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的支撑这则寓言的启示

一个寓言的启示--《当代职校生》2004年06期
一个寓言的启示
【摘要】:正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人,老婆有一天买回来一个鸡蛋,穷人说,如果用这个鸡蛋孵出一只鸡,鸡再生蛋,蛋再生鸡,再用一群鸡去换一只羊,大羊生小羊,羊再换牛,大牛生小牛,卖了牛买田盖房,再娶一个小老婆……听得入神的老婆勃然大怒,操起鸡蛋往地下一摔,穷人的美梦顿时稀烂。这是一个经典的穷人寓言。那穷人可能一辈子都会耿耿于怀,后悔暴露了活思想,让那点宝贵的资本毁于一旦。然而他实在是忍不住!当年马丁·路德·金一句"我有一个梦
【关键词】:
【分类号】:G634.3【正文快照】: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人,老婆有一天买回来一个鸡蛋.穷人说,如果用这个鸡蛋孵出一只鸡,鸡再生蛋,蛋再生鸡,再用一群鸡去换一只羊.大羊生小羊,羊再换牛.大牛生小牛,卖了牛买田盖房,再娶一个小老婆……听得人神的老婆勃然大怒,操起鸡蛋往地下一摔,穷人的美梦顿时稀烂。 这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天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0年01期
谈健刚;[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03期
龙四忠;;[J];中国民族;1980年06期
;[J];四川教育;1980年02期
;[J];中国民族;1980年11期
Jacqueline R洪翠宝;;[J];世界科学;1980年03期
李晓晔;;[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9期
张培麟;[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尹洪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张瑞甫;[J];齐鲁学刊;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房兴堂;刘贤德;王冲;李建;张伟;代安辉;王翠美;孟秀梅;;[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杨宁;;[A];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21世纪畜牧兽医生产和科学技术论坛会文集[C];1999年
何明清;吕道俊;倪学勤;潘康成;刘克琳;;[A];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21世纪畜牧兽医生产和科学技术论坛会文集[C];1999年
李悠慧;耿桂英;戴伟;;[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老年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张玉忠;袁红梅;;[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老年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刘桂琛;郑陶;谷力;郑良歧;马业罡;;[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林瑞峰;;[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林瑞峰;苏子明;;[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刘为直;;[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李天锡;;[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保健时报;2004年
;[N];保健时报;2004年
兰景轩;[N];保健时报;2004年
;[N];保健时报;2004年
蓝天云;[N];保健时报;2004年
本报记者 钮键军;[N];财经时报;2004年
包春华;[N];中国教师报;2004年
石涛;花瑞文;[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孙德胜;[N];中国畜牧报;2004年
南京农业大学
周岩民;[N];中国畜牧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家琦;[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尹靖东;[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王利华;[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宁中华;[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王玖瑞;[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姜法竹;[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魏泽辉;[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有理;[D];扬州大学;2001年
袁玉花;[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陈继新;[D];广西大学;2002年
付静;[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王希国;[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王贵升;[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朱南顺;[D];延边大学;2002年
郭宝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杨茹洁;[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张龙;[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查看: 4388|回复: 50
《伊索寓言》——从远古走来的智慧(2014年)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1:07 编辑
& & 于老: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两千多年前韩非子讲述的小故事—— & & 小童:老师,我知道,是《自相矛盾》和《滥竽充数》。& & 于老:同学们可能不知道,韩非子的故事是写在书上的,其实还有很多故事一开始并不是写在书上,而是——& & 小语:是人们口耳相传的,就好像中国的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对吗?& & 于老:(点头微笑)不错!韩非子不会料到,他的小故事会被写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他更不会想到,早他300年左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小亚细亚,有一个弗里吉亚人,常常坐在一棵大树下,为人们讲述他的小故事,那故事里的驴子、狐狸、乌鸦、狼......让人们捧腹不已。& & 小文:于老,这个人和你一样喜欢讲故事吗?& & 于老:于老可比不得他呀。这个人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一个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他开始环游世界,一路上都留下他的足迹和智慧的小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后来,人们给他的小故事起了个名字,叫“寓言”,并将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 小童:你说的是这个人是不是叫伊索?他是不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伊索寓言》里的故事都是他讲的吗?& & 于老:嘿,谜底被你揭开了!就是伊索。但是,你的这些问题,我一下子也解决不了,这可是来自远古的智慧!但,只要你走进这部书中,相信这些问题都会有答案的。今天,我们先来读一读《伊索寓言》中三个有趣的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 小童、小语、小文:(拍手)好啊好啊!
往期链接:2013年秋季&&宋彦强主备2012年秋季&&季希忠主备2011年秋季&&知足常乐主备
3楼& &&&《寓言教学重在“生成矛盾”》——特级教师魏星的解读& && && & 《寓言教学应理顺的策略和特征》——朱友高的解读4楼&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黄铁成& && && & 《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三稿调整版)——知足常乐吧5楼& && &面向学生的拓展阅读和读写结合小练笔
10楼& & 伊索生平资料11楼&&《伊索寓言》的写作特色12楼&&《寓言教学:以“矛盾”催生智慧》——魏星《伊索寓言》教学实录及评析14楼&&《如何提高寓言教学的有效性》——余海凤教后反思 15楼&&《伊索寓言》教后反思——知足常乐吧47楼& &给参与小练笔的学生做的 奖状
感谢参与!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1:09 编辑
我们的解读(欢迎大家及时添加)
