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儿童在内地读完小学可能核对参加派位报名学校升中派位吗?

深圳港人子弟校收双非童 英文课较内地小学多1倍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深圳港人子弟校收双非童 英文课较内地小学多1倍深圳港人子弟校收双非童,英文课较内地小学多1倍。  中新网2月18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跨境学童激增,北区小学学额不足成热话。近日社会有声音要加强在深圳开办港人子弟班,甚至由特区政府向内地“买位”,希望跨境学童留在内地上学,升中时始衔接香港中学。首所在深圳开办的罗湖港人子弟学校校长廖翔表示,该校每年约有40至50名小六生参加香港升中派位,亦有派往传统英中学校,如香港道教联合会邓显纪念中学和赛马会体艺中学。  目前在深圳共有2所民办的港人子弟学校和4所民办学校设有港人子弟班,当中以罗湖港人子弟学校最具规模,全校800多名学生,8成以上是港童;小一级开6班,平均每班35至40人,至六年级则开3班,约有100名学生。另一所是深圳东方香港人子弟学校,全校100多名学生,约五50人是港童,其余大部分是台湾籍学生,这些学校的港童,均可参加香港升中派位。  廖翔显表示,内地有国际学校、民办和公营学校,除国际学校外,民办和公营学校均受教育局监管,民办容许非内地出生儿童入读。随着深圳落实公营学校只能取录内地生后,多了双非子女申请入读民办的港人子弟学校。  每年约50名小六生来港升中  他称:“深圳亦严格执行‘五加一’政策,即双非子女是否超生?若超生是否已交罚款?子女父母有否交社保?子女的转学证明等,否则,连民办学校都不能取录这些学生,他们唯有到香港升学。”  本身是香港退休校长的廖翔显称,当年筹办罗湖港人子弟学校,课程及教学模式都以香港为蓝本,设繁体字课程,目的是希望学生可衔接来港升学,“学校获深圳教育局批准,容许使用香港出版的教科书,和采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的课程,每周的英文课节亦较内地小学多一倍。”他补充,由于内地的中文和数学水平较香港高,故这两学科选用内地课本。  学校在2010年起参加香港的升中派位,廖翔显表示,每年约有40至50名小六学生,选择参加香港的升中派位,占小六级总人数约一半,“有学生获派传统英中学校,例如香港道教联合会邓显纪念中学和赛马会体艺中学;到香港升学的学生,除首学期须适应英文科外,中文和数学科的水平颇高,完全没有问题。”  教育局表示,现时有2所港人子弟学校和4所设有港人子弟班的深圳学校,参与升中派位;计划在2010年开始后,每年约有40名学生透过这途径香港升读中学。  廖翔显称,“罗湖港人子弟学校的学生成绩不俗,每年都有学生获分配到深圳的出名的中学,如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故即使获派香港中学的学生,若在内地获派好的中学,亦可能选择留在深圳升学。”
(3)(3)(3)(3)相关搜索:.深港签协议:深圳开班接收双非儿童---深圳晚报
第06版:三城计
标 题 导 航
第01 : 头版
第02 : 美人
第03 : 风向标
第04 : 麻辣烫
第05 : 沸点
第06 : 三城计
第07 : 乐通关
第08 : 逍遥客
第09 : 钱袋子
第10 : 土地公
第11 : 星8客
第12 : 好食香港
第13 : 好食香港
第14 : 名店坊
第15 : 名店坊
第16 : IN时尚
第17 : 爱转角
第18 : PHONE客
第19 : 藏经阁
第20 : 神算子
第21 : 星映像
第22 : 爱夜蒲
第23 : 寻宝图
第24 : 寻宝图
深港签协议:深圳开班接收双非儿童
本报讯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深圳市市长许勤25日率团访港,与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共同主持2013年深港合作会议,并见证签署教育、旅游和科技合作等3项合作协议。因应近年跨境学童人数激增,深港双方联合签署《深圳学校开设“港籍学生班”合作协议》,支持深圳的民办学校开设更多“港籍学生班”(原“港人子弟班”),并将收生范围扩展至包括双非儿童,同时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深圳民办学校开设有关班别——从2014学年开始,有关学校将新增1所至共7所,新增学额200个,合资格的港籍小六生均可参与香港升中派位。 林郑月娥强调,此举只为跨境生家长提供多一个选择,并不意味香港学校不再欢迎跨境生。 深圳读小学,香港读中学 目前深圳共设有两所港人子弟学校,以及4所民办学校有提供“港人子弟班”,共约提供1400个学额。现有约800名学生的罗湖港人子弟学校,属提供最多“港籍学生班”学额的学校,该校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政策允许和学校师资硬件等能承受的范围下,愿意增加学位让更多双非儿童受益。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透露,有关学校合资格的港籍小六毕业生,包括双非学童,亦继续依照现有程序参加香港“中学学位分配办法”直接衔接香港中学。据悉,过去3年循有关途径获派香港中一学位的学生已有约160人。 港府不提供资助,学费父母承担 林郑月娥表示,在7间深圳民办学校中能新增200个学额,相对于每日跨境学童的数额仍有很大距离:“年跨境学童数目已有1.6万人。未来如果在深圳的民办学校有学位增加的诉求,深圳市政府亦会支持开办这些‘港籍学生班’。”她又强调,香港学校并非不欢迎或不再收跨境学童,只是为他们提供多一个选择,可以无须跨境上学:“这些都是民办学校,特区政府不会为学生提供任何资助,学费需由有关儿童父母负担。” 吴克俭又指出,深港高等教育近年也进行多方面合作,包括合作办学、学术和研究交流等,包括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筹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关规划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而深圳大学过去两年亦有参与免试招收港生计划,共录取了60名香港学生。为什么香港双非儿童不可以在内地读公立小学,而台湾的小孩可以?不是说中国公民就有权享受九年义务教育_百度知道
为什么香港双非儿童不可以在内地读公立小学,而台湾的小孩可以?不是说中国公民就有权享受九年义务教育
?很不理解,很困惑?
