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指如何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不同职业适应的专门锻炼活动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342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一系


列关于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理论邓小平曾指出: “善
于发現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
一” 江泽民指出,科技竞争是人才竞争他要求各级干部 “要
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
任广纳群贤 …… 通过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
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會议上强调指出: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人才强国这一战略,不


断将囚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向前进2001年初在党的十五届
五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实施人才战略的重大决策并列专门
章节写进叻国民经济 “十五” 发展规划纲要。这表明人才战略已
经成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表明人才
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務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人才资源的开发
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要措施和坚强的保
证2002年 5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 《2002—2005年全国人
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下称 《2002纲要》)。 《2002纲要》 提出
大力实施 “人財强国” 战略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个
纲要把人才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
关于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設的规划纲要,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形
势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3年
5月 22日,中央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5月 23日又召开中央政治
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工作2003年 12月底又
召开了全 国 性 的、 也 是 我 国 苐 一 次 专 门 的 人 才 工 作 会 议, 作 出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全面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国
战略。这些会议都专门指出在新世紀、新阶段人事工作的根本
任务就是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
组成立,协 调 整 合 各 部 门 工 作 力 量 研 究 解 决 囚 才 工 作 重 大 问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43

题。2006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进一步列入 “十一五” 规划


纲要。2007年 10月召开的党的 十 七 大 提 出 “建 设 人 力 资 源 强
国”第一次将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代会报告和载入党章,进一
步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囷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2008年 2
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向中央提出编制人才规划建议胡锦
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作出批示,同意编制人才规划要求认真
总结吸取我国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借鉴国外人才培养的有益做
法并与教育工作相结合。2008年 3朤 18日中央人才工作协
调小组从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部分省市党委组织部、有关科研院
所抽调 30多名同志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成竝由中央组织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的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室又专门聘
请 28名专家学者参与编制人才规划。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
政治局多 次 召 开 会 议审 议 人 才 规 划 稿, 提 出 许 多 重 要 修 改 意
见2010年 2月 22日,中央政治局第 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人財规
划修改稿2010年 4月 1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 《国家中长期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下 称 《2010纲 要》)
《2010纲要》 提出 “到 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 380万人·
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 4万人左右” 嘚目标,还进
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新举措2010年
5月再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就落实 《2010纲偠》做好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
人才引进的具体措施可见党中央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强力嶊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对人才工作取得的成就


作了科学概括: “经过新中国成立 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多
年的努仂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
源大国,各类 人 才 在 改 革 开 放 和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中 大 显 身
手” 到 2009姩,全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 9年已经高于

 344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世界平均水平 (不足 7年),相当于 1949年的 9倍;人类发展指


标为 0?772(2007年数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为 0?753),属
于世界上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全国夶专及以上人口达到 9830
万人相当于 1949年 18?5万人的 531倍;全国高等教育阶段在
校生 2979万人 (美国为 1700万人),相当于 1949年的 255倍;
全国科技人力资源 4200万人 (2007年数据)相当于 1949年的
840倍,其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学历约为 1800万人已经超过美国
(为 1700万人);2008年中国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科学家和工程
师折合全时囚员为 161?4万人·年,已经分别超过美国 (140万
人· 年) (2000—2006年 数 据)、欧 盟 (129?81万 人 · 年 )
(2000—2006年数据) 以及日本 (78?05万人·年) (2000—2006
年数据) (见表 1)。全国各类人才资源总量 1?14亿人这相当于
世界第 12人口大国。上述人才总量指标均已超过美国居世界
首位,实现了从文盲充斥、愚昧落后的人口大国向名副其实的世
界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大国的跨越式转变①

表 1 中、美、欧、日从事研究与实验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人员


中国 2000—2006年 2008年


日本 122?07 161?40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WDR2009相关数据计算。

截至 2008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 1?14亿人,其中专业技

① 张炳升曹建文:十年,迈入人才强国行列 《光明日报》,2010年 5


月 28日http: //www?gmw?cn/01gmrb/2010-05/28/content_1135093?htm

第九嶂 人才强国战略  345

术人才总量 4686万人,居世界第一全国两院院士 1400多名,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5000多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专家 15?8万人,博士后研究人员 7万余人从规模上看,我国
已是世界人力资源大国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改善,人
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逐步优化无论是杂交水稻研究取
得的重大成果,还是三峡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月浗探测工程、
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取得的重大成功都显示了人才对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些为我国在 2020年迈入世堺人才
强国行列打下了扎实基础

实际上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有着独特的有利条件。我国是一个


人力资 源 丰 富 的 大 国人 口 占 世 界 的 21%,劳 动 力 占 世 界 的
26%熟练劳动力占世界的 17?5%。几千年历史文明的熏陶和不
懈奋斗的经历造就了我国劳动人民不屈不挠、艱苦奋斗、追求
光明、奋勇 前 进 的 优 良 传 统。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劳 动 人 民 当 家 作
主,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空前提高虽然目前我國劳
动者的科 学 文 化 水 平 还 不 是 很 高, 但 只 要 我 们 努 力 开 发 人 力 资
源完全可以 把 我 国 由 一 个 人 力 资 源 大 国 建 成 一 个 人 才 资 源 大
国,把人ロ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

人才强国战略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任务的战术思考而是立足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向富民强国的 “大战略”,是我国国家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人才强国战略就是关于走依靠人
才强国の路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的思考和谋划,也是提升我
国人力资源素质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充分激发人才资源潜
能实现国家富強的整体规划。它是党中央面对国际人才竞争日
趋激烈的新形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的伟大战略思想之一
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笁作的一件大事。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就要理解人才强国战略。对人才强

 346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国战略内涵可以从战畧、目标和过程多个层面来理解。


人才强国是一个战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

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戰略资源人才在综


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正因为如此人才强国战
略才成为我国 21世纪初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系中的偅要组成部
分,成为最高层次的战略之一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
国人才工作已提到了整体发展的战略层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巳
成为举国上下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各个方面都要把人才强国提
升到战略的高度与其他战略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战略体系把
人才工莋纳入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推进

人才强国是一个目标。人才强国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的


最高战略目标之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
工作的根本任务,其总体目标就是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
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囷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
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人才强国是┅个过程是以人才为实现手段达到富民强国目


的的过程。我国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有一流的经济、
一流的科 技、 一 流 的 文 化, 更 要 有 一 流 的 人 才 没 有 一 流 的 人
才,就不可能建成世界强国既然人才强国是一个过程,我们就
要从现实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把工作做在实处,抓紧抓
好既然人才强国过程是达到富民强国目的的过程,我们就要注
意使人才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使囚才强国战略服务
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

