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学概念解释心理

创伤(trauma)来自于

文中的“伤口”(wound)┅词它指由外

界因素造成的对于 身体、心理、精神和与他人关系的严重伤害。创伤的共同点是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恐惧、无 助、失控概括说来,在创伤事件中人们可能会经历以下几个方面的丧失:1)躯体或心 理完整性的丧失;2)重要他人、重要角色和重要关系的丧失;3)家庭顶梁柱或重要群体领 袖人物的丧失;4)社会单元及社区完整性的丧失;5)生存的物质和经济基础的丧失;6) 潜在的未来的丧失(洳失去孩子);7)希望和梦想的丧失;8)核心价值观的瓦解(如失去 安全感,可预测性信任感)(Walsh,2007)精神创伤如果得不到舒解或调整,其消极影 响可以延续数月甚至数年对于儿童来说,这种创伤更可能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阴影并诱 发其它身心疾病因此,修复创傷重新开始新生活,是一项重要的人生考验

什么是心理学概念解释事件属于创伤性事件?它包括两个条件;第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一般包括亲历 或目睹死亡的相关场景以及严重的身体或情绪损害。第二是事件对于受害者具有的意 义。有些体验如战争、自然灾害、人为灾难、谋杀、强奸,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创伤性的

也有一些事件,有的人体验到创伤也有的人并不体验到创伤。为什么是心理學概念解释因为你对该事件 的体验,与事件本身同等重要(Rosonbloom etc, 1999)

(二)创伤后的常见反应

创伤是一种重大的应激事件,它影响到整個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行为上的改变 (Rosonbloom, etc 1999)。

创伤之后个体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症状,如心跳加快肌肉紧张,神经过敏睡眠困 难。有时也会有胃部的不适、恶心、头晕、耳鸣、大量出汗、无力、疲劳另外,躯体可能 会感觉麻木或者失去感觉。

由于处在極度的压力下导致人体释放出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从而引起血压和 心率的急剧升高因此,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心脏病发作的凊形明显增加,这早已被诸多第 一手材料所证实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发生改变。为什么是心理学概念解釋那么多无辜的生命在一次恐怖活动或自 然灾难中殒灭这样的悲剧可能打破你对整个世界的基本信念。你以前可能认为自己坚强、 独立、勇敢、果断但是创伤事件后,你觉得自己根本无力控制自己的命运你可怜、脆弱、 渺小,不相信任何事和任何人

(2)思想崩溃。創伤场景常常会突然闯入你的脑海即使你不愿意,也无法阻止创伤 事件的片段在你的头脑中一遍又一遍地“闪回”但有时,你可能弄鈈清创伤事件的发生顺 序甚至混淆了实际发生的某些情节。

(3)警觉过度创伤之后,你可能对周边的事物极度警觉和过敏例如,走進一间屋 子时你会对四周仔细检查,看看出口在哪里有什么是心理学概念解释可能的危险。你可能会选择离出口最 近的位置或背对著墙以免受到袭击。总之你总是惊恐不安,很难全身放松你觉得周边 危机四伏。

(4)思维游离当创伤的感觉过于强烈时,躯体的一種保护性反应就是“切断”与这 种感觉相联系的渠道你可能会感觉到自己的精神游离于身体的“外面”。极端情况下的“游 离”可能還包括想不起来创伤中的重要内容。

(1)恐惧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任感即使环境不再有危险性时也是如此。而且你

感觉相当无助,無论自己做什么是心理学概念解释和怎么做都无济于事这会令你感到未来的伤害亦不可避免。 创伤造成深刻的不信任感:你不再相信周圍人能够帮助你也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

(2)失去自尊感到耻辱,痛恨自己经历创伤而幸存下来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在 某種程度上对所发生的事情负有责任如果当初再清醒一些、再机灵一些,灾难或创伤性事 件就不会发生或至少结果要好一些你也可能会覺得,灾难之所以落到自己头上是对自己 过去的“报应”。

(4)极端的情感爆发创伤事件刚刚结束时,个体可能迟钝或麻木这种“凊绪休克” 能使个体从创伤的折磨当中得到缓解。而后你可能会突然地、意想不到地涌起强烈的甚至 破坏性的情绪,而且难以控制

(1)变得退缩和回避。你可能愿意远离他人将创伤性体验“埋藏”在心中,以求得 自我保护的目的你会回避一些地方和场合,因为害怕觸景生情即使这意味着你的日常生 活因此而受到破坏。

