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犯错了能不能打后打一顿合适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成人小孩都不例外。

孩子吃饭时候故意把饭菜扔得满地都是

在卫生间玩水弄得脏兮兮

对邻居比自己小的孩子各种恶作剧,乱扔东西砸到别人

打扫卫生的时候捣乱、不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等等

这些例子在生活中简直是数不胜数,每个妈妈都能随口说出一堆。

但是犯了错误之后怎么办,才是家庭教育中的容易被忽略的一点。

不可否认,每个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打骂孩子也是急于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很多父母自己也是在打骂之下长大的,理所当然地认为教育孩子就得靠打。

但孩子犯错,打一顿就不再犯了吗?

打骂,只是让孩子向恐惧屈服

这两天有一个妈妈打孩子的视频:

妈妈拿着笤帚对着孩子就是一顿抽,身上、胳膊上、腿上,每一处都挨了好几下,用笤帚打不解气,妈妈还一只手揪住孩子,用另一只手使劲扇……

孩子被吓得四处躲藏,可躲到哪里,妈妈的笤帚就追到哪里,无处可退的孩子就倒在沙发上,蜷起身体,让妈妈打。

妈妈打累了,对着孩子骂了几句,才扔下笤帚走开了。

了解后得知,妈妈打孩子,是因为孩子偷了家里的钱去上网。

孩子犯了错,很多家长会觉得,只有好好教训一顿,才能让他长记性。但其实,孩子最关注的是父母的情绪,犯什么错不重要,怎么让父母不生气、怎么能免于被责罚才重要。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孩子犯错时候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错误,更有技巧地不被察觉。

把打骂当成教育,能会让内心恐惧的孩子,用更大的错误来掩盖最初的小错误。

被打骂的孩子,往往犯错越多

孩子犯错后,父母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对待错误的态度。

日前,交警在服务区截下一名在高速上开车的10岁男孩。

询问后得知,男孩因为成绩下滑,被父亲打了一顿,孩子一气之下就开着家里的车上高速,准备回爷爷奶奶家。

交警拦下他时,他已经在高速上狂奔了250公里,路上走错过方向,还引发过追尾事故。

这个新闻让人不禁一身冷汗,很多父母误以为,打骂教育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就不会再犯了。

却不知道,如果父母只盯着孩子犯的错,而看不到孩子的恐惧和无助,则会导致孩子在害怕和愤怒的冲动之下,做出更出格的事情。

批评(惩罚)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美国科学家斯蒂芬·格伦小时候有一次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洒得到处都是。

妈妈闻声赶过来,看到满眼惊恐的小格伦,没有批评责骂,而是说:“这真是个不错的麻烦,我们还没有在牛奶海洋中玩过呢!”说完带着小格伦玩了一会,还教他如何收拾残局。

这不仅教会了小格伦如何面对错误和失败,更成了他成为科学家最好的开端。

错误其实不可怕,只要父母懂得如何处理,犯错反而更能让孩子受益。

面对犯错的孩子,聪明父母这样做

孩子犯错,不能用打骂来管教,是世界性共识。

法国通过了一项“不打屁股”的法案,这条法案会在结婚时和婚姻誓言一起宣读,就是为了让所有父母都知道,管教孩子不能通过言语羞辱、肢体暴力的手段。

打骂教育只是让孩子因为恐惧而不犯错,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认识到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了。

那么,不打不骂,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立场一致,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规则”和“打破规则的后果”要一致。

父母可以在私下里,对孩子已经出现过的不良行为和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有个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

当事情发生,父母一致的反应,会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孩子反复突破界限不成功,就会趋于遵守规则。

父母的立场一致,既是尊重孩子,也是尊重父母的权威。

陶虹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起女儿时,讲了这样的小故事:

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打翻牛奶,她看到后声嘶力竭地吼道:“你怎么回事啊?”

