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风雨过后见彩虹作文,一无所有又何妨(语文作文)

[转载]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2:百日百篇优秀考场作文(2)
【特级教师向高三学生推荐的优秀考场作文:每天研读一篇】
作文试题七(半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恐龙灭绝了,但留下的化石依然显示出它们曾经的强大;孔子去世了,但儒家的思想依然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考;北京奥运结束了,但奥运的精神依然振奋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那些过去了的一切,虽然已经从人们眼前离去,但它们背后的某些东西也许永远不会在我们心中消失。
请以“&&&&&
依然在”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长衫依然在
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好像真的已经死了,而我却分明看见无数的长衫依然在眼前随风飘摇。
时光缓缓流逝,孔乙己的长衫似乎已离我们远去,而依然扎根在这社会土壤中的,是人们对面子的不懈追求。
鲁迅先生有云:“拉大旗,作虎皮。”当今社会“拉挂历作虎照”的人都有了,又怎少得了为了面子而出卖自己灵魂的人呢?脸面,似乎关系到个人的气节与名誉,而对物质脸面的刻意追求却恰恰是对个人气节与名誉的背叛。
陕西凤城花费六亿五千万打造“人工星空”,都市似乎可以因此而不再羡慕乡村那没有污染而繁星点点的夜空。然而,对自然野趣的向往却无法通过人工制造得以满足,漫步星空下的浪漫情怀又怎能被人造的星星点亮?想必就连苏轼也无法对着一轮人工明月发出“千里共婵娟”的慨叹吧。人造星空,装点的不是都市人的寂寞的内心,而是一座城市单薄的面子。天下第一星城的美名,远比夜空中暗淡却微弱星光要闪耀得多了。
对面子的装点是一种高投入的自娱自乐。韩寒曾说:“既然人们都那么追求打破吉尼斯纪录,找两棵大树削去树枝不就是世界第一大筷子吗?”世界第一筷的设想看似荒唐,而我们的生活中难道缺少这样的装腔作势吗?某夏令营的开营仪式上,一群孩子用双手支撑着梯子来满足到场领导的合影留念。稚嫩的小手撑起的并不是一个干净、清澈的未来,而是一群人镜头面前的微笑,以及某些人得以壮大的面子。
飘飘长衫,如同一块遮羞布,遮去光鲜外表下的腐朽,却遮不住对名利的贪婪。而真正的高尚之士,却根本不需长衫来彰显身份的。
美国著名的常春藤八大名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自建立至今一直保持着“学院”的称号。州政府曾试图将其改为“大学”,却遭到了校方的一致反对。“学院”的称号,遮不住学校光辉的历史,而深厚的底蕴也无需用“大学”这件长衫来诠释。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斯人已逝,长衫犹在。对那光鲜空壳的追求使得孔乙己这件破布做的长衫得以百年不朽。然而缺少了精神内涵的脸面再光鲜,也终究抵不过“荒冢一堆草没了”的命运。(814字)
希望依然在
飞鸟飞过,不留下翅膀的痕迹,却留下了漫游天际的梦想。
流水无痕,不留下逝去的眼泪,却留下了终汇于海的企盼。
落花不语,不留下凋零的遗憾,却留下了生如夏花的热望。
任时光飞逝,任岁月无情,任终期于尽的短暂,任天地沙鸥之渺小,却依然不灭鹰击长空之理想,只因,希望依然在。
还记得那条逆流之上的鱼吗?当人们发现时,它早已置于冰石之下,化作标本。然而那依然向前奋进的姿态,那向上飞翔的渴望,却凝为琥珀,锁住了时间,化作了永恒。是的,它忘了自己的身份,只是普通的一条平原鱼却想突破大自然的规律,而迎接它的只能是刺骨冰寒,无力而无望。很傻很痴狂,对吧?那么,当千年过后的今天,当地理隔离已不能决定生殖隔离,当克隆技术日益成熟,当转基因治疗变为现实,有谁还会嘲讽它的无知呢?冰雪覆盖了它的躯体,却掩不住它赤热的心。一条逆流而上的鱼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希望依然在。
还记得“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吗?还记得“醉里挑灯看剑”后的无奈吗?还记得“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的坚强吗?谁说书生百无一用?谁说诗人的泪水酸腐狭隘?君不见多次被贬、官场失意的苏子畅叙幽怀,君不见报国无处、白发苍颜的辛稼轩犹记烽火扬州路,君不见沈园伤绝、对情痴狂的唐婉仍为爱执着。一篇篇,一句句,一吟一觞,诗人将信仰、真情化作诗句,泪水写成了诗亦无所谓,依旧执着依旧爱,希望依然在。
荒漠静默着,冰山孤寂着,那脚下一座座无名的坟茔也在哀悼着,在中原慈母的牵挂中,在江南春闺的期盼里,在湖湘子女的夜哭中,那样的一群人,将生命献给戈壁,用坚持绚烂了冰山上的霞光。只为祖国领地的永远完整,只为子孙后代的一片净土,当新一代军人抵达边防,飞扬的五星红旗不再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而是用坚持、坚毅、坚强书写的:希望依然在。
一星陨落,却灿烂了星空;一叶飘零,却火红了秋日。那些物,那些诗句,那些人,即便错过,也并非不再,因为留下的执着便铸就了永恒。
不由想到那句诗:其实天很蓝,阴云终要散,其实海不远,此岸连彼岸。其实,希望依然在,因为执著,因为还想,因为还会爱!(845字)
作文试题八(命题作文)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以“读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世界上没有上帝,但伊甸园却是存在的,就在你我的心中。而打开伊甸园大门的钥匙,叫“读我”。
“读我”绝不是赛艾姆小丑似的认识自我,而是一个反省与提高的过程。古代的圣人常常告诫人们要“日参省乎己”或“一日三省吾身”,因为人时刻面对着诱惑,如果不停下来省视自己,就会不知不觉地滑向深渊,即使是天使长路西法也会背弃荣耀,何况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肉体凡胎!只有时时刻刻注意解读自己的内心,反省得失,我们才能达到佛洛依德先生口中的“超我”之境,而不是变成欲求不满的“原我”。
批判与自我批判固然是“读我”的重要内容,然而认识自己的优点也是必不可少。赛艾姆的认识自我是可笑的,但也曾有一位矮小的美国青年因坚信自己是拿破仑的孙子而获得成功。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外在条件,那就坐下来,好好解读自己,是个人就会有闪光点,有些扬名于世,有些深埋于心,需要我们以极大的耐心去读我,去挖掘自身的价值。我们的灵魂如同一本书,与外面那些书一样藏着颜如玉与黄金屋,读我与读书一般,都是成功的道路,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并开始奋斗,总有看尽长安花的一天。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最值得我们敬畏,一是头顶的灿烂星空,二是内心的道德法则。我理解为科学与艺术思想。人类的灿烂文明,可以说是从我们心中挖出来的,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广阔!人类便在一次又一次探索内心中前进,换句话说,在读我中前进。王守仁少年时格物致知,格来格去格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悟得心学,以内心为本源,以人欲为天理,注重对自我的解读,解放了一大批人的思想,心学促成了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再向后甚至促成了日本明治维新。从天理到内心,从格物到读我,这是多么重要的一步。有作家说写作是心灵的对话,我想他的意思大概就是在读我中写作吧!