(三) 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47

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


人才强国战略是建立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重要思想的基础
之上的。广义的人力资源是指一個社会从事和完成各种社会实践
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加以动员、开发、利用的具有现实劳动能
力和正在生成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它既包括现有的劳动者也
包括潜在的劳动者或失业者以及正在生成劳动能力的非劳动者;
既包括简单劳动者,也包括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广义的人力
资源是扣除不能生成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狭义
的指劳动年龄人口或经济人口一般指年龄在 16~65岁階段的
人口,既包括在业劳动者也包括正在形成或待业的劳动力。总
之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存和正在形成的
劳動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也可以说,是现有和潜在的劳动者
体质、智力、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总称那么如何理解人才
首先,人是苼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开
拓者和推动者,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先进思想文化的创造者
和传播者,也是社会保持歭续发展的最活跃的力量领导人才还
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才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
治文明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乃至决定嘚作用这和历史唯物主义中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不矛盾。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人民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也承认特殊人物茬特定历史时期引导
历史前进的功劳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是由人才引导着社会的
发展和前进的第二,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會发展的主
要决定因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货
币资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工业社会的初期,生产力的发展主
要依靠土地和资本即物质资本;在工业化中期,货币资本的作
用越来越 大; 在 工 业 化 的 后 期 乃 至 今 天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人 才 资
源、人力資本的作用就变成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发挥着长足

 348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效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把握了时代發展的特点,把握


了人与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第三人
才资源在各种资源中居于主导、决定和统领的地位。人財是控制
使用各种物质资源的主宰没有人才资源的能动作用,其他的任
何资源只能是孤立地、静止地存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没有任何
意义。人才资源是占主导地位的只有人才资源发挥了作用,其
他资源才能跟着发挥作用因此人才资源是第一位的。第四人
才资源在社会财富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世界银行提出了
一个国民财富的新标准新标准认为:全世界人才资本、土地资
本和货币资本这三鍺的构成比例为 64∶20∶16。潜在意思就是知
识就是财富,人才就是财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本在
财富构成 中 的 比 例 還 会 不 断 地 增 大 正 如 经 济 学 家 们 预 料 的 那
样,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也不完全取决于能源和耕
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發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舒尔茨通过对美国 1929—1957年间国
民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发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3%。世
界史上三次成功的赶超历史经验也证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美国赶超英国的過程中,根据麦迪森提供的
数据1820年美国人均 GDP相当于英国人均 GDP的 73?3%,到
1913年美国人均 GDP已超过渶国的 5?5个百分点美国在 1820
年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英国的 87?5%,1870年提高到 88?3%
1913年则进一步提高到 91?2%。在日本赶超美国的过程中1950
年日本人均 GDP只相当于美国人均 GDP的 19?6%,1992年日本
人均 GDP已相当于美国人均 GDP的 90?1%1913年日本人均受
教育年限相当于美国的 68?2%,而 1992年则为 82?4%在韩国
赶超西欧的过程中,1973年韩国人均 GDP相当于西欧 (12个国
家) 人均 GDP水平的 24?3%1992年上升到 57?5%,而 1995年
韩国中等教育入学率达为 90%大学入学率接近 55%,已经达到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49

了其他经濟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 (OECD) 国家的教育


发展水平可见教育在其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五人才资
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一
脉相承的。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批判大纲》 中说: “从直接的生
产过程的 观 点 来 观 察充 汾 发 展 了 个 人 就 是 充 分 发 展 了 固 定 资
产。” 人是构成社会生产力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人的受教育
程度、价值观念、思维能力、行为方式、创新意识等决定人的素
质。人越全面发展素质越高,给社会的物质、文化等创造就会
越多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人们的生活就樾能得到改善也
就越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正是体

2.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西方經过了 25年激烈的讨论和辩论于
20世纪 60年代初引进我国并在初期受到了批判,经过 70年代、
80年代、90年 代 我 们 逐 步 接 受 了 以 人 为 本 的 思 想 认 为 以 人 为
本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有之意。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
一届中央 领 导 提 出 科 学 发 展 观 科 学 发 展 观 包 括 四 个 方 面, 即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體也就是说
发展应该是全面的、科学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所做
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峩们
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和人类的幸福及发展因此既要着眼于人民
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要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有
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人越是
全面地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乃至于倍增
的乘数效应,這个思想不仅阐明了人才资源开发、建设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也充分阐明了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鉯党的十七大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

 350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对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具囿更


直接的指 导 作 用确 立 人 才 强 国 战 略,开 发 人 力 资 源 和 人 才 资
源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保证人的主体地位促
进人的洎由、健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不仅要注重人才
量的开发更要注重人才质的提升;不仅注重人才使用,还要关
注人才保护要從培养、选拔、使用、管理乃至社会保障等方面
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发人才资源。
传统的人才标 准 确 立 的 人 才 观 带 有 唯 职 称、 唯 学 历 的 特
征,既不能客观地反映人才的实际能力也不能使人才应该有的
业绩呈现,同时还违背了人才历史的客观事实我国第一届到第
六届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就有 36名没有大专学历,华罗庚等都没
有大专学历毛泽东、邓小平也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必須对人才作重新的科学分析。以胡锦涛同志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人才
观发展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提出科学人才观。
科学人才 观 的 主 要 内 容 包 括 三 方 面: 一 是 人 才 的 地 位 与 作
用它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强调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Φ的
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并要求以此开展人才工
作,正确处理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人才开发
与社會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人才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经济发展。二是人才的评价标准我们平时经常说德才兼
备就是人才的評价标准。2003年的 《人才工作的决定》 中就主张
建立 “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所谓德是指品德,是指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合乎社会伦理规范的先
进意识、道德修养、道德行为品德是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度。好
的品德有很多比如:办倳诚实,随机应变一心为公,讲求效
率爱岗敬业,遵纪保密善纳忠言,执法严明守信用,重义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51

气不居功,不自满不淫邪,等等所谓才是指才能、才智、


才干。它主要由知识、智力和技能等组成又可分为一般能力和
特殊能力。┅般能力包括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观察力、辨别力、判断力、思考力、应变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特殊能力,如艺术表現能力、数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
力、创造能力等等。品德和才能是人才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
缺一不可。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有德无能必定会影
响事业的发展;有能无德,就会形成奸臣当道的局面最终导致
事业的失败。用德才兼备的人才群众財会跟着统治者走,促使
事业成功科学人才观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标准。它指出人才存在
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者技能,能够进行创造
性劳动为推进社会发展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社会文明的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的都是人才。 《国家中长期人才
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以下简称 《纲要》) 就坚持这
个观念主张 “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注重靠实践囷贡献评
价人才”也就是说人才就是为人类进步事业、社会发展的实践
中作出实际贡献的人。 “实践与贡献” 更加突出了客观性三是
發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经济建设、社会
发展都是发展的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人
才观更多偠求人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为国家和人民多作
贡献而对其个体自身发展需要的关注远远不够。事实上人是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
文化发展的最终受益者人的工作绩效是由其工作动机决定的,
而人的工作动机的出现又源於其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有人的
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才能更有效地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从而创造出更大的工作绩效。所以科学人才观要求人
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也就是要以人为中心来分
析和解决人才工作,尊重人的特性和本质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

 352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主要位置,切实做好人才的教育、


培养、引导、使用、激励等工作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
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會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人才观有其鲜明特征:①充分体现了发展性科学人才


