这是在我们当地乡中学。中考成绩很优秀,县一中收了他,免学费。读了半年,辍学了。原因很简单,他堂姐在广东打工的厂子招人,一个月1800。至今都记得他那双大眼睛,村子里净是关于他的故事和唏嘘。我妈说那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学习又好,就是生错地方了。
我已在农村从教三年。印象最深的是,学校会让学生卸砖铺路,旱厕堵了学生找棍子捅,植树种草,浇花浇树,都是学生的活~下课都要玩,没什么人干,上课不想学习的孩子就出来干活。有些会去老师办公室给老师洗碗,拖地,擦桌子,提水。提水我倒可以理解,有些老师住三楼,只有一楼有水,楼上没水,自己又提不动,只好学生上课时间提。所有的一切都是你情我愿。
Sd省乡村教师一名。11年支教来到学校,两年后决定留下来,感觉至少要把我带的这一届学生送入中学才算尽了责任。乡村教育现状?不忍直视……说个近几日发生的事情大家开开眼。省里均衡发展检查,就是看一下该地区教育水平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有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于是乎上边通知来了,所有的学校所有老师都要加班加点的造资料,课可以不上,资料不能不造。为什么要造呢?上面的通知是:东西必须有,没有也得有!都要哪些资料呢?比如一些过程性资料各种记录,上机纪录,图书借阅记录,实验仪器使用记录,体育器材借出记录等等等等,可以证明我们啥都有我们啥都不缺的资料。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电脑呢?仪器呢?器材呢?连老师都不够,何况资源呢?于是乎年轻教师们开始发声了:只扔两本记录放那,空空的屋子什么都没有,你们当领导们瞎么?肯定过不了,不造!可这世道永远都是魔高一丈,上边通知又来了,凡影响验收工作的,扣除绩效工资。(补一下绩效工资,一般来说绩效工资是额外的绩效性奖励,但乡村学校是从老师的工资里扣除25%作为绩效,半年发一次。相当于变相扣压教师工资,还能以此来控制基层教师,不听话?扣扣扣!)其实,对于基层教育部门来说,每个人都希望不过,国家才会给你配置一些教育资源。真要这么糊弄过了,乡村教育依旧落后不止十年。一层层的通知下来,无奈都是必须过。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省领导来了,抽签决定去哪个学校。提前一天内部消息传出,中彩的学校停课准备检查工作,一夜之间把其他学校的能搬硬件设施全搬到自己学校,空屋子都被填满了。第二天领导来转了一圈,不错,什么都有,过了!在场老师全部震惊,这是真瞎啊! 省领导走了,东西还回去了,屋子又都空了,校长看着一地狼藉,手里握着近期的开销单,一手的白条,欲哭无泪。老师们都默默的回了教室,真TM没劲!乡村学校,被国家抛弃的地方,一地不被爱的尴尬。
作为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曾在某国家贫困县的乡九年制学校任教一年,担任的初中二年级班主任和三门课任教师。简介完毕。在那里工作了一年,谈几点个人的感受。1. 在那里实实在在的吃了一年苦,截止到现在为止,人生中物质条件最差的一年,但是是我人生中精神世界最为丰富多彩的一年。2.在那里,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抱着为孩子们好的心而去教学,作为老师中的一员,在办公室谈到的更多是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老师们也在努力备课,努力的想去讲好每一节课。教学态度很端正,因为乡村学校都是寄宿制学校,因此老师们还要承担大学辅导员性质的角色,学生的衣食住行以及最大的安全问题都是老师们负责,所以说乡村老师的职责和压力更大,在整体教师队伍中属于待遇低,责任重、压力大的弱势群体。3.很明显,由于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相对于县城教师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乡村教师特有的几百块钱补助显得微不足道),很多时候也存在着消极的情绪,很多年轻老师是通过特岗教师计划来到基层乡村学校的,服务三年后会获得正式的事业编制,有编制后有关系的老师部分被调到县城里了,没有关系的老师只能在那里安家立业,拿着一份稳定的收入去工作。时间长了,很多老师也就稳定了,有家了,有孩子了,正常上班而已。3.除了那些带编制的正式教师以外,还有很多临时教师,比如我们研究生支教团,比如师范大学的实习生,比如文化程度稍高一些的特招老师,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初当教师还是很有责任感很有拼劲的,基本可以认认真真的做好一年的教学扶贫工作,这里不细说。对于特招教师就不一样了,工资待遇太低(1000左右),工作辛苦,很多要兼任班主任、后勤,因此时间长了工作积极性就低了,而且做不长时间,这样对孩子们的教育影响不好,毕竟总是换老师,孩子们要一遍遍的接受新老师的教学管理方法。4.说说孩子们,孩子们在乡村里条件很差,不夸张,不虚伪,相比与县城里,城市里的孩子,他们缺少的东西太多了。大部分孩子根本不存在家庭教育,很多孩子甚至没有父母,由爷爷奶奶带大,谈什么家庭教育。