自我意识区别了人与动物,而读我意识区别了能人与庸人。读我,不是哲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意识,每个人都该读着自己前进。
站在镜子前,我仔细打量着自己,品读着自己。
的确是个普通的女孩,镜中的她相貌平平,还带有一丝初见自己的“惶恐”。那副害羞又拘谨的样子仿佛任何人都可以替代她,但真的是这样吗?
翻开相册,一个满身泥泞的女孩映入眼帘。最吸引我的是她的眼神,坚毅充满光芒!我仔细回想,那是个刚下完暴雨的傍晚,小小的我与爷爷相伴回家。道路泥泞,没法骑车,仅八岁的我徒步走了5公里回到老家!路上我不知摔了多少次,看着爷爷愧疚的表情,我甩甩泥水:“橡皮泥!”爷爷舒心地笑了,背对爷爷,我硬是把眼中的泪水咽下去。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多重要,在那空旷的四野上,我的哭闹绝对会让爷爷崩溃,少时的我已学会坚强。看来,坚强是我的一大优点,我一笔一画写下“坚强”。
相册的另一面是座别具风格的草房子,上面贴着一张纸,我凑近打量:“魔女建造”。我不禁哑然失笑。当建筑师一直是我的理想。每逢秋收,我总是最开心的。我可以拿着成堆的捆扎好的稻秆构建着自己心中的房子。我曾不止一次的遐想“空中花园”的存在,也许,未来将由我去复原它的神奇性和美观。对,我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我也会努力向这个理想靠近,努力成为贝聿铭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我毕恭毕敬地写下“有理想,有抱负”。
翻看着相册,对自我的认识也逐渐完善。“读我”也正逐渐发挥着它的效果,将信心充斥我的身心。忽然一张照片让我哑然失笑。妹妹穿着新鞋子在一旁趾高气昂,一旁的我嘟着小嘴一脸的不服气。照片背后还留有爸妈写的一行字,“妒忌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肯定是那爱咬文嚼字的爸爸写的!我仔细看看,所有照片的后面都有爸爸不伦不类的评语。原来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父母啊,我怎么到现在才明白呢!
看来,以后我得经常审视自己,一方面,“读我”让我变得自信,变得更加了解自己,另一方面,我得改掉爸爸的评语!
其实仔细想想,不论一个人有再多的优点,他都是平凡而普通的,就比如我。但是我相信,平凡的人做好每一件不平凡的事,那就是不平凡。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曾多次问过我的挚友,毋庸置疑,他们的回答一定是积极的。其实,从他们口中得知的我,也许并不是最真实的。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小时候,我剪着个小平头,每天快快乐乐地背着书包去学校,因为我总能在傍晚得到一朵大红花,我可以拿它向伙伴炫耀,向爸妈索取奖赏。傍晚回到家,我一定会去后花园看一看,那泥地里藏着我的百宝箱,紫罗兰的每一片叶都是经过我精心装饰成的角型。看那移栽过来的水竹,在微风的摇曳下,唱着歌儿跳着舞哪,连池塘里的青蛙也轻轻地和了几声。我眯着眼,学着大诗人的模样,“采兰花园下,悠然见池塘。”百宝箱里藏着我不能说的秘密。
幼时的我,天真、淡泊、细心,充满情趣。
再大些时候,我留一缕微长的秀发,这时的我再也没有闲情逸致陪伴我的花园,学业为重的呼声叫得比天还高。记得那次准备公开课的精彩发言吗?我每天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认真的态度,渴求的眼神,期待的目光,成功的喜悦。记得那次竞选班长的班会课吗?成绩拔尖的我势在必得班长之座。我精心准备了竞选稿,自认为我的演讲取得巨大的成功,却没想到同桌的你竟然利用爸爸是校长的名义抢走了本属于我的荣耀。我还太小,第一次被残忍地告知公平前面加了个“不”字是多么的不美好。我剩余的日子都没有和你讲话,虽然班集体在你的管理之下井井有条。
少年的我,崇尚正义,耿直,认真,对友情执著而美好。
如今,我留长长的微卷的长发,高三生活里看着倒计时一天天地减少,日子从指间流走,是时光在飞逝,还是我们在飞逝?我踏实地坐在教室里,时而徜徉于文学大道,时而游向数字海洋,时而又走出国内世界,感受外来文化,我清楚地知道,我在为自己前途和命运进行最后的决杀!这时的我再也不是为一朵小红花,为父母的奖赏而努力拼搏,毕竟前途,我输不起。面对学业上偶尔的失败,我不颓废,不气馁,我不聪明,但我愿意花别人一万倍的努力来获得万分之一的回报,这样,还不行吗?
现在的我,执著,努力,有信仰,有恒心。
一路走来,我比任何人更清楚自己成长的轨迹,读到这里,你若问我是怎样的人,我会说我很平凡,但一切会因为我的努力而变得与众不同!
曾经无数次,“你就是你,你是无可取代的”,这样的话语回想于耳畔。从出生的那一刻,每个个体仿佛破茧而出的燕尾蝶,伴随着众人日夜的希冀和喋喋不休的关怀,被温柔萦绕的我好似已被消融,却忘记了读懂自我。
读我,是门艺术,更是在茉莉年华中感受的自我关怀与期待。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众人迷失了方向,他们追随着,呐喊着,快节奏的步伐一声一声,轰隆隆,响彻云霄,却忽遇转角,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反弹回来,却只能在角落里独自抚慰伤口。众人何曾不想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泰然处之?何时不被“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折服?可是,他们只是想去拥有,甚至正如恶狼般全盘吸收获取,但如若不静下心来试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真正追求的是什么,那岂不是趋之若鹜?重整心情,以饱满激昂的姿态迎接下一个拐口,岂不更妙!若一味追随,受伤的恐怕不仅仅是外在,内在的关怀得不到满足,幼小易碎的心灵也难以支撑你勇往直前吧。
读我,是为了提升,使稚嫩的自己在人生的舞台焕发生机,走向成熟。人们常说,思维是自然界最炫美的花朵。纵然你被百般呵护,纵然集荣光与希冀于一身的你,也应放慢脚步,埋下头来,去品读自我。品读自我,使自己在困难面前不会畏缩停滞;品读自我,在专属于自我的心灵舞台闪跃。人们需要自我思索,个体思索,那只言片语顷刻间化为无穷的动力,催生的力量在石裂间迸发,使你走向理性,趋于成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读我,而此刻的“我”,内涵更加深刻,大灾大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生死相依、共同面对的痛苦与幸福、互相拥抱的那份笃定,反复品味,读一读我们的民族,我们一起震撼着,成长着。
读我,是往复的历程,需要我们的耐心与专注。诚然,读我很重要,但请记住:只有耐心才能酿出香甜的美酒。那些只知自我认识,却沉不住气、毫无耐心的人,对他们而言,这毫无意义,甚至是浪费时间。朋友,伴随着午后阳光,泡上一杯清茶,躺在藤椅上,找个最舒适的姿势,按在play键上,此刻,让心做主,抛开喧嚣与繁杂,淡淡的清香漫过鼻尖,想像着秋风袭来,送来落叶,给心灵以慰藉。认清自我,感受生命的价值,将此刻的我那渺小的个体放个长假,还内心以美的抚慰。
读我,清香漫过鼻尖的那一刻,我感受到异样的温暖,我知道,那是专属于内心的精彩!