寓言教学重在“生成矛盾”& && && && && && && && && && && && && &特级教师&&魏星&&(甜甜的语文)《伊索寓言》(苏教五上)中有三个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学生对这三个故事并不陌生。一般地,寓言故事乍看都很简单。教学这类文本,要以形象感悟内涵,充分地进入故事当中去,建构“我和寓言”的关系,寓言所寄寓的道理就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田。如果架空分析,寓言教学就会有很“硬”的感觉,纵然寓言故事说明的道理再深刻,也是外在于学生的。这就要揭示矛盾,给学生强而有力的刺激。教学中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与发现,他们就会硬撑着进入文本内部,思维处在疲沓状态,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空空洞洞。这就需要寻找一种“催化剂”,依此引发思维冲突,展开文本细读过程,建构“我和寓言”的关系,创造融通共生、自由和谐的境界。拿这个故事来说吧,教学从人物的话切入,将三个故事整合在一起,主题聚焦在“谎”字上,自然就有了矛盾:“那两只狐狸、还有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教师利用这个矛盾串起了全文教学的脉络,打破了课堂的平静,将“不难”的寓言引导到“难”的困惑中,为文本细读搭好一个架子。此外,将三个故事整合在一起比较,文本内容形成互补、互为资源,不仅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而且使学生对文本有了“陌生化”的感觉,利于打破惰性思维,激起创造的热情。比较出智慧,“比较”是矛盾生成的重要方法。如果以单个文本为单位,学生的思维就会从表面到表面滑行,无法真正进入到故事中去。接着,紧扣“谎”字深入三个文本的细部,由文字或由学生的感悟掀起波澜,理解“酸葡萄”、“狼来了”、“奉承话”背后的意义。第一个片段,学生在理解狐狸说谎的基础上,进而调细“酸”的语境意义,之后利用假设、还原的办法再生矛盾:“假如,葡萄架上的一只麻雀看见了,告诉它这葡萄是甜的,面对这尴尬的情景,狐狸又会怎么酸溜溜地说呢?”“假如有人告诉狐狸,伊索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并为此嘲笑它了,狐狸先生又会怎么对伊索先生说呢?”这样不断揭示矛盾,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学生对“酸葡萄”也就有了个性化的解读。第二个片段,教师根据学情掀起冲突:“这样说来,大人们也有责任?这个牧羊的孩子也值得同情?”这样就颠覆了长时间以来对“狼来了”的一元化解读思维。第三个片段,把另一个熟识的故事《狐狸和乌鸦》引进课堂,通过“乌鸦”和“蝉”相遇生成矛盾,寓意的理解也就自然蕴含在其中了。三个文本读后,自然地也就理解了“三篇课文都与这个‘谎’字有关。葡萄架下狐狸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牧羊孩子的谎言,是为了捉弄别人,排遣孤独、无聊;大树下狐狸谎言的背后,是设下的圈套,是可怕的阴谋,是美丽的陷阱。”学生的收获岂止是理解了课文,他们更是学得一种解读思维。最后,教学重新回到整体上来,仍然用比较的方法生成矛盾,从“意”到“言”,从“言”到“意”,从结尾、题目、角色、叙事方式等各方面自主建构寓言的体裁特征。寓言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内容的感悟上,只有深入到言语形式的感悟,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寓言的内涵。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找到三则寓言的共同点,进而提出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要求,这就给名著阅读开了一扇窗。不仅是寓言的教学,所有课文的教学都应重视矛盾生成。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就是——矛盾生成。课堂教学是一对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流畅与停滞,有序与无序,协调与冲突,简单与复杂——始终交替出现并且互为作用。而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也需要依靠矛盾,在不断努力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将得到螺旋式的提高。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运用“矛盾生成法”来组织教学,课堂经历从无疑到有疑、从流畅到停滞的过程,有的环节甚至给人以“涩”的感觉,此时,学生的思维看似受到阻滞,其实恰是在“愤愤悱悱”中进行思考和交锋,一旦有突破,课堂就会出现一种毫无挂碍的高层次的流畅、自由。整节课的教学都围绕着“矛盾”展开。“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黑格尔)平衡源于矛盾。和谐,是一种最利于生存的“矛盾态”! 从平衡——打破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这是事物的运行规律。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在“交汇点”上,把握对立的张力,找到矛盾的切入点,以便学生在更深层学习,这是教学设计最困难的一环,也是最有价值的一环。如同水有落差产生电一样,利用矛盾造成教与学之间的落差、且达到一个恰当的峰值,才会有教学对话的发生,也才会有教学内容的生成。“矛盾生成”具有怎样的价值呢?这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第一,“矛盾生成”作为一种解读思维。文本解读需要切入文本的精髓、精华,聚焦在文本内部超越常态的矛盾和情态上,聚焦在非同一般的表现方式和手法上,聚焦在“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地方上。这就需要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将已知转化为未知,让学生经历发现与惊喜。如果没有这种思维,我们在背这篇课文的时候,很难有“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然后再回到“异中求同”这样大开大合的教学思路,也很难有文本细读巧妙的点拨、拓展。第二,“矛盾生成”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动态是最好的平衡。”利用矛盾生成组织教学,让教学过程成为矛盾生成、呈现与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言—意—言”中反复走几个来回,课堂也由低级的流畅到中途的阻滞再到一种毫无挂碍的自由,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如果没有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阻滞,我们的课就会始终处在一个“稳态”,或教学流程看似很流畅地“流”动,可教与学依然存在着“隔”,学生的思维处在“疲沓”状态,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没有发生。这种表面的、低级的或假性的平衡姑且称之为“惰性平衡”。惰性平衡带来教学的平庸化。久而久之,这种“惰性”最终成为一种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蛰伏于学生身上,茧缚了个体言语生命的活力,扼杀了母语文化的创造性。——打破惰性的平衡,走向深层的和谐,课堂教学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三,“矛盾生成”作为一种素养目标。利用矛盾生成不仅把“对教材的理解教”教给了学生,而且把“对课文理解的方式”教给了学生,往深层讲,就是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自然地融入语文教学,这样就能打破表面的思维习惯,这本身就有很大的价值。由此可见,“矛盾生成”既体现了活动状态,又内含了主体自觉,还指向了关系事物,且道出了追求期望——深层和谐,因而它是打破低级平衡、生成课堂智慧的动力。生成矛盾的方法因人、因文而异,可以从作者的创作中生成矛盾,可以从文本的关键词句中生成矛盾,可以从文本与文本的比较中生成矛盾,可以从学生对文本的原初体验中生成矛盾,可以从学生的疑问中生成矛盾,可以利用文本这个例子,在活动、项目设计中生成矛盾……这要靠教师的“专业感觉”去判断。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突显语文课程的基本矛盾,即在领会文本的言和意的统一、融合及契合上。当然,深层和谐教学的“矛盾生成”具有教学现场的适应性。它依据学情而变化,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生成”的。从我的这节课可以看出,老师经过多次启发引导才让学生触摸到“我和寓言”之间的关系,这实在是不容易的。所以,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它是教学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最终教学结果的有方向的生成。学生的解读思维一开始总是笼统的、肤浅的、粗糙的,怎样改变学生这种习以为常的思维状态,就要靠教师不断地、适时的、精确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回答空泛,教师就引导他找到落点;学生回答抽象,教师就引导他回到具体;学生回答肤浅,教师就把他引向深刻;学生茫然无措,教师就给他指引方向;学生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教师就让其他同学帮助;当学生真正抵到程度的极限还是难以回答出来时,教师就要和盘托出了。课堂上一次次的鸦雀无声,一次次的困惑艰涩,一次次的处于“愤悱”状态,都让教师给引上思维的坦途,就犹如把学生带到了“高速公路的路口”,阻滞一冲破,课堂又欢畅地流淌下来,进入了一种毫无挂碍的、高层次的自由状态。这位教师高超的教学启发、引导艺术是走向深层和谐的又一保证。
寓言教学应理顺的策略和特征作者:朱友高寓言无疑是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寓言教学理应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寓意。而做到这一点,有赖于教者对以下诸多关系的熟谙及各种头绪的厘清,以谋求统一,形成合力,从而达到相融无痕的境界。
& & 一、得意与得言
& & 意,即文本的内涵;言,即文本的语言。意与言,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寓言教学既要得意,也要得言,二者是和谐统一、相互促进的。可在实际教学中并非如此,主要表现为“重意轻言”。对寓言内容的理解、对寓意的探究,教者是不遗余力,使出浑身解数,唯恐有所遗漏;而对故事语言的品味、感悟则常常是一带而过,以致在课堂上出现了“直奔主题”的教学倾向:即在文本还未深入研读、角色形象尚未有具体感受、语言未曾细细品味的情况下,便迫不及待追问学生文本的寓意,其结果或是问不出所以然,或是理解肤浅,甚至误解寓意。教者对此往往也是一筹莫展,只好越俎代庖,干脆将寓意和盘托出,告诉学生。如此教学,又哪有一丝“语文”的影子?
