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病毒来源与西尼罗病毒可以在一个实验室培养吗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_实验百科_中国百科网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
    
&&&&&&&&&&&&&&&&&& H2N2流感病毒样本风波,欧洲舆论热议实验室安全
   日,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18个国家的数千个实验室发出了立即销毁H2N2流感病毒样品的警报。为防止暴发大规模的流感,有关国家的实验室接报后立即与时间赛跑,快速投进到销毁H2N2流感病毒的行动中。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这18个误收到美国“梅里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发的H2N2流感病毒样品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比利时、百慕大、巴西、加拿大、智利、法国、德国、中国香港及台湾、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黎巴嫩、墨西哥、沙特、新加坡、韩国和美国。在所有收到这种样品的实验室中,高达90%的实验室位于北美洲,其中大多数在美国。世界卫生组织说,迄今,加拿大、中国香港、韩国以及德国摧毁了所有他们收到的H2N2的样品。中国台湾、巴西、智利和墨西哥的健康官员稍后也报道他们的实验室已经摧毁了这些样品。沙特卫生部一名官员在接受当地媒体电话采访时说,沙特有5个官方医院的实验室收到了H2N2流感病毒样本,目前这5个实验室已经通过科学的方法彻底销毁了收到的全部病毒样本。日本称已下令9个实验室销毁这些样品。
  为何只有加拿大实验室发现题目
  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今年3月26日最早发现了样品中的致命病毒为早已在1968年就退出“历史舞台”的H2N2病毒,并通过加拿大官员于4月8日通知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据欧洲报刊表露,5个月中,在收到病毒毒株的数千个单位里,之所以只有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一家发现了题目,是由于尽大多数单位在收到后都没有立即进行病毒的分离和识别工作。据说,有个别实验室在测得正确结果后居然不敢相信,觉得美国病理学家协会不可能开这么大的“玩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划分的等级,就其危险程度而言,这次误发的H2N2病毒属于2级病毒,次于SARS、H5N1禽流感病毒等1级病毒。在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出现过实验室泄漏病毒的事件。有欧洲报刊指出,实验室失事一般而言不过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实验室的硬件环境未达到要求;第二是实验室的治理未到位;第三是实验室的操纵职员未遵守规范。上面这些事故都应该成为各国有关方面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实在,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并非一个新话题。这次美国公司误发H2N2病毒事件发生后,世卫组织官员通过媒体再次提醒各国有关部分对此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他们特别夸大,高危害的病毒毒株应当由大实验室集中保管;科研职员的操纵必须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和实验室专门的规则和程序;未经过培训的人不得接触毒株和样本等。
&&&&1967德国马尔堡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
  德国,马尔堡--这个位于法兰克福北方的安静小镇风景优美,拥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古迹,看起来并不像是曾经遭受致死病毒肆掠的样子,而正是由于这个马尔堡病毒,小镇才由此得名。1967年8月,当一个实验室里的工作职员忽然发生高热,腹泻,呕吐,大出血,休克和循环系统衰竭时,这个小镇的宁静从此就被打破了。当地的病毒学家快速调查原因--此种症状同样出现在法兰克福和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首都)--这三个实验室都曾经用过来自乌干达的猴子,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研究。一共有37人,包括实验室工人,医务职员,和他们的亲戚都感染上了这种莫名的疾病,其中有1/4的人死往。3个月后德国专家才找到罪魁罪魁:一种危险的新病毒,外形如蛇行棒状,是猴类传染给人类的。
这就是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为同一家族,却比埃博拉病毒厉害得多。
马尔堡出血热是一种恶性病毒传染病,主要通过体液传染,能引起高烧、恶心、腹泻和呕吐等各种紧急病症,5至7天后会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假如治疗不及时病人会在一周内死亡。
埃博拉也是一种十分罕见、极度恐怖的病毒,这种病毒因其1976年首先在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了这一病毒,其中793人死于该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马尔堡病毒病又叫做非洲出血热、马尔堡病毒病、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常有突起发热、身体不适、肌痛和头痛,接着出现咽炎、呕吐、腹泻和斑丘疹。有出血倾向,常伴有肝损害,肾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最后多器官功能失调而休克。
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nm,马尔堡病毒的长度为790nm,埃波拉病毒的长度为 970nm,属丝状病毒科。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 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um。马尔堡病毒与埃波拉病毒的抗原性不同。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 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
&&&&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菌泄漏事件
&&&&日,位于叶卡捷琳堡(旧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南区的24号医院主治医师玛科茹塔?伊琳柯接到四周医院一个医生的电话,向她询问她所在的医院是否有病人异常死亡。“我们这里有两个病人忽然死亡,”电话里说。5日和6日,伊琳柯就有机会目睹了自己医院里5个病人的暴卒,这些人住院时的症状都是高热、冷颤、头疼、胸痛、咳嗽和呕吐。“我当时的想法是,这真是一个噩梦,肯定有什么不对了。”伊琳柯说。在得知自己医院有一个病人死亡后,“我立即穿上白大褂跑到病房里。尸体和将要死往的人躺在一起,看上往很悲惨。”医生格林伯格被召到另一所医院,那里有三个被以为是死于肺炎的女人。“看上往很恐怖。”格林伯格说,“这些女人的症状都是肺部和淋巴急性出血。”他的导师费娜在他耳边小声告诉他,早些时候她解剖了一个37岁的男尸,“是炭疽热。”格林伯格很害怕:“我们这个上帝保佑着的地方怎么会有炭疽呢?”