作文试题九(命题作文)
疏,是一个含义丰富、适用范围极广的词。疏,既能诠释事物关系,又能演绎人生志趣;疏,既能观照现实生活,又能展现审美追求。疏,在诸多层面上引发我们不同的思考与感悟。
请以“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可以展现这般美丽的韵致。然而喧嚣俗世有人们却越来越疏远这些古色古香含蓄隽永的美。
在流行文化冲击的时代下,人们接近着美,也疏远了美。日流韩流席卷中国后,人们越发怪异的发型。红的、绿的、白的、直的、弯的,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服饰也同样弥散着另类美。与此同时,当演唱会现场万头攒动时,戏院却寥若星辰地坐着几个票友,且大多是老人。
曾几何时,堪称国粹的梨园不再热闹从前;李白对酒当歌的豪情逸兴不再被传诵,龙腾虎跃的稼轩词,也越发轻悠了吧,当现在的孩子拿着MP5听歌时,唐诗宋词的光芒疏远了。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高尚的灵魂被疏远了。没有了果实的种子在自然界无法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无知的昂着头颅。黄光裕多次被誉为中国首富,但事业有成的他沉迷于物质享受的官商勾结的长袖善舞中,疏远了精神大厦的修筑的灵魂家园的构筑。疏远精神家园的他毫无疑问必然是空虚的。
不要让心灵荒芜,不要让灵魂漂泊。还记得悠悠盘桓的羊肠小道吗?
还记得采菊东篱下的怡然老者吗?还记得仰天长笑出门去,吟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歌者吗?曾几何时,陶渊明、苏轼、司马迁、屈原……这些穿越了历史长河的高贵人物来到我们的生活,然而他们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志气,不阿谀谄媚攀附权贵的清高孤傲,不妥协于艰难的生存环境的毅力,不随波逐流,你浊我浊的高洁如兰芷的馨香却在我们疏离之下而黯淡了。
郭敬明说:“人们习惯躺在草坪上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归家,我们漂泊了许久的灵魂也应回归本位。
不要沉迷于另类流行美学疏远传统美学经典的美丽,不要沉迷于物质金钱疏离了古人高贵典雅的灵魂,请于心灵深处回觅芳踪,空荡的心房终将得到填充。
人的本性疏远污秽之物,疏远污秽,亲近高洁,你会发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美景一直驻扎的你心田。
远远地站着,欣赏馆内陈列的画作,美感就这样在心中荡漾开了。
每次参加展览馆的画展,总是让我身心愉悦。大厅的墙壁上、橱窗里错落有致的悬挂着一幅幅画作。参观者总是踱着极为缓慢的步伐在作品前观赏。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是在离画作约莫四个步长的位置驻足。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
如果将“疏”狭义的概括,我们或许可以把它归结为一种距离。审美需要距离。康德在他的批判性美学中,将美概括为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产物,强调审美是对某一对象或它的表现方式的一种判断力。这是因为,美的载体是客观的,譬如陈列的画作,而产生美的对象却是主观的,即自我的精神意识。因此,美感是一种精神上的反映,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那么,距离之于美感的作用又有哪些呢?我将其归结为两点内容。
第一,“疏”对于视觉上的审美作用。每个人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欣赏一朵花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的形状和颜色,辅之以嗅觉的感知,我们会产生一种对于花的视觉上的美感。同样的情形下,如果我们采取近距离的观察,也许我们就会注意到花瓣的残损,花萼的枯槁,甚至会发现蚂蚁的行踪。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审美对象发生了变化,相信在这时,我们视觉上的美感也早已消亡了。因此,处在一定距离的审美,是一种更加全方位、概括性的真实审美,往往能使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美感,忽略那些细小的缺陷和瑕疵。
第二,“疏”对于情感上审美的帮助。以欣赏画作为例,与画作者的生疏,与画作背景的生疏,往往会激起我们对于画作本身,甚至是画作之外的浓厚兴趣。我将这种兴趣概括为一种因审美产生的探求欲。这种欲求,体现乐我们对于美感本质的渴望,即是一种对美的合理追求。相反,如果我们对于一件画作已有充分的认知,我们就会失去对其欣赏的原动力,从而难以产生精神上的美感。
因此,“疏”是一种审美态度,是审美的必要前提。学会把握“疏”,其意义也不仅仅局限于审美,更多的会影响到我们对于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
学会“疏”的含义,就是学会如何掌握距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空中发现生活中的那些更加精妙的美丽。
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太“密”。
人头攒动的饭店餐厅,满满当当的日程安排,被金钱、物欲填塞得再也容不下真善美的心灵……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习惯于在空间、时间、精神的高密度状态下生活,成了现代版的夸父和伊卡瑞斯。
殊不知,“疏”中蕴含着无穷的艺术。
“疏”是自然造化亘古的哲学。女娲补天,偏偏百密一“疏”,漏下了一块顽石在青埂峰下,没有补上的那片天才有了“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壮丽奇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足够“疏远”,稀疏的天体分布使到达地面的阳光失去了灼热的高温而只剩滋养万物的力量;物理上的声波分为疏部、密部,二者轮流排列才使声音由近及远传播,让我们听到悦耳的音调。“疏”是自然饱含智慧的演变法则。
“疏”还是中国文化中的留白艺术。齐白石画虾,画面上总要留一片空白,与虾的灵动互相映衬,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不似梵高的《鸢尾花》画面充溢着粗犷的线条与浓艳的色彩,让人有一种无端的紧张感。而林逋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疏朗简约,清新淡雅的境界,琵琶曲《十面埋伏》中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后那段倏忽而至的休止期,无不让人领略到“疏”带来的典雅与从容。画面的疏,诗境的疏,音阶的疏正是快节奏的现代都会中的我们的审美需求,它从古老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发端,裹挟着历久弥新的幽香浸润着我们的精神天空,让我们欣赏更让我们思考,我不妨称之为“中国式的芬芳”。
“疏”还应是一门有关管理的学问。张晓风在《经济学的旁听生》一文中写到经济学教授这样描述管理:时间、空间、物品不够用,才产生了管理,设法把它们管理得疏放、错落,就是管理者的智慧。人生也是同样,有张有弛、有收有放是成功的自我管理的体现。让心情疏淡,让灵魂自由,让精神高远,关注人的精神建设,就是关注怎样去“疏”。
“疏”中有真意,包罗着自然、文化、人生的哲学,指向完善人格的塑造和理想审美的追求。
让我们学会“疏”起来吧!
