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却依然蓬勃发展是病句吗

修改病句我从内心向你表示祝贺,望再接再厉.
我的内心向你表示祝贺,望再接再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厉”错了,是励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的位置: &
高三作文指导:切合题意,中心突出ppt 正文
高三作文指导:切合题意,中心突出ppt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高三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考前指导 【语文试卷总分150分(36+24+12+18+60),作文部分60分,占总分40%】 ●作文可以多看看山东省的历年范文,模仿满分作文,把人家的优点为我所用。 ●掌握答题要点,表达清楚和书写规范非常重要,避免无谓的失分。
●不能盲目套用提前“准备的材料”。至少应该活用,使既定材料为自己确立的中心论点(议论文)或中心思想(记叙文)服务。每年作文题的侧重点不一样。考前准备的材料,如能切合题意就可以用,围绕话题进行阐述,作文要求稳,要揣摩出题人的思路。 一.狠抓“三大得分点”:审题、角度、语言与结构。 A.内容一等: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重点抓“审题”。审题最能区分考生的理解与思维水平,请注意作文的题干,往往会有“提示语”。考生只用例子去印证“提示语”,没有写出自己的分析和深刻的感悟,就不可能得高分。“提示语”仅仅是启示考生作文思路,但对题意的理解和感悟,还得由考生去进行独立思考。 B.表达一等: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重点抓角度。角度清晰是高分作文的前提,角度分散易造成没有中心论点或无法写深写透。800字的作文,只写一个角度为好。 C.发展一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重点抓语言与结构。考场作文一写定稿,考生在动笔前,就要明确中心思想、段落布排、详略分配等,应该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不宜边写边想 高考作文如果能符合这三个“一等”的要求,就能得高分,至少可得50分。 二.要有“深度”、“个性”:多领域举例+逆向构思 1.深度: 选择自己擅长的题材文体:足以感人的生活经历写记叙文;新颖的观点、新鲜的材料写议论文。 高分作文的举例要兼顾各个领域,尽量避免使用同一领域或同一性质的多个例子。 有些考生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举了多个例子,但这些例子都是同一个领域的。如科技领域的爱迪生、爱因斯坦、法拉第、贝尔,这样的作文难以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列举不同领域的例子。例子,呈递进状态:由轻到重、由古到今,由中到外,应该有当代的重要例子。 2.个性: 考生可以尝试异向、逆向的立意构思,达到主题思想的突破,这是作文“个性化”的妙诀。 可以选择的角度除了对立、排斥、制约、相对抗的关系;还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如果以这种辩证观点立意行文,很容易显示文章的“个性”。 三.思路多样化:角度多样 1.角度多样: 可从“意向选择”的角度出发, 可从“方向选择”的角度出发, 可从“倾向选择”的角度出发 还可从“导向选择”、“趋向选择”、“价值判断”等角度尝试写作。 四.议论文要有深度,可走三条途径 作为议论文,深刻才能得高分。有三条途径不妨推荐尝试。 1.角度要集中:在构思作文时,要找好一个切题的角度,用800字来说透一个问题,这是达成深刻最容易奏效的方法。 2.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青年。离开生活实际,拿几个准备好的例子勉强拼凑文章,肯定没有竞争优势。 现在,没有多少考生主动关注社会的热点话题。高考前不妨自我补足这方面的储备、 3.深入论述“为什么”和“怎么办”。可考虑设几个分论点,但需注意这些分论点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使它们集中在一个中心论点之下。
J 分论点→用事例论证→分结论↓K 中心论点→→分论点→用事例论证→分结论↓→结论K分论点→用事例论证→分结论↓J 4.常见的问题:“提示语”说到什么,考生就局限于用例子印证它所说的观点,不再深入,这样的作文是“没有深度的作文”。 “提示语”是引导学生答题的思路,你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发挥。“提示语”是开发思路的,不是对感悟的定性。 考生应该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如果“提示语”说什么你局限于写什么,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感悟,放弃夺取高分的机会。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学校门口。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颖靓的签名,是真迹吗?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读】
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合题意”的关键。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弄清材料的“内容”和材料的“含意”。我们认为,对“内容”的理解,侧重于文字的表层信息;对“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隐含信息。 一、材料的“内容”(文字的表层信息)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学生在校服涂画”的现象,具体有:
1.记者认为学生在校服上涂画的现象较为突出(在学校门口、商场、文具店都看到)。2. 班主任要求学生洗掉机器猫, 认为如果洗不掉就得用涂改液涂掉。 3. 班主任要求学生洗掉机器猫, 而他又洗不掉,从而想出了应对的办法。 3.学生让歌星(偶像)直接在校服上签名,穿着歌星签名的校服逛商场。 4.学生认为校服便宜,把校服当纸张,在上面试笔。 二、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 从“校服涂画”内容上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青春特质、个性特点
⑴在校服上涂画,以标新立异、彰显个性,这是青春的特质。 ⑵在校服上涂画以表达个性,是不恰当、不理智的表现。 ⑶在校服上涂画喜爱之物,是传达思想、寄托情感的方式。 ⑷让歌星直接在校服上签名,表现了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 2.校规、校纪、校容
⑴学生在校服上涂画,有违校规,有损校容。
⑵要求学生将涂画在校服上的机械猫洗掉,反映班主任管理方式的简单粗暴。
⑶学生用涂改液盖住机器猫,表达学生对校规、校纪的妥协和巧妙规避。 ⑷学生在校服上涂画,折射出学校管理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冲突。 3.生活态度
⑴在校服上涂画喜爱之物,是热爱生活、追求时尚的表现;
⑵在校服上图画(试笔),反映了生活散漫、不重视细节的不良习惯。 ⑶在校服上试笔,说明了当前一部分学生对物质不珍惜的生活态度。 4.社会反应
⑴记者对校服涂画事件的采访,表明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⑵记者对校服涂画事件的采访,表明社会对学生个性发展、审美取向的关注。 学生写作,可以在材料的内容上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也可以在材料含意上做文章。 1、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一考生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 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 审美的教育,亦是智慧的教育。
〖评分〗24+25+10=59 〖简评〗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佳作。文章紧紧扣住校服涂画这一中心事件,剖析具体深入,内容符合题意。作者认识有深度,思维缜密辩证,文章首先肯定这一行为的合理性――表达了中学生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然后指出校服涂画行为显示出中学生审美认识的肤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校应该加强审美教育,这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文章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引文精当。倒数第三段的表述在逻辑上稍有疏漏,结尾处对主题的回扣稍显不足。 2、校服“艺术”,可爱不可“爱” 一考生 “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家们如是说。放眼校园,不,放眼校服就够了,“艺术”亦俯首皆是。背上画座巴黎铁塔,胸上涂上几颗星,袖子上再签上几个笔力刚健、龙飞凤舞的签名――当然,总有人,譬如德育处主任,“不懂艺术”,一见此种校服,立马怒不可遏。“真是令人生厌”。 若我之见,主任们大可不必如此劳神动气,记者们亦无须忙着口诛笔伐。一来校服本属商品,学生们自购买之日起自然得其处分权,不管是拿来穿、拿来秀,抑或是用来题诗作画,乃至拧成一团作拔河之用――从法理上讲与人无关。对此横加干涉,非有侵权扰民之罪,亦有多管闲事之嫌了。二来这些涂涂画画,也并非俱无艺术之功底。倘若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打压不留“活口”,岂非有可能扼杀了某个未来的毕加索? 当然,话虽如此说,人情事理还是明摆在那里的:校服不得涂画,违者予以惩罚。“艺术”固然可爱,但制服一旦能够被随意涂画,亦不成为制服了。我给校服增色,你给校服添彩,众人群起而仿之,最后便连其 原本模样也忘得一干二净,白费了当初设计者的一片苦心。况且若是对校服亦无珍惜爱护之心,如何能够自尊自爱,又如何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爱护自然? 比起标榜个性来,比起展现自己的“艺术”天分来,学会珍惜与爱护显然更加充满裨益。当你学会不在校服上乱涂乱画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珍惜自己;当你为落在校服上的墨迹油渍而心疼不已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爱护自己,而当一个人已习惯于穿着白净的校服行走在校园中时,他或她的心中一定充满着爱。