& & “得意”固然是寓言教学的重中之重,但若不建立在“得言”的基础上,便成了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这样,学生对寓意的感悟就失去了依托,所谓的道理充其量不过是干巴巴的“筋”而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言”是“皮”,“意”是“毛”,“得意”必先“得言”,言意兼得,这才是双赢的。
& & 也许有人说,寓言的语言明白如话,描写也是粗线条的,没有必要在品味语言上花时间。对此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寓言虽然情节简单,描写也不可能细腻,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栩栩如生,这是何故?毫无疑问,这是语言描写的功劳。所以,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必须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词句进行品味揣摩,舍此别无他途。
& & 如《狐假虎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教学中若能关注其中加点的词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评议等方法进行感悟,学生自然能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到狐狸的狡诈、做作及老虎被蒙蔽的神态,这就为学生理解、概括寓意奠定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 & 二、审美与审丑
& &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寓意性是寓言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它通常以简单的描写寄托生活的真理,寓讽刺、劝谕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使人获得启示和教益。例如,《守株待兔》是对经验主义的讽刺,《牧童和狼》是对说谎者的批评,《蜗牛的奖杯》是对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者的揶揄。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等方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逐步感悟其深刻的寓意,从而获得生活的真谛和审美的享受。另外寓言常构思奇妙,想象丰富,笔调幽默,语言精湛,体现了语言艺术的形式美,也必须引起教者的关注和重视,并能以语文的方式引领学生去体会。
& & 我们也应认识到,解读寓言不只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审丑的过程。丑代表着人性的负面,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扭曲与异化。寓言中的角色不少是反面的,具有凶残、强横、虚伪、狡诈等性格特征,其形象或表现是丑的。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寓言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去“审丑”。现代丑学创始人罗森克兰兹说,“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因此,教者应通过巧妙的方法,揭示出丑的内在本质,使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审美评价,以激发他们憎丑爱美的情感体验。
& & 但在教学中,对丑的“人物”形象的解读须点到为止,不必作深层探究,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例如,对《狼和小羊》一文的结尾——“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某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充分想象,探讨狼是如何咬死小羊的。学生的发言甚为“精彩”,有说咬断小羊喉咙的,有说用爪子划破小羊肚子的,还有说大口大口撕咬小羊的皮肉的,不一而足。对此,执教者也颇为满意。其实,这种充分暴露“人性”阴暗面、大肆渲染血腥恐怖场面的做法有无必要?会给小学生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教者显然是缺乏考虑的,因此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蛇足”和败笔。设若教者在此处稍加点拨,使学生再次认识狼的凶残本性,并将爱与同情的种子悄然撒入他们的心田,那该有多好啊!
& & 总之,寓言作品中的审丑应当与审美相结合,并且以审美为最终目的。只有这样,审丑才能走出阴暗的泥淖,化丑为美,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 & 三、简约与丰满
& & 寓言言简意赅,语言上较为简约,意蕴却极为丰满。与此相适应,寓言教学也应做到简约而丰满。简约,是指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不蔓不枝;丰满则指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对寓体进行充分感悟,扎实品味,对寓意能深入探究,多角度思考,从而使学生的理解由浅入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简约与丰满并不是对立的,简约,才能为实现丰满留下空间。
& & 有教师在执教《自相矛盾》一文时,只抓住一个“戳”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懂一个字,读出语言上的破绽,读懂文本蕴含的寓意。但在简约干净的教学环节中,却又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丰满的教学细节:一问“课文写的用什么戳什么?”二问“如果矛戳不穿盾,说明什么?”三问“如果矛戳得穿盾,说明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楚国人“夸口”的语气。最后讨论“用你的矛戳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一提问后楚国人的表现。其间,教者抓住“羞愧”“后悔”“忠告”这三点,通过恰当的、艺术的引领,使得简单的内容变得丰满了,模糊的人物变得清晰饱满了,故事所蕴含的寓意也就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来了。
& & 因此,提倡简约,是删繁就简,“简”就是摒弃繁琐的提问与发胖式的分析,留下“主干”和“中心”,并以此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在与文本、与老师与同伴的对话中,感受形象,悟情明理,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
& & 四、方法与得法
& & 小学阶段的寓言大多情节简单,语言浅显易懂,寓意也较为明朗,因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沿着既定的思维方向,或按照固定的教学思路来展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程式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而这正是语文教学的大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才能得法呢?笔者以为,教者须以文本的实际和学情为抓手,以精心预设教案、学案为基础,以加强课堂调控为关键,努力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这才能提升教学品位,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一点,也是检验教师学识素养和教学功力的试金石。
& & 比如,同是执教《伊索寓言》一课,有两位教师的教法大为不同。因本课的三则寓言大同小异,都是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第一位教师就按照感知大意——感受形象——感悟寓意的思路,按部就班地教学,教法上也是同出一辙。而第二位教师则不然,三则寓言教法各不相同:教《狐狸与葡萄》与第一位教师大致相同,教《牧童和狼》则采用了变序教学法,先找出本文的点睛之笔,即故事的最后一句话:“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再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点学习故事,感悟牧童如何“一贯说谎”,“没有人相信”的言外之意,此举使学生保持了对文本的新鲜感,学得饶有兴致。教《蝉和狐狸》时,则采用了“组织自学——汇报交流”的教法,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讨论热烈,你一言我一语,课堂上不断碰撞出情感和智慧的火花。显然,两位教师的教法,孰优孰劣是不言自明的。
& & 再如,在揭示寓意这一点的教学处理上,也有高下之分。平庸者方法呆板生硬,缺少弹性和灵活性,有的启而不发,有的仅“授之以鱼”,有的则干脆“灌输”。而高明的教师则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不仅给学生以“金子”,还给予“点金术”或“金手指”:以语言描写见长的文本则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感悟形象,升华认识,得出寓意;情节曲折、对话较多的寓言,就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进行表演,在情感体验中自然悟出寓意;对文中留白较多的寓言,则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总之,若能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既不因循守旧,也不哗众取宠;既注意继承,又敢于创新,寓言教学自然会异彩纷呈,春色满园。
& & 五、务本与拓展
& & 几年前,张庆先生针对语文教学的时弊,曾提出“务本”一说,对纠正“无度拓展”的教学倾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寓言教学也同样需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少教师草草教完一则寓言,便玩起了“拓展”的花样:或对寓意大加发挥,深挖一通,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似乎不如此便显示不出教者的水平;或补充另一篇寓言来学习,美其名曰“比较阅读”“拓展阅读”……种种做法,不一而足。
& & 寓言教学当然需要拓展,但这必须建立在学好当下文本的基础上,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而且即使有拓展的必要,也必须做到“有效”“适度”这两点。所谓“有效”,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本寓意的理解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拓展而拓展。如一教师在教《蝉和狐狸》一文即将结束时,出示了一道课后练习题:“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让学生讨论,这一教学环节是建立在学生把握寓意且学过两则寓言的基础上,是对当下文本的横向拓展(两则寓意均选自《伊索寓言》),是对教材编者良苦用心的体察,以加深对“人物”形象和寓意的认识为宗旨,因而是有效的。
& & 而所谓“适度”,一是指对寓意拓展的深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是用于拓展的文字材料的数量应恰如其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就是“无度”,是“肥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园子”,这样的拓展不要也罢。比如,一教师执教《谁的本领大》一课,教学近乎完美,学生也已悟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这一寓意。可教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继续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力图拓展寓意,使他们悟出“勇敢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应受到尊重和鼓励”这更深一层的道理。结果可想而知。因为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苛求了,毕竟他们的思维品质是无法与中高年级的学生相提并论的。