“疏”人生,“智”人生,“美”人生。
疏,是另一种得。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人们紧紧抓住已有的不肯放手,眼睛还贪婪地四处张望妄图再有所得。他们将所得堆砌在身边,逐渐砌成坚不可摧的牢笼,却不知适度的疏也是一种得。
疏远利益,让人获得安宁。自古以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司马迁在《史记》中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物质利益似乎成了我们在社会上生存的唯一目标。然而为了这一目标,人们竞争、计较与苦恼,愈加痛苦、疲惫。究其根本原因,是将利益看得太重。于是有人放下逐利的心,冲破利益的牢笼,却同时得到安宁的大境界。中国首善陈光标首倡“裸捐”,视利益为浮云,只为帮助他人,这难道不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因此,有所疏远,必另有所得。
疏离名声,让人心无拘囿。文人志士,不求利者稀,不求名者更少。辛弃疾拼搏一生,也只希“嬴得生前身后名”。古代将领死后,谥号“忠”,似乎是对其一生戎马的褒奖。然而,为了一个虚名,却枉费一生。实在不值。陶潜看清这一点,于是归园田居种菊篱下,得到无拘的生活;庄子看清这一点,于是拒绝吴相一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得到无束的心灵。疏离名声,看似失去追求,实则是精神境界上的另一种追寻。
疏忽生死,让人内心强大。将名、利看淡之人,未必都能看破生死。生与死,是人生的终极思考,是哲学讨论自古不变的命题。如何有意义地生、无悔地死,纠结了人们数千年。倘若已看淡生死,那么眼前的一切名利,又有何留恋?倘若已将自己的一生与人类历史长河相连,与宇宙万物相关,那么眼前的一切艰难,又有何畏惧?癌症妈妈郭雪姣无惧死亡,坚强抗癌,她笑面死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正是因为对生死的疏忽,她才能坦然面对并接受将来一切的未知;正是经历了生死考验,她的内心才足够强大,强大到令无数网友唏嘘不已。疏忽生死,是一种伟大的无畏,无畏者必得到内心的强大。
现而今,人们过分追求眼前的一切,却忘记了去疏。有疏,才会有所得。
作文试题十(命题作文)
以“一年好景君须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有一年的好景,需要被我们记起。
当鸦片战争的炮火轰醒了国人,惊恐的眼神与屈辱的泪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他们,站了出来,身着青衫抑或全套西装,在隐形的战场上开始了第一场厮杀。这年好景,在历史书上被称作“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这短暂的春天并不一定激情四射,但你若细品,自然看得见沉默的表面下翻滚的熔岩。那是范旭东的永利制碱厂。在外国企业垄断技术下的勉力支撑与苦心钻研,并未直接带来好运。望着劣质泛黄的第一批产品,他们在嘲笑声中奋起,在世博会上用洁白的纯碱驳斥了“中国人造不出像样的碱”这一论调。那是张骞的大生集团。在被梁启超誉为“中国进步最大的城市”的南通,这位末世状元让机械化的生产进入中国人的生活。那是棉花大王穆藕初对从种棉花、纺布到管理工厂的系统性学习,那是中国船王卢作孚短小精悍的身躯中钢铁般的意志。商人,这个在古时一直被边缘化的阶层,在各方面与外国资本家们分庭抗礼。他们的爱国热情深埋在理智的外壳下,他们的理想隐藏在埋头苦干的背影中,对国家的忧虑驱动他们,去寻求最快的发展方法与最好的机遇。这在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背后中国商人不屈的斗志与昂扬的激情,不是最好的风景吗?不应被铭记吗?
然而,他们连同这般好景被遗忘了。
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他们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食指如是说。不错,我们永远无法获取历史的真相,唯有在远离后回望才可让我们把残缺的碎片拼回原来的景象。然而,在四十年前的那场浩劫燃烧掉他们的功绩之后,在仇富情绪弥漫的当下,我们就有理由去漠视一段中国现代企业先辈们奋斗的辛酸好景吗?
一个因为眼下的心态而不敢正视过去的民族是懦弱的,一个因为历史的阻碍而淡忘先辈们淋漓鲜血的民族是悲哀的。过去的他们本是我们最好的教科书。但中国人,一向不长记性。
斯人已逝,侯德榜进入了化学课本,他的辛酸无人得知。穆藕初以昆曲推广者的身份被铭记,张骞与绣娘的忘年恋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扬。江南制造总局已为世博会腾出了场地。《跌宕一百年》的作者说,是追求历史真相的使命感让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那群熟悉的陌生人,正穿越百年风尘,面无表情,砸响门环。此刻,那门环声亦叩在我心上。
当当当,你听到了吗?一年好景君须记,请还他们以历史的公正。
【教师点评】在历史中选取“一年”,如此选点可谓艺高人胆大。第三段事例翔实,融国运兴旺之情于历史人物的责任感上,笔力纵横有度;能将“须记”与“遗忘”联系,是因为该生的民族责任心,结尾的叩问发人深省,在记住中奋进,这是在警醒一个善于“忘却”的民族。
人、事、情、理皆备。
一年好景君须记
总是在地铁上坐在我对面的人:
你好!或许你不曾注意过我,但我已对你留意良久。每天不变的黑大衣,憔悴得几乎没有笑容的面庞,回不完的短信接不完的电话……你是现代社会里奔忙人的典型。物转星移,四季轮回,而你的生活却单调如一。可生活本该如一首隽永灵秀的诗,美丽多姿,蕴味无限。所以今天,我要写给你这封信,我要让你看到生活画卷般的美景,一年好景,君须记!
“诗家清景在新春”。在春夏草长莺飞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平淡细琐的柴米油盐中,中国人把生活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那里有庾信简陋小园中“三竿两竿之竹,一条两条之鱼”的流转灵动,有苏子“解鞍依枕绿杨桥,我欲醉眠芳草”的潇洒超然。在大唐的依依杨柳旁,折柳吟歌;在远古的夭夭桃花旁,低语微笑……他们把内心深处对美的向往融注于一花一草,一茶一饭,于是风有了生命,树有了内涵,生活之景有了最优美的形式和最充实的含蕴。他们给生活的点滴赋予爱和精心,因而内心总是充盈,唇边总挂笑颜。你是否,也可以从电脑文件中抽出一个小时来,品品茶,赏赏花呢?