  当时的省长叶利钦和克格勃主任安德罗波夫都还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事态显然很不正常。一个紧急事务处理小组成立后,苏联的高级官员从莫斯科来到叶卡捷琳堡。消毒队用氯对这类病人所在的医院进行了彻底消毒,契卡洛夫地区的房屋也被清洗。野狗被打死。街道的表层被推土机挖走然后重展。这些措施使政府对这一事件的解释显得欲盖弥彰--1992年之前,政府同一的说法是有少数人食用了遭炭疽菌污染的肉制品而致病。克格勃拿走了尸检报告。冒着危险,格林伯格和他的导师费娜躲匿了有关的材料用以研究,并把其中的尸体照片用东德产的胶片制成了幻灯片。格林伯格还保存了一些病体组织标本,有火柴盒大小,存放在石蜡里。苏联传染病专家弗拉基米尔?伊奇夫罗夫斯基从莫斯科赶来,他也支持政府“肉制品”的说法。“他肯定知道真相。”费娜说,但是他私下里鼓励他们保存有关的材料。不约而同地,伊琳柯也对此事做了记录。在她使用的那个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着下面的数字:至日,350人发病,45人死亡,214人濒临死亡。不知道为什么,克格勃忽略了对这些医生们的审查。
  在1988年,苏联的顶尖医学专家仍然坚持“食品传染”的说法,并发布了具体材料,包括尸检的幻灯片,声称当时的炭疽病是从牛肉传染到人。从4月4日到5月18日,疫情导致79人罹患肠胃炭疽,其中有64人死亡,其他的人则通过皮肤传染,但是活了下来。专家们有意地避开了肺炭疽,"由于他们要证实当时的炭疽病并不是通过空气传染的。"格林伯格说。而肺炭疽正是导致当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1980年,华盛顿想指控前苏联违反了1972年签订、1975年在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停止研究、生产、储备和应用生物武器的条约,但是证据并不充分。实际上,当年到底有多少人因炭疽死亡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前苏联公布的那79个病人中,55个为男性,而且年龄都在24岁以上。没有小孩子被传染,按格林伯格的说法,这是由于小孩子对炭疽的免疫能力强,而且死往的人多数都有吸烟的习惯。根据伊琳柯的记录,当时政府为5万人注射了疫苗,但是它的效力可疑,注射过的人也有死往的。伊琳柯则以为那些疫苗“完全无效”。
  1992年,叶利钦曾公然承认这件事是“我们的军事研究出了题目”,但是对详情始终未作说明。前苏联在签订条约后继续生物武器实验的猜测得到了证实。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当时设在叶卡捷琳堡的一个微生物中心的地下试验场在试验武器时发生了事故(可能是武器爆炸),从而导致了炭疽菌的泄露。有资料显示,早在1973年,前苏联就建立了有25000名工人的18个研究所,以"民用"的名义从事生物武器的研制,当年炭疽的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330吨。1992年,叶利钦下令停止生物武器的生产,有关工厂对外开放,并开始了和西方科学家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前苏联设在基辅和叶卡捷琳堡等地的三处国防微生物实验室仍然紧闭其门,生物武器的阴影并未消除。叶卡捷琳堡事件只是一次偶然的泄露事故,其危害力已经如此之大。
  1979年到1989年十年间对叶卡捷琳堡的人口统计表明,契卡洛夫区的人口呈明显下降趋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新生儿中有中枢神经题目的达80%。假如是一场真正的生物武器战争,可以想见它的破坏力将远远超过这个水平。而炭疽也只是众多生物武器中的一种,还不是最具杀伤力的。前苏联已经研制出包括鼠疫、兔热病、鼻疽等在内的多种生物武器,基因技术的发展又使得这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增强。可怕的是他们的研究已经细致到针对不同性别身高种族都有不同的细菌武器进行有效的攻击。
  据西方媒体报道,前苏联研制成功了装有炭疽杆菌的战略导弹,可以携带10个细菌武器弹头,在导弹飞行到一定高度后弹头自动爆炸,从而形成无数个小子弹头。小子弹头在飞行一段间隔后又将自动打开,细菌就会撒向既定目标。需要留意的是,前苏联解体后,由于研究经费缺乏,众多生物武器专家的生活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这使得他们所把握的秘密随时有外泄的可能,其中是否有人已转而为伊拉克和伊朗等国效力值得怀疑。
  近年来,在俄美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俄罗斯的生物武器试验场很多被改造用于民用生物科技研究,它们对于反生物武器的研究同样卓有成效(比如培养炭疽疫苗)。这样的结果当然会带给我们安慰。但是如同核武器一样,生物武器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千万不要以为它们离你很远。
3起严重的实验室SARS病毒感染事件追述
&&&&事件追述
&&&&1、新加坡的实验室sars感染事件
&&&&2003年9月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在环境卫生研究院实验室中感染SARS病毒。该研究生是因发热到新加坡中心医院就诊时被确以为SARS感染者的,此前已经与多人有过接触。
&&&&新加坡环境部长林瑞生以为,有三个原因导致了感染事件的发生。第一,新加坡只有中心医院、国防科技研究院和环境卫生研究院设有P3实验室。但是环境卫生研究院实验室题目严重,很多地方没有符合P3安全标准,其病毒样本储存系统、消毒措施、进出实验室的保安系统等,都有待改善。应该说环境卫生研究院只具有P2的生物安全设备,却在院内设立了用来进行更具危险性病毒研究的实验室。第二,研究院同一时间处理多种不同的活性病毒研究,增加了生物安全方面的复杂程度,因处理程序不当,冠状病毒与这名研究生研究的西尼罗病毒交*感染。第三,其他研究机构的科研职员也可利用研究院的设备,而每一个科研职员的安全意识都不同。
&&&&补救措施
&&&&在新加坡国家环境卫生学院实验室感染非典病毒之后,新加坡已决定暂时封闭这个实验室,并销毁它库存的所有病毒样本。同时,新加坡副总理陈庆炎博士将负责主持制定一套全国性立法架构,确保实验室都符合国际生物安全标准。
&&&&2、中国台湾地区的实验室感染事件
&&&&2003年12月一名台湾的SARS研究职员在实验室感染SARS病毒。台湾这名感染非典的詹姓研究职员工作的台湾“国防预防医学研究所”属台湾军方研究单位,位于台北县三峡,设立在岩穴中,以两层阻尽设施与外界隔离。这所实验室拥有全台最顶尖的实验设备,实验室等级列为P4,是台湾唯一的“第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超过“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及“ 台大医院”等P3等级的实验室,被誉为台湾生化资源重镇。在亚洲仅有日本拥有同等级的生物实验室,目前,全球也只有8个P4实验室在运行,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詹中校从实验室操纵到后来发病的处理过程,包括在实验室清除废弃物时出现疏失,没有主动通报,后来还跑到新加坡往开会,出现发热症状也没有第一时间告知、通报,有一连串的错误,以致造成民众心理的冲击、甚至影响经济。