在家长们看来,孩子成绩好自然好,如果成绩不行,那学校就是托儿所,只要娃不在外面混就行,这就是这里家长们的真实想法。可以理解,但是真的很无奈。孩子们基本两种类型,拼命学习型和"坏"孩子型。学习型的孩子们很用功,我带的两个班的孩子起早贪黑,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点多都是学习时间,但是相比于城市里的孩子,他们的基础差了很多,只能拼时间了。剩下的孩子们,性格内向一些的随随大流,学一学,玩一玩,就毕业了,性格张扬一点的成为了我们眼中的坏孩子,抽烟喝酒打架,样样不差。老师们有的管有的任其发展,原因很多不细说了。5.最后,说一下孩子们的出路,学习好的孩子们基本可以考入县里的高中,有的优秀同学甚至可以进入重点高中,但是在县里的高中里成绩排名一般在中下游,比不过城里的孩子们,但是我相信他们会靠着自己懵懵懂懂的信念,还有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这些孩子们是有出路的,剩下的大部分孩子,有三分之二吧,初中毕业后选择去职中或者干脆去县里打工,他们也许不懂,也许没办法,也许就是随大流,但是都踏过早的踏入了社会,无论他们将来的人生会怎么样,都希望他们能照顾好自己。6.最后一点感受,孩子们老师们都是好人,孩子们尊敬我,喜欢我,我眼睛得结膜炎带病讲课的时候,可以从孩子们的眼神里看出急切,看出关心,最后孩子说:"老师别讲了,您回去休息吧",等我真的回宿舍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给我凑钱买的水果和罐头。这就是那里的孩子们,单纯,善良。永远忘不掉要结束任务离开他们的那几天,在操场上肆意的飚着泪水,抱着孩子们,一句句的嘱咐他们,告诉他们我有多舍不得大家,看着孩子们的泪水,我知道这一年的付出是值得的。写的多了,逻辑很乱,但是每一个字都是回忆,希望各位看官不要见笑,最后希望那里的老师孩子们一切都好。
如果真想要做调研,麻烦就真切实地地来乡村中学体验一番。真相自然明了……乡村教师真的很累
大学之前,我都是在宁夏西海固读的书。小学和初中教师水平和高中教师水平的确不在一个层次上。说一下我的切身体会吧。小学在一个县城小学(),学校老师大多都没有学历,最多是到地区的「夜校」函授的专科。教师素质普遍较低,基本不讲什么教育方法,比如培养孩子兴趣,发展特长等等。老师非常重视考试成绩,他们的任务就是能让学生多考几个到初中去,不要留级。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体罚,题目不会做,考试不及格,就会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教鞭打,扇耳光,用脚踢。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一道数学题做错了,一位女老师就过来掐我的脸,还一边说真是看错了,原来以为很聪明,其实是猪脑袋。自此以后,数学课再没认真听过,完全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整个小学期间,被老师打是家常便饭,经常手被打肿悄悄流眼泪。那段时间是噩梦般的记忆。初中()老师水平比小学老师稍高,但也高不到哪里去。照本宣科把书本的知识灌输给你,经常模拟考试,作业非常繁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体罚,比小学更甚。举 2 个例子吧:一个是初二的时候一个女生不喜欢历史老师,在作业本最后一页偷偷写了「XXX 老师不是人」,被老师发现,然后被老师扇了半节课的耳光。他边扇女孩边往后退,从讲台上扇到教室最后一排,再从教室最后一排扇回来,不知道就这样扇了多少个来回,班里同学哭着求情,但老师说谁再求情就打谁,最后吓得没人敢说话。只记得最后女生的脸肿得特别厉害,后来也没有家长找学校。还有一次至今记忆深刻。物理老师把班里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叫到操场,面对面站两排,让相互扇耳光。谁要扇得不响亮,就要挨老师的打。记得我当时也在其列,对面的同学宁愿挨打也不肯扇我耳光,我们就在冬天的寒风中站了很久。最后他挨了老师一顿打结束。小学和初中同学考上大学的少之又少,上高中的也不多。大多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帮家里人种地或者外出打工。现在基本已经全部结婚,孩子都好几岁了。----高中时候()在市重点高中读的书,老师大多都是本科学历,也有硕士学历的。教育方法都比较超前(我们高中当时貌似是全国新课改的试点,我们高中就有选修课,学了一些后来在大学才学习的课程)。校长非常注重素质教育,不鼓励死读书,也不鼓励假期补课这样的教学方式。每年在学校举办各种读书活动。高中同学毕业后很少有回家务农的,班里有 1/4 同学最后都考上了大学,还有一部分读了专科,成绩非常差的也有去读高职院校,现在都混得不错。----再说说我大学期间做一个暑期调研项目,调查海原县贾塘村的女童教育状况吧。这个村子是回族聚居区,一家有四五个孩子都是很正常的事。当时拿着村长给的名单,有几个小孩子带着我们走访了整个村子的每家每户。最终调查结果令人伤心,具体数据不记得了,只记得村里基本没有上高中的女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小学文化水平,还有部分没有读过一天书。