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虎伤人 舆情事件怎么写舆情报告

老虎伤人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微妙变化_舆情&评论_应急中国网
老虎伤人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微妙变化
发布时间: 来源:网络 阅读:106次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老虎咬人导致一死一伤,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
  但在舆论场,越是外围、不在场的人,越热爱归因,而且有一种&迫切归因&的癖好&&事情刚发生,一些人就凭着一些道听途说的碎片化信息,试图&一锤定音&,原因出在哪里、问题根源在何处、责任在谁,各种分析头头是道。一些人不仅迫切地归因,而且还喜欢&单一归因&,抓住某个不确定的局部细节,就以为掌握了全部的事实真相,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无视其他可能的原因,把可能的单一原因当成绝对真理,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出来。
  放眼望去,对老虎咬人事件的归因中,随便可见迫切归因、单一归因的&喷子逻辑&。
  比如,有人将问题归因于涉事女游客的易怒,并以网红式极端口吻断言&别跟易怒的人恋爱结婚&。这种不顾逻辑断裂而向一个哗众取宠的结论狂奔的自媒体评论,如今似乎越来越泛滥成灾了。谁告诉你那女人下车是因为夫妻吵架的?那只不过是最开始的网络传闻,只是网友对当时场景的推测,并没有靠谱的信源。相反,从媒体最新报道看,事件中的男方正接受心理治疗,他并没有说吵架;伤者的亲友接受采访时称,两人感情和睦。即便当时吵架了,又如何能推出是女人&易怒&?  
  结论不能超越证据所允许的程度,有一分论据说一分理,有三分论据说三分理,不能有一分论据却说十分理。评论永远不能跑在事实的前面,不能为了显得深刻和与众不同而无视事实。目前能得出的教训只能是:这种情况下必须严格遵守动物园的管理规定,无论如何都不能下车。
  这样的教训看起来并不&深刻&,甚至是人人皆知无须多言的&正确废话&,但目前的事实只能判断到这样的程度。结论往前、往深处再走一步,就需要更多的事实和论据。比如要调查清楚,当时车里发生了什么,到底那位女士当时为何突然下车,是因为她不清楚公园的规定,还是误以为已经驶出危险区域,还是因为吵架之后一怒之下开车门出来与男人理论?
  可以确证的事实是,她在不应该开门的地方开了车门,这个原因导致了她被老虎扑咬&&这是可以归因的,但她为什么开车门,原因需要事实的确证。在事实不清之下就做出判断,这里存在两个断裂的逻辑链条。其一,女人是不是因为吵闹中发怒而失去理性从而开车门的?不能凭着自己的脑补而想象她&怒气冲冲跑到驾驶位要男人下来&&&&怒气冲冲&不是事实,而是旁观者在迫切归因中的臆断。其二,即使这个女人跟丈夫吵架了,但能不能就判断她是一个&易怒的女人&&&从具体场景下的愤怒到性格上的&易怒&,是需要论证的。事实不清之时就迫切归因、单一归因,正应了一句话:对事实知道的越少的人,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越容易义愤填膺地形成霸道的、自以为真理的判断。
  某位媒体人也写了一篇题为《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缺乏安全管理冗余,必须追究责任》的评论,谈到了公园的管理责任,他的核心观点是:事故的根源是野生动物园没有尽到管理责任,未能提供安全冗余。我是人,我有可能犯错误。在你的地盘,在你的管理责任范围内,你应该想方设法让我少犯错误,这才是正道。
  这位媒体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让我觉得很惊讶,一个有过传统媒体理性训练积累的资深媒体人,不应该犯那种键盘写作者常犯的想当然错误&&凭一个截屏就大谈公园的管理责任,难道不需要更多现场信息吗?在没有更多事实的情况下,向公园课加无限责任掩藏着一种很危险的坏逻辑。
  在谨慎和克制中用事实和逻辑去说服,可大胆假设,但必须小心求证,一分论据说一分理,这种评论美德不能被营销自媒体、网红和喷子们所谋杀。
下一篇 :上一篇 :
||||||||||||||||||||
您是第1810278访客反腐舆情报告认为“苍蝇”猛于“老虎”
反腐舆情报告认为“苍蝇”猛于“老虎”
文档类型:上传人:下载许可:是下载次数:大小:22K所需贡献值:2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基地观点#老虎伤人 舆论灼心_民意与传播研究所-爱微帮
&& &&& 【基地观点】老虎伤人 舆论灼心