。在深圳港澳台的都一样,只能读民办学校看城市规定不一样吧
不是的呢,我女儿的同学是台湾户口今天就上了公立学校了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香港“小升初”政策详解
  香港的中小学校分为:官立学校、津贴/资助学校、直资学校(“直接资助计划”学校)、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前三类是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经费,占全港学校总数的90%左右。其中拥有较大办学自主权的直资学校,既能获得不低于同规模津贴学校的补助,也可以收取一定的学费。此外,还有私立学校,以及收取高额学费、提供国际课程的国际学校,约占总学校数的6.6%。香港中上阶层和外国人子女主要在国际学校就学。
  香港基础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普及义务教育阶段(战后到70年代末);均衡义务教育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特色义务教育阶段(公元2000年至今)。目前,香港的中小学校为家长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选择,形成较成熟的小升初政策环境。
  一、香港小学升初中的升学机制
  在上述5类学校中,如果选读国际学校、私立学校、直资学校,就无需参加由教育局组织的派位,这些学校可以自行收生和收费,家长可以自行向这些学校申请。但是,家长需要告知教育局选择放弃政府资助的学位。
  在香港,小升初主要是指在官立学校和津贴学校就读的学生升读初一。直接资助学校也可以申请参加派位,只是政策更为灵活,直资学校自主权更大。参加派位的学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必须是香港居民,包括持有临时身份证的居民子女;(2)学生必须是就读于官立小学和津贴小学。(3)学生在过去从未获派中学学位,这是为了保证公平,避免有的学生多次参加派位。
  1、制度设计的价值
  香港小升初派位的政策机制主要建立在教育均衡的价值基础上。一是保障生源均衡。虽然随机派位会造成学校接收的学生能力差别较大,学校一般不会同意,但是香港几经辩论还是认为中学应该有不同能力的学生一起学习,避免将最好的学生派到某一学校、最差的学生派到另一所学校,保证学生生源的均衡。二是保障学校均衡。派位时,电脑会先将学生在小五小学期及小六上、下学期的校内成绩标准化,将学生分为三组,但每所学校内的三组学生比例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不同的小学根据教学素质的不同而调整。但教育局不对外公布参加派位的中学有多少学生是1组的,有多少学生是2组或者3组的,这样做避免把学校标签化,不让家长和社会误解学校是分层次或者好坏的,所有学校都是同等对待。三是尊重家长的选择性需求,给家长提供必要的选择;政府会提供足够的咨询,协助家长做知情的选择。
  2、两段式的派位设计
  香港中学派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小六第一学期(十二月上旬),为学校自行分配学位阶段。
  所谓自行分派学位是指各参加派位的中学可以自行招收不多于30%招生名额的小学六年级学生(直接资助学校可以自行收生超过30%)。这种安排为家长和学校双方都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学校希望自己招收一些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特色的学生,家长也希望为子女选择心仪的学校。
  第二阶段是统一派位阶段,一般在小六第二学期(四月中旬)。学校留出65%的学额供统一派位。两段式的派位制度既满足了特长生和特长校的需求,又满足了普罗大众的需要。
  3.自行派位
  自行排位阶段相当于内地的学校自主招生。家长最多只能申请两所中学,申请学校不受地区限制。如果两校均未录取,再参加第二阶段的统一派位。
  中学可按本身的办学理念和特色,自行录取合适的学生,但必须预先公布收生准则和比重,招生准则必须公平、公正、公开而且要符合教育原则。学校必须预先公布招生标准和规模,例如:在学校显眼的地方张贴、公布在学校网页上、列载于《中学概览》内或以书面形式提供给每一名申请人。学校可以通过考察学生在学业和非学业方面的表现,进行甄选,部分学校亦会透过面试,进一步了解申请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和潜能,从而录取适合就读该校的学生,但不得设任何形式的笔试。学生必须递交的申请文件包括“中一自行分配学位申请表”及学校所需的资料,例如成绩表、奖状证书、参与课外活动及社区服务的奖状或证明。不少家长还会寻找社会知名人士为子女入学写推荐信以提高概率。学校根据学生各方面表现会确定正取名单和备取名单,然后教育局根据家长的选校次序和学校的正取和备取名单作配对,按照家长的选校次序分配学位。
