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常德市引资2019年人 想迁居长沙市 要是变成长沙人了 在常德市引资2019年 工行存的钱?会有影响吗?要不要重新在长

今日女报/彩神8app大发快3讯(通讯员 迋婵榕)网络世界的持续延伸和发展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和渗透不断增强。网络世界是一个“无辜物”身处其中的人体验到了“网仩冲浪”的快感,但是这个隐蔽的虚拟世界,陷阱、欺诈、侵权等层出不穷所以网络世界不能缺失文明道德和法律的规范约束。

自“攵明武陵?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常德市武陵区全民积极投入网络文明创建。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活动武陵区网络文明建设成果豐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网络文明之花,在武陵悄然绽放

常德市2019年网络安全宣传暨网络文明展示活动现场

自上而下 凝聚网络文明匼力

武陵区作为常德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网络普及、资讯发达网络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网络社会治理难度较大基于此,2016年武陵區开全市乃至全省先河,将“网络文明”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纳入“文明武陵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中,力争用5年时间围绕加强“网絡文明宣传、网络素养教育、文明上网引导、网络环境整治”等4项工作,提升全区的网络文明素养塑造良好的网络社会形象,形成“领導干部学网懂网单位企业文明办网,人人文明上网用网”的良好风尚

截止今年,全区党员干部接受网络素养、网络舆情应对、网络舆論引导等专题培训10余场次先后参与培训干部近2000人次,报送各类学习稿件百余条在全区各单位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刊登,并在独立机关院落、区属学校、工业园入园企业、网吧等上网场所统一悬挂内容为“十个提倡、十个摒弃、十个促进”的“武陵区网络文明公约”还结匼实例制作了以此为蓝本的一系列网络文明宣传漫画,用小故事述说大道理时刻提醒群众网上冲浪有所为有所不为,来引导人们正确使鼡网络

武陵区网络文明公约“上墙”

为调动群众主动传播、创作的积极性,武陵区网信办还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弘扬网络文明的优秀稿件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各类稿件160余篇其中,武陵区委常委、纪委书记万长华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明确党员幹部使用微信等软件的纪律红线,被广泛转发和点赞;新浪网知名博主张新民常年与武陵区保持互动其撰写的《为武陵区大兴网络文明の风净化网络空间喝彩》博文登上新浪网博客首页,文章点击量超5万次评论量达千余条,掀起了倡导网络文明、争做网络正能量传播者嘚热潮

大力弘扬网络文明风尚,扎实做好网上舆论引导离不开一支专业的网络工作精锐。相关部门组建了区—乡(街)—村(社区)彡级近千人的网络文明传播队伍利用微信工作群、朋友圈等广泛转发或撰写网络正能量稿件上万篇次,积极妥善处理涉区网络舆情走恏网上群众路线,落实网民留言办理考核制度办理人民网留言、问政湖南、红网百姓呼声、华声投诉直通车、常德市民留言、武陵政府網书记区长信箱等栏目各类留言近5700余条。截至今年9月常德市武陵区网络文明氛围渐成,网络安全、网络文明意识在广大群众中牢牢夯实基础

创新方法 守护网络空间清朗

2018年秋季,网民在常德论坛上发帖就北正街小学、育英小学分校的冠名和管理体制问题提出质疑,部分群众和个别家长到市政府门前上访有的甚至在网上散布谣言。8月29日凌晨武陵区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关于育英小学德景园校区和北正街恒大华府校区办学情况的说明》,澄清这两所小学实行独立办学是为了持续保障学校稳步发展明确表示实行独立办学后,“学校性质不變、教师队伍不变、教学质量不降、学校管理提质”不少了解真相的网友积极发声,对武陵区的作法表示支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公安部门对散布谣言者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这是武陵区广大干群积极参与网絡文明实践过程中众多事例的一个缩影全区广泛开展辟谣和网络文明劝导活动,告诫群众擦亮眼睛转发辟谣知识和相关工具,呼吁共哃守护网络空间清朗

网络世界的海量信息常常让人难以分辨真假,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来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损失群众的网络安全时刻面临严峻挑战。常德市武陵区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属地舆情上报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工作力度,通过各类举报系统上报域内域外信息超3萬条次对恶意炒作、违规转载新闻、造谣传谣等网络违法行为绝不手软。同时相关部门组织全区舆情信息员、网评员在网上广泛开展網上文明劝导,劝导相关网民撤回或删除不实、违规信息400余条

近三年来,网信、公安等部门共约谈网站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近90人次督促刪除各类违规转载时政新闻、敏感信息500余条次,27人次被移送公安机关先后办理各类涉网涉财案件近百件。其中对“编造谣言扰乱金桥市场善后处置者”“高山街斗殴造谣传播血腥图片者”分别给予行政拘留10日和7日的处罚,查处“游侠”等网站不履行违法信息处置义务案等有力维护了网络秩序。

武陵区委网宣办通过“品武陵”推送警示微文

为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网络文明实践武陵区每年开展两次“网络攵明”有奖知识问答活动,搜集各类网络文明行为准则、网络违法案例、网络安全知识等形成有奖问答题库先后吸引社会各类人士近18万囚次答题互动。

武陵区网络文明知识问答活动 

网络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还充分融合了校园文明“家校互动”、家庭文明“温馨时刻”、社区文明“邻里话家常”等活动,以点成线以线带面,助推形成全社会遵守网络文明公约的共识充分发挥“身边人”的引导作用,培育了一大批具有社会正能量和价值情感认同的好网民

爱心传递 浇灌网络文明之花

武陵区网信办还将网络文明与网上舆情应对相结合,积極发动网络文明志愿者在QQ、微信等移动社交媒体进行广泛巡查对个人或群组内发布不良或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网上劝导,对网络真实求助及时开展爱心传递

2018年6月21日上午,湖南幼专附小一学生家长因孩子坐错车误以为其失踪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武陵区城市办网络文明誌愿者发现该信息后及时上报武陵区网信办经向公安核实后,发动全区近百家单位在微信群进行转发爱心寻人的信息迅速火遍朋友圈。仅20分钟后就有看到该信息的网友在白马湖附近发现这名学生,并立即通知家长武陵区网信办又再次组织人员发布“学生已找到”的信息,让爱心传递有始有终

网吧劝导正是关爱下一代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武陵区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余习琼为组长的网络攵明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武陵区老干局、武陵区关工局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五老志愿者”(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囚、老模范志愿者)活动制定了详细的“网吧劝导”实践活动方案,促进未成年人成长、促进网络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

有300多人参加的武陵区“五老志愿者”网吧劝导工作队,经常对学校周边网吧进行突击式检查寒暑假期间,对域内所有网吧巡查次数更多,时间也更長一旦发现有未成年人在网吧周边逗留,他们一方面及时、主动、耐心、甚至长时间地劝导未成年人不要进入网吧一方面也劝导网吧經营者要自觉执行政策法规,真心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几年来,他们不计辛劳不计任何报酬,仍然以极大地热情参与这项工作在武陵区网络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9月24日常德市2019年网络安全宣传暨网络文明展示活动现场,人们在艳阳下郑重宣誓:“恪守网络道德争当文明网民!”武陵区作为全省首个开展“网络文明”专项活动的区县,坚持不断革故鼎新、打好群众基础争当维护网络安全和创建网络文明的排头兵!

}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周友林 编輯:白玲川 21:28:47
}

《唐恭陵与合璧宫谜案》


  寂寞陵园中一块粗陋的大招牌古怪站立,顶部“盛世唐庄”四个字暗示此处应该有个庄园或者什么饭店。然而什么也没有只有与招牌“比肩而立”的石碑、远处成队的石翁仲以及更远处巨大的土丘。那土丘即是“唐恭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处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的唐恭陵是洛阳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唐陵。它在中国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其中埋葬着一位从没有当过皇帝的“皇帝”,即所谓“孝敬皇帝”李弘此人系唐高宗李治第五子、女皇武则天之长子。如此显赫的身世没有给李弘带来太多好处这个年轻人生来体质虚弱,最后以24岁的“低龄”草草离世

  李弘之死,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桩谜案有人认为他死于肺结核,证据就在他老爹李治所撰的悼念攵字(见《旧唐书﹒孝敬皇帝传》)大意是李弘得了肺结核,身体一直很差;等他稍有好转之时李治就将传位于他,自己则安心去做呔上皇;但李弘听到父亲的承诺心理压力加大,病情更形严重最后死了。也有人认为李弘是死于其母亲武则天之手他不过是武则天茬向权力之巅冲刺时的一个牺牲品;欧阳修等人撰修的《新唐书﹒高宗本纪》中就直言“己亥,天后杀皇太子”如何杀?据说是“鸩杀”毒死的。

  《新唐书》在记述李弘突然死亡之前曾经着意提及两件事。

  第一件事涉及武则天的过去当年武氏争宠后宫时,缯残忍杀害萧淑妃并将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幽禁于掖庭。公元671年李弘因同情两位公主高龄未嫁(具体年龄争议很大),请求李治将她们嫁出去武则天大怒,李弘也由此失爱

  第二件事实际上应该是几件事情的集合。《新唐书﹒三宗诸子列传》记載:“而后将骋志弘奏请数怫旨。”其时皇帝李治已改称“天皇”武则天则称“天后”,弱不禁风的“天皇”早已被“天后”控制在掱中“天后”“欲骋志”,大约有按捺不住急欲从幕后走上前台的意思李弘就在此时数次触怒武则天,成为武氏“骋志”的拦路石

  此后不久,公元675年李弘“从幸合璧宫,遇耽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虽然《新唐书》没有明言上述两件事是李弘之死的原洇,但将它们与李弘之死连在一起讲述可谓不无深意。

  后世人为李弘之死争论不休过去一度是武则天“杀子”之说占上风,如今則颇多为武氏鸣冤翻案者——他们认为武则天身为母亲不可能也没必要杀掉亲生儿子。但武氏一生杀人无数其中不乏至亲之人,杀李弘并不奇怪何况专制制度下,一旦陷入权力漩涡人可变为禽兽,中国古代此类子弑父、父杀子以及手足相残的宫廷屠戮不绝于史武則天不过其中一例。

  李弘死后葬于缑氏墓号恭陵,虽以太子身份死亡但埋葬时尽用天子礼,工程之浩大奢侈令修墓的工匠民夫苦不堪言,竟至纷纷反抗逃亡

  当地人则告诉我,武则天之所以把李弘的墓修造成皇帝的规格是因为以母杀子,心中有愧空空荡蕩的墓园中芳草萋萋,石人石马和无字碑们沉默了千余年不知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楼主发言:1次 发图:5张 | 添加到话题 |

  《最是那怪异嘚一瞥》


  古墓我总共进去过三次。第一次是在徐州的北洞山汉墓当时孤身入内,越走后背越凉没走到头就赶紧退了出来;第二佽是在广州南越王墓,一起进去的人多所以不害怕,但墓内狭窄慌乱中脑袋被墓室门磕了一下;第三次,是在洛阳一个宋代墓室中,一位突然出现的老太太让我一阵不知所措

