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解答简单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步骤能力

于 ,08:52&&
归类于:&&标签: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抓一个“补”字,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补”就是给不完整的题目补条件、补问题,使其成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补条件、补问题的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来考虑问题和从问题出发来考虑条件的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如:小明家养了18只小鸡,9只大鸡,?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分析数量关系,补充问题。有的学生说:“小鸡18只是部分数,大鸡9只是另一部分数,可补求总数的问题。”这时教师再问:“还可补充什么问题呢?”有的学生说:“小鸡的只数和大鸡的只数相比,小鸡的只数是大数,大鸡的只数是小数,可补出相差的问题。”还有的说:“小鸡的只数和大鸡的只数相比,大鸡的只数是一倍数,小鸡的只数是几倍数,可补求倍数的问题。”这种由条件补充问题的过程正是综合的过程。 又如:,黑兔有3只,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几只?这题缺少什么条件?要求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几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白兔的只数和黑兔的只数),黑兔的只数已知道了,必须补上白兔的只数。 这种由问题想条件的过程是分析过程。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条件补出问题,由问题补出条件,不仅使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二、抓一个“比”字,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比”就是比较。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把相似、相近的应用题知识区别开来,找出它们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两道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如第二册88页例7: ①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②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先引导学生通过题面观察、比较答出:两题中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即红花9朵,另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再让学生结合直观图,观察两题有何相同与异同的地方:①题里的第二个条件就是②题里的问题;①题里的问题在②题里变成了条件。因此,解题时应根据条件和问题确立解答方法。最后再从结构比较两题:从条件看,都是已知红花多、黄花少,多的红花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由此可得:题①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里去掉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部分,即“9-6=3(朵)”。题②是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的部分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就是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是黄花的朵数,即“9-3=6(朵)”。 这样的观察、比较,使学生对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更加明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三、抓一个“画”字,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画”就是用直观图形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形象的表示出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教师给予抽象、概括,学生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如一年级应用题教学时,题“左边有8朵红花,右边有3朵黄花,一共有几朵花?”首先在黑板左边用红粉笔画出8朵红花,让学生观察,在黑板右边用黄粉笔画上3朵黄花,引导学生看黑板说意思:“左边8朵红花,右边3朵黄花”,这样使学生首先得到了感性材料。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朵花?”就很自然的把“画”出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应用题。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这样根据题意和已建立起来的表象,联系加法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很容易
四、抓一个“问”字,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1、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判断推理训练:①苹果比梨多5个,谁多?(苹果多)苹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梨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梨多的部分)②冬瓜比南瓜少3个,谁多?(南瓜多)南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冬瓜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冬瓜多的部分)上述两例,第一问是引导学生依据“比多”、“比少”应用题知识直接作出判断。第二问是依据作出的判断,推论出多的数中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提出连续性问题,进行判断、推理训练如,二年级有28人,要开展课外活动,平均分成4个组,每组有多少人?①这题说了件什么事?告诉条件是什么? 问题是什么?②求每组的人数,实际应当求什么?(把总人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③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 用什么方法求?除法);④怎样列式呢?(28÷4)。这4个小问题的设计旨在揭示算式“28÷4”的由来,学生回答的过程是一个判断、推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问题(列出算式28÷4),而且受到判断、推理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路,展现推理过程。让学生在经常地训练中掌握判断、推理方法,逐步地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抓一个“说”字,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