  各中学在自行分配学位时,每所中学各有不同的收生准则及成绩要求。在收生准则方面,学校主要以校内成绩、教育局成绩次第(指教育局按学生成绩就申请同一所中学的所有学生的排名,该次第是保密的)、面试表现、课外活动表现等作依据,其中有些学校较重视学生成绩,学业成绩占70%;有的中学则以教育局发出的学生成绩次第作依据,占收生准则的70%。然而,亦有学校重视学生的面试表现,面试表现占总分四成,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有优势。
  4.统一派位阶段
  七月初,各中学同时公布自行分派学位结果与统一派位申请结果。所以家长除了要认真考虑自行选择学校外,还需要填写统一派位的学校志愿表。扣除自行分配学位和重读生后,学校将余下的学位将用于统一派位。统一派位是根据学生的派位组别、家长选校志愿和电脑随机编号来分配学位的,当学生的志愿与学校的录取名单一致时,学生就会获派到该学校。
  全港根据行政区共划分为18个学校网(相当于学区)。全港统一派位主要是以学生所在学校网为依据的。“中一派位选择学校表格”分为甲部和乙部。甲部为“不受学校网限制”的学校选择(相当于跨区择校),家长可以选填最多3所位于任何学校网的学校,这部分学额约占10%。乙部为“按学校网”的学校选择(相当于片区内择校),家长最多可以选填学校网内的30所学校,这部分的学位占90%。
  考虑到有的学校网内的学校提供的学位比学生多,有的学位不够,教育局每年都会进行学校网之间的学位调拨安排,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各区学位供求情况、学校位置及交通配套等,并且咨询“中学学位分配委员会”的意见,务求让家长、学校都满意。
  5.学生派位组别与电脑派位顺序
  学生的派位组别是根据他们经调整后的校内成绩划分成1、2、3三组,电脑派位的时候会先派1组,然后2组的,最后3组的。划分派位组别的目标是决定学生派位的先后次序,而不是衡量学生成绩的绝对标准。电脑首先将学生在小五下学期及小六上、下学期的校内成绩标准化,由于各个学校课程有差异而且评价标准也不同,各个学校间的成绩不好比较,所以需要再调整。为了避免学校通过强化考试训练提高考试成绩,以上一年“中一学生入学香港前学科测验”抽样成绩的平均分来调整派位组别。为了避免学校训练学生中一入学前的学科测验,这些测验不同于平时课堂教学,主要是一些关于逻辑推理等方面的习题。
  电脑在处理甲部“不受学校网限制”的学校选择时,会首先按照全港第一派位组别学生的选校意愿次序派位,然后依次审阅第二派位组别学生的学校选择,最后为第三派位组别的学生。如学生在甲部的所有学校选择经审阅后仍未获分配学位,他们便会进入乙部获分配学位。
  电脑在处理乙部学生所属学校网的学校选择时,会先按照学校网第一派位组别学生的选校意愿次序派位,再按同一程序处理学校网第二派位、第三派位组别的学生。
  从过去三年的派位情况来看,基本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如愿进入前三个志愿,最高的时候达到近90%的学生都能够在前三个志愿获派成功。第一志愿的成功率也很高,在自行收生中获派的成功率超过60%,而在统一派位阶段,第一志愿成功获派的机会也接近60%。
  二、香港小升中派位制度的经验
  香港小学升中学的派位制度得以良好运行,并受到各方认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教育均衡发展是电脑派位制度的基础
  香港自从70年代末期基本普及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后,开始致力于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政府主要任务是改善条件比较差的学校、缩小学校间差距。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香港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已经得到较大的改善,不论是硬件设施、教学设备,还是师资水平都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作为香港基础教育主体的官立学校和津贴学校由政府财政拨款支持,教师待遇按照政府统一规定的薪级表发放,不会出现同一薪级点的教师在不同学校待遇不一的情况。这些学校不允许收取学费,也不得把政府拨款或社会捐款额外发放用以教师福利,从而避免了教师因为福利待遇问题而流动。香港的中小学教师是高收入群体,从而保障了教师专心从教,无后顾之忧。
  2、公平性与选择性的统一
  香港的基础教育学校,较好地做到了公平性和选择性的统一。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家长和学生的选择面很宽,而不是单一的。中高社会阶层的可以选择国际学校,让子女今后出国接受高等教育,大多数家庭可以选择私立学校或者直资学校接受特色教育,也可以选择官立和津贴学校接受主流模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扎堆现象。香港政府鼓励的“直资学校”,就是希望进一步深化均衡教育,推动多样性的特色教育。
