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假小明每周五去图书馆看书他一个假期能去多少次?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在数学中,多项式是指由变量、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乘、幂运算(非负整数次方)得到的表达式。

  对于比较广义的定义,1个或0个单项式的和也算多项式。按这个定义,多项式就是整式。实际上,还没有一个只对狭义多项式起作用,对单项式不起作用的定理。0作为多项式时,次数定义为负无穷大(或0)。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差+减数=被减数或被减数=差+减数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判断位置方向时的两种句式:在字型和的字型

  在字型的以在字后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的字型的以的字前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4、简单的线路图的描述:有方向、有距离、有目标。如:从学校向南走500米到新校区。注意公交路线走几站的容易出错,记得起始站不算一站。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1)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4)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判断商的位数: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1、平均数: ①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

  ②总数量 = 平均数总份数

  ③总份数 = 总数量 平均数

  2、(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 年 月 日

  1、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 90天(平年)91天(闰年)

  4、5、6月第二季度 91天

  7、8、9月第三季度 92天

  2、记大小月的方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

  四、六、九、冬,30天,

  3、①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xx、2400等是闰年。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5、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6、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7、普通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的区分:时间前没有标记上午下午等字样的是24小时计时法

  8、普通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的互相转换:

  第一圈(0点到12点):

  由24时制化到普通时制,数字不变,只要添上早上上午等

  由普通时制化到24时制,数字不变,只要去掉早上上午等

  第二圈(12点到24点)

  由24时制化到普通时制,小时数减去12,且要添上早上上午等

  由普通时制化到24时制,小时数加上12,且要去掉早上上午等

  9、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10、经过时间的小时数: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如果时间跨过两天,要分为第一天与第二天两段来计算,最后再加起来

  11、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原来的年份=周年)。如:到20xx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xx-1949=59周年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4、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如:公园、学校的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如:省、市、区或县的面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⑴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⑵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 = 周长2-宽 、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 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数字

  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点写作.,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数字

  2、写小数的类型与方法(写小数不够位时,只需在前面补够0)

  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分母是10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01)

  (2)单名数的改写(由小单位名改写成大单位名)

  进率是10的写成一位小数

  进率是100的写成两位小数

  进率是1000的写成三位小数

  (3)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同名部分作整数部分,小单位部分作小数部分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

  3、小数加减法计算:

  相同数位对齐 ,也就是小数点对齐。

  要从低位开始算起,位数不够用0补齐。

  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一)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七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xx、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xx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xx-1949=59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4、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

  一些孩子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孩子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④求小数的倒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

  (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

  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

  (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

  (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

  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

  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xx千克,即2吨=20xx千克。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平均重3―4吨,非洲象平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② 进率是100:

  ③ 进率是1000: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①竖式格式(尺子)②进位1和退位③看准符号

  ④横式得数⑤注意验算,看标什么的一定验算

  ⑥估算时注意十位数要估算到个位、百位数要估算到十位。

  两位数进位加法、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退位减法、中间含有的零的退位减法、中间和末尾同时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加减法的验算(逆运算法、十叉加乘验算法)、估算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1、应用题中提及到将图形的一周用花边、篱笆、栏杆围的话,那么求花边的长、篱笆的长、栏杆的长等等都是求的图形的周长

  2、如果题目中提及到了图形一面靠墙,问题是篱笆至少要用多少的时候,就要写出两种可能性。其一是图形的长靠墙,那么求的篱笆长就是一个长加上两个宽;其二是图形的宽靠墙,那么求的篱笆长就是一个宽加上两个长。

  3、拼图形问题:上下拼变成一个大正方形、左右拼变成一个大长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第4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横式中的余数、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应用题中余数和除数的单位要根据答话而确定。

  4、解决问题至多至少一定要注意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商=被除数÷除数-余数

  希望提供的数学三年级上期中考各单元知识点纲要,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练习题: 一、填一填。

  1、有些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其中()走得最快,它走一圈是(),()走得最慢,它走一大格是()。

  2、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

  3、秒针走一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圈是()分,也就是()时。

  4、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时长40()。

  (2)爸爸每天工作8()。

  (3)李静跑50米的成绩是13()。

  (4)做一次深呼吸要4()。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丽11秒,小明8秒,小军10秒。()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二、辨一辨。(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6分=600秒()

  2、分针走一大格,时针就走一小格。()

  3、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4、小红每天早晨7:15从家出发,7:35到达学校,她在路上用了20分钟。()

  5、小军早上6:30起床,小强早上6:40起床,小强比小军起得早。()

  1时=()分5分=()秒

  4时=()分3分=()秒

  20分+50分=()分

  24秒+48秒=()秒

  1时-40分=()分

  四、在○里填上“>”“

  1、火车9:20开,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李华至少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2、一个钟表显示的时间是11:45,它比准确时间慢了5分,你知道准确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3、一根长24米的木棒,每4米锯一段,锯一次用4分钟。锯完这根木棒用多长时间?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3、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记全年天数: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 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2)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3)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 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2,1978年是平年。