他们不读书干什么呢,放羊,做农活,打工挣钱养家。那里的男孩子倒是基本都读书。家庭重男轻女思乡非常严重,觉得女儿都是别家的人,到十七八岁都嫁人了。----题主在问农村的教育现状:1. 基础教育,师资水平都落后。学校没有钱,图书馆都没有。也没有人愿意到这个穷山沟里教书。2. 教育观念落后。应试教育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对学生自身人格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培养基本没有。3. 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家长不支持读高中考大学,因为要花很多钱。即使支持的,因为整体教育落后,高考和城市里的孩子竞争仍然后巨大差距,高考落榜的比例更高。
不好意思要传递负能量了,现在农村中学的教育状况可能对于很多上知乎的人是触目惊心,乃至难以想象的,说一下中国中部某乡镇中学的状况吧。学校硬件设施非常非常差。学校1300人,却只有一个旱厕,而且学校由于没钱雇人清理茅坑,于是在旁边买了块50平米左右的地和一个抽粪的泵,轮流让各个班级的学生把茅坑的粪抽到那块地里,然后天然蒸发沉淀,生物腐蚀发酵。每次抽粪之后,那味道我就不说了。然后每逢下大雨,那块地和茅坑里的各种粪溢出到校园里,于是整个学校里都是xiang和白色毛毛虫。50平米的教室塞进去90个学生(有些学生只有板凳没有书桌,因为太挤),15平米的宿舍塞进去40个学生(有些学生不需要带棉被,因为一来是大通铺,二来一张床要睡两个半人哪需要那么多棉被)。教学楼是危房,总共四层,第四层是宿舍,因为顶楼漏雨没法用来做教室。有教室里的梁已经断了,于是有些教室里面便竖了几根木头柱子;学校师资水平非常差。在农村,一个初中老师是教什么的,你可以根据他的年龄来判断。最年轻的教英语,中年的教数学和物理,再老一点的是化学和地理,然后最老的就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即使是文化程度最高的英语老师,很多也是自学的英语,那水平我就不多说了。然后除去数学、物理,其他所有的科目都是背诵,一遍又一遍的背诵和默写课文,英语和语文是,政治、历史和化学也是,这些科目的一般模式就是老师花五六分钟给你读一下书上的内容,再花十分钟读一下教参上的内容,然后就是无止境的背诵,最后就是学生拿张纸搬着你的板凳去操场上把书上的内容默写出来交给老师;谩骂和体罚相当普遍,给很多学生的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现在很多父母对于教育都还是很重视的,所有家长都是给老师说“孩子随便骂,随便打,而且打完之后最好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回家以后可以接着打”。这带来的结果就是老师随意的,没限制的谩骂和体罚。他们打骂的理由千奇百怪,所谓的迟到早退(之所以说所谓的,因为老师认为他进了教室就算开始上课,即使没有响铃),所谓的不认真学习,乃至上课坐姿不正确等等都可以是一个理由,更有很多老师打骂学生仅仅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而打的方式更是没有底线,直接用教鞭棍打脸的,把你的脸贴在墙上去摩擦的,让你脱了上衣打后背的,乃至让你把头凑在厕所蹲坑上待几个小时的,乃至脖子上挂一个我没写作业、我是倒数第一的牌子去校园站着的,等等等等应有尽有。于是撕裂学生耳朵的,打折眉骨鼻骨的,经常发生。至于说打出了血打肿了脸这种事,一般老师和学生们都不认为这是一种事;学校管理相当不规范。老师们几乎没有任何的教学、升学压力,老师家有所谓的白喜事半个月不上课也就算了,还经常会拉班里的十来个学生去他家帮忙做苦力。老师在教室抽烟,在办公室打牌这种事更是习以为常。至于说领导要来检查,花个几天时间全校不上课用来打扫美化学校的事情更是每个学期都会遇到的事情;对学生心理、三观教育基本为零。老师们自始至终都不会对学生进行任何的心理疏导和三观教育,他们很多人甚至认为这不是他们的事情。然后学校里的学生80%以上的都是留守儿童,恰恰在心理。。。以后慢慢补。
不请自来,我是在小地方一步步考上来的,这点我毫不避讳,也无颜避讳。小地方是什么概念呢,是教育薄弱的那种小。这样说,我小学到高中听到的很多的一句话就是 ***老子不上了你们爱咋办就咋办*** ,小学无非是被家长拖到家里打一顿送回来或者转学继续混日子,而初中高中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真正离开了学校,原因无非是被叫了家长,和同学打了架,逃课打了球等等。他们怀着当时年龄能想到的所有梦想去城市打工,然后绝大部分几个月后悻悻回家,染了头,买了手机,然后就开始了满大街溜达。其中女生不比男生少。我初三的对面是老家临村的,她初三上学期晚来两个月,原因是暑假去威海打工感觉挣钱多就没早回来上学。我们乡初中初一开学360多人6个班,到了中考报名时变成了4个班,一个班30个人。而今年我回去帮我爸改卷子,初中三个年级一共不到400人。我中考是全校第一,全县300多名,全市1000往上。高三时传言要撤乡撤校结果乡里欠债过多没地方和并反而成了镇,但校门还是被卖了废铁,随便找了个旧的给代替了。