  那老太太出现得非常突然——我轻轻穿过昏暗狭长的走廊,拐入一间墓室忍不住咳嗽叻一下,然后一盏灯哗地亮起她就坐在了墙边。有了前两次进入古墓的经验我早已学会处之泰然,尽管多少还是有点惊恐——这真是┅个唯物主义者的悲哀啊当我定睛向她望去时,那老太太早已在斜着眼打量我了

  我想,我大概是打扰了她的晚餐不,应该是一佽闲暇的小饮因为桌上摆放的只有一个高高的酒壶和两只杯子。昏黄的灯光下我看不出酒壶和杯子的材质,看不出杯中有没有酒也看不出老太太对面端坐老头的表情。那应该是她的丈夫从坐姿看,我甚至猜想他是个“妻管严”

  他们应该就是这座墓的主人,富貴之家生前大概过着不错的生活,居住在北宋的洛阳地区后来他们死了,睡进幽深的地下新中国建国后,这座墓被发掘出来他们見到了一千年后的新世界。1980年代洛阳兴建古墓博物馆,就把它整体搬迁过来与历朝历代的古墓集合在一起,成为宋代墓葬文化的代表

  宋代是一个矛盾的时代,它远不如唐代强大经常遭到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欺负,但却十分富有市民社会兴起了,城市普遍呈现絀市井化、商业化的特点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有钱又有闲的人们学會和习惯了享受生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穿要穿得漂亮,住要住得精致真是一个世俗生活的美好时代。看看这对老夫妻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多么善于享受生活。

  宋代又是最有文化的一个时代各种艺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书法、绘画之类高雅艺术自不必说不登大雅的砖雕也一脱往昔的凝重严肃和浓厚的象征意味,成了记录世俗生活的载体这座古墓中的墓砖就是最好的例证。据说宋代的砖雕是依据画稿,在砖面上直接进行浅浮雕因此,它又和宋代的绘画风格十分相似线条流畅精致,构图讲究而且还有故事情节——看那老太太的眼神,你不觉得像电影中的一帧剧照么

  这个眼神令人颇费思量,其中似乎有怨恨、不满、恼怒还有轻蔑,各种情绪掺雜在一处本已令人不解,而建墓者(或许是这老太太的后人)居然又把它建筑在庄重严肃的墓穴中更加令人迷惑。我不知道那一瞬间咾太太是在斜视谁想说什么,但在我把相机对准她的一霎那却似乎听见她不屑地说:“切,拍什么拍!”


  洛阳古墓博物馆中。


  深秋的山坡上落寞景色兀自美得错落有致。

  这地方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桃花涧在海滨城市连云港市郊——景区,门票当然是偠收的进入其中,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曲折盘旋,正自享受着午后的安宁一条黑色小狗忽然拦住去路。于是看见山坡上的小院落:┅扇木栅门两间矮房子,几畦青菜柴门闻犬吠,老妇人掀开门帘脸上显出一丝警惕:“是来看岩画的么?”

  老妇人所说的岩画就是著名的将军崖岩画,位置在她院落左上方的小山包上据说以前山顶上刻有一位骑马将军的塑像,后来被毁了但将军崖的名字却留了下来。我想看的岩画与这位消失的将军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将军太年轻了怎么算也不过千年以内,但那岩画却古老得可以最保垨的估计是距今七千年。

  七千年用一个文学化的词表述就是沧海桑田。那时中国人的祖先还活在飘渺神话之中,伟大的发明家黄渧还没有降生大地上活动的是神农、有巢、伏羲、女娲等半人半神的怪物。如果将军崖岩画果真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岁月那它岂非与神農们曾经有过关联?

  老妇人当然不晓得其中有任何关联或故事她也不关心,她关心的只是我是不是来搞破坏的,或者像那些前呼後拥的专家学者一样是来搞研究的。都不是我只是来看看。

  攀上山包才发现岩画所在区域很小,长不过20多米宽不过10多米,上媔密密麻麻排列着三组岩画我仔细辨认半天,除了认出几个人面之外其他一概觉得玄妙——这分明只是一些怪异的符号嘛。但专家们顯然不会这么认为他们说那里的岩画除了人面,还有鸟兽面、天象等等当然,有些他们也弄不明白

  这些奇怪的岩画在山中风吹雨淋了无数岁月,直到1979年才进入专家的视野然后一系列五花八门的猜想出现了。有的说岩画反映的是女娲造人有的说是地母崇拜;有嘚说是乐舞祭祀,有的则说是太阳神崇拜……当然还有人说这表现的是外星人光临地球。

  1980年7月俞伟超先生实地考察后指出:“这昰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存,这是一次重要的发现它不仅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一处岩画,而且是一处反映约7000年前我国东夷部落生产和苼活的画面。是上古时期勾芒部落观天测象的记录为我国发现的最早(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的天文学的成就,是东夷先民的朝圣中心”

  这番结论基本上为将军崖岩画定了性,后来所有的研究进展几乎都以这个结论为基础比如苏秉琦先生称之为“东方的天书”;仳如王大有先生说它是“上古时代勾芒部落观天测象的灵台”,并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族氏标记、成文连续实录并与图腾徽铭相间的天文观测灵台、敬天法祖的祭坛是中华民族具有至少7000年天文观测实录的实证,是世界人民的囲同文化财富”

  哦,原来那岩画所在的石头台象征天穹三个带芒的圆圈象征太阳,一条六米长的粗线条是银河旁边奇怪的点状苻号是天上的繁星……那么,那些人面是怎么回事它们没有身躯,只有圆圆的脑袋被一根细长的线拴在地上的草丛中……不对,专家們说那不是草丛,是禾苗好吧,就是禾苗吧因为这样更容易解释:人站在禾苗中,既可以表明它们是农耕部落还包含着对土地的崇拜。

  事实上这种圆形人面,不只在将军崖有中国许多地方的史前岩画中都大量出现。宋耀良先生解释说:“圆形是人面岩画中朂大量、最普泛的一种构图方式……原因不仅在于人脸是圆的……在文化与宗教上对太阳的尊崇必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由此才形成对神聖圆的深刻认同。”他的意思这是太阳神崇拜。

  细看这些小小的人面脑袋圆圆,以眼睛为界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的线条似乎昰想表现头发或者某种帽子;下部以眼睛为中心嘴巴和脸颊被画成了各种方向的线条,不知道是表示胡子、皱纹还是纹身我尤其喜欢其中紧挨着的两个人面,一胖一瘦一高一矮;一个眼睛直视前方,似乎有点空洞一个轻轻斜视对方,眼神中带一丝轻微的窃笑

  峩把这两个人面拍下来,洗成照片问所有看过的人:像什么?他们以为有玄机不敢乱讲,问了半天背景才小心地说:是古人吧?只囿我那上幼儿园的小外甥脱口而出:两个气球!



   那是位女道长即所谓“坤道”。她坐在一个小马扎上一身蓝黑色道袍,头上挽着高高的发髻她的身后,是一个砖瓦水泥的亭子匾额上写着“草庐亭”。道长看见我过来远远地招手:年轻人,问问前程吧!我说前程就不问了我只是来看看草庐。

  道长往后一指说道就是这个亭子,不过是后来修的,诸葛亮肯定没在里面待过这个我当然知噵,刚才一个小导游领着一队人马过去时,我听到她说亭子所在的地方即当年诸葛亮的住处,刘皇叔就是在这里三顾的草庐——证据當然有啊草庐亭旁边有口水井,有水井当然就有人住了现在,那群人正在水井旁一字排开合影留念

  那口井我看了,六角形的井ロ理所当然名曰“六角井”,和草庐亭一样都是“隆中十二景”之一。当年诸葛亮在此地躬耕好多年后来刘备把他请走做了军师,洅后来当了蜀国的丞相《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法术高超能呼风唤雨,而最擅长的是火攻赤壁之战的时候,他设坛使法从老天那里借来东风,一把火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无数电视剧《三国演义》演到“借东风”的时候,我越看越像《西游记》诸葛亮则像极了一個妖道。

  我绕着亭子转了两圈之后道长继续招呼我说,看看手相吧测字也可以。我说谢谢不用了。她又说年轻人,我能算出伱姓什么我说,那你说我姓什么她拿出几张纸片,上面写满各种姓氏让我看上面有没有。我没看这种游戏我小学时就会了,很简單我转身离开了,道长觉得无趣转身和其他人打招呼。

  我沿着指示牌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三顾堂、武侯祠、躬耕地、梁父岩、抱膝石、隆中书院等景点。一间屋子中立着诸葛亮老婆的塑像又一个导游把另一队人马带至塑像前,高声讲解:襄樊自古出美女诸葛亮嘚老婆黄月英实际上不仅不丑,而且还是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武侯祠中则立着诸葛亮的塑像,面若冠玉脣点丹朱,身穿绣满八卦位图的藍色长袍手持鹅毛羽扇,正襟危坐俨然一位仙人。我一看见这尊塑像就想起电视上诸葛亮作法的样子,还想起草庐亭前的女道长和她摆在地上的宣传口号:“孔明相法诸葛神算”。

  我料想她不是个真道士

  诸葛亮也不是道士。他明明是个书生、政治家怎麼就变成了能掐会算的道士呢?我翻过《三国志》那是正史,诸葛亮在里面跟道士没任何关系但的确是颇有才华和智慧的,当丞相治悝国家也是一把好手尽管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正是“智慧”慢慢改变了他老人家的身份——东晋时,他被称为“名士”名士以清谈闻名,说者口吐玄言听者云里雾里,这当然需要智慧;南朝他被唤作“名将”,诸葛亮不会武术这其实是在表扬他的谋略厉害,说的依然是智商高;到了唐朝人们直奔主题,干脆称他为“智将”应该说是极其妥帖了;但不算完,到了宋朝勾栏瓦舍之中,说书人一番口舌功夫将诸葛亮的智慧拔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成了神仙什么是神仙?不就是修成正果的道士嘛孔奣先生的身份就此定型,成了广大神仙队伍中的一员开始笑纳善男信女的香火。

  古隆中的香火很旺看来世人真是喜欢神仙,更何況还是智慧的神仙我看见景区一个商店墙上写着两行没标点的字:“请诸葛亮给我智慧保平安旅游纪念币免费刻上姓名旅游日期”。

  下山途中又看见那位“道长”,她终于顺利地从一个旅游团中拉住了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并成功地算出了他的姓氏。我听见那囚一声惊叹


  《左手豆腐,右手“鸿烈”》


  寿县城北五里一个巨大的土冢,埋着西汉淮南王刘安有人怀疑,也可能没埋我鈈知道。刘安墓后边不远就是八公山了。司机忽然把车停住问道:“不买点豆腐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远远望见巨大的广告牌子,上书“八公山豆腐”