他爱自己,爱自己拥有的一切;他爱别人,爱惜每一份友情、亲情与爱情;更重要的是,他爱生活,因为不忍心破坏生活中每一份纯真与美好。 我并不反对孩子们出于爱在校服上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因为这时他们显得可爱;但如果这样的喜爱转变为了习惯,那当然就不宜提倡了。因为爱升华到一定境界,就应当不允许所爱之物遭受玷污。正如此,所以校服上的“艺术”,才可爱而不能喜爱。 你爱自己的校服吗?〖评分〗23+24+10=57 〖简评〗本文紧紧围绕“校服涂画”现象,在“调侃”学校管理者不必视“校服涂画”为洪水猛兽的同时,提醒教育者这不过是青年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体现,内容符合题意;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学生的角度,委婉而不失凝重地提醒青年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要摆脱浅薄,懂得珍惜,热爱生活。引发各方深思的同时,又以幽默、灵动、跳脱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语言上也有亮点。 3、校服意识一考生 校服作为一种学生的身份象征,对于穿着者而言,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但如今,对于校服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学生的观念开始转变,意识逐渐淡化。 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千篇一律的校服,似乎成为个性成长的约束。但毫无特色的校服无法包裹学生追求独特求异的内心,他们开始忘掉校服的意义,或是在校服上随意涂抹,或签上偶像的大名,或毫不在意绘上喜爱的图集。校服作为一种象征的形象,逐渐在学生内心淡化。不仅如此,由于对校服意识的淡化,几件破旧的被穿得脏乱的校服被弃掷在垃圾桶旁的现象常有出现,穿着校服而不顾形象肆意妄为的“个性”青年穿梭在人群,学生在轻视校服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作为? 学生对校服的不敬只是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透过缩影看清这个社会。多少张人民币被肆意涂画,多少个英雄人物的画像或雕像不受敬重而遭到破坏,是彰显个性自由,还是忘记本分、逃避责任?越来越多的人为个性伸张正义,盲目地批判一切规则的约束,从所谓追求自由来掩饰内心对于责任的躲避,恶意地斥责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规则。强调本分,强调制约,不是顽固的表现。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了规整的校服的学生必然会逐渐忘掉学习做人的原则;缺少受人尊重、践行的国家必然会因缺乏脊梁而无法支撑。主张个性,拒绝死板固然是好,是顺应这个张扬的时代的正当想法,但若盲目地追求个性,肆意踩踏原本“神圣”的规矩,必会从追求自我走向丧失自我。 因此,对于“校服”这类约束自我品德修养的意识决不可淡化。“校服”带来的无限责任感的重量,是我们必须承担之重。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要不断警醒自己,在追着时代前行的同时,切勿忘记身上“校服”的重担,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修行,提升自己的品德。 校服于学生,如规章于国家,必尊之敬之,方能前行。不断强化对于校服的意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配得上身上的校服,这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范,也只有这样,更多的个性魅力才会更好的释放。 〖评分〗22+23+9=54
〖简评〗本文开篇指出在校服上随意涂抹的行为是校服意识淡化的表现,然后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相关现象,分析校服意识淡化与追求个性的关系,内容符合题意。文章能辨证看待问题,例证有力,分析层层深入,体现了很强的思维能力。语言流畅,书写工整。不足之处是第二段、第三段的分析略显单薄。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提示语”先以梭罗的话语引出“放下”的这个主题词,然后列出两类不同的看法:一是直接认同(肯定)“放下”说法的,另一方面则是从反面,以认同“不放下”的说法来对应“放下”的观点。这实际上也为考生提示了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思考,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或直接扣合梭罗的“放下”运思作文,或以认同“不放下”来表达自己的认识理解。 考生可以根据提示写作,也可在提示以外,就“放下”或“不放下”的相关范畴写文章,但内容必须在既定文题的范围内。“要求”明确,考生必须在两个标题中自选一个,选定了标题也就意味着确定了写作重点。 “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即是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些体验或感悟,可以来自身边的人、身边的小事,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行动、经历。考生可以“自定文体”,但无论是谈论看法还是叙述故事,都必须与自选的文体特征相符,文章的优劣均按评分标准执行。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的能力: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高分例文】1号文放下 握紧拳头,你抓住的只有空气;张开手掌,你便拥有了一切。 很小的时候,我们总会伸手抓住面前的一切,渐渐地,我们发现,要抓住的太多,手却只有一对,要想拥有,必先放手。可是如今,我们仍未学会放下,我们会放不下流逝的时间、缘尽的感情和曾经的爱。它们,如同指触的流沙,指间的轻风和手心的雨丝,你放下,便收获释然;你放不下,却也留不下,只剩下无尽的痛苦与哀婉给你作无用的慰藉。 朋友,学会放下吧。放过它,也放过你自己;安慰自己,也成全了它。 放下,有三境界。 痛后放下乃第一境界。水蛭(zhì)吸血,你越拔得用劲,它越痛却吸得更紧,最终只能在火中蜷缩自己炽热难熬的身躯,化作一阵云烟,渐远渐散。倘若水蛭痛而后放下,想必不会落得如斯结局吧。痛觉与生俱来,它不是对你的折磨而是对你的保护。也许它不是你的,有更好的值得你追逐。坚持是中性词,当你坚持应放下的,你就是固执的。痛了就放,是对自己的保护,是对时间的珍惜,是为更好的到来而准备。有人问佛:“大师,我放不下。”佛拿了一杯热水倒在他的手上。他手一烫,杯子坠地。佛曰:“痛了你就会放手。”烫伤很快恢复,放不下而荒废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主动放下乃第二境界。低姿态的高贵远比高姿态的高贵美丽,圆润而不刺眼。放下姿态,收获高贵,低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痛了才放是被动的,主动放下是有意识的,觉悟自然更高。仓央嘉措既恐损梵行又恐负倾城,留下一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后,从此入山终成高僧。李嘉诚之子李泽楷并无仰仗父亲敌国之财,而是放下“华人首富之子”的身份艰苦打拼,最终一手开创“电讯盈科”的王国,人称“小超人”。路易威登从匠师爱徒到御用捆箱师,再到创业,一路放下一路成功,留下“LV”让万千女性为之疯狂追逐。主动放下,你会收获更多。 放下的第三境界是从不抓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带一物而来,不带一物而去,缘至则来,缘尽则去。这是一种“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潇洒,一种“漫(出自: 在点网:高三作文指导:切合题意,中心突出ppt)看天际云卷云舒”的恬然,一种“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的睿智。它不是“放下吧,是你的会回来,不回来是因为你值得更好的”的自我安慰,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豁达与大气。这样的人,才是拥有一切。他不需放下,因为他一无所有;他可以放不下,因为放下后还是他的。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放下吧,你会是最富有的。 ?简评?本文对题意理解准确,将“放下”分为“被动”、“主动”和“从不抓紧”三个境界,由浅入深,逐层论述。文章内容丰富,水蛭、商界精英、禅宗故事等诸多材料运用恰当,显示出作者丰厚的知识储备。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见解深刻而又独到,体现出作者富有个性的思考。虽然语言上略有欠缺,不够流畅,仓央嘉措的例子分析稍嫌空洞,但仍不失为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评分:24+23+10=57) 2号文不放下 朱光潜先生曾说:“成功的关键,在于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是的,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即是面对再多的艰难困苦,仍然不放下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责任,终其一生为实现这一最高人生价值而奋斗不息。 回顾历史,当无尽的艰辛,黑暗的现实,被贬的挫折无情的嘲笑着他们对责任的固执坚守时,他们没有选择放下。玄奘大师,只身穿透五万里的沙漠,没有神通广大的徒弟,没有结伴而行的法师,坚定地喊出“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求东归半步迈”的信念,靠的是对为众生脱离苦海的责任的不放下;特蕾莎修女,毕生在贫民窟为穷人服务,受尽千般万般不解与嘲讽,依然说道:“我不能假装看不到路上冻死的人们”,靠的是尊重关爱穷人的责任的不放下。电影《十月围城》中,十三个普通人用血肉之躯筑起中华民族的围城,靠的是对革命胜利的责任的不放下。 倘若他们放下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倘若他们选择了安逸的生活,他们的内心只能享受物质的富足,却无法享受精神的富有,退缩与放弃只会永远地拷问着他的灵魂。许多的古人,在困难面前放下一切,避世隐退,他们放下了对奉献社会的志向,却渐渐把这种放下当作伟大的志向。若社会仅有“放下”的故作潇洒,却没有“不放下”的勇于担当,历史的潮流又怎能向前发展? 当今的中国,也许没有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没有革命时期的战火硝烟,但面临的国际竞争与国内矛盾却依然激烈。新时代的科技竞争、文化竞争谁来争?是我们青年。新时代的贸易战汇率战谁来战?是我们青年。新时代的民族矛盾、地域矛盾谁来应对?是我们青年。我们青年有着民族与国家未来的责任,重要的是不放下,重要的是面对再大困难也不放下对社会与人民的责任。看那广州的举牌哥,用一人之力挑战地铁部门的措施,他不放下手中高举的牌,也不放下心中的责任;看那香港那些举着横幅游行抵制“蝗虫广告”的大学生们,为地域间的和谐相处高呼呐喊,他们不放下手中的横幅,也不放下心中的责任。 不放下责任,并不需要舍身就义,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只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要认为偏隅一角、独善其身就是大智慧,真正的大智慧,真正对自己有益,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益的大智慧,在于不放下! 因此,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放不下,勇于挑起重担,他才是最富有的人。 ?简评?这是一篇观点明确、结构严谨、材料丰富准确的议论文。文章由朱光潜的名言引入,将“不放下”的内容具体化为“不放下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责任”,观点鲜明而集中。主体论证部分从正、反两面展开,由历史到现实,层次清晰。事例选用准确,叙述简洁。文末提出“从点滴小事做起”的解决办法。全文显示出年轻人的激情和朝气。但有些表达略显生硬,有空洞之嫌。(23+22+9=54) 3号文