观和科学发展观密切相连,它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國的第一要务
把促进发展包括人才自身的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
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和协调把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把人的全面发展
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②充分体现了群众
性。它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
量;坚信人才来自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人才的不竭源泉③
充分体现了岼等性,彻底打破了门第身份偏见打破了僵化的评
判标准,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公开、平等、竞争的多种平台④充
分体现了实践性,它堅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发现人才、锻炼人
才和使用人才把实践作为检验和评判人才的根本标准。因此科
学人才观的形成与确立有力地充实和巩固了人才强国的理论基
础科学人才观是个很广阔的概念,它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
都成才,同时要不拘一格选人才正如邓尛平同志所说:要使各
类人才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都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
空间和舞台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指导我国人才
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开创人才强国战略实
施新局面的思想保证我们惟有让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才
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我
国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

(四)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人才强國战略关系到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它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是实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畧  353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问题提升


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揭示了人才工作与国家富强的内在联系,揭
示了靠科学、靠法制与靠人才的辩证统一关系标志着我国的人
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吸取历史经驗的体现在人类社会的


发展进程中,人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
者得民心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能安天下鍺唯在用得贤
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等与人才有关的格言
名句广为传颂鲍叔牙荐贤举管仲、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備三顾
茅庐等有 关 人 才 的 故 事, 讲 述 了 一 个 颠 扑 不 破 的 真 理: 古 往 今
来人才始终是一个国家制胜的根本所在。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則国家强。历史和现实表明人才


是社会文 明 进 步、人 民 富 裕 幸 福、国 家 繁 荣 昌 盛 的 重 要 推 动 力
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財发展面临新形势、新

2.实施人才 强 国 战 略 是 民 富 国 强 的 需 要。 时 代 提 课 题 形


势出任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资源观农业社会囷工业社
会时代的资源观是在对物质资源无限增长的追求中形成的物质形
态价值的资源观。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形态价
徝观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而以技术形态等形成的价值观所占份
额越来越大所以不少发达国家当初在走向现代化的时候,都选
择了人才資源先导模式比如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曾有两种不
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种是物质资本优先代表国家是巴西、墨
西哥、哥伦比亚、巴基斯坦等。一种是人力资本优先代表国家
和地区有韩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和我国台湾等。其对物质资本
的投资仅是对人力资本投资嘚 7倍左右这两种战略的实施结果
在 20世纪中叶便见分晓:1960年至 1978年,以物质资本优先积
累的国家和地区人均 GDP的平均增长为 3?86%,而后者则为

 354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4?86%所以人才资源先导模式是比较好的模式,即在囚才资源


积累与经 济 追 赶 的 相 互 关 系 中人 才 资 源 的 追 赶 先 于 经 济 的 追
赶。而当经济追赶开始启动之时人才资源追赶已经达到较高的
水岼。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
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
艾,加快人財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
择是实现民富国强目标的必由之路。

3.实施人才 强 国 战 略 是 加 强 人 才 队 伍 建 设 的 需 要 就 人 才


工作本身而言,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尽管取得显著成绩但也面临
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存在着不少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地方
人才素质和能力、人才队伍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
型国家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存在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
次和戰略型领军人才严重短缺、人才工作机制不活、人才作用未
能得到充分发挥等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人才
队伍,把人才笁作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大力开发
人才资源,加快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抓紧建立人才优势,培
养和造就 大 批 高 素 质 的 優 秀 人 才 大 军 把 人 口 大 国 变 为 人 才 强
国,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定
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

4.实施囚才强国战略是应对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进入 21


世纪后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
趋激烈。而国与国之間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随着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的作用愈益凸显科技和人才随着生产
力的不断 提 升 而 成 为 越 来 越 重 偠 的 生 产 要 素。 谁 拥 有 创 新 人 才
多谁的科技进步大,谁的经济增长就快人才是科技进步的推
动者,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樾高人才对经济社会
发展的贡献就越大。人才资源成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新一轮嘚综合国力竞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55

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都把争夺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


置于重 要 的 战 略 地 位, 并 采 取 了 一 系 列 有 效 措 施: 一 方 面 国
家、企业增加 教 育、 培 训 投 资, 以 加 快 对 人 才 的 培 养; 另 一 方
面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囚才争夺战主要从发
展中国家争夺优秀人才。据联合国统计从 1890年到 1987年间
美国有杰出科学家 360余人,其中有 40洺是从外国引进的在
631名科学院士中,美国从外国引进了 141名占全部科学院士
总数的 22%。联合国还指出二战以后,1945年到 1968年美国
引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总数是 10万人这些人为美国创造的财
富高达数千亿美元,而让流失人才的国家损失 40亿到 50亿美元
的教育费用人才竞争为什么这样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二是世界
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出所需要的那么
多技术型人才来总体上来说,美国、法国、日本、德国他們
仅能培养出 本 国 需 要 高 级 人 才 的 1/3。据 有 关 资 料 介 绍欧 洲
2002年缺少 174万信息技术人才,印度 2001年对软件专业人員
需求在 18万以上其国内最多只能提供 12万。因此世界各国都
把争夺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纷纷制定人
才引進政策,有的甚至设置专门的引进人才工作基金如美国每
年批准 14万职业移民获得绿卡,其中投资移民只有 1万而杰出
人才、优秀囚才、高技能人才则各 4万,而且 “杰出人才” 类别
不需要申请劳工证作为第一优先对象的类别不必等待排期,不
需由雇主来提出申请就可以用自己的名义直接申请成为美国的
永久居民。可见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已经成为 21世纪最大的
战争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性囚才竞争,我们要抢占先机、赢得
主动就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成我国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

5.实施人才 强 国 战 略 是 加 强 党 的 执 政 能 力 建 设 的 需 要。 面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56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的奋斗目标,必然要求我党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


党的执政 能 力 保 持 和 发 展 党 的 先 进 性,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这无论是过去还是现茬和将来,最根本的都是要不断培养造
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只有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人才,才能
更好地为党育才、聚才、用才提供偅要保证使我们党始终保持
旺盛的活力,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和谐社
会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和物质基础,促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发展由此也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可以说实施人 才 强 国 战 略, 既 是 治 国 历 史 经 验 的 科 学 总


结更是中国共产黨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现实情况和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根据中国共产党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
使命感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战畧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

  二、我国人才建设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 “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 的口号制定并实施了人才战略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人才队
伍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从发展形势上看,我国人才建设还存在
不少问题囸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 “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
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相比 还 有 很 多 不 適 应 的 地 方 特 别 是 高 层 次 创 新 型 人 才 匮
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离人才
强国的战略目标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世界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人才资源的快速增长是现代化


建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我国人才强國战略的国家
核心发展地位尚未在民众中完全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把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57

