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林郑庆海中医内科诊所所和中医学院的肖永林是一个人吗

阳痿1年余 (心脾损伤和湿热下注)——
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肖永林
阳痿1年余 (心脾损伤和湿热下注)——
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肖永林
名师垂教阳痿1年余&&&&&&&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肖永林&&&&&&&浑江市第二医院  李殿科&&&&&&&患者,张X X,男,42岁,1988年4月初诊。&&&&&&&该患于1年前开始发现于性交时阴茎举而不坚,初起时并未介意,以后逐渐明显,性欲也随之减退,大约月余才能勉强性交1次。近半年来,已完全阳痿。曾多次求医,皆谓肾虚火衰,屡用补肾壮阳之品而未见好转。&&&&&&&细询其发病过程及症情,患者言,身体素来健壮,结婚近20年,性功能一直很正常,也未有房劳过度的情况。虽经济富裕,但每因琐事费神,心境不佳,精神苦闷。由于交往的需要,经常出入饭店,烟酒频频,又常以酒浇愁解闷。每饮必多,多必醉。忙碌时,每每睡卧于潮湿的工棚中。患者讲,自从承包以来,经济上虽然宽裕了,但心理上总是处于一种压抑、焦躁、忧虚和苦恼的状态。精神上从来没有像从前那样无忧无虑,安逸宁静和轻松愉快的感觉。&&&&&&&工作的繁忙和操劳,夫妻间的性生活自然就减少了。有时正在做爱,忽然想到了工作上的问题,马上就会出现阴茎疲软。妻子于是产生了抱怨和猜疑,这就更加重了内心的苦闷。于是逐渐发展到不能性交,阳痿了。&&&&&&&到医院求医,医生说是性神经衰弱,肾虚引起的阳痿,应该补肾壮阳。开始服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敖东壮肾丸。以后又服三肾丸,巴戟大补丸,常喝蜂王浆。又吃了几剂汤药,并配了1剂料药。视其方药,大体皆以补肾益精,助火壮阳为主,如熟地、山萸肉、、、、、、、、、、、、、、、鹿鞭、海龙等药。吃了几个月药,未见疗效,又出现了心中烦热,性情急躁,头胀目红,耳鸣,口苦口渴等症。医生又说是阴虚火旺,又吃了知柏地黄丸。上面出现的症状有所好转,可是阳痿仍然如故。&&&&&&&视其身形健壮,肌肉丰满,颜面潮红,口唇红润,眼周并无黑晕,绝非肾虚精亏,阴竭阳衰之象。询之,也无腰膝酸软,记忆力下降,精力疲惫之感觉。但在精神过度劳累之后常出现失眠、心悸的症状。由于饮酒多,食量减少,食欲不佳,很少有饥饿感。胃中常觉发热,满闷欲呕,但并未呕吐过。周身常觉困重,心中烦热,口苦而渴,口中多唾而有粘腻感,小便黄赤,时有热痛。舌质红绛而肿大,上有黄厚腻苔。脉象沉而滑数。&&&&&&&根据患者之发病原因、病变过程,服药情况及现在的症情,综合分析,知此患者之阳痿,并非由于肾虚精亏,命火衰微所致。其阳痿之因,不外以下两方面:一是由于患者的工作原因,长时间的思虑忧郁,精神紧张,损伤心脾,以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神气不充;二是醇酒厚味兼气郁化火,以致脾胃湿热内生,肝火内郁,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而发生阳痿。另外,大量吸烟也促进了阳痿的发生。&&&&&&&在向患者讲明其阳痿的原因后,让患者明白,其阳痿除由于湿热外,主要是长时间的不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因而必须首先解决心理上的压力,使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患者接受了劝告,准备将基建队转让出去,并对医生详细讲明其病因与治法很是感激。在此基础上,药物治疗可分两步进行。首先是清化脾胃、肝经及下焦之湿热,然后再健脾益气,养心宁神。使脾胃健而气血生,心神安而君火正,则阳痿可望好转。为书方:10g,葛花10g,白蔻仁10g,25g,10g,15g,15g,15g,5g,草15g,10g,15g。&&&&&&&3剂后,口中多唾及粘腻感减,胃中满闷欲呕略轻,舌上之黄厚腻苔渐化。又用药6剂,中下焦湿热证大抵皆愈,小便清利,胃纳佳,舌苔尽化,舌质色转淡。此时,其基建队也已转让于他人,心境也开始好转,自言有解脱之感觉。又服正气丸10丸,泻肝丸10丸,湿热证已完全清化。又予补益心脾之剂:15g,10g,15g,25g,15g,10g,10g,划0g,15g,10g,菖蒲10g,15g,10g,5g,10g,5g。