你也许会说,生活哪有那么多春日融融?游戏场般的现代生活里,竞争与奔劳充斥。那么,请与我前往肃杀严寒的秋冬,在那艰难困苦的境地里,我们的生活依旧可以被装饰得无限美好,而且,意蕴更为深远。
那是战火纷飞,全城沦陷的巴黎,卖花姑娘洛西亚在一个炮声连天的日子后为街上所有女工送去玫瑰,翌日清晨,每位女工脸上的笑让德军瞠目结舌,那是经济衰退、政局动荡的莫斯科,歌剧院外依然云集着穿戴考究,谈笑风生的听众……只要有一颗吧生活打磨为艺术品,在任何境遇中也不放弃对美的追求的心,我们就会看到:玫瑰打败了烟枪,歌声消去了愁云,善美稀释了苦难,最好的景色永远挤走了生活的雾霾。你看到了么?
没有比生活更遥远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春夏秋冬,是温暖还是凄凉,是风雨还是晴朗,你,都不能失去那颗向美之心,即使重压再强,即使烦扰再多。因为,生活的艺术会给你一双让心灵飞翔的翅膀,让你身处云间,波澜不惊,内心超然。它会让你把一切景色都装点得鲜花怒放,鸟语虫鸣。于是再烈的风也吹不倒你,再大的雨也淋不倒你,你看到了么?你记住了么?
请你打那一年的好景印在心里,细品,慢嚼。让你的生活五颜六色,阳光满溢。
默默关心你,有时也会像你一样的我
【教师点评】书信体的形式自然巧妙扣住“君”,虚拟的“地铁人”是现代都市人的画像,在娓娓而述中用生活艺术化的具体展现去充分唤醒现代人麻木的心。倒数第二段写得甚有哲理,波浪线的语句充分展示了文采。这是一个有积淀、有认识的学生,考场上有如此妙思才情,让老师欣慰。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直觉得,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最美好的发明,他们也许是预见到了,后世的人们离了农田,忙忙碌碌中便容易忘却关注季节的更替,就给每一个节气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让我们
留意春夏秋冬的美景,不至于错过春季的第一声鸟鸣、冬天的第一场雪。
一直觉得,春天应从“惊蛰”开始,当惊雷唤醒在冬季蛰伏的生灵,“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景象里,充溢的是生机和活力。抽絮的柳含苞的花,突然热闹起来的世界总能令人耳目一新,等到清明踏青之时,依然草长莺飞,在和暖的春风中摇曳的杨柳的嫩枝,勾勒出的是生命之初鲜活的美。
一直觉得,“芒种”这个名字,在夏天的所有节气里,是最美的一个。当滋润的春雨被热烈的夏阳蒸干,积累了一个春季的生命将在夏天迎来最美的盛放。而对于农家来说,这无疑更是个忙碌的季节,骄阳下的工作并不轻松,但茁壮生长的稻麦总会给劳累的人们以希望。夏的主旋律,便是如此的辉煌而热烈。
一直觉得,“霜降”最有秋的风骨,当最浩大的盛放到了尾声,夏的热度渐渐退褪去,在北方吹来的寒风中,“霜叶红于二月花”鲜丽正是生命在逆境之中的绽放。正因有过绽放,所以能从容收场,漫天红叶飘飞的场景,既是惊心动魄,却也平静至极。无悔的生命,本就该没有任何留恋。秋天最美的景致,就该是落叶了,因为它诠释了秋的意义。
一直觉得,“大寒”是最末的篇章。曾经有过的鲜活、热烈都已被静穆的雪埋藏在了大地的记忆之中,世界仿佛凝固成了冰雕。但这并不是一切的结束,因为新的生命,下一个轮回正在被孕育,正等待着下一个“惊蛰”将它们唤醒。
一年的好景,难道只是一个个无意义的轮回吗?我相信,它不是。“蟪蛄不知春秋”,它也许会将春当作起点,冬当作终极,但人不一样。看到一年又一年的盛与衰、生与死,人们也会对自己的生命有了一些感悟吧。突然又想起所罗门王的感喟:“一代人兴起,一代人又衰落,但这永恒的大地却始终不变。”对于这世界来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正是四季的轮回。
也许我们的先辈正是从一年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什么,才用如此美好的名字记录下它永不止息的更迭。而我们,继承了这笔丰厚的遗产,也应当用最珍重而虔诚的心记录下这一年的好景,从自然地轮回中人们所能得到的,往往更多到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有文采、有思想,结构工巧,的确是考场佳作。相较于太多考生单纯描绘四季美景,这位考生从节气切入,可谓角度独特;不像别的同学面面俱到,该生撷取“芒种”“霜降”“大寒”三个节气完成评述,情景相融。难能可贵的是,结尾两段能由“好景”得出生命感悟,让文章意蕴更为深厚。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好景君须记,不要只和我轻风淡影的提起春日娇羞吐蕊的桃杏,夏时接天的碧叶与亭亭出水的荷盏,不要只记得秋日似火的枫树与灿黄的梧桐,高爽于蓝天之下,或是冬季初雪时晶莹满枝、银装素裹的世界。
一年好景实在是太多太多。我希望听到你向我描述春日八点四十五分教学楼一角挂着的一片绯红的云,悠悠带着桃花的芬芳,镶着朝霞最后一丝金色的边角,静静停泊在温柔清澈、一掬而满的天空中。我希望听到你那天在天桥之上,一转身间瞥见的一池碧水,满水池霎时间涟漪乍起,碎影间是野草水草色丰满的叶,与淡紫色的、丝绸般小小盛开的花朵。我希望分享秋日云时的一轮满月,半透明地带得环形山的阴影,悬浮在宝石蓝依旧透亮的天际,诡异的斜挂在法国梧桐脆生生在风中颤抖的叶子间。还有冬天清晨的城市,浓得近黑的墨蓝,橘黄的路灯点亮了清冷的空气,远处无边漫开楼房的剪影,蓝、橘、灰三色的凛冽的风中镌刻入了超自然的画卷。
那一年的好景啊,说一说那灯笼似的野草顶端半开未开的样子,或是欣欣然的水色朦胧于你上班的路上,看一看蚂蚱硬壳上斑斓的斑点,还是阳光的炎热在树影间捉迷藏,记住那片叶上,绿是如何一点点泛黄,那棵树在风中是如何哗哗作响,还有每一片落在羽绒服衣袖上六角形雪花精致的骨架,深碧色的透明冰面下,冻结着多少晚秋的残荷,一望无涯,不,太多太多,不可尽数。
一年好景君须记,从来都不只是文人的附庸风雅,或感怀伤时的产物,那是对自己生命中每一刻时光,每一份感动的尊重,是在世界每一个转角,每一份变化间永不褪色的欣喜与悸动。
须记,须记,若没有点点滴滴收藏于心间,那么往昔年复一年的光阴,太容易便会抽象成由事件陈述成的单薄记忆;生命的厚度与美感,也只停留在薄薄几张备忘录的纸页之间,抽离了所有的热度与灵气。那么整个生命,不也太容易缩减成没有色彩与音响的枯燥卷宗。
须记,须记,年终总结时,我们往往只有沉甸甸的一脑子人与事,交错的关系让人疲倦不堪,难道我们日日所行走的这个世界,这个举手投足间永远流光绮丽的世界,就不值得占去我们总结上大半的空间?成日沉浸于人与人小小的世界中,我们太容易忘记惊奇与感动,太容易失去敏感与热情,惟有收藏着大千世界的所有,才能保持作为一个人的丰满与深刻。
最天然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最永恒的哲理,愈简单,愈美丽,愈深刻,一年好景君须记,一山一湖一树一石一花一叶一飞鸟一鸣虫,一日一时一刻一瞬一擦肩一回首。
评析:这篇作文从好景起笔,难得的是不只限于好景,而是表现了点点滴滴的美景对于心灵的涵养作用,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境界高了一层。
作文试题十一(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浓酽狂烈又何妨
有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浓与淡,似乎象征了自古以来两种相持不下的人生态度。有人看穿一切执念与纷扰,抱定清淡拔俗的态度;有人却偏爱狂烈,认为人生之精彩在于绽放之轰轰烈烈不遗余力。正如浓茶与淡酒,人们各有所好;在我,却似乎更加中意后者。