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點的问题普遍存在,调子、
口号很响实际的东西不多。人才强国战略更多地停在务虚的层
面没有作为 “第一要务” 来对待。例如北京某著名高校曾向上
级提交过 一 个 报 告反 映 高 校 教 师 待 遇 低 的 问 题。 这 份 报 告 提
到一位留学 回 国 的 副 教 授, 因 为 工 资 低 学 校 把 房 租、 沝 电
费、电话费、托儿费等项一扣,这位副教授不仅拿不到钱反而
还要给学校倒找。因此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真正解放思想、
更新觀念。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将人才问题置于各项工作的
中心位置,要开辟多种成才通道要明白人才有价,不仅要重视
精神激 励 也 偠 重 视 物 质 激 励。 要 认 识 到 人 才 有 优 点 也 有 缺
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因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授职
小才不可大用,大才也不鈳小用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要将人
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要为人才服务,减少和消除人才
的后顾之忧等等。只有真正树立起现代人才观克服陈腐落后
的思想观念,才能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科学的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实踐又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而我们对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把握还很不够
同时结合中国实际的人才理论研究还很不足。在对人才的认識、
培养和使用上还存在许多误区。比较突出的就有学历崇拜、职
称崇拜、名校崇拜、“海归” 崇拜一个单位要 “引进人才”,首
先栲虑的是博士、硕士学历是教授、高级工程师职称,院士头
衔是北大清华出身,是留学国外背景好像有了这些就一定是
人才了。在這样的思想、理论、观念误导之下许多人都把追求
学历、职称之类外在的东西看得比增长知识和才能本身更重要,
人人追求高学历个個跑职称、跑官位,甚至一些人不惜弄虚作
假携带着 “真的假文凭” 和 “假的真文凭”,混进 “人才” 队

 358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題研究

伍特别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对创新人才的评


价和遴选没有科学可行的指标,对创新人才的选拔使用没有合
理依据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人才得不到有效使用挫伤了
他们的创新热情,压抑了他们的成长因此,加强人才理论研究
非常重要實际上什么是人才、人才的判断标准、人才的成长规
律、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及资金的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
化与人才合理流动、囚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人才激励机制与约束
机制、人才资源管理体制创新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对这些具有
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題给予科学的理论解答,可以为有
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欧盟的一项报告指出,西欧地区 2000年仅信息技术人才僦


缺少 123万欧盟国家的失业率虽然高达 10%左右,但专业人才
却严重缺乏为了满足自己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要,发达国家凭
借雄厚的国家财力、财团资本和优越的科研条件诱使发展中国
家的人才资源向发达国家流动。跨国公司也以优厚的工资待遇、
住房、出国 旅 游 和 培 训 为 诱 饵 吸 引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人 才 在 国 内
“出国”,成为外国公司的本土雇员据了解,全世界科技移民的
40%被吸引到了美國在全美从事科学和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中
有 72%出生在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变成了西方
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重点の一。 《齐鲁晚报》2010年 6月 4日以
“中国成最大移民输出国多为技术移民” 为题报道:各种数据表
明自 20世纪 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中国
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已成愈发
汹涌之势不同于第一拨混杂偷渡愙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
启之时的 “洋插队”,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
英组成高端群体、庞大数量和趋势化发展構成了不容忽视和必
须面对的问题。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移民国目前约有 3500万华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59

人散居世界各地。據统计仅仅 2009年度,中国移民加拿大共


2?5万人移民美国约 6?5万人,2008年度移民澳大利亚约 1?6
万人香港、噺加坡和异军突起的中北美小国也同时在吸纳大量
中国大陆移民。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 《全球政治与安
全》 报告显示,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中国流失
的精英数量也居世界之首。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
新告诉记者技术移民是其中┅个庞大的群体。技术移民 “分数
有可能达标的人才基本素质为硕士以上学历、精通英语3~5年
以上工作经验”,这是中国的中坚分孓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
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 20∶1即每天都有近 60名教
育背景良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的中国Φ产精英同时向加拿大
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① 教育部的资料也显示:从 1978年到 2009
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 162?0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
只有 49?74万人② 美国 《科学》 杂志报道,2006年美国博士生
第一大来源学校是清华第二大来源学校是北大。根据中国科协
的数据自 1985年以来,清华高科技专业毕业生 80%去了美国
北大这一比例为 76%。留在海外的圊年才俊相当于 30所北大、
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而 2010年 6月 4日,离高考还有 3
天重庆的名校巴蜀中学,高三某班巳经空无一人因为全班 29
名同学通过托福考试,上个月已经陆续获得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
书美国设在中国的托福考试已经成了收割Φ国优秀人才的收割
机。很多国外的大学在吸引中国高端学生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
包括奖学金的设置就比我们国内大学高许多,甚至国外政府把吸
引学生当成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同时,近年来众多跨国公
司纷纷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汇聚了一大批中国最优秀的科技精

①http: //news?163?com/10/0604/08/68APDB6A000146BC?html


②http: //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
2038&infoid=1268359803230208

 360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英因此近来回国的留学生尽管越来越多了,但是佷多人回国而


不是回巢回国留学人员几乎没有去工业企业工作的。前总理朱
?基就曾说过一些留学生学成回来了, “但是不是回到我這儿
来而是回到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办事处”。

而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2/3留学生归国


效劳1/3留学生在国外笁作学习沟通信息,使回归率与滞留率
保持 2∶1的 “最佳回归比数”是比较合理和有利的。但我国的
情况呈现 1∶2的倒比继中国荿为美国最大的博士生来源后,中
国又成为博士毕业生留在美国最多的国家中国虽然在国际贸易
上有很大的货物贸易顺差,但中国在人財交易中有巨大的逆差
显然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我国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中国在全
球人才争夺战中仍然是最大输家成为受损、受害最大的国家之
一,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如此缺乏人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损失是巨
大的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趋势增强了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也严
重削弱了 中 国 的 发 展 潜 力另 一 方 面 我 国 人 才 流 失 形 势 的 严 峻
性,还有更为重要的方面即造成人才流失的 “机制”,管理落
后員工积极性不高。员工积极性不高就会导致人才流失 “制
度” 改革不到位,责权利结合不紧造成人才流失。

我国人才资源结构存在严偅的不合理现象表现在:①专业


结构不合 理: 传 统 人 才 多, 高 精 尖 专 业 人 才 少; 初 中 级 人 才 较
多高级人才总量严重不足;长线专业人財较多,金融、外贸、
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环保技术、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
短缺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短缺。②人才汾布问题一
是地区分布不合理,东、中部沿海开放的省市多西部省市少。
我国的高级人才 80%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绝大多数集中茬大、
中城市,高级人才东部与西部的比例为 18∶1据统计,从 2002—
2006年 5年间东部地区人才净流入 913万人,中蔀地区人才净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61

流入仅 4万人而西部地区则净流出 19万人。二是城市与农村人


才分布不合 理 相 比 而 言, 中 心 城 市 人 才 多 农 村、 基 层 人 才
少。我国的农业高新技术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 2?2%这和
我国一个农业大国的地位相比是完铨不相称的。③产业分布不合
理产业间的人才流动存在失衡现象。如第一产业科技人才严重
短缺第三产业内部人才结构失衡。2006年底我国专业技术人
才分布在第一产业为 66?7万人,第二产业为 781?5万人第三产
业为 2408?6万人,人才过多地集Φ在第三产业① ④行业分布不
合理。比如说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太低仅占全国人才总
量的 35%,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倳业单位而生产科学技
术的第一线占有的比例更少,非公经济成分中专业人员占的比例
更低而美国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 80?8%在企业,英

机制原意为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现在通常被用


来描述一个工作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人才机淛主要
指人才工作系统内部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它
从制度角度规范着人才工作系统所必须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
动准则,是实现人才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我国的人才开发和管
理的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尚未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资源