吼声让女儿愣在原地满眼恐惧,不敢动也不敢说话。

看到女儿的反应,她立马意识到自己错了,赶紧过去抱住手足无措的孩子,有了安全感,女儿才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爱之深,责之切,为人父母,很难避免吼孩子,但坏情绪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最大障碍。

孩子犯错时,不乱发脾气是父母的基本修养。

孩子犯错令你生气时,父母应该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可以先用5-10分钟的时间,尝试数数、深呼吸、暂时离开等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去处理这件事。

计时隔离,让孩子离开犯错现场

在美国的家庭或幼儿园中,有一个人人知晓的词,叫"time-out"(暂停,计时隔离)。如果孩子犯了错,警告提醒后仍然屡教不改,家长或老师会把孩子抱到一旁,让他们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几分钟以后才能得以继续。

有几个美国孩子一起玩沙子。其中一个小女孩开始恶作剧,把另一个孩子的铲子埋到沙子里。小女孩的妈妈在一旁命令把铲子还回去,小女孩不听,妈妈开始数123,小女孩还不听。于是妈妈走过去,一把把小女孩抱出来放在一旁的椅子上,说:“Your time is out(你的时间到了)”。小女孩很听话的坐在那,似乎很习惯这样的事情。一直等到她妈妈说“你可以回去了”,她才从椅子上跳下来,之后在玩的过程中,变得非常友好,再也没出过幺蛾子。

所以说,time-out就是利用自然后果来处罚孩子的一个典型。当孩子看着别的孩子还可以继续玩,而他得到区别对待的时候,他的心里会受到的震动,因为这与他平时所受的待遇反差极大,让他能反思自己的行为。

不急于弥补,让他明白错误危害

假如一个孩子老是粗心,不停丢东西,或不停打破东西。父母们教育孩子要细心的同时,就会显得比孩子忧心百倍,想方设法会赶紧将丢掉的打破的东西给找回来买回来。

其实,有时候不要急于补上,因为这样他永远也不明白粗心的危害。

书包丢了让他空手去上一天学,让他去面对老师的责问同学的眼光。

老是打破水杯,那就让他自己去处理怎么喝水,让他明白没有水杯是不方便的事情。

让他明白什么是“自作自受”,自己做错的事情,需要自己去解决。从小就学会承担责任,约束自己。慢慢他,一个粗心的小孩不仅变得细心,而且,他还会富有责任感和约束力。

《正面管教》中说过,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惩罚,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用和善坚定的方式,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经年累月之后,你的温柔而坚定,会成为孩子行为的准则;你的尊重,也会成为孩子遇到困难时,勇敢向父母求助的底气。

不要忘了,你曾经也是个孩子,也是一路不断犯错,跌跌撞撞地成长起来的。

优尼贝特国际教育采用美国加州原版英语教材,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全学科英语课程,真实还原美国小学、幼儿园的教学场景。并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场景的英语实际运用,让孩子在全英文浸入式的环境中全面提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

}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尽快适应小学一年级的生活,班主任老师特意召开了家长会,告知家长务必配合老师让孩子在一年级就要养成这13个习惯。

“这些习惯看上去细微,但良好的习惯影响一生。”班主任老师说。小学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开始,也是孩子全部学习生涯的开始,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养成的习惯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习惯,不仅包含学习习惯,同时还包括礼仪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可以成为全面的、健康的人,而不是仅仅是学霸。

听到上课铃响马上回到自己座位,并能够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用的课本、用具等,端正坐好等待老师上课。

这个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很简单,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他们在幼儿园阶段都是幼教喊半天,还不知道回归自己座位的,有些学生甚至在上课铃响后找不到自己的座位。

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话语,跟随老师的提问积极发言,得到老师的允许后站立发言。很多一年级的学生要么不经过允许就站起来发言,有些是看着蹬着老师黑板其实思想溜号,有些不敢举手发言......课堂学习非常关键,一年级的课堂学习习惯一定要建立起来。

“学贵有疑”,小学一年级就要鼓励孩子遇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哪怕你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是错误的,都要敢于提出来。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思维跳跃,想法千奇百怪,听到老师讲的课,又不懂的、不会的、不同意见的,要鼓励孩子多提问,敢于问问题,这对孩子培养探索精神非常有帮助。