  ,1988年是闰年。

  (5)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xx年是闰年。

  5、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6、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7、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8、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如: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三往后数一天,即星期四。

  9、会计算到今年经过的年份:就用20xx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国多少周年?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二)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4、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16时等于16 - 12 = 下午4时。(必须加前缀)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比如:某商品早上8:00开始营业,下午6:00停止营业,一天营业多少时间?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7、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

  四,制作5月份月历。

  第一: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

  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8、时间单位进率: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三下数学期中复习知识

  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方法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例如:127.005读作:一百二十七点零零五。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4、运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知识写小数;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5、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6、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7、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8、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9、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

  10、小数加减法计算:。

  11、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三下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1小时=()分1分=()秒

  2、180分=()时120秒=()分

  3、1时30分=()分1分55秒=(115)秒

  4、80分=()时()分160秒=()分()秒

  5、利民超市上午9:00营业,晚上8:00关门。这一天的营业时间是()小时。

  6、时针指在4时多,分针指向5,这时是()时()分。

  7、6时半,这时时针指在()上,分针指在()上。

  8、上完一节课需要40(),再加()分就是一小时。

  9、分针指在6上,时针指在8上,表示时间为();时针指在7上,分针指在12上,表示()时。

  10、钟面上最短的针是()针,较长的针是()针。转动最快的针是()针,它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

  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时、分、秒)

  1、小明做一道数学口算题大约需要3()。

  2、一个人每天要睡8()。

  3、莉莉跳100下绳子用了30()。

  4、体育老师绕操场跑一圈要5()。

  三、在()里填上“>、<或者=”。

  半小时()29分1分

  90秒()1分30秒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的是秒针,最短的是时针。()

  2、分针跑一圈就是1小时。()

  3、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秒针正好走1大格。()

  4、分针从3走到6,表示用了15分钟。()

  1、家乐福超市早上9:00开门,晚上8:00关门,李刚早上8:40来到超市,他还要等多少分钟超市才开门?

  答:他还要等()分钟超市才开门。

  2、王红1分钟能做8道数学口算题,那么,她能用6分钟能完成45道口算题吗?

  3、君君4:30放学,从学校到家要走10分钟,做作业用去30分钟,她能在5:00准时地看《动画城》吗?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位,如果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小。

  2、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想: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中间才有0?

  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末尾才有0?

  当数据比较大而且各个数据间的差距比较小的时候,为了反映这组数据的'差异性,我们用起始格表示比较大的数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的数量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特殊统计图”。

  1、分析统计图时首先要清楚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多少。

  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计算平均数之前,要注意先估一估平均数的范围应该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进行计算,在算各个数据的总和时,应注意算2次以上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一单元 混合计算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

  小月:4、6、9、11月

  平月(二月):平年28天

  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4.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1、计算300×2,可以算()个百乘2得()个百,也就是()。

  2、计算13×3,可以先算()×3=(),再算()×3=(),最后算()+()=(),所以13×3=()。

  3、40×5=()。

  4、14×2=()。

  1、200×5的积的末尾有2个0。()

  4、13×2和2×13的积相等。()

  三、计算题。(口算)

  1、学校买来20个羽毛球,每个羽毛球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2、一个工程的修一条水渠,每天修70米,修了9天修完。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3、我有24元钱,姐姐的钱是我的2倍,姐姐有多少元钱?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一、口算(18分)

  二、想一想,在一定发生的事后面画“√”,可能发生的事后面画“△”,一定不能发生的事后面画“×”。(12分)

  (1)太阳从东边升起。()

  (2)今天下雨,明天出太阳。()

  (3)在装满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它是红色的。()

  (4)书放在文具盒的东面,那么文具盒在书的西面。()

  (5)地球绕着月球转。()

  (6)抛一元硬币,正面向上。()

  三、选一选(15分)

  1、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的可能性较大。

  A、白球 B、蓝球 C、黄球

  2、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3、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红色 B、蓝色 C*

  4、从1个蓝色的玻璃球和10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5、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是蓝色的。

  A、可能B、一定C、不可能

  四、算一算竖式计算(20分)

  【第1-4小题各3分,第5、6小题各4分。】

  五、应用题(23分)

  1、一共有57棵树苗,每行种8棵。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5分)

  2、一共17人,如果每组3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4分)

  3、小明去旅游,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

  4、每台机器重900千克,一辆载重量4吨的大客车要运这些机器,一次最多能放几台?(5分)

  5、图书馆原来有科技书674本,现有多少本?(4分)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方法