&&&&直接原因是由于研究职员詹姓中校在实验室内未能遵守规章,因操纵疏忽而感染SARS。此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台湾SARS实验室的一个主要题目是人手不足,科研职员经常单独工作,进步了发生意外和错误被忽视的风险。世卫组织职员夸大科研职员不应单独在实验室工作,至少应有两人在一起。世卫组织职员指出,台湾实验室职员虽接受安全程序的教导,但他们缺乏足够的监视以确保他们真正遵守规章。
&&&&补救措施
&&&&事件发生后台湾当局“卫生署”封闭了岛内P3级以上的实验室,并进行了两次完整的环境消毒,所有设备具体检验,所有职员均重新防护练习,且需考试认证,再经过外国专家查核没有题目,才可重新开放。
&&&&增加“詹中校”条款。台湾“立法院”在新版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P4级以上的实验室依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范,每次都需两人同行才可进进,而且进进时全程都需穿着隔离衣和隔离装备;而“研究职员也不可兼作工友及清洁职员”。
&&&&给予詹中校停权处分。
&&&&3、中国大陆的实验室感染事件
&&&&2004年4月安徽、北京先后发现新的SARS 病例,经证实分别来自于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所实验室受到SARS感染的两名工作职员。
&&&&卫生部、科技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有关责任开展了调查。调查认定,这次非典疫情源于实验室内感染,是一起因实验室安全治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技术职员违规操纵,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实验室污染和工作职员感染的重大责任事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腹泻病毒室跨专业从事非典病毒研究,采用未经论证和效果验证的非典病毒灭活方法,在不符合防护要求的普通实验室内操纵非典感染材料,发现职员健康异常情况未及时上报。
&&&&补救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实验室两名工作职员证实感染非典后,卫生部紧急封闭了该所,划出警戒线,防止其它人接近,并在邻近的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临时指挥中心,然后紧急撤离了病毒病所内二百名工作职员,前往小汤山进行全面隔离。
&&&&卫生部立即向国务院作了汇报,并召开全国卫生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向全国通报了两地疫情情况,对全国SARS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各地立即恢复SARS零报告制度,加强发热病例的监测,全面上报近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切实做好医务职员防护,严格实验室安全治理。
&&&&日,卫生部召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职工大会,通报2004年北京安徽非典疫情发生原因和责任追究情况。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会上夸大,要认真吸取教训,进步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熟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治理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吴仪要求,卫生部要会同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物安全治理大检查。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举一反三,及时整改,加强监视治理,切实改进工作。广大卫生科研职员要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治理规定,严格按照操纵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既要发扬勇于探索的奉献精神,又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经验教训及应对措施
&&&&经验教训
&&&&从以上几起事故中不丢脸出,发生感染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工作职员主观上的麻痹大意,没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纵规则和程序,即使具有完善的设备和标准的操纵程序也不能杜尽事故的发生,因而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监视治理是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的首要任务。
&&&&应对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分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与标准,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纵规则和程序。凡从事高危险级别微生物研究的单位必须按程序申报,并经有关部分考察批准后方可进行有关研究。
&&&&2、只有在具有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内才能从事高危险级别微生物的研究,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要有标准的硬件条件(包括设施、设备、防护用具),也要有规范的实验室治理和操纵程序。
&&&&3、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治理,要切实做到使实验职员严格遵守实验室治理和操纵规范,按照实验室的要求严格控制用于实验的微生物种类。另外,严格对菌/毒种的治理。
&&&&4、一旦发生意外感染事件,当事人应尽快就医,通报疫情,封闭实验室,消毒场所,隔离相关职员,相关部分应立即启动紧急预案。
&&&&5、在从事微生物研究中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6、各级卫生行政部分,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教学科研单位要明确领导和专人负责治理,严格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病毒学研究“航母”:中科院武汉P4实验室竣工
病毒学研究“航母”:中科院武汉P4实验室竣工