我家孩子所在的小学非常注重孩子的书写习惯,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特意在下午课程开始之前设置了半个小时的书写课,专门对小学生进行书写的锻炼。我认为这点非常好。“字如其人”,写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性格特征,现代人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趁着小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非常有必要。

经常会有家长一陪写作业就全家鸡飞狗跳,归根结底还在于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养成好的写作业习惯。怎样的作业习惯才是正确的?第一、让孩子记得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不要依赖家长提醒;第二、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查资料;第三、让孩子主动承担作业完不成、写错由此造成额后果。

会阅读的孩子,学习习惯不会差。家长可以减少对孩子作业的主动参与,把主要精力放到培养家庭的阅读习惯上。我家孩子从三岁起,我每天陪他读一本绘本,如今小学一年级,写完作业后,他都会跟我一起再多读半个小时的故事书,有时两人还会在一起创作新的故事,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益又有趣的亲子阅读。

看到熟悉的老师、同学、家人,能够主动打招呼,这是孩子参与社交的第一步。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见到熟悉的人主动打招呼,这对孩子今后与人交往是非常积极的行为态度。虽然这一点幼儿园时期老师都有教育,但真正有意识地主动打招呼,很多孩子还做不到,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要引导建立这样的礼仪习惯。

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主动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引导孩子文明讲话,不说脏话粗话。家长自己在家中也要避免使用这些粗鲁的语言,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遵守秩序、爱护公物

秩序感,是孩子融入集体的标志。记得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抱怨“为什么上课的时候,老师要让我们背着小手坐端正”,小一后很少说了,会非常安静地跟其他学生一起排队,这说明孩子已经开始融入集体,从独立的个体向集体化的人格进行转变。遵守秩序,不破坏公共事物,是集体对他的要求。

幼儿园阶段,孩子们一般是什么时候内急了就什么时候去上厕所,但小学生已经有自己的规律课堂时间,需要学生上课前学会自己主动去厕所解决内急问题。

不少幼儿园也教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但进入小学后,这些事情全部都由孩子自己完成,老师和家长不会再主动检查,要给学生讲明道理,让孩子自己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做到这样的习惯。

从小学生开始,孩子们已经成为有动手能力的“社会人”,而他们能做到的第一点就是“见到垃圾主动捡”,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物。

4、随时整理学习用具和衣物

这是很多小学生上学第一天,老师都会教的内容: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学习怎么找每节课上课的书本,衣服湿了自己换。家长在家也不要过分帮助孩子,让孩子能够做到自己的主人。

这些习惯看上去很简单,但却贵在坚持,家长要不断告知孩子,并引导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养成这些生活习惯。



你好,非常开心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观点能提供参考。

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8岁已经属于少儿了,不再是幼儿,少儿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首先我们家长要从大前提上认识到孩子犯错是难免的,我们大人有时候也会犯一些错误,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心里肯定是惶恐不安的,这个如果家长在以激烈的言辞甚至拳脚相加,孩子会更加害怕,时间一长可能导致抑郁。

还是犯错,首先要和颜悦色的跟孩子讲,每个人都会犯错,知错能改,那还是好孩子。对于8岁的孩子来讲,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提供具体的方式方法,告诉孩子怎么做。8岁的孩子还没有太多独立的思想能力去思考太复杂的逻辑问题,所以家长不要讲太多大道理。可以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展现给孩子哪种做法是正确的?这样孩子加上天生的少儿模仿能力强,会很快学会的。

还有一点,我要提醒各位家长,这也是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忽略的内容。很多孩子当时犯了错误也改正了,但是家长在以后的教育中还会把旧账翻出来,这一点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经常被忽略的地方。翻旧账是孩子非常反感的事情,这点家长们要格外注意。



能打!前提是得找个合适的机会,不能简单直接粗暴,会引起反作用。其实可以仔细想想在我们的学业阶段,但凡我们能够记住的老师都是比较严厉的,那种像猫一样温顺的老师,你能记住几个?