“放下”与“不放下” “放下”,原意指将负载着的重物,搁置到平地。广义的“放下”,指心灵的净化。“不放下”,乃是“放下”的对立面,是对于某些事物的坚守。二者孰是孰非?归根结蒂,要看“放下”或“不放下”的具体内容! 《红楼梦》里有首“好了歌”唱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公侯将相、真金白银、美妻娇妾、孝子贤孙,对于这些身外之物,有许多人就是一样都不肯“放下”,结局当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中国历来不乏自觉放下“身外之物”的仁人。 “商圣”范蠡 ,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泛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七十二峰之间。忠以报国,智以保身,名驰天下,世人誉之。“靖节先生”陶渊明,不能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毅然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朗吟《归去来辞》,绝尘而去,自乐于 “躬耕自资”的草根生活,世人仰之。范圣、陶哲实事求是,明智放下,显示人生智慧,臻于高尚境界! 中国历来也不乏勇于“坚守”不懈的志士。 抗金名将岳飞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在中原地区,掀起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后遭奸相秦桧诬陷,被宋高宗下令处死。临死前,连书“天日昭昭”,坚守“还我河山”的壮烈情怀!抗元名臣文天祥被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丞相宁死不屈,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千秋长在!岳帅、文相坚守信念,殒身不恤,弘扬民族精神,展现松柏气节!由此可见,对于“放下”与“不放下”不能泛谈空论,必须摆到特定的时、空背景中判断。其实,对于很多杰出人才而言, 放下与坚守,则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兼而有之的。 北宋文化大师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刚正立朝,勇于为义,虽几经贬逐,屡处逆境,但毅然放下恩怨,化解苦闷;又始终豁达乐观,坚守特殊审美心态,深蕴透彻人生哲思,走到哪里都留下“惠民”业迹,面对大千世界,游刃有余地创造出无数艺术瑰宝,毕生实现了“放下”与“坚守”的完美统一。 佛家认为,为人处世,如同提皮箱行走。既要提得起,又要放得下。当提则提,该放则放。今之利益集团诸公,既放不下,又提不起,尸位素餐,无益民众,闻此能无愧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以上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材料”引用了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的名言。名言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第二层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简言之,一是改变世界,一是改变自己。言简意赅,富有哲理。 “要求”考生写的是这段名言引发的思考:可以写自己生活中与这段名言有关的体验,或表明自己对这段名言的认识。无论是“体验”还是“认识”,都要与自选的文体相符。写作中,可以选择写“改变世界”,也可以写“改变自己”,还可以二者都写。 1号文:让世界因你而改换新颜(56 分) 不要让吞噬世界的黑暗埋没你的理想, 因为你存在的唯一价值,便是让世界因你而改换新颜。――乔布斯(引用名言,扣标题,亮观点) 人生而向善,坚信世界的美好永恒,而当铺天盖地的不民主不道德不自由如洪流般肆意奔流时,若个体选择改变自己,自甘堕落,时代也再也没有力量奔向理想境界。唯有坚守个体的信仰,才能改变世界,无数能动的个体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才有希望之民族,强大之国度。(联系社会现实,在比较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时代价值的基础上立意,角度集中,观点鲜明) 拾起道德的荒 曾几何时,你目睹世态炎凉道德滑坡,选择改变自己,放下对美好世界的责任。你曾谴责十八个路人的冷漠,但这样的谴责缺乏内心的力量;你痛心于人人自扫门前雪的私利,但这样的心痛缺乏社会认同。于是,你追随庸众,头也不回地走向道德的反面,难道你练就了眼枯如井、心麻如木的本事后,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吗?(驳斥随波逐流的自我改变,切中社会时弊) 谬矣!你看社会上无数坚守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怀抱改变世界的梦想。白岩松不肯改变自己, 借传媒之力呼唤关爱成为每个人的价值观; 闾丘露薇不愿屈服,日复一日奔走呼告,引导公众接受真相,践行善的美德。你不能因为自己的渺小,从而放弃对爱和正义的热忱和担当,你要坚定新颜,重塑一个温暖的道德世界!(对比呈现,正面举例,语言简洁,观点突出,感情强烈) 闪耀民主的光 大洋彼岸的美国公众,不甘愿个体权利被权贵漠视,决意奋起抗争改变世界,占领华尔街。他们不甘心社会漠视弱者的价值,勇于去思考、去辩论、去行动,手执择善固执的勇气,为了成就一个更平等的美国梦,为了将改变世界的火种撒遍寰宇。 哪怕推动国家民主的道路仿若一片着火的荆棘,你也不能湮(yān)没内心深处对民主的呼唤。你甘心过那种只有依附政党才能安定生活的窝囊日子吗, 你情愿忍受每天打开电视时主播道义凛然地说谎吗,你能忍受自己的权利被忽然剥夺,然后接受这权利是他人赋予的吗?如果不,就去改变世界,让民主终有一日成为你举手投足的修养,让其重要地如同你每分每秒呼吸的空气!(从民主人权的角度论述“不能改变自己就去改变世界”, 体现文明社会的普世价值,语言得体,感染力强) 我们不能让吞噬世界的黑暗改变自己毕生坚定的新颜,不能对着世界的不道德不民主不人权默而许之、纵 而容之。因此唯有改变世界,挺起腰板,撑起国家的脊梁,做顶天立地的强者,让世界因每一个体的存在而从此改换新颜! 相信我的国家人民以及同一片星空下的所有人,都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强者。
?点评?:本文立意高远,从公民道德行为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立意,指出随波逐流、 麻木沉默的荒谬,指出每一个公民应该坚守心中的善念,坚持对民主自由的信仰,用微薄之力去勇敢承担“改变世界”的使命。全文结构清晰明朗,破立结合,层次分明。论述语言紧密扣题,充满强烈的情感,体现了青年人可贵的“担当”精神。个别语句略显偏激。 2号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5 分) 也许约翰列侬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仍无法赞同改变不了自己的人能改变世界,就像一屋不扫却想着扫除天下的人,只会被自己屋中杂物阻碍连门都迈不出一样。 但是,我却相信,拥有改变自己的勇气的人,终将以其执著之信念改变世界,就像星星之火,终将燎亮整个世界。(观点新颖,主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世界) 历史告诉我们,现实总是难以完满如意,世界可能总将你拒之门外。就像明朝的张居正一腔改革情,终被皇权灭;像春秋的孔丘渴望着诸侯仁道,却终日累如丧家犬。现实中太多既得利益者不会让你改变世界的理想如愿。 可难道,改变不了世界就一派气馁,偃旗息鼓了么?当然不!历史之所以前进,社会之所以进步,就是因为有那无数最初无法改变世界却奋发立志改变自己,以至世界终因其而改变的人,就是因为那千年不易的知识分子情怀与操守。(不能改变世界――改变自己――世界,对列侬的观点进行发展性思考) 改变自己的人终能改变世界,是因为他有一种精神的宏大气量可感染他人。 陈寅恪先生在为王国维作悼词时曾写:“惟独立自由之精神,历千万祀,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王国维身处乱世,他最初改变世界宣扬文伦的努力失败了,可他却改变了自己,埋首文学, 坚守信仰,最终仍成功感染一代代人,激励他们改变了世界。这种精神气量再溯源来看,可看到几千年前的苏格拉底审判雅典民主。苏格拉底无法改变雅典公民的蒙昧,但他却一直改变着自己,让自己更睿智更博学,最终他发出哲学史上千古绝唱:“我知我无知!”这样圣哲理性的精神,不正是让今天的哲学更为广博以指导人们改变世界的原因么? 改变自己的人因其殉道者的情怀而改变世界。从耶稣被钉十字架前夜在橄榄园里的情景,我们可看到一种信仰精神的忧伤。耶稣无法改变教徒的贪欲凶恶,他让自己决然殉道。一千六百年之后,帕斯卡尔深切感受到耶稣殉道之伟大,明白了他的忧伤,提笔写下:“耶稣永将忧伤,直到世界终了。”这已是耶稣改变了世界。(差别举例,同义分解。以王国维、苏格拉底、耶稣为例,论证在文学、智慧、信仰三个领域,伟人或智慧或勇敢的“改变自己”最终“改变世界”,“变”中有“不变”,充满思辨性。可惜未能充分阐明,欠缺仔细推敲) 拥有这样改变自己的精神与殉道情怀的人太多了, 比如在二战中自己坚守正义、永抗纳粹的德国科学家劳鹤,比如为犹太上尉控诉的左拉,比如卧轨殉道的海子,比如将自己逼上极限的海明威、川端康成。 他们最初被世界拒绝,无法改变世界,但却以自身改变感染了一代代知识分子,激励别人,以至改变了世界。 就像今天,我们不能阻止十八个路人冷眼旁观,但却可以改变自己,做弯腰拾起道德的第十九人。让爱与善良之星火燎亮整个中华大地! (结尾回到现实热点,让高远的立意落到实处,体现现实关怀) ?