& & 以上是对寓言教学的几个对应关系的哲学思考,除了上述列举的,还有接受与探究,预设与生成,短与长,浅与深,等等,也都值得思考。总之,只有理顺了上述关系,才能澄清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偏差,提升教学智慧,创造出精彩绝伦的寓言教学课堂。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初读文本,感觉就围绕一个字“骗”,骗己,骗人,互骗。&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1:49 编辑
我们的教学设计(预留,欢迎添加)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作者:黄铁成  一、设计理念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1)故事内容简说;(2)对角色的评价;(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水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此课参加宁波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观摩比赛,获一等奖。)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三稿调整版)知足常乐吧教学目标:1.学习三则故事,感悟故事寓意,并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进一步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两个喜欢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努力做到绘声绘色。3.知道谎言总是出于一定的目的,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谎言。教学重难点:1.围绕谎言展开思辨,认识三个故事中主人公的谎言出于不同的目的,体会人物的心理支配行动、语言,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谎言。2.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两个喜欢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努力做到绘声绘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导入新课。2.课文共有三个小故事,分别是:《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羊》、《蝉和狐狸》。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狐狸 牧童 狐狸 蝉 (板书)3.三个故事的题目很有意思,一个“和”字,把每个故事的主人公和跟他有关系的事物连在了一起,而且,主人公都讲了跟他有关的话,我们一起来看下。我们一起看下。多媒体出示狐狸、牧童、狐狸说的话。“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狼来了!狼来了!”“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4. 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他们三个说话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知道什么特点吗?(都是谎话、假话)二、学文,谎言背后的秘密。1.他们为什么要假话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谎言背后的秘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词句,能够说明他们说谎的原因,在旁边写上你读后的感受。(6分)2.交流《狐狸和葡萄》狐狸为什么说谎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时提示: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谈)1)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你关注到了哪些词?——想尽&&各种办法这两个词实际上告诉我们哪些言外之意?(用了各种方法去够葡萄,非常想吃葡萄)2)结果:白费劲。3)你能体会到狐狸此刻的内心吗?同学交流。(酸溜溜,无奈,遗憾,)A狐狸感到——无望了。实在没有办法了,所以,只好转身离开了。多么无奈,所以,他讲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酸溜溜的)指读狐狸说的话。B我们看,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个很有意思,走就走了,为什么还回头呢?——(还有点不甘心,还想吃)嗯,酸溜溜的,还不甘心,心里明明想吃,嘴上还说不好吃,再来读读。4)这些葡萄真的是酸的?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甜:(联系前文:成熟)成熟的葡萄,晶莹透亮,好像一串串紫水晶,多诱人,狐狸都馋得直流口水。可是,吃不到的时候,他却认为是酸的。这种心理,我们被称为酸葡萄心理,得不到的就是不好的。5)体会狐狸的代表性。所以,你看,狐狸很有意思,心口不一,其实就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齐读最后一句: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你认为,狐狸代表哪类人?(无能为力,自欺欺人)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狐狸的所作所为,听听他说的话,来感受一下他的内心变化。6)小结,体会写法。你看,故事通过对狐狸动作,语言的描写,把狐狸的内心变化写得生动有趣,这种写法特别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动作、语言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是确实非常有趣。我们再看《牧童和狼》。3.交流《牧童和狼》。1)牧童为什么说谎?(玩,无聊)2)出示课件思考题:课文中,出现两次牧童大叫,这两次大叫牧童的心理有什么不同?交流。第一次大叫,说着玩,骗骗大家。(只是大叫,把大家吸引过来,不慌张)你怎么知道的?(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待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第二次大叫,真的求救,惊慌害怕。(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读读第二次大叫的话,体会牧童惊慌、害怕的心理。3)为什么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被骗了好几次,不再相信他)4)牧童只是骗了大家几次而已,为什么大家如此不信任他?(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他代表哪类人呢?(一贯说谎)3.交流《蝉和狐狸》。1)狐狸为什么说谎?他的圈套是什么?所以,他赞美蝉的时候,一定是极力表演得诚恳,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第二小节狐狸的话。(相机点评,嘴巴跟抹了蜜似的,真让人动心……)2)我们学过的课文《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就是用这种花言巧语骗走乌鸦嘴里的肉吧!想一想,为什么乌鸦会受骗,蝉却没有受骗呢?(提示,结合具体的词句谈)(乌鸦喜欢听奉承话,没有自知之明,蝉很聪明,善于思考,并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怀有戒心。)(抓住两个要点,一是试探,而是语言)A蝉察觉其中有诈,摘下一片树叶试探。B观察,思考,怀有戒心。齐读最后一句话。3)蝉代表哪一类人呢?(聪明,善于观察,思考,善于吸取经验教训)三、小结,辨析:1)我们一起读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说了谎话,但是他们的出发点一样吗?狐狸说谎,是因为馋——为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牧童说谎,是为了——玩;而第二只狐狸说谎,则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为了——骗。言为心声,他们的出发点不同,讲话时的语气自然也不同,同学们在读书、讲故事的时候,要用心体会。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谎言,每种谎言的背后也都有一定的目的。比如,你做错事了,给父母老师说谎,是为了(逃避批评),爷爷奶奶常常会哄小孙子,不听话大灰狼就把你带走了,这种谎言是为了——哄小孩听话。犯人说谎,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医生对病人说谎——安慰。所以,我们同学也要善于思考,面对谎言的时候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敏锐的辨析能力。四、练习讲故事。1.课后要求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愿不愿意在课堂上讲一讲?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试着讲一讲,要想故事吸引人,要做到有声有色,课文中好的词句可以保留,其他的也可以增加或减少。3.学生练习,指名讲。五、总结全文: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短小生动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的最后,往往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我们还知道了故事中的人物往往代表社会上的一些人物。狐狸代表无能为力,自欺欺人的人,牧童代表一贯说谎的人,蝉代表聪明,善于思考,吸取教训的人,狐狸二则代表狡猾的,喜欢用花言巧语骗人的人。六、作业1.拓展阅读《十八只狐狸吃葡萄》、《伊索寓言》、《寓言故事》。2. 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十八只狐狸吃葡萄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寨在附近的狐狸们,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了。  第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葡萄架要远远高出它的身高。它站在下面想了想,不愿就此放弃,机会难得啊!想了一会儿,它发现了葡萄架旁边的梯子,回想农夫曾经用过它。因此,它也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这只狐狸采用的就是问题解决方式,它直接面对问题,没有逃避,最后解决了问题。) &&第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也发现以它的个头这一辈子是无法吃到葡萄了。因此,它心里想,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到了也很难受,还不如不吃。于是,它心情愉快地离开了。(这只狐狸运用的是心理学当中经常提到的“酸葡萄效应”,也可以称为文饰作用或合理化解释,即以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理由来解释不能实现自我目标的现象。)   & &&&第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刚刚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精神打动。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并没有气馁,它想:我可以向上跳,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够得到。“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支撑着它,可是事与愿违,它跳得越来越低,最后累死在了葡萄架下,献身做了肥料。(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固执”,即反复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有时我们也称它为强迫症。它说明,不是任何事情的最佳方案都可解决问题,要看自己的能力、当时的环境等多种因素。)   &&第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一看到葡萄架比自己高,愿望落空了,便破口大骂,撕咬自己能够得到的藤,正巧被农夫发现,一铁锹把它拍死了。