有句寓言故事说的是,一只羊带领一群狼,和一只狼带领一群羊PK战斗力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弟子规里面讲“父母令,行勿缓”。周杰伦小时候训练钢琴三心二意,被外婆收拾。丁俊辉打台球时心不在焉,被妈妈收拾。

古语言:“黄金棍儿出状元”是经过5000年文化传承,没有一辆把刷子,能流传到现在吗?

打吧!未来他会感谢你的![呲牙]



孩子已经上一年级了,自我意识形成逐步完善,家长应该配合老师给孩子立规矩,毕竟没有规距不成方圆。

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真的不建议打骂孩子,除了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先把孩子在写作业方面的两个问题解决,再来说说教育的其他方面。

孩子如果上的是私立幼儿园,应该从大班开始就练习握笔或写字了,书写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成的,正确的书写指导会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减少,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本身最基本的要求上来。

不管是孩子的拿笔姿势,还是坐姿,家长都要重视。可以每天陪孩子一起练习15-30分钟的书写,增加孩子的耐性。孩子字写得不好,一方面是手指发育未完全,肌肉对力量的控制不到位,一方面是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较差,把握不好字的形状。

想让孩子把作业写得规范,就要先练字。怎么训练孩子写好字?先训练孩子写大字,准备水写步、毛笔和水就可以开始了,不仅能训练孩子控制手臂的力量,还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调整;然后训练孩子写小字,让孩子对写字的精细力量能更好地控制;最后训练孩子用不同的速度写字。

孩子不比成人,在时间上的管理能力弱,有的孩子遇到困难能力不足,有的孩子写字过度追求完美,很多家长催促监督次数较多,导致孩子没有培养成独立写作业的习惯,慢是很正常的。那怎么提高孩子写作业的效率呢?

家长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帮助孩子意识到父母只是起到帮助的作用,不主动写作业,孩子只能自己承担。

另外,在写作业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布置写作业的空间,把娱乐和作业区分开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同时养成写作业前准备各种物品的好习惯。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制订学习表格,里面计划了时间、作业内容和标记,容易的先做,困难的贴上标记,全部完成后再帮助孩子解惑,让孩子逐渐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抽象的时间概念。

在孩子养成写作业的好习惯期间,家长要多让孩子愉悦地体会到成就感和自主感,做到这点会事半功倍。现在,我们来说说步入小学的孩子应该在教育方面着重哪几点。

1、家长不要急于成绩,先懂得讲礼貌。

2、教育孩子不要去攀比,要从小杜绝。

3、让孩子学会相处,融入集体,拥有伙伴。

孩子刚上小学,很多模式都未能马上适应,特别是写作业,非常需要家长的耐心。相信孩子这么聪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别太着急和担心。希望家长都能掌握科学规律和方法,陪伴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笑]



打能够解决问题,也可以,关键是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是人都会犯错,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引导和解决问题。

首先找到犯错的原因和症结,你才能对症下药。不能带着满肚子的怒气和情绪去跟孩子沟通,通过沟通交流,你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发的去加以改正。如果一味的去靠打骂孩子,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改正的目的,还能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换位思考,你以成年人的思维去思考一些问题觉得是错的,但是在孩子看来,这件事没什么不妥。你换个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问题,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孩子犯了错,不能全将责任归结于孩子身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很多习惯和处事方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模仿父母的行为。要从自身原因找起,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像水利方面的治水,如果发生了洪水,采用堵的方法,只能是会让洪水更肆无忌惮的泛滥成灾,起不到治水的目的。只能是因势利导,疏通河道,让水就势下行,才能让水东流到海。



孩子写作业不规范,写作业拖拉,干什么事都没有规矩,屡教不改。这些行为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当然不应该打骂。

一小学小学阶段就是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时期。没有培养,没有学习的过程,孩子的良好习惯不会无中生有,这段时期孩子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注意广度、思维能力发展不成熟,学习能力低下,做作业拖拉,做作业不规范,学习用品乱摆乱放,记不住老师的安排等,这是正常的。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家长切记,不要急躁,急于求成,对孩子指责打骂,会把孩子推向厌学的境地。

孩子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有的孩子发展较快,有的发展较慢,家长不要急功近利,常常把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挂在嘴边去打击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让孩子自我设限,失去自信,从心底认为自己不行,这就好心做了坏事。

那么对于孩子这些行为,家长该怎么做呢?