点评?:本文立意新颖深刻,思考切入点独树一帜。角度集中,采用差别举例,详略安排得当,材料丰富独特,有细节,有感悟。但本文的不足也是相当明显的,中心论点在论证过程中未能清晰明朗地呈现出来,显示了作者在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方面还不够成熟。3号文 世界因你我而改变 在世界面前,我们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是渺小的,甚至渺小得几乎毫无反抗之力,更不要说去改变世界,因此随波逐流也就好像变成了理所当然。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想前人之未想,做前人之未做。他们特立独行,不因世界而改变自己,尽管落寞却心怀天下,用行动捍卫着自己的理想,改变着世界。(对比破题,提出论点) 我清晰地记住那一位老人――孔夫子。在那个“礼乐崩坏”的时代,君不君臣不臣,伦理、道德在名利前面变得一文不值。那是一个充满争斗、混乱的世界。但是孔夫子没有因世界的混乱而改变自己,而且还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驾着马车,周游列国,去传播他的儒学思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是一位艰难的行者,更是一位敢于改变世界的猛士。一路上,被人奚落、取笑、误解、驱逐,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是他心中热火不灭,信念不改, 为天下苍生而奔走,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呼告。最终改变了世界,“孝悌礼义忠信廉耻”成为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儒家思想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历经千年而不变。正如阿基米德所 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于是孔夫子在没有改变自己的情况下,真的成了撬动地球、改变世界的那一位猛士。(正面举例说明不因世界的丑陋而改变自己,反而敢于去改变世界) 相较而言,那些屈从于现实,以不能改变世界为借口,而退回到个人的小天地的所谓明智之人,在孔夫子面前,形象不免显得矮小许多。他们关起门,退回到山林,退回到他们心中的“桃花源”,那里“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他们的内心看似安宁,但外面的世界却很不平静。他们没有改变自己,没有同流合污,但是他们也不敢于去改变这个世界。他们去写他们的诗,喝他们的酒去了。这些“独善其身”的所谓明智之人看似洒脱,但是却无视了自己肩上的那一份改变世界的责任。 试想,当每一个人都躲进个人的小天地自娱自乐,这个世界还有改变的可能,还有进步的机会吗?(反面举例,独善其身,不敢于改变世界的后果) 让我们走出“桃花源” 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吧!“小悦悦”事件让我们心痛不已。但是当我们在谴责那漠视他人生命的18个路人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们也可能是那18个路人之一?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疑心重重,我们开始担心我们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彭宇”。我们屈从于这个复杂的世界,更没想过用我们的双手去改变这个世界。这是18个路人的悲哀,也是每一个人的悲哀。因为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去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小悦悦”。 痛定思痛,方能大彻大悟。我们应该明白:世界,是你我的世界,是每一个人的世界。我们成为不了孔夫子,但是我们可以学学那“举牌哥” “拇指妹”。面对这个呼吸着、生活着的世界,他们没有放下心中的那一份责任,没有拒绝肩上的那一份担当。用手中的牌,用那瘦小的拇指,表达着自己的声音,最终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改变了世界。(联系实际, 回归现实) 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要逃避,不要彷徨,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携起手来去改变世界的时候,那么,这个世界也会因我们而改变。( 引用名言,深化主题,提出呼吁。)篇二:作文训练之中心突出 作文训练之中心明确 ―――让你的文章亮起来
编写人:汪万锦
审稿人:沈冬兰 2013.04 【考纲解读】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中心明确属于基础等级中的“内容”项。 所谓“中心明确”,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始终贯穿、统帅所有的材料。对于“中心明确”的写作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章中心要单一集中。即文章必须有一个中心。作文时,如果东拉西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会使人感觉不知所云。一篇文章,内容应该丰富,但中心必须明确。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必须受中心的约束和统帅,都必须为表现和深化中心服务。 2、表达中心的语句要突出鲜明。在行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把表达中心的语句放在突出、显豁的位置,可以让别人一目了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观点或主旨,这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写作时,可以开门见山,揭示题旨;可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也可以段首显示,反复强调。 3、特定文体应有特定的中心表现形式。不同的文体中心的表现形式不同,在议论文中表现为某种思想认识,具有明显的逻辑成分,中心论点可以用判断的形式概括;在记叙性的文章中表现为某种感受或意象,明确的理论概括很少或比较含蓄,有时也可以通过抒情议论的方式,揭示或点化写人记事的意义或自己的感悟。 总之,无论写何种文体的作文,都要做到紧扣命题,中心明确,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文“中心明确”的重要性。 2、掌握使作文“中心明确”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以“阅卷专家解密”引入 高考阅卷的最大特点是快,且阅卷老师对绝大多数作文通常都只读一遍。正如一位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半遮面,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有时立意过深了,太难于理解了,需要慢读或者读第二遍的文章,都有可能被误判。所以高考作文的主题,不宜玩深沉,不必太复杂,不可太超前,不要太逆向。中心论点本身应该明确的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你的情意我永远不懂”!要我“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要阅卷教师在短时间内读懂,未免强人所难。 所以,高考作文一定要中心明确。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匆匆读过一遍之后,就能立刻看出文章的优点和亮点。 二、升格展示,比较思考 [2012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立意参考】一幅图,四句话,图文并茂。命题形式创意十足。先是由四句提示语,得出四条立意:1、伸出双手,服务他人,温暖他人。2、放飞想象。3、人人可动手创造,产生力量。4、捧起收获,享受快乐。又可以由手“伸出”“摊开”“张大”“捧起”四种手形展开联想,得出如下一些立意:先是“伸出”1、伸出双手,热情助人。2、伸出双手,奉献爱心,传达爱意。3、伸出双手,真诚救人。4、伸出双手,拥抱自然(世界)。5、伸出双手,拯救环境。6、伸出双手,贡献力量。??二是“摊开”1、放飞梦想(希望)。2、放飞心灵。3、给生命以自由。??三是“张大”1、挣脱束缚。??四是“捧起”1、万般珍惜。2、托住美好。 【升格前】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当我们的手里握的是心的温度,伸出双手,伸出是温暖的服务,伸出是关怀与大爱。伸出双手,驱除黑暗与冷漠。(开头虽然符合题意,但点题次数略少,没有揭示出伸出双手的意义,没有给阅卷人“切合题意”的感觉。) 常怀一颗善良感恩之心,在别人困难之时伸出自己的双手,给予别人最真心的帮助。(这段文字在写感恩,没有扣题。) 细数2012年留在记忆中的手,我们不会忘记“最美妈妈”在千钧一发之际义无反顾地伸出那双帮助从高楼上坠下的女孩的手。她伸出的大爱接住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也接住了社会上无数的敬佩。我们永远铭记那双在雨中为乞丐撑伞的手。她伸出的是对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爱,伸出的是怜悯大众的心。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最伟大的修女那双抚摸艾滋病人、给予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人格尊严的手??我们无法忘记,因为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爱。他们伸出的双手上捧着的是他们真诚而炽热的心。 伸出我们的双手,或许我们做的只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什么,但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们的爱,感受到世界上还有希望。 或许我们没有费孝通一样悲悯大众的心,没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广大。但我们却依然有爱,可以传播我们爱的双手。我们可以为雨中漫步的行人营造一方无雨的天空,可以为口渴的人提供一杯解渴的清水,可以为饥肠辘辘的远行者送上一块填饱肚子的面包。我们可以同无数的志愿者一起在这个世界上筑起一道爱与关怀的墙,传递帮助,传播爱心。其实,我们要做的很少,每个人做一点点,世界就会因此而有很大的不同。 但现在的社会,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冷漠。 “小悦悦”事件让无数国人痛心,在街上摔倒的老人因无人扶起而导致鼻血堵住气管窒息死亡事件再次拷问着这个社会的良知。我们的冷漠让悲剧弥漫,让悲伤已逆流成河。我们应该反问自己,改变自己了。(以上几段文字,只是在叙述事件和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伸出双手”这个中心几乎没有关联,给阅卷人的感觉是“笔下千言,离题万里”。)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伸出我们的双手,伸出的是温暖的服务,真诚的关心,驱散冷漠。(结尾应该照应开头,深化主旨,很显然这个结尾太平淡。) 【升格策略】题目“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淡化了图文所提示的手的寓意,应体现中心,点明题意。这篇文章只有700多字,而未能较好扣题的文字有300多字。行文到中途,给阅卷人以中途易辙之感,结果全文被判为基本符合题意,就不能进入符合题意或切合题意之列了。于是,我们就要在“无手”之处,让手“伸出”,处处“有手”;有关手的文字,一唱三叹,绝不会让阅卷人产生离题之感。(考场得分:31分) 【升格后】