  日10:04&&&&来源:原标题:病毒学研究“航母”:中科院武汉P4实验室竣工科研人员在武汉P4实验室进行演练。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提供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的30多年里,几乎每年都有1~2种新发传染病出现,在全球性范围内呈现扩散趋势。同时,一些过去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传染病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病原的不断变异,造成新的流行和暴发。研究这些病毒微生物,是预防、控制和治疗的首要条件。1月31日,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竣工,标志着我国正式拥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体的硬件条件。在武汉郑店,静静的园区里矗立着一栋四层灰色小楼,这就是我国首个最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简称“武汉P4实验室”)。日,武汉P4实验室正式竣工。十年磨一剑,今天,我国病毒学研究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战略布局1998年,马来西亚暴发尼帕病毒、1999年北美地区西尼罗病毒肆虐、2003年我国暴发SARS病毒、2014年埃博拉病毒让世界陷入恐慌……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的30多年里,几乎每年都有1~2种新发传染病出现,在全球性范围内呈现出扩散趋势。同时,一些过去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传染病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病原的不断变异,造成新的流行和暴发。“研发疫苗,对病毒进行预防、控制,对患者有效治疗,前提是必须了解这些病毒。但这些病毒都属于烈性病毒,出于安全考虑,并不是所有实验室都能对这类病毒进行保存和研究。”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陈新文研究员说,“更何况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自然界会冒出新的病毒,一旦发生了怎么办?”P4实验室被科学家们称为病毒学研究领域的“航空母舰”,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按照国际惯例,只有在P4实验室才能对这类烈性病毒进行研究,“对新发现的病毒,也应该首先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确定”。“这不仅仅是科研需要,更是一个国家在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方面的重要战略部署。”陈新文介绍,目前法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瑞典、南非等国已建成P4实验室23个左右,大约有13个已经投入运行,而美国、意大利、瑞士、巴西、印度等正在建设一批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2003年SARS病毒暴发后,我国启动了P4实验室的建设。“今天,咱们中国的第一个P4实验室终于建成了!”实验室的建成不仅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再添利器,更是保障世界卫生安全的重要一环。陈新文说:“此次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暴发并威胁世界的事实再次告诉我们,病毒是无国界的。武汉P4实验室必将为我国乃至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用严格的标准保障安全“安全性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武汉P4实验室主任袁志明研究员说,“要保证研究人员的安全,绝不能让病毒释放到环境中。”武汉P4实验室在引进法国里昂P4实验室技术和装备基础上,由法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完成,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设计方案和设备。“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分成两种类型:安全柜型实验室和正压服型实验室,目前在建的P4实验室多为正压服型,武汉P4实验室也采用正压服型。”武汉P4实验室的核心区域在二楼,大概近300平方米,采用悬挂式结构,“就像是悬挂起来的一个密封的盒子”。袁志明介绍,实验室内部是负压空间,也就是实验室内部压强小于外部,空气“只能进不能出”。这个“大盒子”的内部又被厚重的金属门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包括细胞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动物解剖室、消毒室等。科学家通常两人一组进入实验室,穿着像宇航服一样的正压服,并配有独立的供气系统,把研究人员和实验室“隔绝”起来。研究人员出来时,还要经过化学淋浴消毒,杀灭可能沾染的病毒。建筑密封、双重空气过滤器、污染物消毒灭菌设备、双电源供电……袁志明说:“法方设计者说,我们的设备比法国里昂实验室更先进。”硬件只是一个方面,P4实验室在管理、风险控制、人员资质等软件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制定了更为详尽的预案。中科院武汉病毒所郑店项目办主任宋冬林介绍,科研人员必须要有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的经历,再经过3个月到半年的培训,取得相关资质后才能进入P4实验室进行实验。武汉病毒所先后派科研人员到法国里昂最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法国健康产品卫生安全署等进行培训,6人获得法国的最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使用许可证书,3人获得实验室督查员资质证书。“在后续的运行中,也可以采取任务委托的形式,也就是科学家提出要求,由我们的实验人员操作。”今天,武汉P4实验室的竣工是个新起点。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要始终坚持走改革创新发展之路,深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把武汉P4实验室建成国际上一流的大科学研究中心,使之真正成为‘国家之利器’。”(本报武汉1月31日电 本报记者 齐芳)延伸阅读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病毒是微生物的一种。根据传染病原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国际上将其分为四个不同的危害等级。危害等级一级微生物:与人类成人健康和疾病无关;危害等级二级微生物:在人类所引起的疾病很少是严重的,而且通常有预防及治疗的方法;危害等级三级微生物:在人类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的疾病,可能有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危害等级四级微生物:在人类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的疾病,但通常无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如炭疽杆菌、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等。表1与之相适应,生物安全实验室也分为四个等级(见表1)。(来源:)