中考完选高中是全省著名的分数择校费挂钩制,想上县重点看分拿钱,700到8500,再加上第一学期的学费,有人拿了一万大洋才会有高中学籍,而且这样的人有很多。这些冠名以建校赞助费。而同样的分数,二中和莘州只需要交个学费。但后两所学校2013年一共出了不到10个本科。还有我初三有个同学留了一级,第二年也没去参加中考,结果我还是看到他出现在了一中的校园里。我高一临班班主任喝醉了晚自习把一个学生叫出来一顿狂批,然后那个同学说我不上了还不行吗,然后就收拾东西走了再没回来。高二体育老师把后游的同学一个一个叫出去劝他们练体育原因是体育生可以更容易上大学。我们忙活一个上午打扫全校卫生修缮校门口就因为副省长要来学校对面酒店吃个午饭。校长每天拿着苹果尼康在学校里拍照,就是拍不到学生处一些老处男每天找茬的脸。这个学校是周围几个县里升学人数最高的学校,554的一本线一个班达到的平均不到十个。忘了说,我那些辍学的同学已经有十几个结婚的了,有的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配偶当然也是我同学,但因为上学不在家我好像还没有给过分子钱。这些东西也许来自城市哪怕县城的人很难以想象,但他们的确是陪伴我或长或短时间的同学。我有一次和我爸说到这些问题,他把这些归过于这些家庭尤其是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代传一代下的根深蒂固,学生的独立价值观被过早污染,还有某些高等教育者的过度优越感在作祟。尽管这些,好在我们大多数人是一直在努力的。每个班都有5点40到教室的同学,他们在黑板上寫下早读任务。7点打铃后就立刻冲下高三楼,就为了早点吃完饭回来。班里的钥匙很多人都有,因为他们会在寒假里回学校。许多人拼命背新概念II,他们英语很差听说这样可以提高成绩。一张张劣质油印下的卷子折了又折,书里夹了又夹带到了无数地方。如此等等……因为,不努力就真的走不出去了。高三的物理老师在三模后给我们讲,学生们考完都走了,去新生活了,而像他这种高三老师还是一年又一年的这种生活,一年送走一批,光阴冷了又温,一直到退休。而他儿子才刚刚上小学,想想都是没有尽头的岁月。他最后劝告我们不要当老师特别是高中老师。他其实是无奈。高三班主任给予了我们这个特殊的班级很多,我至今无法说清那些是好是坏。好在毕业后两年间以及以后,我所经历的那些在往好的方向改变着。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如上。
仅以自身见闻作答。2011年我大学毕业后,在河北一所3-9年级的乡村学校支教了两年时间。先介绍下大致背景,不常在知乎发言,不了解言语尺度,尽可能多说一些方便说的。最近关于农村教育常见大概这样一句话,“钱能够解决的问题基本都已经解决了”,从某种角度来讲是正确的。这主要是因为一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这项政策就是自90年代末开始,至2001年正式执行的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俗称“撤点并校”。从上世纪末开始,农村普遍存在外出打工人群的增加,留守儿童增多且生育率下降的情况,导致各个村小学生日益减少的情况。而“撤点并校”就是将存在于各个村子中的村办学校集中到乡一级行政单位中,在乡政府所在地由国家出资建设教学资源更为完备的学校。在我最初去到支教学校时,教学楼和宿舍楼还在建设,那是全乡最高最大的建筑,足有四层高,我任教的两年间学校基本配齐了中学物理、化学所需的实验设备。这项政策基本上在全国大部分并不十分偏僻的山区外终结了“泥孩子,土台子”的农村教育状况,对这种条件最为直观的形象可参见《美丽的大脚》、大眼睛姑娘的广告、卢安克所在的学校以及曾在中国达人秀出场的菜刀所在学校。而随着这项政策的落实,农村教育从“好上学”逐渐转向了“上好学”,从“一个都不能少”到追求升学率。我们所支教的学校,大部分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除了村小,涉及中学的学校多为配套有宿舍楼的寄宿制学校。那么问题都存在于哪里呢?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软环境日益恶化。随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农村的生活环境及收入相较较为发达的城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大量优质师资逐年向外迁移,导致农村优质师资力量匮乏,而这一情况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对于缺老师,举一个直观的例子。我本科专业是电子信息类的,去到支教的学校之后,校长非常开心,慨然将初三的政治和文综教研组长交给了我,在当时政治和历史都是中考科目。而且在我支教期间,听到了许多老师向我讲述曾经有多好多好的老师,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去到了更好的学校或者地区,其中不乏羡慕之情。2.师资的匮乏导致教师工作量大我所在的学校是3-9年级,大致有60多名老师,600多名学生,去掉老师中的领导们,处于教学一线的专职任课的教师大概有30多名,每人每周约18节课,平均每天3节课。这看起来每周的课时并不多,比起政策规定的每周12节只超出了50%,但是这背后还有一些看不到的东西。