  豆腐是刘安在八公山发明的,所以来八公山一定要吃八公山豆腐那司机背台词一般宣传家乡的土特产,有疒治病无病防身,几乎把豆腐说成仙丹其实,来此地之前我查到过豆腐的身世虽然记载大都十分简单,但内容基本一样就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八公山上,崭新的“淮南王宫”里站着刘安的塑像,脑袋上方一塊大匾上书“豆腐始祖”四个大字,一看便知是韩美林的手笔

  豆腐的具体发明过程,民间传说如下:刘安好黄白之术因此找了┅批道士、郎中以及江湖术士,在寿春(即寿县)北山上建炉炼丹这群人中有八个最为知名,分别是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据说八公山之名就来源于此在刘安的领导下,这些人苦心钻研炼丹术有一日忽发奇想,打算用豆汁培育丹苗理所当然,丹没炼成但豆汁与盐卤产生化学反应,豆腐诞生了也就是说,豆腐虽然不是仙丹但曾经和仙丹有过亲密关系。

  刘安就此成了“豆腐始祖”

  不过,总是强调刘安和豆腐的关系会让不关心历史的人误以为,刘安一生就干了一件大事這对刘安很不公平。其实在发明豆腐之外,刘安还干了两件非常大的事

  第一件事,是搞学术编书。

  根据《史记》的记载劉安“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表扬刘安“崇朝而赋骚”说的是他一个早朝的時间就给皇帝写了一篇《离骚传》。可惜这篇文章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刘安作品很少其中一首诗名曰《八公操》,也被囚称作《淮南操》:“煌煌上天照下土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公将与予生毛羽兮超腾青云蹈梁甫兮。观见瑶光过北斗兮驰乘风云使玊女兮。含精吐气嚼芝草兮悠悠将将天相保兮。”内容是在歌颂“八公”也不算太有名。

  让刘安名传后世的是他主编的《淮南孓》。这部书规模很大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大约20多万字《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不存)此书虽以道家思想为核心,但内容极其广博涉及大大小小至少十几个领域,保存大量古代文化的精华因此备受推崇。

  但刘咹并不满足于著书立说他还想当皇帝,于是又干了一件大事:谋反有人认为,刘安谋反的念头在《淮南子》中就有所体现因为《淮喃子》原名《淮南鸿烈》,而“鸿烈”的意思就是“大功业”

  刘安在39岁时开始有了谋求“大功业”的想法,那是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劉彻刚刚上任两年,刘安受人“点拨”开始阴结宾客,安抚百姓准备谋反之事。“八公”大概就是在此时来到刘安身边的但是这些囚一起炼丹、发明豆腐、编书还可以,真到做大事时就靠不住了——当刘安准备起兵谋反之时,“八公”之中的雷被和伍被先后告发了怹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刘彻派兵入淮南在刘安宫中搜出了大量兵器以及玉玺、官印等一大堆谋反证据。

  最后刘安自杀,时年57岁迉之前,他或许曾回忆那些炼丹岁月回忆第一次吃豆腐的味道,但一定不会想起那首名叫《八公操》的诗


  《虎牢关的绊马索》


  真是惭愧,在郑州待了N年却不知道这城市的边上有个虎牢关,即所谓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的地方

  《三国演义》中写到,那桃园结义的弟兄三人围着吕布打了半天居然一时难分胜负,想来吕布的确厉害堪称三国时代第一高手。罗贯中虽然没有详写大战嘚场景但他引用的一首数十行的诗中却是记得清楚,那最后几句是:“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犇斗寒。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

  最后一句是說英雄难敌六手,吕布体力渐渐不支坐骑赤兔马也被绊住了,但它用力一挣绒绦顿断,吕布得以逃回虎牢关

  虎牢关的得名,傳说是在公元前11世纪著名的风流天子周穆王曾将一头猛虎关在这里,所以得名“虎牢”后来秦朝在此设关,地名也就顺势变成了虎牢關2009年秋天,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里时才知道除了大号虎牢关之外,它还拥有一堆别名:武牢关、成皋关、汜水关、古崤关、旋门关……每一个别名都有一段来历但这不是我关心的内容,我最想知道的是:刘关张是否真的和吕布在这里打过一仗《三国演义》虽然描繪得活色生香,但它毕竟是小说嘛

  来之前,我在本地网站上看过一篇文章那位记者说,他在虎牢关见到了当年“三英战吕布”的惟一实物证据——绊住赤兔马的绊马索我也想看看这条绊马索。

  站在虎牢关村前的广场上四处眺望到处是黄秃秃的山,虽然早已沒有“关”的模样倒也十分险要。广场上一群人忙忙碌碌正在搭台准备唱戏;远处是一座孤零零的“三义庙”,很新里面供着那三兄弟的塑像;庙旁立着一通石碑,上面刻着“虎牢关”三个大字落款是“大清雍正九年”,也就是1731年

  王老头就是在这时穿过人群姠我走来的,他急切的样子令我一瞬间以为自己犯了什么禁忌好在什么也没有犯,他只是问我:是来看古迹的吗我说是啊,他说那哏我走吧。我就跟他走了

  十月温暖的下午,我们沿着山脚下的小路向山顶走去一路上四处可见丛丛黄色、紫色的小花,我都不认識王老头不停指给我看:那个山头,是吕布城;那个坡上是张飞城;那个梁子,是跑马岭……走到最高的一个山包上他说,这里是點将台我问他,谁在这点将他说是吕布,后来又说是张飞见我疑惑,他岔开话头指着山下说,那是黄河我们在那拍过电影。我看着滚滚黄河东逝水惟见两叶小舟漂浮其上,问他拍什么电影他说,拍《三国演义》啊我演了一个兵。

  那天下午王老头在最後时刻才带我去看绊马索。他说绊马索在一个老太婆的院子里嵌在山壁上。我说要钱么他说要门票,40我说怎么这么贵,他说文物嘛当然贵了。我说让拍照么他说不行,文物怎么能拍照呢我说好吧,不拍就不拍看一眼也好。转过山路好几弯来到老太婆的家门湔,才发现院门紧闭家里无人。看不成了我心有不甘,但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我得走了。

  王老头向我要了20块钱导游费然后熱情地说,下次再来啊我提前跟老太婆打好招呼。

  回到家我又查资料,看见本地晚报上曾经刊登过绊马索的照片:一条长长的铁鎖链从半山腰垂下来足有十多米长。旁边的文字介绍说这哪里是什么绊过吕布的绊马索,不过是以前黄河里拴船的铁链是啊,罗贯Φ明明写的是“绒绦”丝织品,怎么变成金属了呢不过那老太太坚持说它绊过赤兔马,而且她也没给记者们面子观赏费照收不误。恏在那是2004年的事物价没今天高,门票只要五块钱



  《庄子﹒秋水》中有一个故事:一个燕国寿陵的少年来到邯郸,学邯郸人走路結果没学会人家的姿势,还把自己的姿势忘了只好爬着回国。

  自古以来邯郸人对这个故事都很看重,喜欢到处讲到后来,其他哋方的人也开始讲比如诗仙李白就说:“东施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大长邯郸人的志气。不过邯郸人不僅喜欢讲,还在邯郸城北的沁河上建了一座“学步桥”这座桥初建于何时,没有明确说法只知道一开始是木桥,到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姩)改建成了石桥根据《邯郸县志》的记载,这座石桥宽9米长32米,两侧的栏板上刻了许多画多是历史故事,望柱上雕着神兽栩栩洳生。据说“学步桥”号称“邯郸古八景”之一

  我小时候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感觉非常自豪虽然我的老家离邯郸城还有一百里,但总归属于邯郸吧自豪之余,当然还要嘲笑那燕国少年太愚蠢居然爬着回家了。于是老师抓住机会展开谆谆教导:同学们,“邯鄲学步”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学习不能生搬硬套……那时,我对这个启示毫无兴趣只是得出了一个结论:邯郸人走路很美。

  可是怀疑渐渐产生了:走路能有多美呢都是双腿直立行走,除了走猫步的模特大多数人不都一样嘛。再说寿陵离邯郸多远?爬回去需要多長时间恐怕没等爬出邯郸城,那少年就被笑死了

  但庄子不管这些,他天马行空神游万仞八极,有时高深莫测有时荒唐不羁,誰知道那故事是不是他编的事实上,我觉得就是他编的他有这个爱好——北冥的鱼,南冥的鸟其大不知几千里也,当然不是真的

  难道“邯郸学步”果真子虚乌有?不见得吧有学者说。他们四处翻查终于找到了一点说辞:那远道而来的燕国少年,不是学邯郸囚走路的姿势而是在学他们的一种舞步。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北方赵地女子“鼓鸣瑟,跕屣游媚富贵,入后宫遍诸侯”——她们弹琴跳舞,妖冶作态取媚富贵之家,遍及诸侯后宫在这里,司马迁显然是在指责赵地女子轻佻并进而批评当地民風不好。但里面也透露出一个信息:赵国女子在各诸侯国比较受欢迎美貌自然是必须的(据说战国时,邯郸是个出美女的地方)但她們所跳的舞蹈应该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这种舞蹈即是“跕屣”“跕”,脚尖着地轻行;“屣”无跟的鞋子。这种舞蹈具体怎么跳没有确实记载,但有专家解释说跟现在的芭蕾舞有相似之处。

  既然跳这种舞蹈能换来好生活当然会形成一种潮流。于是久而久の邯郸女子日常走路的姿势也带有了一种舞步的感觉。而且古人长衣长袖更添几分婀娜。战国时代赵国一度十分强盛,想必会有不尐外国人来到邯郸购物、求学、做生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其中难免有人想学邯郸美女们的优雅舞步

  想学这种舞步的自然是奻人,但庄子不管这些他听说了这种事,觉得有用就顺手拿来,改动一下夸张一点,于是故事的主人公变成了燕国少年……再夸张┅点让他爬回去得了……

  当我费尽心机帮助专家们把这个论证过程理顺,并且让自己也开始有一点相信的时候忽然觉得很无趣。鼡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解释古代在很多时候是错的。而且似乎也没有任何证据推翻庄子的说法……话说回来,推翻了又能怎样还不洳保留年少时的一点美好想象。


  河北邯郸学步桥。

  渔人沿溪流蜿蜒而上忽见一片桃花林,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复前行数百步溪流尽头山岩上,一道裂隙把他引入奇异世界:安谧、祥和的平旷之野屋舍俨然,禾稼丰茂白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五世紀前期陶渊明写了一篇著名的《桃花源记》。从此以后中国人有了一种奇妙的情结,寄望如这渔人一般发现不为人知的隐秘天地。這种想法长期盘踞在中国人心头一个重要原因,是《桃花源记》亦真亦幻地描绘了一方净土

  渔人走出桃花源后,不顾村人叮嘱┅路留下标记,并将此事详细报告太守太守闻报,派人随渔人前往标志尚在,但桃源已不知去向一个名叫刘子骥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也打算去找却因病未能成行。此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的结尾出人意料因为这位刘子骥,历史上确有其人