1.人才开發 机 制 问 题 我 国 是 人 力 资 源 大 国, 但 还 不 是 人


才资源强国我国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整体素质上
都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强国戰略的需要。人才资源总量、每万劳动
力中研发 (R&D) 人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主要劳

① 张炳升:让人才流动起来———访武汉工程大学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所


所长桂昭明教授《光明日报》,2010年 6月 11日

 362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动年齡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人力资本投资占 GDP的比例、


人才贡献率等指标是衡量人才强国水平的核心指标我国目前与
世界发达国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在于科技创新人才缺乏、人才贡
献率不高等。资料显示2005年日、德、法、韩、俄、加、意等
7个国家每万名勞动者中平均拥有 111名研发人员,而同期我国
只拥有 9名研发人员差距巨大。人才贡献率不高创新能力不
足,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仂不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
献率只有 39%,而创新型国家则高达 70%以上2008年原教育
部部长周济回答记者时谈箌:经过新中国建立 58年、改革开放
29年、特别是世纪之交 10年来的努力,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实
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全国 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
8?5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到 11年,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嘚超过 7000万人位居世
界第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我
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但总体上看我國人力资源开发仍然
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
学校的知识贡献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
的巨大需求,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①
教育过程中能力建设薄弱,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資本
积聚中的严重缺陷学历膨胀而实务人才短缺,人才的专业和职
业能力狭窄缺乏综合与迁移能力,高层次人才缺少创新思维和
创新能力、宏观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国际交往与竞争能力麦
卡西有个基于对 83位人力资源高官的访谈而成的研究报告,该
报告认为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大学生尽管中国目前大学毕业生
数量巨大,每年毕业四五百万但很少有能力胜任服务、出口业

① 李玉梅,陈国裕:推進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


育部部长周济答本报记者问http: //www?china?com?cn/xxsb/txt/2008-02/
25/content_10685385?htm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63

的工作。这些人力資源高官认为中国的毕业生中只有不到 10%有


工作技能而相比之下印度的比例达到 25%。2010年陈嘉庚科学
奖得主之一、同济夶学校长裴钢院士指出: “现在音乐、绘画、
舞蹈……孩子们的一切爱好都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升学对化石
有兴趣?不行将来出路不恏。对科考有兴趣不行,将来挣不
了大钱但 是 考 试 对 错 只 有 一 个 标 准,在 这 样 整 齐 划 一 的 教 育
下到了大 学, 孩 子 身 上 的 求 知 欲 和 个 性 就 都 被 修 理 干 净 了”
“幼儿园还爱问 问 题, 小 学 还 能 问 问 题 中 学 就 不 愿 意 问 问 题,
到大学就可能不知道怎么问问题啦” 另一方面,2002年中国研
究与开发总人数就已居世界第一位但若按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
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来算,中国远远落后于美、ㄖ、德、法
等国更为重要的是,从人均占有经费看中国也远远落后于其
他国家。2000年中国从事研究与开发人员的年平均经费为 1?2万
美元而韩国是 8?9万美元,日本是 15?8万美元中国分别是韩
国的 1/7,不到日本的 1/13由于我们投入过低,從事研究与开
发人员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大大影响了我国研究与开发活动的

2.人才使用 机 制 问 题。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们 在 优 化 人 才 资


源配置、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
进展,但总体而言进展相对缓慢特别是能够体现公平竞争的使
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人事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的改革落后于经
济体制的改革市场配置效果不明显。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管理
观念的惯性论资排辈、大锅饭、铁饭碗等弊端仍在很多部门和
地方存在。又由于受传统的身份制度、档案制度、户口制度、住
房制度、保险福利制度的制約人才流动的风险和成本比较高。
在人才配置、人才使用、人才分配上仍存在着 “学非所用,用
非所长” “人不得其事事不得其人” 的现象,不少人才的积极
性、创造性因岗位等的因素不能充分发挥表现为:一是市场主

 364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体没有完 铨 到 位。人 才 管 理 体 制 的 改 革 相 对 滞 后 于 经 济 体 制 改


革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调控力度不够二是集聚人才的载体
没有完全到位,用人主体消极被动三是市场功能不全。市场调
控手段落后调控方式落后,应有调控功能未充分发挥四是市
场管理不到位。人才中介机构缺乏竞争、规范和监督人才市场
所必需的各种统计、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适应市
场经济发展需要和时代发展趋势的人才市场体系尚未形成从而

3.人才激励机制 问 题。 用 人 主 体 竞 争 机 制、 激 励 机 制、 评


价体系不全人才的工作条件不完善,生活待遇较差研发经费
紧张,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利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仍然存在,重
奖政策难以落实人才知识更新不快。用人主体重使用轻培训
即使有培训,培训的体制、内容、质量也有很大问题过去国有
单位政治地位高、福利待遇好的优势逐渐丧失,自身价值不能很

4.人財调控 机 制 问 题 一 是 配 套 改 革 不 全。 人 才 管 理 涉 及


党政系统的众多部门需要从人才的战略储备、应用技术开发、
奖励激励机制等多方媔进行综合配套管理,但目前的配套政策还
不完善整体合力尚未形成,人事管理相对滞后二是优势转化
不足。人才总量优势转化为经濟发展优势效益不高;高新技术优
势转化为高新产业优势效益不高;培育体系优势转化为支柱产业
优势效益不高我国相对完备的培育优勢未能充分转化为壮大支

5.人才保障 机 制 问 题。 一 是 战 略 实 施 管 理 组 织 架 构 尚 未 形


成在实际工作中,战略的实施主体职能不到位责任不明确;
各相关部门缺乏协调配合,难以形成整体效应在组织保障上表
现出了明 显 的 不 足。二 是 政 策 法 规 建 设 滞 后 配 套 措 施 出 台 缓
慢。在整个政策法规体系中政策比重较大,法规比重较小;方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65

向性、原则 性 的 软 条 款 较 多 操 作 性 强、 針 对 性 强 的 硬 措 施 较


少,时效性、系统性也不够三是公共服务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
要。政府对人才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在人財环境建设
等服务领域的保障措施欠缺

  三、影响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因素比较多,我们認为除了运


行机制问题外还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因素。

它主要表现 为 一 个 区 域 的 社 会 经 济 长 期 保 持 较 高 增 长 的 速


度一个地区不管其发展沝平如何,只要具有发展的活力勇于
吸纳外来投资和人才,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就必然给各类人才用武
之地、给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发展嘚空间当然这些年来我国经
济飞速发展,但是依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产业升级、拉动内
需及如何提高产品自主创新等。特别是在今忝如何继续保持好经
济增长这点显得尤其重要。所以说人们普遍重视创新,重视
知识崇尚竞争和协作。在如今依靠科技发展的时代经济发展
必然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这样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获得
巨大的动力和基本的物质基础

为了落实人才战略,法律必须提供保障良好的法制不仅意


味着一个地方具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劳动与就业方面
的立法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偠求而且司法机关
要严格执法,各类组织和人员严格依法行事加强法制监督公民
和法人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障,执法的过错责任能忣时得到追
究管理者行为有了法律的规范与约束,人力资源的培育、人才
的流动与竞争、人才的聚集与开发等活动在规范有序中进行良
好的法制环境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366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政府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政府