24小时热点&&&&西尼罗病毒感染
&&&&【概述】
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感染是一种经蚊虫传播,以鸟类为主要动物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被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后而感染,轻者出现发热、头痛等流感样症状(西尼罗热),重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西尼罗脑炎),甚至死亡。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概述
1.流行概况 在1996年以前,WNV主要引起以发热为主的疾病,是一种一过性的轻度传染病。但在最近的流行过程中,WNV引起严重的神经损害症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99年夏天,美国报道了纽约62例WNV感染引起的脑炎,其中有7例死亡,这是WNV首次出现在西半球。2000年和2001年,美国分别报道了21例和66例WNV病例,2002年报道了4145例,2003年为8977例,到2005年感染病例超过15000例,死亡超过800例。在地理分布上,已经从纽约扩散至美国全境和加拿大、墨西哥、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发病率较高,其中伊利诺斯州2002年报道了全美21%的病例,886名患者中有66人死亡。推测病毒在扩散可能与候鸟的迁徙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关。最近,在中美洲的萨尔瓦多,通过蚀斑减少中和试验在马的血清中发现了WNV的中和抗体,说明WNV已传播至中美洲,详情见表22-1。
2.传播途径 WNV在鸟的血液系统中大量繁殖,形成高水平病毒血症,蚊在叮咬病鸟时可感染病毒并通过再叮咬而传给其他动物和人。通过将感染的病鸟和健康鸟共养,发现病鸟在5~8d后死亡,而健康鸟也相继发病,表明病毒可在鸟和鸟之间直接传播。病鸟的口腔和泄殖腔的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病毒,病毒可以通过唾液、粪便和接触直接传播,即使动物血液中病毒水平极低也可能使蚊子感染。&&&&病毒在蚊子体内经过10~14d,便存在于蚊子的涎腺中,可以经由叮咬其他动物或人类而传播病毒,病毒进入动物或人的血液后,会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引发脑炎。人类、家禽与鸟类之间无法直接传播。研究者在越冬的蚊子体内发现了西尼罗病毒。根据欧洲和中东的经验,提示病毒通常沿着鸟迁移的路径而传播到新的地方,雨水丰富、潮湿、高温等会引起蚊子密度增高的因素都会引起WNV发病率的上升,西尼罗病毒发病与季节消长相关,多发生于夏末秋初。经电镜观察,蚊子感染病毒后涎腺发生病理改变,感染导致涎腺细胞的退化和凋亡。蚊子传播病毒的效能会随着蚊子感染后的虫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有人对O-trivittatus、尖音库蚊和白蚊用血餐饲养,结果发现血液中病毒滴度高于10CID50s/ml时,白纹伊蚊是最有效的媒介,当病毒滴度低于10CID50s/ml时,O-trivittatus和尖音库蚊则更有效。&&&&西尼罗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被已感染的蚊子叮咬。蚊子是通过叮咬感染的鸟类而携带西尼罗病毒,然后再叮咬人和其他动物,将病毒传给人或动物,鸟类是西尼罗病毒主要的储存宿主,但人、马及多数哺乳动物感染西尼罗病毒后,不产生高滴度的病毒血症,不能通过蚊子在人与人、人与动物间传播。因此,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是终末宿主。此外,西尼罗病毒还可以通过胎盘、乳汁、输血、器官移植和实验室接触感染等传播。
3.发病机制 一旦宿主被感染的蚊子叮咬,WNV即在皮肤和局部淋巴结复制,产生首次的病毒血症,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NPS),接着,第二次病毒血症发作,感染其他的器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被感染的机体在症状出现之前持续病毒血症多天,一旦发病和出现对抗病毒E糖蛋白的IgM抗体,病毒血症迅速消失,病毒血症也可能在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时自行消失,它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免疫系统的完整性。Southam和他的同事发现,用WNV种株实验性感染癌症志愿者,良性肿瘤患者病毒血症的持续期为2~11d(平均7d),免疫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病毒血症的持续期则为5~28d(平均13d),这个试验最近在器官移植、WNV感染者身上被证实,WNV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然不是很清楚。&&&&WNV可通过抑制IFN-α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阻断IFN-α的抗病毒作用。小鼠实验及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均显示,WNV可阻断由IFN-α引导的机体天然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研究证实,WNV的复制可阻遏Janus激酶JAKl和JAK2的磷酸化及活化,抑制多种IFN诱导基因的活化,因此在WNV感染细胞中转录因子STAT1和STAT2不能被激活,从而抑制了IFN的信号转导途径。此外,病毒的非结构蛋白亦对IFN信号转导通路有抑制作用。