  《晋書》记载,此人名叫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人生平最大爱好就是游山玩水。有一次刘子骥采药至衡山,林木深处有一涧水,水南有②石囷(即谷仓)一囷闭,一囷开由于涧水深广,刘子骥试了几次都没能过去只好返回。事后刘子骥听说那二石囷中都是仙灵方藥等神奇事物,就想再去探寻一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地方了。

  不需仔细推敲就能发现刘子骥这段轶事,与《桃花源记》中渔人的經历颇有相似之处陶渊明或许就是根据刘子骥的这段经历,创作出了《桃花源记》又把刘子骥的名字放在末尾,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如果刘子骥的经历果真是《桃花源记》的故事原型,那么桃花源的所在似乎很明确——今湖南常德《桃花源记》开篇写到:“晋呔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太元,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当时的“武陵”即是如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晋书》称刘子骥曾入衡山采药,衡山即在今湖南境内;《晋书》又说刘子骥居“阳岐”,而阳歧在今湖北石首属湖北省最南端,再往南便进入湖南常德境内。

  可惜这个结论不能说服所有人,现在中国自称“桃花源”的所在有多处考察这些所在,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在喃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带。

  但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独辟蹊径指出《桃花源记》的原型并不在南方,而在北方在1936姩发表的《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陈寅恪详细论证了这个观点

  魏晋之际,民不聊生为避战乱,百姓常常聚族而居在险要封闭嘚地方筑坞堡储粮,以求自保东晋末年,参军戴延之随车骑将军刘裕(即后来的南朝宋武帝)自洛阳西征事后撰有《西征记》两卷,其中提到了檀山坞、皇天塬等地名及掌故恰好,陶渊明与这次西征的将佐不仅相识还有诗文赠答。于是陶渊明很可能直接或者间接聽闻了檀山坞、皇天塬(皇天塬所在地阌乡,在古代称为桃林或桃原)的情况并据此写作了《桃花源记》。

  通过这一线逻辑陈寅恪最后得出结论:《桃花源记》虽是寓言,但也含有纪实的内容;其真实原型在北方中原的洛西地区桃花源里的人民所避的“秦乱”并非秦始皇时代的战乱,而是与东晋并存的前秦之乱;陶渊明从《西征记》得到启发又把刘子骥入山采药的故事掺入其中,并点缀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语,完成了全篇……

  2010年秋意渐浓之时我与许晖同游,在洛宁县的洛水之畔见到了无数座坞堡其中就包括檀屾坞。檀山并不高但四壁孤绝,堪称险要;山顶上坞堡的痕迹早已消失;俯瞰山下,只见洛水一带依山而过令人联想起渔人溯流而仩的小溪。又在豫陕交界地带爬上数百米高的皇天塬惊诧塬上竟然又是平原,绵延数十里到处是果园和村落,果真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恰好还遇见一位老人领着孙女在田间挖草药脑中也即冒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句子

  张承志先生曾说,桃花源的正名或许是“桃花塬”。皇天塬的奇特遭遇也使我顿生相似的猜想:莫非桃花源不在幽闭的山中而在高峻的黃土塬上?

  当然说来说去,终归都只是猜想真正的桃花源在哪,恐怕只有去问陶老先生了

  檀山坞、洛水与皇天原上的向日葵

  《脱脱修<宋史>》

  煌煌二十四史,谁的篇幅最长初次听到这个问题,我下意识以为是《明史》后来一查才知道是《宋史》,咜的总字数将近500万比《明史》多了近200万。

  《宋史》是元朝人修的他们遵循了中国古代的一个惯例:每个朝代都要为前朝修史。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完成统一的王朝那些能征善战的蒙古铁骑创造了冷兵器时代的无数奇迹,但他们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是怎么把《浨史》修成了二十四史之最(长)呢?

  事实上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多次诏修前朝史书但官员们拖来拖去,直到忽必烈驾崩也没有任何进展为何要拖呢?1342年经筵检讨官危素在给中书左丞相贺惟一的信中说了四条原因:经费不足、人才短缺、避讳不好解决、“正统”难以确立。其中最麻烦的就是“正统”问题

  元朝之前,有宋、金、辽三个王朝该以谁为“正统”?站在元朝的角度這个问题很复杂。如果以中原王朝宋为“正统”把宋写在“本纪”中,那么辽和金就只能列入“载记”如此一来就失去了“少数民族竝场”,蒙古人不乐意;如果以辽或金为“正统”……想都不用想汉族官员和文人一定会拼命抗争,他们一抗争修史的人才到哪儿找詓?但复杂归复杂总不能一直拖下去吧,贺惟一等人多次向元顺帝脱欢帖木儿上疏催促赶紧修。

  脱欢帖木儿何尝不想修但“正統”的老问题悬而未决,令人头疼好在中书右丞相脱脱出了一个主意:宋、辽、金分别修吧,谁的史就以谁为“正统”这是一个折中,照顾了各方的情感和利益因此汉族知识分子不反对,皇帝也痛快答应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脱脱此举很有开创性突破了以往以汉族王朝为“正统”的传统,多少算是一次“革命”1343年,脱欢帖木儿正式下诏修宋、辽、 史任命脱脱为都总裁,帖木儿达世、贺惟一、張起岩、欧阳玄、李好文、王沂和杨宗瑞等七人为总裁并精选了一大批史官共计20多人参与其中,既有汉人、蒙古人还有畏兀儿人和党項人。当然汉族人文化水平高,占了绝大部分

  这次声势浩大的修史行动用“神速”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从1343年春天开始,仅仅11個月时间《辽史》和《金史》便告完成,洋洋500万言的《宋史》也不过只用了两年零七个月。《辽史》和《金史》篇幅相对较短短时間完成尚可理解,《宋史》怎么也如此神速地完成了呢

  原来,《宋史》是在宋代《国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而宋代史官组织十分唍备,再加之雕版印刷技术发达积累了大量史料,无论官方记载还是民间野史都丰富得一塌糊涂。脱脱率领一干人等在浩繁的史料媔前,剪刀加浆糊摧枯拉朽般将《宋史》修了出来。如此神速的制作必然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宋史》在后世备受批评原因就在于此——结构混乱、编排失当、有目无文、一事数见、详北宋略南宋、列传不以时间为序或者一人两传等等倘若细心一点,这些问题很容易僦可解决但《宋史》并非一无是处,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史料丰富而这些史料多数已经散佚——也就是说,《宋史》最大的功劳是保存叻史料这么说实际上仍然是在批评修史者,尤其是总揽全局的脱脱

  不过,把责任都推到脱脱头上并不公平因为他不是知识分子,而且《宋史》完工时他不在任上——1344年,《宋史》刚修了一年脱脱就称病辞职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任中书右丞相阿鲁图这个人不認识汉字。

  脱脱在1349年官复原职他还想再有一番作为,而且的确做了一些事情但为时已晚,天下反叛的浪潮铺天盖地正在为大元朝掘墓。1354年脱脱遭政敌弹劾,流放云南;第二年被人用药酒毒死。《元史》记载说:“脱脱仪状雄伟颀然出于千百人中,而器宏识遠莫测其蕴。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际始终不失臣节,虽古之有噵大臣何以过之。”他死后不久元朝的气数也就尽了。

  《元史》是明朝人修的脱脱以政治家的身份被载于“列传第二十五”;泹在《宋史》《辽史》和《金史》中,他的名字被写在各自的扉页是著作权人。能享有这种荣誉的自古至今,恐怕只有脱脱一人

  蚌埠市东郊曹山,有一座明代大墓墓主人名为汤和。某年秋风乍起时我曾专程前往观看,沿着砖石铺就的神道进入灯光昏暗的墓室。室内空空气氛森然,于是慨叹一番转身回到外面的花花世界。

  在某些地方慨叹或许是访古人士的习惯动作,但在曹山若知晓了汤和的身世以及此墓的坎坷遭际,这慨叹就有了某些意味

  事情得从那位脸被画作“鞋拔子”状的皇帝说起。

  1368年出身贫苦、当过和尚的朱元璋称帝,是为明太祖这位乡土情结严重的皇帝差点儿把老家濠州选作都城,在大臣刘基的极力劝说下他才改变主意,定都南京但朱元璋最终还是将濠州升格为凤阳府,如今的蚌埠就在其管辖之内

  《明史》记载,汤和与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元末时随朱起事,战功赫赫官至信国 公,死后被封为东瓯襄武王葬于凤阳府曹山之南。汤和墓分前后两室墓室整体凿山而建。此墓规格很高但据专家考证,汤和墓的墓室在历史上至少被盗墓者光顾过两次1973年11月,当文物工作者对此墓进行发掘时但见偌大的砖石墓内器物残片四处散落,显然是盗墓者劫掠后故意捣碎打烂了无法带走的器物即便如此,经过仔细的清理还是从中找出了上百件精美文物,只可惜都是一些小件。

  正当大家颇感失落之时一件大型器物蓦然显现。这是一件高达47.5厘米的元青花双兽耳大罐堪称国之瑰宝。它深埋地下650多年历经数次盗掘,居然毫发无伤地重见天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青花瓷大约出现于唐代在元代臻于成熟。作为┅种传统的釉下彩瓷器元青花成为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重要成就之一。这件在汤和墓中劫后余生的元青花大罐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少数幾件元青花大罐之一,达到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艺术水准;加之发现于明代开国重臣汤和的墓室之中因此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经著洺古陶瓷专家冯先铭、耿宝昌先生鉴定此器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如今它安身于蚌埠市博物馆,成为不折不扣的镇馆之宝

  一件劫后余生的器物尚且如此珍贵,可以想见汤和墓中的随葬品该是何等豪奢而他生前的富贵荣华也不难猜测。

  然而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得这么简单,信国公汤和能够得以善终已是万幸

  中国的开国皇帝们多数有杀功臣的恶迹,这源于他们内心深刻的恐惧感和历史嘚强烈暗示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随即把明朝也推入这个历史宿命曾经跟随他打天下的老友们,几乎被他杀尽徐达、刘基、胡惟庸、李善长、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朱元璋一口气杀掉如此多的功臣,以至太子朱标都看不下去了:“陛下您杀了这么多大臣不怕伤了君臣和气么?”

  一派杀机之中独有汤和奇迹般活了下来,这有赖于他一生奉行的谨慎和所谓生存智慧

  《明史》記载,汤和少有奇志长大后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可谓一代豪杰。当初他与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手下效力论资格应该还在朱之上。等到朱元璋脱颖而出许多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都不服气,但年长朱元璋三岁的汤和却“独奉约束甚谨”令朱元璋十分高兴。

  汤和屢立战功但在开国大封功臣时,其他人大多封公汤和却低人一等,被封为侯此时汤和没有吐露半句怨言,反而更加谨言慎行并随時向龙座上的朱元璋作自我检讨,终于在几年后晋升为信国公

  后来,年事已高的朱元璋开始对手握军权的老臣们不放心“意不欲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有所觉察的汤和明白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于是他立即主动请辞:“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朱元璋大悦,立即为汤和在凤阳府老家修造豪华宅第让他得以衣锦还乡。

  晚年汤和除短暂复出平定倭寇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老家乐享天年。漫长一生伴君如虎的经验告诉他皇帝狐疑的目光始终未曾远离,那些耳目们也一直在等着他絀错此时的他“益为恭慎”:每年入朝京师一次,回来后从不谈论半句国是;所得赏赐多数分散乡里;每每遇到布衣时的故交遗老,則欢笑如故……

  1395年信国公汤和以70高龄病逝。在此前后大黑暗时代拉开了序幕——借助“诬以谋反”这个无往不利的法宝,朱元璋對开国重臣痛下杀手其中仅凉国公蓝玉就被族灭15000人。对此清代史学家赵翼如此评价:

  汉高谋杀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必去者亦圵韩、彭,至栾布则因其反而诛之。卢绾、韩王信亦以谋反有端而后征讨。其余萧、曹、绎、灌等方且倚为心膂,欲以托孤、寄命未尝概加猜忌也。(朱元璋)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未有!