“说”就是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要会正确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题意、思路、策略充分“说”出,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如:果园里有苹果树250棵,梨树比苹果树少50棵,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1、先引导学生说清题意:题中告诉的一个条件是苹果树250棵,另一个条件是梨树比苹果树少50棵,问题是求梨树与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2、引导学生说思路:要求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知道梨树的棵数和苹果树的棵树,苹果树的棵数是已知的,应先求出梨树的棵树。这样的思路明确了,解题策略就出现了。
3、说列式:梨树棵数为:250-50=200(棵),苹果树与梨树一共有的棵数:250+200=450(棵)。“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明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加条理。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六、抓一个“变”字,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变”就是变换条件、变换问题。它可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说明问题实质,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敏捷。如“有红气球6个,有黄气球24个,共有多少个气球?可变为:①有红气球6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②有黄气球24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③有红气球6个,比黄气球少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④有黄气球24个,比红气球多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⑤有红气球6个,黄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4倍,共有多少个气球?⑥有黄气球24个,黄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4倍,共有多少个气球?尽管条件叙述形式变了,但其黄气球、红气球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这种变换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是固定在某一个问题的结构和解法上,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总之,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说出“要求一共有几朵花”就是8和3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近期评论文章归档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作图解题能力 李娜
用心聆听花开的声音……
(111)(32)(4)(66)(8)(1)最新文章文章作者: 李娜时间:
14:28:00分类:
;;; “” && & 1. &&&
“……”& 2. && & &&1 2& 3 “‘’” . &&& “”
“” . &&& 111;2;3;4;5;6;7;8;9;10;1171;2;3;4;5;6;7& 51;2;3;4;5 . &&&
“” “” & &&&
;;& 1;2;3;4;5 “” &&& 1. 1 2 3×= 4 5; 2. 1;;; 602/5 1&&&&&& 2 3&&&&&&&&&&&&&&&&&&&&&&&&&&&&&&&&&&&&&&&& , :12,4,?
2 &&&&&&“” 2 3& .“” 1.
“” “” .“” 1.
☆☆☆☆☆ ★★★★★&★★ &&&&&&&&&&&&&&&&&&2 &&&&&&&&&&&&&&&&& “35”3+5=88
☆☆ &&★☆3 ★★&★★&★★ &&&&&&&&&&
2.& “1” 400250
4.&“”“” “”“”;;
①; ②; ③; ○4; ○5
AB2030BB350&
“”1112“”“” & 6.
()11×(12×5)=660() ()11×12×5=660() 5()11×5×12=660() & 2 “”“”“”“” 1065&&&
“”58; 3 “” “1”
&&“1”&&&“1”“1”“1”“1” &&&&&“1”&& “1”
1.& 1 ① &&&& ② ;;& ;;& ③
1 ① ② ③ 243& ① ②&& ③“” ④ ⑤
3&56 ① ② ③ 13556625+6—1=1010 2 &&&&&○○○○△○○○○○ 25+6—1=10
4 5812 ① ② 1 □□□□□□□★□□□□□□□□□□□ &&&&&&8+12-1=19 2 &&&&&&7+1+11=19 812 □□□□□□□★□□□□□□□□□□□ 2 12
2. &1 ① &&&&& ② ;;& ;;& ③& ;;& ;;& ;;& 2
①“54” ② ③ ④&&454/5 1/5 &&&&&&&&&&&&&&&&&&5/41/4 &&&&&&&&&&&&&&&&&&595/9 &&&&&&&&&&&&&&&&&&494/9
①& 10854 ②——
③ “1”1085/94/9&; “1”5/41081+5/4108÷1+5/4 “1“4/5,1081+4/5108÷(1+4/5) &108 545/4x5/4X+X=108,X4/5XX+4/5X=108 5+4=9108/9=1212×5=6012×4=48 ④ ;;& ;;& ;;& “” ⑤ ⑥ ⑦11412723012 ⑧“”
3. 1 ① “”
“”“” “” ② ;;& ;;&“” ;;&; ;;& ○3 “”“”“”“”;; 2
1 826 2 1 2 1&4-22 &8&&&&&& & 2|| 1052 42&& &53 8&&&&&& 4×& 632 42&& &53 —— 2:1 &8&7&6&5&4&3&2&1&0 &0&1&2&3&4&5&6&7&8 &16&18&20&22&24&26&28&30&32 3 /&/&/&/ 8&1&7&29 8&2&6&28 8&3&5&26
44 /&/&/&/ 8&4&4&24 8&3&5&26 24&26 &58168×21026—164—2105510÷4—2 &68328×4632—264—26336÷4—2 ””&””&””&
2 1——“”“” 278 781626261610105853 813853
“” “”“” && . 1. 2. 1 2;; 3 4“”& 3.