4.感染与免疫 近年来WNF流行有三个趋势,一是人和马的暴发频率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中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人和马的暴发次数明显增加,二是人严重病例明显增加,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疾病如脑炎、脑膜脑炎和脑膜炎等病例的增多,三是在纽约人WNV脑炎暴发时,报道大量死亡和频死的鸟,以色列也有类似的报道。&&&&流行病调查表明,约80%的西尼罗病毒感染者并无症状,另有20%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其他的常见症状有头痛、极度乏力、恶心、呕吐、皮疹、淋巴结炎。如果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以上症状通常在1周左右自愈,但乏力症状通常延续更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发于老年人,主要为脑脊膜炎和大脑炎,是西尼罗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表现为急性的软瘫。值得注意是,西尼罗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感染人群中的比例似有上升趋势。从20世纪30年代病毒被发现到20世纪50年代均无西尼罗病毒自然感染导致脑炎的报道。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占西尼罗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出现临床症状者)的1%左右。然而,最近的资料表明,这一比例在2003年、2004年美国的流行中已接近1/3。另一方面,某些其他症状,如皮疹和淋巴结炎的发生率,在近期感染患者中显著减少。这些现象表明病毒的变异在近期的暴发流行中起显著作用。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被认为是病毒对神经元的直接浸染与宿主细胞毒性免疫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病毒是如何突破血脑屏障的,目前尚无定论,一个假说是病毒可沿轴突逆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另外,已观察到病毒可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复制,是为病毒突破血脑屏障的又一个可能途径。&&&&人群对WNV普遍易感,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的比例为1:150~1:200;显性发病患者中发展为西尼罗脑炎的可能性约为1/1 000。感染后是否发病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以及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因此西尼罗脑炎病例较多发生于儿童、老人、免疫功能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
&&&&【病因与发病机制】
西尼罗病毒:&&&&1.一般生物学特性 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目前已知70多种同属病毒,其中约有半数可导致节肢动物传播的人类疾病,广为人知的有黄热病、登革热、日本乙型脑炎等。WNV与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墨累河谷病毒(Murray valley encephalitis virus)、昆津病毒(Kunin virus)、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t.Louis encephalitis virus)同属于日本脑炎病毒群。该病毒能引发西尼罗热和致死性的西尼罗病毒性脑膜脑炎等。目前北美、中东、欧洲、非洲、西亚和中亚已报道有WNV,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也出现了与WNV高度同源的昆津病毒。&&&&西尼罗病毒主要的脊柱动物宿主是鸟、人和马。带毒的鸟类和病鸟是主要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蚊子(尤其库蚊)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鸟感染病毒后,通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但有一个持续时间长、高滴度的病毒血症期,此时被蚊子叮咬后,即可通过感染蚊子而传播。病毒通过鸟-蚊-鸟、人(动物)传播,西尼罗病毒在鸟和蚊子之间形成循环链,偶尔感染人、马和其他畜禽。
2.分子生物学特性 分子病毒学:西尼罗病毒有着与同属其他黄病毒相似的病毒结构、基因组织结构和复制机制,负染电镜标本可见病毒体呈小球状颗粒,被有包膜,直径30~50nm,细胞中的病毒颗粒存在于胞浆中,多形成病毒包涵体,包涵体膜上整齐地排列着许多小颗粒。病毒包膜对维持病毒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保护病毒基因组有重要作用,病毒很容易被有机溶剂和去污剂灭活。病毒颗粒中包括三种结构蛋白:C(capsid)蛋白、E(envelope)蛋白和M(membrane)蛋白,见图22-1。
西尼罗病毒的基因组为一条线形正单链RNA,长度约11kb。病毒基因组RNA在5′端有一个Ⅰ型帽状结构(m7GpppAmp),3′端缺少聚腺苷酸序列,以CU-OH结尾。病毒基因组RNA可以直接作为mRNA,从一个开放阅读框内翻译出一条长链前体蛋氨酸,在宿主细胞蛋白酶和一种病毒基因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作用下,长链前体蛋白被切割成至少10种成熟的蛋白,其中包括3种结构蛋白(C、prM和E蛋白)与7种非结构蛋白。这些蛋白在病毒基因组上的编码顺序为:C-prM-E-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图22-2)。&&&&黄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随后的内吞都是由病毒E蛋白和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介导的。然而,目前还没有发现明确的受体分子。病毒借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以吞噬小体的形式进&&&&入细胞后,在吞噬小体内酸性环境的作用下,病毒包膜与吞噬小体膜融合,病毒核衣壳被释放入胞浆。在宿主细胞胞浆内完成前述的蛋白合成后,病毒来源的RNA复制酶开始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病毒RNA的复制主要发生于核周区。首先,以病毒正链RNA为模板合成全长的负链病毒RNA,这一过程在感染后3h即可发生。随后,负链病毒RNA即可以作为模板合成子代病毒正RNA。病毒正、负链RNA的合成是非对称性的,其正链RNA的合成较负链RNA多10倍。子代病毒RNA合成后,于内质网内组装新的病毒并由胞吐作用分泌到胞外,完成病毒繁殖周期。&&&&西尼罗病毒可以在多种体外培养体系中生长,包括鸡胚、鸭胚,各种人、猴、猪、啮类动物和昆虫来源的细胞系并导致细胞病变效应。小鼠与豚鼠动物模型对病毒脑内注射感染高度敏感。病毒RNA具感染活性。
&&&&【诊断要点】