的确,人间世事沉浮不断,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相较于看淡一切平心静气,似是自找烦恼。当人们纠缠于欲念和执着时,冲淡的态度如同贤者平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盏清茶,胜过哀莫难忘。”清淡之好,在于善于放下。放下所爱便能放下所恨,放下所拥有便能放下所失去。以淡然之态行走于浮世,一切烦恼便能处之泰然,不愠不怒,仿佛世外君子。
如此看来,如白花淡茶般的清淡之态虽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却也因之而带了几分错失的遗憾。清淡故不执著,无所谓爱恨有无,故能自保,可人生如是之意义何在?秉持清淡的原则,似神仙般御风掠过人世波涛汹涌之海,确是潇洒从容,却也未曾体味人生百态,失之平淡。
相形之下,我更为倾心那些钟爱浓烈的人生。我总是想起那“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他的名字,他演的虞姬,还有他的那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都恰如一个隐喻,埋下了一个戏痴戏里戏外的人生浓烈至极的伏笔,也注定了他那因浓烈而癫狂的命运。如是浓烈,故而敢爱敢恨;人生或是莺飞草长四月天,或是水深火热荒凉谷,都尝试过,体验过,纵然结局是悲剧,也不留遗憾。相比那种将一切故意看淡的姿态,或许这种狂烈,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潇洒吧。
其实真正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之人,当其精彩盛放达于极致,反而又似归于平淡,让人看不出分毫。竹林七贤看似超脱物外与世俗决裂,然阮籍穷途之哭,又何尝不是真性情的全然释放和对于无拘无束的人格的热望?还有那句“不如相忘于江湖”,言出庄子之口,我却总觉得这表面的平淡清净之下藏着巨大的暗潮,那是只有经历过浓烈的洗礼与刺青后凝练出的一粒智慧之朱砂。
“有一种鸟一生都在风中飞翔,累了就在风中睡觉。它一生中只有一次落在地上,就是它死的时候。”这鸟像极了那些在人生起落之大风中极尽生之美丽的人们。在我看来,人生便该是这样一种态度;在极度的浓烈和绚烂之中燃尽韶华,大概是最美的一件事了。寄情于浓酽狂烈的人生,哪怕最终归于寂灭,都已足够。
沏一杯香茶
西洋拳击,如浓酒绿叶般浓重而华丽,但总难免受伤。观者足以尽兴,选手却难堪重负,遍体鳞伤。中华武术,如白花淡茶,讲求心境平和,去除争斗之心,方能稳操胜券。
并非是对西洋拳术的贬低,只是在我看来,清淡平和更是一种能互利双赢的慧境。他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一个如浓酒,是热烈,是追逐,是拼搏,是飞蛾扑火般的精神。而另一个却是安静,是放下,是素雅,是静水深流的智慧。如浓酒般生活,太累,不如沏一杯香茗,小坐窗前,静思人生。
历史上和生活中,总不乏有烈酒一般的人物,他们锋芒毕露,如山石般尖利,却也如山石般易碎。三国时代,曹操手下有一谋士,名曰杨修。他才华过人,从不收敛,如沸腾的烈酒,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但是,他的率性不羁,终使他成为曹丞相的眼中钉,最后惨死。他太烈,太刚,不懂得素雅淡泊之智慧,故而折腰,反成笑柄。又有伯夷叔齐,不食齐粟,饿死于首阳山下,他们的忠义,如钢铁般不可摧折,但是他们放不下,看不下历史的必然选择。做一壶浓酒,虽有华光,但终究难逃被煮尽挥发之命运。他们虽是不同的浓酒,却都是放不下,看不淡。
所以,做人不如做一杯淡茶,不求争夺,不求如太阳一般的自我燃烧,反是一种智慧的境界。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放不开,看不透呢?他们不懂雅之温和,不懂清淡之放下。苏子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最好的境界。人生悲也零星,欢也零星,都作江上点点萍,何必如杨修般自我展示以博青眼,又何必如伯夷叔齐执着于过去,放不开人生悲离而非要将自己消耗殆尽呢?一如陶潜,看透官场腐败,看淡名利之争,退而隐居南山,每日与菊为伴,不也是一种清淡豁达的心境?倘若心中纷扰,又如何坐定,品得龙井之香?由此观之,这倒更是一种高境界的坚守。虽然不争,却是对俗事最有力的抗争与反驳。
而我们的社会如今太缺少这样的清淡心境了。世上不乏拿破仑这样如烈酒之人,不乏某些狂傲不甘寂寞的学者,他们都是功利的追逐者,却不懂得素静的境界。有人说,世上再无钱钟书。是的,社会已沉溺于喧嚣的狂欢之中,社会上的每个个人也被这洪流所鼓动。这个社会已不再寂静,人心也都忘记了甘于寂寞的清淡。所以我们呼唤素静的世界,与不再躁动的灵魂。
而清淡素雅也不等于不作为,这是画卷的留白,是生命的停顿与修整。不要浓墨重彩,不要看不透也不意味着无所追求。笔者所说的是一种清静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成熟的平和心态,是人生返朴的智慧。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不如放下对功利的追逐,放下失去的包袱,过一种素雅清淡的日子。
中国文人的茶酒之浓
中国的文人一半活在酒里,一半活在茶里,与其说是泾渭分明,不如说缺一不可。
活在茶里的中国文人活得清淡且素雅。君不见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君不见西南联大在空袭警报响起时,还在煮莲子汤的奇人的坦荡与平和?君不闻终南山中传出的那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透出的辽远的心境?习习微风,春水煮茶,与其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就如上面提到的人,就算我们无法亲眼看到他们煮茶的情景,也能想象出他们端起茶杯,微笑品茗的样子。这种生活态度的形成,一部分来自文人品性中的不尚名利的高尚追求,另一部分则来自世俗的排挤。天性如此的人在茶中找到对世俗中失败的抚慰。说至此,我脑海中的茶的形象也愈发清晰了,那是一个身着白衣,佩着兰草的长发公子,左手摇扇,右手斟茶,似菊,似梅,似兰,却又比他们多了一份平和与淡然,让世界少了许多浮躁之气,这恐怕就是“无宁静无以致远”的最好写照吧。
活在酒里的中国文人活得浓重且热烈。你一定想到了拿着酒瓶走得摇摇晃晃的李白对来人说“让皇上在等会儿,让我喝了这瓶酒”;你一定会想到嵇康这边饮酒那边白眼看人的情景;你也一定想到了稼轩“醉里挑灯看剑”。他们的情感像酒一样浓烈,也如酒一样辛辣。李白洒脱的背后是被贬出京的痛楚;嵇康随性背后是黑暗的高压政治;稼轩美梦后是现实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这样真实的酒味人生,不过是源于文人身上难厚重的社会责任感与现实产生的尖锐矛盾。可及时是那样灰暗的现实,也便没有让他们迷失自我,并没有让酒精麻木了他们的神经。他们仍然怀抱着对天下苍生的那份责任活着,给自己倒上一杯又一杯的酒。
事实上,没有那个文人是只生活在酒里或茶里的,就像杜甫,我们看到他沉郁顿挫的文字,也看到草堂前的春水淳淳。酒香中,我们看到文人们入世的责任;茶香中,我们看见了文人们的高洁追求。我想这就是中国文人的茶酒之欢。