以夏天学校的作息时间为例,每天早晨5点起床锻炼,晚上21:20下自习睡觉,中午没有午休。算上早晚自习的时间,每天住校老师的工作时长大概在12-16小时之间,每名教师约22课时。在这种强度下工作,生病的几率很大,排课容错率低。仅我个人而言,大致每学期18周工作中,会有两周保持在40课时,也就是一周五天,每天八节课。另外,在我所在的团队三人结束支教之后半年间内,先后有四名特岗离职,对于我所在的学校来说,七个人代表的这个比例已经很大了。3.教师极易丧失教育热情3.1缺乏提升通道基本上考进了什么级别的学校,就确定了之后的环境,如果不选择离职重考,农村教师缺乏进修、交流、升职等等一系列机会,较大的工作量也导致了缺乏提升自己的渠道。3.2穷,没保障农村老师升职基本不用想,涨薪更是没希望。我支教时,当地老师月收入在2K不到3K,年终福利是一袋大米一桶食用油,夏天还有一斤白糖消暑。我旁边工位的语文老师,冬天的时候每周末要去山上砍柴,我去过他家,平生第一次见到在用的窗纸。一个在学校代课的老师,教小学4年级数学,每月工资是800元。学校安排部分中学教师兼任小学课程,那一年我带4年级科学,上课前这老师还在办公会批作业,下课后座位上就换人了。据说是因为有人举报了在编不在岗的问题,为了预防上级检查,让她回家了。3.3穷,得不到尊重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一个月2K多的收入,要养孩子盖房子有多难。对了,我们的课时费是每节课4毛钱,大学最低级的讲师也得有50以上吧?至少是125倍其实不管怎么说,这些农村的一线教师,往往在当地教了几十年,无论水平如何,仅从他们对当地的贡献来讲,超过任何一名大学教授或两院院士,我对他们是很敬重的。脱离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来说,现在教育遇到的问题多是因为撤点并校引起的。比如过早的集体生活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宿舍管理问题、校园暴力、冬天没有热水、食堂营养不足、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等等,每一个问题都值得研究。大致列了个范围,结果发现自己写不动了,先到这,顺便做个AD,我以前参加的支教组织叫做“为中国而教”,挺靠谱的。放一张图,一个队友所在的学校和学生。放一张图,一个队友所在的学校和学生。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所在学校及周边地区乃至更广阔空间相联系交错而成的问题,和当地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都联系紧密。在农村教育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没有一些土办法有效。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思想与当地的环境和具体情况不符,最好的办法,永远要从当地的泥土中来。
城市有一线二线.......之分,农村亦然。我只能以湖南某地区农村中学为例,极为沉重地说说自己的见闻,以及看法。先说教师:许多年老的教师在他们的教育生涯里固守中国传统教育的观念,就如其他答主所描述的那样,“填鸭式教育”、“不注重学生的素质发展”、“棍棒教育”等等等等,在调研中,我遇到过许多这样的老师,他们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在上课铃响起时,他们依旧采取所谓“老套”的教学方法,他们不想改吗?想。有心无力罢了,所以很多人在乡村驻扎多年的老教师都希望能有新鲜血液到来,想做好的改变却力不从心的他们,盼望着年轻人的到来。然而,大多数年轻教师是不愿意去农村教书的,一则条件实在落后,生活、教育资源等方面,都是那样让人望而生畏,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或许会想,我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出了这山疙瘩,怎么还敢回去?更遑论本来就在城市生活的人;其二,很多人觉得难以看到未来,师范生学了许多现代化教育素质教育的知识,真正到农村教书时发现,不得不应试教育,要看升学率,要看学生成绩,因为这影响着职称呀,工资呀,奖金呀,这些都是生活,为了生活,不得不把学了四年的知识放下,咬着牙踏入应试教育的列车,看不到理想的希望,做着与初衷背道而驰的事,怎么能快乐?怎么能拨开这诸多的迷雾看到未来?当然,也有那种能坚持自己教育观念的教师,可毕竟太少了。并且农村教师想往城市里调动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好的年华就这样奉献在了乡村里,拿着不多的工资,担忧孩子的奶粉钱,这样的生活,愿意过的有几人?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伟大得一般人做不到呢,在自己跟别人这双边关系中,能否求个双赢?许多城市教师得到了双赢,农村教师可就难了。所以,老教师传统教育方法难以改变,许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去农村教书,去教了书的年轻教师中还有一大成的人“被应试化”,这就是现状的一部分。