&&&&&&&10剂后,睡眠好,食欲有增,体力增强,周身困重感消除。因其心理压力已减,精神状态好转。其妻子也听了我的解释,消除了对他的猜疑,很关心体贴他的健康。夫妻关系的融洽更为此证的好转增加了有利因素。由于各种因素的配合,患者有时阴茎已能勃起。嘱其继服归脾丸与知柏地黄丸。并嘱其忌酒忌烟。3个月后患者来言,阳痿已基本治愈。&&&&&&&【医生甲】阳痿由于肾虚火衰而成,老师怎么考虑到此患是心脾损伤和湿热下注呢?&&&&&&&【老师】从实际情况讲,阳痿之由于肾虚火衰者确实较多,而因于湿热者比较少见。肾虚火衰之阳痿,或因禀赋不足,阳气素弱;或因房室太频,戕伐太过,使阴精耗竭,导致阳气虚衰。除阳痿之外,必具一派肾虚火衰,阳气亏乏之症。在治疗上,如能节欲保精,再益以补肾助阳之剂,可使全身虚衰之象渐复,精神渐旺、阳气渐充而阳痿可渐有起色。而此患者则不然。素体健壮,又无纵欲伤肾之因,如果说其阳痿由于肾虚火衰,恐于理难合,一也。虽然阳痿不举,而无阴虚阳衰之证象,二也。用大剂补肾益精助阳之药而毫不见效。不唯无效,而反生火热之证,三也。因此,可以断定此患者之阳痿并非起于肾虚火衰。&&&&&&&所以说此证是由于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及湿热下注,主要因为阳痿发生的时间与造成上述原因的时间有因果关系。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忧虑,心理压力不能解脱,完全可能是造成阳痿的直接原因。《》说,“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盖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宗筋为精血之孔道,而精血实宗筋之化源。若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水谷气血之海必有所亏,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说其因于湿热,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过于醇酒厚味。炙燸肥甘,脾胃易生滞热。饮酒过多,尤易生湿热。因酒之体为水而其性则热。二是由于其工作中很多事情不顺心,常易导致肝气不疏,郁而化火。三是睡卧于湿处,湿从外受。另外,服用大量补肾阴助命火之药,也会助长湿热。脾胃与肝经之湿热皆可下注于阴器。因“阳明主润宗筋”,“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而肝脏之经脉又络于阴器。&&&&&&&从其症状来看,心中烦热,口苦而渴,口中粘腻多唾,胃部满闷欲呕,小便黄赤热痛,舌体红绛而胖大,舌苔黄厚而腻,皆为湿热之象。《》说,撘嘤惺?瘸闶ⅲ?灾伦诮畛谧荩??? 而为痿弱者。比以暑热之极,而诸物绵萎”。&&&&&&&忧思焦虑,损伤心脾可以导致阳痿。湿热下注,也可以导致阳痿。而此患者则两者兼而有之。在治疗时应先清化湿热,包括节制饮食、烟酒。当湿热清化之后,再予补脾益气,养心宁神。必须明确,因忧思焦虑、劳心耗神,长期间精神状态处于紧张压抑的情况下,必须首先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和抑郁,改善其精神状态,否则只凭药物难于济事。&&&&&&&【医生乙】请老师淡一下阳瘘之辨证治疗。&&&&&&&【老师】阳痿也称阴痿。其症因大体不外肾虚火衰、心脾伤损、恐惧伤肾及湿热下注等。&&&&&&&其中肾虚火衰者较为多见。多由房室太过,阴精耗损导致命火衰微而发生阳痿。其症身体虚弱而畏寒,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皓白,舌淡苔白。治宜于滋阴益精,大补气血的基础上,略佐一二味助阳之品。方如五子衍宗丸、赞育丹、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当阳兴之后,宜节欲以保精。在用药上,不可尽用温阳助火之品以兴阳,使火升欲动,更耗阴精。&&&&&&&心脾伤损,多由于忧思焦虑、劳心耗神太过而致。治宜补益心脾。可用归脾汤加减,以益气而宁神。除用药物治疗外,心理疗法尤为重要。前面已讲过,此处不赘。&&&&&&&恐惧伤肾,心中经常恐惧不已,或于行房时猝遇惊恐,也可导致阳痿。表现为胆虚气怯,怵惕不安,精神消索,心悸,失眠等症。宜大补元煎加枣仁、远等养心安神。不愈者可加杞子、、之类振奋阳气。&&&&&&&湿热下注,或由醇酒厚味,或肝气郁而化火,或由感受外湿,郁而化热。症见心中烦闷,不欲食,口苦而渴,小便短赤或涩痛,身肢困重,下肢尤甚,舌苔黄腻,舌质多红而胖大。治宜清化湿热。可选用泻肝、知柏地黄、三妙散之类。