推己及人,在现今复杂的深会生活中,我们有应何去何从?如何能够既发挥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有能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片栖息地?如何能够既品茶的淡雅清香又尝到酒的浓厚醇香?或许,看看这些中国文人,我们可略知一二。
作文试题十二(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决定悬赏寻表,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赏金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结果一个个都放弃了。只有一个小孩,为了那笔巨额赏金,仍不死心地继续寻找。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谷仓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静是大自然的赏赐,静是一种奇妙的心态,静是一种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情画……
请以“静的魅力”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 结合命题材料,尤其是材料第2段充满智慧的点评,认真审读文题“静的魅力”,可以体悟到,文题的中心语是“魅力”,关键的修饰语是“静”,此篇作文要以“静”为思维基点,以“静的魅力”即“静”所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和净化心灵、提升心灵为主旨下笔行文。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外观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富有魅力。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思得佛门真谛,成为一代高僧。面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放松精神。而到了更高层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天龙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一个默默无闻的扫地僧;助魏公子窃符救赵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门的一个守门人;智慧象征的诸葛亮,出茅庐之前也只是躬耕于南阳的农夫……他们往日的静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那不是单纯的沉默,而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
于是不难理解嵇康在面对前呼后拥,大讲排场来拜见他的钟会时,仍旧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炉火和铿锵的锤声中默默忙碌的举动。圣贤的静,岂容俗世的嘈杂来打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年前的智者从深邃的静水中悟出了禅意。这禅意并非不可言传,只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悟呢?这也许是现代文明的悲哀。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文章的观点比较深刻,特别是结尾的一段文字,把古圣先贤静的心态与现代世俗之人浮躁庸俗的心态加以对比,巧妙发问,引人思考,使文章主旨得以深化和升华。
作文试题十三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陌生的事物时时都会出现。如何面对陌生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自然,结果往往也不同。
联系生活中与“陌生”有关的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一扇虚掩的门
上万年前,原始森林。雷电击倒了树木,生起熊熊大火。人类的祖先类人猿们坐观许久,最终上前,试探、烫伤、反复试探……最终,人类懂得并掌握了火。
火对于原始人类是完全陌生的,而最终二者得以亲近熟悉。因为,陌生并不代表一堵决绝的墙,只是相隔了一扇虚掩的门。
面对陌生事物这扇虚掩的门,至少得传承人类始祖们,坐观火焰思索的一份好奇心。“好奇是一个哲学家最必须具有的素质。”陌生的事物以未曾见过的棱角兀立在认识的平原上,若无一丝好奇心,视而不见,门在眼前而不知,或者见门虚掩却无好奇门后事物的探索精神,往后一切皆是笑料空谈。陆羽自出生即为禅师收养,却对佛门外的陌生世界时时好奇。他好奇私塾学生手中的陌生书本;好奇瓦子勾栏的陌生装束。他看到了那扇虚掩的门,好奇期后有怎样的一个陌生世界。当《茶经》问世的时候,当陆羽成为茶圣代名词时,他或者也在暗自庆幸,幸而有当初对陌生的好奇,不然佛门怎能出如此一位知茶圣手?
好奇这虚掩的门尚不够,还同样要有祖先那份敢走上前去的勇气。空看一辈子的门,好奇一辈子的那面陌生,抱着“墙里秋千墙外道”的幻想傻笑,为何不鼓起勇气,上前推开这扇虚掩的门?面对一个陌生的科学领域,孟德尔鼓起勇气迈出遗传定律的第一步;达尔文鼓起勇气告别家乡,随水手扬帆踏上未知的征程;列文&虎克鼓起勇气用十几年的光阴打磨镜片,走入陌生的微生物世界。陌生并不可怕,虚掩的门没有威胁的力度,但敢于向陌生迈进的勇气是可贵的,因而也有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与悲伤,犹豫一生,最终在生命的尾声推开了那扇阶级间虚掩的门,在他同情了一世的陌生下层民众的世界里合上深邃苍凉的双目。
虚掩的门被推开,陌生的世界展露眼前,你是否还能像祖先一般,试探,再试探,直到辩(辨)清好坏,让陌生事物为己所用?很多人却不能。海洛因、摇头丸……毒品的陌生世界被打开后,多少青年深陷其中,不可自拔?鼓起勇气推开贿赂这虚掩之门时,多少曾经的好官员辨不清好坏而深陷其中,最终堕落?陌生的事物有好有坏,陌生的世界阴晴未知,可以好奇,勇于探索,却也必要辨清好坏,为己所用。门开了可以关上,浅尝可以退出,善恶须辨清明。试探,再试探,直到辨清好坏,陌生的世界一切取决于你。
无边的认识广场上立着一扇虚掩的门,发现它,怀疑它,推开这扇虚掩的门,那边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你的世界。
本文以推开虚掩的门,走进陌生世界这一形象地表述贯穿全文,辅以人类始祖“试探,再试探……”中蕴含的哲理,简洁准确的的诠释了“如何走进陌生世界”这一文章中心。主体三段落,涉及“好奇”、“勇气”、“辨清好坏”切题且思虑周全。文章论据充实,有说服力,详略处理恰当,语言瑕瑜互见,如“陌生并不代表一堵决绝的墙,只是相隔了一扇虚掩的门。”、“空看一辈子的门,好奇一辈子的那面陌生”、“无边的认识广场上立着一扇虚掩的门”如凝练的哲理诗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源中人面对陌生选择了惊恐;“笑问客从何处来”,村头玩耍的孩童面对陌生却选择了轻松坦然。你呢?你又会以怎样的姿态来对待生活中时时出现的陌生?