再说学生:实在是不忍心的。很多人说农村中学学生素质低,诚然,大部分是这样,可是在素质低的背后,我看到了他们许许多多的优点,直爽、重情义、敢作敢当,如果能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正面引导,他们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也有部分学生沉稳懂事,无论是哪种情况,所有农村学生都应该得到更好的教育。家庭方面:首先是教育观念,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即便学校教育提升了,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没法儿与学校、学生进行三方反馈,那么学生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学生在家里遇到了什么事,学生所学知识点,有哪些需要巩固,有哪些学得很好可以直接过了,家长如何能知道?即便知道了,对能学生有什么帮助?更甚者,教育观念实在太令人担忧。最显著的就是读书无用论,调研时一位家长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看那个xx,名牌大学踹还不是成了个卖猪肉的,你成绩还没他好,读什么书咯,人隔壁老王连名字都不会写,凭着卖猪肉还在城里买了房,给儿子找了媳妇儿,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混个毕业证就直接去打工,多两年经验多攒两年媳妇儿本。”了解情况之后跟队友一起劝了那位老奶奶很久,最终没什么太大效果。再则,留守学生太多了,许多家长可能是爷爷奶奶,舅舅伯伯,真正有父母在身边的很少,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瞧,家庭教育没能给学生带来帮助,还有的反而成看阻力,这就是现状的一部分。看起来,很糟糕呢?借用一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相较以前已经有了改善,他像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小孩儿,从泥堆里慢慢爬出来,挣扎着爬向更好的未来,这更是现状的一部分。孩子,你慢慢来。只愿我们,能给这个孩子更多的关注,支持,包容。
看了很多人的答案,都将农村教育弊病写的非常完整。作为一个在农村的支教的人来说,我希望有人调研,如何提高公办学校的教学质量。 以下的主体是沿海地区某农村现状 第一:父母挣钱都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鉴于公办学校的混乱,许多父母都只求孩子平平安安不要学坏就好) 第二:公办学校老师身兼数职。越是农村越是如此,参照第一条导致农村地区生源不多,就连主科老师一星期都只有8节课。老师轻松但工资不高,所以把教书职业当兼职是常态,而几乎很少会有热情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我不敢说这完全是体质问题,教师的工资低也是一个促成因素,但学生也的确在消磨教师的热情。手机没电了……先举个爪,改天写全!
利益相关:父母、爷爷、姑姑都曾是农村基层教师,从小学到高中都有。说白一点,我觉得zf根本没人关注农村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 。我是亲眼见着家乡的小学从无到有,再到完全消失;亲眼见到家乡高中由时不时飞出许多凤凰,到被裁撤,连校名也被城市中的高中拿走。1.农村教育水平低下,想要接受良好教育的农民子弟,去城市里面读书的门槛极高。城市里面的孩子划分区域上学,对农村孩子来说,赞助费这种的太常见了,但是有多少农民能负担得起?2.城市里的高中由定向分配给家乡初中的名额,每年不超过5个。其他的得按分数考上去,我在市里面的重点中学读书,只见到过一个同乡。3.农村教师待遇低,福利差,这已经不是新闻了。2011夏天我回到家乡的时候,家乡初中的孩子们在猪饲料仓库里面上课。4.已经没有什么人愿意回到家乡当教师了,家乡初中的老师都是40岁以上的男教师。5.家乡初中毕业生大部分直接走入社会。恶性循环。其实上面这些知友们大抵都知道,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说来说去其实还是那么一点:zf没有任何人真心关心过农村教育。
说点现实的。我有个朋友在河南某农村中学当老师,一个月工资1300元。他们学的老师都在做各种兼职,其中一个在兼职婚庆主持,一个在做专修平房漏雨!做婚庆主持的,在一个婚礼上被他一个十几年前的学生认出来了,他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老师,因为婚庆典礼上的司仪多少有些调侃的话,那不太适合一个老师说;那个做专修平房漏雨的,每次开着做完活开着车回到学校,就会有一些学生站在教学楼上对着他喊“专修平房漏雨”!!!她向我抱怨,那些改革教育的人懂什么啊,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教过学生吗,他们懂学生吗,他们懂教学方法吗?