基地观点前日,发生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中,游客不听劝阻,擅自在猛兽区下车遭老虎咬伤,酿成一死一伤惨剧的新闻,在民间舆论场中迅速掀起波澜。社交媒体和新闻客户端上不但可以看到事发时的视频记录,还有关于女游客下车原因的各种猜测,更有关于伤者个人隐私的挖掘和曝光,一时之间,各种与之相关的舆论热点被持续引爆,舆论话题不断发酵,涉及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对照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曾提出的民间舆论场“舆论涟漪”效应(参见日基地观点:《从“雷洋事件”看新媒体的“舆论涟漪”效应》)可以看出,老虎伤人事件中的舆论热点更迭,总体符合涟漪式的延展特点,层层激荡,激活新的知识点和议题。例如,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关于世界各地猛兽伤人的视频资料,还有关于狮子能打开车门的视频证据。同时,以遇到猛兽应当如何应对为主题的文章也大量出现,让身处都市的人民突然开始思考面对猛兽时如何逃生?这是在本事件发生前不会出现的。由此可见,老虎伤人事件又一次印证了我们提出的“舆论涟漪”效应。
然而,除了对网络传播“舆论涟漪”效应共性特点的彰显之外,此次事件的互联网传播过程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我们称之为“舆论灼心”。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01网络话题的无底线娱乐。 老虎吃人事件,又一次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舆论环境存在的“泛娱乐化倾向”。本来是一幕惨剧,结果被网友加工成为了各种“拿着肉麻当有趣”的笑料,在缺乏审核环节的社交媒体中大量转发,看似无关痛痒,其实这折射出了当前我国网民的深刻病态问题。就是用戏谑的态度面对一切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新闻的无底线娱乐化倾向。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中疯转一条笑话,称各地成功人士怀着歹毒目的携妻游野生动物园,并且北京成功男人对此“强烈不满”。试想一下,对于一个刚刚经历惨剧的家庭而言,此等玩笑之谈带来的会是什么?如何娱乐本是我们自己的自由,但将娱乐建立在别人正在经历的痛苦之上,真的就能笑得坦然吗?更让人不解的是,一旦民间舆论场中有人对此类行为表示质疑或批评,就很容易被人贴上“道德婊”之类的标签进行嘲讽,似乎这些思维正常的人反而成了异类,是互联网空间中的“假正经”。我们认为,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个“舆论漩涡”,在这一漩涡中,如果逆方向旋转,就很容易受到打击和嘲讽,而顺着方向旋转,有时候就必须降低自身的道德标准,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网络舆论环境的净化和保持网络空间的清朗。因为究其原因,对于无底线娱乐话题的追捧,其实显示出普通网民网价值观扭曲的深层次问题,而线上线下价值观双重标准,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我们不应该一边在生活中抱怨着人与人之间关怀不够,一边在网上嘲笑被老虎咬伤的女子、无端推测对方身份、制造并传播拿别人痛苦取笑的所谓搞笑段子。诸如此类无底线的娱乐化倾向,是互联网“舆论灼心”的体现之一。 02网络看客的选择性冷漠。 回顾一下2016年出现的几次网络舆论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民间舆论场中的看客们,具有“选择性冷漠”的整体特点,具体体现为:如果社会新闻跟自己的生活关联度较高,网民会较为关注事件中暴露出的社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牺牲品。例如,“魏则西事件”中,人们对于百度和“莆田系”医院的同仇敌忾,源于两点:第一是魏则西属于社会知识阶层,与网络空间中拥有主体话语权的网民群体具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定位,他的遭遇容易让很多人联想到自身,从而形成物伤其类的感染效应。第二是医疗是社会的基础服务能力,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刚性需求,因此医疗问题几乎都会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人们表面上关注和讨论的是魏则西或雷洋,心里想得更多的却是自己,由于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魏则西或雷洋,所以纷纷提出从管理或执法层面的改进建议,归根结底是出于利己思想的自我保护行为。而在老虎伤人事件中,网民更多是以猎奇为目的去看待此次事件,因为人们觉得此类事件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可能性很小,自己不会“傻到在猛兽区下车”,殊不知这其实是在自我认知安全的同时去矮化别人的一种病态心理。似乎只要我不会做这种“蠢事”,那么做了这种事的人就不值得同情,就应该被嘲讽,哪怕当事人和家庭已经因此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在全程追踪分析“雷洋事件”、“魏则西事件”和“老虎伤人事件”中的舆论特点之后遗憾地发现:前两个事件中网民对医疗管理、广告管理以及执法规范的呼吁和关注,其实很多并不源于对当事人的同情,而只是怕这些社会问题有朝一日殃及到自己,一旦认为自己安全,就开始肆意嘲讽,无底线娱乐,置当事人遭遇和社会相关问题于不顾,评论、发帖口无遮拦。