第一,要有耐心,静待花开。

第二,要对孩子输入更多的爱,给予发自内心的鼓励,孩子自信后,你问问孩子会有他办不到的事吗?写作业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第三,孩子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豪感,他就会更卖力的去做好。

第四,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个拖踏、自由散漫的家长怎能培养出整洁、自律的孩子呢?你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的在影响着孩子。

以上给您的建议帮到您了吗?希望我们可以有更多机会探讨教育问题。



看来你这个小孩是男性而又天生的好动,男孩都有一阶段天生的好动,难管控。一个教室,如果男孩多,这个班的班主任会感到头疼,这个顽皮还没解决好,那个男孩又惹出事了。女孩多的教室,班主任笑盈盈高兴了,轻快多了。对小孩,就要像自己一样喜欢正能量,喜欢表扬,领导表扬你,你高兴吧,你越干越有劲,成绩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你抓住孩子的优点进行正面点赞,多表扬,在表扬中指出孩子的缺点,效果非好,非常明显,小孩难免会出现反复,出现反弹现象,这是正常的,不要惊奇,进一步耐心说服教育,教育小孩,先要做好自己,先要把自己教育好,是个有板有样的家长,才有说服力,小孩才会心服接受。不要过急,在实践中,把小孩逐步教育好,也逐渐教育了自己。打骂小孩,是无能力,是简单粗暴的家长,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成了对立。



孩子8岁了,犯错能不能打,怎样教育更好?

孩子犯错不能打。打孩子是一种暴力行为,虽然打孩子使孩子一时屈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教育方式出现的结果就是孩子叛逆,同时打孩子对孩子心灵伤害是终生的,有许多孩子长大以后与父母关系不好,多数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粗暴教育的结果。

不吼不叫,才能教育出懂事的孩子。

第一,家长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有敬畏之心。教育孩子要趁早,在孩子还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就要树立家长的权威,家长的严厉管教并不是棍棒加胡萝卜,是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进行,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家长给孩子树立威信和榜样。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管教,使孩子能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在他刚刚懂得服从,知道自己归谁管教时就树立起父亲的权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再慢慢与他越来越亲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理想战胜感性的时候,可以成为家长亲密又贴心的朋友了。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就会理解,这种管教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目的在于使他们值得受父母的关爱以及他人的尊重。

第二,孩子的好习惯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家长让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必须做到,家长要适当的“狠心”,狠心不是暴力,而是一种教育方式,老话说的好,教育孩子只给好心,不能给好脸,孩子在该懂规矩的时候就要承担不守的责任,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骄纵放任,败坏了孩子的本性,就是从根子上污染了源泉,好的习惯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想要得到的东西或者是想做什么事儿,如果不适合他们,家长不该因为他们年龄还小而获得允许,不要因为孩子哭恼家长不忍心拒绝,只要拒绝给孩子,就千万不要因为他们哭泣恳求而给予。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不习惯让自己的意志去服从别人的理性,等到他能够自己运用理性的时候,也不会去听从。

第三,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是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家庭生活中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要怕孩子做的慢,做到不会,孩子在家务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索做事的规律,鼓励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及时鼓励表扬孩子的闪光点,有好的生活习惯才有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好奇心很大,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生活中孩子对一些事情很好奇,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不要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不与解答。

第五,家长相信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了解一件事的后果如何,他会调动自身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父母应该更多地去信任孩子,而不是不断地去评判、管束、批评。在他表现好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足够的奖励,不要给物质的奖励,那会让孩子变得被动,贿赂的方法只会跟孩子形成交换的关系。

第六,满足孩子的心灵需要,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人。渴求成功是人的天性,追求卓越是每个人可贵的原始本能,是成长的激情,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心灵需要。家长要满足孩子的心里需求,享受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身心两方面获得健康发展,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焦虑少,幸福感比较强。



我认为,8岁上一年级的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不能打。家长心态平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合适。

被问起8岁孩子犯错,要不要打,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8岁女孩被妈妈打致死的事。

凌凌今年8岁,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小姑娘。

一天夜里,凌凌突然觉得不舒服,不仅头晕还有想吐的感觉。虽然家人把她紧急送往了医院,但是凌凌还是不幸身亡。

死因是是颅内挫裂伤,由外力导致。

据妈妈说那天女孩一边作业一边看动画片,结果答题错了好几个。这时候,妈妈来了一个一个习惯性动作,在她后脑勺上拍了一下。

万万没想到,这一拍送了女孩的命。痛惜!

