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什么用呢?

对于真正想学到东西的人来说,“看书”、“听课”、“听讲座”、“看视频”,这类的说法都是挺害人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想要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其中90%的人,都是通过以上方式来学东西的。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看书才能有收获? 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量,而不是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这位北大博士讲到了以下几点: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都在用的读书方法:

在讲方法之前,我们得先了解,知识转化成能量的主要通道——记忆。

从认知神经科学原理来审视一下,我们读书的目的是要记住一些东西,如果什么都记不得,那么读书的时间就都浪费了,所以要学到东西首先有记忆能力,

短时记忆还不行,还得要形成长时记。

那么形成长时间记忆的本质是什么呢?

记忆是生命之根,是脑神经元和你记忆的东西,神经回路上的神经细胞上要长出新的树突。

这样相应的神经回路才能形成稳固的链接,也就是留下记忆。因此,记忆的本质是产生生理上的显著的变化!学习意味着改变大脑!

而改变大脑,光靠看书,是远远不够的,你可以回忆一下,你看书的时候,会不会脑子里出现“几点了《太阳的后裔》该播了,又或者是今晚吃什么?

合上书本后,你就发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本书的书名,和目录上的浅层大纲。

在古代的时候,读书人就说过,有效的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意思是: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又欣羡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

所以,读完一本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集中注意力,专注,还有思绪不能断,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逻辑框架,能联想到故事情节就更好,

这时候,你会联想到,为什么读小说,或者你特别喜欢的一本书,能够一口气读完它,然后还能复述大概内容。

第二,反复阅读,多次阅读

对于你认为真正有用的书籍来说,是值得花时间去精读的,这样才能牢记书中的金句,到时候你也可以像方甄选直播间的老师们一样,好的文案,知识点,能够信手捏来,脱口而出,知识储备也就是这么来的。

古往今来,有得道高僧抄写经书,也有人民艺术家鲁迅先生抄写古书

这些厉害的人都这么做,由此可见抄书的作用性,

抄书有助于专注,同时也会刺激思考,让你对书中的内容印象更深刻,

还可以克服急躁、烦躁、心神不定。

做笔记也是如此,比如钱钟书先生,就做了好几箱子的笔记,边写边思考,

而且,做笔记比抄书更厉害,做笔记是强迫自己思考。

因为不动脑子琢磨所读内容,根本什么都写不出来。

所以,毛泽东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句话也隐含了,不动笔墨,对于他来说就是浪费时间。这是他对自己读书提出的标准。

大家熟悉的特斯拉老板,马斯克,据说,他平均每天读2本书。

如果按照古人说的读书法有三到,那是矛盾的。

那么问题来了,每天读两本书,怎么能记住呢?

这位创办了多家企业的大boss是怎么读书的?

准确地说,他就是在——学以致用

他每天会跟各种不同的知识体系的人打交道,对话,他学的知识能够不断被激活,被调用,而且能够不断得到矫正。

另外,他会参加各种采访,发布会。在这些场景中

都需要人的精神高度集中。每讲一句话都需要大量的依据,而这些依据就来自高度的集中精力调用以往所学的记忆。

其实,少年时代的马斯克,就很喜欢阅读,据说他曾经把《大英百科全书》都记下来了。准确地说,应该说记下了大量的内容。

拥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也是通过长期练习获得的结果

对阅读量大的人来说,就会发现,很多书之间,都会讲到一个重复的点,

新学的知识中,能够很容易跟以往知识形成关联,因此新形成的神经回路就比较容易巩固。

你看过的内容,再去讲给别人听,就等于你又多理解了一遍,

所以,读完一本书,一定要跟身边的人去分享书中的内容,

分享多了你会发现,对于这本书,

你会收获到比常规阅读方式更多的知识脉络。

古人有:学富五车,书读百遍 的说法

多读一些传记,你就会发现,以上的说法

比如:王阳明、曾国藩、巴菲特、芒格等等。

如果真正想要学到东西,那么,书可以读、可以研究、可以标注、可以做笔记、可以像放电影一样的回顾,可以抄,可以讨论,可以分享(聊),可以撕(撕掉以往自己明确所学已经吸收)的内容)。

写到最后了 ,你现在是不是明白了,

为什么一个人读一个小时,能抵得上另外一个人读十个小时。

在读书这件事儿上,人与人的差别为什么会这么大?

所以,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用看书、听课、听讲座、看视频的形式,给自己制造学习的假象。以为自己没有浪费时间,甚至以为自己很努力。其结果就是在自欺欺人呀,

想当年,我自己读书也是这个样子的。现在醒悟过来了,还为时不晚。

为了不再蹉跎岁月,为了未来读书的日子,学东西的日子,

记得:心眼口,勤笔记,多分享。

点个「赞」,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在生活这场苦旅中,一边感受,一边完善;一边磨砺,一边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有用的例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