网络看客的选择性冷漠,是互联网“舆论灼心”的体现之二。 老虎伤人的事件,对于当事者而言,无论是事件本身,还是网络舆论中的冷漠和中伤,其实都是莫大的伤害,而对于互联网舆论而言,网络话题的无底线娱乐和网络看客的选择性冷漠,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的是很多舆论参与者内心的冷漠、暴戾甚至价值观扭曲,长期身处这种舆论环境之中的我们每个人,都如同站在三伏天正午的北京街头,烈日灼心,却无处遁形…… (作者:王昕、博士、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秘书长)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本研究所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ipoc致力于观察网络舆情,让您对网络热点话题一目了然,欢迎关注、转发。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反腐舆情报告认为“苍蝇”猛于“老虎”
  |  来源: 京华时报  |  作者: 张然  |  责任编辑: 陈励
媒体统计"八项规定"成热词 委员专家称显示反腐决心
另据法制晚报统计发现,自从中央高层提出"八项规定"后,该词一度成为热词,一直处于搜索的前列。
中纪委数据显示,此前,已有2290人次因违反八项规定受到党政纪处分。
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表示,八项规定是新一届领导人施政方向,体现了我党反腐的强烈决心,不会是"一阵风",会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来执行。
中纪委分两批集中曝光14起
中纪委7月29日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这是中纪委年内第二次大规模通报,今年3月19日,中纪委通报了6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
中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许传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全国已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2665个,给予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2290人次。
法晚记者盘点发现,作为中央级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自从"八项规定"出台后,就不断对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进行集中报道。央视在今年初连续播出"舌尖上的剩宴",曝光公款吃喝浪费问题。
就在八项规定出台的第二天,新华网就发表了题为《八项规定,一次动真格的重大决定》的评论文章,为该规定定下基调。同天,《环球时报》也发表社评《八项规定,这次开弓没有回头箭》。
之后,新华社连日发表评论《将"八项规定"落到实处》、《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症动真格》、《没有有效落实也是空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能我行我素"》。
就在中纪委第二次通报后的不到半个月时间内,新华社继续发文不断曝光各地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包括福建浦城查处一起挥霍公款案,收缴违纪款项60余万元;浙江通报6起公车私用情况等。
"中纪委的通报体现了中央整风肃纪的决心。"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这也体现出党纪更要严于国法,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喝喝酒、吃吃饭"是人情世故,但正是这些"小问题"在一点点侵蚀党的纪律、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八项规定"关注度最高达到12万
记者以数千万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统计发现,自从去年12月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以来,该词百度被搜索指数表现得极为稳定。
我们通过一个横向对比,可以看出新闻的衰减性。今年1月份,大范围的雾霾席卷了中国东部地区,成为一时热点。用户对其关注度也从2012年12月份的2500多上升到了20.9万,但此后,关注度逐渐下降,搜索量也一路下滑至13350。
与"雾霾"的一时兴起相比,"八项规定"的百度指数却表现得极为稳定,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这个月中,用户对"八项规定"的关注度高达12.3万,此后虽然有所"降温",但关注度一直保持在5万左右。