伸出温暖的双手 伸出你的双手吧,伸出是温暖的服务,伸出是关怀与大爱。伸出你的双手,驱除黑暗与冷漠,让人们的手里握住你心灵的温度。 在别人困难之时伸出自己的双手,给予别人最真心的帮助,帮别人走出泥泞,看见美丽的彩虹!即使他们不能看见希望的彩虹,也会因为你伸出的双手而感受到生命的慰藉。 细数2012年留在记忆中的手,我们不会忘记“最美妈妈”在千钧一发之时义无反顾地伸出的那双手,她接住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也接住了社会上无数人的敬佩;我们永远铭记那双在雨中为乞丐撑伞的手,她伸出的是对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爱,伸出的是怜悯大众的心,她伸出这双手,让最底层的人们有了生命的温暖;我们也永远无法忘记最伟大的修女那双抚摸艾滋病人、给予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人格尊严的手??我们无法忘记,因为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伸出的双手上捧着的是他们真诚而炽热的心。 伸出我们的双手,或许我们做的只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什么,但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们的爱,感受到世界上还有希望。 或许我们没有费孝通一样悲悯大众的心,没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广大,但是我们还有一双温暖的手。通过这双手,我们的爱在传递,我们的爱在不停息地燃烧,融化着世间最寒冷的坚冰。用这双手,为雨中漫步的行人营造一方无雨的天空,用这双手为口渴的人提供一杯解渴的清水,用这双手为饥肠辘辘的远行者送上一块填饱肚子的面包。我们可以同无数的志愿者一起用双手在这个世界上筑起一道爱与关怀的墙,与人为善,传播爱心。也许,我们要做的很少,但是每个人都伸出温暖的双手,世界就会因此变成爱的乐园。 可是,你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吗?在社会的角角落落,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冷漠。“小悦悦”事件让无数国人痛心,在街上摔倒的老人因无人扶起而导致鼻血堵住气管窒息死亡事件再次拷问着这个社会的良知:是谁在袖手旁观?我们的冷漠让悲剧弥漫,让悲伤已逆流成河。我们应该反问自己,改变自己了。让我们携带着爱,伸出你温暖的双手吧! 须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伸出你的双手,何乐而不为? 伸出我们的双手,伸出是温暖的服务,真诚的关心,这个世界因此没有荒漠。 【升格点评】中心对一篇文章来说极为重要,若将一篇文章比作是一个人,文章的中心便是这个人的灵魂。灵魂活跃了,人才能生机盎然。同样的道理,只有处处点题,中心突出,文章才能文气蓬勃。这篇文章将题目升格为“伸出温暖的双手”,作文材料切合题意。开头点明题旨,主题部分阐发题旨,结尾部分重申题旨;并且在语言上进行了升格,使得语言不再重复累赘和呆板,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升格赋分:满分60分) 【学生探究】 (1)升格前主要“病”在哪里?[参考] 中心不明确。 (2)升格后如何去“病”? [参考]反复点题,处处强调。 三、方法指导 【过渡】点题,即点主题(中心)、点标题。也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被称为点题之笔。考场作文点题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②点题,是想要获取高分的考生的妙招。③点题,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之草”。那么如何点题? 1、想一想,这些题目在题意把握上有什么特点? [2013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题目:《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源自勇气》《一“勇”天下无难事》 [2011重庆卷]
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生命,需要情有独钟》《摒弃我们情有独钟的“偷”》《对抱怨情有独钟》 小结:标题点明题意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我们就用标题来点明中心,话题作文紧扣话题,材料作文紧扣主题,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2、回顾朱自清《背影》,指出以下句子有何特点?出现在文中哪个位置?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参考] 开头借叙述直接点题,引出回忆吸引读者。 ②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参考] 结尾以描写再次点题,同时借抒情之笔突出文章的主题。 小结:首尾点明题意 开头是作文的重头戏,考生要开门见山,开篇便点明题义。结尾也是阅卷老师重点关注的,肯定也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卒章显“题”,把点题的句子放在醒目的位置。高分作文往往都是很重视首尾点题的。 3、(1)阅读以下片段,想想这是什么文体,找出你认为点题的语句(划线),说说出现在全文中哪个位置,是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点题。 [2009湖南卷] 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一 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那时,时兴考中专,特别是我这样的农村孩子,跳出农门,有份工作,就是长辈最大的心愿。) 记得6月18号那天,考完语文,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母亲。她正踮起脚尖,探出半个身子,向这边张望呢!我跑过去,轻声责备说:“妈,你怎么来了,咱家正在割麦子呢,忙都忙不过来!”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饼,还有几个鸡蛋,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吧!快吃”我接过,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参考]
记叙文 中间位置叙述与描写 (2)阅读以下片段,想想这是什么文体,找出你认为点题的语句(划线),说说出现在全文中哪个位置,是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点题。 敢为,为天下先,超脱平凡。 建国之初,我国经历了清满腐朽,外国掠夺,日寇蹂躏,蒋氏摧残,一穷二白,满目萧然;又加之十年动荡,法制、经济、人文各个领域都到了奔溃的边缘。政坛彷徨,此际,我们伟大的邓爷爷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刀阔斧,拨乱反正,缔造了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春意盎然,他修宪法、正思想,开特区,收香港,春天的故事不可谓不雄壮。此番事业,来源于邓小平爷爷独特的政治眼光和超强的预见力,他能为;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如果邓爷爷只是一味在乎中国国土的稳定,而不敢改革开放,大概今日上海滩的霓虹灯也不会灿烂夺目。敢为,敢做,超脱平凡。 (2013新课标全国卷满分作文 《 能为 ?敢为! 》) 【金指点津】这段论据论证文字灵活运用点题术,在段首(分论点)、段尾(分析论证)以及举例论证过程中都明确地点了题,使文章主题明确,而且结构紧凑,“题”与“文”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文章增了色。 [参考]
议论、叙述和议论 小结:内容点明题意。 在行文过程中,在每一个材料板块的开头或结尾,都要设法回应一下标题,显示一下材料与标题(或中心)的关系。写记叙文可以描写几个场景,在场景描写之前或之后点明文章中心;写议论文可以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小观点,放于每段醒目位置,同时在事例论证后也要点题,必要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强化阅卷老师对文章中心的印象。 教师总结: ①从出现频率来看,要不断出现文题词语(命题作文紧扣标题、话题作文紧扣话题、材料作文紧扣主题),文中点题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 ②就点题的位置而言,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标题自然是,开头结尾肯定不能忘,中间几段最好能在段首或在段尾分别点题。必要之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 ③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叙述点题、描写点题。 四、课堂对练 1、阅读下面文章,说说它的“好坏”,然后就“坏”改一改让它快速“亮”起来。