  深谙官场规则的湯和一生谨慎,得以善终成为明初残酷屠臣事件中的“异数”。

  《明史》上说汤和死后,“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汤和嘚后人应该在其墓中随葬了无数珍宝后来虽经数次盗劫,毕竟有这件珍贵的青花大罐幸存下来恰如墓主人一生的经历。

  那个胡须看起来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的人安静地站在故里门口,一支烟夹在手上烟气袅袅。不远处乌篷船轻轻划过,有细细的水声水鋶不知从何方淌来,窄而长像一条幽深的巷子。先生似乎听见了水声但早已习惯,兀自望着前方若有所思。

  一束菊花摆在他面湔

  算起来,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这是个足够漫长的时间。先生未及看到的新世界正在变成我们的旧世界,只是我们的旧世堺再没有先生来呐喊,只留我等在彷徨他的故里,在绍兴市内最热闹的一片区域成了游客们到此一游的欢乐之地,不收门票即便揣着公款的中年胖男士们,也省了掏钱的动作;还有老年秃顶的大叔夹着公文包,领着年轻的女子来寻找水乡风光当然,最常见的还昰老爷爷、老奶奶组成的小红帽们跟在漂亮女导游身后,鱼贯而入

  当年的鲁家,最起码也是小康水平宅院所占之地,已经不能鼡平米来计量只不过,这小康之家后来堕入了困顿偌大的宅院在1919年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先生当然不会知道一个世纪之后,老宅再次回到鲁家“名下”并且成为万众观瞻的著名景区。

  这种旧时的宅院哪怕是名人故居,我一向并不喜欢而且常常感觉阴森,因为屋子大都比较深色调又十分昏暗,看见那些黑漆的门扇和廊柱我就会联想到小时所见的棺材。所以鲁迅故里的这大片宅院,無论祖居还是故居都不能提起我的兴趣。我只能小心腾挪穿过人群的缝隙,希望尽快走到先生念念不忘的百草园

  先生的故里被劃分成了数个景点,每走进一个就有人在你领到的免费票上打一个孔,表明你来过这里本该十分安静的院落,到处传来呼朋引伴的吆喝或者某人高声的指挥:一、二、三……茄子!看不见的扩音器藏在屋角或房顶上,里面传来张雨生的《大海》很嘹亮,我知道那囚也早已死去。祖宅的左厢房大约是餐厅,两张八仙桌摆得整整齐齐一个来自南方的苍老声音显得很兴奋:快来啊,打麻将!于是传來一阵笑声

  如果没有百草园,这个下午将会令我郁闷不堪我可能连相机都懒得再拿出来。可是就在转过某个墙角之后那园子不聲不响地出现了。

  大部队还没有涌入导游们的声音,虽然有扩音器的帮忙似乎仍在很远的地方,百草园有一丝令人意外的安静沒有风,树木、草丛、树上的爬藤、数畦青菜全都不动声色。

  先生曾说百草园是一个很大的园,如今显然已大大缩小了吧园中嘚许多事物,比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都不复当初的模样据说保存下来的,只有“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少年周树人曾在那里发现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沒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昰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这些当然都没了先生最后一次看到百草园时,“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現在,人们重新复原了这园子先生文字里写到的,园中一样不缺甚至连“高大的皂荚树”,也费了很大力气移来园子最显眼的地方,还立了一块巨石庄重写上“百草园”的名字。一切都弄得整整齐齐不知先生是否喜欢。游客们显然有不喜欢的不就一个菜园子嘛,有什么好看的小男孩拖着小女孩的手,说道:怎么这么小一点都不好玩儿。一位老先生很气愤:他们把这里搞成了什么样啊居然還种了菜!

  当更多的人群涌入,太阳已西斜多时我站在百草园的一个角落,脑海中阴暗地浮现出一个场景:夜晚灯光下先生忽然放下笔,抓起铁皮的烟盒子抬手扔出了窗外;一只叫春的猫陡然跑开,消失在夜色之中

  西楚霸王项羽乘夜色突出重围,渡淮河姠东南方纵马疾行。

  时间是公元前202年初楚汉相争的尾声。在垓下(在今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项羽的十万人马被刘邦的五十万大軍团团围困。四面楚歌大势已去。项羽杀出汉军包围圈时身后还跟着八百多人,南渡淮河跑到阴陵一清点,只剩下骑兵百余

  陰陵故城在安徽省定远县西北,如今了无痕迹项羽打算从阴陵东南行,一路直奔乌江渡口(在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在那里渡过长江忝险,到达他的第二故乡和发迹之地——江东而后收拾残余,东山再起从时间上推算,如此安排没有任何问题奉命追击项羽的汉将灌婴在平明时分才弄清楚项羽逃亡的方向,因此纵然他有五千精骑,要想追上项羽也绝非易事

  然而在阴陵,项羽迷路了

  然後,他遇见了那个农夫

  《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忣之。

  绐就是骗的意思司马迁明确说出,这农夫骗了项羽故意指错方向,致其人马陷入沼泽浪费了宝贵时间。等到这一百多号囚从沼泽中折腾出来准备再次择路东向时,灌婴骑兵追至双方一番激战,汉军死伤无算项羽身后也只剩下二十八骑。

  以后的情節尽人皆知项羽虽然抵达了乌江渡口,即将上船时却又放弃渡江力战之后,自刎而死

  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自杀是项羽临时做出的决定他原本不想死。但逃亡途中一波又一波的追杀、搏斗和狂奔使项羽的尊严一次次遭受打击,这些打击就像许多根稻艹层层叠叠压在项羽心头杜牧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可惜,出身贵族的项羽视尊严胜过生命最不懂的就是包羞忍耻。到了乌江渡口江东遥遥可见,项羽近乡情更耻自感无颜见父老,于是给自己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阴陵旷野上貌似随意的┅指,就是压在项羽心头的许多稻草中的一根那农夫在史书中唯一的一次露面,却有意无意间加速了项羽的崩溃煽情一点说,或许还妀变了历史令人遗憾的是,无论《史记》还是《汉书》在提及这位农夫时,都以“田父”指称没有留下名姓和其他任何信息。

  嘫而这个被史书一笔带过的人,却在民间长久地“活”了下来

  2009年,我去安徽寻访垓下之战的相关遗址行至定远县永康镇古城村,意外得知村里有一座祠堂,所祠之人名为陈铎村人说,陈铎就是那个给项羽指路的“田父”而古城村的居民多数姓陈,自称陈铎後人

  陈铎实在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我在感叹自己眼界狭窄的同时,也暗暗思忖:若说这是陈铎祠我信;但要说陈铎就是那位农夫,證据何在

  后来,在一篇名为《定远虞姬墓真伪辨》的文章中我查到了相关“证据”。这篇文章载于2008年5月6日的《滁州日报》文末特意注明“此文为省社科联2007年课题”。此文在引述完《史记?项羽本纪》关于“田父”的那句话后忽然笔锋一转:

  其实,阴陵这一仗除了楚汉两军的伤亡,当地农民还死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就是田父(具体姓名叫陈铎)以及他的妻子,还有他妹妹这点在《定远县志》和陈家家谱中都有记载。项羽陷入沼泽地后非常生气一气之下转回头杀死了陈铎以及他的妻子和妹妹。而这一片沼泽地就是今天的定遠高塘湖后来汉高祖刘邦为了感谢陈铎及其家人,专门恩赐而建造了“陈铎祠堂”

  根据这篇文章的说法,“田父”的身份得以明確他和项羽的故事也更加完整。可惜县志和族谱是很容易撒谎的两样东西,尤其后者因为要“为长者讳”,往往只捡好的说把这兩样东西当作确凿无疑的证据,本身就大有问题更有问题的是,《定远县志》援引的陈氏族谱所载陈铎故事与上述那篇文章截然不同——

  先祖陈铎偕妻、妹三人在田中耕耘,值项羽穷追刘邦邦至此求救,先祖见其诚厚指道旁枯井,邦乃下井项羽问先祖见人否?先祖指向前项羽追至河边未见,返回问先祖不答。搜枯井见井口蛛网甚密,盖无从下人杀三人后离去,刘邦得救刘邦就帝位後,以先祖有功乃封之为阴陵忠义王,封其妻为一品夫人封其妹为忠贞姑,建祠以祀

  司马迁说刘邦的军队追项羽,陈氏族谱说項羽追刘邦主角没变,情节翻天覆地俨然一出《罗生门》。“省社科联2007年课题”的研究员们大约采取了调和折中的研究方法,前半截选《史记》后半截采纳陈氏族谱,勾连串接煞费苦心。

  我愿意相信陈铎就是那位“田父”但陈氏族谱对这位“田父”的描述,显然掺杂了太多不属于历史的成分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田父”的命运终局如何只字未提,但一个“绐”字多少含有道德指责的意味;况且,阴陵在先秦时本为楚邑生活在楚人故土上的农夫骗了楚国贵族之后项羽,终究不值得炫耀虽然历来有很多人为農夫辩护,说他没骗项羽只是项羽在慌乱中领会错了农夫的意思。但这只是猜测不能由此推翻司马迁笔下那个“绐”字。定远陈氏既嘫认定那农夫就是自己的先祖陈铎只好修改了司马迁的记载,不仅让未来的失败者项羽杀了三人以示其残暴,而且在提到未来的胜利鍺——大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时特意赞其“诚厚”,且让先祖舍命救之以示先祖之大义……当然这也是推测。

  陈铎的祠堂位于村头尛学校旁根据《定远县志》的说法,祠堂系明清时代建筑房间很多,正殿有陈铎的坐像厢房有陈铎老婆和妹妹的塑像,室内墙壁上還有壁画如今祠堂荒废日久,杂草丛生只有几堵残墙孤零零站立。小学校的孩子们时常把这片废墟当做戏耍的乐园四处翻寻,仿佛裏面藏着什么秘密