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八项规定"关注度在2月份有明显下降现象。统计发现,该词比较明显的"反弹"是在3月份。3月上旬,网民对于"八项规定"的关注度大多保持在2500左右,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日中纪委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再次吸引了视线。当天百度搜索指数达到3865。同样明显的例子还有6月13日,新华网报道:"八项规定"满半年吹落两千违规官员,让这一天的百度指数"拔了高",达到3505。
"中央政治局出台的这八项新规定,针对的都是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问题,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姿态,绝非一时兴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表示,历史上制定过不少类似的规定,有的早已沦为一纸空文。为避免这种情况,她建议将"八项规定"写入党纪、法规,公布违纪违规处理条例。
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表明,九成以上群众满意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执行八项规定;分别有超过七成和八成的群众肯定身边的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改善;八成以上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长期执行有信心。同时,也有超过五成的群众认为八项规定执行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反弹现象,需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推动制度化建设。
正如蔡玲所言,历史上不少类似的规定都是一阵风,甚至最后沦为一纸空文。部分网友也对"八项规定"有过类似的担心。
专家表示,从目前态势来看,小到吃喝宴请、家人的婚丧嫁娶,大到全国性会议,"八项规定"的要求已经伸入到每一个角落,不会出现"一阵风"现象。
据了解,6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超乎惯例的规格,召开专门会议,回顾总结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大吃大喝等长期形成的积弊往往具有惯性,让官员们把八项规定的要求转化成自觉行为,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八项规定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作风建设贵在持之以恒,对这些'小事儿'一以贯之抓下去,必将对作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汪玉凯说。
         2  
中国政协频道 新闻热线/商务合作:010-  传真:010-  合作QQ: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 |
| 对外服务:红麦舆情聚焦:大数据看“老虎伤人”事件
发布日期: 17:08:22&&&标签:大数据 老虎 虎咬 野生动物园 下车
  7月23日下午,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两名自驾游女游客在猛兽区下车后,被老虎袭击,造成1死1伤。
  视频显示,一名女子从副驾驶位开门下车,从车前方绕到驾驶位,就在这时,一头老虎从身后偷偷靠近女子,而后将女子拖走,之后,坐在驾驶位的男子和坐在后排的老年女子一起追过去救人。最终年轻女子身受重伤被送往医院,老年女子当场身亡。
  而就在事件发生的一天之后,网络上又曝出&老虎伤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属是职业&医闹&。
  红麦舆情将利用大数据对此次进行分析。
(一)事件发生后的搜索热度
1.1 事件中出现的关键词
从热词云中来看,此次事件的中心围绕着&老虎&&咬人&&野生动物园&&下车&等关键词,其中&老虎&&虎咬&出现的频率较高。
1.2 关键词的搜索热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事件在23日下午发生,媒体便将监控视频上传并报道了此事件,关键词搜索量迅速攀升,人们关注的热点先是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半天之后&老虎伤人&成为焦点达到了极高的搜索量。而因为事件发生一天之后,受害者家属被曝为&职业医闹&,&医闹&这一关键词的搜索量也有了不小的攀升。
  从网络信息最重要的两个传播途径来看,PC端的关键词搜索量增长要慢于移动端,说明在新闻传播上现在的移动端与PC端相比,移动端更加有实时性,受众人群更广。但是PC端的热度持续时间更长,表现出了PC端在新闻传播上有着更好地持久性。
1.3 相关词对比