发表评论:
馆藏&3186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咳嗽连声、干咳无痰已月余
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肖永林
长春铁路医院  徐铁梅
咳嗽连声、干咳无痰已月余
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肖永林
长春铁路医院  徐铁梅
名师垂教咳嗽连声、干咳无痰已月余&&&&&&&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肖永林&&&&&&&长春铁路医院  徐铁梅& & & &患者王X,男,43岁,日初诊。&&&&&&&该患咳嗽已月余,曾多次就医,服用过各种中西药物,始终无效,故前来求治。其发病过程,大约于1个月前偶感全身不适,微恶风寒,喉痒咳嗽,鼻塞不通。曾去卫生所就医,诊为感冒。给予VC银翘片、止咳片、速效感冒胶囊等药,之后,全身不适、畏寒、鼻塞等症逐渐好转,但咳嗽却不见好转,其咳嗽为干咳无痰,或有时咯出少量痰块。每于晚卜睡觉时及早晨起床时连声咳嗽,声音重浊,且每因风冷则咳嗽加剧。若室内比较温暖则不咳嗽。自患病以来,未曾发烧,汗不出,口不渴,心不烦,小便清利,大便正常,饮食如故。细询其症情:口唇发干但不渴饮,咽喉发干而痒,痒甚则咳嗽不上。舌质淡红,苔薄白而略少津。自病后曾先后服过速效感冒胶囊、感冒清、克感敏、片、VC银翘片、川贝精片、蛇胆末及桑菊感冒片等,效皆不显。听说吃梨可以止咳嗽,但用后咳嗽依然。咳甚则胸胁疼痛。&&&&&&&据其症情,发病过程及服药情况,综合分析,此证为寒燥伤肺,肺气不利而致咳嗽。治以辛开温润法。用《》之止嗽散加减:10g,10g,10g,10g,30g,20g,20g,叶10g杏仁15g,10g。水煎服,日2?次。2剂后,咳嗽大减,又4剂而愈。&&&&&&&【医生甲】清老师谈一下诊治此证的思路。&&&&&&&【老师】临床上遇到咳嗽患者,首先当辨别其为内伤咳嗽还是外感咳嗽。此患者平素既无咳嗽痰饮之宿疾,又无肺气肺阴不足之虚象,只于1个多月前偶感外邪而发病,虽然咳嗽始终不愈,但并无气短乏力,痰多气逆,潮热颧红等症,显非内伤咳嗽。且其初起伴有全身不适、畏寒、无汗、鼻塞等症,则其证实属外感咳嗽无疑。&&&&&&&既知其为外感咳嗽,则当辨其为何邪所伤。从发病季节来看,其病开始于11月中旬前后,正值霜降、立冬之交,正是气温逐渐转寒,而又燥气偏盛之时,斯时燥寒之气正盛。燥寒之气伤人,一为寒邪从外而受,束闭皮毛,而邪气内舍于肺;一为燥寒之邪从口鼻而入,直伤于肺。&&&&&&&再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其症有寒无热,且有口燥咽干而痒、干咳无痰等症,与燥寒之邪所引起的症状正相符合。再结合其曾服用过的药物来看,多系清热化痰药(如川贝精片)及辛凉解表(如银翘片、桑菊感冒片)药,服后无效,说明此证之咳嗽,既非因于痰热郁肺,也非由于风热袭肺。这也为我们的辨证提供了必要的佐证。既为燥寒而致之咳嗽,故采用辛开温润法,以辛温之品开肺而散寒,温润之药温肺而润燥,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医生乙】请老师谈一下寒燥咳嗽及其证治。&&&&&&&【老师】寒燥咳嗽即凉燥咳嗽之寒证偏重者,一般发生于深秋与初冬之时。从时令与主气来看,秋分至小雪之间燥气当令,其时多晴少雨,燥气偏盛。此段时间内,由于气温有寒(凉)热(温)之别,故燥证有温燥与凉燥之不同。从秋分至霜降之间(大约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气温尚高(华北及西北地区尤为明显),此时燥热之气较盛,如感受燥热之邪所引起的疾病,称为温燥;霜降之后,气温急骤下降,气候转冷,此时燥凉之气偏盛,感之者即病凉燥。在东北地区,此时之气温已相当寒冷,如仍称为“凉”,已不足以说明其实际情况,故称之为“寒”。由“燥凉”之邪引起之病称为“凉燥”,故我们因之将“燥寒”之邪引起之咳嗽,称为“寒燥咳嗽”。这种咳嗽在秋末、冬初之际相当多见。有的患者久治不愈,可延及整个冬季。病情轻者,可以渐渐自愈。此证之久治不愈,并非由于其证难治,而是由于治不对证而致。&&&&&&&肺为娇脏,既易伤于热,也易伤于寒,更易病于燥。当深秋初冬天气乍寒,气候偏燥之日寸,人们尚难于完全适应。特别是在气温时寒寸热,寒热剧变的情况下,极易感受燥寒之邪而为病。其证既有寒束皮毛之表证,又有燥伤肺津之里证,故往往出现全身不适或疼痛、头痛、畏寒、无汗、鼻塞不通等表证,同时又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其咳嗽的特点为颐嗽连声,咳声重浊,干咳无痰。