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制定《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十二五规划》

当前位置:主站 - 通知公告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 阅读次数:88041&&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办厅函[2016]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全军军事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部属各高等学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决定于日-4月25日开展201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本年度只设国家重大和重点招标课题指南(见附件),其他类别课题不设指南,由申请人自拟课题名称申报。同年度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组织申报办法详见附件。
&&&&&&&&&&&&&&&&&&&&&&&&&&& 教育部办公厅
&&&&&&&&&&&&&&&&&&&&&&&&&&& 日
201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组织申报办法.doc&&
201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大和重点招标课题指南.doc&&
2016年国家重大重点课题投标书.doc&&
2016年国家重大重点课题投标材料汇总表.xls&&
2016年申请书(其他类别)-申请书.doc&&
2016年申请书(其他类别)-活页.doc&&
201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其它类别)申报汇总表.xls&&
主办单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 传真:(010)
技术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当前位置:&&&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地质环境司
】【】【】
  国土资发〔2011〕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现就做好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等特点,防范难度极大。近年来,受极端气象、地震、工程建设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群发,造成的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各地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防灾措施,做好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抓紧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要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近期,国务院将公布《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开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等工程。《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也正在加紧编制。各地要认真谋划本地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抓紧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部备案。
  三、切实加强机构建设
  中编办批准我部成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并增加司局级领导职数,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也即将挂牌成立。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本地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将其作为2011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建立健全我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体系。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省份,务必要在2011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立省级地质灾害应急机构的省份,要向地市延伸。
  四、强化特大型防治项目管理
  近年来,中央财政逐年增加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预算资金。各地要积极推动加大本级财政对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并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81号)的要求,加强资金、项目管理,按规定上报资料。对存在数据弄虚作假、未按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未及时向部报送等情况的省份,部将扣减或取消下年专项资金预算指标,并予以通报批评。
  五、继续提高基层防灾能力
  推进防灾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范的意识和预警预报、组织协调、应急避险、软硬件支持等方面能力。一是要继续扎实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地质灾害防治“五条线”、基层“五到位”建设,部将继续邀请100名特别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来京进行经验交流。二是会同气象部门,进一步将预警预报工作向县(市、区)延伸,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市(地、州)、县(市、区)应在今年完成。三是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演练。要通过演练明确受威胁群众撤离的信号、路线、应急避灾场所等,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要求。四是继续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平台。按照国土资源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整合已有资源和基础,更新数据,实现地质灾害应急防治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
  六、做好汛期防治工作
  各地要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重点做好排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一是做好排查巡查,汛期前开展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工作,将所有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点及时纳入防范体系,加强对在建施工场所防灾工作的监督指导,特别要注意上游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壅塞体,后期降水使壅塞体突然溃决,形成高落差、大体量、快速度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动态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二是做好值班和信息报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特别重大和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向部报告。对尚未抵达现场、无法核实的灾情险情,要将已掌握的情况通过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报部。三是做好应急处置,遇有灾情、险情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抢险救灾,重点要做好受威胁人员转移和二次灾害的防范。
  七、强化重点地区防治
  三峡库区要做好库水位涨落期间的地质灾害防范,尤其是高水位以及汛前降水条件下库岸的稳定性监测,做好三峡库区后续规划中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工作。汶川及玉树地震灾区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应充分依托以群测群防为主的监测体系做好日常防范工作,重点时段要派驻专业队伍指导协助地方做好防灾工作,确保安置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东南、华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区要着重防范台风和强降雨引发的点多面广的突发性灾害,要特别防范引发人员伤亡崩塌、泥石流灾害。华北、西北黄土地区要做好黄土塬边缘崩塌、滑坡、沟口泥石流灾害的防治。
  八、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
  各地要积极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鼓励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地方整合地质灾害防治与山区脱贫、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小流域整治、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政策,请各省(区、市)于4月底前将本地区在地质灾害防治好的做法和经验报部地质环境司。2011年,部将在全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调研活动,并召开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又是建党90周年,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地务必要立足于抗大灾、应大急、救大险,切实将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联系人:地质环境司&卓弘春
  电话及传真:010-0-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
&&发表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366347',
container: s,
size: '198,24',
display: 'inlay-fix'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国土资源部解读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 - 中国网
            
·  ·  ·  ·  ·  ·  
国土资源部解读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
中国网 .cn  时间:   
  国务院近日批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出台后,当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十二五”期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又将如何开展?为此,记者走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请他对《规划》进行解读。
  未来5-10年仍是地灾高发期,《规划》编制势在必行
  这位负责人称,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预报预警难度大,防范难度大,社会影响大。2000年以来,我国突发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死亡和失踪约1100人、经济损失120亿-150亿元。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约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4万个,威胁人口1359万。未来十几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仍在增加;东部地区现代都市圈逐渐形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短期内难以控制地下水开采,城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仍呈上升趋势。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防治重点。另外,本世纪前期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强降雨和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灾害将加剧,未来5-10年仍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因此,编制、实施《规划》,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妥善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全面部署地灾防治工作,对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分必要与迫切。
  然而,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基础调查资料,调查数据得不到及时更新;地质灾害监测体系薄弱,只有103个县(市)进行了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试点,绝大部分地区仍局限于较低水平的群测群防,尚不能做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地质灾害防治长期以来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多,许多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亟待采取工程措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意识需要进一步普及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队伍人员数量、水平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地质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程度低。此外,重庆鸡尾山、贵州关岭、甘肃舟曲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形成与运动过程复杂,充分暴露了科学技术水平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支撑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急需加强有关科学研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水平。而这些,都是《规划》着力解决的问题。
  以往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规划》出台水到渠成
  《规划》能够在短期内被国务院批复,既与我国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有关,也和我国已经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有关。“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灾害形势严峻,但成效斐然。2006年以来,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200多起,临灾转移受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员20多万,防灾减灾效果明显。
  不仅如此,我国地灾防治工作还在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法规规章体系初步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相关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陆续颁布和出台,各省(区、市)和大部分易发区的市、县均发布实施了应急预案和防治规划,资质管理、信息报送和应急响应等均有章可循。完成了2020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三峡移民工程、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以及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地灾评估取得实效;建起1个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院、32个省级监测总站、233个市级监测分站和166个县级监测站,建起了一只10多万人的群测群防监测员队伍;已建成866个“十有县”,“万村培训行动”和“县、乡、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了300多万人,基层“五到位”宣传活动培训了10万人;完成汶川、玉树地震次生灾害排查等多次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大幅增加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这些工作,为《规划》的编制、出台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全国中小城市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衔接。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郑策
1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质灾害防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