  从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地都曾发生过老虎咬人的事件,但是北京八达岭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迅速登上热搜,相关词被北京动物园等迅速取代,此事件在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二)关注事件的人群特征
2.1 性别及年龄分布
  三个关键词在性别以及年龄段分布上大致相同,CNNIC在今年年初发布的白皮书中曾指出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3.6:46.4,所以,关注此事的网民男女比例大致相同,而在年龄段方面,还是以20~29岁的年龄段居多,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经常使用网络,所以能够实时的关注重大新闻。
2.2 人群的地域分布
&&&&&& 从地域上来看,因为事件发生的所在地位于北京,所以北京的网民对于事件的关注度都排在第一,接下来是广东、江苏两省都排在前列,这两省都为发达省份,网民对于时事的关注度也比较高。
(三)媒体报道分析
3.1 媒体覆盖对比
  从媒体覆盖对比上来看,新闻对于此事件的报道最多,其次是微信对于此事件发表了不少文章,而平面媒体在报道市场上占的份额最少,仅有1.30%,新兴网络媒体开始逐渐取代平面媒体。
3.2 各大门户网站对比
  各大门户网站中,综合门户对于事件的报道最多,新闻门户紧随其后,相差不多。垂直门户对于事件的关注最少,仅为10.33%
3.3 媒体报道的正负面比例
  在大部分的报道中,都趋向于中立的态度,而也有少部分表达了他们支持亦或是批判的态度。
(四)网民对于事件各个主角的态度
4.1 对于老虎的态度
  在之前动物伤人之后,都有过动物被处死的情况,所以这次事件发生之后,网民对于老虎是否被处死的情况十分关注。
  网民也纷纷表示老虎不应该处死,这只是老虎的本能,不应该因为本能就要付出生命。
4.2 对于受害者的态度
  在事件发生之后,网民对于受害者的观点也分成了两派。
  这是其中一方网民对于此事件的观点,认为是受害者没有遵守园区内的规则,导致自己失去了生命。
另一方认为,舆论不应该成为另外一只伤人的&老虎&,逝者安息,网民不该再在舆论上伤害受害者的家属。
4.3 对于八达岭动物园的态度
  事件发生后,延庆区责令动物园停业整顿。
&&&&&& 网民对于动物园责任承担情况展开了讨论,有的认为这是游客自己的责任,动物园不需要负全责。另有人认为,无论游客是否违规,动物园都管理不当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4.4 &医闹&闹剧
  而就在老虎伤人事件发生后的第四天,网络上又曝出受害者家属在医院大闹,在非探视时间硬闯,要探视病人。
  此时网上骂声一片,纷纷指责受害者家属。但是在新闻曝出的第二天,医院出来澄清,并非&老虎&事件的当事人在医院大闹。但是舆论并没有停息。
(五)事件总结
  基于红麦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从地域数据上来看,此事在北京发生,所以北京网民的关注度都居于首位,而广东与江苏紧随其后,这两地的网民对于时事的关注十分密切。
老虎伤人事件从开始网民对于它的惊呼,转变为对于它的思考与讨论,网民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受害者无视规则,有的认为动物园管理不力。
此次事件中,紧接着曝出了医闹事件,虽然医院出面澄清,但是对舆论的走向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
媒体对于此事件的报道大部分都处于中立的态度,说明大部分媒体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报道事实
&&&&&&&& 老虎伤人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虽然引发了大量的关注,但是最后都挽回不了鲜活的生命,希望在以后的动物园游览中,动物园能加强管理,游客能遵守规则,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编辑:红麦市场部&&&& 实习分析员:王嘉铭
监测周期:日至7月29日
监测范围:国内互联网全域信息
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报告数据源自红麦舆情监测系统,部分图表摘自互联网公开信息。
红麦专注于互联网数据挖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研发与应用。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应用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尤其在舆情大数据领域积累了多年的技术和经验。
红麦目前服务于互联网、地产、能源、汽车、快消,以及政府、媒体咨询等多个行业的百余家客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老虎伤人事件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