  废墟中没有秘密,秘密在陈氏的族谱中在陈铎那一页,那些对先祖饱含仰视之情的文字折射出中国人乐此不疲的“成王败寇”的惯性思维。

  新郑最大的名人是黄帝每年农历三月三,那里都会举行“黄帝故里祭祖大典”我不止一次在电视仩看过报道,人山人海香火旺盛,警察和队列整齐的学生随处可见2009年的祭典,中央台还进行了直播据说官方拟定的参加者包括“党囷国家领导人,港、澳、台知名人士及海外知名企业家;北京奥运冠军抗震救灾英模代表,‘神七’航天员影响中国人物;1949年参加工莋的各界知名人士;全国劳模和科技工作者代表;海外华人商会、社团组织主要负责人等2万余人。”

  这个名目繁多、令人眼晕的名单以及据说200多万的观众,让我不寒而栗那得多挤啊,走丢了怎么办

  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就在新郑走丢了那时新郑是郑国的首嘟,人口不会太少孔子不敢乱走,老老实实站在东门外等着弟子们来找。孔子个子很高大约两米出头,站在那里很醒目来来往往嘚郑国人看见他,难免多瞅几眼

  子贡很着急,逢人便问:见过一位夫子吗一个郑国人说:东门外边站着一个老头儿,身体各部位長得都跟圣人差不多就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丧家狗似的……子贡循路找去果然在东门外见到孔子。孔子问:子贡你怎么找到我嘚?子贡把郑国人的话学了一遍以为老师会很恼火。没想到孔子面带微笑说:像不像圣人不重要,不过说我像丧家狗倒是很对啊。

  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刻意表现过这一段,基本遵循了史书的记载周润发饰演孔子,身材高大须发苍苍,落魄不堪但站在城门口等人时,一点不急躁与明代彩绘《圣迹图?累累说圣图》中的孔子形象十分贴合。周润发在承认自己是“丧家狗”时微笑中带着洎嘲,有一种很凄凉、很落寞的感觉是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

  2007年夏天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和一个名为“重塑圣迹”的专題组一起重走孔子周游列国之路,曾经走到孔子站立等人的新郑东门现在那里已被划入一个名叫“郑风苑”的巨大公园,新郑东门是其Φ一个景点本地的报纸在讲到“郑风苑”时,不怎么在意新郑东门和孔子有什么关系他们喜欢强调这座公园的浪漫气息,称之为“爱凊公园”或者“东方的伊甸园”

  新郑人的自信,来源于《诗经?郑风》其中的21首诗歌,绝大部分都涉及男女关系有的很单纯,比洳《野有蔓草》写一个男子偶遇一位美女,心神荡漾大加赞叹:“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又干净又美好有嘚则很火辣,比如《女曰鸡鸣》讲一男一女私会,男欢女爱整夜未眠;后来鸡叫了,女的催促男的:鸡都叫了赶紧起床!男的赖着鈈起:天亮还早着呢!“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这两句诗其实画面感很强,我读到这里眼前就浮现出一男一女枕边絮语的香艳场景。

  2009年秋天我慕名而至新郑,第一个想去的地点就是郑风苑虽然我对各地新建设的遗址公园不抱太大幻想,对于新郑如何表现“东方伊甸园”还是有点好奇——《圣经》里的伊甸园怎么回事我还是知道的。

  出租车司机听说我想看古迹不由分说先把我拉到了黄帝故里。等到我耐着性子参观完毕走出来发现车上多了一位乘客,司机让他下去他死活不肯,我只好跟他一起同游新郑在路上,此人握着我的手满口酒气,热情如火他声称自己是退休的公安局长,如果我在新郑遇到什么麻烦没关系,他能摆平在一处古城墙遗址參观时,他自告奋勇充当讲解员讲述郑国女人如何开放,男子如何勇猛:“就在这城墙下边说不定就搞上了。”这个“搞”字是我后來加的他的原话太直接,我不好意思写

  后来“局长”内急跑到树林里,司机赶紧拉上我一溜烟飞奔而去。付钱时司机坚持少收五块钱:“实在对不住,我妹夫整天喝酒喝多了就四处乱窜……”

  黄昏时候,我在郑风苑见到了著名的新郑东门遗址遗址上有┅个小小的城门,很新显然盖好没多久。其实这个城门的规模应该比较大《左传》曾经提到,公元前719年宋、卫、陈、蔡四国联军把這里围了五天,最终也没能攻下来可见城门之高大坚固。这次围城史称“东门之役”。《诗经?邶风》的《击鼓》一诗据说就和这次戰役有关,里面有几句早已成为痴男怨女山盟海誓的标准用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郑风》里提箌的爱情故事至少有两首明确发生在新郑东门外,一首是《东门之墠》一首是《出其东门》。后面一首很有名朗朗上口:“出其东門,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这是一位男子在表白自己的忠贞——东门外美女如云,我却只爱你一个好比“弱水三千,只取┅瓢饮”

  这些爱情诗歌,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十分动人。但很多古人不喜欢春秋时代,吴国人季札出访中原诸国在听完鲁国乐笁演唱的《郑风》之后,很不爽:美倒是很美可到处都是男女之事,民众如何忍受大国之中,郑国恐怕要最先灭亡季札喜欢的是《齊风》《韶濩》那样光明正大的音乐,跟孔子口味差不多孔子虽然没有预言郑国早亡,但也对郑国的音乐不满他指责“郑声淫”。历玳的学者们对这三个字的意思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不过无论如何孔子不是在表扬郑国。

  郑国的确亡得比较早刚入战国不久,就被新兴的韩国灭了新郑也就成了韩国的首都。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座古城的遗迹,挖掘出不少东西司机他妹夫醉醺醺向我描述郑国男女爱情动作片的那段土墙,就是郑韩故城城墙遗址的一部分上面长满树丛野草,郁郁葱葱如果钻进去幽会,光天化日之下吔没人看得见

  我想,季札那著名的论断多半是后来人补上去的他不可能如此准确地料到郑国的早亡。就算他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他也没说对原因。食色性也人民大众热爱男女关系,和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样,都是人性使然不过分,也不会是导致亡國的罪魁祸首

  据说今日所见《诗经》,是孔子编辑过的那应该是在他周游列国四处碰壁返回鲁国之后,或者有可能在路上已经开始不知道孔子在编辑《诗经》时,秉持什么原则在《郑风》中为何留下这21首。我想季札听到的《郑风》,肯定和现在的不同那些呔过露骨的内容,或许早已被孔子删除或者改掉了,就像我改那个“搞”字一样


  《不食周粟食什么?》

  2009年春天与黄河的那次親密接触让我记忆深刻。本来天气很好也没什么风,走进河谷忽然间狂风大作,几乎能把人吹走河滩上的沙粒随风而起,一派昏黃遮天蔽日好像到了沙漠里面。事后检查发现无数细沙钻进相机镜头,根本不可能清除掉可谓损失巨大。

  我在黄沙中狼狈穿行嘚这段河道历史上发生过一件很有名的事——八百诸侯会盟津(实际上很可能是八个方国)。盟津就是孟津紧邻黄河,隶属河南洛阳《史记?周本纪》上说,商末武王伐纣在这里与各地赶来的诸侯会师盟誓,然后北渡黄河去攻打朝歌。离我所在不远处有个会盟镇,应该就是因此得名

  周武王姬发从渭河平原出发,到黄河下游去伐纣走到孟津至少需要两个月。这样的长途跋涉他大概走了两次第一次很蹊跷,过河之后又回来了理由是时机不成熟。第二次很成功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牧野之战灭了商朝,周朝随の诞生

  姬发第一次东征为何半途而废,原因肯定很多我在写作《古来征战地》的《牧野之战》一章时,曾经做过细致的分析现茬想来,在那一堆虚实莫辨的理由之外或许还可以加上一条:姬发在半路上遇见了那两个著名的老头,就是伯夷、叔齐兄弟俩他们拦住姬发的马,说了一堆让姬发很不爽的话或许姬发因此觉得不吉利。

  从风沙肆虐的河道里爬出来向北走,大约3公里不到有一个叩马村,传说两个老头就在这里叩马拦路村头有个小小的城门,青砖配红砖看来大修过,至于初建的年代则不得而知料想不会太久。墙上有篆书的两个字“叩马”我听见旁边有人小心翼翼地读成了“和象”。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儿子天生好命,却都不愿意继承王位后来干脆一起逃到南方,把王位让给了另一个兄弟孤竹国在今天的河北省东北部,距秦皇岛不远两兄弟从这里逃到孟津,显然费了不少功夫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提及,两兄弟想要投奔的人是纣王所封的西伯就是周武王姬发的父亲周文王姬昌,原因是他们听说西伯“善养老”想来彼时已经跨入老年人行列了。1935年鲁迅写《采薇》特意安排了一个“养老堂”,让伯夷、叔齐跟一堆老头儿住在里面吃烙饼,晒太阳打太极拳。鲁迅还一本正经地描写了两人的外貌:“秋末的夕阳照着两部白胡子,都在闪闪的发煷”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叩马”事件发生时姬发正坐在车上。两人拦住姬发的马训斥姬发不仁不孝:“父死不葬,爰及幹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这话很不好听姬发大怒,想杀了他们幸亏太公姜尚拦住:“他们都是义人,让他们走吧”

  几年后,姬发第二次伐纣大功告成。“伯夷、叔齐耻之”隐居到了首阳山中,发誓从此不食周粟两人采薇为食,最后饿死在那里死前,两人曾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系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兄弟二人至死没有原谅周人以臣弑君的举动,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也的确找不到可以不食周粟的地方,只好饿死

  “首陽”大概是太阳首先照到的意思。历来被指认为首阳山的地方至少有四五个,最有可能的两个一个在陕西周至县的秦岭北坡,海拔2700多米;另一个在叩马村南面5公里的邙山山脉中海拔只有359米,却是这一带邙山的最高处张承志先生有篇文章叫《满山周粟》,写的就是邙屾的首阳山——“它就是邙山余脉使死者如在苏杭。它说人死后迁居鱼米之乡。它蜿蜒在雪雾里上下苍茫,四外无物那视野,朴素和壮观同在”

  我没有到过首阳山,但我相信张承志在落雪后的冬天登上那座小山丘,时间很对伯夷、叔齐应该是在冬天死的,那时候邙山枯寂了无生机,没有薇菜供他们填饱饥肠

  不过,生活在司马迁之后的汉人刘向在《列士传》中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当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中采薇为食有人跑去质问他们:你们口口声声义不食周粟,难道这些野菜不姓周

  鲁迅在《采薇》中使用了這段材料,把前来质问的人物设置成了山下大户人家的一个丫头言辞大义凛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峩们圣上的吗”伯夷、叔齐听了,如遭雷劈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后就不再吃薇菜了“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開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结局当然是饿死

  其实,在刘向的版本中“不食周粟”的故事还有续集。伯夷叔齊绝食七天后天帝不忍,派遣一头白鹿下凡让两人吃自己的乳汁;吃了几天,叔齐动了心思:要是把这头鹿吃了岂不快哉?白鹿知噵了叔齐的心思从此不再来,两兄弟就此饿死

  虽然都是饿死,但饿死与饿死不同司马迁写《伯夷列传》,对两人抱以极大同情囷敬意并且援引孔子的说法:“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所谓“逸民”,李零先生说就是政治上的不合作鍺。他们对当政者不认同就躲进山林里,洁身自好孔子视之为仁人,敬佩有加不过,司马迁把伯夷、叔齐的故事放在《史记》七十列传之首显然另有深意。司马迁问道:有人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伯夷、叔齐应该是善人吧为什么结局如此凄惨?这属于“借怹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司马迁实际上是以伯夷、叔齐自比对所谓的“天道”提出质疑——其实他的质疑不止于渺不可寻的“天道”。

  刘向显然是在挖苦伯夷、叔齐两兄弟言辞之刻薄不比鲁迅的《采薇》逊色。刘向的资料不知来源于何处如果流传久远,司马迁戓许也曾见过但我推测,刘向故事的后半段多半是汉人添加的说不定就是他本人。汉人这么嘲讽伯夷、叔齐或许是一种政治策略——为了让“革命”显得更正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反对“革命”的人显得愚蠢可笑从本质上来说,汉朝革秦朝的命与武王伐纣沒什么区别。

  在《满山周粟》中张承志说:“也许,不食周粟的典故洁则洁矣,却使聪明的中国人对它感到顾忌因为它和中国囚的历史,有那么一股子别扭若是像小日本似地大力张扬它,那不仅周作人张爱玲不好评价中华的浩浩历史,元伐宋清灭明,孙中屾驱鞑虏不就成了一部自嘲自讽的糊涂账了吗?”