WNV病毒的嗜神经毒力明显增强,引起的脑炎和脑膜脑炎病例增多,病死率高,感染西尼罗病毒后,经过2~6d的潜伏期,亦可长达14d,多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20%急性流感样症状,有寒战、高热、乏力、头痛、背痛、关节痛、肌痛和眼球痛,其他非特异症状有厌食、恶心、腹泻、呕吐、咳嗽、咽痛。在流行地区颜面充血、结膜红、全身淋巴结肿大很常见。一半患者有斑丘疹或玫瑰疹。小儿多见,在一次流行中,1/5有肝大,10%有脾大、心肌炎、胰腺炎和肝炎,偶见重症患者。另有约1/150感染者由于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出现严重症状,多数为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死率较高,有高热、剧烈头痛、颈强直、抽搐、昏迷、震颤、麻痹、肌痉挛、横纹肌溶解等症状,脑膜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西尼罗病毒最典型的表现,但也有单独脑膜炎或脑炎发生。
对感染WNV而死亡的患者尸体解剖发现,患者的脑组织坏死区、神经元内、神经突触部均可检查到病毒抗原,在其他主要器官如肺、肾、肝内则未检出。但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在WNV感染后发生西尼罗热的小鼠的肺、肾、心肌细胞均可检测到病毒抗原的表达,并可观察到肾、心肌组织的退行性病变。
病毒检测的限度以疫病流行单位(pfu)/100μl表达。发热第一天作为疾病的第一天,大多数患者直到发病后第3~5d才住院。表示西尼罗脑炎临床过程在出现典型神经症状前,有1~7d的前驱发热,可以是双相热,但大部分有非特异症状,15%~29%有眼痛、面部充血或皮疹,淋巴结肿大者<5%。神经系统表现和其他黄病毒感染相似,取决于神经受损部位。可有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炎,最近的流行中,2/3有脑炎,1/3有脑膜炎。自1999年美国流行的情况来看,普遍有严重全身肌肉无力,有些患者只限肢体,有些则影响呼吸道及延髓,需用人工呼吸机。
尽管WNV感染发生西尼罗病毒性脑炎(WNE)的比例很小,但WNE有着严重的后果,主要的神经系统的症状包括脑膜炎、脑炎和急性无力性瘫痪,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脑脊髓液(CSE)检查淋巴细胞增多等;脑炎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头痛和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错乱、昏迷等),有时会伴有大脑功能失调症状(如局部麻痹、肌肉无力、感知障碍、异常反射、全身抽搐等)。急性无力性瘫痪的临床特征主要为急性的、进行性的四肢不对称性无力,反射减退或消失、常伴有急性肠或膀胱功能障碍,四肢未出现疼痛,无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类似急性脊髓灰质炎症状,考虑与脊髓前角细胞的破坏有关。在最近WNV流行中,脑炎多于脑膜炎,1999年纽约的59名住院病例中37例(63%)为脑炎,17例(29%)为脑膜炎,6例(10%)为急性无力性瘫痪(其中4例伴随脑炎),超过90%的西尼罗病毒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伴随发热、肌肉无力、恶心、呕吐、头痛,有时会出现战栗、肌阵挛、震颤麻痹等运动失调症状。
WNE的预后与神经系统感染的严重程度、年龄有关,轻症患者不留后遗症,其他患者可遗留不同的症状:疲乏、记忆丧失、行走困难、肌无力、抑郁等,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死亡。在罗马尼亚、纽约、以色列、加拿大等WNV暴发的住院病例中死亡率为4%~18%。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罗马尼亚流行中,全部发病者的死亡率为4.3%,但70岁以上病死率上升至14.7%。同样,2002年美国WNV流行中,全部发病者的病死率为9%,而70岁以上的达到21%,在感染WNV后的三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脑膜炎的长期预后最好,急性无力性瘫痪预后最差。
实验室检查
对夏秋季节出现高热、呕吐、头痛、肌无力、精神状态改变、出疹和颈强直等类似病毒性特别是虫媒病毒病脑炎症状的患者,应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定是否为WNV感染。
1.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西尼罗病毒的培养与操作需在P3(BSL3)实验设施内进行,并注意生物安全。&&&&西尼罗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包括:血常规、生物化学检测、病毒分离、病毒基因以及血清学诊断。急性期患者的血清,病毒分离液等,应用RT-PCR法可以检出病毒基因,但只有约40%可检出病毒基因,此外,也可从脑炎患者的血清、脊髓液中分离病毒或检出病毒基因。&&&&(1)患者样本采取:急性期患者血清、血浆、脊髓液以及死亡患者的脑组织,采血时避免使用阻碍PCR反应的肝素,可用抗凝药EDTA采血,冷藏(4℃)或者用干冰冻结运输(-80℃保存)。&&&&(2)抗体测定用血清:患者血清,急性期(发病后5d内)和恢复期(发病后14d以上)2次以上采血,对双份血清进行抗体测定。检测方法有IgM capture ELISA法、中和抗体试验、HI试验、CF试验等,样本冷冻之前分装保存,也可用血浆进行抗体检测。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及生物化学检查,该病患者可能有轻度白细胞增多或减少,部分患者有低钠血症,尤其是脑炎患者,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查可见轻度细胞异常增多(一般为(3~10)×107/L,范围为(0~18)×107/L,以淋巴细胞为主),轻度到中度蛋白升高,葡萄糖水平正常,但其他实验室检查一般为正常。头颅磁共振(MRI)成像早期呈现脑膜和脑室周围区域信号非特异性增强。有学者提出丘脑和基底神经节T2加权像呈高信号,可作为西尼罗病毒性脑炎的早期指征。
(1)血清学诊断:通常的诊断应以血清学方法为主,其中IgM ELISA的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并可作早期诊断,特别是从脑脊液(CSF)检出的阳性率高于血清标本,据报道在病后8d内从脑脊液测出的阳性结果为51%~95%,血清中测出的为37%~90%,在同一天的CSF和血清标本中,一些患者只在CSF中检出IgM,表明IgM抗体在CSF中的出现早于血清中,但在解释结果时应注意:①由于黄病毒属病毒间具有交叉的抗原关系,患者如新近感染过相关病毒(如圣路易脑炎、登革热和乙脑等)或接种过相关病毒疫苗,如黄热病和乙脑疫苗等也可能出现IgM抗体阳性,主要可能发生在有黄病毒流行地区,解决的办法是可以用空斑减少中和实验(PRNT)来帮助区别IgM结果的假阳性,因为PRNT在虫媒黄病毒中是最特异性的试验,②IgM抗体可能存在半年或更长,在地方性流行区内的居民有可能以往无症状地感染过WNV,IgM阳性结果与新近出现症状的感染无关,解决的办法是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WNV特异性中和抗体是否增长。