即或有痰也少而成块(如其人痰湿素盛,也可出现痰多清稀之症),遇寒则咳嗽加剧,故每当到室外或半夜室温最低时,或于晚间睡前脱衣及早晨穿衣时,由于寒凉之气袭于皮肤,内舍于肺,故出现咳嗽连声。遇热则咳嗽减轻或完全不咳。由于燥气伤肺,津液不足,故又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成块,且有咽干而痒,口唇干燥等症。只是这种表现常不引人注意,如不提示,患者往往不会言及。&&&&&&&从上述分析中可知,此证之关键在于寒、燥二字,而其中以寒为主,燥则次之。所以在治疗此证时,以温、润为法,其中以温为主,而以润辅之。所谓“辛开温润”之法,即以辛温之品温肺而散寒邪,温润之品滋阴而润肺燥。但必须注意的是,散寒之晶不可过于温热,恐伤津液而化燥;润燥之药不可偏于寒凉,恐寒凉之荮益增肺寒。故如沙参、、、、花粉、生地、、等在温燥时经常应用之药,于此证则大不适宜。&&&&&&&此方中重用、、、杏仁等温润之品,既能温肺而散寒,又能润肺而滋燥。又用、苏叶、等辛温轻扬之品,轻浮以上达于肺而外达皮毛,使从皮毛而入之寒邪复从皮毛而外散。再加、、等调理肺气而祛痰。所用药物正符合上面所谈的治疗原则。过去,治疗寒燥咳嗽皆以杏苏散为主方,其方由二陈汤加杏仁、苏叶、枳壳、、、、、而成。虽有理气化痰散寒之功,但药物偏燥而少润,故对于肺寒而燥者,似不如本方为佳。近些年来每于秋冬之季的寒燥咳嗽,用他药不愈者,常以此方取效。&&&&&&&【医生丙】请老师讲一下此证出现诊治错误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老师】寒燥咳嗽,尽管各年中的发病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年份多些,有些年份少些,但总地看来,每年的深秋与冬季,还是不少见的。此种咳嗽,多数证情较为轻浅,可以不药自愈。&&&&&&&证情较重的,如果辨证不确,治疗不当,往往使病情迁延,久治不愈。&&&&&&&造成诊断(主要是辨证)和治疗不当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理论认识上的问题。前面我们分析过,此证之病机主要为“寒”、“燥”二者。但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相当长的时间,对“燥”有所忽略。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中,有风、有寒、有火、有热、有湿,而唯独无“燥”。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生气论》又说,“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秋季(特别是秋分之后)应为燥气当令,而撋夏娑?龋?⑽???? 厥”,本为燥气伤肺,津枯肺燥之结果,但经文中不言燥而言湿。由于以上原因的影响,以致后世有“燥不为病”之说。所以,在金元以前的医学著述中,对燥病的论述是比较少的。直至金元时期的刘河间,才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以补《内经》病机十九条之不足。清·喻嘉言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中改《内经》“秋伤于湿”为秋伤于燥,并制清燥救肺汤。但其论证及用药仍以燥热为主。其后费伯雄提出“以燥为全体,而以热与凉为之用”之说。至此对燥证的认识才转为全面。由于以上历史原因,致使人们对燥证的认识有所疏漏,是在所难免的。&&&&&&&其次,从辨证上来看,也有一定的原因。前面讲过,对于本证在燥方面的症状,如果医生不予提示,详细询问,患者自己往往不太注意,也不会主动地告诉医生。这样就很难考虑为“燥”证。&&&&&&&除了“燥”的表现易被忽略外,“寒”的临床表现,也容易疏漏。从中医外感热病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在治疗上曾出现过两种大的差误。在清代温病学派未形成之前,往往以辛温之剂治疗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这样势必造成以温助热,伤津化燥之弊。今天的情况恰恰与过去相反,而是多以辛凉(或寒凉)来治疗风寒表证。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感受寒邪所引起的疾病,随处可见。但人们对“寒”的认识却日益淡化。人们往往只看到因寒所致之热症,而忽略了病因之寒。这种情况,不仅外感证中存在,而且在各科疾病中也皆存在。这就难免使轻病变重,甚或长期不愈。&&&&&&&再次,与现在市场上中成药的情况有很大关系。从近些年的情况看,以治咳嗽为主要作用的中成药,大抵皆为辛凉解表、清肺泄热、化痰之类,如银翘解毒丸(片)、桑菊感冒片、川贝精片、蛇胆末、清肺散、珠黄散等比比皆是。而辛温宣肺或温肺之药少之又少,连前些年尚可见到的参苏理肺丸、橘红丸等也越来越少。这不能不认为是造成以寒治寒的原因之一。& & & &&