第一个答案基本很全面了:1、钱少留不住优秀老师你。2、留守儿童太多,父母爱缺失导致问题少年多。3、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好的,但是这也关系着这个民族的未来啊,你看我们历任教育部长都是些神马玩意....
教师跟医生一样有类似的困境。
说一个我们这的例子。山东某百强县,目前本地农村中小学最大的问题是生源不足,我县160+万人口,每年参加中考的学生3万左右(肯定不到),但是学生大多集中在市区中学,乡下中学人很少。我是我们镇初中出来的,全学校学生加教师700人左右,全镇就这一个初中。目前我市下辖的17个镇基本都是这个情况,一些人口多的好一点。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农村中学生源仍在减少。
年,我就读于河南光山县文殊乡初级中学。文殊初中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的南部丘陵旮旯里的一个小乡镇,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文殊乡(不知与“文殊菩萨”有何渊源),当时乡里唯一的初级中学名字就叫“文殊乡初级中学”。校园坐落在距离集市百米左右的山顶上,占地两三百亩,一条小河绕过山脚。整个校园只有一座四层,每层5间教室的楼房,其余都是早先用作教室的红砖瓦房,老师住房和学生宿舍都在其中。上课时间早六点至晚九点半,半封闭管理,学生分走读和寄宿,家在附近的可凭学生证出入,吃住在家;离家远的则住校,每周三中午可回家一次,但时间很短。周五下午回家,周日经常补课。学校自来水只通到食堂和教师住房门口,其他地方都没有,包括厕所。厕所是旱厕,并且是为当时全校近千名师生所共用,无水冲洗,只靠人定期清理粪池。毫不夸张,厕所内熏到人难以睁眼。我的中学生活就在这个没有自来水的公共厕所旁边的一间瓦房(宿舍)开始。1998年9月初,我10岁,身材瘦小,兴冲冲踏入了这个新奇的地方——还扛着一捆竹竿和一床被子——我的床板和全部床上用品。文殊初中当年的学生宿舍全部是红砖瓦房,同普通教室一般大。里面是坑坑洼洼的水泥地和白石灰墙。用圆木搭成上下两层床架,也就是所谓的“大通铺”,然后学生自备床板——是的,床板要自备,并且还有“规范”,必须使用一定粗细和长度的竹竿,用绳子编起来,宽度也有规定。所以我们离校时不仅仅是卷铺盖,还是卷着床走人。每间宿舍大概住60人(后来不断增加),除了放床板的木架和一盏昏黄的小灯泡外,一无所有。没有卫生间,没有洗漱设施,没有水,没有风扇,没有暖气,没有任何可供存放物品的地方,连挂衣服和毛巾的地方都没有,甚至挂蚊帐的地方也无,况且大通铺也无法使用蚊帐。扛着床板兴冲冲推开宿舍门,一股“清新”的厕所味道扑鼻而来——那间宿舍就比邻那个全校公用的旱厕,而且是呈90°角(只是厕所地势较宿舍低),基本上厕所和宿舍一个味道。但后来才知道,当时那味道的确是它一年中最清新的,因为旁边的厕所已静置了一个暑假,宿舍还没什么人。室友陆续入住,宿舍开始拥挤不堪。本来自己铺了一个1米宽的床板,但只能睡到平躺时身体的宽度,大多时候只能侧身(我这床板还因为成色较好,第一学期末就被偷了)。宿舍全部家当就一床被子,所以每次睡觉都是将自己卷在被子里,脱下的衣服卷巴卷巴塞在被子头边就成了枕头。天凉的夜里一个翻身就会睡到冰冷透风凸凹不平的床板上被冻醒,若和衣而眠,“枕头”就没了。宿舍没有水,洗漱只能到山脚下的河边。天蒙蒙亮时大家熙熙攘攘的在河边刷牙洗脸,也许别人前脚儿吐出的漱口水后脚儿就被你舀起来灌到嘴里。为了赶早,只能提早起床趁人少去河边,但这是被禁止的。学校对睡觉时间有硬性规定,从晚10:00到早6:00,不可晚睡,不可早起。经常有同学早上被巡查的老师抓住一顿胖揍。我就曾被学校一名以体罚学生心狠手辣著称的老师抓住过。那天早晨我们一群人被他半道儿拦住,揪到宿舍,集体罚跪,然后抓住脑袋两两相撞——免得自个儿手痛。早起不成,只能在白天用桶或是盆备好水。但往往下午备的水,到晚上要么没了,要么变成了其他颜色,有时干脆连桶带水一起没了。