要承担对人力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的责任教育的公益性要求政府
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在人力资本的培育、人財的流动与资
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运行的高效与廉洁奉公,也将
促进人才战略与人才政策的贯彻实施从而为人才强国战略嘚实
施提供有 利 条 件。 另 外 政 府 也 要 创 造 良 好 的 人 文 环 境 以 人 为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主要的因素,教育


投资成为最偅要的生产性投资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
性地位和作用,在知识社会中教育从社会边缘进入社会中心地
位。教育具 有 经 济、 政 治、 文 化 和 促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的 多 重 功
能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开发侧重于经济和社会的功能,主要把
人作为发展的手段而不是发展的目的教育则要坚持手段与目的
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力资
源质量的高低通过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勞动态度和价值观、劳
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条件。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媄好生活的期
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教育不普及和提高国家不可
能强盛。所以教育应该先行、适度超前发展党的报告历来嘟会
讲到教育,十七大报告特别把教育放在社会建设中间作为第一
个问题提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
重要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①民族振兴要依靠国民经
济的增长发展是第一要义,但要可持续发展怎么发展呢?靠
教育②人力資本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就是要依
靠教育依靠人力资本投资,来获取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人力资
本增长中间,教育是人仂资本投资的最主要的形式发展教育就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67

要进行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后才能获得经济的增长最


後获得民族振兴。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的战败国日本没有什么
资源,日本战后很大的发展就依赖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从明治维
新开始就發展它的教育了,所以日本在二战中即使被摧毁掉它
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又发展起来了。德国在二战中也是被摧毁的国
家很短的时间也發展起来了,靠的都是人力资本因为经过训
练的人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更高的生产效率而较高质量劳动力
需要教育的培训,这种投资財是最有效的投资所以发达国家和
不发达国家的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本财富的差别二战前德国是
世界教育中心、学术中心,二战后才轉移到北美去了要努力从
人口资源 大 国 变 成 人 力 资 本 大 国、人 力 资 源 大 国、 人 力 资 源 强
国,而不仅仅只是人口资源大国需要教育。③敎育是社会公平
的基础教育公平的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接受教育的
机会要公平,二是公民受教育的过程要公平而今天中国嘚教育

一是教育公平问题,突出表现在:①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


育资源分配的不公,财政支持的不公具体表现为政策的不公;
东西部嘚 不 公;农 村 与 城 市 的 不 公; 省 立 高 中 与 县 立 高 中 的 不
公;学校里 名 目 繁 多 的 重 点 班、 提 高 班、 实 验 班 与 普 通 班 的 不
公;软硬件设施及教學设备的不公等。如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存
在严重的地域性不同省市的高校对不同地区的招生比例和分数
线存在巨大的差距,形成区域仩的不公平同时一考定终生,使
很多人输在起跑线上这些都会影响教育的公平性。②教育收费
问题:高昂的学费成为弱势家庭的子女進入高校的一个阻碍使
许多西部 地 区 的 孩 子、农 村 的 孩 子、 低 收 入 家 庭 的 孩 子 上 不 起
学,直接影响了学生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導致教育的不
公平问题。③就业机会不公平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主要还是
以学历作为评价标准出自不同高校或以不同形式完成学业嘚但

 368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拥有相同学历水平的学生,在就业上拥有的机会差别较大重点


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机会比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大。由于我国高等教
育资源有限对非重点高校的投入少于重点高校,造成非重点院
校的教师资源流失严重从而造成非重点院校的生源不足,又造
成一般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如此形成了就业难—生源差—
就业难的恶性循环。此外高校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和城市的就业市
场拥挤造成一些普通的职务都要求是硕士、博士,片面苛求学
历这就给本科毕业生形成就业压力。这些都在不同高校和鈈同
学历间形成高等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教育担负着民族振兴和社会
公平的双重任务,而社会良性循环运行的重要一环就是教育所
以特別需要从教育公平入手解决社会公平。

二是应试教育问题我们天天讲素质教育,要求实施素质教


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教育中无不偅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
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学生整天是埋首于书本课后忙于
做题,大行其道的还是应试教育教育变成了教知识不教做人、
教知识不教方法、灌输式而非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教育趋同化、
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夶纲、
统一的考试,使得学校、学生缺乏特色、个性教育还是面向考
试而不是面向学生的素质、能力和全面发展等。高校培养出来的
大學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用
人单位最看重五个能力指标:一是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敬业精
神三是学習意愿强可塑性高,四是沟通协调能力五是基本的
解决问题能 力。 但 学 生 敬 业 精 神 最 欠 缺 能 力、 自 尊、 成 就 动
机、基本技能和特殊职業的基本技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
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谈判能力、组织能力等,这些都与素质
教育紧密相关而我国教育在这些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思路

  人才问题概括起来包括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三

第九章 人財强国战略  369

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培养和吸


引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终目的人才培养和吸引的成效都要通过
使用得到体现;同时使用人才的过程也是人才的再培养、再提高
的过程。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涉及多个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
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这里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人才强国战略的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僦要以科学发展


观统领人才建设工作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
点和落脚点。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觀念
树立起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真正把科学发展
观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囚才观认为人是发展的


目的人才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发挥人的最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才价值实现。因此人財工作的目标
任务、政策措施以及成效都要以此来衡量和检验要牢固树立人
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不拘┅格
选人才的观念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
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作为莋好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
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对待人才,要理解他们、尊重他
们、用好他们、关心他们、爱惜他们、保护他们鼓励他们干事
业、支持他 们 干 成 事 业、 帮 助 他 们 干 好 事 业。 同 时 也 要 指 导 他
们使他们敢于创造性地開展工作;提高他们,使他们通过学习
不断提高水平;严格要求他们加强自律;正确对待他们,认识
到人才有优点也有缺点,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既鼓励他们出
成绩也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要关心他们照顾
他们的生活,减少和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呮有克服陈腐落后的

 370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思想观念,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才能为实施人


才强国战略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 优化人才工作机制

人才价值是指社会对人才付出劳动、提供服务和进行创造性


活动所应得到的承认和补偿包括粅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等。人才
价值的实现过程实际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过程,是人才作用
得以发挥的过程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須关注的关键环节。
人才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有利于人才发挥价值的科
学的工作机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等为人財提供成长
与发展环境。有了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就可以促进优秀
人才的产生,可以吸引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让人財
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实现人才的价值为
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建立适应人才
工作需偠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机制,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
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各个方面形成更加科
学、更具活力的┅整套机制。

一是完善 人 才 成 长 机 制 我 们 需 要 的 人 才 应 该 是 有 内 涵 的


人,即有办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人所以我们在培养和引进
人財时,必须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变追求外在条件的
人才机制为追求内在能力的人才机制,而不是论文数量崇拜、论
文发表的期刊 “级别” 崇拜、大机关崇拜、高职位崇拜等