发表评论:
馆藏&3186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载]名老中医肖永林教授治疗阳萎疑难重症案例
& 【案例选登】患者,张,男,岁,年月初诊。该患于年前开始发现于性交时阴茎举而不坚,初起时并未介意,以后逐渐明显,性欲也随之减退,大约月余才能勉强性交次。近半年来,已完全阳痿。曾多次求医,皆谓肾虚火衰,屡用补肾壮阳之品而未见好转。细询其发病过程及症情,患者言,身体素来健壮,结婚近年,性功能一直很正常,也未有房劳过度的情况。虽经济富裕,但每因琐事费神,心境不佳,精神苦闷。由于交往的需要,经常出入饭店,烟酒频频,又常以酒浇愁解闷。每饮必多,多必醉。忙碌时,每每睡卧于潮湿的工棚中。患者讲,自从承包以来,经济上虽然宽裕了,但心理上总是处于一种压抑、焦躁、忧虚和苦恼的状态。精神上从来没有像从前那样无忧无虑,安逸宁静和轻松愉快的感觉。工作的繁忙和操劳,夫妻间的性生活自然就减少了。有时正在做爱,忽然想到了工作上的问题,马上就会出现阴茎疲软。妻子于是产生了抱怨和猜疑,这就更加重了内心的苦闷。于是逐渐发展到不能性交,阳痿了。到医院求医,医生说是性神经衰弱,肾虚引起的阳痿,应该补肾壮阳。开始服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敖东壮肾丸。以后又服海马三肾丸,海马巴戟大补丸,常喝人参蜂王浆。又吃了几剂汤药,并配了剂料药。
&&&&&&视其方药,大体皆以补肾益精,助火壮阳为主,如熟地、山萸肉、山药、肉苁蓉、枸杞子、女贞子、杜仲、牛膝、菟丝子、巴戟天、仙茅、阳起石、淫羊藿、肉桂、海狗肾、鹿茸、鹿鞭、海龙等药。吃了几个月药,未见疗效,又出现了心中烦热,性情急躁,头胀目红,耳鸣,口苦口渴等症。医生又说是阴虚火旺,又吃了知柏地黄丸。上面出现的症状有所好转,可是阳痿仍然如故。视其身形健壮,肌肉丰满,颜面潮红,口唇红润,眼周并无黑晕,绝非肾虚精亏,阴竭阳衰之象。询之,也无腰膝酸软,记忆力下降,精力疲惫之感觉。但在精神过度劳累之后常出现失眠、心悸的症状。由于饮酒多,食量减少,食欲不佳,很少有饥饿感。胃中常觉发热,满闷欲呕,但并未呕吐过。周身常觉困重,心中烦热,口苦而渴,口中多唾而有粘腻感,小便黄赤,时有热痛。舌质红绛而肿大,上有黄厚腻苔。脉象沉而滑数。根据患者之发病原因、病变过程,服药情况及现在的症情,综合分析,知此患者之阳痿,并非由于肾虚精亏,命火衰微所致。其阳痿之因,不外以下两方面:一是由于患者的工作原因,长时间的思虑忧郁,精神紧张,损伤心脾,以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神气不充;二是醇酒厚味兼气郁化火,以致脾胃湿热内生,肝火内郁,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而发生阳痿。另外,大量吸烟也促进了阳痿的发生。在向患者讲明其阳痿的原因后,让患者明白,其阳痿除由于湿热外,主要是长时间的不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因而必须首先解决心理上的压力,使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患者接受了劝告,准备将基建队转让出去,并对医生详细讲明其病因与治法很是感激。在此基础上,药物治疗可分两步进行。首先是清化脾胃、肝经及下焦之湿热,然后再健脾益气,养心宁神。使脾胃健而气血生,心神安而君火正,则阳痿可望好转。为书方:砂仁,葛花,白蔻仁,薏苡仁,厚朴,茯苓,泽泻,滑石,竹叶,龙胆草,栀子,黄柏。剂后,口中多唾及粘腻感减,胃中满闷欲呕略轻,舌上之黄厚腻苔渐化。又用药剂,中下焦湿热证大抵皆愈,小便清利,胃纳佳,舌苔尽化,舌质色转淡。此时,其基建队也已转让于他人,心境也开始好转,自言有解脱之感觉。又服藿香正气丸丸,龙胆泻肝丸丸,湿热证已完全清化。又予补益心脾之剂:黄芪,人参,白术,山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划,茯苓,益智仁,菖蒲,龙骨,砂仁,木香,栀子,竹叶。剂后,睡眠好,食欲有增,体力增强,周身困重感消除。因其心理压力已减,精神状态好转。其妻子也听了我的解释,消除了对他的猜疑,很关心体贴他的健康。夫妻关系的融洽更为此证的好转增加了有利因素。由于各种因素的配合,患者有时阴茎已能勃起。嘱其继服人参归脾丸与知柏地黄丸。并嘱其忌酒忌烟。个月后患者来言,阳痿已基本治愈。