也许你会说这是万一,有的会说拍打下屁股不要紧,不打不成器啊!

往往被误以为打了不要紧的地方:

专家指出打后脑勺容易造成呼吸中枢震荡,可以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并发症。上述案例中的凌凌就是这样的情况。

常听老人说,屁股上肉多打打不要紧。医学专家说拍打屁股容易造成小孩的脊椎损伤。到老年的时候,脊髓结构不稳定,可能出现一些椎间盘突出之类的疾病。打屁股的不良后果还在后面。

还有像太阳穴、腰部、头面部等成人知道的打了容易有严重后果的地方。一般会因敬畏而回避。

但是在愤怒的时候,你是无法控制自己的,难道还有空选择什么部位下手,所以你连动手打孩子的念头也要收回。不要用野蛮的行为来压迫孩子。

是的,打骂未必致死,但是打骂很可能导致亲子之间关系疏离、孩子心理不健康、孩子成绩下滑等不良诱因。

三、那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8岁的孩子了,已经有了初步的是非关键和评判能力。

在孩子犯错之后,家长先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

了解孩子内心的所思所想。看看孩子是故意的,还是因为他认知浅薄、无法判断导致的。

如果是前者,家长要坚定而温和地批评指正,教育孩子以后不犯。

如果是后者,给予正确的引导,假以时日孩子渐渐明白,自然会好转。

这里推荐一本绘本给你,《犯错误没关系》。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能帮孩子树立自信心、自尊感和正确的“错误观”,让孩子安心、勇敢地探索新事物,发展自我意识,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生活中的小意外,把“错误”转化为引导孩子发现自我的好机会。

托德·帕尔用色彩鲜艳、儿童喜欢的方式告诉孩子们:犯错误没关系,不是聪明、没本事,我们有时候就是从错误中学习的。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给孩子读相关的绘本、听相关的故事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孩子通过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行为,从中获得和改正。

总之,8岁孩子犯错,我坚决反对用打来解决。谁没有过孩童时代,谁没有犯过错?家长要静一静(平稳情绪)、听一听(了解实情)、引一引(应该怎么办)、等一等(孩子认知成长)。相信孩子,有时候犯错误也是他们的学习方式。



首先我想说的是以前的那种打骂式教育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纠正孩子错误的作用,只会让他们知道,犯错就要挨打挨骂,但是怎么不犯错,怎么才能做的更好,并不会随着一顿打骂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畏惧情绪,甚至孩子慢慢长大变得不愿意跟父母沟通,因为再他们的内心认知世界里,父母只知道打骂。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孩子的方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大人要学会倾听孩子。孩子做错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孩子还小,我们可以一起帮助他寻找犯错的原因。嘴上说说嘴都起泡了,嗓子眼都干了,那还是只停留在说的表面,帮助他找到原因,然后陪伴他一起改正错误,用你的行为方式来指导他,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导师。不要直接训斥孩子,和他一起帮助他改正错误。

第二,理解孩子当孩子犯错时,其实他的内心也是非常忐忑的,大人需要和孩子产生共情。告诉孩子:“我明白你的感受,”让孩子明白家人与老师是自己的依靠。当孩子吃得一桌米粒的时候,告诉孩子没关系,一会我们一起擦干净就好了,也许孩子下次吃饭时会吃得很干净呢。

第三,相信孩子,当孩子有不当的行为,从当时发生的具体事情入手,有条理地进行分析,指出原因,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当孩子去拿别人的玩具时,大人改变指责的方式,试着去询问孩子:“你一定是想和他一起整理玩具吧。”无形中就把孩子引向了正确的方向。