.& 1. 2. |
| 访问脚印(最新55个)暂无访问记录
点赞暂无点赞记录您的位置: &
初步培养二年级学生解答两步应用题能力的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您的位置:--&--&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来源:&&作者:&&录入人:王玉萍&&发布时间: 15:18:43&&
数学教学反思,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学习简单应用题要在努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上下功夫,为今后学习复合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帮助学生明确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要求   我要求学生每做一道应用题,都要坚持做到“读、找、想、算、答”五步。即一要准确地读三遍题;二要找出条件和问题;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确地列式计算;五要答题。   为了使学生养成习惯,课上只要讲应用题,我自己都坚持按五步去做,给学生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要正确地解答应用题,首先要能准确地读题,正确理解题意。我要求学生每读一遍题,就在题的前边画一道,读完三遍,画出“△”。然后用单横线画出两个条件。分别注明①和②,用双横线画出问题,边画边小声读出条件和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我还经常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了。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正确地选择算法,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或减,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或除,我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进行练习。我把全班49名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小组指定一个组长。当拿出一道应用题时,就让小组讨论基本数量关系,每人说一遍,会的教不会的,以好带差。还要求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把所想的那句话写下来。如分析了“做一个书包要用2尺布,有8尺布可以做几个书包?”后要写出“8尺里面有几个2尺?”分析了“大船有20只,小船的只数是大船的5倍,有小船多少只?”要写出“20只的5倍是多少只?”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知道在列式前必须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给学生审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较灵活题的能力   所谓灵活题,一种是语言结构与普通提问不同,如“小荣认识50个字,小光认识45个字,普通提问是“小光比小荣少认几个字?”如改为“小光再认几个字就和小荣认的同样多?”有的学生就不懂了。   另一种灵活题就是“逆向叙述题”,其叙述顺序与生活行为顺序不一致。学生对这种题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灵活题的能力,我帮助学生掌握几种理解题意的方法。&&&& &&&&1.实物演示法   如,我常用一摞本子演示“发了→还剩→原有”的关系;或用一把粉笔演示“用了→还剩→原有”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借助实物演示来理解题意。 &&&&2.用改变说法理解较难懂的语句   如:上面说的“小光再认几个字就和小荣认的同样多?”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懂它的意思,就是“小光比小荣少认几个字?”再如“食堂买来白菜、萝卜各7筐,”就是“白菜有7筐,”“萝卜也有7筐”。 &&&&3.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一年级时,我帮助学生学会看线段图。教二年级时,我就帮助他们学会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注明条件和问题,以此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题意   有的学生对“吃了→还剩→原有”等逆向叙述题不理解,我就举学生熟悉的事“你吃了3块糖,桌子上还剩4块糖,你原来有几块糖?”来帮助学生理解。   另外,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应用题的叙述进行想象。   如读了“育红小学有两排房子,其中一排有4个教室,另一排有5个教室,一共有几个教室?”之后,脑子里应当出现“两排房子,一排有4个教室,另一排有5个教室”的一幅图画,这样就可避免列成2+4+5的错误。又如读了“有人在车站上等车,车来了,上去10人,还有8人没上去,车站原来有多少人等车?”学生脑子里就应浮现出车站上等车及上车的情景。   (四)让学生经常进行判断和分析   我发现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因个别词或巧合数字的干扰,选择了错误的算法。   如“学校买来粉笔54盒,每天用去6盒,几天用完?”个别学生抓住了“用去”这个词,就用减法解答。每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我都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正确解法,并引导学生讨论,原题怎么改变,才用减法解答。   又如“缝纫组要做72套衣服,已经做了8套,再做多少套可以全部做完?”因为那一段时间常做除法,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见到72和8,马上列出72÷8的式子。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学生知道错了,我接着让学生说,这道题条件和问题怎么变一下,才用除法解答呢?   这样的判断和分析,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很有帮助。《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关于江宁科学园小学|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科小客服电话:025-
传真号码:025-|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南京江宁科学园小学 版权所有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
CopyRight@[江宁教育城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