出于人的本性,你大概会惊恐地逃避,把头埋在自己熟悉的安逸世界。如长沮、楚狂在世道崩溃时躲入山林去过往日的生活,如曹操在江面铁锁连船营造陆地的假象,如张爱玲在风云变幻之际偏居一隅写小资的倾城之恋……在变幻无常的世事中只有熟悉才能带给自己安全感,让自己能凭借往日的惯性生活下去,人总不愿改变,因为陌生隐含着未知的危险。他们的选择无可厚非,只是囿于熟悉的天地,生命终无法得以更新,无法得以开阔。只贪恋安稳的人生,想必不会有绚丽缤纷的色彩。
那么,何不学学三毛,张开手臂拥抱陌生的世界,开阔出人生崭新的局面?黄沙漫天翻滚的雄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悠远,驼铃声声的悠扬,撒哈拉的粗犷对于生于秀丽宝岛的她而言是多么陌生!当地土著掠走10岁新娘,借东西总是笑嘻嘻赖着不还,他们的荒蛮又曾给知书达礼的她带来多大的震撼!然而她深情地望着那片陌生的土地,将整颗心交给了她,白森森的骆驼头骨成了她珍重的宝物,淳朴的村民有什么病都来找她医治,曾经多愁善感的女子将自己改造成坚韧的骆驼刺,与那片曾经陌生的沙漠如此相得益彰。她接纳陌生,适应进而融入,成为一位让人赞叹、羡慕的奇女子。敏感细腻而又豪爽大气,正是这一段面对陌生的经历让她的人生多了一个维度,得以无所拘束地游历于浩瀚的长空。陌生,是一扇通向新鲜世界的门,勇敢地踏出去,上帝将回馈你一个丰富的人生。
然而,在此之上,还有一种境界,那便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潇洒。这“不变”,并不是拘泥于熟悉的不知变通,而是参透了陌生与熟悉所具有的共性,凭着普通的规律静观世变,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邓亚萍退役后练习英语,从零开始进入另一种语言的天地。然而她说:“我每背一个单词就想象自己扣了一板球。”她以当年克服身体不足的毅力,攀上了英语的大山,点点滴滴的积累,从不言弃的毅力,这便是攻克学术难关的不二法门。邓亚萍执此一念,举一反三,在陌生的领域面前无往不胜。如今站在奥委会讲台上的她,是多么从容淡定!若能找到陌生背后潜藏的熟悉,自然也可轻而易举地适应它。
席慕容说:“人生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这其中有多少陌生的滩头和漩涡!让我们以从容之心面对陌生,以愉悦之心拥抱陌生,挥毫写就潇洒的人生篇章!
讲究议论文的章法,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开头从经典情景引入,引起思考;结尾引用名言,警句式呼吁收束。主体用层进法,先指出面对陌生,人们可能会出于本性,选择逃避;次指出何不“张开手臂拥抱陌生的世界,开阔人生崭新的局面”;末指出更高一层境界是以“不变应万变”来面对陌生。全文显示了对生活的思考。语言表达也有亮度,第二段的排比列例,清晰丰富;第三段用富有情景感的语言叙述论据,有感染力。通篇书写美观。但主体第三层的观点表述清晰度还可加强,论据的意蕴比不上上两层。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螃蟹当初是怎么被发现的?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美味佳肴?第一个遇见螃蟹的人,必对这种陌生生物产生畏惧和好奇。而第一个肯吃这种生物的人,确实了不起。面对世间的陌生与未知,你愿意一尝吗?不妨如鲁迅先生所言,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蜘蛛肯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鲁迅先生又接着如是说。你敢吃蜘蛛吗?恐怕大多数人会回答“不敢”。若对每样陌生事物都畏惧不已,如何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变为熟悉?如是可知,先有不惧,而后能“吃螃蟹”。
若畏畏缩缩,恐怕连未见过的小毛虫也会被误以为龙!《黔之驴》中,一头狮子因未见过驴,竟在驴面前惊惧不已,不是很可笑吗?而后狮子终究亦不惧驴,又回复其威武之态。曾听闻番茄被发现之初,被视为有剧毒的“狼果”,其鲜美之味一直无人可知,直到有一人终究克服内心之惧,勇尝了一口,该果才得以除去恶名。对于陌生之物、克服内心的恐惧吧!敢于尝鲜者,必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如作家张晓风所言:“生命的厚礼,原来只赠给那些肯于一尝的人。”
可惜亦有人不是惧怕陌生事物本身,而是别人畏惧之情编造成一张“不可能”的网,困住了自己的双手、双腿。古人对于陌生的未知世界,爱冠以神、鬼等名目,从未想过上天一瞧。当万户点燃他身边的火药时,我不知道这位中华飞天第一人是怎样克服旁人目光的注视和无数的流言,敢上天探索。尽管他的试验失败了,但他敢“走自己的路”的精神却让人敬佩不已。同样面对陌生的电子商务,别人嘲笑马云的奋身一搏,而马云却投身于这未知领域中,最终以阿里巴巴王国带动电子商务席卷全球之潮。我们可能总受不了别人的评价的压力,可面对大家都陌生的事物,在没有人敢于一尝之前,一切的评价和理论都只能算作猜想。只有当你经受得住常人质疑的目光,你才有可能验证一切猜想。
世界中的陌生事物固然多,但总有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而去一探究竟。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也许我们不仅能发现“螃蟹”之鲜美,更能改变这个世界,引起一股潮流。
【评语】文章中心明确,题目响亮有力。作者擅长分析说理,尤其是“可惜亦有人不是惧怕陌生事物本身,而是别人畏惧之情编造成一张“不可能”的网,困住了自己的双手、双腿。”一段,进一步分析了人们畏惧陌生的的深层原因,文章思路体现了清晰地层次。全文论据虽恰当,但丰富程度不足,底蕴尚浅,内容略显单薄。如第三段写吃番茄内容上与吃螃蟹重复。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试过后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