  在政府组织的统一派位制度中,家长都有一次跨区自主择校的机会,即第一阶段自行派位,占30%的学额。在第二阶段的统一派位中,还有一次跨网选择的机会,占第二阶段10%的学额。这种制度设计的选择性和有效性,能够保证90%以上的学生满足前三志愿,60%满足第一志愿,是这一政策得以平稳运行的重要原因。根据各方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家长和学校对现时政策比较满意,公众对现行学位分配办法表示赞同和支持。
  3、信息公开,决策公开
  小学升中学政策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政府和学校的民主决策和信息公开至关重要。政府制定小学升中学的政策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让政策内容反映家长和学校的不同诉求,既满足家长选择钟意学校的愿望,也满足学校挑选适合的学生的想法。
  为此,“家庭与学校合作委员会”制作每一学年各区的《中学概览》,详细介绍区内每一所参加派位的中学的各种信息,包括办学宗旨、校长和教学人员资料、开设科目和拟开设科目、班级数和学额、接受中一自行分派学位的标准、全年收费、学校特色、学校管理(管理架构、校董会和管理委员会、环保政策)教学规划(语文政策、学习和教学策略、校本课程、关键项目发展)、学生支援、家校合作、未来发展、课外活动、直达学校的交通工具等栏目。小六的家长和免费获得《概览》,各学校在学校网站上公开信息。(搜狐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北京小升初百问百答:非京籍,北京学籍,可参加电脑派位吗?
  问:非京籍,北京学籍,可以参加电脑派位吗?
  具体情况罗列如下:
  我孩子是外地户口,在松榆里小学有四年学籍,学习成绩都在85分以上。听老师说外地借读生不能参加电脑派位,我该怎么办?
  回答:您好,这位家长不要着急,我来跟你说下小升初的具体情况:
  凡事在北京就读的小学生都是可以参加电脑派位的,这是确认无误的,如果您好还是不放心,你可以拨打海淀区教委电话咨询一下:
  你还可以访问海淀区教委网站,这是关于“北京小升初政策发布外地生"同城待遇"成焦点”的新闻。
  2010年小升初政策今天正式发布,外地户籍学生能否和本市户籍学生享受“同城待遇”将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记者昨天从城八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学校了解到,部分区县已拟定外地生享受同城待遇的预案,尚需等市教委正式文件出炉才考虑发布。西城今年继续坚持非京籍学生参与电脑派位的政策,东城、崇文、宣武等区拟安排公办校统一接收。海淀区考虑允许外地生统一参加电脑派位。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之前接受晨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本市小升初政策原则上对外地生和本地生不再区别对待,而是一视同仁,但各区可根据自身情况出台具体政策。
  据了解,本市今年预计有10万余名小升初学生。其中,城四区小学毕业生总数基本在5000人左右,非京籍学生人数在几百人上下;朝阳、海淀、丰台等区县的非京籍学生人数较多,其中朝阳区小学毕业生超过1.1万人,非京籍学生接近一半。丰台区小学毕业生约9000人,非京籍学生三四千人。海淀区学生总数在城八区中最多,接近2万人,其中非京籍学生占三分之一。
  记者发现,由于城区户籍学生近年缩水明显,加上外地户籍学生人数比较少,因此基本上对非本地户籍学生就读公办校未设太多门槛。东城、崇文、宣武等区拟安排公办校统一接收。西城今年非京籍学生参加电脑派位,具体措施将在市教委政策出台后发布。
  据悉,海淀、丰台、朝阳等区非京籍学生人数较多,因此其政策的动向更受关注。丰台、朝阳教委有关人士称,需等市教委政策发布后才能出台。石景山教委有关人士透露,该区已拟定外地生统一纳入电脑派位的预案,不过仍要视市教委的有关要求而定。海淀区部分学校负责人介绍,海淀区拟将对外地生实行“同城待遇”,外地生有望参加推优、特长、电脑大派位等录取方式。
  有关人士分析,海淀区的非京籍学生参加电脑派位,将成为本市基础教育进一步实行公平的新亮点。不过此举也需要克服学籍和教育管理、增加学位等具体问题。
留学微信公众号
国际游学qq:
国际学校qq:
            
主讲:一米辅导
主讲:Pretty老师
各年级作文:
博客推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宗宪参加的内地节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