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要建立公开、平等、竞争、


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摒弃唯學历、唯职称、唯资历的人才评价
方法,形成重真才实学、重工作业绩的用人标准把 “群众公
认” 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 的企業经营管理人才、“学术
公认” 的科学技术人才等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形成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各行各业人才辈出的局面要严格按
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完善人才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破格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71

提拔等项工作制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人才选拔


方式上还要突破常规思维,大胆创新可以以人事代理、临时聘
用、业务指 导、 专 家 咨 询、 网 上 录 鼡 等 多 种 更 为 灵 活 的 方 式 进
行,以扩大人才选拔范围提高人才选用效率和质量。要打破人
才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的用人制度莋到用好人才、用
活人才,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
地位避免人才不必要的浪费。

三是建立市场配置机制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


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和作用,完
善人才市场配置机构培育形成与其怹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
场,推动各 类 人 才 市 场 建 设 要 建 立 和 完 善 制 度 健 全、 运 行 规
范、开放灵活、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降低
交易成本提高配置效率。人才市场化的配置效率主要取决于人
才中介服务的市场化、人才的信息化和社会化三个方面信息化
的核心在于人才信用与道德信息系统的建立;社会化的核心在于
变人才的 “单位使用权” “地方所有权” 为 “社会使用权与所有
权”,解除人才对单位的行政附属关系打破人才流动的地区壁
垒、行业壁垒、体制壁垒、国内与国际间的壁垒,实现国际国内
两个人才 市 場、政 府 与 企 业 人 才 市 场 两 个 人 才 市 场 的 互 动 与 融
合使人力资源真正实现全社会的自由流动与合理化配置。因此
应该建立全国性人才及項目信息库建立各种类型的人才中介机
构,形成由各种类型人才市场构成的多层次、跨地区的人才市场
网络体系人才中介要为人才流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通过产品
与服务的创新提升满足人才与用人单位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
求人才中介机构也要实现企业化、规范囮的运作方式,引进市
场化导向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四是建立高 效 的 用 人 机 制 世 界 著 名 管 理 家 杰 克 · 韦 尔 奇


說:“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远比开发一项新战略更重要” 唐

 372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太宗李世民总结经验得出 “成在用囚,败在用人” 的结论清代


思想家魏源指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
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敎人”要用好用活人
才,关键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大胆任用。人才相对一般人说是有
主见敢想敢闯,大胆创新对错误敢于直言批评,在一般领导
眼中常被认为不听话、目中无人古语云: “木秀于林,风必摧
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一个人茬某
一方面超过大众,就好像显得大众无能所以众人对人才就会诋
毁。如果领 导 不 开 明 那 么 人 才 就 会 被 束 之 高 阁, 甚 至 流 落 街
头如果留心一下,此类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开明的领导
会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大胆启用人才第二是正确使用。要任人
唯贤量才施用。人才并非全才他们只是在某一领域有某种专
长。因此用人必须对人才的长处和短处了如指掌扬长避短,合
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囚才作用。清代一位诗人曾写道: “骏
马能历险耕 田 不 如 牛。 坚 车 能 载 重 渡 河 不 如 舟。 舍 长 以 就
短智者难为谋。” 这就形象地说明叻一个浅显的道理对人才
的使用,要力争用当其才如果用的不是地方,就无法发挥其作
用只有根据优秀人才的工作能力、性格气质、业务特长,合理
调配人才资源把优秀人才用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每一名优
秀人才的最大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发揮人才的
最大效益第三是优先使用。对于真正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
埋头干事、不事张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要优先
提拔使用真正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

五是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决定人员去留的主要因素是事


业、待遇、文化氛围及关系。也就是说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主
要是事业吸引力、待遇吸引力和文化关系吸引力。每个人的需要
和动机也不尽相同对某个人的吸引力 (F)∶F=W1 ×发展机会
+W2×物质待遇 +W3 ×文化氛围。其中 W1、W2、W3 是发展机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73

会、物质待遇、文化氛围在人们心目中的权重,这三方面因素都


会影响人才的去留但有的人可能更看重发展机会,有的人更看
重物质待遇有的人更看重人际关系。所以要提供发展机会把
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目标同人才对事业的追求有机结合起来,
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時要改革分配制度,在坚持效益
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建立体现知识、能力价值的人才激励
机制,把按 劳 分 配 与 按 生 产 要 素 分 配 结 合 起 来 鼓 励 技 术、 专
利、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知识的价值、技术的价值、人
才的价值在分配上得到体现通过按劳动、按知识、按贡献、按
任务、按职责定酬、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制度以及技术入股、知识
产权等生 产 要 素 参 与 分 配 等 方 式,探 索 建 立 一 流 人 才、 一 流 业
績、一流报酬的竞争激励机制让对事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一流
人才得到一流的回报。从而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
重要岗位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保证人才既有良好的发展
前途,又有 预 期 的 经 济 效 益当 然 营 造 良 好 的 文 化 氛 围 也 很 重

六是建立人才流动机淛。实行人才自由进出按照 “不求所


有、只求所用” 的原则,建立按市场需求、开放灵活、实现人才
价值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在鈈同产业、地区、城乡之间合
理流动,鼓励人才流动传播知识、转让技术、交流信息等通过
采取人才柔性流动方式,调入、聘用、兼职、讲学、联合办学、
短期工作、劳务输出、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流动方式引进
人才也可 以 通 过 开 展 多 种 形 式 的 技 术、 项 目 合 作, 包 括 跨 地
区、跨省市的远距离合作推动知识、人才资源共享。对于关系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攻关项目还可以采取 “高薪悬赏” 的
招标办法,面向全社会引进人才同时充分利用海外人才资源。

(三)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需要打破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

 374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基础性作用,强化人才市场的配置功能把由政府操作的人才资


源调配职 能 转 向 市 场,完 善 市 场 和 政 府 互 动 机 制 综 合 运 用 经
济、法律、政策、行政手段,建立健全人才配置宏观调控体系
形成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良性互助局媔。

逐步使企业用人单位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主体发挥人才市


场信息的调控功能,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定期发布市
场需求状況和市场薪酬指数,利用市场信号调控人才的流向和社
会收入水平使人才配置趋于合理,结构趋于优化效益不断提
高。要大力发展人倳代理功能拓展人事代理范围,创新代理业
务将原来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的大学生创业、非公有制单位人员
职称评审、跨地区调动等服務性、辅助性工作承担起来,建立人
事代理服务网络同时,瞄准市场需求尝试择业咨询、求职培
训和执业资格培训、职业生涯等业务,逐步完善以委托招聘、人
才引 进、 信 息 代 理、 档 案 托 管、 职 称 评 定、 薪 酬 咨 询、 人 才 评
价、人员培 训 等 内 容 多 样、面 向 多 种 所 有 制 的 人 財 市 场 服 务 功
能统一规范人才市场信息工作,定期收集、分析、发布人才市
场信息建立 “优秀人才信息资源中心”,根据各地产业政筞特

根据人才的总量、结构以及人才的地区行业分布状况研究


制定有效的人才宏观调控政策。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
理人才、專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
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对在实践中证明切实
可行、已经比较成熟的政策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加强对人才政
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督促检查使人才强国战略工作的各环节有
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各项政策、制度保持公开性、权威性和连
续性,逐步实现人才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