我一生的感动 我有一位特殊的老师,她既不用教科书上课,也不用粉笔写字,但她却教给我好多好多东西,诸如孝顺、守信、坚强?? 我没有像学英语那样死记硬背,她教给我的东西,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在一件又一件的事例中,学到了?? 孝顺,这是我首先学到的,也学会了。当奶奶还在世的时候,妈妈常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我去探望奶奶。每当奶奶看到妈妈时,都会用小脚颤巍巍的跑上来,眼睛也因为兴奋而眯成一条缝,(运用细节,将奶奶的激动、喜悦之情具体的刻画出来了。) 微笑绽放在满是皱纹的脸上,是那么甜蜜,那么欣慰。妈妈伺候奶奶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暗下决心,我也要尽一份孝心。偶然一次,我发现奶奶很喜欢看书,而且特别快,用“一目十行”来形容还嫌不足。奶奶猜透了我的心思,说:“傻孩子,我是在看图画呢!”噢,我明白了。于是每当我去奶奶家时,都会画一两幅幼稚的画给奶奶看,使奶奶不会寂寞,奶奶总是对我说:“这孩子,真孝顺!”后来,奶奶不幸去世,妈妈常常暗暗流泪。(一句“暗暗流泪”,简简单单,却深深凸现了妈妈对奶奶浓浓的眷念和真切的孝顺。) 于是我记住了孝顺。篇三:《绽放》作文讲评 《绽放》作文讲评 【作文题目】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欣赏,他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从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 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绽放的本来含义是花朵的开放。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绽放。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不重要,有没有人欣赏也不重要,关键是自己的心态。可以开的热烈也可以开的悄然、低调。人生也一样,这里选取他的比喻义。生命之花也需要绽放。可以理解为生命之花要想开的鲜艳必须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比如奉献、低调、坚韧等。 选取角度: 一、生命之花需要绽放: 1、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生命之花都需要绽放。2、不管有无别人欣赏,生命之花都需要绽放。3、绽放是一种品质,悄然绽放,热烈张扬的绽放。4、绽放需要一定的能量积蓄。5、绽放要经历磨难与痛苦。 二、材料已经清晰地揭示了文章的立意。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写花儿不论条件如何,是否有人欣赏,总能自信绽放,强调的花儿生命的坚强和完美的绽放,第二句由花儿而联想到人生,启发人们从花儿的绽放中获取生活的启示。两句中有几个关键词:“不管??也不管??”“总是”“自信”“骄傲”“悄然”“绽放”“很多”“生活启示”。从这几个关键词中,可以看出作文要写出花儿坚强绽放给我们人生带来的启示,而且启示可能有多方面,可以先写花儿的顽强成长经历到最终绽放而给我们生活的启示,也可以直接由绽放写起。 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议论文,可以围绕绽放的条件和原因写起,即如何绽放和为什么绽放。因此论点可以是:1、迎难而上才能美丽绽放;2、默默追求才能美丽绽放;自信自强才能美丽绽放;坚持、忘我才能美丽绽放等等。也可以是:1、绽放的花朵最美丽;2、绽放的青春最亮丽3、绽放的事业最辉煌;绽放的人生最精彩等等。 记叙文,可以直接叙事,写自己或者别人如何通过顽强拼搏让人生绽放绚丽之花,也可以由花儿的顽强绽放而领悟对自己的人生启迪等等。 【精彩例文】 例文(一) 绽放 我家的小花坛里有一株小小的迎春花 ,它矮小又不起眼,可是几天前,它秃秃的纸条上却冒出了一个小小的花骨朵 。在万物还在沉寂的日子里,那嫩黄的小花 骨朵引起了我的注意。 每天早晨我都会为它浇浇水,看着花骨朵慢慢长大,我心想离它开花的日子不远了,心里十分高兴。 可是,老天却好像故意在为难小小的迎春花。寒潮刚过,又迎来了新的一波,凛冽的寒风嘶吼着在大地上纵横,花坛里刚冒出头的小草都被吓蔫巴了。这天夜里,我从梦中惊醒,忽闻窗外风声阵阵还伴着点点小雨,简直就是一场风与雨的狂欢。我的心不禁被揪了起来,花坛的迎春花一定遭袭了,它的枝条那么瘦小,那柔软的小骨朵又怎么受得起风雨的鞭打?早晨,天刚亮我便迫不及待地跳下床冲向院子,可走到院子看到桂树的叶子被刮落了一地,我又不忍心去看迎春花儿了。 最终还是好奇心胜利了,我慢慢走到花坛边,睁开眼准备接受花凋的现实,可却看到迎春花墨绿的软条上,一朵小小的黄花在风中舒展花瓣,那耀眼的黄色亮得像一团火焰,仿佛要燃烧整个春天。风还在刮着,小小的迎春花紧紧地攀着摇曳的软条不放手,绽放的花朵似乎在向人们报告:春天已经到来,寒冷即将过去。 看着眼前那柔嫩的小花,我突然觉得自己好渺小。我们总是仗着自己学生的身份,打着“我们还是孩子”的借口去逃避生活中的困难,躲藏在象牙塔里不肯前行,这是多么的懦弱呀!甚至不及这在砭人肌骨的寒风中绽放的迎春花,它弱小,但它敢于面对挫折,它娇嫩,但它却从不放弃。花尚且如此,人呢? 高中学子,当你们面对难题想要退缩时,想想迎春花吧,想想它直面寒风的勇气;当你们面对未来徘徊不前时,想想迎春花吧,想想它对自己使命的坚定。对于迎春花来说,盛开是它的意义,是它的梦想,所以它不畏困难,我们拥有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未来,所以我们也将战胜挫折,迎战挑战,努力过,拼搏过,我们也将在汗水的浇灌下绽放。 没有袅娜的花姿,没有袭人的花香,迎春花依旧开得灿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报春讯满人间,可爱的小花,我由衷地赞美你!(822字) 例文(二)
绽放 绽放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它不含任何的矫揉造作,任何的虚伪与功利。人生就是一个绽放的过程。 绽放自信,迈向未来。不管我们漂亮与否,聪慧与否,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自我诞生时,我们就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一段奇妙的生命历程。我们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我们也会偶尔犯错,但我们不能否定自我。如果失去了自信,那么我们自己就被自己最大的敌人――自己打败了。在这人生历程中,我们拥有自己的梦想,而自信则是梦想的推动力。 我特别欣赏“做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这句话。社会的纷杂、人心的险恶,以及一些生活意外,都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内心,用一颗高洁、自信的心去面对它们,不去在乎流言蜚语 ,那再大的难题不也是会迎刃而解吗? 绽放光彩,丰富人生。人生只有不断的绽放,才会更美妙,更精彩。其实,在我理解,人生的存在,不就是为了绽放自己的光彩吗?我们时常把成功、目标挂在嘴边,希望的不就是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能够声名远播吗?但似乎许多追求并不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也就是“绽放”并非自然而然的绽放,他们往往不择手段,为达到目的而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内心。当然,这种“绽放”姿态之后,他们收获的不是喜悦,不是美好的回忆,也许是内心深处的煎熬。 所以,我们须将自己的纯洁绽放出来,将自己的闪光点优美的绽放出来,让别人收获喜悦,自己收获甜蜜,丰富自己的人生。
绽放朴实,脚踏实地。朴实是一种境界很高的美,它能阻挡许多虚无的障碍。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饱满的热情,而更多需要的是朴实。我们总不能每天都将理想放在嘴上,而将行动置之度外。我们必须有一颗沉着稳定的心,去面对这个纷繁浮躁、艳丽的世界。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自己打败,才不会被自己的内心锁住。 人生的过程就是绽放的过程,让我们绽放自己的内心,将自信、光彩、朴实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他人,来收获自己人生的喜悦吧!(782字) 例文(三)
绽放 是大树,就绽放出生命的绿叶,在流火横肆的大地上留下一片阴凉;是荆棘,便绽放只属于自己的芬芳。把满身的刺都注入活力,伴身旁的鲜花舞蹈;是人生,就绽放耀眼的光芒,任百花争艳,我心绽放。 一路走来的诗仙一路绽放,开出无数高傲、圣洁的花。纵有小人排挤,奸佞嫉妒,他仍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面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的人生如何不光芒四溢,如何不如明月般皎洁如镜,如何不绽放出五千年来永不凋谢花朵? 然而卑微的人生同样能绽放出光和热和太阳的光辉相庇美,他们用爱和信心照耀着世人,把人生绽放成彩霞。 “暴走妈妈”陈玉荣为了儿子的生命,暴走三个月,用母爱织就了一张温情的网,网罗了所有为爱动容的心。她没有惊世才情与智慧,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与贡献,更没有绝世的容颜,但她疾走的步伐,和眼中的刚毅与决心仍让我们一振,那是母爱的形象绽放在“暴走妈妈”每个脚印中,也绽放在每个人的心里。 在我们为他人绽放的光彩所惊异时,也在悄悄绽放着青春的活力与光芒。不一定绚丽如花,不一定惊天动地,但一定透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愉悦。 90后的我们在人们诧异的眼光中悄地绽放了,也许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也许匆忙中折断了叶子,也许开出的并不是你想要的那一朵,但我们正用自己的决心与毅力与这个社会碰撞、融合。我们独断,我们任性,我们招摇个性,但汶川地震时,一个个焦急奔走的身影,奥运会赛场下一个个热心的志愿者,金融危机中一个个冷静的待就业者不都是我们绽放的姿态吗? 我们要更强,我们要绽放,纵便不能改变寒冷的世界,也要用心温暖冰川,哪怕还未开放便被折断,也要挺起脊梁证明我曾经存在,曾经有过希望。 绽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无论开出的是什么,无论开在怎样的境地,都是值得为之骄傲的花朵,甚至是小草,也一样绽放出生命的绿色为世界献上一份独特的芬芳。(759字) 篇四:高三期初考试作文指导材料 镏14届高三语文二轮作文指导材料一
整理人:李彬
一、议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1、三点基本要求:
论点正确、鲜明:具有针对性,表明自己对现象与问题的见解和认识,对论题的判断或推断。分论点指向中心论点。开头引用材料与引出论点之间要有过渡。常用判断句、因果条件句、“(我)认为”句。
论据典型:观点与材料一致,有说服力。需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的论据,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多用概述或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议论突出:体现在表述论点、概述论据和分析论据三个方面的语言表达上。多进行因果分析与总结,学会用“因为”“可见”“总之”之类的连词和“对于??(来说)”、“有人说(也许有人会觉得)”、“假如说(如果)”“诚然”“然而”“但是”、“不是??而是”等句式。