(这只狐狸的行为我们称它为“攻击”,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应对方式,于人于己都是有害无利的。)&&  &&第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一看自己的身高在葡萄架下显得如此的渺小,便伤心地哭起来了。它伤心为什么自己如此矮小,如果像大象那样,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它伤心为什么葡萄架如此高,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本以为能吃到,没想到是这种结果。(这只狐狸的表现我们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倒退”,即个体在遇到挫折时,从人格发展的较高阶段退到人格发展的较低阶段。)  第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仰望着葡萄架,心想,既然我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肯定也吃不到,如果这样的话,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反正大家都一样。(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投射”,即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和愿望,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  第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站在高高的葡萄架下,心情非常不好,它在想为什么我吃不到呢,我的命运怎么这么悲惨啊,想吃个葡萄的愿望都满足不了,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啊?越想它越郁闷,最后郁郁而终。(这只狐狸的情况是“抑郁症”的表现,即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性障碍。)   &&第八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尝试着跳起来去够葡萄没有成功,它试图让自己不再去想葡萄,可是它抵抗不了,它还试了一些其他的办法也没有见效。它听说有别的狐狸吃到了葡萄,心情更加不好,最后它一头撞死在葡萄架下。(这只狐狸的下场是由于它心理不平衡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不患无,患不均”的现象。很多人在与别人比较的时候,因为心理不平衡选择了不适当的应对方式。) 第九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同样是够不到葡萄。它心想,听别的狐狸说,柠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替代”,即以一种自己可以达到的方式来代替自己不能满足的愿望。)  第十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看到自己的能力与高高的葡萄架之间的差距,认识到以现在的水平和能力想吃到葡萄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它决定利用时间给自己充下电,报了一个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采摘葡萄的技术,最后当然是如愿以偿了。(这只狐狸采用的是问题指向应对策略,它能够正确分析自己和问题的关系和性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比较好的应对方式。)  第十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同样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它转了一下眼睛,把几个同伴骗了来,然后趁它们不注意,用铁锹将它们拍昏,将同伴摞起来,踩着同伴的身体,如愿以偿地吃到了葡萄。(这只狐狸虽然最后也解决了问题,但它是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来解决的,这种应对方式不可取。)  第十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这是一只漂亮的狐狸小姐。它想我一个弱女子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了,我何不利用别人的力量呢?因此,它找了一个男朋友,这只狐狸先生借助梯子给了狐狸小姐最好的礼物。(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原则”,即利用自己另一方面的优势或是别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方式在一些情境下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第十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对葡萄架的高度非常不满,这导致了它不能尝到甜美的葡萄,于是它就怪罪起葡萄藤来。说因为葡萄藤太好高骛远,爬那么高,说葡萄的内心其实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漂亮。发泄完后,它平静地离开了。(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可以称之为“抵消作用”,即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  第十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发现自己无法吃到自己向往已久的葡萄,看到地上落下来已经腐烂的葡萄和其他狐狸吃剩下的葡萄皮,它轻蔑地看着这些,作呕吐状,嘴上说:“真让人恶心,谁能吃这些东西啊!”(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反向作用”,即行为与动机完全相反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第十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既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坚持不懈地往上跳,而是发出了感叹,美好的事物有时候总是离我们那么远,这样有一段距离,让自己留有一点幻想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于是它诗性大发,一本诗集从此诞生了!(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置换作用”,即用一种精神宣泄去代替另一种精神宣泄。) ;   &&第十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想吃葡萄的愿望不能实现后,不久便产生了胃痛、消化不良的情况。这只狐狸一直不明白一向很注意饮食的它,怎么会在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这只狐狸发生的情况在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称之为“转化”,即个体将心理上的痛苦转换成躯体上的疾病。)&&  &&第十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它嘴一撇,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狐狸中已经有人吃过了。谁说只有猴子能吃到果子,狐狸一样行!”(这只狐狸所表现的言行是一种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在心理学中我们可称之为“傍同作用”,即当自我价值低于他人价值时,寻找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来实现自我价值。)   第十八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为什么我们不学习猴子捞月的合作精神呢?它们有猴子捞月,我们有狐狸摘葡萄,说不定也会成为千古佳话呢!于是它动员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梯,这样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这只狐狸采取的是问题取向的应对方式,它懂得合作的道理,最终的结果既利于自己,又利于大家。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1:58 编辑
面向学生的拓展阅读和读写结合小练笔(欢迎您的友情赞助)
两只口袋  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这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吹箫的渔夫有一个会吹箫的渔夫,带着他心爱的箫和渔网来到了海边。他先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吹起箫来,心想鱼听到这美妙音乐就会自己跳到他的前面来的。他聚精会神地吹了好久,毫无结果。他只好将箫放下,拿起网来,向水里撒去,结果捕到了许多的鱼。他将网中的鱼一条条地扔到岸上,并对乱蹦乱跳的鱼说:“喂,你们这些不识好歹的东西!我吹箫时,你们不跳舞,现在我不吹了,你们倒跳了起来。”这故事适用于那些做事不择时机的人们。苍蝇与蜜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叼着肉的狗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这故事适用于贪婪的人。狐狸和樵夫狐狸为躲避猎人们追赶而逃窜,恰巧遇见了一个樵夫,便请求让他躲藏起来,樵夫叫狐狸去他的小屋里躲着。一会儿,许多猎人赶来,向樵夫打听狐狸的下落,他嘴里一边大声说不知道,又一边做手势,告诉他们狐狸躲藏的地方。猎人们相信了他的话,并没留意他的手势。狐狸见猎人们都走远了,便从小屋出来,什么都没说就走。樵夫责备狐狸,说自己救了他一命,一点谢意都不表示。狐狸回答说:“如果你的手势与你的语言是一致的,我就该好好地感谢你了。”这故事适用于那些嘴里说要做好事,而行为上却作恶的人。
学生小练笔:
看了这么多,自己是不是也想来“小试牛刀”?先来个熟悉的——
  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狼见到后,便想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吃掉他。于是他跑到上游,恶狠狠地说小羊把河水搅浑浊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说:“他仅仅站在河边喝水,并且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搅浑。”狼见此计不成,又说道:“我父亲去年被你骂过。”小羊说,那时他还没有出生。狼对他说:“不管你怎样辩解,反正我不会放过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你给这个故事补充一句话作为结尾。)
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篇来?试一试吧。
& & 1.螺丝刀和钥匙
& & 提示:螺丝刀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锁打开,钥匙轻轻一拧,锁就开了。
& & 想一想:这个故事能告诉人什么?
& & 2.牙齿和舌头
& & (没有提示)
学生小练笔专帖:/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7653&pid=3626660&page=1&extra=#pid3626660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天籁之音 于
20:48 编辑
很有意思。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教故事。
像“一千零一夜”般吸引人。
刚才顺着往年一课一帖的链接去看,看到早几年东皋居士、知足常乐、季希忠等几位老师主备的课,也看到甜甜的语文老师上的精彩课堂。
& & 我们今年的研备,在拓展阅读(或读书会)和读写结合上多做点文章吧。看到一个老师写的读写结合点,歌子先生以为如何:
& & 明天要上教研课,自己把这篇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课时解决前两个寓言,第二课时为教研课,上《蝉和狐狸》,准备花10分钟时间让学生写《乌鸦和狐狸》中的乌鸦遇到蝉之后的对话,并进行讲评。
夜秘密地把花开放了,却让那白日去领受谢词。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天籁之音 于
20:45 编辑
& & 在法布尔的《昆虫记》第五卷中,看到一章与寓言有关,承接了《金蝉脱壳》,介绍了蝉儿;也承接了《装满昆虫的衣袋》,看法布尔如何描述昆虫,是不是很好的拓展阅读资料呢?