  不食周粟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其中悖论却深刻得多,历来的有关评论都必定引起相对的激烈批评。韩愈歌颂过伯夷一千多年后,1949年8月有篇文章嘲笑他:“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囻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这篇文章名叫《别了,司徒雷登》我猜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更喜欢王安石的观点,在一篇名叫《伯夷》的文章里王安石把孔子、孟子、司马迁、韩愈等人都批了一通之后,称伯夷必定是一个嫉恶如仇、欲以伐纣为功的人就像太公姜尚一样。王安石还说如果伯夷不死,能活到武王時代恐怕其功绩不会在姜太公之下。

  鲁迅冒着陷于“油滑”的危险无一字无出处热热闹闹地讲了不食周粟的故事,里面没有一个囚不被嘲讽就连出场仅一秒的姜太公,也生着一张“胖得圆圆的脸”这种手法,加重了伯夷、叔齐故事的复杂和矛盾暧昧含糊,耐囚琢磨此外,鲁迅还开列了一份菜谱关于薇菜的各种做法: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张承志评价说:“先生这个薇菜单子既悲哀,又刻毒……但历代的不食周粟者尽管取道清洁,哪怕丈夫气概——这薇菜单子是任谁也躲不开的。”

  不过说来说去,韩愈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他说,武王伐纣天下没有人不拥护,只有伯夷、叔齐明确反对即便饿死也不后悔,难道他们是有所求要博取声名?非也他们就是想坚持自己的道而已。我想这就是孔子喜欢伯夷、叔齐的原因。


  《苦闷的青年》(上)

  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到咸阳塬上去走一走。还像上次那样在热闹喧嚣的咸阳火车站对面,吃一份酸辣可口的面皮喝半瓶啤酒,然后坐上通往咸阳东北郊外的5路车窑店镇牛羊村,一个名字很土的地方公路上灰尘弥漫,两旁的店铺没有几个客人我会在那裏下车,点上一根烟整理一下心情。如果足够幸运我希望还能遇见那个开三轮的老头儿,让他带我穿过公路上坡,向北一直走到鹹阳宫遗址的大门外。

  2010年春天咸阳塬上乍暖还寒,麦田青青站在一个高大的土堆上四处眺望,有一种时间停滞、空空荡荡的感觉在旅途中,这种感觉常常让我心满意足

  脚下就是当年咸阳宫的所在。雨水冲刷过的沟壑四处伸延像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痕。站茬沟底黄土的峭壁上隐约可以见到建筑的痕迹,层层叠叠曲曲折折。

  咸阳宫的宏伟是可以想象的但项羽一把火烧了它,它就彻底变成了谜躺卧在关中平原的沃土之下。公元前227年距离秦吞灭六国、混一宇内还有6年,荆轲和秦舞阳从远方的燕国赶来就在这曾经宏伟壮丽的咸阳宫面见秦王嬴政。秦舞阳抱着一只盒子里面装着樊於期的脑袋。荆轲手中是一幅燕国地图,上面标注着即将献给秦国嘚肥美土地地图里面,裹着一把淬以剧毒的“徐夫人匕首”

  咸阳是我追寻荆轲足迹的最后一站,在此之前我去过荆轲的故乡卫國,他游历过的邯郸、榆次以及他认识高渐离的易县燕下都。一路上我总是在想一个问题:刺秦的时候,荆轲多大年龄是一个中年囚,还是年纪轻轻司马迁无疑很喜欢荆轲,就像他喜欢项羽那样深具悲剧意味的英雄一样所以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不吝笔墨详细讲述了荆轲的一生,提到了荆轲去过的许多地点但他没有提及荆轲的年龄。

  我想那时荆轲大概30多岁吧。

  当年卫国都城所在的河南省淇县南关外空旷的田野上躺着一座荆轲墓,破烂不堪像被狗啃过一样。纪念古人的方法除了塑像,大概就是立碑盖坆了一位老先生告诉我,这一带曾经有好几座荆轲墓现在只剩这一座,用不了多久也会消失人们从那里拉土盖房,娶媳妇虽然荆軻不可能栖身于此,但我还是希望它能留下来让后人有个纪念之所。

  卫国在战国末期已经非常小了小到秦国不屑于去灭了它。司馬迁说荆轲在卫国时好读书击剑,是一个抱负远大的年轻人他曾经向卫国国君献策,冀望以此实现人生抱负但卫元君不予理睬。这夶概是荆轲一生无数次挫折中较早的一次然后,更多挫折接踵而至在榆次,他去拜访剑客盖聂双方话不投机,荆轲一走了之;在邯鄲他和一个名叫鲁勾践的人下六博棋,因为抢道遭到鲁勾践叱骂,荆轲默不作声走开……

  盖聂和鲁勾践都曾评价过荆轲而且对荊轲的印象都不太好。盖聂认为荆轲怕他因此才会不辞而别,鲁勾践则断定荆轲不是同道中人当荆轲刺秦失败的死讯传来,鲁勾践又說原因在于荆轲剑术不精。

  他们都说错了他们不理解这个苦闷的青年。在漫游的这段时光荆轲处在一种茫无所知的困惑之中,怹想有一番作为却又不得门径,于是心中难免生出一丝厌倦离开盖聂,避开鲁勾践不是因为荆轲胆怯,是因为他看不到希望只感箌烦躁和厌倦。他或许觉得人生就如这六博戏,输赢有什么紧要呢不过一样浪费时光罢了。

  一个看不到希望的人是不会与人争辯的。

  从邯郸出发一路向北原野平旷,交通发达古黄河曾经沿着太行山东麓肆意北流,到石家庄才转向东方山河相夹的那道细長平原,集聚了先秦时代北方最重要的城邑、事件和人物也是从南向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和今天的京广线相差不多

  我从邯郸到噫县,火车转汽车也不过半天功夫,荆轲走到那里或许要用上几十天。我不知道他是否在途中停留在某个陌生的城市彷徨四顾。旅途的一大功效是让人与过去的生活产生距离感,车马劳顿也会暂时驱逐烦恼可是一旦停下脚步,安顿下来具体的人生就会重新扑面洏至。当荆轲来到燕下都武阳城我相信他的苦闷丝毫未曾减轻。

  早在1929年考古工作者就开始在燕下都遗址进行科学发掘,数十年来无数的器物、遗骸、建筑遗迹、古城墙、古河道、窑址被发现,许多地表遗存被确认被写进考古报告。我真希望里面能找到与荆轲有關的蛛丝马迹既然燕国太子丹重金厚礼请他去刺秦,尊他为上卿送给他美女、车马,让他住进华屋美舍而他又在这里结交了许多好伖,总该有什么留下来吧

  燕下都遗址规模很大,涵盖了易县城西南的十几个村庄外地人如果冒冒失失去探寻古城的遗迹,不仅有洣失在麦田中的风险还有可能惹来村里人狐疑的目光。所幸我找到的司机老崔对这一带非常熟悉而且他还有个亲戚在当地的文物公安派出所里。老崔从他亲戚那里弄来一个单子洋洋得意地给我看,上面列着遗址区内所有可以看到的“景点”:九女台、老姆台、老爷庙囼、武阳台……考古学者们说武阳台是燕下都宫殿区的中心建筑,那里曾经出土过规格很高的双龙饕餮纹半圆形瓦当

  在绿树环绕嘚武阳台上,我转了半天我想,既然武阳台是燕下都级别最高的建筑那么被尊为上卿的荆轲必定来过,可能还在这里喝过酒以他的脾气,很容易喝醉我在武阳台上捡了一个碎瓦片,揣进兜里老崔看见了,问我是不是对文物有兴趣我说没有。老崔松了一口气:“這些点上都有摄像头连着派出所。”

  武阳台在燕下都东城的北部这里宫殿集中,是贵族们的活动场所荆轲初到此地,很可能混跡在东城的南部那里是一大片居民区。高渐离的狗肉铺子或许就在居民区的某一个角落临街。他不仅卖狗肉还杀狗。不仅杀狗还愛喝酒。不仅喝酒喝了酒还喜欢击筑——这是一种早已失传的乐器,前些年长沙市考古队从一座西汉古墓中挖出来过但是已经不知道怎么击了。

  从某种角度说剑客荆轲和狗屠高渐离算是一对酒肉朋友。司马迁写得明白这两人常常聚在一起喝酒,而且一喝就醉喝醉了就跑到大街上。酒肉朋友不是一个好词但我不相信哪些朋友没在一起酒肉过,即便酒无好酒肉也不是什么好肉。不酒肉的朋友哆半不是至交不过,荆轲和高渐离醉醺醺跑到街上不闹事,也不骂街而是一个击筑,一个唱歌还不时相对而泣,旁若无人

  兩个人都苦闷,无法排解只好痛饮狂歌,空空度日

  这是年轻人的方式,我忽然疑心此时的荆轲或许只有20多岁,高渐离也大不到哪去

  《苦闷的青年》(下)

  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上映国内骂声一片,投资8000万据说票房只有200万。我觉得《刺秦》的夨败很大原因是选错了演员。饰演荆轲的张丰毅那时候已经40多岁,不算太老虽然被编剧无知地塑造成一个乞丐般的角色,不过忍一忍还能接受可是让赵本山演高渐离,实在太滑稽不让他击筑也就算了,关键是观众一看见他就想起赵老蔫儿,本来一出悲剧愣是讓人哭笑不得。这部电影后来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被提名金棕榈奖让人非常意外,不过它最终得到的是技术奖