写作时,要按这些基本要求来立意、构思和表达。
2、写出作文开篇的议论味道:没有议论味,难算议论文。
先看两篇2009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的开头。
《“独”的文化》开篇:也许你认为“独”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汉字,“独”可以让我联想到许多词语,独有、独立、独特、独霸??如此看来,“独”具有“一”的意思。而我说,“独”是一门学问。
【开篇特点】诠释“独”的含义+评析点中心(以“如此看来”句过渡)+论点(针对“独特”立论)
《切不要管中窥豹》开篇:郑板桥的书法非隶非楷,单个字看歪歪斜斜,整体看却错落有致。可见,局部并不能代替整体,若我们只关注局部就可能忽视整体的美。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能管中窥豹,而应当用全面的眼光做出一个公允的评价。
【开篇特点】概要引述作文材料+评析点中心(以“可见”句过渡)+论点(针对评价人立论)
【评析】这两篇作文开篇都具有很浓的议论味。它告诉我们两方面知识:
首先,议论文开篇除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外,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诠释概念的方法引出论点或论题;另一种概述(作文或阅读)材料、社会现象或引用名言后引出论点或论题。这应是考场常用的方法。
其次,“议论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观点的表达正确鲜明,具有针对性;二是引出观点或中心要有简洁自然的过渡,一般分三步完成;三是引述分析或论点表达有利于下文展开论述。
下面是作文《做最好的自己》的开头段: 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你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评析】首先,观点不鲜明不正确。“尺寸大小”意思含糊,“决定成败”“在于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是病句。二是名言与观点之间缺乏过渡,引出观点勉强。三是“做最好的自己”对展开缺少指向。
按“议论味”的要求,可作如下修改:
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你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这就告诉我,如果你不能成为伟大的自己,那就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真实的自己,善良的自己,美好的自己。
上面这些例子,也告诉我们引出论点的基本思路:一是对释义或引述内容的中心加以肯定,提出与释义或引述中心一致的观点;二是对释义或引述内容的中心加以否定,提出一个相对或相反的观点;三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用“我要说”“让我想到”之类的句子换个角度提出观点。
3、写好主体部分的“完全段”。
先读下面的议论段: 《放弃是一种智慧》论证第二段:
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古今中外,有多少著名人士正是懂得放弃,能够放弃,因而彪炳史册。李白放弃了富贵,却留住了“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司马迁放弃了尊严,以强烈的忧愤写成了恢宏史诗《史记》;钱学森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成为了“两弹一星”之父;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放弃总理的身份,双膝跪地,为纳粹德国的罪行赎罪,最终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这样的放弃,是对精神藩篱的一次突围,是对生命行囊的一次清理减负,是一种寻求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进退从容,积极乐观,必然会迎来光辉的未来。
【评点剖析】上面的论证段都有三个小层次构成,集中论述一方面意思。我们把这样的议论段叫做论述的“完全段”,把这三层分别称为:起始层,展开层,终结层。写好议论文就必须写好议论段,议论段分为完全段和不完全段两种,一篇议论文中得有1-2个完全段,才能保证论证充分。
完全段三层的特点要求:
起始层:提出本段的论题或论点,称为“段首中心句”。通常是很简洁的一句话,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写2-3句。
展开层:围绕起始部分的中心或话题,提供一定的事例论据或事理论据,采用一定的展开方法或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对论据进行分析,对论点进行论证。事例可以是一个较具体的故事,也可以列举若干事实;事理可以是因果分析,也可以引用名言。展开一般有1-3个层次。
终结层:由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对起始部分论点或中心的重申与深化,但用语不能和上面雷同或重复。
但是要注意的是:起始层的中心句或分论点,既要由中心论点或论题引出,又要符合论点鲜明正确的要求。展开层的论据一定要与段首中心句一致,概述正确。终结层的内容与表达语言都要指向中心论点。
镏14届高三语文二轮作文指导材料二
整理人:李彬
一、叙议分析技巧
议论文范文片段1――对照式结构
镜乃一种语言, 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 也许它“逆耳”, 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 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 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 则买来了天下, 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然而, 不会买者亦有之, 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 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 项羽不愿要从谏如流、接纳忠言的忠臣, 以致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 以“然而”为界, 前面举的齐威王、唐太宗两个篇五:作文指导及训练(教案) 作文指导及训练(教案) 目的: 1、 了解湖南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以指导今后的写作。 2、 指导学生讨论08年湖南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3、 论论08年湖南高考标杆作文,以加深印象。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程序: 讲析08年作文评分细则: 今年作文评卷,网上记分标示区分为以下三块: 内容等级,0―25分;表达等级分,0―25分;发展等级分,0―10分。 各标示区没有分等,但作文评分,仍按分项分等进行,请大家严格按分项分等标准评分。基础等级部分 一、关于评分标准 1、内容部分:以“诗意”和动态的“生活”为重点,全面衡量。“题意”“内容”中有一项在上等,与此同时,“中心”与“感情”有一项在上等者,可根据文章实际,在上一等中、低档记分。 2、表达部分: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语言”“文体”中有一项在上等,与此同时,“结构”或“字体”有一项在上等者,可根据文章实际,在上一等中低档记分。 3、记分应综合考察内容与表达两部分,一般情况下不跨等记分。如有特例,须经核心组同意。4、偏离题意的文章,其表达项一般不超过三等记分。 5、评分应便于高校选拔人才,拉开距离,在掌握标准的前提下,要敢于打高分和低分,反对打“保险分”。同时,评分要考虑高中生实际,不要求全责备,要敢于打满分。 二、关于内容 (一)、审题 首先,就照顾题目中的要求,把这个诗句所蕴含的内容分析透彻,再选取其中你认为最切合命题者意图同时你最有把握的内涵构思作文,这样行文,就不会走题,在好好用笔润色,得高分自然不难了。 具体对这道作文题目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分析:这个诗句出自韩愈的一首小诗,这也是全诗写得最为微妙的一句。根据作文题目中的要求,我们就应该把题目审准,而后才下笔构思,否则,难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题目中,命题者着重指出,要根据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展开。 首先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鉴于此,我们可以以 “朦胧美”和“平淡美”“有与无”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同时,也可以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平淡、朦胧的美好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继续情感一定要质朴、平淡。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接下来的写作就是看看诗中蕴含的哲理,“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 物以稀为贵”等哲理,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议论文! (二)内容 1、文章材料丰富扎实,且运用得当,应视为“内容充实”。 2、文章缺乏具体的材料,或虽有材料,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或整篇文章让人不知所云,应视“没有什么内容”。 (三) 中心 1、文章符合题意,有明确的主题贯穿全文;主次详略得当,视为中心突出。 2、文章无中心,或有多个中心且互相矛盾冲突,缺乏内在联系,视为中心不明。 (四) 感情 1、文章表达的感情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且符合情理,与文章的内容和谐一致,视为感情真挚。 2、文章表达的感情符合情理,视为感情真实。 3、文章表达的感基本符合情理,视为感情基本真实。 4、文章表达的感情不符合情理,或与文章的内容部突,视为感情不真实。 三、关于表达 (一) 语言 1、
语言规范,语句结构完整,没有语病,读起来顺口,视为语言流畅。 2、
语言规范,有2、3处语病,视为通顺。 3、
语言大致规范,有3―5处语病,视为语言基本通顺。 4、