&&&&&&&【医生甲】阳痿大都由于肾虚火衰而成,老师怎么考虑到此患是心脾损伤和湿热下注呢【老师】从实际情况讲,阳痿之由于肾虚火衰者确实较多,而因于湿热者比较少见。肾虚火衰之阳痿,或因禀赋不足,阳气素弱;或因房室太频,戕伐太过,使阴精耗竭,导致阳气虚衰。除阳痿之外,必具一派肾虚火衰,阳气亏乏之症。在治疗上,如能节欲保精,再益以补肾助阳之剂,可使全身虚衰之象渐复,精神渐旺、阳气渐充而阳痿可渐有起色。而此患者则不然。素体健壮,又无纵欲伤肾之因,如果说其阳痿由于肾虚火衰,恐于理难合,一也。虽然阳痿不举,而无阴虚阳衰之证象,二也。用大剂补肾益精助阳之药而毫不见效。不唯无效,而反生火热之证,三也。因此,可以断定此患者之阳痿并非起于肾虚火衰。所以说此证是由于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及湿热下注,主要因为阳痿发生的时间与造成上述原因的时间有因果关系。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忧虑,心理压力不能解脱,完全可能是造成阳痿的直接原因。《景岳全书》说,“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盖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宗筋为精血之孔道,而精血实宗筋之化源。若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水谷气血之海必有所亏,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说其因于湿热,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过于醇酒厚味。炙燸肥甘,脾胃易生滞热。饮酒过多,尤易生湿热。因酒之体为水而其性则热。二是由于其工作中很多事情不顺心,常易导致肝气不疏,郁而化火。三是睡卧于湿处,湿从外受。另外,服用大量补肾阴助命火之药,也会助长湿热。脾胃与肝经之湿热皆可下注于阴器。因“阳明主润宗筋”,“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而肝脏之经脉又络于阴器。从其症状来看,心中烦热,口苦而渴,口中粘腻多唾,胃部满闷欲呕,小便黄赤热痛,舌体红绛而胖大,舌苔黄厚而腻,皆为湿热之象。《景岳全书》说,撘嘤惺瘸闶ⅲ灾伦诮畛谧荩??而为痿弱者。比以暑热之极,而诸物绵萎”。忧思焦虑,损伤心脾可以导致阳痿。湿热下注,也可以导致阳痿。而此患者则两者兼而有之。在治疗时应先清化湿热,包括节制饮食、烟酒。当湿热清化之后,再予补脾益气,养心宁神。必须明确,因忧思焦虑、劳心耗神,长期间精神状态处于紧张压抑的情况下,必须首先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和抑郁,改善其精神状态,否则只凭药物难于济事。
&&&&&&&【医生乙】请老师淡一下阳瘘之辨证治疗。【老师】阳痿也称阴痿。其症因大体不外肾虚火衰、心脾伤损、恐惧伤肾及湿热下注等。其中肾虚火衰者较为多见。多由房室太过,阴精耗损导致命火衰微而发生阳痿。其症身体虚弱而畏寒,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皓白,舌淡苔白。治宜于滋阴益精,大补气血的基础上,略佐一二味助阳之品。方如五子衍宗丸、赞育丹、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当阳兴之后,宜节欲以保精。在用药上,不可尽用温阳助火之品以兴阳,使火升欲动,更耗阴精。心脾伤损,多由于忧思焦虑、劳心耗神太过而致。治宜补益心脾。可用归脾汤加减,以益气而宁神。除用药物治疗外,心理疗法尤为重要。前面已讲过,此处不赘。恐惧伤肾,心中经常恐惧不已,或于行房时猝遇惊恐,也可导致阳痿。表现为胆虚气怯,怵惕不安,精神消索,心悸,失眠等症。宜大补元煎加枣仁、远等养心安神。不愈者可加杞子、肉桂、附子之类振奋阳气。湿热下注,或由醇酒厚味,或肝气郁而化火,或由感受外湿,郁而化热。症见心中烦闷,不欲食,口苦而渴,小便短赤或涩痛,身肢困重,下肢尤甚,舌苔黄腻,舌质多红而胖大。治宜清化湿热。可选用龙胆泻肝、知柏地黄、三妙散之类。
我的更多博文:
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神奇玉乳丰胸…&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名老中医肖永林治愈关节疼痛、行动困难案例
&&&&&名老中医肖永林治愈关节疼痛、行动困难案例
&& 【案例选登】王XX,男,39岁,1979年9月来诊。
该患于2个月前开始膝关节疼痛,渐至踝、髋,以至四肢各关节皆痛。本人为农村大队赤脚医生,中医、西医皆略通晓。先用西药,后用中药,疗效不佳,且越来越重。故柱拐前来求治。
【询其病程经过】言于2个月前(夏季)常于河水中野浴及捕鱼。一日,正值阴雨天,回家后当晚即觉两腿发滞,沉重不灵,行动略感不便。初起尚未在意,以后日甚一日,两膝关节处开始疼痛,且见肿胀。当即服用炎痛喜康,初用效果很好,数日后效果越来越差。疼痛自膝部延及踝、足趾、腰髋以及上肢诸关节。又服用大、小活络丹,风湿骨痛片,外贴风湿止痛膏等效也不显。自己用了几剂独活寄生汤,同时服用虎骨酒,不但不效,反而愈来愈重。现在行路已很困难,必须借助柱拐蹒跚而行。
视其舌象,见其舌质红,舌苔黄白相兼,厚而粘腻。心中顿觉恍然,知其证系湿热为患,乃湿热痹证。细询其症情,果然关节疼痛之处(特别是膝关节)不唯肿胀沉重,且有热感。筋脉拘急,行动不便。心中烦热,口中粘腻,渴而不欲饮,痞闷不饥,食欲减退,食后作胀。小便赤涩而热。患者自觉全身沉重懒堕,发热,时有汗出。综观诸症,其为湿热痹已无异。为其书(温病条辨)之宣痹汤与三妙散加减,以清利湿热,疏通经络。
【处方】:栀子15g,连翘15g,滑石30g,蚕砂10g,苍术20g,薏苡仁50g,黄柏15g,牛膝15g,汉防己15g,片姜黄15g,赤小豆50g(自备)。
2剂后,觉关节疼痛减轻、筋脉舒展、活动灵便,心中烦热及关节之热感皆轻,小便已不如从前之赤涩而热,舌苔也渐化。效不更方,又3剂后,效果更为明显。又自己连服5剂,诸症全消,行动灵便,食欲增加,舌苔完全退净,一切恢复正常。
【医生甲问】请老师谈一下诊治此患之思路?
【老师分析思路】对于这一患者的症情分析判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宋考虑:
首先,此患者之病起于夏秋之季,且其在经常与水接触(野浴、捕鱼)之后而发病的。这样,就很明显地告诉人们,其病很有可能得之于水湿之邪从外而受。
其次,在治疗上,患者本人曾用过一些药物。从其所服用过的汤剂及中成药来看,大抵皆系辛温燥烈窜通,以祛风、散寒、燥湿、通经活络为主要功能的药物。服后效果不显,而反加重。这又给人们提供了进一步的线索,此痹证非为风寒湿痹,可能为热证。盖以辛热之品治寒,其病当减。今不减而反重者,则恐为以热助热,故可测知其证为热证之可能性较大。
再次,从患者之症情来看,其痛处肿胀而热,全身发热,心烦,尿赤涩而热,口渴而不多饮,苔黄白粘腻,皆系一派湿热之象,则知其病为湿热痹证无异。
故敢直投苦寒清热,淡渗利湿之剂,患者服后,果如预想的一致,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此证的分析判断,是从发病季节、受邪之原因、临床症情之表现,再结合所用之药的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而得出的结果。
         &&
【医生乙】如老师所言,此证系湿热痹证。为何其人按风寒湿痹治疗呢?
&&&【老师】关于这一问题,我考虑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理论上来看,《内经》在论述痹证的成因和辨证时讲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素问繁月邸?《医宗金鉴纺诳菩姆ㄒ???诀》是东北农村中医必读之临床书籍。其在痹证的论述上基本原于《内经》而编写为歌诀的。&&
“三痹之因风寒湿,五痹筋骨脉肌皮。风胜行痹寒痹痛,湿胜着痹重难支”,是很多中医都已烂熟于胸中的。且其所列方剂,皆以除湿祛风散寒为主。作为一名初入中医门径的农村医生,其在辨证用药上的思路,大抵难于超出于此范围。
二是,从痹证之偏于寒者(或风寒、或寒湿)随处可见。对于医生来讲,早已习以为常。对于湿热痹证,偶或有之,或遇而未识,或疏而忽之,或从所未见。
三是,从现在中药市场来看,治疗痹证的中成药很多,但不论是古代保留下来的有效品种,还是最近几十年各地新研制出来的新药,其剂型尽管丸、散、片、膏、酒、胶囊、注射液等应有尽有。