一次我放桶水在宿舍,第二天变成了莫名其妙的红色~~再过几天,那桶也成了碎片儿……另外,大家的洗漱用品没有地方存放,放在宿舍肯定是要丢或被糟蹋,有的只好带到教室课桌里,湿毛巾都捂出味儿来。一开始河水的质量尚好,几个月后,先是河水断流,成了死水一潭;然后几百米的上游居民不断向河里倒垃圾,菜农也在里面洗农具;更坑爹的是离我们五十米的上游被人扔进来一头死牛,于是彻底就成了臭水沟。(当时没发生传染病或是瘟疫已属万幸)当心理防线一次次被击溃后,很多人只好放弃艰难的洗漱事业。中学前两年,基本上每周只刷一次牙,洗一次脸,一次澡,一次头,换一次衣服——都是在家的时候。导致初一时候,在一周内接连掉了三颗牙。一次和一走读的MM嬉闹时被她用笔在脸上画了一道墨迹,第二天她对着我端详半晌,惊声道——你不洗脸啊!当时够囧~~初三时候,学校的小商店和私人食堂为招揽生意,早上提供一些热水供大家洗漱——于是产生了更严重的问题。首先是洗漱用品因无处存放,就都胡乱放在小商店里。有次早晨我找到自己的牙刷准备刷牙,定睛一看——都已经湿了,摆明刚被用过!更重要的是,每次一小盆热水被十几甚至几十人共用,结果——疥疮(一种已被定义为性病的皮肤病)就传染开了。那时每到睡觉,一管止痒的“无极膏”被大家争相传用。冷天的宿舍日子还比较好过,一来大家出汗少,气味不会遇热挥发,宿舍内的空气质量会好一些。二来没有蚊虫干扰,只要弄条厚点的被子或是穿着衣服睡并且夜里别动弹就一切OK。三来还可以从家里带菜到学校吃一星期不会变质。当时学校食堂饭菜叫人难以下咽,长期吃下去会营养不良,只好从家里带做好的菜。冷天里一般带很多,省着点能吃十几顿。热天就不行了,只能带一次的量,要么就是不会变质的咸菜或花生米,但总吃这两样也会营养不良。冬天里最大的问题是冷,在零度以下甚至是雪夜里,如厕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厕所内外实在不堪入目,所以大伙儿经常都在厕所门口——也就是我们宿舍的门口解决问题。等到天冷的时候问题就升级了,有的就干脆在宿舍里就地解决了……记得某天夜晚,听到上铺窸窸窣窣的动静,睁眼一看,上面一家伙正对着墙“飞流直下”~~~这个问题到后来愈演愈烈,那帮家伙甚至在宿舍里大便,我的铺下就曾出现过那么一坨。热天最难熬。天一热,厕所里“沼”气勃发,作为邻居,我们的宿舍与之沆瀣一气,外加100多只没地儿洗的汗脚和60多身汗,经过热空气那么一挥发——整个就一纳粹毒气室,来查寝的老师都不愿进门。凭借强大的抵抗力和适应性,我们从容应对了空气问题。但另一个问题是温度——真的很热。夏天常在30°以上,宿舍冬冷夏热,靠近厕所,蚊虫的情况,你懂的~~然而,没有凉席——没法铺,没有蚊帐——没法挂,没有电扇——没地儿放,当然也没有插座。夏天在30多度的高温下我们依然不得不躺在温暖的被子上,摇着小扇子,任虫叮咬。有熬不住的,就买那种彪悍如烟雾弹的蚊香,一点着浓烟滚滚,整个屋子就成了加强版的毒气室。有次实在顶不住蚊子搅扰,我钻到被套里,拉上拉链后却拉不开了,愣生生蒸了个桑拿。今天看来苦,当时却未以为意,没出过远门,只觉全国上下住宿都是这个样子吧,抑或是农村家里的住宿条件也没好多少,学校如此亦属正常。况且也好过小学时刮风下雨烈日炎炎都要步行几里地,每逢下雨教室的泥地上和稀泥,冬天手脚冻到完全麻木好些。此番经历今天提起,只是感概,并羡慕如今城市孩子的优渥条件,但并无教育之意。不能因为我辈当年所经历的困苦来教训如今的孩子要珍惜云云。时代总在进步,况乎当年所经历的种种物质匮乏本属非正常现象。生活条件尤其是卫生、营养状况不足用来当作困苦之体验或锻炼。环境会影响人,一群如花儿般绽放的少年,本就该在一个舒适的物质环境中自由挥洒,健康成长,才能健全人格以及体格。恶劣的物质环境带来的是脏乱、堕落、盗窃等种种劣行。当然,假若如今条件优越的孩子们能因为这些他人经历的困顿而泛起对如今生活的一丝思考,亦欣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初中学校发展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