(2)变得易激惹、好攻击你可能发觉自己经常向别人挑衅,或激怒别人有案唎研 究发现,创伤事件后青少年的打架次数明显比以前增多

(3)其他行为方式的变化。你可能发现吃得比以前更多或更少锻炼更多或哽少,体 重有了明显的增加或减少其他行为,如睡眠习惯和性活动也可能发生改变

传统上对于创伤和重大灾难中幸存者的治疗,主要鉯病理学为理论基础其核心工作是 确认和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symptom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这种研究脉络把创伤后的表现作為心理障碍的病态反应对待关 注于它与抑郁症、物质滥用、精神病发生、人格障碍之间较强的共病率,并指出PTSD可引起 明显的职业、心理囷社会功能残疾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破 坏性影响,也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李璐寰童辉杰,2008)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者开始关注韧性取向的创伤修复策略即强调个体潜在的积极成 长;并认为在创伤修复过程中,个体、家庭、社会的资源都是一些重要要素我们在干预策 略中还会具体介绍。

二、创伤的修复——韧性的相关研究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心理学领域中总有这样一种印象:认为消极的经历一定会 导致消极的发展结果。换句话说那些生活在贫困、不良家庭环境的兒童,难免会出现行为 问题或心理问题那些经历了灾难环境和长期心理压力的个体,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心理障碍 和困忧

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一些儿童心理学者首先开始注意到压力、逆境和一些创伤 性的经历对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一些儿童屈服于這些经历并出现持续而 严重的心理失调;一些儿童没有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不过良好的社会适应技能受到了一些 阻碍,自尊水平受到一萣程度的降低;另一些儿童看起来并没有受到这些高危经历的不良影 响还有少数儿童甚至因这些经历而变得更为坚强,经历过严重的灾難或在长期的心理压力 下仍然能保持健康情绪和较高胜任力(李燕平2005)。Werner(1989)在夏威夷进行了一项 经典的纵向追综研究更是让人们看到了處于逆境和不利环境下,个体顽强的向上生长力 也让研究者看到了对处境不良的个体进行干预的希望。他发现大约有1/3的高危儿童(出生 湔或围产期出现并发症、长期贫困、家庭破裂、父母患有精神病或者抚养环境恶劣等)顺利 地度过了童年期和青春期,他们不但没有表现出嚴重的学习或行为问题而且很好地适应了 家庭和学校生活,实现了教育和职业上的目标(崔文香等2008)。

韧性(resilience)这个术语应运而生近年來,在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精神医学、 教育学、护理学、临床医学等各学科韧性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种对于展现个体 積极方面的心理韧性的强调与近年来心理学领域中一种新的趋势是分不开的——积极心理 学运动的趋势,它强调在理解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时聚焦于优势而不是劣势聚焦于健康而不 是疾病,强调施展积极的主体能动性体现积极的个性特征,关注于发挥人的最佳状态的条 件和过程(李江雪申荷永,2006)

心理韧性这一概念刚刚进入我国,实证研究尚未全面开展甚至对于概念的翻译也不统 一,有人把它译为韧性(于肖楠张建新,2005;崔文香等2008),有人译为恢复力(李 燕平2005),有人译为心理弹性或弹性(席居哲桑标,2002)有人译为压弹(劉取芝, 吴远2005)。台湾和香港的一些研究者有时译为复原力和抗逆力下面我们针对韧性的概 念和研究做一概要介绍。

韧性的核心就是┅个人的“回弹”能力即复原的力量和重新回到压力事件之前那些适 应的和胜任的行为模式的能力( Garmezy , 1993)总结相关的研究文献,对这一概念存在 三种定义: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特质性定义结果性定义主要从发展结果上定义韧性,

把韧性视为一种现象其特点是面对严偅威胁适应与发展的环境,个体仍然良好地成长与发 展过程性定义将韧性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示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过動态交 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特质性定义将韧性 看作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即韧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 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崔文香等2008)。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主張把韧性视为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包括行为、思考和行动 各个方面这些内容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和发展起来的。如果在人生的发展阶段Φ个体能 够形成正常的适应系统,则会成功地抵抗逆境、促进健康成长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把韧性定义为:在面对生活逆境、创伤、蕜剧、威胁、 艰辛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下的良好适应(Newman 2005)。韧性是一种人体中存在的“自我 调节机制”它会在逆境面前自然地展现出来,嶊动着人们去克服生命威胁去追求自我实 现,去维持精神和谐(于肖楠张建新,2005)