  回顾和把握平时的困难,注意检查错误,填补空白,合理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要抓住一个难题。我省高考数学考试的难度在0.65左右,如果命题的方向不偏颇,大多数学生都能减少当前问题的难度。对于优等生,要提高难度,灵活运用知识,深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的次数应该适度控制,以前做过的问题应该被发现,特别是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我们应该再看一遍,把概念搞清楚,这样才能减少类似问题再犯错误的可能性。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战略,另一个是技能。高考就像战争一样,在战略上要轻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策略上,学生应该建立信心。毕竟复习时间已经够长了,应该掌握知识,这样答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就技巧而言,回答问题比回答问题容易。在试卷中,难度一般是分散的:选择题的难度在后面,填空的难度也是一样的。大问题一般可以在前面或两个做,在后面的大问题中,一两个小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当你回答一个问题时,你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当你遇到麻烦时,不要花太多时间。只要放弃,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专注于突破。考试时间比较紧,要分配合理的答题时间。当然,这会因人而异。中产阶层应该把重心往前移动,在前面选择,填的时间越多,问题越大,有的由前面的问题比较简单,就能拿到积分来把握。优等生要在掌握问题速度的前提下,在适当的重心转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技巧

  高中比初中有更多的相关材料。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的实践尤其多,一些学生购买更多的材料。因此,如何利用主题来掌握我们学习的知识,扩大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学习的关键。我认为我们应该看更多的话题,更多的思考,看看解决材料中问题的方法,思考方法中的原因,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更多的方法中学习。

  有很多方法来消化它们。因此,我们将不得不选择去做这个问题,用一半的努力达到两倍的结果。我建议每天练习一次,每周做一组完整的试题,看2到3组试题,从中找出这段时间数学学习的关键知识,这些是我们常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可以用来优化解题的方法。

  很多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巩固,只是觉得课堂上的一些知识就足够了,其实这是错误的。高中数学知识丰富,不像初中数学那么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它不能进一步挖掘,那么它只是掌握这些知识的表面。因此,我不知道如何理解,也不能使用这些知识时,我做我的练习。

  做练习是必要的,但有些学生只是做练习,而不是巩固这些知识,把知识扩展到做练习,经常是在练习完成后完成练习。这和中学问题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我们也应该把在这个练习中使用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正在使用的知识,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发现知识点是关键,也可以发现如何链接相关知识的难题。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

PAGE PAGE 1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卷卷三 一、选择题 1.为了清楚地反映靖安2020年每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 A.折线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小明骑车从家出发,15分钟后到达图书馆,在图书馆看书1个小时,然后又以相同的速度骑车回家。下图(???????)最能反映在这段时间里小明离家路程的变化情况。 A. B. C. 3.为了清楚地反映A、B两地2019年每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A.单式折线 B.复式折线 C.单式条形 D.复式条形 4.下图为某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观察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天15时温度最高。 B.这天3时温度最低。 C.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是13度。?? D.这天21时温度是30度。 5.李海从家去图书馆借书,半路休息了几分钟,接着去图书馆借书,然后直接回家。下面描述这一过程正确的是(???????)。 A.B. C. 二、填空题 6.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的数学自测成绩和学习时间分配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 )的成绩提高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 )反思的时间少一些。 (3)你喜欢( )的学习方式,因为( )。 7.为了迎接第12届全运会,小明在某周末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去北陵公园锻炼,15时回家。已知自行车离开家的距离s(km)与时间t(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骑自行车离家最远距离是( )km; (2)小明骑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最快的车速是( )km/h,最慢的车速是( )km/h; (3)途中小明共休息了( )次,共休息了( )h; (4)小明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家时的平均速度是( )km/h。 8.观察下图,完成问题。 工厂2013年一2018年两种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 (1)甲产品销售量呈(???????)趋势;乙产品销售量呈(???????)趋势。 (2)乙产品从(???????)年到(???????)年销售量增长最多。 (3)如果你是该工厂的老板,在以后生产这两种产品时,你有什么打算? 9.根据,,那么( ),( )。 10.为反映永城市2018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选择( )统计图较好;为反映永城市2018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生人数情况,选择( )统计图较好。 11.描述一个学生一至六年级体重变化趋势,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12.育才书店二月至十月图书销售变化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知,( )月销售量最多,是( )本;( )月销售量最少,是( )本。 (2)销售量最多与最少的月份相差( )本。??? (3)从( )月到( )月销售量上升得最快。 13.下面是明明和亮亮200m赛跑的情况统计图。请认真观察后回答下面问题。 (1)跑完200m,明明比亮亮多用( )秒。 (2)亮亮到达终点时,明明离终点还有( )米。 (3)亮亮跑完全程平均每秒跑( )米。 (4)前15秒,( )跑得快些。 14.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两个车间(???????)月份的用煤量相差最大,相差(???????)t;(???????)月份这两个车间的用煤量相等。 (2)第(???????)车间这五个月的用煤量上升得较快,平均每月的用煤量是(???????)t。 (3)第二车间2月份的用煤量占4月份用煤量的。 15.根据下图填空。 (1)( )先到达终点。 (2)请用“快”“慢”来描述他们的比赛情况:乐乐是先( )后( )。 (3)开赛初( )领先,开赛( )分钟后( )领先,两人比赛结果是乐乐比贝贝晚( )分钟到终点。 (4)乐乐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大约( )米。(保留整数)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6.要反应两个地区的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最合适。( ) 17.要表示甲、乙同学几次数学成绩的对比变化情况,最好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 1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