第四,帮助孩子,有的孩子能力发展较快,而有的孩子能力发展较慢,要学会相信孩子,要学会等待孩子。当孩子茫然无措时,当孩子面对绘画无从下手时,试着去帮助孩子,并鼓励她大胆绘画,也许这是一位未来的小艺术家呢。



目前主张引导式,不主张打骂教育。

小孩子犯了错误是很正常的事,需要家长心平气和带领孩子到一个安静房间复述发生的事情,并且指出这个具体行为是不可以的,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说明这样错误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换位思考来让孩子亲身体验和感受。最后引导孩子你可以这样做将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引导孩子多思考,还可以怎么做更好,请将这种做法关键词写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教育孩子一定要引导式,保证每一天有至少半小时与孩子面对面交流,沟通,学习,总结。



打并不能一味的解决问题,首先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养成好习惯的时候,我们家长也要有耐心,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就把所有习惯都养成,可以几天养成一个习惯,这个习惯养成了,再去培养下一个习惯,比如我们今天就培养孩子记作业的好习惯,一开始孩子可能不知道记作业如何记,有何好处,家长要给孩子讲清楚,第一次肯定孩子不会记,家长要带着孩子来做,第二次孩子可能还不太会,家长还要引导着做,但几天后孩子自己就会了,但是一定要坚持,要有耐心,一个好习惯养成之后可以鼓励鼓励孩子,然后继续下一个习惯,我们家长要陪同孩子共同进步,这是我的教育经验,希望可以帮到你。

}

    父母应不应该打孩子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然首先奉行的不打骂孩子就能教育好孩子的方式。从来没有打过孩子的父母也许会说:明明讲道理就能说得通,为什么一定要打孩子?别说孩子听不懂道理,那是你们讲的方式方法有问题。
  的确,虽然同为人父母,可父母的类型却千差万别,就是这种差异所以没有一种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在一些父母眼里,打孩子虽然不可取,但却是最直接有效的能约束住并给孩子以警示的方法。那些打骂过孩子并且把孩子培养的很优秀的父母也许会说:现在很多父母就是因为舍不得打孩子都把孩子过分溺爱而惯坏了。
  以上两种父母也许最具代表性的两类,当孩子到了一个特定阶段或场合,有些时候说教以及无济于事,不管这种无济于事是因为此前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也好,还是孩子先天遗传也好,总之认为需要通过“打”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我认为这种父母还是不在少数的,也包括我,在我眼里有四种情形可以“打”孩子:
  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孩子经常对一切充满好奇,经常模仿家长的行为,甚至对插头、开关之类的危险物品毫无畏惧。如果跟孩子说过很多次“不可以”仍然没记性继续动,就可以打他屁股几下以警告。有些时候家长也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一个教训,小小的惩罚一下他们效果也不差。
  2、孩子行为不可原谅
  比如有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一不如意就会动手打人,平时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小朋友,这时候父母可以适当教训他一顿。当然不能一直打下去,平时要经常与孩子沟通,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亲子活动),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3、屡教不改无视规矩
  有的孩子连续犯一种错误,父母或老师多次提醒他有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无视故意犯规,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通过“打”以警告。
  4、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
  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
  打孩子也有禁区,下面四种情况绝不能打孩子:
  1、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2、孩子不知道是错误
  当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时,父母事先并没有告知这是错误的行为时,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打孩子,还有父母不能在不理智情形下打孩子。平时父母也要做好榜样,身教是效率最高的教育方法,然后辅助于言传。
  3、父母发怒时打孩子
  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这时父母往往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是么打他,打了以后很难让孩子服气,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形象也会失分。
  4、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最后补充下,打孩子不是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还是脸部,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不能倒算帐。惩罚时要引导孩子,要考虑到父母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
  最关键的一点是,打了孩子后,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孩子为什么挨打?打孩子不是因为不喜欢他,而是希望孩子变得更优秀。打孩子后父母不是愤愤转身而去,而是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子犯错了能不能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