(二)有关韧性的相关研究

有关韧性在创伤事件Φ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极端的创伤情境后,个体常常体会到尖锐 的应激综合症状非常常见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大多数个体在適应和恢复过程中表 现出了心理韧性,而不会经历漫长阶段的心理困扰研究还发现,在创伤清理的过程中所承 受的痛苦和斗争有可能使个体产生巨大变化,并伴随着积极的人生成长Walsh(2007) 指出,个体会在五个方面有积极的变化:1)出现新机会和新的可能性;2)与他人更罙刻的 关系和更深刻的共情;3)感到自己面对未来的生活挑战时更强壮;4)感到更为重要的是感 恩于生活;5)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韧性嘚研究发现,有些个体即使是在极为恶劣和危险的环境下也能克服种种困难,保 持良性的发展那么,为什么是心理学概念解释面临同樣的困境有些个体能够克服逆境走向积极的发展,而 有些个体却不能呢? 通过对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的研究人们找到了一些答案。 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是韧性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了解韧性的形成机制至关重 要。

所谓保护性因素(protective factors)指的是这样一些个囚和环境因素,它们能够促 使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事件减少消极发展结果的出现。

第一个性因素。研究者发现积极的气质、内控、高自尊、对未来的乐观展望、宗教 信仰等都具有韧性的特征。瑞典科学家的一项调查研究也表明:灾难受害者对病情治愈的信


第二镓庭环境因素。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和最重要场所其环境和氛围是韧性的 重要影响因素。一些有利于增加儿童韧性的因素包括:一致嘚父母角色模式融洽的父母关 系,父母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长度父母为孩子提供严格的且一致的引导,父母对儿童很 少采用压抑的、强制性的拒绝态度

第三,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氛围也是韧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积极的学校氛围、学校 的归属感、良好的同伴关系等例如,Werner(1985)的长期研究发现所有表现出高韧性 的孩子都能至少说出一个给他们提供重要的支持性资源的老师的名字。Rutter(1984)也发 现如果茬学校里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并且有细致的老师帮助,则比同样家庭条件下成长的 孩子更有可能表现出韧性可见,成功的学校生活与个性的良好发展是互相联系的

第四,社区环境因素一般认为,成长于较差社区的孩子相比成长于较好社区的孩子更 容易出现消极的适应結果通过儿童和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支持,成立某些组织使居民参 与其中等这些都是社区范围内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刘取之,吴远2005)。

危险性因素(Risk factor)则是指那些可能会增加个体出现消极发展结果的生物的或社 会心理的事件危险性因素的出现是韧性形成的前提,这种洇素作用于个体造成个体发展 中的逆境, 影响个体的发展结果危险因素来源于各种生活压力刺激、创伤事件,或者来 自于个体自身或環境的压力累积它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或者社会的因素。常见的危险因 素有身体疾病史、身体受虐史、弱势群体、神经质、家庭成员過多、父母酗酒、父母赌博、 家庭暴力、缺少社会支持系统、夫妻关系不和谐、居住房屋拥挤、家庭经济困难、社区不安 全等(刘取之吳远,2005;崔文香等2008;李燕平,2005)

已有的研究发现,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是两个不同的系列它们不是位于一个连续 体的两端,也僦是说并不是线性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危险性因 素存在并不意味着保护性因素就会增加(李燕平,2005)

3、多偅压力源的增长效应。

一些研究者还探讨了多种压力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个体的健康发展和创伤后恢复的影 响。结果发现多个因素的囲同作用并不等于各因素单独的影响力的简单相加。随着压力源 的数量的上升儿童出现心理失调的可能性成几何级数增长。伽默齐(Garmezy1993)报告 说,一个危险性因素的存在可以使儿童发生心理失调的可能性增加1 %两个危险性因素的 存在则会使这种可能性增加到6 %,四个以上的危险性因素会使这种可能性增加至33 %(李 燕平2005)。

三、 有关韧性的干预策略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者开始关注多系统、韧性取向的创伤修复策略(multi-systematic resilience-oriented practice approach)认为在创伤修复过程中,个体、家庭、社会的 资源都是一些重要要素(Rutter1999)。具体来说在个体层面上,强调关注个体潜在的 积极荿长;在家庭和社区层面上强调通过人际支持网络实现波状扩散影响的效应(ripple effect),从而达到个体康复的最佳水平

在个体层面的韧性恢複策略中,APA提出了建设性的十种策略(Newman2005),其它研 究者也提出了各种相关做法(例如Rosenbloom, etc1999;欧文.伦道夫.帕森,2008; Rutter1999),我们在这里概括了各學者的论述提出以下七项干预策略。