& & 特意拍了照片,上传。
(211.57 KB, 下载次数: 103)
20:14 上传
(174.95 KB, 下载次数: 104)
20:14 上传
(251.61 KB, 下载次数: 102)
20:14 上传
(190.55 KB, 下载次数: 99)
20:14 上传
夜秘密地把花开放了,却让那白日去领受谢词。
主题帖子积分
一共十八张,再传。
(175.2 KB, 下载次数: 110)
20:18 上传
(170.09 KB, 下载次数: 108)
20:18 上传
(143.78 KB, 下载次数: 102)
20:18 上传
(186.71 KB, 下载次数: 107)
20:19 上传
夜秘密地把花开放了,却让那白日去领受谢词。
主题帖子积分
& & 接下来的这个小故事,是对《蝉和蚂蚁》这一寓言故事的反其意而用之。蚂蚁才是掠夺者,蝉却是辛劳工作者。
(156.16 KB, 下载次数: 106)
20:23 上传
(160.02 KB, 下载次数: 109)
20:23 上传
(235.53 KB, 下载次数: 97)
20:23 上传
(189.47 KB, 下载次数: 88)
20:24 上传
(185.33 KB, 下载次数: 103)
20:24 上传
(178.97 KB, 下载次数: 108)
20:24 上传
(174.73 KB, 下载次数: 107)
20:24 上传
(170.11 KB, 下载次数: 103)
20:24 上传
(175.39 KB, 下载次数: 98)
20:24 上传
(165.51 KB, 下载次数: 101)
20:24 上传
夜秘密地把花开放了,却让那白日去领受谢词。
主题帖子积分
& && & 好美的书,很不错的资料,我找来一点资料:关于伊索的生平: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伊索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的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据说伊索因得罪德尔菲人而被陷害致死。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传》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及后来陆陆续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西特拉图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西特拉图。<font color="#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伊索寓言》的写作特色& &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对后代影响很大,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流传的《伊索寓言故事》。& & 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人们常常忽略它,然而它的价值并不亚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悲剧》。& &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生活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的凸显了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寓言教学:以“矛盾”催生智慧——《伊索寓言》教学实录及评析魏星
上课对象: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四(1)班【教学现场】(第二课时)一、异中求同,生成矛盾师:课文中有三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学生复述《狐狸和葡萄》、《狼来了》和《蝉和狐狸》,略)师:这三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人物走出来了(呈现课文人物的语言)——谁来读一读他们的话?&&葡萄架下的狐狸:“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牧羊的孩子:“狼来了,狼来了!”&&大树下的狐狸:“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生(读):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师:不吃也罢,吃了会酸掉牙的!(众笑)生(读):狼来了,狼来了!师:狼来了吗?顶多是狼狗来了!(学生重读,读出了惊慌失措的语气)生(读):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天才的歌唱家!师:忽然想起了一句话:你真是——生(齐):太有才了!师:这三句话说话人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但有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没有?(课堂出现暂时的阻滞。)生:这三句话都有引号。师:一年级的孩子都能看出来。(笑声)生:这三句话的后面都有一个目的。生:这三句话都是忽悠人的,一读就知道说的不是真心话,是谎话。师:那葡萄架下的狐狸忽悠谁呢?生:忽悠自己。师:呵呵,用一个成语就是——生:自欺欺人。师:同学们找到三句话的相同点了,(板书:说谎)说谎时心会发慌的,这个“慌”字怎么写呢?(区别“谎”与“慌”的写法。)师(生成矛盾):那两只狐狸、还有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自由地朗读课文,找出具体的词句支持自己的观点,选一个故事讲讲自己的想法。(学生读、悟,课堂陷入长时间的沉静。)二、同中求异,生成矛盾片段1.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想一想,葡萄架下的狐狸、大树下的狐狸,还有那个牧羊的孩子,为什么撒谎呢?生:其实葡萄本来不是酸的,狐狸是非常想吃到它的,我从“成熟”、“馋得直流口水”可以看出来。因为他吃不到葡萄,想尽办法都白费劲,所以就说葡萄是酸的,吃了牙齿会酸掉的,不划算的。生:我从“想尽办法”也可以看出狐狸一心想吃到葡萄。师:吃不到葡萄,就说这个话来——生:安慰自己。(师板书:安慰)师:同学们能够联系具体的词句来谈,非常好!那些葡萄晶莹剔透、非常诱人,馋得狐狸的牙齿格格地响啊,可是他眼睛看得见,嘴巴够不到哇。(生笑)——想一想,这里的“酸”是什么意思呢?生:不是说葡萄是酸的,而是说心里发酸。生:心里有些妒忌。生:就是吃醋了。生:心里酸溜溜的,有点难过。师:嗯,心里酸溜溜的,就把甜的说成——(学生接“酸的”)把好的说成——(学生接“坏的”)把美的说成——(学生接“丑的”)这个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呢?(学生练习读出语气,指名读,评读,略。)师(再次激疑):狐狸先生的这句话,已经成了世界性的俗语了。——假如,葡萄架上的一只麻雀看见了,告诉他这葡萄是甜的,面对这尴尬的情景,狐狸又会怎么酸溜溜地说呢?&&(课堂中再次出现“涩”味,过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生:甜的就甜的呗,我这几天恰好牙齿疼,才不要吃呢。(笑声)生:这葡萄肯定被小鸟咬了洞,吃了会拉肚子的。(众笑)生:不管你怎么说,这葡萄就是酸的!生:哎哟歪,谁希罕这东西啊!(众笑) 生:这里面肯定有虫子,吃了肯定不好过。再说了,我是食肉动物,什么没吃过,谁稀罕这个啊,不吃,不吃,就是不吃!师(再次激疑):这个“酸”字读懂了!“酸葡萄心理”有趣的!——同学们,假如有人告诉狐狸,伊索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并为此嘲笑它了,狐狸先生又会怎么对伊索说呢?生:伊索先生您太尖酸刻薄了,我要是能吃到葡萄,干嘛会这样说呢?(笑声)生:伊索先生,我这样不是为了心里好受一点吗,干嘛嘲笑我呢?师:这样看来,狐狸有可气、可笑、可悲、可叹的一面,同时也有可爱的一面哦。——同学们,让我们有声有色地讲讲这个故事。(学生有感情地读、述。)片段2. 师:我们来换一个故事交流。生:牧童说谎是为了寻开心。村民们被骗了,他就十分得意,很有成功感的样子。生:我从“好几次”可以看出来,他是撒谎狂!(笑声)生:牧童撒谎是在捉弄人,从“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中的“哈哈大笑”可以读出来。(师板书:捉弄)师:你能紧扣词句来表达自己的理解,非常好。读书,就要对语言有灵敏的感觉。生:这是在搞恶作剧呢!生:老师,我有一个看法,男孩子太无聊了才撒谎的。师:这样说来,大人们也有责任?这个牧羊的孩子也值得同情?生:你看,牧童在村边放羊,没有书读,也没有人和他一起玩,他很孤独、无聊,用这种办法引起人们的注意!师:有道理!寻开心也好,无聊也好,但采取撒谎这种极端的办法都是不对的,后果很严重。(引读)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生(齐读):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师(引读):可是没有人前来帮忙,他继续大喊——生(齐读):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师(引读):然而,他喊破了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牧童的声音在那个山头回荡着,回荡着,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传来,一直回荡在我们的耳畔——生(齐读,声音压低):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师(再次激疑):假如狼一直没有来,孩子侥幸过关了,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生:后来,人们不相信他了,他也觉得无聊了,又开始编其他的谎言了,从此再也没人理他了!片段3.师:《蝉河狐狸》中的狐狸为什么撒谎呢?生:《蝉和狐狸》中的狐狸撒谎是为了拍马屁。师:拍马屁的背后有个—一生:美丽的谎言。 师:又回到谎言了。(笑声)生:美丽的谎言背后有个陷阱,就是想吃掉蝉。(师板书:陷阱)生:美丽的谎言背后有个阴谋。(师板书:阴谋)师:课文中有个词语,也是这样的意思——生:圈套。(师板书:圈套,认读“圈套、陷阱、阴谋”这三个词语)师:用同样的办法,狐狸曾经骗了谁?(生齐说“乌鸦”)师(生成矛盾):想一想,假如乌鸦遇上了蝉,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堂中又出现短暂的阻滞,过会儿学生纷纷交流)生:乌鸦遇上了蝉,佩服地说:“蝉老弟,你真有判断力啊!”蝉听了乌鸦的话,笑着说:“乌鸦大姐,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遇上狐狸这样的人,一定不要被它的花言巧语迷惑住了!”……师: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生:吸取教训。三、异中求同,再生矛盾师:看来,三篇课文都与这个“谎”字有关。