语言不够规范,有5处以上语病,视为语言不通顺。 (二) 文体1、试题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评分标准”也有“符合文体要求”一项,因此无论考生选择何种文体,都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 2、所谓议论文,是指围绕某一观点展开,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所谓记叙文,是指表达方式以叙述、描写为主,写人记事的文章。但对文体的判定不宜过于死板。应从考生作文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灵活处理。如考生写成随笔,可视为议论文;写成叙事性散文,可视为记叙文;写成童话、小小说,也可视为记叙文。 3、文章包含了多种文体,文体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相互之间又不能联结,或者大量地违反所用文体的基本规范,应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 4、文章包含了多种文体,缺乏内在联系,但能联结起来,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 (三)结构 1、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围绕中心,衔接自然,有较强的内在联系,视为结构严谨。 2、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围绕中心,衔接较自然,视为结构完整。 3、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大致围绕中心,视为结构基本完整。 4、文章缺乏必要的组成部分,内在联系混乱,条理不清楚,或者内在逻辑十分混乱,或文章没有篇,严重影响到文章的完整,应视为结构混乱。 (四)关于字体 1、字体端正、漂亮、卷面整洁,应视为字体美观。 2、字体笔画清楚,构架清晰,卷面大致整洁,应视为字体端正。 3、字体具备基本的笔画、构架,应视为字体清楚。 4、字体不具备基本笔画、构架,且影响辨认,应视为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部分 不宜把发展等级分的标准定得过高。应从高三学生实际出发,保证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等级分,有较强写作能力的考生,能得到较高的发展等级分。 发展等级分与基础等级分之间应有联系,但不一定是成正比例。在基础等级段得分较低的,在发展等级段可得分较高。但在基础等级评为四等的,原则上不给发展等级分,特殊情况,最多不能超过3分。在基础等级段评为三等的,发展等级分最多不超过6分。 发是等级段12个评分点中,有一点突出可得满分,两点比较突出可得满分,三点达到要求可得满分。其他情况按此标准折算。即只一点比较突出给5分,一点达不到要求给3分,两点达到要求给6分。 所谓“达到要求”,指基本符合发展等级段评分点的要求。“比较突出”,指全面符合某个评分点的要求,“突出”,指不仅全面符合某个评分点的要求,而且在某一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其他 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缺标题扣2分,自拟标题,扣1分。 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有确凿证据判定考生的文章是按照某一篇文章仿写的,且构思、内容、文字等与仿写的文章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章的实际实际得分,按应得分数的80%执行。 文章不足400字但已完篇的,给一个总分,不再分项分等评分,也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讨论标杆作文一~七,检查学生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握的程度。采用全面浏览,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即每学习小组主要讨论一篇,严格按上述标准计分,每组选派一个代表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附:2008湖南高考语文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一 花应近观,残荷偏宜远 花不近观,怎么可以感受花心卯足了劲之后绽然开放的力度;怎么可以看见那“浓淡相宜”的韵致;又怎么可以一赌它那艳绝欲滴的魅态,花还是要近观。 不是有一词“下马观花”,可见观花还得下马,步入丛中,放可一赌“芳容”,马背上行走太匆匆,把花开娇娆的身影抛在了身后,真正的风骨神韵也无从知晓,观花犹如品茶,一口蒙下与细细品察全然不同,一杯倒下全不知味,细细品尝,口有余香。 “香脸半开娇旖旎,故数明月玲珑地”。这月晖清许之下,不走近而观,何以领略品察这半开的香脸,古人观花深有体会,也正是因为有了这近观才有“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的美好感受。
“商略黄昏雨”的意境太朦胧,何不步入丛中,即使是脚踩红泥,手采黄菊,也比那远远的眺望来得真实 然而花虽近观,但残荷偏宜远。 “远观青荷,亭盖一一举,香随风送,沁人心脾,然而走近一观,腐水困积,残缺破败,不免扫兴。”由此而看,观荷宜远。 荷不比花,没有那种细腻,也没有那种娇艳与魅态;但它有清新、绿意之美,远远地站在荷塘那边,看那一一举起的荷叶,随风鼓动,伴随着莲花的清香,这种意境何其美也哉,但如果你定要看几个仔细,究其细致,这不异于自残意境,自损美好,我同样相信,古人是不欺我的。
所以观荷宜其远。 “距离产生美”,多好的一句话,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这世上的事物就如这荷一样,有的需要近观,有的需要稍远,不同的距离,不同的意境,产生的却都是美。 除了这些花花草草,观人也一样,“保持豪猪的距离”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距离产生美。像鲁迅笔下的“忆刘半农君”从远处的角度看,刘半农君还是革命的好同志,好伙伴,但其为人也还是有些偏激,因此观人也要有适合的角度,从远处还是近处,我们要有合适的区别与度量,关键是要产生美。 花应近观,残荷偏宜远,选择适合的距离,产生美的画面,无论是美的已经朦胧,还是真骨凝霜,都是美的。 【评点】此文切合文意,围绕“观察不同事物应有不同的距离”这一中心论点行文,切合提题意,中心突出。全文由花及人,但愈往后与疲劳软,内容只能算充实。内容项记一等中,23分。全文以议论为主,以论统叙,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但有三处语病,3个错别字,表达项记22-1=21分。发展等级从“深刻”“有创新”给十分计分;23+21+10=54分。 标杆作文二 换位人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宋代词人苏轼的名句,在不同位置观赏群峰,可以感受不同趣味的景致。它深深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换位观察,你会得到不同景象,也就领略到多样美,人生之中的事物又如何不是这样的呢?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往往能够找到事物的积极方面,因而,这样的人的人生中的烦恼、忧愁会少去许多,快乐会如影随形的伴着他。曾听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二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鞋的,小女儿是卖伞的。然而,这位老太太整日都是烦闷的,因为,她总是担心晴天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大女儿的鞋卖不好。一位邻人开导她说:“您应该高兴才是呀,晴天,你大女儿生意好雨天你小女儿生意红火。”老太太一听心中顿悟,便开怀地笑了起来。从这则小故事中,给我们的启示太多,我们每都希望自己能够天天快乐,然而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不尽人意,给我们带来许多忧愁、烦恼,如果我们是个懂得换位思考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会少几分不快,多几份快乐。 懂得换位的人,往往会懂得为他人着想。因此,这样的人的道德是高尚的,试想,一个事事从自身出发,从个人私利着眼的人,如何会有乐于奉献、甘于奉献的精神,如何会有人敢亲近他,与他为友。这样的人一生注定是充满不满的烦躁和忧郁也会是一个孤独的人生。只有懂得换位思考,多从他人出发,多为他人着想,才会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我们的雷锋便是一个善于换位思考的人,每次在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会从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出发,主动放弃自身利益,这也许就是我们所倡导的雷锋精神,由于懂得换位思考并为之付出行动,才让雷锋的名字事迹在我心中时时感动,永远铭记。 换位思考,是懂得快乐的人的法宝,换位思考,是懂得奉献的人的基石,换位思考,是体验人生多样美的诀窍。 让我们懂得换位,使生活奏出快乐音符。 让我们善于换位,使人生充满美丽画卷。 让我们乐于换位,使人生价值得以彰显。 【评点】本文立意为“换位人生”,完全背离了诗句蕴含的哲理,有另起炉灶之嫌:从开头所引的苏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看,也只能推出“要多角度观察”这一结论,而非换位思考的观点。正文部分作者试图通过举例来论证“要懂得换位思考”这一观点,但所举事例与论点并不吻合:第一个例子要谈的是“换角度思考的问题”,而非作者所言的“换位思考”(其“换角度思考”的阐说也脱离了原材料的规定),雷锋的例子严格说来论述的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非“换位思考”。由此,可判为偏离题意。
计分:10分(内容)+15(表达)+0(发展等级)=25分 标杆三 遥望美丽,把握幸福 小的时候,我歆羡于月亮的美丽,希望父亲母亲能帮我摘下天上的月亮,可他们却只是端来一个装满水的盆子,让我看水中月儿的倒影,我不甘心,用手去捞盆中的月儿,而它,却不一会儿化为光影,跑了?? 题记 遥想生活,其实亦不过如此,愈想得到,就愈难圆梦。因此,我呼吁:“请守护心中的美好,莫让幸福消逝。” 著名诗人海子,就是这样一个懂得把握美丽的尺度的人。他有一首我们都很熟悉的诗――《做一个幸福的人》。虽说这与遥望美丽似乎毫无关系,但静而思之,进一步推敲,你便能感悟到海子写这首诗的真正意图。正是因为他对现实的无奈与绝望,才使他寄希望于遥远的明天。从明天起,
高三作文指导:切合题意,中心突出ppt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气蓬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