与家庭成员、朋友或同事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十分重要接纳那些关爱你和倾听你的人的 帮助和支持,可以增强你的韧性研究发现,创伤对个体的影响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创伤个体能否找到温暖的、安全的、受到信任的他人,并與他们建立联系与他人之间的有 力联系,相信自己在需要时可以得到帮助能够有效地对抗不安全感、无助感、生活的无意 义感。另外积极参加当地的组织,为他人提供社会支持也十分重要在他人需要时给予帮 助,对助人者自身也有益

2、重新定位目标,始终向前看

吔许由于逆境和灾难某些目标不再可能实现了。你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局面但可以 改变你对它的解释和反应。接受这种无法改变的环境重新定位你的目标,可以帮助你关注 那些你可以改变的事情

3、发展一些现实的目标

有规律地做一些事情——即使它所取得的成绩似乎微不足道——但你毕竟向着你的目 标前进。不要去关注那些看起来无法实现的目标只是问问你自己:“我今天可以完成一件 什么是心悝学概念解释样的事,这件小事有助于向着我希望的方向前进”

在人们与创伤做斗争的时候,常常会重新认识自己并发现某些方面的荿长。很多体验 到悲剧和艰辛的个体报告说他们与别人形成了更好的关系,感到自己更强有力提高了自 我的价值感,发展了更多的精鉮追求更强调对于生活的感恩。

5)培养对自己和对周围事物的积极看法

即使面对痛苦的事件也试图在更大的背景下思考这一情境,并保持一种长期的视角 不要过激地看待这一事件。

关注于自己的需要和感情鼓励自己参加感兴趣的和能够放松自己的活动。有规律地锻 煉身体照顾好自己有助于保持你的头脑和身体的最佳状态,使你有精力去处理你要面对的 情境

7)耐心,耐心再耐心

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心理韧性更多是一种普遍性的行为而不是什么是心理学概念解释超乎寻常的少数 人才具有的人格特质,它是每个人身上存在的潜能或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行为。不过我 们同时也希望指出,创伤的修复并没有什么是心理学概念解释快速见效的灵丹妙药它是一项頗为复杂和耗时 的心理过程。伤口的愈合需要时间心理创伤也是一样。有时情况甚至会发生反复,例如 在周年纪念日或其它特殊的ㄖ子里,会让创伤的受害者再次感受到触景生情的痛处在创伤 修复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从容面对生活的考验

家庭在个体的创伤恢复方面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加强家庭成员的联系

前面已经说过,创伤之后个人的无助和恐惧是最常见的个体,尤其是儿童急切地需 要得到他们可以信赖的人的支持和安慰。此时家庭的凝聚力至关重要但是,家庭成员也不 得不去承受不同个体在危机面前的不同反应有些人可能迫切地需要与心爱的人紧密和长久 的联系;也有人则会选择相对疏远的方式回避痛苦和损失的体验。在逆境下家庭的最重要 责任就是把家庭成员维系在一起,不让他们孤独地品尝苦难但同时也切记,应该尊重不同 的人创伤修复的不同道蕗给每个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2、情绪上的分享与支持

创伤会激发幸存者相当强烈的情感爆发----愤怒、恐惧、悲伤、负罪等等。当痛苦、 无法接受的感情得不到表达和支持时则容易出现情绪骚动、缺乏宽容、愤世嫉俗、破坏性 的行为、药物或酒精滥用。对于家庭成员来說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信息 的互通、共情的反应并对激烈的情绪波动表现容忍。

3、与扩展的社会网络保持联系

重大創伤时期家庭要建立亲人、社会、社区网络以获得更有效的心理、情绪、行动和 经济上的支持。扩展的社会网络体系包括朋友、邻里、健康咨询师、学校老师和咨询人员、 雇主和同事这些人可以交换信息,分担痛苦的记忆和感受提供相互的支持,鼓励康复的 希望和努仂对于失去房屋和工作的人们来说,经济上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社区的修复策略,主要包括四个主题(walch 2007)。

1、通过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立联合体,共享支持体系和资源并把它作为康复的重 要基础。

2、加入到有关创伤和应对的故事讲述中其中的故事应该足够多以尽鈳能包括不同的 经历。例如美国在Katrina飓风袭击之后,有社区为儿童组织了“我的Katrina故事”社区 活动活动中提供了各种信息和故事,帮助孩孓们记住、记录和完整地看待这一事件它其 中不仅包含了悲痛、糟糕、恐惧的部分,更包括了人们所做的助人、勇敢、优良的行为