葡萄架下狐狸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牧羊孩子的谎言,是为了捉弄别人,排遣孤独、无聊;大树下狐狸谎言的背后,是设下的圈套,是可怕的阴谋,是美丽的陷阱。我们抓住了一个“谎”字,理解了这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下面我们默读课文,看看这三篇课文之间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比较出智慧,看谁发现得多。(课堂再次出现阻滞,学生长时间读、悟,做批注,之后纷纷举手。)生:这三则寓言的结尾都有一个道理,(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师: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媒体呈现)&&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师:这个道理是不是像人生格言似的?咱们把这样的结尾取名为“格言式结尾”(板书:格言式结尾)。这是我们发现的,有知识产权的哦。师:我们的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学生接“有”)其实,我们的心中也住着“狼”,住着“狐狸”,……就是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到了关键的时刻,我们不要让不好的一面跑出来哟。(学生若有所悟)——我们接着来交流。生:我发现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两个动物,故事的主角是动物。师:也就是采用拟人的手法写的。在伊索寓言中,狐狸和狼一般扮演什么角色?生:他们都扮演反面不光彩的角色。狐狸狡猾,喜欢骗人,是个大忽悠。狼凶猛,是个大坏蛋。(众笑)生:这个狐狸扮演阴险的女人,狼呢,是坏男人。(笑声)师:那你说狐狸和狼有没有优点呢?这样抹黑他们公平吗?(学生回答“不公平”)生:我爸爸正在读《狼图腾》,其实狼很有团队意识,勇敢,坚强。狐狸很聪明,一看它的样子就觉得很机灵。师:嗯,那如果你们有兴趣,课后为他们编个是正面角色的故事。——同学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接着交流?生:我发现,每个故事的题目里都有一个“和”字,都是什么和什么。师:嗯。这是用来比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生:他们都是一个故事,都有起因、经过、结果。我还发现,这三个故事虽短,但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走就走了呗,偏偏又回来说了句酸话。师:说得好!我们编写故事时,也要有意想不到的地方,也要有吸引人的地方。生:这三个故事都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生:这三个全都是伊索寓言。师:真是一句大实话。(众人笑)——同学们,我们还读过与之类似的故事吗?生:《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农夫和蛇》、《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师:想想这些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呢?生:这些故事都很有趣,好玩。生:都有道理,有说服力。如果直接告诉道理就没有说服力了,但编成故事就有意思了。生:这些故事都耐人寻味,故事主人基本都是动物,让人想像,读了还能联系到自己。师:好了,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它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成为世界文学经典。如果你们感兴趣,课后把《伊索寓言集》找来读读,我们再来开一个读书报告会,好吗?生(齐):好!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0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0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如何提高寓言教学的有效性
余海凤 通过这次光盘学习,我了解到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时效性,使学生最终受益。再好的课堂教学也会有遗憾,老师们只有不断发现课堂上的不足、问题,并反思、研究,再改进,这样才能使问题越来越少,课堂效果才越来越好。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在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琢磨的问题。文学作品的主题表现都很隐晦、含蓄,曲折和复杂,选入小学教材的文学作品,全部都进行了节选、思想内涵有了变动。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提升教育的真实生活的价值、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自由穿梭于生活世界与理性世界之间、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时代要求。可我在一次寓言文学课堂上,却发现原来自己的教学思维仍然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要点一:选取课例:课例的教学内容或选课原因;课前预想的效果。例如:我在教《蝉和狐狸》一课时,我让学生讨论:“你们心目中的狐狸和蝉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认为狐狸很狡猾;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但有的学生认为蝉非常聪明。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就不应该一杆打沉。反而可以由此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蝉始终对狐狸的“赞叹”保持警惕,“觉得其中有诈”并且非常机智地用“扔下一片树叶”的办法来试探狐狸,狐狸露出了尾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持教训”。语文是一个灵活的学科,特别寓言的比喻性,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想象思维空间,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本,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点二:按这种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而出现的问题:课上实施过程描述,记录结果:正当我准备让全班同学朗读全文,感悟寓意理解课文的道理时,我发现坐在第一组的符飚同学举手要发言,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旁,问他想说什么?他说:“老师,学生还是觉得狐狸很聪明。”我没有立刻打断他的思维,接着让他淡淡自己的看法。他说:“之前我们学过《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那狐狸是绝对的聪明,它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说奉承话了,最后把乌鸦辛辛苦苦找来的原本准备给孩子吃的那块肉被狐狸给骗走了,难道你们不觉得它很聪明吗?”我马上肯定了他的看法是对的,接着我不失良机的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乌鸦辛辛苦苦找来的原本准备给孩子吃的那块肉被狐狸给骗走了,你想对乌鸦说点什么呢?”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我请王怡同学回答,她说:“乌鸦,你真是太笨了。你不应该听狐狸的奉承话。”陈恒娥也举手说:“乌鸦,你下次要吸收教训,不能再上狐狸的当了。”冯斌迫不及待地说:“乌鸦,你真是太笨了。要是我的话,我就把肉放在树杈上,再唱歌给狐狸听。肉就不会掉下去了。”哎呀,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文中的乌鸦没你这么聪明,所以她上当了。我说:“你们真是个有办法的聪明孩子,可是乌鸦当时没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呀!”是呀,只有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才能真正地学会知识。孩子们的见解是何等独特啊!要点三:反思与改进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设计了这个问题“同学们,乌鸦辛辛苦苦找来的原本准备给孩子吃的那块肉被狐狸给骗走了,你想对乌鸦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说了许多生动的事例。在《蝉和狐狸》这篇寓言的教学时,我将课外寓言引入课堂,先用学过的《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进行比较阅读,弄清乌鸦为什么会受骗,而蝉却没有受骗?从而理解寓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我觉得在教课的最后,没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淡淡一个聪明的人会怎样做的?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够。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要点四:感悟:研修过程的收获,教学思想的改变以上是我在教寓言文学中的深刻体会:语文教师在教学寓言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从寓言自身特点出发,努力研究和实践,找出适合学生理解和认知的方法来教学。之前我们教学这样的寓言文学课文时,教师往往教学生弄懂词句和寓意,懂得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就行了,这种只关注知识和能力的“双基”目标以及简单的德育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学生经历寓言学习的过程,并在体验学习过程中领悟寓意呢?通过了这次培训学习,我的收获很大。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充分借助寓言的文本特征,巧妙设计,尝试了“情境引领,读为根本,拓展积淀”的特色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小学语文的寓言教学才会有所收获,学生才会乐于学。