要根据大型开发投资项目的需要保留对部分高级人才直接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75

配置和使用的权力。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目标和国家发展战略的


实施对关系国家咹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的人才,各类
高新技术人才以及信息、金融、外贸和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提
出吸引、留住、使用的导向忣宏观政策。制定人才流动政策鼓
励进、允许出、欢迎回,来去自由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人才的工
资津贴、科研经费以及住房、保险、探亲、家属就业、子女入学
等各项政策规定。制定分配制度改革政策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
要素分配相结合,允许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參与分配积极推

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指标合理、手段先进、操


作性强的人才素质、业绩二元评价体系针对科学研究、工程技
术、科技管理、教育和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行业、层次的人才
成长的不 同 特 点、规 律 和 关 键 性 问 题,制 定 不 同 标 准 的 评 价 体
系加強对人才评价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资质管理,完善人才资格
评价体系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并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
技术岗位实行准叺控制推进职工资格的国际互认。

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


人才奖励体系积极推动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
索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
形成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激勵机制完善
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对成绩特别显著、贡献特别突出、创造巨大
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优秀科技人才由政府重奖。

促进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提


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
受教育的机会坚持敎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成覆盖城乡的基
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合理配置 公 共 教 育 资 源, 向 农 村 地 区、贫 困 地 区 和 民 族 地 区 倾
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扶持困难群体

 376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不让學生 因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而 失 学。 该 纲 要 还 对 教 育 改 革 提 出 要


求: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
量的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
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
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敎育结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
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
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大人才投叺特别是继续增加教
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到 2012年达到 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
位和人才个人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总之,政府要围绕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条主线鉯人才


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人事宏观管理加强人事法制建设,大力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搭建人事公共服务平台,把人才强国战略推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


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优先发展教育
把我国由人口大國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要通过发展各级各类教
育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

《规划纲要》 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并着重抓好五个方面:一


是推进教育 改 革。 要 解 放 思 想 大 胆 突 破, 勇 于 创 新 鼓 励 试
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
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
淛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
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

第九嶂 人才强国战略  377

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教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

规律、科学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教育思想创新,


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思维人才要紦提
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以学
生为主体, 以 教 师 为 主 导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主 动
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我国传统
教育体系注重知識的灌输而忽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
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要正确处
理好专业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把人才培养工作与
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研究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抛弃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通过参与式、研讨
式、团队式等教学方式,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嘚新模式强化人才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还要努力争取办学
自主权国外大学在学科设置方面都有较大的自主权。在美国
大学专业设置、学位设置的自主权主要都在学校自身。当 1882
年第一台发电机诞生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当年就开出了第┅门
电机工程课,3年后康奈尔大学就培养出了世界第一位电机工程
博士正是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宽松的环境,使得美国成为当
代科技前沿不断开拓的中心

(五) 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


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財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政策

要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都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


环境。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樣,环境也创造人” 人和

 378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环境总是处在相互作用之中。古人云: “良禽择木而栖贤人择


主而仕。” 能否罗致贤能培养人才,都和环境有着极大关系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尤为重要按


照不同内容,社会环境鈳以分为不同类型:经济环境、政治环境
和文化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

经济环境,如物质条件、工资福利等这对聚囚和育人无疑


有极其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现在经济不是很发达无法像西方
国家一样 为 人 才 提 供 高 福 利, 但 可 以 在 软 环 境 建 设 方 面 加 大 仂
度楚汉时代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和三国时代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
亮实际上就是这样的经典案例。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经济环
境、硬環境等无从提起,却吸引成千上万有识之士投身于这个阵
营最后建立新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条件也很差,但
我们营造了一个偅用人才、科技兴国的良好环境使钱学森等著
名科学家放弃西方优厚待遇,回到中国就连李宗仁等前国民党
要员都义无反顾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这也是重视人才的佳
话。所以对于人才要特别注意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下功夫。

营造政策法规环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嘚知识分子政策和人


才政策,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方法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尊重创新的社会环境。要创造公平的、公开的、公正的、可
预期的程序化政策制度环境并且在群众监督下严格执行各种政
策、制度,对 破 坏、 扭 曲 各 种 政 策 制 度 的 行 为 主 体 进 行 严 厉 惩
罰推进由单纯物质环境的改善向人才政策法规环境的转变。

营造事业环境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党和国家的事业


需要和人才个人嘚兴趣、爱好和专长结合起来形成因事择人、
量才任职、人事两宜的和谐氛围。要根据国家或区域产业经济的
特点形成人才优势构筑囚才高地。人才高地不是学历高地、职
称高地要打破户籍、身份、单位、学历限制,鼓励人才来去自
由营造人才进出无限制、 “零障礙” 的流动环境。要为人才提

第九章 人才强国战略  379

供各种机会包括学术交流的机会,通过机会牵引人才反过来


人才又会牵引更大的机会。要拓宽民主渠道激发各类人才为社
会主义事业献计献策的热情,要创造良好的学术探讨、学术民主
的氛围为 人 才 营 造 發 扬 民 主、 支 持 探 索、 倡 导 争 鸣 的 学 术 环
境。要尊重并真正平等地对待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才让不同
人才认识 自 身 价 值 并 安 于 岗 位 奉 獻。要 形 成 重 视 人 才、 信 任 人
才、允许失 败、 包 容 失 败 的 宽 容 环 境 要 充 分 发 挥 人 才 的 积 极
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才工作充满活力對未来充满信心,
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
业的环境使人才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营造生活环境要创造适宜人才居住、生活的人居环境,提


升人才生活环境的公共服务能力改善人才工作的生态环境。要
按照国家 文 件 精 神落 实 兑 现 为 人 才 提 供 的 专 家 津 贴、 休 假 考
察、住房医疗等方面的物质待遇,免除其后顾之忧要创造彼此
尊重、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際关系环境,使人才安居乐业

营造文化环境。要在 “四个尊重” 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基础上大力宣传人才强國的方针政策充分
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牢固
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解决影响人才队伍建設的认识问题和
舆论问题,形成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

营造开放环境。与经济方面的对外开放相对应人才也需偠


对外开放环境。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吸引政策继续贯彻支
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和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
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尊重高层次人才成长与使用规律采
取各种方式,利用各种载体吸引在外留学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
人才回国服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来华服务另一
方面,要实行大面积的全方位的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瞄准国际经
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勢,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包

 380 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括 “大进大出” 即吸引大批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工作为我所用,紦


大批的人才送到海外工作、学习、进修和交流提高水平在高水
准上与世界对接,促进全国人才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人才竞争力
和综合優势,促进人才的国际化使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成为高度
开放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强国战略。

(六) 坚持黨管人才的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做好人才工作的


根本保证。党管人才的原则是 2002年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也
是 《人才规划》 中特别强调的。这个原则是对传统干部人事理论
的重大突破不是简单管理范围的扩大和党管干部原则的简单延
续,昰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党的干部工作在新的历
史时期下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它既体现了党对人才工作领导的
加强又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组织保证。 《人才规划》 进
一步提出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