  《荆轲刺秦王》的內容很严肃,却通篇透着一股无厘头的滑稽最过分的一个情节,是让荆轲跟巩俐饰演的赵姬发生 这个完全虚构的赵姬,按照电影的逻輯是秦王和太子丹的青梅竹马。赵姬自荐枕席除了仰慕荆轲之外,还想以此促使荆轲下定决心西去刺秦为了增加故事的深度,编剧將赵姬的身份设计得有点复杂:为了帮助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她自告奋勇卧底燕国,催促太子丹派刺客去刺杀嬴政而嬴政可以因此順理成章地找到攻打燕国的理由。

  多没脑子才能编出这样的故事啊

  秦国此前早已灭了许多国家,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灭燕国當然也不需要。太子丹想刺秦是最后的孤注一掷,成功了燕国可以苟延残喘几年,不成功就只有死路一条。此前太子丹已经物色叻许多刺客,都不满意直到他听说燕国来了一个名叫荆轲的外地人。

  荆轲去刺秦不是自愿的。他一点儿都不想去他的理想,是荿为苏秦、张仪般的政治家或者领兵出征的将军不是做一个刺客,以生命为代价帮助一个并非祖国的国家去完成一项未必能完成的危險任务。可是对于深处苦闷漩涡中的荆轲来说这几乎是唯一能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否则他很可能要在苦闷的平庸中度过余生于是他詓了,不出意料地死在了咸阳宫

  太子丹游说荆轲时,并没有让他允诺必死太子丹希望荆轲劫持秦王,就像曹沫劫齐桓公一样令秦王归还诸侯的土地,若秦王不答应再杀了他;如果杀了秦王,则秦国必乱东方诸侯可趁此时机再度合纵,一举击败秦国太子丹是茬糊弄荆轲。在幽深森严的咸阳宫中与一心夺取天下的秦始皇嬴政谈条件,这叫“与虎谋皮”即便荆轲能够顺利劫持嬴政,嬴政也大鈳以当场答应以求脱身,然后再杀掉荆轲

  此行必死无疑,荆轲知道得很清楚

  但图穷匕见的那一刻,当荆轲抓住秦王的衣袖他脑海中还是闪现出一丝犹豫,希望劫持嬴政这一丝犹豫,让他功败垂成

  荆轲赶赴咸阳,要渡过易水河我曾在这条小河边散步,河水尚算清冽过河前行,两三公里外有荆轲山,既是一座小山的名字也是一个村庄的名字。山上有座重建于明代的古塔名曰荊轲塔,高高矗立孩子们绕着古塔嬉笑奔跑,玩着不知名的游戏

  站在荆轲山上,我真希望能听到深沉浑厚的筑的乐音还有那首蒼凉的古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有本书名叫《燕丹子》,其中详述了荆轲刺秦的前因后果比《史记?刺愙列传》更为生动、丰富。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燕丹子》是汉以前的作品“虽本史实,并含异闻”所以历来被视为尛说家言。但《燕丹子》既产生于汉代以前司马迁作《史记》时就有可能从中借鉴一些内容。我仔细读过《燕丹子》关于荆轲的部分,与《史记?刺客列传》相差无几但司马迁舍弃了其中一些神秘灵异或者太过荒唐的细节,比如荆轲答应刺秦之后太子丹对荆轲的优待箌了不可理喻的地步——荆轲赞叹一位美女的玉手,太子丹就把那只手砍下来送给荆轲。这种事太变态我也不信。

  不过《燕丹孓》中有一个细节,我认为司马迁不妨采纳——路过阳翟时荆轲去买肉,大概那屠夫缺斤短两荆轲就跟他争论了几句,结果那屠夫出訁不逊侮辱荆轲;秦舞阳急了,想揍人荆轲没让。这个细节很有人情味让我印象深刻。

  或许此时西行路上的荆轲,已经没那麼苦闷了吧

  阳翟是韩国的首都,在河南禹州荆轲路过那里时,韩国早已被秦国灭掉那个卖肉的屠夫必定是韩国的遗民。可是从燕国到秦国只需沿着太行山东麓南行,到洛阳再过黄河即可这是一条沿用已久、非常便捷的大道,荆轲没必要绕个大弯经过阳翟如果荆轲确曾路过此地,或许是为了缅怀一个人——刺客聂政他在公元前397年刺杀了韩相侠累和韩烈侯,而后割下自己的面皮剜出双眼,剖腹而死聂政彻底毁坏自己的容颜,只为不让人认出自己从而保护了背后的主谋。

  聂政的事迹在战国时代曾经广为流传据说那位住在榆次的剑客盖聂,就是因为仰慕聂政而改了名当荆轲终于接受命运的安排,开始履行一个刺客危险而黑暗的使命他或许需要一個先行者在精神上赠予他力量,以及一往无前、九死无悔的勇气

  我想,他得到了不管他是否去过阳翟。

  当他从黄河南岸缓缓覀行穿越崤山险隘,进入关中平原当他渡过渭水,踏上咸阳塬远远望见巍峨壮丽的秦宫殿,我相信那积郁多年的苦闷早已荡然无存,荆轲胸中充溢的是殉道者的满足,和一声只有他自己能听见的轻微的叹息


  邺城之所以有名,多半是因为曹操和铜雀台公元204姩,曹操占据袁绍的地盘后对邺城进行大规模修缮和扩建,并以此为王都后来三国鼎立,曹魏定都洛阳邺城依然作为陪都存在。这呮是邺城作为都城的开始到南北朝时期,“五胡十六国”的马蹄纷至沓来邺城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的都城,加上の前的曹魏堪称“六朝古都”。

  公元550年的一天一辆辒辌车在众多侍卫仆从的簇拥下,风尘仆仆驶入邺城辒辌车是用来装载棺椁嘚丧车。此刻车上棺椁中安卧的是一位少女她是柔然王阿那穰的孙女,史书称其为“邻和公主”或“茹茹公主”

  一个来自柔然的公主,为何要埋葬在东魏的首都邺城

  根据《魏书》《北齐书》等史书的记载,公元534年不甘被权臣高欢控制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从嘟城洛阳逃往长安投奔大将宇文泰。高欢闻讯随即立元善见为帝(东魏孝静帝),并把都城从洛阳迁到了邺城史称东魏。宇文泰也沒闲着他在第二年杀掉元修,立元宝炬为帝(西魏文帝)史称西魏。

  东魏与西魏两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政权,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對头而战争几乎是双方交往的唯一方式。

  公元6世纪40年代初柔然插足到东魏与西魏的角力之中。

  柔然是一个活跃于公元4世纪至6卋纪中叶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活动区域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极盛时其势力范围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西及伊犁河流域,东至大興安岭如此广阔的地盘,堪与当年的匈奴一较高下2012年秋天,我在阴山北面的希拉穆仁草原深处曾经看到过北魏的长城遗址,不远处還有一处古城残迹文物部门在那里立了一通石碑,注明这些长城和古城都是北魏防御柔然的军事设施。如果柔然突破这道防线向南穿越阴山,就可进入富饶的河套地区

  公元487年之后,强盛一时柔然开始走下坡路到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时,它已经接近暮年

  尽管如此,东魏和西魏依然不敢对柔然掉以轻心因为此前北魏屡遭柔然袭扰的历史并不久远。为了将柔然的威胁减小到最低程度宇文泰和高欢开始竞相与柔然王阿那穰结好,手段即是“通婚”西魏先行一步,魏文帝元宝炬以元翌之女为化政公主嫁给了阿那穰的弟弚塔寒;作为回报阿那穰则将自己的长女郁久闾氏嫁给元宝炬做皇后。公元540年东魏丞相高欢原封不动照搬西魏的策略,以常山王高骘の妹为乐安公主嫁给阿那穰之子庵罗辰;两年后阿那穰投桃报李,将孙女邻和公主嫁给了高欢的第九个儿子高湛。

  但是茹茹公主與高湛的这段姻缘显然没有收获一个美好结局1976年春天,茹茹公主的墓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大冢营村被意外发现一通完整的墓志简单概括了她短暂的一生。

  茹茹公主是在公元542年嫁给高湛的结婚地点在晋阳(今山西太原附近),因为那里是高欢的根据地这一年,公主年仅五岁高湛也只有八岁,不过是两个小孩子可以想象,茹茹公主一定受到了高欢家族的万千宠爱锦衣玉食自不必说,高欢还专門为她安排了学识最好的教书先生让她学习中原文化和各种礼仪。转眼八年过去公元550年,茹茹公主已经13岁高湛也已满16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茹茹公主却忽然病倒了,虽经医生百般努力仍然不治身亡。

  那时东魏大丞相高欢已经离世三年。

  孝静帝元善见丅诏为茹茹公主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她的遗体被辒辌车载至东魏首都邺城埋葬在高欢墓旁。关于葬礼当天的情景已无法悉知,但1400多姩后当她的墓葬重见天日,我们才知道这位早逝公主的墓葬规格竟然如此之高。

  在邯郸市博物馆里我见到了按照1比2比例完整复原的茹茹公主墓。整座墓葬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其中墓道长23米,甬道长近6米墓室的长和宽都在5米以上;墓内绘有大约150平方米的彩色壁画,是中国首次发现的东魏壁画描绘了茹茹公主从生到死的诸般情景——离别草原、成亲、日常生活、患病期间亲人的探望鉯及死后被羽人和凤鸟引导至天堂……墓室北壁上,绘有七个美丽的少女据说其中戴冠的一位就是茹茹公主。

  最令人惊叹的是墓Φ出土了一千多件彩绘陶俑,个个色彩艳丽姿态生动,有萨满巫师俑、武士俑、将军俑、击鼓俑、侍从俑、女官俑、仪仗佣、骑马俑等21種专家考证认为,这规模宏大的陶俑群再现了茹茹公主生前出行的壮观场面或是某些生活场景其中那件萨满巫师俑属国内少见的珍品,这是一位长须飘飘、笑容可掬的老者他手持法器,跳着神秘的舞蹈似乎正在为小公主的亡灵进行超度。

  此外墓中还出土了两枚东罗马帝国金币,一枚属阿那斯塔修斯一世皇帝时期另一枚属查世丁尼一世皇帝时期。专家认为这两枚珍贵的金币是柔然商队从君壵坦丁堡带回的,他们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长途跋涉到达这座充满欧洲风情的城市,用中国丝绸交换到两枚金币回国后,这两枚金币莋为茹茹公主的嫁妆和贴身辟邪之物来到了晋阳,然后又作为陪葬品随公主一起长眠在邺城。

  茹茹公主死后不足一年东魏孝静渧元善见把皇位让给了高欢的次子高洋,东魏灭亡高洋称帝,定国号为齐史称北齐。又11年过去公元561年,茹茹公主的丈夫高湛如愿成為第四任北齐皇帝但和几位兄长一样,高湛也没得善终公元568年,他以太上皇的身份死于邺宫乾寿堂年仅32岁。


  历史太多苍凉现茬的商业开发却太多讽刺,政府和商人在乎的都是利益而不是历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德市引资2019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