(2)病原学检查&&&&样本组织前处理:病毒分离用的样本,需加卡那霉素或者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使用量为通常细胞培养所使用的量,并用稀释液,把样本组织做成乳剂。为防止病毒的失活,需加5%小牛血清。但要注意所用的小牛血清应不含有黄病毒类日本脑炎血清型群抗体(可使用中和试验检测),材料量较少时,可用乳钵和乳棒或者机械均质器,做成乳剂。死亡患者的脑组织,制作10%乳剂后,10 000r/min,30min离心后,取上清液,用0.45U过滤作为最后的接种样本。&&&&西尼罗病毒可在多种蚊细胞系、哺乳动物细胞系培养传代,因此实验室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来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对脑脊液和各种组织标本,可用逆转录(RT)-PCR检测病毒RNA也可用实时PCR(real-time PCR)检测。有研究表明,在血清学证实为急性西尼罗病毒性脑炎的患者,其脑脊液和血清RT-PCR的阳性率分别为57%和14%。&&&&美国CDC主要发展分子检测方法。标准RT-PCR已制定规程并用于常规检测人和鸟的样品。因标准RT-PCR反应中,日本乙脑病毒也可扩增出非特异条带,故有人为鉴别这两种病毒,还试验了RT-PCR后对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试验,结果证明这样可以作到鉴别。&&&&常规RT-PCR的敏感性还不是很高,不能从马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病毒抗原,因此美国的一些实验室开发了更加敏感特异的巢式RT-PCR方法,用以检测马组织中的抗原。该方法是先按照常规方法提取病毒RNA,然后进行2次PCR。PCR扩增的区域是西尼罗病毒E蛋白基因区,该基因是西尼罗病毒的保守区。第一次RT-PCR扩增445bp长的片段,第二次扩增248bp长的片段。扩增445bp长的引物:1401:5′ACCAACTACTGTGGAGTC-3′.1845:5′-TTC-CATCTTCACTCTACACT-3′.扩增248bp片段的巢式引物:1485:5′-GCCTTCATACACACTAAAG-3′;1732:5′-CCAATGCTATCACAGACT-3′。&&&&鉴于RT-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检测时间等还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快速、大量、准确检测的要求,美国CDC发展了实时荧光定量RT-PCR。美国CDC建立的该方法有两套引物探针系统,适用的范围也有所不同。&&&&扩增E蛋白基因的引物探针系统:这套系统所用引物和探针用来扩增E蛋白基因69bp长的1个片段。引物和探针序列为:上游引物:TCAGCGATCTCTCCACCAAAG();荧光标记探针:FAM-5′-TGCCCGACCATGGGAGAAGCTC-3′TAM-RA();下游引物:GGGTCAGCACGTTTGTCATTG()。&&&&这套系统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可以检测稀释到0.1PPU的病毒,而RT-PCR只能检测1PPU的病毒,特异性试验结果,在被检测的6个西尼罗病毒毒株中,只有同源率达到96.9%的毒株才能被检测为阳性,而同源率为95.1%的毒株就成了阴性反应,对其他黄病毒更是呈现阴性反应。&&&&核酸序列扩增分析(NASBA):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RNA扩增。扩增的反应体系中加3种酶:反转录酶、T7、RNA合酶和核酸酶H,这样就使模板RNA在无须进行温度循环的过程中得到了扩增,终产物是与模板RNA互补的单链RNA。检测单链RNA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用与磁珠结合的模板特异性捕捉探针去捕捉单链RNA。捕捉了单链RNA的磁珠与钌标记的检测探针相结合,其电化学发光信号可被电化学发光仪器读取。另一种方法是,用荧光标记的探针与扩增出来的单链RNA结合,然后实时地检测积累的荧光信号,这种方法与定量实时荧光PCR的检测原理相同。&&&&美国CDC已建立了检测西尼罗病毒的这两种NASBA方法。将西尼罗NY99株病毒从10000PFU稀释到0.01PFU,然后分别用常规RT-PCR、TaqMan分析,NASBA电化学发光分析和NASBA信标分析进行检测,其检测的最低浓度依次为1PFU、0.1PFU、0.01PFU和0.1PFU。结果显示NASBA电化学发光分析的检测敏感度最高。美国已制定确定WN脑炎的诊断标准,详见表22-3。
&&&&【治疗概述】
WNV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支持疗法,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加强机体抵抗能力,恶心、呕吐的患者应该给予口服或者静脉补液;脑膜炎或脑炎头痛的患者可能需要止痛;急性无力性麻痹的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支持。&&&&此外,还应该考虑抗病毒疗法和激素疗法,但均不成熟。体外实验研究证明利巴韦林和α-2b干扰素对WNV感染的治疗可能有用,但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在临床尚待证实,目前一个FDA认可的证实α-2b干扰素有效性的临床试验已经启动,目前皮质类固醇,抗痉挛、渗透药等在治疗WNV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还缺乏充分的试验研究资料。
&&&&【预防】
人类对西尼罗病毒普遍易感,但至今尚无人用的有效疫苗,目前预防和控制西尼罗病毒的主要措施是疫情监测和防蚊灭蚊。疫情监测包括采集标本进行血清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诊断,分离西尼罗病毒,监测鸟类、家畜和鸡等动物的西尼罗病毒感染情况,评估并预测当地西尼罗病毒流行情况。防蚊灭蚊可减少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子与人类接触。这是目前预防西尼罗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其中主要是灭蚊和加强个人防护。虽然至今尚无接触死于西尼罗病毒感染的动物尸体而感染的证据,但在处理这些动物尸体时,应避免裸手接触,鉴于西尼罗病毒可通过胎盘、乳汁、输血、器官移植和实验室感染传播,因此,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西尼罗病毒对我国是一种新的病原,人群无免疫力,对其普遍易感。此外,西尼罗病毒有可能被当作生物战剂,因此,我们应及早做好准备,严防西尼罗病毒入侵。目前防止西尼罗病毒入侵的最主要措施是防止“蚊子进口”,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集装箱等要实施严格的检疫和检验,以免带有西尼罗病毒的蚊虫进入我国,鸟类动物的进口也应检疫,禁止从疫区带进鸟和其他动物。更为重要的是有关部门应有忧患意识,及早做好准备,防止西尼罗病毒传入我国。
录入人:吴娜&&&&&&审核人:吴娜&&&&&&最后修改人:吴娜&&&&&&
北京健康在线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书京ICP备号
免费服务热线:
服务信箱: .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ars冠状病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