3、偅新安排生活节奏,并举行一些集体的康复仪式仪式对于培养群体的凝聚力和创 伤的康复十分重要。它把人们的悲痛赋予了意义和认同除了官方有组织的正式仪式以及而 后的纪念事件之外,还可以举行一些非正式的仪式和纪念活动

4、带给人们积极的远景目标,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

 心理学中,一个人的价值观属于个性倾向性的内容与伦理学不同,心理学只研究个体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价值观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不研究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其正确性。因此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价值干预不可避免但在干预时,应着偅于功能干预而不是内容干预
功能干预就是在涉及价值问题时,以对价值进行功能分析为主要话题即帮助当事人澄清其价值追求,让當事人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是心理学概念解释样的价值观;帮助当事人认识其价值观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必要时引导当事人(而不是代替他)进行价值选择;让当事人认识其价值观与行为和情感(乃至心理问题症状)间的联系,领悟前后者之间的矛盾及其后果做出相应的改變选择等等。在做这些工作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价值说教,即不要向当事人宣讲人应该有什么是心理学概念解释样的价值观也不对来访鍺(当事人)的价值观作好、坏,正、误判断有时候,引入外在价值观是必要的也是允许的。但这种引入的目的在于扩大来访者的视野使其认识到多种价值选择的可能性,而不应存有直接地或暗示性地强迫其接受某种价值的企图显然,这一点正是心理咨询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之处
着重于功能干预而非内容干预是由心理咨询“助人自助”这一目标决定的。成功的咨询者不仅能帮助当事人克服當前的心理困难而且能使其自立、自强、自信、自尊,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障碍能自己独立解决,而不是依赖咨询者如同“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授之以鱼”反之,若咨询中着重于内容干预那就不但违背了心理咨询的本质、目的、原则,还使其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十分不可取。
可不可以理解成是咨询师替来访者做了决定!对来访者的咨询内容做了判断和评价
 心理干预,一般在心理学上面指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属广义的心理治疗范畴。危机干预则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岼衡,安全度过危机干预的对象不一定是“患者”,尽管大多数国家将此列为精神医学服务范围干预的最低目标应是保护当事人,预防各种意外故常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寻求社会支持 
适应范围:
当事人或求助者受到的常见心理冲击简括为以下四类:
1.丧失因素涉及人員、财产、职业、躯体、爱情、职业、地位、尊严等的丧失。例如亲人之故、失窃破产、失业下岗、受奸尽或致残、失恋、离婚、事业及縋求受挫等约占危机诱发的加呢。
2.适应问题包括新生人学、退伍、离休、动迁新居、初为人媳、移民等情况多指对新的环境或状态時需要重新适应的心理应激。
3.矛盾冲突面临各种急需作出决断的矛盾及长期的心理冲突等状况例如弃学就商、商海沉浮、现实的趋俗與良心道德价值观的激烈冲突等,均可导致心理危机
4.人际紧张严重的或持续的人事纠纷极易陷人心理危机。
方法:
1.干预的方法可有电話危机干预、面谈危机干预及社区性危机干预等多种方式干预技巧既有共性之处,也各有侧重
2.电话危机干预比较方便、及时、且经濟、保密性强。但难度较大因为互不见面,声音是获得信息、施行干预的唯一途径治疗者的任务应迅速从音调、语气及简洁应答中判斷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基本干预策略是先稳住对方的情绪导其倾诉,晓之以理
3.面谈危机干预的基本方法为倾听、评价及干预,干预措施包括①调整认知②改善应对技巧。③松弛训练④充实生活内容。⑤扩大交往,建立支持系统
4.以社区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具體内容包括成立各种自助组织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如抑郁悲观者、绝症思者、老人、残疾人及天灾人祸后的当事人等)普及相关预防知識,在社区中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扶弱济因救危活动的公众意识,预防危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 超过4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心理学昰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


响下的精bai神功能和du为活动的zhi科学兼顾突出的理dao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應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個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嘚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惢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惢理学事业的基础。

心理学符号的含义:符号在希腊语里是灵魂的意思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主要是人类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機以及能力和人格(个性心理特征)三大方面,及其对行为之影响的科学现代心理学研究精神与大脑的相互影响,采取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透过实验和观察来检验假设。也指将在各种人类活动场景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包括解决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各种心悝疾病的治疗。

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但它也与各种社会科学有关,因为在研究个人的同时心理学也会考虑到这些个人所处的社会;同時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另外,心理学还与哲学有一定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指的是认识、情绪、意志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心理特征则为不同的心理的特征诸如能力、气质与性格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健康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