总之,整个教学的过程必须要体现与人为本,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放飞想象,因为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往往也会越生动,想象越活跃,语言表达也会越越有情趣,使学生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劲头。这样我们当语文老师的何乐而不为呢?我深知语文是美好的,语文学习是美妙的,语文内涵是最博大精深的。在学习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往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当牢记:最终使学生乐于学,积极主动地自己去学习,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本着这个原则,我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弥补自己知识的欠缺,以更多的激情、更渊博的知识、更专业的教育理论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伊索寓言》教后反思(知足常乐吧)前&&言三年级的时候,跟着凤凰三年级备课室的版主凌云青竹一起做了《寓言二则》的研备,记忆犹新,网站上学到的理念对我的冲击很大,当时,甜甜的语文(魏星)老师执教的《伊索寓言》的教学实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寓言故事可以这样上,所以,一直憧憬着能够很好地去上一次这样的课。今年秋,因为跟着梦轩学习做单元教学的预习单,心里琢磨着,平时教学一课一课去教,然后还要做单元主题的教学研究,这个怎么可能做好呢?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够摸索出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一些好的东西来呀!恰好,这学期时间紧,给我安排的课又少,而区里集体备课给我们学习安排的任务,就是11课《读书莫放拦路虎》和12课《伊索寓言》,主客观条件都具备了,所以,更要实实在在去做。一次很好地学习前不久,在解放路小学参加了一个关于《复盘式 追问式的评课活动》,对我启发很深,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复盘式、追问式的评课,迫使教师去深刻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去反思目标的设定是否恰当,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指向教学目标,是否有效,最终学生的所得是不是指向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而教研室刘春老师的一席话也让我获益匪浅,针对《推敲》,刘老师说,如果一堂课有了一个主要的问题,就相当于有了一个抓手,这样,这堂课就能够很好地整合,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那么,《伊索寓言》三则故事,看似是三个独立的故事,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点,把三个故事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这堂课的教学也就不会显得零散了。前期准备上课之前,认真地研读了教材,按照凤凰研修营解读课文的标准去解读教材,这样做,对课文研究更加全面深入透彻,同时,也在思考很多问题,哪些是重点的,哪些是难点,这三个故事该怎样教,如何找到突破口?课后安排了四个习题,第二个描红可以在第一课时解决,那讲故事,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想一想,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没有受骗?这三个问题要在第二课时解决。一堂课,四十分钟,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去完成这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如何让教学有序、有效、有趣?想了很多。想得最多的还是怎样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又找到魏星老师的教学实录,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然后跟梦轩聊了聊课文,最终,决定取魏老师的精彩之处,从谎言入手,(因为《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个故事中,狐狸、牧童、狐狸都说了谎话,)去追究探寻他们说谎的原因,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认识谎言,懂得谎言实际上是因为需要,然后,通过思辨,辩证认识生活中的谎言。于是,以谎言为突破口,以体会人物内心为重点难点,同时,抓住人物语言这个点去指导读书,成为这堂课教学的目标。至于讲故事,因为故事短小,如果每个故事的重点部分进行了充分的练习,那么讲故事也不会太难。设计与教学理清了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相对简单一些了。用了两个晚上,设计好教学,反反复复看了一下,觉得内容还是有点多,于是,跟同教材老师商量了一下,把教学导入部分概括主要内容删去,直接进入教学部分,毕竟,四十分钟的时间宝贵,容不得浪费。为了了解学生情况(也为了完成研修营的作业),又尝试着设计了前测。课件制作一直是自己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配合上课需要,制作了最为简单的课件,其实,平时的教学,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制作课件,这倒符合教学实情。基本上做好了准备,又把时间稍计算了下,读故事思考大概要五分钟左右,第一个故事大概要用十到十五分钟,这样二十分钟就下去了,复述至少也要留个七八分钟,这样,第二第三个故事时间就很少了。第二个故事学生都比较熟悉,可以少用点时间,第一个故事如果能够节约出一点时间就非常好了。两点小失误开始上课,起初,一切顺利。但是在提出“狐狸为什么说谎?”这个问题时,一个男孩子直接回答了故事的最后一句话“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这个让我没有想到,因为我预设的,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肯定得回答“狐狸想尽了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力。”这一句,于是,我犯了一个老师经常好犯的错误,去引导学生说我想要的答案。我让他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来谈,于是,这个孩子把第一小节读了下来。然后说了“成熟,直流口水”这两个词,我问:“这是解释狐狸说谎的原因的句子吗?”同学答不是,然后继续找。又叫了一个同学,说到了我想要的那句话,可是,因为第一个同学答非所问,把我的教学思路也稍微打断了一些。这是第一个小失误。事后想一想,学生这样理解并不错,只是我未预设到而已。他直接说出了结果,只要一句话,“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他的无能为力?他一定能够找到我想要的那句话。所以,课堂上的机智有时候也需要课前充分的预设。第二个小失误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一个故事,学生始终没有进入状态。尤其是学习第二小节,“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狐狸非常有意思,没办法离开,却又舍不得葡萄,想吃又吃不到,只好自我安慰。那个心情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得到,再来读这一小节,一定非常有意思。这一部分内容,预设了一个小高潮,可是,学生一直没太进入状态,愿意读书的不是太多。这样,我不知不觉就多说了一点,期望学生理解更深刻。但是,学生读得始终让我觉得不太满意,有点小小的遗憾。事后听课老师说,学生回答的挺精彩,读书的热情也确实不高。但是,后来就越来越好了,我想,也许是我课前调动不够?学生很难一下进入兴奋状态,那就需要老师用智慧去启迪,这个,说明我还需要学习。这样,也算是在预算之内,讲完第一个故事,用了二十分钟看,这样,后面的安排就稍微紧张一些。还好,因为问题还是比较精当,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够加以指导,鼓励,后来,学生渐入佳境,读书、作答都还很精彩,这样,第二三个小故事用了十二三分钟的时间,给讲故事留下了一些宝贵的时间。启&&发回顾整堂课,除了上面的两点小小的失误,总体还算顺利,每个环节安排的比较紧致,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对于谎言的思辨,学生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一课完整的解读、设计、上课、反思,确实学到了很多,也更加明白以后的课该怎样去研究,设计,懂得了课堂上有了一个抓手,可更加轻松,而目标设定应该以课标为本,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尽可能把教学设计简单,不要太繁琐,要敢于并且有智慧的取舍。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3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3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 积分
又来学习了
主题帖子积分
闲适钓翁, 积分 5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59 积分
闲适钓翁, 积分 5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59 积分
资料丰富,详实,我全部复制下来,马上去打印,好好学习。渔歌子老师做的备课帖越来越好,我好受鼓舞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5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5 积分
看到这些,觉得自己好渺小啊 ,学习。
主题帖子积分
资料丰富,详实,我全部复制下来,马上去打印,好好学习。渔歌子老师做的备课帖越来越好,我好受鼓舞
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是一种快乐。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看到这些,觉得自己好渺小啊 ,学习。
大家都是如此渺小,跟在名家后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欢迎书香墨语的到来。
热爱一个网站,享受五彩生活,沐浴七彩阳光,感恩大千世界!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索寓言启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