但其所应用的药物大抵不外祛风除湿散寒之药,如羌活、独活、桂枝、防风、防己、川乌、草乌、附子、乌梢蛇、白花蛇、贯众、穿山龙、地枫、年健、寄生、川断、天麻、秦艽、五加皮、虎骨、豹骨等;活血通络止痛之品,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没药、乳香、土虫、牛膝、马钱予、地龙、姜黄、元胡等;也有的加一些补气养血、滋阴益阳、强筋壮骨之品。其所主治之证,大致皆以风寒湿痹为对象,而治疗湿热痹证的中成药,基本没有。
基于以上原因,就难免在痹证的辨证治疗中,其思路囿于风寒湿痹,而少想到湿热。所以此患者当服完2剂中药之后来复诊时,对于奏效之迅速感到惊奇。当我给他讲了关于湿热痹的辨证特点和治疗原则、用药规律之后,非常高兴,因为既给他治好了病,又学到了新的知识。
      
【医师丙】请老师谈一下湿热痹证之病机、辨证和治疗用药情况。
【老师分析】湿热痹证之原因,大抵缘于感受湿邪。其人或因冒雨、或因涉水、或因沐浴,或坐卧湿地,或于水中劳作,或居处阴暗潮湿,或夜晚清晨涉行于雾露之中,皆可导致湿邪从外感受。
因湿性重浊,往往先从下受,故下肢最易受病。外邪中人,又多以人体之气先虚为凭依。故其人或先七情内伤,气机失调;或脾胃气虚,湿饮内停;或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而水湿留滞,皆为外湿内犯预伏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若外湿内侵,内湿为合,内外合邪,则湿病易患。湿邪内郁,则阳气之宣达受阻,于是气机郁滞而化热,遂成湿热证。湿热着于关节,痹于肌肉,经络受阻,失于宣通,故出现痹痛。
湿热痹证与寒痹(或风寒,或寒湿)之区别在于:
1、寒痹证之关节处发凉而痛,得热则痛缓,遇寒则痛增;湿热痹证,其关节处多肿胀而热痛(或红肿),得凉稍减,遇热加重。
&&&2、寒痹证身不热,无汗出、口渴、心中烦热之感;而湿热痹证则发热,时有汗出,多心中烦热而渴。
&& 3、寒痹证小便多清长而通利;湿热痹证小便多短赤而涩滞。
&& 4、寒痹证多饮食如常;湿热痹证多脘腹痞闷而食少。
&& 5、寒痹证其口中多和;湿热痹证其口多粘腻或苦。
&& 6、寒痹证者舌象大致如常人;湿热痹证舌多红赤,苔或白或黄,或黄白相兼,或灰,但其苔多粘腻而厚。
&& 7、寒痹证服温热药或药酒则痛减;湿热痹证跟上药则局部及全身症情加重。
如果我们稍加注意,两者之辨认多不困难。
&&&&湿热痹证,由于湿热蕴结,留滞经络,故治疗时应以清利湿热、疏通经络为法。因而,常将清热药与祛湿药结合应用。但一般来讲,应以祛湿药为主,而以清热药为辅。因热邪与湿邪相合,湿邪之留去与否,对湿热之能否清利起到主导作用。盖热邪之在人体,常以湿邪为依凭。如湿邪不去,则热邪与之搏结而不易清除;反之,若湿邪尽去,则热邪无所依而易清除。故在治疗湿热邪气留恋时,皆以祛湿为主。
欲除湿邪,必用宣通三焦气机之法,即开宣上焦肺气,畅达中焦脾气,渗利下焦膀胱之气。三焦气机通畅则水湿之邪自去,如《温病条辨》之宣痹汤,即以杏仁宣降肺气,盖肺为水之上源,气化则湿自化;以半夏、蚕砂燥湿健脾,使中气宣展,自能化湿;以薏苡仁、滑石、赤小豆淡渗膀胱之气而利尿。再加防己之宣通经络而利水湿,则湿邪自无容留之地。
在祛湿的同时,加连翘、栀子以清湿中之热。在用药上,既重用祛湿之药,又不可专于祛湿,必须祛湿与清热之品相结合,才能收到湿去热清的效果。如果专于祛湿或专于清热,均失之偏颇,那样只能形成“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的局面。
治疗湿热痹证,以宣痹汤之药物组成为最佳而不驳杂。其次,二妙散(苍术、黄柏《丹溪心法》方)、三妙丸(即二妙散加牛膝《医学正传)方)、四妙丸(即三妙丸加薏苡仁(成方便读)方)也为对证之方。
其他如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朱丹溪方),其方中虽有苍术、防己、黄柏、龙胆萆等清热祛湿之品,但方中又杂以羌活、南星、桂枝、威灵仙、白芷等辛温药物,对于湿热痹证难免有辛温助热之虞。
如前面所讲过的,其他治疗痹证之方剂及市售之古今各种中成药,大都不适宜于湿热痹证。特别是一些药酒,更当忌用。盖药借酒力,以通经络宣气血,对于寒痹之类,确有一定效力,而对于湿热痹证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因酒质阴而用阳,本于水而性热,既能助热又能增湿,故不宜于湿热痹,切记。
欢迎阅读以下我的更多文章,祝福你健康到永远。
、、、、、、、、、、、、,。
友好提醒:为方便博友随时查阅我的博客新增内容,欢迎加我关注。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广民中医内科诊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